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54038U - 甘蔗双模式收割机 - Google Patents

甘蔗双模式收割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54038U
CN215454038U CN202120985342.9U CN202120985342U CN215454038U CN 215454038 U CN215454038 U CN 215454038U CN 202120985342 U CN202120985342 U CN 202120985342U CN 215454038 U CN215454038 U CN 2154540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garcane
tail
rod
buckle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8534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春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098534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540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540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540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rvesting Machines For Specific Cro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甘蔗双模式收割机,包括机身、吃蔗装置、导蔗装置、裁蔗尾装置、蔗尾打捆装置、翻蔗轮、双模式切换装置、分拨器、集蔗框、蔗杆计数打捆装置和甘蔗传送台;吃蔗装置安装在机身底部,导蔗装置安装在吃蔗装置后部,裁蔗尾装置安装在导蔗装置后方,蔗尾打捆装置安装在裁蔗尾装置下方;翻蔗轮安装在导蔗装置后上方,双模式切换装置安装在翻蔗轮顶部位置的导向轨道上;翻蔗装置使得甘蔗收割机可以将整根甘蔗进行较为平稳的收割和传送,对于甘蔗行较短的种植地选用通过翻蔗装置后上行进入集蔗框收集到地头倾倒的模式收割和收集甘蔗,对于甘蔗行较长种植地选用通过翻蔗装置后下行进入蔗杆计数打捆装置实现甘蔗收割后打捆放置到地上的效果,便于甘蔗收割后传送平稳进入收集、便于运输作业。

Description

甘蔗双模式收割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甘蔗双模式收割机。
背景技术
甘蔗是制糖的原料,在全世界有多个国家广泛种植,在我国特别是南方地区有广泛的种植,甘蔗收割依靠人力收割,需要耗费大量人力,收割甘蔗时环境恶劣,工人收割甘蔗十分辛苦,为了实现机械化作业研发了甘蔗收割机,传统的收割机一般只针对大面积甘蔗地进行设计,这些收割机在面对甘蔗种植的复杂地域往往力不从心,特别是在集堆处理等环节,在一些地方甘蔗收割需要集堆打捆,一些地方只需要收割后甘蔗成堆即可,一般的收割机就无法完成,目前的甘蔗收割机不带收集功能,甘蔗收割后直接抛飞在地里,需要额外收集甘蔗,这是目前主要使用的类型;另一种为带收集功能的切断式收割机,其收割模式是将甘蔗切断为多节后便于收集,但是将甘蔗切为多段会使得甘蔗糖分流失,首先糖粘结在收割机上会影响收割机的运转,其次甘蔗收割并运输到糖厂的过程中糖分会持续流失,且断口处很容易发霉导致甘蔗质量下降和安全问题,整根的原料甘蔗更适合目前糖厂的运行作业。目前的甘蔗收割机收割甘蔗摆放不整齐,不利于装车运输。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和/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使甘蔗收割后整齐摆放便于装车运输的甘蔗双模式收割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甘蔗收割后摆放不整齐,不利于装车运输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甘蔗双模式收割机,包括机身、吃蔗装置、导蔗装置、翻蔗装置、双模式切换装置、分拨器、集蔗框、蔗杆计数打捆装置和甘蔗传送台;吃蔗装置安装在机身底部,导蔗装置安装在吃蔗装置后部,翻蔗装置安装在导蔗装置后上方。
翻蔗装置包括翻蔗轮,翻蔗轮两端通过轴承与机身连接并安装在导蔗装置后上方,可沿机身向上逆时针转动,翻蔗轮表面由多根紧密排列的导蔗杆构成,翻蔗轮还包括两根螺旋环绕在翻蔗轮表面的两根导向轨道和螺旋环绕在翻蔗轮表面的多个弹性拨片,所述导向轨道和弹性拨片从翻蔗轮底部后半部分逆时针旋转至底部前半部分,所述导向轨道与翻蔗轮表面保持有一定距离,所述导向轨道之间通过多组圆柱状传送滚轮连接;导向轨道旋转至翻蔗轮底部前半部分后向外水平延伸形成平面传送带,平面传送带的最后一根圆柱状传送滚轮上方安装有螺旋状驱动滚轮,螺旋状驱动滚轮的后面设置有一块向外倾斜的导蔗栏板;机身上沿着翻蔗轮顶部至底部旋转方向安装有一块槽状底板,底板的内侧边与导向轨道外侧面持平,底板的外侧边伸出翻蔗轮外。
