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24909U - 一种心血管科桡动脉穿刺后加压止血固定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心血管科桡动脉穿刺后加压止血固定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24909U
CN215424909U CN202121318381.XU CN202121318381U CN215424909U CN 215424909 U CN215424909 U CN 215424909U CN 202121318381 U CN202121318381 U CN 202121318381U CN 215424909 U CN215424909 U CN 2154249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tube
radial artery
box body
artery pun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1838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Difa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Wannuo 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Wannuo Power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Wannuo 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1838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249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249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249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压止血固定带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心血管科桡动脉穿刺后加压止血固定带,包括储存箱体,储存箱体上连接有箱盖,所述储存箱体上开设有多个等距离排列的箱体凹槽,多个所述箱体凹槽两两之间距离相等,多个所述箱体凹槽的内底壁均连接有海绵体,多个所述箱体凹槽的两侧内壁均连接有紫外线杀菌灯,多个所述海绵体上均设置有连接板。该心血管科桡动脉穿刺后加压止血固定带,通过在凹槽的内壁固定的紫外线杀菌灯,可以对止血固定带进行消毒,通过连接板上设置的支撑板,支撑板上设置的滑块、复位弹簧和半圆固定板,加强对止血部位的夹持力度,防止错位。

Description

一种心血管科桡动脉穿刺后加压止血固定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压止血固定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心血管科桡动脉穿刺后加压止血固定带。
背景技术
血液透析,简称血透。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它通过将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经一个由无数根空心纤维组成的透析器中,血液与含机体浓度相似的电解质溶液(透析液)在中空纤维内外,利用半透膜的弥散和对流功能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并将经过净化的血液回输的整个过程称为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治疗需要建立体外血液循环,通常使用16G的内瘘穿刺针穿刺在患者的动静脉内瘘上,由于穿刺口大,瘘管血流大,压力高,加上抗凝剂使用,通常在血透后拔掉内瘘穿刺针时,内瘘穿刺口不易止血,甚至会出现肿胀及产生皮下淤斑,从而,就需要采用止血纱布或医用棉球进行止血消肿,在使用相应的止血纱布、医用棉球或冰袋时,均需要医护人员或病人自身用手将其拿捏并按压在相应的内瘘穿刺口部位,现有的血透治疗后穿刺口压迫止血固定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不能实现二次利用和压迫效果较差的问题。
目前市场上的一些加压止血装置:
(1)在使用程中,由于手活动时固定带容易错位的原因,现有的加压止血装置夹持力度弱;
(2)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一直储放箱体内,长时间箱体内会滋生细菌的原因,现有的加压止血装置无法对未使用的固定带进行消毒。
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心血管科桡动脉穿刺后加压止血固定带,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血管科桡动脉穿刺后加压止血固定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一些心血管科桡动脉穿刺后加压止血固定带,存在夹持力度弱和无法对未使用的固定带进行杀菌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心血管科桡动脉穿刺后加压止血固定带,包括储存箱体,储存箱体上连接有箱盖,所述储存箱体上开设有多个等距离排列的箱体凹槽,多个所述箱体凹槽两两之间距离相等,多个所述箱体凹槽的内底壁均连接有海绵体,多个所述箱体凹槽的两侧内壁均连接有紫外线杀菌灯,多个所述海绵体上均设置有连接板;
多个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气囊,多个所述连接板的另一侧均设置有第二气囊,所述连接板的内部设置有多个等距离排列的连通管,多个所述连接板上均连接有两个等距离排列的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均设置有半圆固定板,两个所述半圆固定板和支撑板之间均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半圆固定板的内壁上粘接有药包。
