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70353U - 一种边缘抛光设备优化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边缘抛光设备优化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70353U
CN215470353U CN202120548691.4U CN202120548691U CN215470353U CN 215470353 U CN215470353 U CN 215470353U CN 202120548691 U CN202120548691 U CN 202120548691U CN 215470353 U CN215470353 U CN 2154703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ishing
wafer
ring
edge
p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4869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宏杰
刘建伟
武卫
刘园
祝斌
刘姣龙
由佰玲
裴坤羽
孙晨光
王彦君
常雪岩
杨春雪
谢艳
袁祥龙
刘秒
吕莹
徐荣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huan Leading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Tianjin Zhonghuan Advanced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Zhonghuan Advanced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Zhonghuan Advanced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Zhonghuan Advanced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Zhonghuan Advanced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Zhonghuan Advanced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4869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703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703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703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边缘抛光设备优化结构,包括:抛光件,抛光晶圆边缘;底盘,设置在所述抛光件的底部,转动所述晶圆。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各个重要角度能够抛光晶圆的边缘,刚好满足抛光精度需求,既能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产能,又能减少材料浪费,降低抛光时间,抛光更加均匀,降低晶圆边缘的粗糙度,同时方便了辅料垫的更换,提高了更换辅料垫的成功率,能够有效的延长辅料垫的寿命,降低生产成本,减小晶圆与辅料垫接触面的擦伤概率,降低接触面的颗粒度。

