CN215496724U - 显示面板和终端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96724U
CN215496724U CN202121954756.1U CN202121954756U CN215496724U CN 215496724 U CN215496724 U CN 215496724U CN 202121954756 U CN202121954756 U CN 202121954756U CN 215496724 U CN215496724 U CN 2154967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display
display panel
liquid crystal
cov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5475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95475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967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967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967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显示面板和终端。本公开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显示面用于显示画面;盖板,覆盖于显示模组的显示面;以及防眩光层,设置于盖板与显示模组之间;其中,通过显示面发出的光线穿过盖板向外界射出,并且,防眩光层配置为阻隔外界光线进入显示模组。本公开能够防止外界光线进入显示模组,继而可以避免显示模组内部的金属部件以及金属线对外界光线进行反射导致显示面板出现眩光。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和终端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柔性显示面板越来越多。行业内的柔性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均采用FOLED(Flexible OLED,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屏体。
FOLED屏体表面贴圆偏光片进行防眩光设计,但是这样导致整个模组的厚度较高。为了降低模组厚度,并且降低FOLED眩光情况,相关技术中常采用COE技术(CF on Encapsoulation)。
但是目前,COE技术也无法进一步降低其显示面板的反射率,以至显示面板的存在眩光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终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所述显示面用于显示画面;盖板,覆盖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所述显示面;以及防眩光层,设置于所述盖板与所述显示模组之间;其中,通过所述显示面发出的光线穿过所述盖板向外界射出,并且,所述防眩光层配置为阻隔外界光线进入所述显示模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防眩光层为第一层结构,所述第一层结构包括包括依次叠放的纳米银层、锌镀层和防氧化层;所述纳米银层贴合于所述防眩光层邻近所述盖板;或者,所述防眩光层为第二层结构,所述第二层结构包括第一液晶层和贴合于所述第一液晶层的封装层,所述第一液晶层贴合于所述盖板。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层结构中还包括纳米层,所述纳米层贴合于所述防氧化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层结构中还包括第二液晶层和贴合于所述第二液晶层的封装层,所述第二液晶层贴合于所述防氧化层。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显示面显示画面时,所述第一液晶层或所述第二液晶层配置为使得通过所述显示面的光线穿过;在所述显示面为非显示画面时,所述第一液晶层或所述第二液晶层配置为阻隔外界光线进入所述显示模组。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显示面为非显示画面时,所述液晶层配置为呈深灰色或者黑色。
在一实施例中,当所述防眩光层为所述第一层结构时,所述纳米银层通过蒸镀形成于所述盖板;当所述防眩光层为所述第二层结构时,所述第一液晶层通过涂布形成于所述盖板。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通过光学胶与所述盖板相贴合,所述防眩光层设置于所述盖板与所述光学胶之间;所述显示模组包括薄膜封装层,所述薄膜封装层贴合于所述光学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包括彩色滤光片,所述彩色滤光片包括黑色矩阵;所述彩色滤光片贴合于所述薄膜封装层。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如前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公开通过在盖板下册设置一层防眩光层,防眩光层在阻隔外界光线进入显示模组的同时,可以使得通过显示面的光线能够穿过盖板射出。这样的设置,可以在保障显示面板正常显示的同时,能够防止外界光线进入显示模组,继而可以避免显示模组内部的金属部件以及金属线对外界光线进行反射导致显示面板出现眩光。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权力范围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目前,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柔性显示面板越来越多。行业内的柔性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均采用FOLED(Flexible OLED,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屏体。