优选的,所述储存箱体的底部固定有防滑垫,两个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均与连接板的顶部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箱盖的一侧与储存箱体的一侧相铰接,所述箱盖的下侧设置有限位固定软垫,所述限位固定软垫和箱盖之间设置有多个等距离排列的阻尼弹簧,多个所述阻尼弹簧两两之间距离相等,多个所述阻尼弹簧的一侧均与限位固定软垫的顶部相固定,多个所述阻尼弹簧的另一侧均与箱盖的内顶壁相固定,两个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均与连接板的顶部之间通过滑动机构进行活动连接。
优选的,多个所述第一气囊远离连接板的一侧均固定有充气管,多个所述充气管一侧均设置有管帽,多个所述管帽和充气管之间均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充气管的外侧面相固定,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管帽的外侧面相固定,多个所述充气管上均设置有气管螺纹,所述充气管和连接件之间留有间隔,多个所述管帽上均开设有与气管螺纹相适配的管帽螺槽,所述管帽通过管帽螺槽与充气管的气管螺纹螺纹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均固定有滑块,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与滑块相适配的滑槽,所述支撑板通过滑块与连接板的滑槽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板以连接板为中心对称。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气囊的一侧与连接板的一侧相固定,多个所述第一气囊上均固定有魔术公贴,所述第二气囊的一侧与连接板的另一侧相固定,多个所述第二气囊上均固定有魔术母贴,所述复位弹簧的一侧与半圆固定板的外侧面相固定,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侧与支撑板的一侧相固定。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紫外线杀菌灯的一侧均与箱体凹槽的内壁相固定,两个所述紫外线杀菌灯以箱体凹槽为中心对称,多个所述连通管两两之间距离相等,多个所述连通管的一端均与第一气囊的一侧固定连通,多个所述连通管的另一端均与第二气囊的一侧固定连通,所述第二气囊通过连通管与第一气囊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海绵体的底部与箱体凹槽的内底壁相固定。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心血管科桡动脉穿刺后加压止血固定带:
(1)通过在凹槽的内壁固定的紫外线杀菌灯,可以对止血固定带进行消毒。
(2)通过连接板上设置的支撑板,支撑板上设置的滑块、复位弹簧和半圆固定板,加强对止血部位的夹持力度,防止错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心血管科桡动脉穿刺后加压止血固定带的第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心血管科桡动脉穿刺后加压止血固定带的第二视角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心血管科桡动脉穿刺后加压止血固定带的储存箱体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心血管科桡动脉穿刺后加压止血固定带的第三视角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心血管科桡动脉穿刺后加压止血固定带的第四视角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心血管科桡动脉穿刺后加压止血固定带的连接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储存箱体1,防滑垫2,箱盖3,箱盖把手4,阻尼弹簧5,限位固定软垫6,箱体凹槽7,紫外线杀菌灯8,连接板9,第一气囊10,第二气囊11,充气管12,连接件13,管帽14,气管螺纹15,管帽螺槽16,连通管17,海绵体18,支撑板19,滑块20,滑槽21,复位弹簧22,半圆固定板23,药包24,魔术公贴25,魔术母贴2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心血管科桡动脉穿刺后加压止血固定带;包括储存箱体1,储存箱体1上连接有箱盖3,储存箱体1上开设有多个等距离排列的箱体凹槽7,多个箱体凹槽7两两之间距离相等,多个箱体凹槽7的内底壁均连接有海绵体18,多个箱体凹槽7的两侧内壁均连接有紫外线杀菌灯8,多个海绵体18上均设置有连接板9;