蔗杆计数打捆装置安装在翻蔗轮向外的下方,包括送蔗机构、计数器、打捆机、和捆扎机,所述送蔗机构为侧面带栏板的滚筒传送带,计数器安装在送蔗机构上方紧贴螺旋状驱动滚轮出口处,捆扎机安装在送蔗机构尾端,打捆机安装在所述捆扎机后方,打捆机后方设置有电动闸门;
所述双模式切换装置安装在翻蔗轮顶部位置的导向轨道上,双模式切换装置包括支架,圆柱状压杆,压杆两端分别安装在支架内侧,支架与导向轨道连接处设置有可使双模式切换装置上下移动的弹簧,支架上设置有驱动压杆上下移动的电机,所述压杆压到最低处时的位置与位于翻蔗轮顶部的导向轨道高度一致。
双模式切换装置后方安装有一组高速送蔗驱动滚轮组,分拨器安装在高速送蔗驱动滚轮组后的机身顶部,包括前、后两组驱动齿轮,前后两组驱动齿轮之间通过多片传送片连接成履带,每片传送片之间相互铰接,在铰接处竖直安装有拨蔗板。
集蔗框分别安装于机身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吃蔗装置包括多根防滑条连接一组传送链构成的上传送带、多根防滑条连接一组传送链构成的下传送带、传送带齿轮,上传送带由一组传送带齿轮带动,下传送带由另一组传送带齿轮带动,传送带齿轮安装在吃蔗装置框架上,电机的转轴上安装一个主动齿轮组,所述主动齿轮组由一个驱动齿轮和一个传动齿轮构成,主动齿轮用链条与上传送带的传送带齿轮连接,同时设置一个变向齿轮组,变向齿轮组由一根轴承上安装一个传动齿轮和一个变向齿轮构成,主动齿轮组的传动齿轮和变向齿轮组的传动齿轮齿合连接,变向齿轮用链条与下传送带的传送带齿轮连接,主动齿轮与传送带齿轮连接的链条上设置有一个可上下伸缩的压紧轮,吃蔗装置框架设置有可使上传送带上下弹动的弹簧,由同一个电机驱动使上传送带、下传送带传送速度相同,避免因上传送带、下传送带传送速度不同导致蔗尾被打坏,吃蔗装置顶部前端与机身底部之间安装有一个使吃蔗装置向下伸缩倾斜的液压杆。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导蔗装置包括前后两排上槽轮组和前后两排下槽轮组,前后两排上槽轮组与前后两排下槽轮组上下对齐使得两者之间形成前后两排导蔗槽口,每个导蔗槽口后方连接一个U形导蔗槽,上槽轮上设置有可使上槽轮上下活动的弹簧,后排下槽轮组由电机驱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裁蔗尾装置安装在导蔗装置后方,每个导蔗槽对应一个裁蔗尾装置,所述裁蔗尾装置包括壳体以及壳体内的蔗尾探杆、清零开关、计数器开关和裁尾刀头,裁尾刀头上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蔗尾探杆安装在靠近导蔗槽输入口的导蔗槽内,蔗尾探杆上部设置有可在甘蔗经过蔗尾探杆时上下伸缩的弹性结构,下部为探测滚轮,裁尾刀头安装在每个导蔗槽后,裁尾刀头的一面为斜面另一面为平面,裁尾刀头斜面面向导蔗槽,所述蔗尾探杆的上部设置有一触杆,清零开关安装在触杆下方的壳体上,计数器开关安装在触杆上方的壳体上,触杆上行触碰计数器开关并随后离开计数器开关后计数器开关控制电机使裁尾刀头向下运行,触杆下行触碰清零开关使得计数器开关复位、电机复位且复位弹簧使裁尾刀头上行到顶部,所述导蔗槽中部断开,在断口处安装一组送蔗驱动滚轮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靠近导向轨道的输入口和输出口的一组传送滚轮由上、下滚轮构成,并且由电机驱动,利于甘蔗的输送。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剥叶装置设置在裁蔗尾装置后方与翻蔗轮之间,翻蔗轮入口处安装有一组送蔗驱动滚轮组,所述剥叶装置包括上下两组剥叶带,两条由齿轮组驱动的链条,在两条链条之间安装与导蔗槽对应的剥叶槽条构成剥叶带,上部剥叶带与下部剥叶带由同一个电机驱动,其转速大于所述送蔗驱动滚轮组的传送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集蔗框包括两根内竖杆、两根外竖杆、多根横向连杆和两段式折叠杆,内竖杆设置有卡槽,机身向外延伸安装有两根挑杆,内竖杆与挑杆端部铰接,所述两根内竖杆之间由铁丝网连接,所述两根外竖杆之间由铁丝网连接,横向连杆一端为可向上翻转的“7字形”活动接头,“7字形”活动接头扣入卡槽内并固定,横向连杆的另一端与外竖杆铰接,使得内竖杆、外竖杆以及横向连杆和铁丝网形成四面框架,框架底部安装集蔗框底板,所述两段式折叠杆由第一段杆和第二段杆铰接构成,第一段杆的活动端与集蔗框底板端部连接,第二段杆中部铰接在集蔗框底板上方的横向连杆上,第二段杆的活动端连接到液压顶杆上,所述液压顶杆另一端固定在内竖杆上方,内竖杆下半段位置处与机身之间安装有有可使集蔗框向外倾斜伸缩的液压推杆。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集蔗框的内竖杆下段从上往下依次开有有上卡口和下卡口,内竖杆底端安装有鹰嘴扣,所述鹰嘴扣由上卡扣和下卡扣组成,上卡扣和下卡扣的左侧分别位于上卡扣和下卡扣外,所述上卡扣为带三个角的形状,上卡扣的左下角根部铰接到内竖杆的卡槽上,上卡扣的左上角与索链连接,索链连接到机身上,上卡扣的左上角上连接有拉紧弹簧,拉紧弹簧的另一端向右上方连接到卡槽上,上卡扣的右上角为弯钩形状,下卡扣为带三个角的形状,下卡扣的右下角根部铰接到内竖杆的卡槽上,下卡扣的左下角上连接有拉紧弹簧,拉紧弹簧的另一端向右上方连接到卡槽上,下卡扣的上角落入上卡扣的右上角的弯钩内;下卡扣的上角落入上卡扣的右上角的弯钩内时下卡扣的右下角内侧处于水平位置并将集蔗框底板的横向连杆托住,上卡扣的左上角卡在上卡口的顶部;拉紧索链后上卡扣的右上角向逆时针旋转使得下卡扣的上角与上卡扣的右上角分离,下卡扣受重力作用顺时针旋转至下卡扣的左下角顶住下卡口的顶部,集蔗框底板打开。