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54294U - 一种无菌无尘培养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菌无尘培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54294U
CN215454294U CN202122092597.5U CN202122092597U CN215454294U CN 215454294 U CN215454294 U CN 215454294U CN 202122092597 U CN202122092597 U CN 202122092597U CN 215454294 U CN215454294 U CN 2154542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dust
spoiler
culture apparatus
shu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9259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勇胜
张荣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zhou Pingqing Daily Cosmet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zhou Pingqing Daily Cosmet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zhou Pingqing Daily Cosmet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zhou Pingqing Daily Cosmet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9259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542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542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542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菌无尘培养装置,包括栽培箱,还包括进气箱,所述进气箱设置在所述栽培箱的顶部,所述进气箱的左侧壁上开设有开口,所述进气箱的前后内壁之间从左到右依次安装有防尘网、进气扇、第一扰流板、第二扰流板、除尘网、纤维吸附网、杀菌器和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左端与所述杀菌器相连接,所述进气管右端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所述第一分流管和所述第二分流管穿入进所述栽培箱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对吸入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进行有效去除。

Description

一种无菌无尘培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菌培养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无菌无尘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培养基(Medium)是供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组织生长和维持用的人工配制的养料,一般都含有水、氮源、无机盐(包括微量元素)、碳源、生长因子(维生素、氨基酸、碱基、抗菌素、色素、激素和血清等)等。
培养基由于配制的原料不同,使用要求不同,而贮存保管方面也稍有不同。一般培养基的最佳保存温度在2-25℃,且一般培养基必须在防潮、避光、阴凉的环境下保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菌无尘培养装置,减少吸入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提供一个较佳的培养环境。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以下方案实现:提供一种无菌无尘培养装置,包括栽培箱,还包括进气箱,所述进气箱设置在所述栽培箱的顶部,所述进气箱的左侧壁上开设有开口,所述进气箱的前后内壁之间从左到右依次安装有防尘网、进气扇、第一扰流板、第二扰流板、除尘网、纤维吸附网、杀菌器和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左端与所述杀菌器相连接,所述进气管右端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所述第一分流管和所述第二分流管穿入进所述栽培箱内。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扰流板和所述第二扰流板上均开设有若干孔洞,所述第一扰流板和所述第二扰流板上的孔洞位置错开。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流管位于所述第二分流管的左端,所述栽培箱的框架内设置有内腔,所述第一分流管和所述第二分流管的底部穿入进所述内腔内,所述内腔上开设有若干个与所述栽培箱箱体内相连通的通气孔。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栽培箱体的后侧壁上从上至下等距离设置有多个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分流管上设置有加热丝,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加热丝电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流管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分流管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位于所述加热丝的上方,所述第一电磁阀与所述第二电磁阀均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栽培箱右侧壁的底部设置有排气管。