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80397U - 一种池塘循环水养殖与尾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池塘循环水养殖与尾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480397U CN215480397U CN202121311242.4U CN202121311242U CN215480397U CN 215480397 U CN215480397 U CN 215480397U CN 202121311242 U CN202121311242 U CN 202121311242U CN 215480397 U CN215480397 U CN 21548039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nd
- pipe
- water
- pipeline
- co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池塘循环水养殖与尾水处理系统,包括养殖塘、滤食性鱼类养殖塘、循环泵、池塘循环水处理器、池塘循环水养鱼泥沙分离装置、定时固液分离器。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调节阀和定时排污阀可以方便控制排污量,提高排污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池塘循环水养殖与尾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池塘养殖模式沿用多年,养殖过程始终存在着先污染后治理的被动养殖模式。在传统池塘养殖过程中,投喂的饲料产生的残饵及鱼虾消化吸收后产生的排泄物,全部沉积在养殖池塘内,残饵、排泄物经养殖水浸泡后分解变质,养殖池内有机物,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不断升高,严重影响危害养殖鱼虾的生长和生存。大量残饵、排泄物沉积养殖塘底,且随养殖时间推移累计增加,导致了各种细菌病毒的大量繁殖和增长,造成各类鱼虾病频发的主要诱因之一,为了缓解养殖水质的恶性循环,常采取不断换水、用药及各种生物制剂调理水质,不仅增加了养殖过程的各类风险,也制约了养殖密度,影响了无害健康养殖,因此,传统池塘养殖模式产量低、病害多、效益差、污染大。
目前池塘循环水养殖处理模式多采用蛋白质分离器与滚筒微滤机相配合,外加生物过滤等装置,由于池塘养殖水体大,残饵粪便收集效率低、设备及土建投资大、维护费用高,此模式实际运行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提高排污性能的池塘循环水养殖与尾水处理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池塘循环水养殖与尾水处理系统,包括养殖塘、滤食性鱼类养殖塘,还包括循环泵、池塘循环水处理器、池塘循环水养鱼泥沙分离装置、定时固液分离器,所述循环泵设有连接所述养殖塘的防逃网的第一管道、连接所述池塘循环水处理器的第二管道,所述池塘循环水处理器设有连接所述养殖塘的第一回流管、连接所述池塘循环水养鱼泥沙分离装置的第三管道,所述池塘循环水养鱼泥沙分离装置设有连接所述定时固液分离器的倒U型管、连接所述滤食性鱼类养殖塘的第四管道,所述定时固液分离器设有连接所述养殖塘的第二回流管、连接所述滤食性鱼类养殖塘的第五管道,所述第一回流管上设有调节阀,所述第四管道、第五管道上分别设有定时排污阀。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池塘循环水处理器包括外旋流器和内旋流器,内旋流器底部与外旋流器中部相连通;池塘循环水处理器的上部设有第一进水管,第一进水管的两个出水口分别沿外旋流器和内旋流器两者内壁的切向布置;所述第一进水管连接所述第二管道,所述外旋流器和内旋流器两者的顶部设有连接所述第一回流管的第一出水管,所述外旋流器的底部设有连接所述第三管道的第一排污管;第一出水管旁接有射流进气管;射流进气管上连接有三通阀;三通阀的三端分别为空气输入端、臭氧输入端和气体输出端;三通阀的空气输入端连接有开关阀;三通阀的空气输入端还连接有第二流量计;第一回流管上连接有位于养殖塘上方的管道式泡沫分离及曝气增氧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池塘循环水处理器还包括将所述外旋流器包裹的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外旋流器之间的间隙装满水,所述第一壳体与外旋流器之间设有第一连通管。
进一步地,所述池塘循环水养鱼泥沙分离装置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中部设有连接所述第三管道的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部设有连接所述倒U型管的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设有连接所述第四管道的第二排污管。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排污管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侧壁,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设有向所述第二排污管倾斜延伸的斜板。