Description

一种边缘抛光设备优化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晶圆加工优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边缘抛光设备优化结构。
背景技术
半导体硅晶圆片是集成电路的主要衬底材料,随着半导体工业沿着摩尔定律的急速发展,对晶圆的完整性、均匀性、表面质量、边缘质量和性能检测评价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是对晶圆的边缘状态要求越来越严格,在加工时需要对晶圆的表面及边缘进行抛光处理,从而确保在外延时,晶圆的边缘处不会产生滑移线或外延错层等缺陷,提高外延片的成品率,进而提高器件的成品率。
现有技术中,抛光设备的底盘的边缘位置设有一圈pvc胶圈,辅料垫直接铺设在胶圈和底盘本体上,因pvc胶圈比底盘本体高出0.2mm,时间久了会和辅料垫之间产生摩擦,导致辅料垫需要经常更换,浪费材料,提高生产成本,且辅料垫的更换成功率较低,如果不进行及时更换,会对晶圆的背面产生一定的磨损,背部出现擦伤且很难去除;抛光件的个数较少,不能确保晶圆的边缘处抛光均匀,导致粗糙度加大;或抛光件个数多却没有固定角度,加大了生产耗材,浪费材料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边缘抛光设备优化结构,有效的解决pvc胶圈比底盘本体高出0.2mm,时间久了会和辅料垫之间产生摩擦,导致辅料垫需要经常更换,浪费材料,提高生产成本,且辅料垫的更换成功率较低,如果不进行及时更换,会对晶圆的背面产生一定的磨损,背部出现擦伤且很难去除的问题,同时解决抛光件的个数较少,不能确保晶圆的边缘处抛光均匀,导致粗糙度加大;或抛光件个数多却没有固定角度,加大了生产耗材,浪费材料资源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边缘抛光设备优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抛光件,抛光晶圆边缘;底盘,设置在所述抛光件的底部,转动所述晶圆。
优选地,所述抛光件包括抛光环和抛光头,所述抛光头设置在所述抛光环上,用于抛光所述晶圆的边缘。
优选地,所述抛光环包括第一抛光环、第二抛光环和连接杆,所述第一抛光环设置在所述第二抛光环的上方;所述连接杆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抛光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抛光环,固定所述第一抛光环和所述第二抛光环。
优选地,所述抛光头包括抛光块和抛光垫,所述抛光块连接所述抛光环;所述抛光垫设置在所述抛光块上,用于抛光所述晶圆的边缘。
优选地,在垂直于所述抛光环的方向30°、40°、60°和90°处设置所述抛光头。
优选地,所述底盘包括底盘主体和辅料垫,所述辅料垫设置在所述底盘主体上,用于吸附所述晶圆。
优选地,所述底盘主体与所述辅料垫大小一致。
由于抛光件的设计,在垂直于所述抛光环的方向30°、40°、60°和90°处设置所述抛光头,在各个重要角度能够抛光晶圆的边缘,刚好满足抛光精度需求,既能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产能,又能减少材料浪费,降低抛光时间,抛光更加均匀,降低晶圆边缘的粗糙度,增设60°抛光头能有效修复加工过程导致晶圆倒角轮廓变形。
由于底盘的设计,减少了设备配件,降低生产成本,相比现有技术,方便了辅料垫的更换,提高了更换辅料垫的成功率,同时能够有效的延长辅料垫的寿命,降低生产成本,减小晶圆与辅料垫接触面的擦伤概率,降低接触面的颗粒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边缘抛光设备优化结构底盘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边缘抛光设备优化结构抛光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边缘抛光设备优化结构整体示意图
图中:
1、底盘主体 2、辅料垫 3、晶圆
4、抛光头 5、第一抛光环 6、第二抛光环
7、连接杆 8、抛光块 9、抛光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部”、“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一种边缘抛光设备优化结构抛光件结构示意图所示,一种边缘抛光设备优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抛光件,抛光晶圆3边缘;底盘,设置在抛光件的底部,移动晶圆3。
具体的,抛光件包括抛光环和抛光头4,抛光头4包括抛光块8和抛光垫9,抛光块8采用钢材料制作,用螺栓固定在第一抛光环5和第二抛光环6上,个数为16个,在垂直于抛光环方向的30°、40°、60°和90°处用螺栓固定抛光块8,每个角度有4个,均匀上下交替的安装在第一抛光环5和第二抛光环6上,避免一个抛光环上放不下的现象,抛光块8交替放置,在第一抛光环5上的抛光块8底部向下,在第二抛光环6上的抛光块8底部向上,确保每一个抛光垫9在同一水平面上,抛光晶圆3的边缘。增加抛光头4的个数,可以有效的降低抛光时间,提高加工速率,从而提升产能。抛光块8在设置抛光垫9的位置还设有一螺栓孔,用于固定抛光垫9。
抛光垫9的背部设有一螺栓,将螺栓旋入抛光块8的螺栓孔中,固定抛光垫在抛光块8上,每个抛光垫9在同一水平面上,同时抛光晶圆3边缘处的不同角度,确保抛光均匀,降低晶圆3边缘的粗糙度。
抛光环包括第一抛光环5、第二抛光环6和连接杆7,第一抛光环5采用钢材料制作,形状为圆环状。第二抛光环6和第一抛光环5一样,采用钢材料制作,形状为圆环形,第一抛光环5和第二抛光环6大小形状一致,设置在同一竖直面上,第二抛光环6通过连接杆7固定在第一抛光环5上,连接杆7垂直放置。连接杆7一端焊接在第一抛光环5的下表面,另一端焊接在第二抛光环6的上表面,固定第一抛光环5和第二抛光环6的位置。抛光块8交替固定在第一抛光环5和第二抛光环6上,保证抛光垫9能够同时抛光晶圆3的边缘。
如图1一种边缘抛光设备优化结构底盘结构示意图和图3一种边缘抛光设备优化结构整体示意图所示,底盘设置在抛光件的底部,包括底盘主体1和辅料垫2,底盘主体1采用钢材料制作,形状为圆形,底盘主体1的大小小于抛光环的大小,但大于晶圆的大小。辅料垫2采用聚氨酯制成,形状同底盘主体1一致,为圆形,大小也与底盘主体1的大小一致,粘贴在底盘主体1上,在有液体存在的情况下,与晶圆3形成密闭环境,达到真空压力要求值,吸附旋转晶圆3。相比现有技术,减少了pvc胶圈的使用,降低了材料的消耗,而且更加方便辅料垫2的更换,也提高了辅料垫2更换的成功率,还能够有效的延长辅料垫2的寿命,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最重要的是降低了晶圆3与辅料垫2接触面的擦伤概率,降低接触面的颗粒度。
在使用时,将晶圆3放置在载具上,底盘粘贴辅料垫2的一面吸附晶圆3,在有液体存在的情况下,辅料垫2与晶圆3之间形成真空密闭空间,吸附好后,底盘开始翻转,将晶圆3翻转至第一抛光环5和第二抛光环6之间,启动动力旋转设备,第一抛光环5和第二抛光环6开始旋转进行,对晶圆3的边缘进行抛光,抛光后,第一抛光环5和第二抛光环6停止旋转,将晶圆3移动至下一目标位置进行下一步骤。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抛光件包括抛光环和抛光头4,抛光头4包括抛光块8和抛光垫9,抛光块8采用钢材料制作,焊接在第一抛光环5和第二抛光环6上,个数为20个,在垂直于抛光环方向的30°、40°、60°和90°处用螺栓固定抛光块8,每个角度有5个,均匀上下交替的安装在第一抛光环5和第二抛光环6上,避免一个抛光环上放不下的现象,抛光块8交替放置,在第一抛光环5上的抛光块8底部向下,在第二抛光环6上的抛光块8底部向上,确保每一个抛光垫9在同一水平面上,抛光晶圆3的边缘。增加抛光头4的个数,可以有效的降低抛光时间,提高加工速率,从而提升产能。
抛光垫9粘接固定在抛光块8上,每个抛光垫9在同一水平面上,同时抛光晶圆3的边缘处,确保抛光均匀,降低晶圆3边缘的粗糙度。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边缘抛光设备优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抛光件,抛光晶圆边缘;
底盘,设置在所述抛光件的底部,转动所述晶圆,其中,
所述抛光件包括抛光环和抛光头,所述抛光头设置在所述抛光环上,用于抛光所述晶圆的边缘;
所述抛光环包括第一抛光环、第二抛光环和连接杆,所述第一抛光环设置在所述第二抛光环的上方;所述连接杆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抛光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抛光环,固定所述第一抛光环和所述第二抛光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缘抛光设备优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头包括抛光块和抛光垫,所述抛光块连接所述抛光环;所述抛光垫设置在所述抛光块上,用于抛光所述晶圆的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边缘抛光设备优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抛光环的方向30°、40°、60°和90°处设置所述抛光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缘抛光设备优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包括底盘主体和辅料垫,所述辅料垫设置在所述底盘主体上,用于吸附所述晶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边缘抛光设备优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主体与所述辅料垫大小一致。
CN202120548691.4U 2021-03-17 2021-03-17 一种边缘抛光设备优化结构 Active CN2154703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48691.4U CN215470353U (zh) 2021-03-17 2021-03-17 一种边缘抛光设备优化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48691.4U CN215470353U (zh) 2021-03-17 2021-03-17 一种边缘抛光设备优化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70353U true CN215470353U (zh) 2022-01-11