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机身上安装有一块隔板,剥叶装置安装在隔板的上方,隔板的下方安装有蔗尾传送带,蔗尾传送带后面紧接着带螺旋状驱动滚轮的传送带,所述螺旋状驱动滚轮安装在其尾部上方,螺旋状驱动滚轮的后面设置有一块向外倾斜的导蔗栏板,带螺旋状驱动滚轮的传送带下方安装有蔗尾打捆装置,蔗尾打捆装置包括送蔗机构、计数器、打捆机、和捆扎机,所述送蔗机构为侧面带栏板的滚筒传送带,计数器安装在送蔗机构上方紧贴螺旋状驱动滚轮出口处,捆扎机安装在送蔗机构尾端,打捆机安装在所述捆扎机后方,打捆机后方设置有电动闸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计数器包括行星轮和电子计数器,行星轮内设置有内齿轮安装槽,内齿轮安装在内齿轮安装槽内,内齿轮与行星轮同轴,蔗杆探针均匀设置在行星轮外侧,蔗杆探针数量对应内齿轮的齿数,内齿轮的轮齿表面安装有触点铜片,所述内齿轮安装槽内侧设置有一块止逆块,止逆块一端与内齿轮安装槽活动连接,另一端向外倾斜伸出,止逆块可自动弹起或被内齿轮压下,止逆块表面设置一层绝缘层并在止逆块与内齿轮可接触的表面设置有触点铜片,所述计数器的一根信号线与止逆块上的触点铜片连接,另一根信号线与内齿轮上的触点铜片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翻蔗装置使得甘蔗收割机可以将整根甘蔗进行较为平稳的收割和传送,对于甘蔗行较短的种植地选用通过翻蔗装置后上行进入集蔗框收集到地头倾倒的模式收割和收集甘蔗,对于甘蔗行较长种植地选用通过翻蔗装置后下行进入蔗杆计数打捆装置实现甘蔗收割后打捆放置到地上的效果,便于甘蔗收割后传送平稳进入收集、便于运输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甘蔗双模式收割机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翻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双模式切换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送蔗驱动滚轮组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导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集蔗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横向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吃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吃蔗装置的驱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裁蔗尾装置裁剪甘蔗蔗尾的状态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蔗尾打捆装置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裁蔗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导蔗槽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剥叶装置的剥叶带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蔗杆计数打捆装置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捆扎机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捆扎机装入甘蔗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捆扎机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打捆机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计数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分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鹰嘴扣的示意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内竖杆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机身,11-车顶,101-主动齿轮组,102-变向齿轮组,103-压紧轮,2-吃蔗装置,21-上传送带,22-下传送带,23-吃蔗装置框架,24-切割刀,25-防滑条,26-液压杆,27-传送带齿轮,3-导蔗装置,31-上槽轮组,32-下槽轮组,33-导蔗槽口,34