多个连接板9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气囊10,多个连接板9的另一侧均设置有第二气囊11,连接板9的内部设置有多个等距离排列的连通管17,多个连接板9上均连接有两个等距离排列的支撑板19,两个支撑板19的一侧均设置有半圆固定板23,两个半圆固定板23和支撑板19之间均设置有复位弹簧22,半圆固定板23的内壁上粘接有药包2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储存箱体1的底部固定有防滑垫2,两个支撑板19的底部均与连接板9的顶部活动连接,通过防滑垫2,加强储存箱体1的防滑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箱盖3的一侧与储存箱体1的一侧相铰接,箱盖3的下侧设置有限位固定软垫6,限位固定软垫6和箱盖3之间设置有多个等距离排列的阻尼弹簧5,多个阻尼弹簧5两两之间距离相等,多个阻尼弹簧5的一侧均与限位固定软垫6的顶部相固定,多个阻尼弹簧5的另一侧均与箱盖3的内顶壁相固定,两个支撑板19的底部均与连接板9的顶部之间通过滑动机构进行活动连接,通过限位固定软垫6,可以箱体凹槽7的槽口进行封堵,防止箱体凹槽7内部的东西由于晃动而掉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多个第一气囊10远离连接板9的一侧均固定有充气管12,多个充气管12一侧均设置有管帽14,多个管帽14和充气管12之间均设置有连接件13,连接件13的一端与充气管12的外侧面相固定,连接件13的另一端与管帽14的外侧面相固定,多个充气管12上均设置有气管螺纹15,充气管12和连接件13之间留有间隔,多个管帽14上均开设有与气管螺纹15相适配的管帽螺槽16,管帽14通过管帽螺槽16与充气管12的气管螺纹15螺纹连接,两个支撑板19的底部均固定有滑块20,连接板9上开设有与滑块20相适配的滑槽21,支撑板19通过滑块20与连接板9的滑槽21滑动连接,两个支撑板19以连接板9为中心对称,通过充气管12,可以对第一气囊10的内部进行充气鼓起,便于夹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一气囊10的一侧与连接板9的一侧相固定,多个第一气囊10上均固定有魔术公贴25,第二气囊11的一侧与连接板9的另一侧相固定,多个第二气囊11上均固定有魔术母贴26,复位弹簧22的一侧与半圆固定板23的外侧面相固定,复位弹簧22的另一侧与支撑板19的一侧相固定,通过魔术公贴25和魔术母贴26,便于固定第一气囊10和第二气囊1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紫外线杀菌灯8的一侧均与箱体凹槽7的内壁相固定,两个紫外线杀菌灯8以箱体凹槽7为中心对称,多个连通管17两两之间距离相等,多个连通管17的一端均与第一气囊10的一侧固定连通,多个连通管17的另一端均与第二气囊11的一侧固定连通,第二气囊11通过连通管17与第一气囊10相连通,通过连通管17,可以将第一气囊10内部的气体传输到第二气囊11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海绵体18的底部与箱体凹槽7的内底壁相固定,通过海绵体18,可以对气囊进行保护。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心血管科桡动脉穿刺后加压止血固定带时,如图1-6所示,首先开启紫外线杀菌灯8,需要止血时,打开箱盖3,取出止血固定带,拧开管帽14,将充气的器具与充气管12进行连接,然后对气囊进行充气,气囊饱满时,拔掉充气的器具,拧上管帽14进行防漏气,然后将需要止血的部位放置在两个半圆固定板23之间,然后将魔术公贴25和魔术母贴26相连接,通过挤压使药包24与止血部位进行抵触,使用后的药包24从半圆固定板23上撕下,可以在半圆固定板23的内壁上重新粘粘相通的药包24,以上便是整个装置的工作过程,且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心血管科桡动脉穿刺后加压止血固定带,包括储存箱体(1),其特征在于,储存箱体(1)上连接有箱盖(3),所述储存箱体(1)上开设有多个等距离排列的箱体凹槽(7),多个所述箱体凹槽(7)两两之间距离相等,多个所述箱体凹槽(7)的内底壁均连接有海绵体(18),多个所述箱体凹槽(7)的两侧内壁均连接有紫外线杀菌灯(8),多个所述海绵体(18)上均设置有连接板(9);
多个所述连接板(9)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气囊(10),多个所述连接板(9)的另一侧均设置有第二气囊(11),所述连接板(9)的内部设置有多个等距离排列的连通管(17),多个所述连接板(9)上均连接有两个等距离排列的支撑板(19),两个所述支撑板(19)的一侧均设置有半圆固定板(23),两个所述半圆固定板(23)和支撑板(19)之间均设置有复位弹簧(22),所述半圆固定板(23)的内壁上粘接有药包(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血管科桡动脉穿刺后加压止血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箱体(1)的底部固定有防滑垫(2),两个所述支撑板(19)的底部均与连接板(9)的顶部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血管科桡动脉穿刺后加压止血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箱盖(3)的一侧与储存箱体(1)的一侧相铰接,所述箱盖(3)的下侧设置有限位固定软垫(6),所述限位固定软垫(6)和箱盖(3)之间设置有多个等距离排列的阻尼弹簧(5),多个所述阻尼弹簧(5)两两之间距离相等,多个所述阻尼弹簧(5)的一侧均与限位固定软垫(6)的顶部相固定,多个所述阻尼弹簧(5)的另一侧均与箱盖(3)的内顶壁相固定,两个所述支撑板(19)的底部均与连接板(9)的顶部之间通过滑动机构进行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血管科桡动脉穿刺后加压止血固定带,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气囊(10)远离连接板(9)的一侧均固定有充气管(12),多个所述充气管(12)一侧均设置有管帽(14),多个所述管帽(14)和充气管(12)之间均设置有连接件(13),所述连接件(13)的一端与充气管(12)的外侧面相固定,所述连接件(13)的另一端与管帽(14)的外侧面相固定,多个所述充气管(12)上均设置有气管螺纹(15),所述充气管(12)和连接件(13)之间留有间隔,多个所述管帽(14)上均开设有与气管螺纹(15)相适配的管帽螺槽(16),所述管帽(14)通过管帽螺槽(16)与充气管(12)的气管螺纹(15)螺纹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板(19)的底部均固定有滑块(20),所述连接板(9)上开设有与滑块(20)相适配的滑槽(21),所述支撑板(19)通过滑块(20)与连接板(9)的滑槽(21)