进一步地,所述倒U型管的顶部设有破坏虹吸结构和第一流量计。
进一步地,所述定时固液分离器包括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第二旋流收集锥、压力调节锥、导流提速锥、第一旋流收集锥、静水防扰锥、沉淀收集锥,所述第二旋流收集锥、导流提速锥、第一旋流收集锥、沉淀收集锥均为上端大、下端小的结构,所述压力调节锥、静水防扰锥均为上端小、下端大的结构,所述第二旋流收集锥、压力调节锥、第一旋流收集锥、沉淀收集锥的大端直径与所述第三壳体的内径一致,所述第三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导流提速锥相切的第三进水管,所述第三进水管连接所述倒U型管,所述沉淀收集锥的底部设有连接所述第五管道的第三排污管,所述第三壳体的顶部设有连接所述第二回水管的第三出水管。
进一步地,所述压力调节锥的顶部设有第二连通管,第二连通管向上穿过第二旋流收集锥后水平穿出第三壳体侧壁,第二连通管的一端水平穿入第三壳体侧壁,第二连通管穿入第三壳体侧壁的端设有与第三壳体的内壁相切的喷头,所述第三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压力调节锥底部对应的第四排污管,所述第四排污管通过第六管道连接所述滤食性鱼类养殖塘,所述第六管道上设有定时排污阀。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旋流收集锥、第一旋流收集锥的大端外围分别设有排气孔。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回流管上设置调节阀,可以根据养殖不同时期的残饵粪便量来调整调节阀的开度,当第一回流管的排量小,池塘循环水处理器的排污量大,当第一回流管的排量大,池塘循环水处理器的排污量小,从而方便调节池塘循环水处理器的排污量;在第四管道、第五管道上分别设置定时排污阀,可以根据水产品不同时期的残饵粪便量来定时排污阀的工作周期,定时开启第四管道、第五管道进行排污,可以节省水资源;通过池塘循环水养鱼泥沙分离装置将大颗粒废渣,可以减少排污管道形成废渣积聚,保证排污效果和水处理效果。
2.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壳体与外旋流器之间的蓄水腔装满水,和第一壳体与外旋流器之间设置第一连通管,可以平衡外旋流器内外的压力,且装满水可以起到配重的作用,设备安装更稳定,使用寿命长。
3.本实用新型在倒U型管的顶部设置破坏虹吸结构,可以防止管内发生虹吸,实现排污流量的稳定性和可调性。
4.本实用新型在第三壳体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多个锥筒,多个锥筒配合工作形成两级分离,可以提高固液分离的效果,从而保证排污效果和水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池塘循环水处理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池塘循环水养鱼泥沙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定时固液分离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定时固液分离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管道式泡沫分离及曝气增氧装置。
其中:1-养殖塘、2-滤食性鱼类养殖塘、3-循环泵、4-池塘循环水处理器、5-池塘循环水养鱼泥沙分离装置、6-定时固液分离器、7-防逃网、8-第一管道、9-第二管道、10-第一回流管、11-第三管道、12-倒U型管、13-第四管道、14-第二回流管、15-第五管道、16-调节阀、17-定时排污阀、18-外旋流器、19-第一进水管、20-第一出水管、21-第一排污管、22-第一壳体、23-第一连通管、24-第二壳体、25-第二进水管、26-第二出水管、27-第二排污管、28-斜板、29-破坏虹吸结构、30-第一流量计、31-第三壳体、32-第二旋流收集锥、33-压力调节锥、34-导流提速锥、35-第一旋流收集锥、36-静水防扰锥、37-沉淀收集锥、38-第三进水管、39-第三排污管、40-第三出水管、41-第二连通管、42-第四排污管、43-第六管道、44-排气孔、46-进气口、47-排空管、48-射流进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阅图1-6,一种池塘循环水养殖与尾水处理系统,包括养殖塘1、滤食性鱼类养殖塘2,还包括循环泵3、池塘循环水处理器4、池塘循环水养鱼泥沙分离装置5、定时固液分离器6。循环泵3设有连接养殖塘1的防逃网7的第一管道8、连接池塘循环水处理器4的第二管道9。第一管道8上可选择设有单向阀45,用于防止循环泵3流空。池塘循环水处理器4设有连接养殖塘1的第一回流管10、连接池塘循环水养鱼泥沙分离装置5的第三管道11。池塘循环水养鱼泥沙分离装置5设有连接定时固液分离器6的倒U型管12、连接滤食性鱼类养殖塘2的第四管道13。定时固液分离器6设有连接养殖塘1的第二回流管14、连接滤食性鱼类养殖塘2的第五管道15。第一回流管10上设有调节阀16,可以根据水产品不同时期的残饵粪便量来调整调节阀16的开度,当第一回流管10的排量小,池塘循环水处理器4的排污量大,当第一回流管10的排量大,池塘循环水处理器4的排污量小,从而方便调节池塘循环水处理器4的排污量。第四管道13、第五管道15上分别设有定时排污阀17,可以根据水产品不同时期的残饵粪便量来定时排污阀17的工作周期,定时开启第四管道13、第五管道15进行排污,可以节省水资源。通过池塘循环水养鱼泥沙分离装置5将大颗粒废渣,可以减少排污管道形成废渣积聚,保证排污效果和水处理效果。防逃网7位于养殖塘1的最低处,养殖塘1的最低处靠近养殖塘边。
