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06986U - 光伏屋顶、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及l型增高件 - Google Patents

光伏屋顶、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及l型增高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06986U
CN215406986U CN202120876160.8U CN202120876160U CN215406986U CN 215406986 U CN215406986 U CN 215406986U CN 202120876160 U CN202120876160 U CN 202120876160U CN 215406986 U CN215406986 U CN 2154069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ightening
fixing
piece
wind
photovolta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7616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腾
王申存
单康康
张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ng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Longi Green Energy Architectu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Longi Green Energy Architectu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Longi Green Energy Architectu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7616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069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069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069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屋顶、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及L型增高件,涉及太阳能光伏技术领域。光伏屋顶包括光伏组件、金属屋面板、支座、抗风夹、L型增高件、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L型增高件具有搭接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的搭接部以及与抗风夹固定的固定部;抗风夹具有与支座卡接的卡接部;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具有与L型增高件的搭接部固定的连接部、支承光伏组件的支承部,以及向金属屋面板的底板所在的方向延伸的增高延伸部;光伏组件固定在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的支承部上;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的连接部固定在L型增高件的搭接部上;L型增高件通过固定部与抗风夹固定;抗风夹与支座卡接。本申请提升了发电能力。

Description

光伏屋顶、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及L型增高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光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伏屋顶、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及L型增高件。
背景技术
光伏建筑一体化即BIPV(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是将光伏产品集成到建筑上,不额外占用地面空间。例如,将光伏组件设置在建筑屋顶上,形成光伏屋顶。
发明人在研究上述现有技术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方案存在如下缺点:光伏屋顶中的光伏组件的发电能力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屋顶、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及L型增高件,旨在解决光伏屋顶中的光伏组件的发电能力较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伏屋顶,包括:
光伏组件、金属屋面板、支座、抗风夹、L型增高件、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所述金属屋面板包括底板;所述L型增高件具有搭接所述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的搭接部、以及与所述抗风夹固定的固定部;所述抗风夹具有与所述支座卡接的卡接部;所述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具有与所述L型增高件的搭接部固定的连接部、支承所述光伏组件的支承部,以及向所述金属屋面板的底板所在的方向延伸的增高延伸部,所述金属屋面板的底板比所述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的增高延伸部更靠近地心;
所述光伏组件固定在所述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的支承部上;
所述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的连接部固定在所述L型增高件的搭接部上;
所述L型增高件通过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抗风夹固定;
所述抗风夹通过所述卡接部与所述支座卡接;
所述支座固定在檩条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光伏组件固定在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的支承部上,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的连接部固定在L型增高件的搭接部上,L型增高件与抗风夹固定,通过增加L型增高件和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在远离地心的方向上对光伏组件有明显的高度抬升作用,使得在远离地心的方向上,光伏组件与抗风夹的高度差变小,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减小抗风夹对光伏组件的光学遮挡,提升了光伏组件的发电能力,进而提升光伏屋顶的发电能力。同时,在金属屋面板受到远离地心方向的负压风力的情况下,金属屋面板的底板向远离地心的方向变形,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中向底板方向延伸的增高延伸部会抵压在底板上,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的增高延伸部将风力通过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中的连接部,传递到L型增高件的搭接部,L型增高件的搭接部通过L型增高件的固定部将风力传递到抗风夹,抗风夹通过抗风夹的卡接部将风力传递到支座,支座再将风力传递到建筑结构的檩条上,通过檩条将风力吸收,进而从很大程度上减少金属屋面板的底板向远离地心的方向变形程度,大幅度增强光伏屋顶的抗风揭性能。
可选的,所述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包括:组件固定分件以及增高抗风杆,所述组件固定分件具有与所述L型增高件的搭接部固定的所述连接部、支承所述光伏组件的所述支承部、与所述增高抗风杆连接的固定部;所述增高抗风杆具有向所述金属屋面板的底板所在的方向延伸的增高延伸部;所述组件固定分件通过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增高抗风杆连接;
和/或,
所述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包括:水平板件以及与所述水平板件相交并向所述金属屋面板的底板所在的方向延伸的延伸板件;其中,所述水平板件包括与所述L型增高件的搭接部固定的所述连接部,以及支承所述光伏组件的支承部;所述延伸板件包括所述增高延伸部。
可选的,组件固定分件以及增高抗风杆的总高度,等于水平板件以及延伸板件的总高度;所述组件固定分件以及增高抗风杆的总高度为所述组件固定分件以及所述增高抗风杆,在朝向地心方向上的总尺寸。
可选的,所述增高抗风杆具有与所述组件固定分件相对的水平板,所述增高抗风杆的增高延伸部与所述水平板相交分布,所述增高抗风杆的增高延伸部和所述水平板形成镂空结构。
可选的,所述增高抗风杆的增高延伸部由与所述水平板相对分布的底板件,与所述水平板、以及所述底板件均相交分布的侧板搭接形成。