-导蔗槽,4-裁蔗尾装置,41-蔗尾探杆,411-探测滚轮,42-计数器开关,421-清零开关,43-蔗尾计数器,44-电机,45-裁尾刀头,451-复位弹簧,46-反向触杆,47-送蔗驱动滚轮组,48-剥叶装置,481-剥叶带,49-甘蔗,491-蔗尾,5-蔗尾打捆装置,51-蔗尾传送带,52-带螺旋状驱动滚轮的传送带,53-隔板,6-翻蔗装置,61-双模式切换装置,611-支架,612-压杆,62-导蔗杆,63-导向轨道,64-弹性拨片,65-圆柱状传送滚轮,651-螺旋状驱动滚轮,66-导蔗栏板,67-底板,7-分拨器,71-传送片,72-拨蔗板,73-高速送蔗驱动滚轮组,8-集蔗框,801-上卡口,802-下卡口,81-内竖杆,82-外竖杆,83-横向连杆,84-两段式折叠杆,85-液压顶杆,86-挑杆,87-鹰嘴扣,871-上卡扣,872-下卡扣,873-索链,874-拉紧弹簧,88-铁丝网,89-液压推杆,9-蔗杆计数打捆装置,91-送蔗机构,92-计数器,921-电子计数器,922-蔗杆探针,923-止逆块,924-内齿轮,925-行星轮,93-捆扎机,94-打捆机,95-电动闸门,96-触发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23所示的一种甘蔗双模式收割机,包括机身1、吃蔗装置2、导蔗装置3、翻蔗装置6、双模式切换装置61、分拨器7、集蔗框8、蔗杆计数打捆装置9和甘蔗传送台14;吃蔗装置2安装在机身1底部,导蔗装置3安装在吃蔗装置2后部,翻蔗装置6安装在导蔗装置3后上方。本实用新型所述甘蔗双模式收割机也包含吃蔗装置前面的压轮、扶蔗装置、切割装置等前端部件,具体技术属于现有技术,例如专利号为201210317548X的专利就详细公开了这些前端部件的技术内容,本实用新型不再进行阐述。
翻蔗装置6包括翻蔗轮,翻蔗轮两端通过轴承与机身1连接并安装在导蔗装置3后上方,可沿机身1向上逆时针转动,翻蔗轮表面由多根紧密排列的导蔗杆62构成,翻蔗轮还包括两根螺旋环绕在翻蔗轮表面的两根导向轨道63和螺旋环绕在翻蔗轮表面的多个弹性拨片64,所述导向轨道63和弹性拨片64从翻蔗轮底部后半部分逆时针旋转至底部前半部分,所述导向轨道63与翻蔗轮表面保持有一定距离,此距离一般设置在6cm~15cm,优选的,为降低甘蔗损伤程度及其它杂物卡在翻蔗轮上的概率,一般设置为10cm较为理想,所述导向轨道63之间通过多组圆柱状传送滚轮65连接;圆柱状传送滚轮65一部分设置为被动转动,一部分设置为由电机驱动,电机驱动的圆柱状传送滚轮与自由转动的圆柱状传送滚轮相互间隔开,确保甘蔗的正常传送,导向轨道63旋转至翻蔗轮底部前半部分后向外水平延伸形成平面传送带,平面传送带的最后一根圆柱状传送滚轮上方安装有螺旋状驱动滚轮651,螺旋状驱动滚轮651的后面设置有一块向外倾斜的导蔗栏板66,当甘蔗端部传送至导蔗栏板66时被拦下,由螺旋状驱动滚轮651将甘蔗向外侧拨出使甘蔗经过计数器计数后落入蔗杆计数打捆装置内进行下一步处理;机身1上沿着翻蔗轮顶部至底部旋转方向安装有一块槽状底板67,底板的内侧边与导向轨道外侧面持平,底板的外侧边伸出翻蔗轮外;甘蔗进入翻蔗轮被分拨落入底板上之后沿着底板被输送至计数器,经计数器计数处理后落入打捆机的送蔗机构上。圆柱状传送滚轮除了传送作用,也可以起到辅助的剥叶功能。所述弹性拨片可以是自身用弹性材料制作,也可以是通过一端加装弹簧形成,刚性拨片也可以应用但是缺乏灵活性。
蔗杆计数打捆装置9安装在翻蔗轮向外的下方,包括送蔗机构91、计数器92、打捆机94、和捆扎机93,所述送蔗机构91为侧面带栏板的滚筒传送带,计数器92安装在送蔗机构91上方,捆扎机93安装在送蔗机构尾端,打捆机94安装在所述捆扎机93后方,打捆机94后方设置有电动闸门95;所述捆扎机包括上部弧形顶和下部弧形结构,所述上部弧形顶由中间一根横杆连接两根弧形压杆的中点构成,下部的弧形结构由两根弧形顶杆铰接构成,弧形顶杆的铰接点位于横杆中点的正下方,弧形顶杆的两个外向段位于两根弧形压杆之间的空隙下方,弧形顶杆的弧顶偏向铰接点处安装支脚,弧形顶杆的支脚安装处沿铰接点方向开有曲面槽,弧形顶杆可以绕着支脚在曲面槽内滑动,不受外力时曲面槽的靠外端位于支脚处、铰接点位于最高点,收到向下压力时曲面槽的靠内端位于支脚处、铰接点位于底部,铰接点收到的向下压力主要源于甘蔗堆,甘蔗堆压到弧形顶杆后,两个弧形顶杆沿曲面槽方向旋转位移形成一个大弧形将甘蔗堆收拢、减少甘蔗之间的空隙,横杆的中点处与电机连接,电机断开时上部弧形顶位于顶部,电机接通后驱动上部弧形顶与弧形顶杆合力收拢甘蔗堆。甘蔗进入送蔗机构91前经过计数器计数,计数器计数达到设定数量后送蔗机构工作将甘蔗依次传送到达捆扎机、打捆机、电动闸门,电动闸门上设置有触碰开关,甘蔗压到触碰开关控制电动闸门升起,电动闸门侧面上方设置有触点开关,电动闸门升起后碰到触点开关,触点开关控制捆扎机的电机工作,使得捆扎机的上部弧形顶逐步被压下,下部弧形结构两端逐步收起,将甘蔗集堆成捆,此时下部弧形结构的铰接点下行到底部触碰捆扎机下方的触发开关96,触发打捆机工作对甘蔗进行打捆动作,所述打捆机打捆速度调为1-5秒工作一次或者0.5-1米甘蔗行程工作一次,当甘蔗完全穿过电动闸门后,电动闸门没有甘蔗支撑落下,触点开关断开使得捆扎机停止工作,电动闸门侧面上方还安装有按压清零开关,电动闸门上行时经过并压住按压清零开关,电动闸门再下行时放开按压清零开关使得计数器清零且送蔗机构停止传送工作,等待下次计数。
