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39671U - 一种通过电磁阀控制吸氢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过电磁阀控制吸氢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39671U
CN215439671U CN202121689672.XU CN202121689672U CN215439671U CN 215439671 U CN215439671 U CN 215439671U CN 202121689672 U CN202121689672 U CN 202121689672U CN 215439671 U CN215439671 U CN 2154396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connecting pipe
hydrogen
hydrogen absorption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8967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ydrogen Partner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ydrogen Partner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ydrogen Partner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ydrogen Partner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8967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396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396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396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6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non-carbon containing sources, e.g. by water electrolysis

Landscapes

  • 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Non-Metals, Compounds, Apparatus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通过电磁阀控制吸氢设备,包括电解槽、阳极、阴极和蓄电池,所述电解槽内固定连接有一号离子隔膜,所述电解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一号出气管、二号出气管和二号连接管,所述二号出气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混合气体箱,所述混合气体箱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号连接管和四号连接管,所述一号出气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气水分离器,所述气水分离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三号连接管。该装置能在提取纯净的氢气的同时分离气体内的水分,这样提取的氢气更为纯净,使用效果更好,并且还能对分离的水进行再次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Description

一种通过电磁阀控制吸氢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氢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过电磁阀控制吸氢设备。
背景技术
据科学研究表明人的疾病和衰老基本上可以说是细胞受损或者细胞老化和坏死造成的,而造成造成细胞病态或者老化的主要元凶就是恶性活性氧,而消除恶性活性氧最安全最可靠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利用氢气与恶性活性氧发生中和反应,以此消除氧自由基。
但是现有的吸氢设备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传统的吸氢设备在电解水的过程中会同时产生氧气和氢气,这样得到的氢气并不纯净,从而减小氢气的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涉及的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通过电磁阀控制吸氢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通过电磁阀控制吸氢设备,包括电解槽、阳极、阴极和蓄电池,所述电解槽内固定连接有一号离子隔膜,所述电解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一号出气管、二号出气管和二号连接管,所述二号出气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混合气体箱,所述混合气体箱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号连接管和四号连接管,所述一号出气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气水分离器,所述气水分离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三号连接管。
优选的,所述二号出气管和四号连接管上均设有电磁阀,所述二号连接管和三号连接管上均设有单向阀。
优选的,所述电解槽的顶部设有加水口,所述加水口与一号离子隔膜的位置错开,所述一号出气管与一号离子隔膜的位置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二号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气水分离器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一号连接管的另一端与一号出气管固定连接,且一号连接管和一号出气管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混合气体箱内固定连接有二号离子隔膜,且二号离子隔膜的两侧分别对应一号连接管和四号连接管。
优选的,所述三号连接管上连接有气泵,且气泵位于气水分离器和单向阀之间。
优选的,所述三号连接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氢气储存罐,所述氢气储存罐上固定连接有三号出气管。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一种通过电磁阀控制吸氢设备,设置一号离子隔膜、混合气体箱、气泵和气水分离器,便于提取纯净的氢气,并且还能分离气体内的水分,电解的混合气体通过一号离子隔膜进行初步过滤,再通过混合气体箱对混合气体进行二次过滤,防止氢气的浪费,还能对氧气进行提纯,过滤后的气体经由气水分离器分离,干燥的氢气通过三号连接管进入氢气存储罐,方便存储,这样提取的氢气更为纯净,使用效果更好,而水则会流回电解槽再次利用,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电解槽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混合气体箱的剖面图。
图中:1、电解槽;2、阳极;3、阴极;4、蓄电池;5、加水口;6、一号离子隔膜;7、一号出气管;8、二号出气管;9、电磁阀;10、混合气体箱;11、一号连接管;12、气水分离器;13、二号连接管;14、单向阀;15、三号连接管;16、气泵;17、氢气储存罐;18、三号出气管;19、四号连接管;20、二号离子隔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4,一种通过电磁阀控制吸氢设备,包括电解槽1、阳极2、阴极3和蓄电池4,电解槽1内固定连接有一号离子隔膜6,一号离子隔膜6只能通过氢离子,可以初步对电解后的气体进行过滤,电解槽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一号出气管7、二号出气管8和二号连接管13,一号出气管7内只会有氢气通过,二号出气管8内则是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二号连接管13则是分离后的水,二号出气管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混合气体箱10,混合气体箱10可以将氧气和氢气分离,混合气体箱10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号连接管11和四号连接管19,一号连接管11内通过的是氢气,四号连接管19内的是氧气,一号出气管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气水分离器12,气水分离器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三号连接管15。
进一步的,参照图1和图2可以得知,二号出气管8和四号连接管19上均设有电磁阀9,两个电磁阀9分别设定在固定的时间内打开和关闭,二号连接管13和三号连接管15上均设有单向阀14,单向阀14的设置可以防止水和氢气的回流。
进一步的,参照图3可以得知,电解槽1的顶部设有加水口5,加水口5与一号离子隔膜6的位置错开,一号出气管7与一号离子隔膜6的位置相对应,一号离子隔膜6将电解槽1分为两个部分,这样可以初步分离出一部分纯净的氢气。
进一步的,参照图2可以得知,二号连接管13的另一端与气水分离器12的底部固定连接,气水分离器12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多做陈述,一号连接管11的另一端与一号出气管7固定连接,且一号连接管11和一号出气管7相连通,这样从混合后的气体中分离出的氢气会进入一号出气管7。
进一步的,参照图4可以得知,混合气体箱10内固定连接有二号离子隔膜20,且二号离子隔膜20的两侧分别对应一号连接管11和四号连接管19,二号离子隔膜20会将混合气体箱10分为氢气区和混合气体区,并对混合气体进行分离。
进一步的,参照图1可以得知,三号连接管15上连接有气泵16,气泵16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多做陈述,且气泵16位于气水分离器12和单向阀14之间,气泵16的设置可以加强氢气的过滤速度,单向阀14则可以防止氢气储存罐17内的氢气回流。
进一步的,参照图3可以得知,三号连接管1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氢气储存罐17,氢气储存罐17上固定连接有三号出气管18,三号出气管18的另一端设有吸氢结构,方便使用。
本方案具备以下工作过程:电源蓄电池4后,阳极2和阴极3通电,从而对电解槽1内的纯净水进行电解,从而产生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混合气体会往上升,这时气泵16和二号出气管8上的电磁阀9会打开,混合气体中的部分氢气会通过一号离子隔膜并进入一号出气管7,其他的混合气体则会进入二号出气管8,然后进入混合气体箱10内的混合气体区,混合气体中的氢气会经过二号离子隔膜20的过滤进入一号连接管11,一段时间后二号出气管8上的电磁阀9和蓄电池4关闭,水的电解暂停,当混合气体中氢气过滤完后四号连接管19上的电磁阀9开启,混合气体箱10内的氧气会从四号连接管19流出。
氢气进入一号出气管7后进入气水分离器12,气水分离器12会将氢气与水分分离,分离后的水分会沿着二号连接管13进入电解槽1,再次利用,分离完后的氢气则通过三号连接管15进入氢气储存罐17,进行储存,方便随时进行使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7)