池塘循环水处理器4包括外旋流器18和内旋流器64,内旋流器64底部与外旋流器18中部相连通。池塘循环水处理器4的上部设有第一进水管19,第一进水管19的两个出水口63分别沿外旋流器18和内旋流器64两者内壁的水平切向布置。第一进水管19连接第二管道9,外旋流器18和内旋流器64两者的顶部设有连接第一回流管10的第一出水管20,外旋流器18的底部设有连接第三管道11的第一排污管21。
水体在外旋流器18内沿内壁螺旋下降,并且流速增大,容易实现水体与大颗粒物质分离,水体从第一出水管20流出,大颗粒物质从第一排污管21流出。优选的,锥型筒结构的锥型角为25°~35°。池塘循环水处理器4还包括将外旋流器18包裹的第一壳体22,第一壳体22与外旋流器18之间的蓄水腔装满水,第一壳体22与外旋流器18之间设有第一连通管23。可以平衡外旋流器18内外的压力,且装满水可以起到配重的作用,设备安装更稳定,使用寿命长。第一壳体22的顶部设有进气口46,第一壳体22的底部设有排空管47。
第一出水管20旁接有射流进气管48。射流进气管48上连接有三通阀54。三通阀54的三端分别为空气输入端、臭氧输入端和气体输出端。三通阀54的空气输入端连接有开关阀53。三通阀54的空气输入端还连接有第二流量计52。第一回流管10上连接有位于养殖塘1上方的管道式泡沫分离及曝气增氧装置。
管道式泡沫分离及曝气增氧装置包括与第一回流管10连接的布水容器55,布水容器55的中下部侧壁上设有多个出水孔551。本实施例中,布水容器55为水平布置的水管。布水容器55的上部连接有泡沫收集容器56,泡沫收集容器56连接有泡沫回收管65。为利于泡沫的形成,需要确保布水容器55内的水位不能太高,大概为布水容器55内部空间高度的1/3-2/3左右,水位高低的调节需要通过进入布水容器55内的流量、出水孔551的孔径和数量三者来实现。布水容器55内水面以上的空间有利于形成泡沫,随着布水的过程,泡沫会随布水容器55的内腔上部移动并进入泡沫收集容器56。泡沫再经泡沫回收管65回流至集污井。第一回流管10上还连接有收鱼后尾水处理转换阀57。
第一次无能耗曝气增氧是充分利用养殖塘循环水系统运行中产生的水位差,在第一回流管10内产生8-12m3/h射流。射流形成的负压通过射流进气管48吸入空气,空气与第一回流管10内循环水充分射流混合扩散形成了第一次曝气增氧,提高第一回流管10内循环水的溶解含氧量。第二次无能耗曝气增氧是通过2000—3000个Φ5—Φ6mm的出水孔551如花洒般喷出,又一次经空气充分切割增氧,使经过二次曝气增氧后的饱和氧循环水回到养殖塘1表面,改善了养殖塘1底水与面水不均衡现像,提高养殖水体的溶解氧,改善养殖水水质指标,尤其在低气压等恶劣天气效果更为明显。
第一回流管10旁接有微生物发酵注入装置。微生物发酵注入装置可以只包括微生物发酵桶58,但为了方便向第一回流管10定量注入已发酵的微生物,同时不影响其余未发酵完的微生物继续发酵,微生物发酵注入装置还包括微生物注入桶60。微生物发酵桶58的输出端通过微生物发酵桶控制阀59与微生物注入桶60的输入端连接。微生物注入桶60的输出端通过微生物注入控制阀61与第一回流管10旁接。已发酵的微生物进入微生物注入桶60后,还可以根据需要增加其它药剂,该过程也不会影响微生物发酵桶58的正常工作。通过开启微生物注入控制阀61,即可将已发酵的微生物注入第一回流管10中与水体混合,混合有已发酵微生物且曝气的水体可通过布水容器55的出水孔551重新进入养殖塘1。设置时,使微生物发酵注入装置的高度高于第一回流管10,则可利用高度差注入微生物,无需额外的能源,节能效果好。此外,第二回流管14的输出端与第一回流管10连通。第一回流管10旁接有第七管道62,第七管道62连接至滤食性鱼类养殖塘2,第七管道62上设有阀门。
池塘循环水养鱼泥沙分离装置5包括第二壳体24,第二壳体24的中部设有连接第三管道11的第二进水管25,第二壳体24的顶部设有连接倒U型管12的第二出水管26,第二壳体24的底部设有连接第四管道13的第二排污管27。第二排污管27位于第二壳体24的侧壁,第二壳体24的底部设有向第二排污管27倾斜延伸的斜板28。第二壳体24内在第二出水管26与第二进水管25之间设有倒锥结构70,倒锥结构70的顶部设有过水孔。倒锥结构70的外侧边缘通过若干连接板71与第二壳体24的内壁连接。倒锥结构70的外侧边缘与第二壳体24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倒锥结构70可以对泥沙形成一个向下的阻力,让泥沙尽可能停留在第二壳体24的下部,利于泥沙排出,减少进入出水口的泥沙。此外,水体除了通过倒锥结构70顶部的过水孔由下往上流动,还可以通过倒锥结构70外边缘与第二壳体24内壁的间隙由下往上流动,避免第二壳体24下部压力过大。
倒U型管12的顶部设有破坏虹吸结构29和第一流量计30,破坏虹吸结构29为向上延伸的气压平衡管或虹吸破坏阀。