所述双模式切换装置61安装在翻蔗轮顶部位置的导向轨道63上,双模式切换装置61包括支架611,圆柱状压杆612,压杆612两端分别安装在支架611内侧,支架611与导向轨道63连接处设置有可使双模式切换装置61上下移动的弹簧,支架611上设置有驱动压杆612上下移动的电机,所述压杆612压到最低处时的位置与位于翻蔗轮顶部的导向轨道63高度一致;当需要选择收割甘蔗的模式时可操作双模式切换装置61,当圆柱状压杆612压到最低处的位置时,甘蔗会被导向轨道压在导向轨道与翻蔗轮之间传送一圈,直至翻蔗轮底部后输出,此时甘蔗会经计数打捆、捆扎等处理动作,当在无需打捆的环境下作业时,可将圆柱状压杆612升起,收割甘蔗时,当甘蔗到达翻蔗轮顶部时由于缺少圆柱状压杆612的导向,甘蔗会直接从翻蔗轮顶部输出经双模式切换装置后方的一组送蔗驱动滚轮组导向后进入机身顶部的分拨器,经分拨器分拨后进入集蔗框。
双模式切换装置61后方安装有一组高速送蔗驱动滚轮组73,分拨器7安装在高速送蔗驱动滚轮组73后的机身1顶部,包括前、后两组电机带动的驱动齿轮,电机可以开关切换正反转,前后两组驱动齿轮之间通过多片传送片71连接成履带,每片传送片71之间相互铰接,在铰接处竖直安装有拨蔗板72,车顶11和履带和两片拨蔗板形成一个口字槽,分拨器后方竖向安装有一块挡板,防止甘蔗飞出分拨器;当甘蔗在翻蔗轮顶部输出后,甘蔗会被双模式切换装置后方的一组高速送蔗驱动滚轮组73高速从一排口字槽中的其中一个口进入槽中,拨蔗板随履带旋转形成向左或向右拨动将甘蔗移动到左侧或右侧集蔗框中。
集蔗框8分别安装于机身1两侧。
优选的,吃蔗装置2包括多根防滑条25连接一组传送链构成的上传送带21、多根防滑条25连接一组传送链构成的下传送带22、传送带齿轮27,上传送带25由一组传送带齿轮带动,下传送带22由另一组传送带齿轮带动,传送带齿轮安装在吃蔗装置框架23上,电机的转轴上安装一个主动齿轮组101,所述主动齿轮组101由一个驱动齿轮和一个传动齿轮构成,主动齿轮用链条与上传送带21的传送带齿轮27连接,同时设置一个变向齿轮组102,变向齿轮组102由一根轴承上安装一个传动齿轮和一个变向齿轮构成,主动齿轮组101的传动齿轮和变向齿轮组102的传动齿轮齿合连接,变向齿轮用链条与下传送带22的传送带齿轮连接,主动齿轮101与传送带齿轮27连接的链条上设置有一个可上下伸缩的压紧轮103,吃蔗装置框架23设置有可使上传送带21上下弹动的弹簧,吃蔗装置2顶部前端与机身1底部之间安装有一个使吃蔗装置2向下伸缩倾斜的液压杆26,在使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吃蔗装置下放的程度,以便适应复杂的甘蔗地面。
导蔗装置3包括前后两排上槽轮组31和前后两排下槽轮组32,前后两排上槽轮组与前后两排下槽轮组上下对齐使得两者之间形成前后两排导蔗槽口33,每个导蔗槽口后方连接一个U形导蔗槽34,上槽轮上设置有可使上槽轮上下活动的弹簧,后排下槽轮组由电机驱动。
优选的,裁蔗尾装置4安装在导蔗装置3后方,每个导蔗槽34对应一个裁蔗尾装置4,所述裁蔗尾装置4包括壳体以及壳体内的蔗尾探杆41、清零开关421、计数器开关42和裁尾刀头,裁尾刀头45上设置有复位弹簧451,所述蔗尾探杆41安装在靠近导蔗槽3输入口的导蔗槽34内,蔗尾探杆41上部设置有可在甘蔗经过蔗尾探杆时上下伸缩的弹性结构,下部为探测滚轮411,裁尾刀头45安装在每个导蔗槽34后方,裁尾刀头45的一面为斜面另一面为平面,裁尾刀头斜面面向导蔗槽,所述蔗尾探杆41的上部设置有一触杆,清零开关421安装在触杆下方的壳体上,计数器开关42安装在触杆上方的壳体上,甘蔗经过探测滚轮411将蔗尾探杆顶起使得触杆上行触碰计数器开关42,甘蔗向前走直至甘蔗杆离开探测滚轮、复位弹簧使得触杆离开计数器开关42后计数器开关42控制电机44使裁尾刀头45向下运行,触杆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继续下行触碰清零开关421使得计数器开关42复位、电机44复位且复位弹簧451使裁尾刀头45上行到顶部,所述导蔗槽中部断开,在断口处安装一组送蔗驱动滚轮组47。当甘蔗进入裁蔗尾装置4,蔗杆先经过括蔗尾探杆41,此时蔗尾探杆41升起触碰到计数器开关42,当蔗杆经过完后由于甘蔗蔗尾较为绵软,蔗尾探杆41逐步下压回位并接触清零开关421,当计数器开关42断开时完成一次计数,需要说明的是,蔗尾探杆41与裁尾刀头之间的距离设置根据实际甘蔗的蔗尾长度而设定,在设备生产时可做适当调节,设置为25CM为较优的选择。
优选的,靠近导向轨道63的输入口和输出口的一组传送滚轮由上、下滚轮构成,并且由电机驱动。
优选的,剥叶装置48设置在裁蔗尾装置4后方与翻蔗轮之间,翻蔗轮入口处安装有一组送蔗驱动滚轮组47,所述剥叶装置48包括上下两组剥叶带481,两条由齿轮组驱动的链条,在两条链条之间安装与导蔗槽对应的剥叶槽条构成剥叶带481,上部剥叶带与下部剥叶带由同一个电机驱动,其转速大于所述送蔗驱动滚轮组47的传送速度。前后两组送蔗驱动滚轮和剥叶装置转向相同但是其速度不同,既能都对甘蔗有传送作用,又能对甘蔗形成前阻后拉中间起到剥叶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集蔗框8包括两根内竖杆81、两根外竖杆82、多根横向连杆83和两段式折叠杆84,内竖杆81设置有卡槽,机身1向外延伸安装有两根挑杆86,内竖杆81与挑杆86端部铰接,所述两根内竖杆之间由铁丝网88连接,所述两根外竖杆之间由铁丝网88连接,横向连杆83一端为可向上翻转的“7字形”活动接头,“7字形”活动接头扣入卡槽内并固定,横向连杆83的另一端与外竖杆铰接,使得内竖杆81、外竖杆82以及横向连杆83和铁丝网88形成四面框架,框架底部安装集蔗框底板,所述两段式折叠杆84由第一段杆和第二段杆铰接构成,第一段杆的活动端与集蔗框底板端部连接,第二段杆中部铰接在集蔗框底板上方的横向连杆83上,第二段杆的活动端连接到液压顶杆85上,所述液压顶杆85另一端固定在内竖杆81上方,内竖杆81下半段位置处与机身1之间安装有有可使集蔗框8向外倾斜伸缩的液压推杆89。经上述设置,集蔗框可在不使用时向上收起,使用时打开,同时在卸载甘蔗时由于液压推杆将集蔗框向外推出,能够确保甘蔗落地时与收割机车身的距离。横向连杆83一端为可向上翻转的“7字形”活动接头使得液压顶杆可以将外竖杆面向上提起将集蔗框收拢,驾驶员收割左侧蔗行时,左侧集蔗框收拢,右侧集蔗框打开,集蔗动作往右侧集蔗框进行,反之右侧集蔗框收拢,左侧集蔗框打开。