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进气箱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除尘网和所述纤维吸附网相配合的更换口,所述更换口上设置有封盖,所述进气箱的前、后内壁上均设置两块用于安装所述除尘网和所述纤维吸附网的凹型安装块,所述除尘网安装在位于左端的两个凹形安装块之间,所述纤维吸附网安装在位于右端的两个凹形安装块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栽培箱的前部开设有箱门。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栽培箱的左右内壁上对称设置有安装凸块,左右相邻且处在同一水平线上的两条安装凸块之间设置有用于放置培养基用的支撑板;所述栽培箱的底部设置有四个万向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菌无尘培养装置,通过进气扇进气,防尘网、除尘网和纤维吸附网对吸入空气中的灰尘进行阻挡和吸附,通过杀菌器对吸入空气中进行杀菌,第一扰流板、第二扰流板上的孔洞错开,有效减小了吸入空气的流速,进气管上设置有两个出口,当栽培箱内温度传感器感受到栽培箱内温度较低时,通过加热丝对吸入空气进行加热还能去除空气中的湿气,再排入到栽培箱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对吸入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进行有效去除。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无菌无尘培养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A-A处剖面图。
图3是除尘网和纤维吸附网的安装示意图。
图4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菌无尘培养装置,包括栽培箱1,还包括进气箱2,所述进气箱2设置在所述栽培箱1的顶部,所述进气箱2的左侧壁上开设有开口,所述进气箱2的前后内壁之间从左到右依次安装有防尘网21、进气扇22、第一扰流板23、第二扰流板24、除尘网25、纤维吸附网26、杀菌器27和进气管3,所述进气管3的左端与所述杀菌器27相连接,纤维吸附网的型号可以是XBH,杀菌器的型号可以是AKL-Y-700,所述进气管3右端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分流管31和第二分流管32,所述第一分流管31和所述第二分流管32穿入进所述栽培箱1内。
请继续参阅图2,所述第一扰流板23和所述第二扰流板24上均开设有若干孔洞,所述第一扰流板23和所述第二扰流板24上的孔洞位置错开,第一扰流板23和第二扰流板24可以减缓进气扇22吸入空气的流速。
请继续参阅图2和图4,所述第一分流管31位于所述第二分流管32的左端,所述栽培箱1的框架内设置有内腔11,所述第一分流管31和所述第二分流管32的底部穿入进所述内腔11内,所述内腔11上开设有若干个与所述栽培箱1箱体内相连通的通气孔12,空气通过内腔11的通气孔12进入到栽培箱1内。
请继续参阅图2和图4,所述栽培箱1体的后侧壁上从上至下等距离设置有多个温度传感器13,所述第二分流管32上设置有加热丝33,所述温度传感器13与所述加热丝33电性连接。
请继续参阅图2和图4,所述第一分流管31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34,所述第二分流管32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35,所述第二电磁阀35位于所述加热丝33的上方,所述第一电磁阀34与所述第二电磁阀35均与所述温度传感器13电性连接。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所述栽培箱1右侧壁的底部设置有排气管14,将栽培箱1内的旧气排出。
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3,所述进气箱2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除尘网25和所述纤维吸附网26相配合的更换口28,所述更换口28上设置有封盖29,所述进气箱2的前、后内壁上均设置两块用于安装所述除尘网25和所述纤维吸附网26的凹型安装块4,所述除尘网25安装在位于左端的两个凹形安装块4之间,所述纤维吸附网26安装在位于右端的两个凹形安装块4之间,需要更换时,打开封盖29,将除尘网25和纤维吸附网26抽出即可,再更换上新的。
请继续参阅图1,所述栽培箱1的前部开设有箱门5。
请继续参阅图2,所述栽培箱1的左右内壁上对称设置有安装凸块6,左右相邻且处在同一水平线上的两条安装凸块6之间设置有用于放置培养基用的支撑板7;所述栽培箱1的底部设置有四个万向轮8,需要说明的是,支撑板7的宽度小于栽培箱1的宽度,确保栽培箱1内的气体都能通过排气管14排出。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工作原理:通过进气扇22进气,吸入的空气依次经过防尘网21、第一扰流板23、第二扰流板24、除尘网25、纤维吸附网26、杀菌器27和进气管3,防尘网21、除尘网25和纤维吸附网26对吸入空气中的灰尘进行吸附,第一扰流板23和第二扰流板24上错开的孔洞可以有效减缓吸入空气的流速,杀菌器27将吸入空气中的细菌杀死,栽培箱1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3,当温度传感器13感应到栽培箱1内温度过低时,第一电磁阀34关闭,第二电磁阀35开启,杀菌后的空气经进气管3和第二分流管32排入到内腔11中,当温度正常时则第一电磁阀34开启,第二电磁阀35关闭,空气经进气管3和第一分流管31排入到内腔11中,再通过各个通气孔12排入到栽培箱1体内,同时栽培箱1体内的空气经排气管14排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Claims (9)