可选的,所述增高抗风杆的水平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组件固定分件的固定部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光伏屋顶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设所述增高抗风杆的水平板上的通孔,以及所述组件固定分件的固定部上的通孔,将两者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L型增高件由相互垂直的水平侧板和竖直侧板形成;所述水平侧板作为所述搭接部,所述竖直侧板作为所述固定部。
可选的,所述L型增高件的搭接部中与所述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的连接部相对的第一表面具有防滑结构,所述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的连接部中与所述L型增高件的搭接部相对的第二表面具有防滑结构,所述第一表面的防滑结构可与所述第二表面的防滑结构咬合。
可选的,所述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的连接部开设有通孔;所述L型增高件的搭接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光伏屋顶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穿设所述L型增高件的搭接部上的通孔,以及所述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的连接部上的通孔,将两者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还包括限制光伏组件位置的限位肋,所述限位肋位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支承部之间,并垂直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支承部。
可选的,所述组件固定分件还包括加强部,所述加强部连接所述组件固定分件的支承部和所述固定部,所述加强部和所述支承部之间形成加强腔;
和/或,
所述水平板件与所述延伸板件之间具有加强部,所述加强部和所述水平板件之间形成加强腔。
可选的,所述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的增高延伸部抵接在所述金属屋面板的底板上;或,所述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的增高延伸部与所述金属屋面板的底板之间具有间隙。
可选的,所述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的增高延伸部与所述金属屋面板的底板,通过结构胶或双面胶粘接。
可选的,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的增高延伸部中与所述金属屋面板的底板相对的表面,与所述金属屋面板的底板中与增高延伸部相对的表面,形状相互适配。
可选的,所述金属屋面板的底板具有向远离地心方向凸起的加强肋,所述增高延伸部具有与所述加强肋配合的内凹结构。
可选的,所述增高抗风杆的水平板上的通孔为长条形通孔;和/或,所述组件固定分件的固定部上的通孔为长条形通孔。
可选的,增高抗风杆的水平板上的长条形通孔的长度方向,与组件固定分件的固定部上的长条形通孔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
可选的,所述光伏组件为多面体;
所述光伏组件的各个角均固定在所述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的支承部上;
或,所述光伏组件的各个角,以及各条边的中点位置均固定在所述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的支承部上。
可选的,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的连接部的厚度为1-6mm;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的连接部的厚度为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的连接部在远离地心的方向上的尺寸。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螺栓、铆钉中的一种。
可选的,所述增高抗风杆的水平板,以及所述组件固定分件的固定部,通过自攻钉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光伏组件通过结构胶或双面胶固定在所述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的支承部上。
可选的,所述抗风夹由相对分布的第一分片和第二分片组成;所述第一分片和所述第二分片均包括侧板;所述第一分片还包括位于第一分片的侧板端部的水平插接口;所述第二分片还包括位于第二分片的侧板端部,可与所述水平插接口插接的水平插接板;所述第一分片的侧板和所述第二分片的侧板均包括凸出于所述侧板的凸出段;
所述第二分片的水平插接板插接在所述第一分片的水平插接口中后,所述第一分片的凸出段和所述第二分片的凸出段形成卡接腔,所述卡接腔、所述第一分片的凸出段和所述第二分片的凸出段共同形成所述抗风夹的卡接部。
可选的,所述第一分片的侧板和所述第二分片的侧板上均开设有通孔,所述光伏屋顶还包括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分片的侧板上的通孔,和所述第二分片的侧板上的通孔,将两者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L型增高件的固定部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三连接件穿设所述L型增高件的固定部上的通孔、所述第一分片的侧板上的通孔、所述第二分片的侧板上的通孔,将三者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金属屋面板还包括与所述底板垂直的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所述第一立板和所述第二立板位于所述底板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立板和所述第二立板上均具有咬合部,所述第一立板的咬合部可与所述第二立板的咬合部相互咬合;
所述第一立板的咬合部与所述第二立板的咬合部相互咬合后,所述第一立板的咬合部与所述第二立板的咬合部,均位于所述抗风夹的卡接腔内。
可选的,所述抗风夹的卡接腔的形状,与所述第一立板的咬合部与所述第二立板的咬合部相互咬合后形成的形状适配。
可选的,所述第一立板的咬合部可包裹所述第二立板的咬合部,所述第一立板的咬合部包裹所述第二立板的咬合部,以实现相互咬合;
所述支座远离地心的一端具有内嵌部;
所述第一立板的咬合部与所述第二立板的咬合部相互咬合后,所述支座的内嵌部卡接于所述第二立板的咬合部内;
所述第一立板的咬合部卡接于所述抗风夹的卡接腔内。
可选的,所述抗风夹的卡接腔的形状,与第一立板的咬合部的外表面的形状适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所述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为如前任一所述的光伏屋顶中的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L型增高件,所述L型增高件为如前任一所述的光伏屋顶中的L型增高件。
上述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L型增高件的有益效果具体参见其对应在光伏屋顶中的有益效果,为了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光伏屋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另一种光伏屋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光伏屋顶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金属屋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抗风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L型增高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组件固定分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增高抗风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光伏屋顶的三维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另一种光伏屋顶的三维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光伏组件固定在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上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金属屋面板,2-光伏组件,3-支座,4-抗风夹,5-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6-L型增高件,7-第一连接件,8-第二连接件,9-第三连接件,11-金属屋面板的底板,12-金属屋面板的第一立板,13-金属屋面板的第二立板,121-金属屋面板的第一立板或第二立板的咬合部,111-金属屋面板的底板的加强肋,41-抗风夹的第一分片,42-抗风夹的第二分片,