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88849U - 电子装置支架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88849U
CN215488849U CN202121328937.3U CN202121328937U CN215488849U CN 215488849 U CN215488849 U CN 215488849U CN 202121328937 U CN202121328937 U CN 202121328937U CN 215488849 U CN215488849 U CN 2154888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device
support
base
support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2893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大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Qimiaoxingqiu Culture Creativit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Qimiaoxingqiu Culture Creativit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Qimiaoxingqiu Culture Creativit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Qimiaoxingqiu Culture Creativit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2893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888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888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888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装置支架,该电子装置支架包括底座、以下端转动连接于底座上的支撑杆组件以及转动连接于支撑杆组件上端的支撑面板;底座上开设有供支撑杆组件在电子装置支架折叠时收容于其中的第一收容槽,支撑杆组件的下端转动连接于第一收容槽中;该电子装置支架还包括承载件,支撑面板包括由正面贯通至背面的容置孔,承载件可前后移动地穿设于容置孔中;底座上开设有供承载件在电子装置支架折叠时收容于其中的第二收容槽。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底座上设置在电子装置支架在折叠时可供支撑组件收容于其中的第一收容槽以及供承载件收容于其中的第二收容槽,让整个电子装置支架折叠后尺寸得到了显著地降低,方便了收纳和携带。

Description

电子装置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撑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装置支架。
背景技术
使用者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装置观看电影或视频通话时,通常需要较长时间,若一直握持手机,手部会容易疲惫,因此,使用桌面型电子装置支架可解决该问题。
相关技术中的电子装置支架包括以下类型:
1.金属定形支架,通过将金属弯折成固定形态的支架,该类支架能够提供较稳固的支撑,但支撑角度通常是固定的,便携性差,且单一支撑角度/高度不能满足用户的多场景使用需求;
2.可折叠/带有可弯折软管的支架,该类支架在调节角度/高度时,操作不够便捷,且为了防止支撑手机时倾倒通常需要做成较大体积。
而且,上述支架固定电子装置的方式通常是脚托支撑、夹持或磁吸三种中的一种,功能上不能满足用户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的电子装置支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支架,包括底座、以下端转动连接于底座上的支撑杆组件以及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杆组件上端的支撑面板;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供所述支撑杆组件在所述电子装置支架折叠时收容于其中的第一收容槽,所述支撑杆组件的所述下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收容槽中;所述电子装置支架还包括承载件,所述支撑面板包括由正面贯通至背面的容置孔,所述承载件可前后移动地穿设于所述容置孔中;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供所述承载件在所述电子装置支架折叠时收容于其中的第二收容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件包括位于所述支撑面板前侧的前挡部、位于所述支撑面板背侧的后挡部以及将所述前挡部与所述后挡部相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长度大于所述支撑面板的厚度,并可沿轴向来回移动地穿设于所述容置孔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部表面的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与所述容置孔的孔壁紧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后挡部处的第二定位件,所述支撑面板上靠近所述容置孔处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二定位件磁吸配合的磁吸定位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过线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组件的下端通过第一