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82515U - 一种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维护用警示牌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维护用警示牌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482515U CN215482515U CN202122178701.2U CN202122178701U CN215482515U CN 215482515 U CN215482515 U CN 215482515U CN 202122178701 U CN202122178701 U CN 202122178701U CN 215482515 U CN215482515 U CN 21548251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
- warning board
- warning
- accommodating
- construction si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Signs Or Road Mark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维护用警示牌,涉及建筑施工安全技术领域,包括第一警示牌,所述第一警示牌的底端固定有第一配重底座,所述第一配重底座的一侧安装有合页,所述合页的一侧连接有第一收纳管。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警示牌、第二警示牌、支撑架、第一收纳管、第一伸缩管,支撑箱向外移动带动移动板绕着翻转辊做扇形运动,由于复位弹簧初始状态处于压缩状态,所以当支撑箱与第一配重底座分离后,复位弹簧失去限位力,从而带动支撑箱向下移动,当支撑箱移动至其底端与第一配重底座底端位于同一横向水平线时,即可实现支撑架对第一警示牌的支撑作用,防止警示牌被风刮倒,增加了警示牌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安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维护用警示牌。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施工作业的场所称为“建筑施工现场”或叫“施工现场”,也叫工地。
警示牌是由塑料反光材料做成的被动反光体,用于警示道路周边的行人,利用警示牌的反光性能,提醒他人注意避让,警示牌的作用十分重要,应用广泛,主要应用于建筑、道路、医院、学校、工厂等。
目前应用在建筑施工现场的警示牌通常只有一组,摆放在施工地点的前方或侧方,然后将一些杂物堆积在建筑施工现场的周围,起到警示和阻拦的作用,但这种方法不但不美观而且警示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维护用警示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维护用警示牌,包括第一警示牌,所述第一警示牌的底端固定有第一配重底座,所述第一配重底座的一侧安装有合页,所述合页的一侧连接有第一收纳管,所述第一收纳管的顶端设置有第一限位螺母,所述第一收纳管的内部安装有第一伸缩管,所述第一伸缩管的一侧连接有第二配重座,所述第二配重座的顶端固定有第二警示牌,所述第一警示牌的内部安装有支撑架,所述第一警示牌远离合页的一端连接有第二伸缩管,所述第二伸缩管远离第一配重底座的一端安装有第二收纳管,所述第二收纳管的顶端设置有第二限位螺母,所述第二收纳管远离第二伸缩管的一端固定有限位环。
优选地,所述支撑架包括有与第一警示牌相连的翻转辊,所述翻转辊的底端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底端固定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底端安装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外壁设置有支撑箱。
优选地,所述翻转辊与第一警示牌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挡板的外壁与支撑箱的内壁贴合,所述支撑箱的顶端贯穿至支撑箱的内部设置有滑槽,所述支撑箱内部滑槽与移动板的外壁贴合。
优选地,所述第二警示牌的数量为四组,所述第一收纳管的数量为四组,所述第一伸缩管的数量为四组,四组所述第二警示牌与四组所述第一收纳管通过合页转动连接,四组所述第二警示牌与四组所述第一伸缩管通过合页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收纳管的内壁设置有与第二伸缩管相匹配的收纳槽,所述第一收纳管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一伸缩管相匹配的收纳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收纳管的顶端设置有与第一限位螺母相匹配的限位孔,所述第一收纳管顶端限位孔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一限位螺母外壁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第二收纳管的顶端设置有与第二限位螺母相匹配的限位孔,所述第二收纳管顶端限位孔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二限位螺母外壁相匹配的内螺纹第一收纳管的顶端设置有与第一限位螺母相匹配的限位孔,所述第一收纳管顶端限位孔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一限位螺母外壁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第二收纳管的顶端设置有与第二限位螺母相匹配的限位孔,所述第二收纳管顶端限位孔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二限位螺母外壁相匹配的内螺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警示牌、第二警示牌、支撑架、第一收纳管、第一伸缩管,工作人员将收纳在一起的装置主体移动至施工现场,然后展开第一警示牌与四组第二警示牌,根据施工现场的环境调节第一警示牌与第二警示牌之间的角度、一组第二警示牌与另一组第二警示牌的角度,使得第一警示牌与四组第二警