优选的,所述集蔗框的内竖杆下段从上往下依次开有上卡口801和下卡口802,内竖杆81底端安装有鹰嘴扣87,所述鹰嘴扣87由上卡扣871和下卡扣872组成,上卡扣871和下卡扣872的左侧分别位于上卡口和下卡口外,所述上卡扣为带三个角的形状,上卡扣871的左下角根部铰接到内竖杆81的卡槽上,上卡扣871的左上角与索链873连接,索链873连接到机身1上,上卡扣871的左上角上连接有拉紧弹簧874,拉紧弹簧874的另一端向右上方连接到卡槽上,上卡扣871的右上角为弯钩形状,下卡扣872为带三个角的形状,下卡扣872的右下角根部铰接到内竖杆的卡槽上,下卡扣的左下角上连接有拉紧弹簧,拉紧弹簧的另一端向右上方连接到卡槽上,下卡扣872的上角落入上卡扣871的右上角的弯钩内;下卡扣872的上角落入上卡扣871的右上角的弯钩内时下卡扣872的右下角内侧处于水平位置并将集蔗框底板的横向连杆83托住,上卡扣871的左上角卡在上卡口801的顶部;拉紧索链873后上卡扣871的右上角向逆时针旋转使得下卡扣872的上角与上卡扣871的右上角分离,下卡扣872受重力作用(这个重力作用包括下卡扣的重力、甘蔗的重力、集蔗框底板的重力)顺时针旋转至下卡扣的左下角顶住下卡口的顶部,下卡扣的右下角内侧处于垂直位置,集蔗框底板打开(这个重力作用包括下卡扣的重力、甘蔗的重力、集蔗框底板的重力)顺时针旋转至下卡扣的左下角顶住上卡扣,集蔗框底板打开。
优选的,机身上安装有一块隔板53,剥叶装置安装在隔板53的上方,隔板的下方安装有蔗尾传送带51,蔗尾传送带后面紧接着带螺旋状驱动滚轮的传送带52,所述螺旋状驱动滚轮安装在其尾部上方,螺旋状驱动滚轮的后面设置有一块向外倾斜的导蔗栏板,带螺旋状驱动滚轮的传送带52下方安装有蔗尾打捆装置,蔗尾打捆装置包括送蔗机构、计数器、打捆机、和捆扎机,所述送蔗机构为侧面带栏板的滚筒传送带,计数器安装在送蔗机构上方紧贴螺旋状驱动滚轮出口处,捆扎机安装在送蔗机构尾端,打捆机安装在所述捆扎机后方,打捆机后方设置有电动闸门,蔗尾打捆装置与蔗杆计数打捆装置结构和原理相同,仅尺寸和安装尺寸根据蔗尾和蔗杆的尺寸和形状有所不同,蔗尾打捆装置的捆扎机打捆机速度调为0.5-3秒工作一次或者0.1-0.2米甘蔗尾行程工作一次。
优选的,所述计数器92包括行星轮925和电子计数器921,所述行星轮925内设置有内齿轮安装槽,内齿轮924安装在内齿轮安装槽内,内齿轮924与行星轮925同轴,蔗杆探针922均匀设置在行星轮925外侧,蔗杆探针922数量对应内齿轮924的齿数,内齿轮924的轮齿表面安装有触点铜片,所述内齿轮安装槽内侧设置有一块止逆块923,止逆块923一端与内齿轮安装槽活动连接,另一端向外倾斜伸出,止逆块923可自动弹起或被内齿轮压下,止逆块923表面设置一层绝缘层并在止逆块与内齿轮可接触的表面设置有触点铜片,所述计数器的一根信号线与止逆块923连接,另一根信号线与内齿轮924连接。当甘蔗经过所述计数器时,甘蔗杆会触碰到计数器的蔗杆探针,蔗杆探针带动行星轮顺时针转动,每根甘蔗经过行星轮带动行星轮转动的角度恰好能使内齿轮的轮齿表面与止逆块接触一次并分离,电子计数器在此过程刚好能够拾取到一次计数信号完成一次计数,当计数总数达到设定的最大值,计数器发出信号,使得打捆机工作,对甘蔗打捆捆扎处理。
此外,在蔗杆计数打捆装置后方可加装一个可折叠收放的甘蔗传送台,便于打捆后甘蔗的传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甘蔗双模式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吃蔗装置、导蔗装置、翻蔗装置、双模式切换装置、分拨器、集蔗框、蔗杆计数打捆装置;吃蔗装置安装在机身底部,导蔗装置安装在吃蔗装置后部,翻蔗装置安装在导蔗装置后上方;
翻蔗装置包括翻蔗轮,翻蔗轮两端通过轴承与机身连接并安装在导蔗装置后上方,可沿机身向上逆时针转动,翻蔗轮表面由多根紧密排列的导蔗杆构成,翻蔗轮还包括两根螺旋环绕在翻蔗轮表面的两根导向轨道和螺旋环绕在翻蔗轮表面的多个弹性拨片,所述导向轨道和弹性拨片从翻蔗轮底部后半部分逆时针旋转至底部前半部分,所述导向轨道与翻蔗轮表面保持有一定距离,所述导向轨道之间通过多组圆柱状传送滚轮连接;导向轨道旋转至翻蔗轮底部前半部分后向外水平延伸形成平面传送带,平面传送带的最后一根圆柱状传送滚轮上方安装有螺旋状驱动滚轮,螺旋状驱动滚轮的后面设置有一块向外倾斜的导蔗栏板;机身上沿着翻蔗轮顶部至底部旋转方向安装有一块槽状底板,底板的内侧边与导向轨道外侧面持平,底板的外侧边伸出翻蔗轮外;
蔗杆计数打捆装置安装在翻蔗轮向外的下方,包括送蔗机构、计数器、打捆机、和捆扎机,所述送蔗机构为侧面带栏板的滚筒传送带,计数器安装在送蔗机构上方紧贴螺旋状驱动滚轮出口处,捆扎机安装在送蔗机构尾端,打捆机安装在所述捆扎机后方,打捆机后方设置有电动闸门;