1.一种无菌无尘培养装置,包括栽培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气箱,所述进气箱设置在所述栽培箱的顶部,所述进气箱的左侧壁上开设有开口,所述进气箱的前后内壁之间从左到右依次安装有防尘网、进气扇、第一扰流板、第二扰流板、除尘网、纤维吸附网、杀菌器和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左端与所述杀菌器相连接,所述进气管右端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所述第一分流管和所述第二分流管穿入进所述栽培箱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菌无尘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扰流板和所述第二扰流板上均开设有若干孔洞,所述第一扰流板和所述第二扰流板上的孔洞位置错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菌无尘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管位于所述第二分流管的左端,所述栽培箱的框架内设置有内腔,所述第一分流管和所述第二分流管的底部穿入进所述内腔内,所述内腔上开设有若干个与所述栽培箱箱体内相连通的通气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菌无尘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箱的后侧壁上从上至下等距离设置有多个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分流管上设置有加热丝,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加热丝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菌无尘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管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分流管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位于所述加热丝的上方,所述第一电磁阀与所述第二电磁阀均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菌无尘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箱右侧壁的底部设置有排气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菌无尘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箱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除尘网和所述纤维吸附网相配合的更换口,所述更换口上设置有封盖,所述进气箱的前、后内壁上均设置两块用于安装所述除尘网和所述纤维吸附网的凹型安装块,所述除尘网安装在位于左端的两个凹形安装块之间,所述纤维吸附网安装在位于右端的两个凹形安装块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菌无尘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箱的前部开设有箱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菌无尘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箱的左右内壁上对称设置有安装凸块,左右相邻且处在同一水平线上的两条安装凸块之间设置有用于放置培养基用的支撑板;所述栽培箱的底部设置有四个万向轮。
CN202122092597.5U 2021-09-01 2021-09-01 一种无菌无尘培养装置 Active CN2154542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92597.5U CN215454294U (zh) 2021-09-01 2021-09-01 一种无菌无尘培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92597.5U CN215454294U (zh) 2021-09-01 2021-09-01 一种无菌无尘培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54294U true CN215454294U (zh) 2022-01-11

Family

ID=79766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92597.5U Active CN215454294U (zh) 2021-09-01 2021-09-01 一种无菌无尘培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542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28603A (zh) 一种用于微生物菌剂的培养箱
CN215454294U (zh) 一种无菌无尘培养装置
CN206512207U (zh) 一种医学微生物培养瓶
CN208220265U (zh) 一种无菌检查隔离系统
CN213427610U (zh) 一种用于组织培养的恒温培养试验箱
CN212260011U (zh) 一种菌菇培养房
CN109328883A (zh) 一种食用菌菌种的培养装置及其食用菌菌种的培育方法
CN113287577B (zh) 一种应用于养殖室送风的空气处理系统
CN212610696U (zh) 一种细胞制备的培养用辅助装置
CN211199195U (zh) 一种用于食品检测生物培养箱
CN209508068U (zh) 一种微生物菌肥生产系统
CN212065134U (zh) 食用菌工厂净化车间
KR100353493B1 (ko) 버섯재배사나 버섯종균배양실의 환기 및 난방장치
CN221104001U (zh) 一种恒温式林业种子保护装置
CN210445212U (zh) 一种中药材组培苗无菌接种装置
CN207362230U (zh) 一种用于无菌培养基的装置
CN219612699U (zh) 一种温度可控的出菇房
CN112401129A (zh) 一种豆制品灭菌装置
CN219781249U (zh) 一种动植物种苗孵化设备
CN218941861U (zh) 一种无菌无尘培养辅助装置
CN220630386U (zh) 一种红托竹荪培养装置
CN215529864U (zh) 一种全自动远红外水稻种子催芽机
CN217628347U (zh) 一种制备微生物肥料的培养箱
CN220109377U (zh) 一种具备烘干功能的鞋柜
CN213726578U (zh) 一种用于食品检测的培养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