示牌将施工现场围起来,当施工面积较大时,拧动第一限位螺母,使得第一限位螺母解除对第一伸缩管的限位,然后根据所需将第一伸缩管移动至所需长度,用同样方法拧动第二限位螺母,然后调节第二伸缩管的长度,当第一警示牌与四组第二警示牌将施工现场包围后,将支撑箱向外拉动,支撑箱向外移动带动移动板绕着翻转辊做扇形运动,由于复位弹簧初始状态处于压缩状态,所以当支撑箱与第一配重底座分离后,复位弹簧失去限位力,从而带动支撑箱向下移动,当支撑箱移动至其底端与第一配重底座底端位于同一横向水平线时,即可实现支撑架对第一警示牌的支撑作用,防止警示牌被风刮倒,增加了警示牌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收纳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警示牌;2、第一配重底座;3、合页;4、第一收纳管;5、第一限位螺母;6、第一伸缩管;7、第二配重座;8、第二警示牌;9、支撑架;901、翻转辊;902、移动板;903、挡板;904、复位弹簧;905、支撑箱;10、第二伸缩管;11、第二收纳管;12、第二限位螺母;13、限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3,一种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维护用警示牌,包括第一警示牌1,第一警示牌1的底端固定有第一配重底座2,第一配重底座2的一侧安装有合页3,合页3的一侧连接有第一收纳管4,第一收纳管4的顶端设置有第一限位螺母5,第一收纳管4的内部安装有第一伸缩管6,第一伸缩管6的一侧连接有第二配重座7,第二配重座7的顶端固定有第二警示牌8,第一警示牌1的内部安装有支撑架9,第一警示牌1远离合页3的一端连接有第二伸缩管10,第二伸缩管10远离第一配重底座2的一端安装有第二收纳管11,第二收纳管11的顶端设置有第二限位螺母12,第二收纳管11远离第二伸缩管10的一端固定有限位环13。
请着重参阅图1与图2,支撑架9包括有与第一警示牌1相连的翻转辊901,翻转辊901的底端连接有移动板902,移动板902的底端固定有挡板903,挡板903的底端安装有复位弹簧904,复位弹簧904的外壁设置有支撑箱905,便于支撑架9对第一警示牌1的支撑。
请着重参阅图1与图2,翻转辊901与第一警示牌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挡板903的外壁与支撑箱905的内壁贴合,支撑箱905的顶端贯穿至支撑箱905的内部设置有滑槽,支撑箱905内部滑槽与移动板902的外壁贴合,便于支撑架9在工作时,支撑箱905的底端与第一配重底座2的底端位于同一横向水平线。
请着重参阅图1,第二警示牌8的数量为四组,第一收纳管4的数量为四组,第一伸缩管6的数量为四组,四组第二警示牌8与四组第一收纳管4通过合页3转动连接,四组第二警示牌8与四组第一伸缩管6通过合页3转动连接,便于四组第二警示牌8的展开与收纳。
请着重参阅图3,第二收纳管11的内壁设置有与第二伸缩管10相匹配的收纳槽,第一收纳管4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一伸缩管6相匹配的收纳槽,便于第一伸缩管6的移动,便于第二伸缩管10的移动。
请着重参阅图3,第一收纳管4的顶端设置有与第一限位螺母5相匹配的限位孔,第一收纳管4顶端限位孔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一限位螺母5外壁相匹配的内螺纹,第二收纳管11的顶端设置有与第二限位螺母12相匹配的限位孔,第二收纳管11顶端限位孔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二限位螺母12外壁相匹配的内螺纹,便于第一限位螺母5对第一伸缩管6进行限位,便于第二限位螺母12对第二伸缩管10进行限位。
工作原理:首先,工作人员将收纳在一起的装置主体移动至施工现场,然后展开第一警示牌1与四组第二警示牌8,根据施工现场的环境调节第一警示牌1与第二警示牌8之间的角度、一组第二警示牌8与另一组第二警示牌8的角度,使得第一警示牌1与四组第二警示牌8将施工现场围起来,当施工面积较大时,拧动第一限位螺母5,使得第一限位螺母5解除对第一伸缩管6的限位,然后根据所需将第一伸缩管6移动至所需长度,用同样方法拧动第二限位螺母12,然后调节第二伸缩管10的长度,当第一警示牌1与四组第二警示牌8将施工现场包围后,将支撑箱905向外拉动,支撑箱905向外移动带动移动板902绕着翻转辊901做扇形运动,由于复位弹簧904初始状态处于压缩状态,所以当支撑箱905与第一配重底座2分离后,复位弹簧904失去限位力,从而带动支撑箱905向下移动,当支撑箱905移动至其底端与第一配重底座2底端位于同一横向水平线时,即可实现支撑架9对第一警示牌1的支撑作用,防止警示牌被风刮倒,增加了警示牌的稳定性。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6)
1.一种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维护用警示牌,包括第一警示牌(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警示牌(1)的底端固定有第一配重底座(2),所述第一配重底座(2)的一侧安装有合页(3),所述合页(3)的一侧连接有第一收纳管(4),所述第一收纳管(4)的顶端设置有第一限位螺母(5),所述第一收纳管(4)的内部安装有第一伸缩管(6),所述第一伸缩管(6)的一侧连接有第二配重座(7),所述第二配重座(7)的顶端固定有第二警示牌(8),所述第一警示牌(1)的内部安装有支撑架(9),所述第一警示牌(1)远离合页(3)的一端连接有第二伸缩管(10),所述第二伸缩管(10)远离第一配重底座(2)的一端安装有第二收纳管(11),所述第二收纳管(11)的顶端设置有第二限位螺母(12),所述第二收纳管(11)远离第二伸缩管(10)的一端固定有限位环(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维护用警示牌,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9)包括有与第一警示牌(1)相连的翻转辊(901),所述翻转辊(901)的底端连接有移动板(902),所述移动板(902)的底端固定有挡板(903),所述挡板(903)的底端安装有复位弹簧(904),所述复位弹簧(904)的外壁设置有支撑箱(90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维护用警示牌,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辊(901)与第一警示