所述双模式切换装置安装在翻蔗轮顶部位置的导向轨道上,双模式切换装置包括支架,圆柱状压杆,压杆两端分别安装在支架内侧,支架与导向轨道连接处设置有可使双模式切换装置上下移动的弹簧,支架上设置有驱动压杆上下移动的电机,所述压杆压到最低处时的位置与位于翻蔗轮顶部的导向轨道高度一致;
双模式切换装置后方安装有一组高速送蔗驱动滚轮组,分拨器安装在高速送蔗驱动滚轮组后的机身顶部,包括前、后两组驱动齿轮,前后两组驱动齿轮之间通过多片传送片连接成履带,每片传送片之间相互铰接,在铰接处竖直安装有拨蔗板;
集蔗框分别安装于机身两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蔗双模式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吃蔗装置包括多根防滑条连接一组传送链构成的上传送带、多根防滑条连接一组传送链构成的下传送带、传送带齿轮,上传送带由一组传送带齿轮带动,下传送带由另一组传送带齿轮带动,传送带齿轮安装在吃蔗装置框架上,电机的转轴上安装一个主动齿轮组,所述主动齿轮组由一个驱动齿轮和一个传动齿轮构成,主动齿轮用链条与上传送带的传送带齿轮连接,同时设置一个变向齿轮组,变向齿轮组由一根轴承上安装一个传动齿轮和一个变向齿轮构成,主动齿轮组的传动齿轮和变向齿轮组的传动齿轮齿合连接,变向齿轮用链条与下传送带的传送带齿轮连接,主动齿轮与传送带齿轮连接的链条上设置有一个可上下伸缩的压紧轮,吃蔗装置框架设置有可使上传送带上下弹动的弹簧,吃蔗装置顶部前端与机身底部之间安装有一个使吃蔗装置向下伸缩倾斜的液压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蔗双模式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导蔗装置包括前后两排上槽轮组和前后两排下槽轮组,前后两排上槽轮组与前后两排下槽轮组上下对齐使得两者之间形成前后两排导蔗槽口,每个导蔗槽口后方连接一个U形导蔗槽,上槽轮上设置有可使上槽轮上下活动的弹簧,后排下槽轮组由电机驱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甘蔗双模式收割机,其特征在于:裁蔗尾装置安装在导蔗装置后方,每个导蔗槽对应一个裁蔗尾装置,所述裁蔗尾装置包括壳体以及壳体内的蔗尾探杆、清零开关、计数器开关和裁尾刀头,裁尾刀头上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蔗尾探杆安装在靠近导蔗槽输入口的导蔗槽内,蔗尾探杆上部设置有可在甘蔗经过蔗尾探杆时上下伸缩的弹性结构,下部为探测滚轮,裁尾刀头安装在每个导蔗槽后,裁尾刀头的一面为斜面另一面为平面,裁尾刀头斜面面向导蔗槽,所述蔗尾探杆的上部设置有一触杆,清零开关安装在触杆下方的壳体上,计数器开关安装在触杆上方的壳体上,触杆上行触碰计数器开关并随后离开计数器开关后计数器开关控制电机使裁尾刀头向下运行,触杆下行触碰清零开关使得计数器开关复位、电机复位且复位弹簧使裁尾刀头上行到顶部,所述导蔗槽中部断开,在断口处安装一组送蔗驱动滚轮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甘蔗双模式收割机,其特征在于:靠近导向轨道的输入口和输出口的一组传送滚轮由上、下滚轮构成,并且由电机驱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甘蔗双模式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剥叶装置设置在裁蔗尾装置后方与翻蔗轮之间,翻蔗轮入口处安装有一组送蔗驱动滚轮组,所述剥叶装置包括上下两组剥叶带,两条由齿轮组驱动的链条,在两条链条之间安装与导蔗槽对应的剥叶槽条构成剥叶带,上部剥叶带与下部剥叶带由同一个电机驱动,其转速大于所述送蔗驱动滚轮组的传送速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蔗双模式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蔗框包括两根内竖杆、两根外竖杆、多根横向连杆和两段式折叠杆,内竖杆设置有卡槽,机身向外延伸安装有两根挑杆,内竖杆与挑杆端部铰接,所述两根内竖杆之间由铁丝网连接,所述两根外竖杆之间由铁丝网连接,横向连杆一端为可向上翻转的“7字形”活动接头,“7字形”活动接头扣入卡槽内并固定,横向连杆的另一端与外竖杆铰接,使得内竖杆、外竖杆以及横向连杆和铁丝网形成四面框架,框架底部安装集蔗框底板,所述两段式折叠杆由第一段杆和第二段杆铰接构成,第一段杆的活动端与集蔗框底板端部连接,第二段杆中部铰接在集蔗框底板上方的横向连杆上,第二段杆的活动端连接到液压顶杆上,所述液压顶杆另一端固定在内竖杆上方,内竖杆下半段位置处与机身之间安装有有可使集蔗框向外倾斜伸缩的液压推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甘蔗双模式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蔗框的内竖杆下段从上往下依次开有上卡口和下卡口,内竖杆底端安装有鹰嘴扣,所述鹰嘴扣由上卡扣和下卡扣组成,上卡扣和下卡扣的左侧分别位于上卡扣和下卡扣外,所述上卡扣为带三个角的形状,上卡扣的左下角根部铰接到内竖杆的卡槽上,上卡扣的左上角与索链连接,索链连接到机身上,上卡扣的左上角上连接有拉紧弹簧,拉紧弹簧的另一端向右上方连接到卡槽上,上卡扣的右上角为弯钩形状,下卡扣为带三个角的形状,下卡扣的右下角根部铰接到内竖杆的卡槽上,下卡扣的左下角上连接有拉紧弹簧,拉紧弹簧的另一端向右上方连接到卡槽上,下卡扣的上角落入上卡扣的右上角的弯钩内;下卡扣的上角落入上卡扣的右上角的弯钩内时下卡扣的右下角内侧处于水平位置并将集蔗框底板的横向连杆托住,上卡扣的左上角卡在上卡口的顶部;拉紧索链后上卡扣的右上角向逆时针旋转使得下卡扣的上角与上卡扣的右上角分离,下卡扣受重力作用顺时针旋转至下卡扣的左下角顶住下卡口的顶部,集蔗框底板打开。