411-抗风夹的卡接部,412-抗风夹的第一分片或第二分片的侧板,413-抗风夹的侧板的凸出段,414-抗风夹的卡接腔,415-抗风夹的侧板的通孔,421-第二分片的水平插接板,51-组件固定分件,52-增高抗风杆,511-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的连接部,512-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的支承部,513-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的增高延伸部,514-组件固定分件的固定部,515-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的限位肋,516-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的加强部,517-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的加强腔,5111-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的连接部上的通孔,521-增高抗风杆的水平板,5131-增高抗风杆的底板件,5132-增高抗风杆的侧板,5211-增高抗风杆的水平板上的通孔,5141-组件固定分件的固定部上的通孔,61-L型增高件的搭接部,62-L型增高件的固定部,611-L型增高件的搭接部上的通孔,621-L型增高件的固定部上的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光伏屋顶中光伏组件的发电能力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在远离地心的方向上,光伏组件与抗风夹的高度差较大,抗风夹对光伏组件的光学遮挡较为严重,使得光伏屋顶的发电能力较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光伏组件固定在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的支承部上,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的连接部固定在L型增高件的搭接部上,L型增高件与抗风夹固定,通过增加L型增高件和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在远离地心的方向上对光伏组件有明显的高度抬升作用,使得在远离地心的方向上,光伏组件与抗风夹的高度差变小,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减小抗风夹对光伏组件的光学遮挡,提升了光伏组件的发电能力,进而提升光伏屋顶的发电能力。
同时,发明人还发现,现有技术中,光伏屋顶的抗风揭性能也不足,光伏屋顶的抗风揭性能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在屋面板受到远离地心方向的负压风力的情况下,屋面板向远离地心的方向变形,屋面板受到向地心方向的力较小,且远离地心方向的负压风力无法及时向建筑结构传导,使得屋面板容易被风掀翻甚至撕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金属屋面板受到远离地心方向的负压风力的情况下,金属屋面板的底板向远离地心的方向变形,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中向底板方向延伸的增高延伸部会抵压在底板上,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的增高延伸部将风力通过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中的连接部,传递到L型增高件的搭接部,L型增高件的搭接部通过L型增高件的固定部将风力传递到抗风夹,抗风夹通过抗风夹的卡接部将风力传递到支座,支座再将风力传递到建筑结构的檩条上,通过檩条将风力吸收,进而从很大程度上减少金属屋面板的底板向远离地心的方向变形程度,大幅度增强光伏屋顶的抗风揭性能。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光伏屋顶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另一种光伏屋顶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光伏屋顶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图2、图3所示,光伏屋顶包括金属屋面板1、光伏组件2、支座3、抗风夹4、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L型增高件6。
金属屋面板1的可以是彩钢瓦屋面板、铝合金屋面板、镀铝锌钢屋面板、不锈钢屋面板、钛锌屋面板等。通常情况下,铝合金屋面板、镀铝锌钢屋面板、不锈钢屋面板、钛锌屋面板等具有易成形性以及高耐候性。彩钢瓦屋面板能承受过大的延展变形,可以多次弯折锁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金属屋面板1的材料不作具体限定。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金属屋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抗风夹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L型增高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组件固定分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增高抗风杆的结构示意图。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图2、图3、图4所示,金属屋面板1包括底板11。参照图1、图2、图3、图6所示,L型增高件6具有搭接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的搭接部61、以及与抗风夹4固定的固定部62。参照图1、图2、图3、图5所示,抗风夹4具有与支座3卡接的卡接部411。参照图1、图2、图3、图7、图8、图9所示,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具有与L型增高件6的搭接部61固定的连接部511、支承光伏组件2的支承部512,以及向金属屋面板1的底板11所在的方向延伸的增高延伸部513,金属屋面板1的底板11比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的增高延伸部513更靠近地心。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L型增高件6除了起到与抗风夹4、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的连接作用外,还至少起到在远离地心的方向上对光伏组件2的高度的抬升作用,使得在远离地心的方向上,光伏组件2与抗风夹4的高度差变小,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减小抗风夹对光伏组件2的光学遮挡,提升了光伏组件的发电能力,进而提升光伏屋顶的发电能力。
参照图1、图2、图3、图7、图9所示,光伏组件2固定在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的支承部512上。参照图1、图2、图3、图6、图7、图9所示,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的连接部511固定在L型增高件6的搭接部61上。参照图1、图2、图3、图5、图6所示,L型增高件6通过固定部62与抗风夹4固定。抗风夹4通过卡接部411与支座3卡接。支座3固定在檩条(图示中檩条未示出)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除了起到与L型增高件6的连接作用,以及抗风揭的作用外,还至少起到在远离地心的方向上对光伏组件2的高度的抬升作用,更为具体的,该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的增高延伸部513除了起到抗风揭的作用外,还至少起到在远离地心的方向上对光伏组件2的高度起到抬升的作用,使得在远离地心的方向上,光伏组件2与抗风夹4的高度差变小,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减小抗风夹对光伏组件2的光学遮挡,提升了光伏组件的发电能力,进而提升光伏屋顶的发电能力。