牌(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挡板(903)的外壁与支撑箱(905)的内壁贴合,所述支撑箱(905)的顶端贯穿至支撑箱(905)的内部设置有滑槽,所述支撑箱(905)内部滑槽与移动板(902)的外壁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维护用警示牌,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警示牌(8)的数量为四组,所述第一收纳管(4)的数量为四组,所述第一伸缩管(6)的数量为四组,四组所述第二警示牌(8)与四组所述第一收纳管(4)通过合页(3)转动连接,四组所述第二警示牌(8)与四组所述第一伸缩管(6)通过合页(3)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维护用警示牌,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收纳管(11)的内壁设置有与第二伸缩管(10)相匹配的收纳槽,所述第一收纳管(4)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一伸缩管(6)相匹配的收纳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维护用警示牌,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纳管(4)的顶端设置有与第一限位螺母(5)相匹配的限位孔,所述第一收纳管(4)顶端限位孔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一限位螺母(5)外壁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第二收纳管(11)的顶端设置有与第二限位螺母(12)相匹配的限位孔,所述第二收纳管(11)顶端限位孔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二限位螺母(12)外壁相匹配的内螺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178701.2U CN215482515U (zh) | 2021-09-09 | 2021-09-09 | 一种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维护用警示牌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178701.2U CN215482515U (zh) | 2021-09-09 | 2021-09-09 | 一种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维护用警示牌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482515U true CN215482515U (zh) | 2022-01-11 |
Family
ID=79768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178701.2U Active CN215482515U (zh) | 2021-09-09 | 2021-09-09 | 一种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维护用警示牌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482515U (zh) |
-
2021
- 2021-09-09 CN CN202122178701.2U patent/CN21548251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3125445U (zh) |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电缆桥架 | |
CN215482515U (zh) | 一种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维护用警示牌 | |
EP3779261A1 (en) | Rotary bracket | |
CN219261850U (zh) | 便携式支撑装置 | |
CN214365111U (zh) | 一种拼接式建筑施工外墙防落石支架 | |
CN213330351U (zh) |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防护栏 | |
CN213806482U (zh) | 一种建筑工地用组合式脚手架 | |
CN209244047U (zh) | 一种单元式幕墙侧面挂接装置 | |
CN111794483A (zh) | 一种基于高度可调节式的用于建筑工程的脚手架 | |
CN111779354A (zh) | 一种安全性能高的建筑施工用护栏 | |
CN207296614U (zh) | 一种道路施工围挡 | |
CN216196439U (zh) | 一种工程建筑施工架 | |
CN209798622U (zh) | 一种基于建筑经济的可重复使用护栏 | |
CN217151510U (zh) | 一种便于调节的建筑工地防护栏 | |
CN221276410U (zh) | 一种施工警示设备 | |
CN215443447U (zh) | 一种具有防风结构基坑防护栏 | |
CN212298334U (zh) | 一种道路监控设备用监控杆 | |
CN220301925U (zh) | 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栏 | |
CN216517266U (zh) |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场地用警示栏 | |
CN221171374U (zh) | 一种建筑工地用安防视频监测装置 | |
CN219241564U (zh) | 一种建筑工程降噪施工围挡 | |
CN216766734U (zh) | 脚手架顶部操作平台护栏 | |
CN219081216U (zh) | 一种土建施工用装配式护栏 | |
CN214783580U (zh) |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降尘装置 | |
CN211854254U (zh) | 一种活动板房空调外机支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