FOLED屏体表面贴圆偏光片进行防眩光设计,但是这样导致整个模组的厚度较高。为了降低模组厚度,并且降低FOLED眩光情况,相关技术中常采用COE技术(CF on Encapsoulation)。
但是目前,COE技术也无法进一步降低其显示面板的反射率,以至显示面板的存在眩光等问题。
COE技术亦即Pol-Less技术,通过在TFE封装层之上制作低反射率高透过率的CF以取代偏光片,或者BM取代偏光片,这样柔性FOLED表面可以不需要贴附偏光片进行防眩光。
采用COE技术,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大约可以提升超过20%,有利于器件寿命或者亮度,厚度降低约100μm,有利于折叠或者卷曲FOLED形态设计,但是其反射率依然较高。
由于Pol-Less方案不需要偏光片,所以显示面板表面无法呈现一体黑的状态,且其反射率较高,贴合成显示模组后显示区在不发光状态较亮且眩光,外观状态不美观。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终端。
本公开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显示面用于显示画面;盖板,覆盖于显示模组的显示面;以及防眩光层,设置于盖板与显示模组之间;其中,通过显示面发出的光线穿过盖板向外界射出,并且,防眩光层配置为阻隔外界光线进入显示模组。
本公开通过在盖板下册设置一层防眩光层,防眩光层在阻隔外界光线进入显示模组的同时,可以使得通过显示面的光线能够穿过盖板射出。这样的设置,可以在保障显示面板正常显示的同时,能够防止外界光线进入显示模组,继而可以避免显示模组内部的金属部件以及金属线对外界光线进行反射导致显示面板出现眩光。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公开的显示面板10,包括盖板100、防眩光层200、显示模组400。盖板100、防眩光层200、显示模组400沿着显示面板10的厚度方向依次叠放。
在本公开中,如图1所示,盖板100位于显示面板10的最外侧,从显示面板10的盖板100侧看向显示面板10,可以看到显示面板10所显示的画面。通常,显示面板10所显示画面的一面称为显示面,与显示面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即为厚度方向。
在本公开中,显示面板10可以包括有多层功能层,并且多层功能层在显示面板10的厚度方向上叠放。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盖板100位于显示模组400的上方,但图1中所示出的位置关系为相对位置关系。当显示面板的使用状态或者放置位置发生变化时,盖板也可能在显示模组的下方或者侧方。
在本公开中,显示面板可以为OLED(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又称为有机电激光显示、有机发光半导体(OrganicElectroluminesence Display,OLED)。OLED属于一种电流型的有机发光器件,是通过载流子的注入和复合而致发光的现象,发光强度与注入的电流成正比。OLED在电场的作用下,阳极产生的空穴和阴极产生的电子就会发生移动,分别向空穴传输层和电子传输层注入,迁移到发光层。当二者在发光层相遇时,产生能量激子,从而激发发光分子最终产生可见光。
或者,显示面板也可以为FOLED,FOLED是一种用可弯曲的基板材料(比如透明的塑料薄板或金属薄片,来代替普通的玻璃基板)制作的有机发光设备。
具体而言,如本公开的显示面板为OLED,基板406可以为玻璃。如本公开的显示面板为FOLED,则基板406可以为塑料薄板或者金属薄片。
如图1所示,在本公开中,显示模组400包括显示面,显示面用于显示画面。显示模组400中可以包括多层叠放的功能层,例如可以包括第一金属层403、第二金属层404、第三金属层405以及金属层之间的绝缘层。这些金属层以及绝缘层叠放,在主板的控制下,可以显示不同的画面。
如图1所示,显示模组400的显示面为面向盖板100的一面。
如图1所示,在本公开中,盖板100覆盖于显示模组400的显示面。在本公开中,盖板100可以是玻璃材质,例如可以称为玻璃盖板(CG,Cover Glass)。盖板100能够保护显示模组400免受外力损伤。
如图1所示,在本公开中,防眩光层200设置于盖板100与显示模组400之间。在本公开中,防眩光层200可以一侧与盖板100直接相贴合。或者,在防眩光层200与盖板100之间也可以存在其他的功能层。
在本公开中,防眩光层200的另一侧可以与显示模组400直接相贴合。同样的,在防眩光层200与显示模组400之间也可以存在其他的功能层。
如图1所示,在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包括光学胶300,显示模组400通过光学胶300与盖板100相贴合。光学胶300能够使得光线透过,在固定盖板100和显示模组400的同时,还可以避免影响从外界观看显示模组400显示的画面。
如图1所示,在本公开中,光学胶300的一侧与显示模组400相粘结,另一侧与防眩光层200相粘结。但本公开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为光学胶的一侧与盖板相粘结,另一侧与防眩光层相粘结。
在本公开中,防眩光层200设置为单向透光功能层,具体可以为,通过显示模组400的显示面发出的光线穿过盖板100向外界射出,并且,防眩光层200用于阻隔外界光线进入显示模组400。