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所示,远离地心方向为图中带有箭头的虚线L所示的方向。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金属屋面板1受到远离地心方向的负压风力的情况下,金属屋面板1的底板11向远离地心的方向变形,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中向底板11方向延伸的增高延伸部513会抵压在底板11上,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的增高延伸部513将风力通过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中的连接部511,传递到L型增高件6的搭接部61,L型增高件6的搭接部61通过L型增高件6的固定部62将风力传递到抗风夹4,抗风夹4通过抗风夹4的卡接部411将风力传递到支座3,支座3再将风力传递到建筑结构的檩条上,通过檩条将风力吸收,进而从很大程度上减少金属屋面板1的底板11向远离地心的方向变形程度,大幅度增强光伏屋顶的抗风揭性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增强光伏屋顶的抗风揭性能至少3-5倍,同时无需对金属屋面板1进行多余改动,如,无需对金属屋面板1进行复杂的弯折等,易于实现,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以适用于铝合金屋面板、镀铝锌钢屋面板、不锈钢屋面板、钛锌屋面板等,适用范围广。同时,光伏组件2固定在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的支承部512上,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的连接部511固定在L型增高件6的搭接部61上,L型增高件6与抗风夹4固定,通过增加L型增高件6和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在远离地心的方向上对光伏组件2有明显的高度抬升作用,使得在远离地心的方向上,光伏组件2与抗风夹4的高度差变小,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减小抗风夹4对光伏组件2的光学遮挡,提升了光伏组件的发电能力,进而提升光伏屋顶的发电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在金属屋面板1受到远离地心方向的负压风力的情况下,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中向底板11方向延伸的增高延伸部513具体抵压在底板11的那个位置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参照图1、图3、图7、图8所示,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包括:组件固定分件51以及增高抗风杆52,组件固定分件5具有与L型增高件6的搭接部61固定的连接部511、支承光伏组件2的支承部512、与增高抗风杆52连接的固定部514。增高抗风杆52具有向金属屋面板1的底板11所在的方向延伸的增高延伸部513。组件固定分件51通过固定部514与增高抗风杆52连接。此种情况下,在金属屋面板1受到远离地心方向的负压风力的情况下,金属屋面板1的底板11向远离地心的方向变形,增高抗风杆52中向底板11方向延伸的增高延伸部513会抵压在底板11上。而且,增高抗风杆52在远离地心的方向上对光伏组件2有明显的高度抬升作用,使得在远离地心的方向上,光伏组件2与抗风夹4的高度差变小,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减小抗风夹对光伏组件2的光学遮挡,提升了光伏组件的发电能力,进而提升光伏屋顶的发电能力。
和/或,参照图2、图9所示,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包括:水平板件以及与水平板件相交并向金属屋面板1的底板11所在的方向延伸的延伸板件。具体的,水平板件包括与L型增高件6的搭接部61固定的连接部511,以及支承光伏组件2的支承部512。延伸板件包括增高延伸部513。图9中与连接部511处于同一平面、以及与支承部512处于同一平面的部分均可以为水平板件,除此之外,向金属屋面板1的底板11所在的方向延伸的部分均可以为延伸板件。此种情况下,在金属屋面板1受到远离地心方向的负压风力的情况下,金属屋面板1的底板11向远离地心的方向变形,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的延伸板件中向底板11方向延伸的增高延伸部513会抵压在底板11上。而且,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在远离地心的方向上对光伏组件2有明显的高度抬升作用,使得在远离地心的方向上,光伏组件2与抗风夹4的高度差变小,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减小抗风夹对光伏组件2的光学遮挡,提升了光伏组件的发电能力,进而提升光伏屋顶的发电能力。
在光伏屋顶中,一部分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可以由图7所示的组件固定分件51、以及图8所示的增高抗风杆组成,另一部分的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可以为图2、图9所示。在光伏屋顶中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为两种方式的情况下,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较容易生产,成本较低,主要原因在于图2、图9所示的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与组件固定分件51在形状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进而便于生产。
需要说明的是,在光伏屋顶中,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可以均为图1、图3所示,即、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可以均由图7所示的组件固定分件、以及图8所示的增高抗风杆组成。或者,在光伏屋顶中,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可以均为图2、图9所示。或者,在光伏屋顶中,一部分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可以由图7组件固定分件、以及图8所示的增高抗风杆组成,另一部分的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可以为图2、图9所示。在光伏屋顶中两种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均存在的情况下,两种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的数量比例、位置分布情况不作具体限定。
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光伏屋顶的三维示意图。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另一种光伏屋顶的三维示意图。例如,参照图10所示,图10中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均由图7所示的组件固定分件、以及图8所示的增高抗风杆组成。图11中,位于光伏组件2的角顶点的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均由图7所示的组件固定分件、以及图8所示的增高抗风杆组成,位于光伏组件2的边上的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均为图2、图9所示。再例如,光伏组件2的四个角、2条边的中点位置搭配的6个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均由图7所示的组件固定分件、以及图8所示的增高抗风杆组成。再例如,光伏组件2的四个角、2条边的中点位置搭配的6个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均为图2、图9所示。再例如,光伏组件2的四个角搭配的4个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均由图7所示的组件固定分件、以及图8所示的增高抗风杆组成,而2条边的中点位置搭配的2个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均为图2、图9所示。
可选的,组件固定分件51以及增高抗风杆5的总高度,等于水平板件以及与延伸板件的总高度,组件固定分件51以及增高抗风杆5的总高度为组件固定分件51以及增高抗风杆52在朝向地心方向上的总尺寸。具体的,参照图7、图8、图9所示,组件固定分件51的高度h1+增高抗风杆5的高度h2=水平板件以及与延伸板件的总高度h3。上述尺寸使得光伏屋顶无需为了适应不同的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而更改尺寸或安装参数,便于生产和安装。
可选的,参照图1、图3、图7、图8所示,增高抗风杆52具有与组件固定分件51相对的水平板521,增高抗风杆52的增高延伸部513与水平板521相交分布,增高抗风杆52的增高延伸部513和水平板521形成镂空结构,一方面上述镂空结构能够吸收部分风力载荷等,另一方面上述镂空结构便于雨水等水分从光伏屋顶及时排出,基本不会进入光伏屋顶。
可选的,参照图1、图3、图7、图8所示,增高抗风杆52的增高延伸部513由与水平板521相对分布的底板件5131,与水平板521、以及底板件5131均相交分布的侧板5132搭接形成,形成增高延伸部方式简单。同时,水平板521与侧板5132之间形成镂空结构,底板件5131与侧板5132之间形成镂空结构,水平板521与底板件5131之间形成镂空结构,或者,水平板521、底板件5131、侧板5132三者之间形成镂空结构。
可选的,参照图1、图3、图7、图8所示,相邻的侧板5132搭接后,与水平板521或底板件5131形成三角结构,具有更优的结构稳定性。
可选的,参照图1、图3、图7、图8所示,增高抗风杆52的水平板521上开设有通孔5211,组件固定分件51的固定部514上开设有通孔5141,光伏屋顶还包括第一连接件7,第一连接件7穿设增高抗风杆52的水平板521上的通孔5211,以及组件固定分件51的固定部514上的通孔5141,将两者固定连接,两者连接方式简单。
可选的,第一连接件7可以是螺栓、铆钉中的一种,上述第一连接件7较为常见。在第一连接件7为螺栓的情况下,光伏屋顶还包括与该螺栓配合的螺母。