转轴组件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支撑杆组件下端的第一转轴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上的第一弹性定位件,所述底座包括供所述第一转轴可转动地穿置的第一轴孔,所述第一轴孔的内壁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弹性定位件相配合的第一定位卡槽;和/或,所述支撑杆组件的上端通过第二转轴组件与所述支撑面板的背面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支撑杆组件上端的第二转轴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轴上的第二弹性定位件,所述支撑面板包括供所述第二转轴可转动地穿置的第二轴孔,所述第二轴孔的内壁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弹性定位件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卡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收容槽的长度和深度分别与所述支撑杆组件的长度和高度相适配,使得所述支撑杆组件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槽中时,所述支撑面板的背面贴合于所述底座的顶面;和/或,所述第二收容槽的深度与所述承载件突出所述支撑面板背面最大突出长度相适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收容槽和/或所述第二收容槽由所述底座的顶面贯穿至底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面板包括用于吸附电子装置的磁吸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包括用于收容配重块的收容腔;和/或,所述支撑杆组件包括第一杆体以及沿轴向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一杆体中的第二杆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底座上设置在电子装置支架在折叠时可供支撑组件收容于其中的第一收容槽以及供承载件收容于其中的第二收容槽,让整个电子装置支架折叠后尺寸得到了显著地降低,方便了收纳和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支架在折叠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子装置支架在第一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电子装置支架在第二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电子装置支架在第三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电子装置支架在第四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电子装置支架的侧视图。
图7为图6所示电子装置支架A-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所示电子装置支架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6所示电子装置支架另一视角下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6所示电子装置支架的支撑面板和承载件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6所示电子装置支架的支撑面板和承载件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图1至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可折叠的电子装置支架1,该电子装置支架1在展开状态下可放置在一个台面上支撑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装置(未图示),以为使用者观看电子装置提供适合的视角。如图所示,该电子装置支架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底座10、下端转动连接于该底座10中的支撑杆组件20、以背面转动连接于该支撑杆组件20上端的支撑面板30以及可前后来回移动地穿设于支撑面板30中的承载件40。该电子装置支架1通过支撑杆组件20可实现支撑面板30相对于底座10的靠近和远离,实现该电子装置支架1的折叠和展开。
如图1所示,该电子装置支架1处于折叠状态时,支撑杆组件20位于底座10和支撑面板30之间而非外侧,且支撑面板30的平坦背面紧贴底座的平坦顶面,实现两者的无缝对接,使得整个电子装置支架1折叠后变得非常小巧。另外,底座10和支撑面板30在一些实施例中均可呈带有圆角的长方形板状,且两者的长度和宽度相当,使得支撑面板30贴合在底座10顶面时,两者的长度和宽度方向上的侧面均齐平(如图1所示),使得整个电子装置支架1折叠后变得更加美观、精致。
再如图所示,底座1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呈长方形板状,其可采用硬质塑料等材料制成,其具有一个平坦的底面,令其可平稳地放置于诸如桌面的台面上。底座1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用于供支撑杆组件20嵌置的第一收容槽13以及供承载件40嵌置的第二收容槽14。第一收容槽13的存在,使得电子装置支架1折叠时,支撑杆组件20不会突出在底座10和支撑面板30外侧,从而极大地降低了电子装置支架1折叠时的尺寸。第二收容槽14的存在,使得承载件40可以由突出于支撑面板30正面的工作状态(如图4或图5所示)切换至突出于支撑面板30的背面的非工作状态(如图3所示),并被第二收容槽14收容,避免承载件40一直突出于支撑面板30的正面,可以进一步降低电子装置支架1折叠时的尺寸。可以理解地,底座10并不局限于呈长方形,根据需要,且也可以呈正方形、圆形、椭圆形以及异形等其他形状。