Family

ID=79772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48691.4U Active CN215470353U (zh) 2021-03-17 2021-03-17 一种边缘抛光设备优化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703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14360B2 (en) Double side polishing apparatus and carrier therefor
JP2010064196A (ja) 基板研磨装置および基板研磨方法
GB2331948A (en) Polishing machine for flattening substrate surface.
JP2008110471A (ja) 基板研磨装置、基板研磨方法、基板受取方法
CN105538110B (zh) 一种用于基片加工的研磨与抛光两用柔性加工装置
US20230249312A1 (en) Large area quartz crystal wafer lapping device and a lapping method thereof
CN107984375A (zh) 晶圆加工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US20230339064A1 (en) Intergrated machining device for grinding and polishing diamond and method thereof
CN105058225A (zh) 研磨垫固定装置及化学机械研磨装置
CN215470353U (zh) 一种边缘抛光设备优化结构
Li et al. Simultaneous double side grinding of silicon wafers: a literature review
CN215357784U (zh) 一种金刚石磨抛一体化的加工设备
CN108555773B (zh) 一种超薄零件研磨抛光夹具
TW474852B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lishing workpieces
CN106914826B (zh) 一种用于大尺寸陶瓷盘的修复装置
CN109571232B (zh) 晶圆研磨方法及其研磨系统
CN204504984U (zh) 化学机械研磨机台
CN114523340B (zh) 研磨抛光成套装备、研磨抛光方法
CN210209950U (zh) 化学机械研磨设备
CN213616079U (zh) 一种用于金属研磨抛光的固定装置
CN211193450U (zh) 一种晶圆抛光垫及晶圆抛光装置
JP2015026728A (ja) 研削装置
US9193025B2 (en) Single side polishing using shape matching
CN216760401U (zh) 一种晶圆加工用夹持机构
JPWO2013118578A1 (ja) 研磨パッド及び研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00384 Tianjin Binhai New Area high tech Zone Huayuan Industrial Area (outside the ring) Hai Tai Road 12 inside.

Patentee after: TIANJIN ZHONGHUAN ADVANCED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Patentee after: Zhonghuan Leading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2 Haitai East Road, Huayuan Industrial Zone, Binhai New Area, Tianjin

Patentee before: TIANJIN ZHONGHUAN ADVANCED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Patentee before: Zhonghuan leading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