可选的,增高抗风杆52的水平板521上的通孔5211可以为长条形通孔,和/或,组件固定分件51的固定部514上的通孔5141可以为长条形通孔,在固定增高抗风杆52以及组件固定分件51的过程中,两者有较大的安装调整幅度,便于吸收安装偏差,方便安装,减少了施工难度。
可选的,增高抗风杆52的水平板521上的长条形通孔的长度方向,与组件固定分件51的固定部514上的长条形通孔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在固定增高抗风杆52以及组件固定分件51的过程中,允许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两者有较大的安装调整幅度,便于吸收安装偏差,方便安装,减少了施工难度。
可选的,增高抗风杆52的水平板521,以及组件固定分件51的固定部514上可以不设置通孔,可以通过自攻钉固定连接,上述连接方式较为便捷。
可选的,增高抗风杆52的水平板521,以及组件固定分件51的固定部514还可以通过结构胶或双面胶粘接,实现两者固定连接。结构胶可以是硅胶、聚氨酯胶、环氧胶,聚丙烯胶中的一种等,上述连接方式较为便捷。
可选的,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的增高延伸部513中与金属屋面板1的底板11相对的表面,与金属屋面板1的底板11中与增高延伸部513相对的表面,形状相互适配,进而在金属屋面板1受到远离地心方向的负压风力的情况下,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中向底板11方向延伸的增高延伸部513能够最大程度地抵压在底板11上,进而增加抗风揭性能。如,参照图1、图3、图7、图8所示,则,增高抗风杆52的底板件5131中与金属屋面板1的底板11相对的表面,与金属屋面板1的底板11中与增高延伸部513相对的表面,形状相互适配。
可选的,参照图1、图3、图4、图8所示,金属屋面板1的底板11具有向远离地心方向凸起的加强肋111,增高延伸部513具有与加强肋111配合的内凹结构,相当于增高延伸部513在抵接底板11的同时,还对底板11起到良好的卡接作用,进而增加光伏屋顶的抗风揭性能。加强肋111可以增强底板11承受载荷的能力。加强肋111的数量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图4所示的底板11上具有3个加强肋111。
可选的,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的增高延伸部513可以直接抵接在金属屋面板1的底板11上;或者,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的增高延伸部513与金属屋面板1的底板11之间具有间隙均可以,只需要在金属屋面板1受到远离地心方向的负压风力的情况下,金属屋面板1的底板11向远离地心的方向变形,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中向底板11方向延伸的增高延伸部513能够抵压在底板11上即可以保障良好的抗风揭性能。需要说明的是,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的增高延伸部513与金属屋面板1的底板11之间的间隙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以在金属屋面板1受到远离地心方向的负压风力的情况下,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中向底板11方向延伸的增高延伸部513能够抵压在底板11上,且可以保障良好的抗风揭性能为准。
可选的,在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的增高延伸部513直接抵接在金属屋面板1的底板11上的情况下,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的增高延伸部513与金属屋面板1的底板11,通过结构胶或双面胶粘接,进而进一步增加抵接的可靠性,提升光伏屋顶的抗风揭性能。结构胶可以是硅胶、聚氨酯胶、环氧胶,聚丙烯胶中的一种等。
可选的,光伏组件2通过结构胶或双面胶固定在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的支承部512上,光伏组件2与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的固定方式便捷且牢固。结构胶可以是硅胶、聚氨酯胶、环氧胶,聚丙烯胶中的一种等。
光伏组件2可以是单晶光伏组件、多晶光伏组件、非晶硅光伏组件、碲化镉光伏组件、铜铟镓硒薄膜光伏组件。光伏组件2可以是单玻光伏组件、双玻光伏组件、柔性光伏组件。
可选的,参照图1、图2、图3、图6所示,L型增高件6由相互垂直的水平侧板和竖直侧板形成。水平侧板作为与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搭接的搭接部61,竖直侧板作为与抗风夹4固定的固定部62,L型增高件6结构简单。
L型增高件6的材料可以是金属材料,如钢,铝合金等,也可以是高强度高分子材料,如PPO(Polyphenylene Oxide,聚亚苯基氧化物),PU(polyurethane,聚氨酯),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等材料,也可以是玻纤增强复合材料。
可选的,参照图1、图2、图3、图6、图7、图9所示,L型增高件6的搭接部61中与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的连接部511相对的第一表面具有防滑结构,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的连接部511中与L型增高件6的搭接部61相对的第二表面具有防滑结构,第一表面的防滑结构可与第二表面的防滑结构咬合,从而从很大程度上减少受力时,L型增高件6与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发生侧向滑动。上述防滑结构具体不作限定,例如,上述防滑结构可以为锯齿等,通过锯齿的咬合很大程度上减少受力时,L型增高件6与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发生侧向滑动。
可选的,L型增高件6与抗风夹两者相对的表面也可以设置防滑结构、组件固定分件51以及增高抗风杆52两者相对的表面也可以设置防滑结构等,在本实用型实施例中,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参照图1、图2、图3、图6、图7、图9所示,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的连接部511开设有通孔5111,L型增高件6的搭接部61开设有通孔611,光伏屋顶还包括第二连接件8,第二连接件8穿设L型增高件6的搭接部61上的通孔611,以及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的连接部511上的通孔5111,将两者固定连接,两者连接方式简单。
可选的,第二连接件8可以是螺栓、铆钉中的一种,上述第二连接件8较为常见。在第二连接件8为螺栓的情况下,光伏屋顶还包括与该螺栓配合的螺母。
可选的,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的连接部511上的通孔5111可以为长条形通孔,和/或,L型增高件6的搭接部61上的通孔611可以为长条形通孔,在固定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以及L型增高件6的过程中,两者有较大的安装调整幅度,便于吸收安装偏差,方便安装,减少了施工难度。
可选的,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的连接部511上的长条形通孔,L型增高件6的搭接部61上的长条形通孔可以均为腰型通孔,即长条形通孔在其长度方向的两端的表面为圆弧形表面,通常情况下螺母的头部为圆弧形,便于与螺母进行配合,便于安装。
可选的,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的连接部511上的长条形通孔的长度方向,与L型增高件6的搭接部61上的长条形通孔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在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的连接部511以及L型增高件6的搭接部61的固定过程中,允许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两者有较大的安装调整幅度,便于吸收安装偏差,方便安装,减少了施工难度。
可选的,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的连接部511,以及L型增高件6的搭接部61上可以不设置通孔,可以通过自攻钉固定连接,上述连接方式较为便捷。
可选的,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的连接部511,以及L型增高件6的搭接部61还通过结构胶或双面胶粘接,实现两者固定连接。结构胶可以是硅胶、聚氨酯胶、环氧胶,聚丙烯胶中的一种等,上述连接方式较为便捷。
可选的,参照图1、图2、图3、图7、图9所示,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还包括限制光伏组件2位置的限位肋515,限位肋515位于连接部511与支承部512之间,并垂直于连接部511与支承部512,便于安装光伏组件2,提高定位精度,且能够限制光伏组件2的侧向位移。