第一收容槽13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呈纵长型,其可沿着底座10的长度方向设置于该底座10的中部,并可在深度方向上由该底座10的顶面贯通至底座10的底面。支撑杆组件20的下端可转动连接于第一收容槽13远离第二收容槽14的一端内,且第一收容槽13的长度与支撑杆组件20的长度相适配,第一收容槽13的深度与支撑杆组件20的高度H(如图4所示)相适配,以便电子装置支架1处于折叠状态时,该支撑杆组件20可完全收容于该第一收容槽13中,而令支撑面板30的背面贴合于底座10的顶面。另外,该支撑杆组件20完全收容于该第一收容槽13中时,该支撑杆组件20在高度方向上的两相对侧面分别与该底座10的顶面和底面齐平,从而极大地降低了整个电子装置支架1在折叠后的厚度,方便收纳和携带。
第二收容槽14也可呈纵长型,其可沿着底座10的宽度方向上设置于底座10的靠近一端部处,并可在深度方向上由该底座的顶面贯通至该底座10的底面。承载件40能够突出于支撑面板30背面的最大突出长度与该第二收容槽13的深度相当,以便承载件40收容于第二收容槽13中时,承载件40的后端面与底座10的底面相齐平。
可以理解地,上述第一收容槽13和/或第二收容槽14并不局限于贯穿底座10的底面,在一些对电子装置支架1折叠后的高度没有特别要求的情形下,也可以不贯穿。
一同参阅图8及图9,底座1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长方形底座本体11以及安装于该底座本体11顶面的长方形盖板12。底座本体1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带有位于中部的纵长型第一通孔1110和靠近端部的纵长型第二通孔1112的长方形底板111、立设于该底板111周缘的长方形框状侧壁112、立设于底板111顶面并围绕该第一通孔1110的第一围壁113以及立设于该底板111顶面并围绕该第二通孔1112的第二围壁114。第一围壁113和第二围壁114用于分别形成上述的第一收容槽13和第二收容槽14。第一围壁113和第二围壁114与侧壁112之间形成有收容腔110,可用于收容配重块(未图示),以提升底座10的重量,防止该电子装置支架1在使用过程中轻易地倾倒。可以理解地,当底座10不需要设置配重块时,例如底座10采用密度较高的材料制成时,第一围壁113和第二围壁114也可以省略。
底座本体11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包括第一轴座115,用于供固定于支撑杆组件20下端的第一转轴组件50可转动地穿置于其中,从而实现支撑杆组件20下端与底座10的转动连接。该第一轴座115在一些实施例中可设置于第一围壁113远离第二围壁114的一个端壁的内表面上,并具有一个横向贯通的第一轴孔1150,以供第一转轴组件50横向并可转动地穿设于其中。该第一轴孔1150的内壁面可沿周向上设置多数个第一定位卡槽1152,用于与第一转轴组件50相弹性卡扣定位,从将支撑杆组件20相对底座10定位在不同的角度上。第一围壁113与轴孔1150相对的两个侧壁上,还分别设有一个锁固孔1130,以分别供第一转轴组件50的两端锁定于其中。
盖板1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位于中部的第一穿孔120以及位于端部的第二穿孔122,第一穿孔120和第二穿孔122分别与第一围壁113和第二围壁114的上端相适配,以构成上述的第一收容槽13和第二收容槽14。盖板12安装于底座本体11上时,可将收容腔110封闭,从而可将收容腔110中的配重块封闭于其中。
支撑杆组件20下端转动连接底座10上,以为支撑面板30提供可选择的高度。支撑面板30也可呈矩形板状,其系供电子装置可平躺于其上、并可调节摆放倾角。承载件40活动连接于支撑面板30上,系用于可选择性地承托在电子装置的下端,让电子装稳固地躺置在支撑面板30上。
一同参阅图5、图8和图9,支撑杆组件2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沿轴向上伸缩,以进一步提升支撑面板30的高度调节范围,其可包括第一杆体21以及沿轴向可移动地穿设于该第一杆体21中的第二杆体22。
第一杆体2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可供第二杆体22沿轴向插入的方通状第一杆体部211以及连接于该第一杆体部211下端的一对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部212,每一第一连接部212上开设有一个第一安装孔2120。该一对第一连接部212分别位于轴座115的两相对侧,且并让各自的第一安装孔2120与轴孔1150正对,以供第一转轴组件50固定安装于其中。
一同参阅图6及图7,第一转轴组件5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第一转轴51、安装于第一转轴51中部的第一弹性定位件52以及分别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一转轴51两相对端中的两个第一锁固件53。第一转轴51横穿于第一安装孔2120和第一轴孔1150中,并让第一弹性定位件52与第一轴孔1150内壁面的第一定位卡槽1152相配合,以将第一转轴51在第一轴孔1150中的位置进行弹性保持,直至足够的外力破坏这种弹性保持力为止。该两个第一锁固件53分别沿轴向可拆卸地锁固在第一转轴51的两相对端,并让第一转轴51与第一杆体21的第一连接部212相对固定,使得第一转轴51与第一轴孔1150之间的弹性保持力可将第一杆体21弹性保持在特定的位置上。
第二杆体2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方形柱状的第二杆体部221以及连接于该第二杆体部221上端的一对第二连接部222,第二杆体部221可轴向移动地插设于第一杆体部211中。该一对第二连接部222各设有一个第二安装孔2220,以供第二转轴组件60穿置于其中。
支撑面板30的背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可设置有一个供第二转轴组件60可转动地穿置的第二轴座33,该第二轴座33可布置于支撑面板30背面靠近底端处,以将支撑面板20转动连接于第二杆体22的上端,从而实现支撑面板30相对于支撑杆组件20的角度调整。该第二轴座33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具有一个横向贯通的第二轴孔330,以供第二转轴组件60横向并可转动地穿设于其中。该第二轴孔330的内壁面可沿周向上设置多数个第二定位卡槽331,用于与第二转轴组件60相弹性卡扣定位,从将支撑面板30相对支撑杆组件20定位在不同的角度上。支撑面板30靠近下端可设置有一个由正面贯通至背面的容置孔34,以供承载件40可移动地穿设于该容置孔34中。