定时固液分离器6包括第三壳体31,第三壳体31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第二旋流收集锥32、压力调节锥33、导流提速锥34、第一旋流收集锥35、静水防扰锥36、沉淀收集锥37。其中,第二旋流收集锥32、导流提速锥34、第一旋流收集锥35、沉淀收集锥37均为上端大、下端小的结构,压力调节锥33、静水防扰锥36均为上端小、下端大的结构,第二旋流收集锥32、压力调节锥33、第一旋流收集锥35、沉淀收集锥37的大端直径与第三壳体31的内径一致。压力调节锥33的上端插入第二旋流收集锥32,导流提速锥34的上端插入压力调节锥33,导流提速锥34的下端插入第一旋流收集锥35,静水防扰锥36的上下两端分别插入导流提速锥34、沉淀收集锥37,第一旋流收集锥35的下端插入沉淀收集锥37,可以提高固液分离效果。第三壳体31上设有与导流提速锥34相切的第三进水管38,第三进水管38连接倒U型管12,第三进水管38输入的水体沿第一旋流收集锥35、静水防扰锥36、沉淀收集锥37的锥壁螺旋下降,容易实现水体与大颗粒物质分离,实现一次固液分离。沉淀收集锥37的底部设有连接第五管道15的第三排污管39,第三壳体31的顶部设有连接第二回流管14的第三出水管40,第二旋流收集锥32离第三出水管40的距离较大,可以减少颗粒物从第三出水管40排出。第三排污管39对应二级定时固液分离,第四排污管42对应三级定时固液分离。
压力调节锥33的顶部设有第二连通管41,第二连通管41向上穿过第二旋流收集锥32后水平穿出第三壳体31侧壁,第二连通管41的一端水平穿入第三壳体31侧壁,第二连通管41穿入第三壳体31侧壁的端设有与第三壳体31的内壁相切的喷头,喷头位于第二旋流收集锥32上方,水体在第二旋流收集锥32内沿内壁螺旋下降,容易实现水体与大颗粒物质分离,实现二次固液分离。第三壳体31上设有与压力调节锥33底部对应的第四排污管42,第四排污管42通过第六管道43连接滤食性鱼类养殖塘2,第六管道43上设有定时排污阀17。第二旋流收集锥32、第一旋流收集锥35的大端外围分别设有排气孔44。
第四管道13、第五管道15和第六管道43的输出端通过三通阀连接有集污井转换阀50和养殖塘转换阀51,通过集污井转换阀50和养殖塘转换阀51的切换,可选择将第四管道13、第五管道15和第六管道43三者中的残饵粪便浓缩物输入集污井或滤食性鱼类养殖塘2。残饵粪便能培育滤食性鱼类养殖塘2中的浮游生物,而滤食性鱼类是一类用鳃耙过滤水中微小的浮游生物、细菌、有机碎屑等的鱼类。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Claims (9)
1.一种池塘循环水养殖与尾水处理系统,包括养殖塘(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滤食性鱼类养殖塘(2)、循环泵(3)、池塘循环水处理器(4)、池塘循环水养鱼泥沙分离装置(5)、定时固液分离器(6),所述循环泵(3)设有连接所述养殖塘(1)的防逃网(7)的第一管道(8)、连接所述池塘循环水处理器(4)的第二管道(9),所述池塘循环水处理器(4)设有连接所述养殖塘(1)的第一回流管(10)、连接所述池塘循环水养鱼泥沙分离装置(5)的第三管道(11),所述池塘循环水养鱼泥沙分离装置(5)设有连接所述定时固液分离器(6)的倒U型管(12)、连接所述滤食性鱼类养殖塘(2)的第四管道(13),所述定时固液分离器(6)设有连接所述养殖塘(1)的第二回流管(14)、连接所述滤食性鱼类养殖塘(2)的第五管道(15),所述第一回流管(10)上设有调节阀(16),所述第四管道(13)、第五管道(15)上分别设有定时排污阀(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池塘循环水养殖与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池塘循环水处理器(4)包括外旋流器(18)和内旋流器(64),内旋流器(64)底部与外旋流器(18)中部相连通;池塘循环水处理器(4)的上部设有第一进水管(19),第一进水管(19)的两个出水口(63)分别沿外旋流器(18)和内旋流器(64)两者内壁的切向布置;所述第一进水管(19)连接所述第二管道(9),所述外旋流器(18)和内旋流器(64)两者的顶部设有连接所述第一回流管(10)的第一出水管(20),所述外旋流器(18)的底部设有连接所述第三管道(11)的第一排污管(21);第一出水管(20)旁接有射流进气管(48);射流进气管(48)上连接有三通阀(54);三通阀(54)的三端分别为空气输入端、臭氧输入端和气体输出端;三通阀(54)的空气输入端连接有开关阀(53);三通阀(54)的空气输入端还连接有第二流量计(52);第一回流管(10)上连接有位于养殖塘(1)上方的管道式泡沫分离及曝气增氧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池塘循环水养殖与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池塘循环水处理器(4)还包括将所述外旋流器(18)包裹的第一壳体(22),所述第一壳体(22)与外旋流器(18)之间设有蓄水腔,所述第一壳体(22)上部与外旋流器(18)之间设有第一连通管(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池塘循环水养殖与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池塘循环水养鱼泥沙分离装置(5)包括第二壳体(24),所述第二壳体(24)的中部设有连接所述第三管道(11)的第二进水管(25),所述第二壳体(24)的顶部设有连接所述倒U型管(12)的第二出水管(26),所述第二壳体(24)的底部设有连接所述第四管道(13)的第二排污管(27);所述倒U型管(12)的顶部设有破坏虹吸结构(29)和第一流量计(3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池塘循环水养殖与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污管(27)位于所述第二壳体(24)的侧壁,所述第二壳体(24)的底部设有向所述第二排污管(27)倾斜延伸的斜板(28)。