可选的,参照图1、图2、图3、图7、图9所示,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的连接部511的厚度h4可以为1-6mm,上述厚度范围内,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的连接部511不仅与L型增高件6的搭接部61连接强度较好,而且节省材料。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的连接部511的厚度为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的连接部511在远离地心的方向上的尺寸。
可选的,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的材料可以是金属材料,如钢,铝合金等,也可以是高强度高分子材料,如PPO(Polyphenylene Oxide,聚亚苯基氧化物),PU(polyurethane,聚氨酯),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等材料,也可以是玻纤增强复合材料。上述材料的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具有良好的固定强度,且成本较低。
可选的,参照图1、图3、图7所示,组件固定分件51还包括加强部516,加强部516连接组件固定分件的51的支承部512和固定部514,加强部516和支承部512之间形成加强腔517,上述加强部516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提升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的固定强度,例如,增强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承受雪载荷的能力。加强腔517可以吸收部分风力等载荷。
可选的,参照图2、图9所示,水平板件与延伸板件之间具有加强部516,加强部516和水平板件之间形成加强腔517,上述加强部516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提升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的固定强度,加强腔517可以吸收部分风力等载荷。
可选的,参照图1、图2、图3、图5所示,抗风夹4由相对分布的第一分片41和第二分片42组成。第一分片41和第二分片42均包括侧板412。第一分片41还包括位于第一分片41的侧板412端部的水平插接口。第二分片42还包括位于第二分片42的侧板412端部,可与水平插接口插接的水平插接板421。第一分片41的侧板412和第二分片42的侧板412均包括凸出于侧板412的凸出段413。
可选的,参照图1、图2、图3、图5所示,第二分片42的水平插接板421插接在第一分片41的水平插接口中后,第一分片41的凸出段413和第二分片42的凸出段413形成卡接腔414,卡接腔414、第一分片41的凸出段413和第二分片42的凸出段413共同形成抗风夹4的卡接部411。本实用型提供的抗风夹4与支座等连接可靠,可以及时将风力传递到支座3,增加了抗风揭性能,且能够适应于曲面屋面的安装场景。
需要说明的是,凸出段413的形状与需要卡接的结构的形状适配,本实用型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凸出段413的形状可以为圆弧状、三角状、四边形状等。
可选的,参照图1、图2、图3、图5所示,第一分片41的侧板412和第二分片42的侧板412上均开设有通孔415,光伏屋顶还包括第三连接件9,第三连接件9穿过第一分片41的侧板412上的通孔415,和第二分片42的侧板412上的通孔415,将两者固定连接,第一分片41和第二分片42在水平插接板421插接在水平插接口中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第三连接件9进行固定连接,两者连接更为牢固,便于提升光伏屋顶的抗风揭性能。在第三连接件为螺栓的情况下,光伏屋顶还包括与该螺栓配合的螺母。
可选的,参照图6所示,L型增高件6的固定部62上开设有通孔621,参照图1、图2、图3、图5所示,第三连接件9穿设L型增高件6的固定部62上的通孔621、第一分片41的侧板412上的通孔415、第二分片42的侧板412上的通孔415,将三者固定连接,仅通过一个第三连接件9实现三者固定连接,减少了连接件的数量,不仅减少了成本,而且节省了安装空间。
可选的,光伏组件2为多面体。如,光伏组件2为长方体。光伏组件2的各个角均固定在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的支承部512上,此种情况下,光伏屋顶中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的数量较少,可以减少成本,减少工序,同时固定强度和抗风揭性能依然较大。
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光伏组件固定在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上的结构示意图。可选的,参照图1、图2、图3、图12所示,光伏组件2的各个角,以及各条边的中点位置均固定在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的支承部512上,此种情况下,光伏组件2的固定更为牢固,且抗风揭性能更优。针对图12的情况,组件固定分件51后续与增高抗风杆52形成连接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
需要说明的是,具体只是将光伏组件2的各个角固定在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的支承部512上,还是将光伏组件2的各个角,以及各条边的中点位置均固定在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的支承部512上,可以根据光伏屋顶所处地区风载荷的大小进行确定。如,光伏屋顶所处地区风载荷的较大的情况下,可以将光伏组件2的各个角,以及各条边的中点位置均固定在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的支承部512上。
上述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还可以明显增强光伏组件2承受载荷的能力。例如,增加了光伏组件2承受施工时踩踏的能力,避免了光伏屋顶上无处立足的困难。
可选的,参照图4所示,金属屋面板1还包括与底板11垂直的第一立板12和第二立板13,第一立板12和第二立板13位于底板11相对的两侧。如,图4中,第一立板12位于底板11的右侧,第二立板13位于底板11的左侧。第一立板12和第二立板13上均具有咬合部121,第一立板12的咬合部121可与第二立板13的咬合部121相互咬合。
可选的,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第一立板12的咬合部121与第二立板13的咬合部121相互咬合后,第一立板12的咬合部121与第二立板13的咬合部121,均位于抗风夹4的卡接腔414内。也就是说,金属屋面板1还被卡接腔414所卡接。在金属屋面板1受到远离地心方向的负压风力的情况下,金属屋面板1的底板11向远离地心的方向变形,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中向底板11方向延伸的增高延伸部513会抵压在底板11上,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的增高延伸部513将风力通过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中的连接部511,传递到L型增高件6的搭接部61,L型增高件6的搭接部61通过L型增高件6的固定部62将风力传递到抗风夹4,抗风夹4通过抗风夹4的卡接部411将风力传递到支座3,支座3再将风力传递到建筑结构的檩条上,通过檩条将风力吸收。同时,金属屋面板1上承受的风力,通过卡接腔414也传递到支座3,支座3再将风力传递到建筑结构的檩条上,通过檩条将风力吸收。通过更多途径分担金属屋面板1上承受的风力,进而进一步增强光伏屋顶的抗风揭性能。
可选的,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抗风夹4的卡接腔414的形状,与第一立板12的咬合部121与第二立板13的咬合部121相互咬合后形成的形状适配,进而卡接腔414能够更为牢固的固定金属屋面板1,进一步增强光伏屋顶的抗风揭性能。
可选的,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第一立板12的咬合部121可包裹第二立板13的咬合部121,第一立板12的咬合部121包裹第二立板13的咬合部121,以实现相互咬合。支座3远离地心的一端具有内嵌部。第一立板12的咬合部121与第二立板13的咬合部121相互咬合后,支座3的内嵌部卡接于第二立板13的咬合部121内,第一立板12的咬合部121卡接于抗风夹4的卡接腔414内。就是说,支座3的内嵌部外面是第二立板13的咬合部121,第二立板13的咬合部121外面是第一立板12的咬合部121,第一立板12的咬合部121外面是抗风夹4的卡接腔414,通过层层咬合和卡接,实现了金属屋面板1、抗风夹4、支座3的牢固安装,提升了三者之间的固定强度,使得金属屋面板1上承受的风力能够及时彻底的传导至支座3上,进一步增强光伏屋顶的抗风揭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型实施例中,对第一立板12的咬合部121和第二立板13的咬合部121的具体形状,不作具体限定,对支座3的内嵌部的具体形状,也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第一立板12的咬合部121和第二立板13的咬合部121可以均为开口且中空的圆弧状。若支座3为T型支座,支座3的内嵌部可以为梅花头。若支座3为船型支座或Z型支座,支座3的内嵌部可以为卡钩等。