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甘蔗双模式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机身上安装有一块隔板,剥叶装置安装在隔板的上方,隔板的下方安装有蔗尾传送带,蔗尾传送带后面紧接着带螺旋状驱动滚轮的传送带,所述螺旋状驱动滚轮安装在其尾部上方,螺旋状驱动滚轮的后面设置有一块向外倾斜的导蔗栏板,带螺旋状驱动滚轮的传送带下方安装有蔗尾打捆装置,蔗尾打捆装置包括送蔗机构、计数器、打捆机、和捆扎机,所述送蔗机构为侧面带栏板的滚筒传送带,计数器安装在送蔗机构上方紧贴螺旋状驱动滚轮出口处,捆扎机安装在送蔗机构尾端,打捆机安装在所述捆扎机后方,打捆机后方设置有电动闸门。
10.如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甘蔗双模式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计数器包括行星轮和电子计数器,所述行星轮内设置有内齿轮安装槽,内齿轮安装在内齿轮安装槽内,内齿轮与行星轮同轴,蔗杆探针均匀设置在行星轮外侧,蔗杆探针数量对应内齿轮的齿数,内齿轮的轮齿表面安装有触点铜片,所述内齿轮安装槽内侧设置有一块止逆块,止逆块一端与内齿轮安装槽活动连接,另一端向外倾斜伸出,止逆块可自动弹起或被内齿轮压下,止逆块表面设置一层绝缘层并在止逆块与内齿轮可接触的表面设置有触点铜片,所述计数器的一根信号线与止逆块上的触点铜片连接,另一根信号线与内齿轮上的触点铜片连接。
CN202120985342.9U 2021-05-10 2021-05-10 甘蔗双模式收割机 Active CN2154540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85342.9U CN215454038U (zh) 2021-05-10 2021-05-10 甘蔗双模式收割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85342.9U CN215454038U (zh) 2021-05-10 2021-05-10 甘蔗双模式收割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54038U true CN215454038U (zh) 2022-01-11

Family

ID=79777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85342.9U Active CN215454038U (zh) 2021-05-10 2021-05-10 甘蔗双模式收割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540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731984A (en) Balers
CN108354192B (zh) 一种竹笋剥皮系统
CN109673247B (zh) 一种叶菜有序收获的同机打捆系统及实现方法
CN112616428B (zh) 韭菜联合收割机
CN209497923U (zh) 一种水培蔬菜种植用收菜机
CN207536291U (zh) 一种小型拆包机
US2038809A (en) Combine baler
CN206585968U (zh) 一种叶菜蔬菜有序、无序通用收获机
CN205671001U (zh) 穗茎兼收玉米收获机割台
CN108272112A (zh) 一种摆动式除梗机
CN104186120B (zh) 一种草捆捡拾装置
CN215454038U (zh) 甘蔗双模式收割机
CN215454039U (zh) 甘蔗框载收割机
CN106612934A (zh) P型差速穗茎兼收玉米收获机割台
CN113133349A (zh) 甘蔗双模式收割机
CN113141864A (zh) 甘蔗框载收割机
CN208987355U (zh) 一种打捆机颠簸喂料装置
CN215454040U (zh) 甘蔗打捆收割机
CN113133348A (zh) 甘蔗打捆收割机
CN115606405A (zh) 一种高适用性玉米秸秆打捆机
GB2212100A (en) Mobile collecting equipment for bales
CN109845477B (zh) 一种茎叶类蔬菜收获机有序收集装置
CN211881104U (zh) 一种高效剥皮加长型玉米收获机
CN209861616U (zh) 一种茎叶类蔬菜收获机有序收集装置
CN219728662U (zh) 一种甘蔗成品打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