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板(19)以连接板(9)为中心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血管科桡动脉穿刺后加压止血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10)的一侧与连接板(9)的一侧相固定,多个所述第一气囊(10)上均固定有魔术公贴(25),所述第二气囊(11)的一侧与连接板(9)的另一侧相固定,多个所述第二气囊(11)上均固定有魔术母贴(26),所述复位弹簧(22)的一侧与半圆固定板(23)的外侧面相固定,所述复位弹簧(22)的另一侧与支撑板(19)的一侧相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血管科桡动脉穿刺后加压止血固定带,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紫外线杀菌灯(8)的一侧均与箱体凹槽(7)的内壁相固定,两个所述紫外线杀菌灯(8)以箱体凹槽(7)为中心对称,多个所述连通管(17)两两之间距离相等,多个所述连通管(17)的一端均与第一气囊(10)的一侧固定连通,多个所述连通管(17)的另一端均与第二气囊(11)的一侧固定连通,所述第二气囊(11)通过连通管(17)与第一气囊(10)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血管科桡动脉穿刺后加压止血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体(18)的底部与箱体凹槽(7)的内底壁相固定。
CN202121318381.XU 2021-06-15 2021-06-15 一种心血管科桡动脉穿刺后加压止血固定带 Active CN2154249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18381.XU CN215424909U (zh) 2021-06-15 2021-06-15 一种心血管科桡动脉穿刺后加压止血固定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18381.XU CN215424909U (zh) 2021-06-15 2021-06-15 一种心血管科桡动脉穿刺后加压止血固定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24909U true CN215424909U (zh) 2022-01-07

Family

ID=79711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18381.XU Active CN215424909U (zh) 2021-06-15 2021-06-15 一种心血管科桡动脉穿刺后加压止血固定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249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326195U (zh) 一种多功能急诊抢救装置
CN215424909U (zh) 一种心血管科桡动脉穿刺后加压止血固定带
CN205947830U (zh) 血透治疗后穿刺口压迫止血固定装置
CN115153733B (zh) 导管介入术压迫护理器
CN209770468U (zh) 一种肾内科用止血带
CN216167636U (zh) 一种神经内科介入手术动脉压迫护理止血器
CN215690882U (zh) 一种血液透析护理导管固定装置
CN210990530U (zh) 一种心内科临床按压止血装置
CN211327273U (zh) 一种血透导管护理袋
CN219846684U (zh) 一种肾内科用止血带
CN203195851U (zh) 腹部加压袋
CN215018412U (zh) 一种肾内科用止血辅助装置
CN209847299U (zh) 一种血透治疗后穿刺口压迫止血固定装置
CN216294842U (zh) 一种血液透析患者手部保护护具
CN217066506U (zh) 一种肾透析用止血绷带
CN220344855U (zh) 一种膀胱冲洗套件包
CN216061632U (zh) 一种无菌型血液透析导管固定器套
CN209771074U (zh) 一种肾内科用透析管定位带
CN211096917U (zh) 一种带有空气监测的血液透析护理用输液管固定装置
CN215504712U (zh) 一种肾内科临床用血液透析转换装置
CN215426468U (zh) 一种一次性使用的透析护理包
CN215230839U (zh) 一种肾病透析管的体外固定装置
CN213251814U (zh) 一种肾透析固定器
CN210873286U (zh) 一种一体式医用肠液回输装置
CN219090489U (zh) 一种战地环境下血液透析治疗便携式折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03

Address after: Room 701-20, Building 1, Phase I, Huaihai Biomedical Industrial Park, No. 10 Zhujiang East Road, Xuzhou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X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1100

Patentee after: Jiangsu Difa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400 sanjianke Road, Shaji Town, Suining County, X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1000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wannuo Power Equipmen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