可选的,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抗风夹4的卡接腔414的形状,与第一立板12的咬合部121的外表面的形状适配,进而使得卡接腔414能够更为牢固地固定第一立板12,也就是说抗风夹4与金属屋面板1的安装更为牢固,进一步增强光伏屋顶的抗风揭性能。
上述第一立板12的咬合部121与第二立板13的咬合部121相互咬合可以通过锁边机完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光伏屋顶中的组件固定分件51可以不与增高抗风杆52配合而单独存在,组件固定分件51可以明显增强光伏组件2承受载荷的能力。例如,增加了光伏组件2承受施工时踩踏的能力,避免了光伏屋顶上无处立足的困难。需要说明的是,与增高抗风杆52配合的组件固定分件51在将金属屋面板1的底板11上承受的风力等载荷传递到L型增高件6的搭接部61的同时,还能够起到对光伏组件2良好的支承作用,明显增强光伏组件2承受载荷的能力。不与增高抗风杆52配合而单独存在的组件固定分件51通常起到对光伏组件2良好的支承作用,明显增强光伏组件2承受载荷的能力。
当光伏组件2为无框光伏组件时,由于光伏组件自身有一定的柔性,允许一定程度的变形,且光伏光伏组件与金属屋面板是支点式安装结构。当金属屋面为圆弧形状或其他复杂形状时,光伏组件与各抗风夹之间连接处可以在三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均允许一定程度的调整尺寸调整,吸收由于曲面屋面带来的安装位置尺寸变化。
参照图1、图2所示,光伏组件2安装在金属屋面板1的两肋之间,并且与金属屋面板1平行安装,保持了屋面原有的线条形状,并且光伏组件2的增加,给屋面带来了新的视觉元素,有利于提升屋面整体的美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该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为如前任一所述的光伏屋顶中的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上述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的结构具体参照图1-图12中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的结构示意图,上述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5的有益效果具体参见其对应在光伏屋顶中的有益效果,为了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L型增高件6,该L型增高件6为如前任一所述的光伏屋顶中的L型增高件,上述L型增高件6的结构具体参照图1-图12中L型增高件6的结构示意图,上述L型增高件6的有益效果具体参见其对应在光伏屋顶中的有益效果,为了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Claims (31)

1.一种光伏屋顶,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组件、金属屋面板、支座、抗风夹、L型增高件、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所述金属屋面板包括底板;所述L型增高件具有搭接所述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的搭接部、以及与所述抗风夹固定的固定部;所述抗风夹具有与所述支座卡接的卡接部;所述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具有与所述L型增高件的搭接部固定的连接部、支承所述光伏组件的支承部,以及向所述金属屋面板的底板所在的方向延伸的增高延伸部,所述金属屋面板的底板比所述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的增高延伸部更靠近地心;
所述光伏组件固定在所述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的支承部上;
所述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的连接部固定在所述L型增高件的搭接部上;
所述L型增高件通过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抗风夹固定;
所述抗风夹通过所述卡接部与所述支座卡接;
所述支座固定在檩条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包括:组件固定分件以及增高抗风杆,所述组件固定分件具有与所述L型增高件的搭接部固定的所述连接部、支承所述光伏组件的所述支承部、与所述增高抗风杆连接的固定部;所述增高抗风杆具有向所述金属屋面板的底板所在的方向延伸的增高延伸部;所述组件固定分件通过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增高抗风杆连接;
和/或,
所述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包括:水平板件以及与所述水平板件相交并向所述金属屋面板的底板所在的方向延伸的延伸板件;其中,所述水平板件包括与所述L型增高件的搭接部固定的所述连接部,以及支承所述光伏组件的支承部;所述延伸板件包括所述增高延伸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屋顶,其特征在于,组件固定分件以及增高抗风杆的总高度,等于水平板件以及延伸板件的总高度;所述组件固定分件以及增高抗风杆的总高度为所述组件固定分件以及所述增高抗风杆,在朝向地心方向上的总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高抗风杆具有与所述组件固定分件相对的水平板,所述增高抗风杆的增高延伸部与所述水平板相交分布,所述增高抗风杆的增高延伸部和所述水平板形成镂空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高抗风杆的增高延伸部由与所述水平板相对分布的底板件,与所述水平板、以及所述底板件均相交分布的侧板搭接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高抗风杆的水平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组件固定分件的固定部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光伏屋顶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设所述增高抗风杆的水平板上的通孔,以及所述组件固定分件的固定部上的通孔,将两者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增高件由相互垂直的水平侧板和竖直侧板形成;所述水平侧板作为所述搭接部,所述竖直侧板作为所述固定部。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光伏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增高件的搭接部中与所述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的连接部相对的第一表面具有防滑结构,所述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的连接部中与所述L型增高件的搭接部相对的第二表面具有防滑结构,所述第一表面的防滑结构可与所述第二表面的防滑结构咬合。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光伏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的连接部开设有通孔;所述L型增高件的搭接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光伏屋顶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穿设所述L型增高件的搭接部上的通孔,以及所述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的连接部上的通孔,将两者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光伏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还包括限制光伏组件位置的限位肋,所述限位肋位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支承部之间,并垂直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支承部。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固定分件还包括加强部,所述加强部连接所述组件固定分件的支承部和所述固定部,所述加强部和所述支承部之间形成加强腔;
和/或,
所述水平板件与所述延伸板件之间具有加强部,所述加强部和所述水平板件之间形成加强腔。
12.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光伏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的增高延伸部抵接在所述金属屋面板的底板上;或,所述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的增高延伸部与所述金属屋面板的底板之间具有间隙。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伏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的增高延伸部与所述金属屋面板的底板,通过结构胶或双面胶粘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光伏屋顶,其特征在于,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的增高延伸部中与所述金属屋面板的底板相对的表面,与所述金属屋面板的底板中与增高延伸部相对的表面,形状相互适配。