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池塘循环水养殖与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式泡沫分离及曝气增氧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回流管(10)连接的布水容器(55),布水容器(55)的中下部侧壁上设有多个出水孔(551);布水容器(55)的上部连接有泡沫收集容器(56),泡沫收集容器(56)连接有泡沫回收管(65);所述第一回流管(10)旁接有微生物发酵注入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池塘循环水养殖与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时固液分离器(6)包括第三壳体(31),所述第三壳体(31)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第二旋流收集锥(32)、压力调节锥(33)、导流提速锥(34)、第一旋流收集锥(35)、静水防扰锥(36)、沉淀收集锥(37),所述第二旋流收集锥(32)、导流提速锥(34)、第一旋流收集锥(35)、沉淀收集锥(37)均为上端大、下端小的结构,所述压力调节锥(33)、静水防扰锥(36)均为上端小、下端大的结构,所述第二旋流收集锥(32)、压力调节锥(33)、第一旋流收集锥(35)、沉淀收集锥(37)的大端直径与所述第三壳体(31)的内径一致,所述第三壳体(31)上设有与所述导流提速锥(34)相切的第三进水管(38),所述第三进水管(38)连接所述倒U型管(12),所述沉淀收集锥(37)的底部设有连接所述第五管道(15)的第三排污管(39),所述第三壳体(31)的顶部设有连接所述第二回流管(14)的第三出水管(4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池塘循环水养殖与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调节锥(33)的顶部设有第二连通管(41),第二连通管(41)向上穿过第二旋流收集锥(32)后水平穿出第三壳体(31)侧壁,第二连通管(41)的一端水平穿入第三壳体(31)侧壁,第二连通管(41)穿入第三壳体(31)侧壁的端设有与第三壳体(31)的内壁相切的喷头,所述第三壳体(31)上设有与所述压力调节锥(33)底部对应的第四排污管(42),所述第四排污管(42)通过第六管道(43)连接所述滤食性鱼类养殖塘(2),所述第六管道(43)上设有定时排污阀(17)。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池塘循环水养殖与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流收集锥(32)、第一旋流收集锥(35)的大端外围分别设有排气孔(44)。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311242.4U CN215480397U (zh) | 2021-06-11 | 2021-06-11 | 一种池塘循环水养殖与尾水处理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311242.4U CN215480397U (zh) | 2021-06-11 | 2021-06-11 | 一种池塘循环水养殖与尾水处理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480397U true CN215480397U (zh) | 2022-01-11 |
Family
ID=797848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311242.4U Active CN215480397U (zh) | 2021-06-11 | 2021-06-11 | 一种池塘循环水养殖与尾水处理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480397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48085A (zh) * | 2021-06-11 | 2021-08-13 | 广州创领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池塘循环水养殖与尾水处理系统以及养殖工艺 |