1.一种通过电磁阀控制吸氢设备,包括电解槽(1)、阳极(2)、阴极(3)和蓄电池(4),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槽(1)内固定连接有一号离子隔膜(6),所述电解槽(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一号出气管(7)、二号出气管(8)和二号连接管(13),所述二号出气管(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混合气体箱(10),所述混合气体箱(10)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号连接管(11)和四号连接管(19),所述一号出气管(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气水分离器(12),所述气水分离器(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三号连接管(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电磁阀控制吸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出气管(8)和四号连接管(19)上均设有电磁阀(9),所述二号连接管(13)和三号连接管(15)上均设有单向阀(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电磁阀控制吸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槽(1)的顶部设有加水口(5),所述加水口(5)与一号离子隔膜(6)的位置错开,所述一号出气管(7)与一号离子隔膜(6)的位置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电磁阀控制吸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连接管(13)的另一端与气水分离器(1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一号连接管(11)的另一端与一号出气管(7)固定连接,且一号连接管(11)和一号出气管(7)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电磁阀控制吸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气体箱(10)内固定连接有二号离子隔膜(20),且二号离子隔膜(20)的两侧分别对应一号连接管(11)和四号连接管(19)。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通过电磁阀控制吸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号连接管(15)上连接有气泵(16),且气泵(16)位于气水分离器(12)和单向阀(14)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电磁阀控制吸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号连接管(1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氢气储存罐(17),所述氢气储存罐(17)上固定连接有三号出气管(18)。
CN202121689672.XU 2021-07-23 2021-07-23 一种通过电磁阀控制吸氢设备 Active CN2154396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89672.XU CN215439671U (zh) 2021-07-23 2021-07-23 一种通过电磁阀控制吸氢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89672.XU CN215439671U (zh) 2021-07-23 2021-07-23 一种通过电磁阀控制吸氢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39671U true CN215439671U (zh) 2022-01-07

Family

ID=79684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89672.XU Active CN215439671U (zh) 2021-07-23 2021-07-23 一种通过电磁阀控制吸氢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396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52497A (zh) 一种用于二氧化碳捕集和提纯的装置及方法
CN108060430A (zh) 一种吸氢机用的利用膜电极产生氢气和氧气的装置及方法
CN215439671U (zh) 一种通过电磁阀控制吸氢设备
CN207158866U (zh) 一种含氢气饮料的集成式在线生产装置
CN213538138U (zh) 一种阴极电泳杂质离子净化设备
CN206033893U (zh) 一种三氯化铁蚀刻废液再生装置
CN204529992U (zh) 水处理系统用消毒液制备装置
CN211512996U (zh) 一种具有治疗作用的呼吸机
CN108310561A (zh) 一种氢呼吸机
CN209412330U (zh) 一种氢气排空安全装置
CN103409772A (zh) 一种密闭框式电积镍或电积钴电解液的循环系统装置
CN207659194U (zh) 一种硫酸铜回收系统
CN218155565U (zh) 一种用于炭素焙烧烟气的循环除尘设备
CN206232822U (zh) 一种便携微型高效氢气发生器
CN212374881U (zh) 一种用于除去废液铝离子的装置
CN206150210U (zh) 一种水池净化系统
CN208959022U (zh) 一种氢呼吸机
CN211546158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高效沉淀装置
CN207659238U (zh) 一种膜电组合水处理装置
CN206089291U (zh) 带有超滤功能的电絮凝污水处理器
CN206376013U (zh) 一种富氢水电解槽水路结构
CN206180000U (zh) 氢燃料电池用的排放物回收循环制氢系统
CN205329171U (zh) 一种电解水制氧设备
CN220917737U (zh) 一种多功能富氢泡浴机
CN205023913U (zh) 一种带有电解制氢设备的纯水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