本公开通过在盖板下册设置一层防眩光层,防眩光层在阻隔外界光线进入显示模组的同时,可以使得通过显示面的光线能够穿过盖板射出。这样的设置,可以在保障显示面板正常显示的同时,能够防止外界光线进入显示模组,继而可以避免显示模组内部的金属部件以及金属线对外界光线进行反射导致显示面板出现眩光。
经过测试,本公开的设置,能够将显示面板的反射率降低至4.2%以下,避免了眩光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并不限定防眩光层的具体材质,只要能够达到相应的效果即可。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显示面板10的厚度方向上,防眩光层200可以为第一层结构,第一层结构可以包括依次叠放的纳米银层201、锌镀层202和防氧化层203。纳米银层201设置于防眩光层200邻近盖板100的一侧,防氧化层203设置于防眩光层200邻近显示模组400的一侧。
如图2所示,纳米银层201可以与盖板100相贴合,锌镀层202与纳米银层201相贴合,防氧化层203和锌镀层202相贴合。在本公开中,锌镀层202可以为氧化锌层,防氧化层203可以为金属防氧化层。
在本公开中,纳米银层201、锌镀层202和防氧化层203和纳米层206中的一个或几个通过蒸镀形成。例如,在实际的生产制造中,可以从首先在盖板表面蒸发沉积纳米银层201,再进行第二层氧化锌层蒸镀,再进行第三层金属防氧化保护层蒸镀。
例如当防眩光层为第一层结构时,纳米银层201通过蒸镀形成于盖板100、锌镀层202通过蒸镀形成于纳米银层201,防氧化层203通过蒸镀形成于锌镀层202。
在本公开中,纳米银层201、锌镀层202和防氧化层203依次叠加,可以使得显示面板呈现出深灰色或者黑色。使得终端在待机的状态下,在显示面板可以显示深灰色或者黑色,使得整个终端的显示侧的颜色统一,提升终端的外表美观程度。并且,在终端的使用状态下,显示面板能够避免出现炫光的状态,以提高显示质量。
图3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显示面板10的厚度方向上,防眩光层200可以为第二层结构,第二层结构可以包括第一液晶层207和封装层205,封装层205贴合于第一液晶层207。第一液晶层207设置于防眩光层200邻近盖板100的一侧,且封装层205设置于防眩光层200邻近显示模组400的一侧。在本公开中,在显示面显示画面时,第一液晶层207配置为使得通过显示面的光线穿过。在显示面为非显示画面时,第一液晶层207配置为阻隔外界光线进入显示模组400。
当防眩光层200为第二层结构时,第一液晶层207通过涂布形成于盖板100,封装层205对第一液晶层207进行封装。
在本公开中,利用液晶的特性,即当通电时导通,排列变得有秩序,使光线容易通过;而当液晶不通电时排列混乱,可以阻止光线通过。这样可以通过控制通电情况,控制第一液晶层207,以使第一液晶层207实现单向透光的效果。
在本公开中,利用第一液晶层207,可以使得防眩光层实现单向透光的效果。在显示面板显示画面时,使得显示面的光线穿过,这样可以正常显示图像。而当终端处于待机状态或者关机状态时,利用液晶层阻隔外界光线进入显示模组,避免由于外界光线在显示模组内的折射、反射或者漫射等而导致显示面板出现眩光。
具体来说,液晶层包含了两片基板,中间夹着一层液晶。当光束通过这层液晶时,液晶本身会排排站立或扭转呈不规则状,因而阻隔或使光束顺利通过。大多数液晶都属于有机复合物,由长棒状的分子构成。在自然状态下,这些棒状分子的长轴大致平行。将液晶倒入一个经精良加工的开槽平面,液晶分子会顺着槽排列,所以假如那些槽非常平行,则各分子也是完全平行的。
在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显示面显示画面时,第一液晶层207可以配置为根据第一电压,第一液晶层207中的多个液晶排列方向一致,使得通过显示面的光线穿过。例如,可以使得多个液晶与显示面相垂直排列。
并且,液晶层204可以配置为根据第二电压,配置为阻隔外界光线通过。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的电压值不同。
但本公开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不同的电流,配置液晶层可以透过光线或者阻隔光线。
在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显示面为非显示画面时,第一液晶层207还可以配置为呈深灰色或者黑色。
本公开这样的设置,可以进一步降低显示面板的反射率,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继而可以避免显示模组内部的金属部件以及金属线对外界光线进行反射导致显示面板出现眩光。
图4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在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显示面板10的厚度方向上,防眩光层200可以包括依次叠放的纳米银层201、锌镀层202和防氧化层203。纳米银层201设置于防眩光层200邻近盖板100的一侧,防氧化层203设置于防眩光层200邻近显示模组400的一侧。
如图4所示,防眩光层200还可以包括第二液晶层204和贴合于第二液晶层204的封装层205。
如图4所示,在防氧化层203的另一侧,可以依次贴合有第二液晶层204和封装层205。这样的设置,可以进一步降低显示面板的反射率。在本公开中,第二液晶层204可以贴合于防氧化层203。
需指出,在图4中的所设置的第二液晶层204和封装层205与前述实施例中的第一液晶层207和封装层205相同或者相似,这里不再赘述。