第二转轴组件6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第二转轴61、安装于第二转轴61中部的第二弹性定位件62以及分别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二转轴61两相对端中的两个第二锁固件63。第二转轴61横穿于第二安装孔2220和第二轴孔330中,并让第二弹性定位件62与第二轴孔330内壁面的第二定位卡槽331相配合,以将第二转轴61在第二轴孔330中的位置进行弹性保持,直至足够的外力破坏这种弹性保持力为止。该两个第二锁固件63分别沿轴向可拆卸地锁固在第二转轴61的两相对端,并让第二转轴61与第二杆体22的第二连接部222相对固定,使得第二转轴61与第二轴孔330之间的弹性保持力可将支撑面板30相对于第二杆体22弹性保持在特定的位置上。第二转轴组件6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与第一转轴组件50是同样的结构。
如图10及图11所示,支撑面板3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矩形板状面板主体31、结合于面板主体31正面上的贴面32以及设置于面板主体31和贴面32之间的一对磁吸式定位件33。面板主体31可采用硬质塑料等材料制成,第二轴座33可一体成型于该面板主体31的背面。贴面32可采用软质材料制成,其一个方面可以防止置于其上的电子装置被硬质材料刮花,另一个方面可以增加电子装置与支撑面板30之间的摩擦力,防止电子装置轻易地从支撑面板30上滑落。面板主体31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可供承载件40穿置的通孔310以及形成于该面板主体31正面并位于通孔310上下侧的两个第一嵌置槽312,该一对磁吸磁吸定位件33分别嵌置于该两个第一嵌置槽312中,并被贴面32覆盖。贴面32上形成有与通孔310对应的通孔320,通孔310与通孔320一道形成上述容置孔34。
磁吸定位件33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呈长条状或圆环形,其可吸附带有磁铁或亲磁材料的电子装置(例如,苹果公司生产的iphone12手机即内置磁铁),从而增加电子装置的放置稳固性,防止电子装置随意从支撑面板30上脱落。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两者之间磁吸力足够稳固地吸附电子装置时,该电子装置支架1也可以省掉承载件40,从而使得电子装置1的结构更加简洁。磁吸定位件33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对承载件40产生磁吸力,以便对承载件40在工作位置或非工作位置时提供一个保持力,防止承载件40任意晃动,提升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再如图10及图11所示,承载件4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前挡部41、与该前挡部41相平行的后挡部42以及将该前挡部41与该后挡部42相连接的连接部43。该连接部43可沿轴向来回移动地穿设于该支撑面板30的容置孔34中,前挡部41和后挡部42的尺寸均可大于容置孔34的横截面尺寸,以防承载件40从容置孔34中脱落。连接部43上形成有一个上下贯通的过线孔430,以供电源线等导线穿过后与电子装置相连接。
承载件40在一些实施例还可包括一对第一定位件44,该一对第一定位件44嵌置于连接部43的顶面,并分别位于过线孔430的两相对侧,用以增加与容置孔34的孔壁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承载件40于容置孔34中,没有外力作用下能够保持在特定位置上。相应地,该连接部43的上表面设置有供该一对第一定位件44嵌置的一对嵌置槽432。该第一定位件44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磁性或亲磁性,以便能够与支撑面板30的磁吸定位件33产生磁吸作用力。
承载件40在一些实施例还可包括磁性或亲磁性的长条状第二定位件45,该第二定位件45横向嵌置于连接部43下侧靠近后挡部42处,其也可与磁吸定位件33产生磁吸作用力,以将承载件40保持在工作状态。相应地,该连接部43的下表面靠近后档部42处设有嵌置槽434,以供第二定位件45嵌置于其中。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便携易操作、支撑稳固且固定手机的方式可调的桌面型电子装置支架1,其在打开时,可以依序按照图1至图5所示的过程打开。反之,需要折叠时,则反向操作即可。
可以理解地,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装置支架,包括底座、以下端转动连接于底座上的支撑杆组件以及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杆组件上端的支撑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供所述支撑杆组件在所述电子装置支架折叠时收容于其中的第一收容槽,所述支撑杆组件的所述下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收容槽中;所述电子装置支架还包括承载件,所述支撑面板包括由正面贯通至背面的容置孔,所述承载件可前后移动地穿设于所述容置孔中;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供所述承载件在所述电子装置支架折叠时收容于其中的第二收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包括位于所述支撑面板前侧的前挡部、位于所述支撑面板背侧的后挡部以及将所述前挡部与所述后挡部相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长度大于所述支撑面板的厚度,并可沿轴向来回移动地穿设于所述容置孔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部表面的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与所述容置孔的孔壁紧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后挡部处的第二定位件,所述支撑面板上靠近所述容置孔处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二定位件磁吸配合的磁吸定位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过线孔。