CN117397633A (zh) * | 2023-12-15 | 2024-01-16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鱼池清洗装置 |
-
2021
- 2021-06-11 CN CN202121311242.4U patent/CN21548039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48085A (zh) * | 2021-06-11 | 2021-08-13 | 广州创领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池塘循环水养殖与尾水处理系统以及养殖工艺 |
CN113248085B (zh) * | 2021-06-11 | 2023-12-05 | 广州创领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池塘循环水养殖与尾水处理系统以及养殖工艺 |
CN117397633A (zh) * | 2023-12-15 | 2024-01-16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鱼池清洗装置 |
CN117397633B (zh) * | 2023-12-15 | 2024-04-16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鱼池清洗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259137B (zh) | 一种跑道式高密度封闭水产养殖系统及养殖水产的方法 | |
CN215480397U (zh) | 一种池塘循环水养殖与尾水处理系统 | |
CN207948624U (zh) | 一种基于生物絮团异位处理的循环水养殖系统 | |
CN113248085B (zh) | 一种池塘循环水养殖与尾水处理系统以及养殖工艺 | |
CN107751085B (zh) | 一种基于微藻膜生物反应器的循环海水养殖系统 | |
CN109122529A (zh) | 一种半工厂化池塘内循环养殖系统 | |
CN216106532U (zh) | 一种太阳能无动力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 |
CN220191868U (zh) | 一种养鱼池塘底部水质检测及处理装置 | |
CN111869617A (zh) | 一种养殖系统的水循环利用控制系统 | |
CN215422337U (zh) | 一种池塘循环水处理器 | |
CN107585958A (zh) | 养殖废水处理循环装置 | |
CN209105967U (zh) | 一种半工厂化池塘内循环养殖系统 | |
CN103979737B (zh) | 一种城市河道、湖泊污水净化系统 | |
CN111134078A (zh) | 一种循环分区分层净化养殖池塘及其构建方法 | |
CN217127202U (zh) | 一种污水资源化的立体水培装置 | |
CN208182786U (zh) | 一种基于沉淀分流的畜禽粪污稀液处理系统 | |
CN217437855U (zh) | 一种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 |
CN217127203U (zh) | 一种立体污水资源转化横向水流水培装置 | |
CN211832439U (zh) | 一种循环分区分层净化养殖池塘 | |
CN114804510A (zh) | 一种猪场养殖废水厌氧膜生物处理工艺及系统 | |
CN210580527U (zh) | 池塘工程化养殖尾水与稻田循环利用系统 | |
CN107540160A (zh) | 养殖废水净化处理工艺及其装置 | |
CN209098453U (zh) | 生活污水处理成套装置 | |
CN209052552U (zh) | 一种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与畜禽废水的一体化装置 | |
CN209507907U (zh) | 带预处理池的一体化污水处理回用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E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
Assignee: Guangdong Liansu Agricultural Facility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CHUANGLING AQUACLTURE ENGINEERING EQUIPMENT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3980036464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pond circulating water aquaculture and tail water treatment syste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111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230614 |
|
E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