当防眩光层为第一层结构时,纳米银层201通过蒸镀形成于盖板100、锌镀层202通过蒸镀形成于纳米银层201,防氧化层203通过蒸镀形成于锌镀层202,第二液晶层204通过涂布形成于防氧化层203,封装层205对第二液晶层204进行封装。在本公开中,在本公开中,纳米银层201、锌镀层202和防氧化层203依次叠加,可以使得显示面板呈现出深灰色或者黑色。同时增加了第二液晶层204,利用第二液晶层204实现单向透光的效果。使得终端在待机的状态下,在显示面板可以显示深灰色或者黑色,使得整个终端的显示侧的颜色同意,提升终端的外表美观程度。并且,在终端的使用状态下,显示面板能够进一步避免出现炫光的状态,以提高显示质量。如图5所示,在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层结构中还可以包括纳米层206,例如,也可以认为是防眩光层200包括纳米层206,纳米层206设置于防眩光层200与显示模组相对的一面,且纳米层与显示模组相贴合;纳米层206配置为使得通过显示面发出的光线穿过,并且阻隔外界光线进入显示模组400。在本公开中,纳米层也可以通过蒸镀形成。
当防眩光层为所述第一层结构时,当防眩光层为第一层结构时,纳米银层201通过蒸镀形成于盖板100、锌镀层202通过蒸镀形成于纳米银层201,防氧化层203通过蒸镀形成于锌镀层202,纳米层206通过蒸镀形成于防氧化层203。本公开通过在盖板下册设置一层防眩光层,防眩光层在阻隔外界光线进入显示模组的同时,可以使得通过显示面的光线能够穿过盖板射出。这样的设置,可以在保障显示面板正常显示的同时,能够防止外界光线进入显示模组,继而可以避免显示模组内部的金属部件以及金属线对外界光线进行反射导致显示面板出现眩光。
在本公开中,纳米银层201、锌镀层202和防氧化层203依次叠加,可以使得显示面板呈现出深灰色或者黑色。同时增加了纳米层206,可以进一步增强显示面板的防眩光功能。
如图1所示,在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模组400包括薄膜封装层401,薄膜封装层401设置于显示模组400与盖板100相对的一面。
薄膜封装层(Thin Film Encapsulation,TFE)为可以为柔性OLED显示面板提供了良好的水氧隔绝特性。TFE是一种在有机材料层上堆叠无机膜/有机膜以防止外界污染的技术。无机膜可以防止渗透,但是由于无机膜的性质不均匀,因此插入有机膜有助于稳定无机膜。这样的设置,可以在实现封装功能的同时,还可以实现柔性OLED显示面板的所需要的弯折状态。在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模组400中包括彩色滤光片402,彩色滤光片402包括黑色矩阵421;彩色滤光片402设置于薄膜封装层401与盖板100远离的一面。
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是一种表现颜色的光学滤光片,它可以精确选择欲通过的小范围波段光波,而反射掉其他不希望通过的波段。因此,利用彩色滤光片,可以阻止部分非必要的光线进入,可以进一步增强终端的防眩光功能。
本公开的设置,防眩光层可以与彩色滤光片共同作用,进一步降低显示面板的反射率,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
基于相同的构思,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如前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显示面板。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公开的终端20包括如前述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
本公开通过在盖板下册设置一层防眩光层,防眩光层在阻隔外界光线进入显示模组的同时,可以使得通过显示面的光线能够穿过盖板射出。这样的设置,可以在保障显示面板正常显示的同时,能够防止外界光线进入显示模组,继而可以避免显示模组内部的金属部件以及金属线对外界光线进行反射导致显示面板出现眩光。从而可以提升终端的显示质量。
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和终端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公开实施例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其它量词与之类似。“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用于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并不表示特定的顺序或者重要程度。实际上,“第一”、“第二”等表述完全可以互换使用。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除非有特殊说明,“连接”包括两者之间不存在其他构件的直接连接,也包括两者之间存在其他元件的间接连接。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的顺序描述操作,但是不应将其理解为要求按照所示的特定顺序或是串行顺序来执行这些操作,或是要求执行全部所示的操作以得到期望的结果。在特定环境中,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范围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范围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所述显示面用于显示画面;
盖板,覆盖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所述显示面;以及
防眩光层,设置于所述盖板与所述显示模组之间;
其中,通过所述显示面发出的光线穿过所述盖板向外界射出,并且,所述防眩光层配置为阻隔外界光线进入所述显示模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眩光层为第一层结构,所述第一层结构包括依次叠放的纳米银层、锌镀层和防氧化层;所述纳米银层贴合于所述盖板;