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装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组件的下端通过第一转轴组件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支撑杆组件下端的第一转轴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上的第一弹性定位件,所述底座包括供所述第一转轴可转动地穿置的第一轴孔,所述第一轴孔的内壁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弹性定位件相配合的第一定位卡槽;和/或,所述支撑杆组件的上端通过第二转轴组件与所述支撑面板的背面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支撑杆组件上端的第二转轴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轴上的第二弹性定位件,所述支撑面板包括供所述第二转轴可转动地穿置的第二轴孔,所述第二轴孔的内壁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弹性定位件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卡槽。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装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容槽的长度和深度分别与所述支撑杆组件的长度和高度相适配,使得所述支撑杆组件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槽中时,所述支撑面板的背面贴合于所述底座的顶面;和/或,所述第二收容槽的深度与所述承载件突出所述支撑面板背面最大突出长度相适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和/或所述第二收容槽由所述底座的顶面贯穿至底面。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装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板包括用于吸附电子装置的磁吸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装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用于收容配重块的收容腔;和/或,所述支撑杆组件包括第一杆体以及沿轴向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一杆体中的第二杆体。
CN202121328937.3U 2021-06-15 2021-06-15 电子装置支架 Active CN2154888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28937.3U CN215488849U (zh) 2021-06-15 2021-06-15 电子装置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28937.3U CN215488849U (zh) 2021-06-15 2021-06-15 电子装置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88849U true CN215488849U (zh) 2022-01-11

Family

ID=79718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28937.3U Active CN215488849U (zh) 2021-06-15 2021-06-15 电子装置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888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88063B2 (en) Integrated magnetic tablet stand
KR101472033B1 (ko) 휴대 전자기기용 커버
CN215488849U (zh) 电子装置支架
EP3885634A1 (en) Handheld anti-shake stabilizing device and shooting stabilizer
KR101008995B1 (ko) 다기능 독서대
CN215522510U (zh) 一种支架
WO2021185349A1 (zh) 电子设备
CN212992380U (zh) 一种带有夹子的隐形支架手机壳
CN216143431U (zh) 支架
KR102459714B1 (ko) 노트북 거치대
CN220709597U (zh) 一种电子设备外壳及电子设备
CN219414046U (zh) 电子设备支架
CN211152004U (zh) 保护套
CN219960645U (zh) 一种支架手机壳
CN220798323U (zh) 一种磁吸式指环支架
CN215058329U (zh) 磁吸底座及风扇
KR102522141B1 (ko) 단말기 거치대
CN216078886U (zh) 可折叠支架和桌面支架
CN214405309U (zh) 支撑底座及电子设备
CN215268364U (zh) 一种手机支架
CN209710171U (zh) 一种带支架组件的手机壳
CN214618744U (zh) 支撑底座及电子设备
CN218124747U (zh) 一种摄像头支架保护壳
CN220851379U (zh) 一种支架支撑杆的转动结构
US11985264B1 (en) Mobile phone stand with exhibition par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