或者,所述防眩光层为第二层结构,所述第二层结构包括第一液晶层和贴合于所述第一液晶层的封装层,所述第一液晶层贴合于所述盖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层结构中还包括纳米层,所述纳米层贴合于所述防氧化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层结构中还包括第二液晶层和贴合于所述第二液晶层的封装层,所述第二液晶层贴合于所述防氧化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显示面显示画面时,所述第一液晶层或所述第二液晶层配置为使得通过所述显示面的光线穿过;
在所述显示面为非显示画面时,所述第一液晶层或所述第二液晶层配置为阻隔外界光线进入所述显示模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显示面为非显示画面时,所述液晶层配置为呈深灰色或者黑色。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防眩光层为所述第一层结构时,所述纳米银层通过蒸镀形成于所述盖板;
当所述防眩光层为所述第二层结构时,所述第一液晶层通过涂布形成于所述盖板。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模组通过光学胶与所述盖板相贴合,所述防眩光层设置于所述盖板与所述光学胶之间;
所述显示模组包括薄膜封装层,所述薄膜封装层贴合于所述光学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模组包括彩色滤光片,所述彩色滤光片包括黑色矩阵;
所述彩色滤光片贴合于所述薄膜封装层。
10.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121954756.1U 2021-08-19 2021-08-19 显示面板和终端 Active CN2154967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54756.1U CN215496724U (zh) 2021-08-19 2021-08-19 显示面板和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54756.1U CN215496724U (zh) 2021-08-19 2021-08-19 显示面板和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96724U true CN215496724U (zh) 2022-01-11

Family

ID=79763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54756.1U Active CN215496724U (zh) 2021-08-19 2021-08-19 显示面板和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967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78775B2 (ja) 表示装置、電子機器
CN110491909B (zh) 显示面板
JP6817040B2 (ja)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5072216B2 (ja) 両面表示装置
TW201631566A (zh) 影像處理裝置、顯示系統以及電子裝置
CN103500753B (zh) 一种oled显示面板
US9804430B2 (en) Display device
CN108630727A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US10141544B2 (en)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2365864B (zh) 用于置于显示装置前方的装置
CN211929491U (zh) 一种电致变色透明显示面板
CN111554727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277509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180240997A1 (en) Double side oled display element and manufacture method thereof
CN215496724U (zh) 显示面板和终端
JP4932317B2 (ja) 表示装置
CN215815880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122081A (zh) 一种显示装置
US10861921B2 (en)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display panel
CN112859405A (zh) 透明显示模组和透明显示装置
CN114582234B (zh)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模组、显示装置
KR20200057853A (ko) 표시 장치
US1175650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improved display efficiency on some areas
US11758762B2 (en)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including photo tunable adhesive
JP3501057B2 (ja) 有機el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