15.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光伏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屋面板的底板具有向远离地心方向凸起的加强肋,所述增高延伸部具有与所述加强肋配合的内凹结构。
1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高抗风杆的水平板上的通孔为长条形通孔;和/或,所述组件固定分件的固定部上的通孔为长条形通孔。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伏屋顶,其特征在于,增高抗风杆的水平板上的长条形通孔的长度方向,与组件固定分件的固定部上的长条形通孔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
1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光伏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为多面体;
所述光伏组件的各个角均固定在所述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的支承部上;
或,所述光伏组件的各个角,以及各条边的中点位置均固定在所述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的支承部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光伏屋顶,其特征在于,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的连接部的厚度为1-6mm;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的连接部的厚度为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的连接部在远离地心的方向上的尺寸。
2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螺栓、铆钉中的一种。
2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高抗风杆的水平板,以及所述组件固定分件的固定部,通过自攻钉固定连接。
22.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光伏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通过结构胶或双面胶固定在所述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的支承部上。
23.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光伏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风夹由相对分布的第一分片和第二分片组成;所述第一分片和所述第二分片均包括侧板;所述第一分片还包括位于第一分片的侧板端部的水平插接口;所述第二分片还包括位于第二分片的侧板端部,可与所述水平插接口插接的水平插接板;所述第一分片的侧板和所述第二分片的侧板均包括凸出于所述侧板的凸出段;
所述第二分片的水平插接板插接在所述第一分片的水平插接口中后,所述第一分片的凸出段和所述第二分片的凸出段形成卡接腔,所述卡接腔、所述第一分片的凸出段和所述第二分片的凸出段共同形成所述抗风夹的卡接部。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光伏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片的侧板和所述第二分片的侧板上均开设有通孔,所述光伏屋顶还包括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分片的侧板上的通孔,和所述第二分片的侧板上的通孔,将两者固定连接。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光伏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增高件的固定部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三连接件穿设所述L型增高件的固定部上的通孔、所述第一分片的侧板上的通孔、所述第二分片的侧板上的通孔,将三者固定连接。
26.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光伏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屋面板还包括与所述底板垂直的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所述第一立板和所述第二立板位于所述底板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立板和所述第二立板上均具有咬合部,所述第一立板的咬合部可与所述第二立板的咬合部相互咬合;
所述第一立板的咬合部与所述第二立板的咬合部相互咬合后,所述第一立板的咬合部与所述第二立板的咬合部,均位于所述抗风夹的卡接腔内。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光伏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风夹的卡接腔的形状,与所述第一立板的咬合部与所述第二立板的咬合部相互咬合后形成的形状适配。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光伏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板的咬合部可包裹所述第二立板的咬合部,所述第一立板的咬合部包裹所述第二立板的咬合部,以实现相互咬合;
所述支座远离地心的一端具有内嵌部;
所述第一立板的咬合部与所述第二立板的咬合部相互咬合后,所述支座的内嵌部卡接于所述第二立板的咬合部内;
所述第一立板的咬合部卡接于所述抗风夹的卡接腔内。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光伏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风夹的卡接腔的形状,与第一立板的咬合部的外表面的形状适配。
30.一种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为权利要求1-29中任一所述的光伏屋顶中的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
31.一种L型增高件,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增高件为权利要求1-29中任一所述的光伏屋顶中的L型增高件。
CN202120876160.8U 2021-04-23 2021-04-23 光伏屋顶、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及l型增高件 Active CN2154069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76160.8U CN215406986U (zh) 2021-04-23 2021-04-23 光伏屋顶、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及l型增高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76160.8U CN215406986U (zh) 2021-04-23 2021-04-23 光伏屋顶、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及l型增高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06986U true CN215406986U (zh) 2022-01-04

Family

ID=79673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76160.8U Active CN215406986U (zh) 2021-04-23 2021-04-23 光伏屋顶、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及l型增高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069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465406B1 (ja) 連結部材
CN213626319U (zh) 一种光伏彩钢瓦组件
CN210342473U (zh) 光伏屋面板及其安装结构
JP2002180609A (ja) 折板屋根取り付け用太陽電池パネルアレイおよびその取り付け構造
CN211949268U (zh) 光伏瓦的瓦基板、光伏瓦和光伏屋顶
WO2015016244A1 (ja) 太陽電池装置
CN215406985U (zh) 光伏屋顶和紧固体
CN212507118U (zh) 一种光伏屋面
CN215406986U (zh) 光伏屋顶、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及l型增高件
WO2010143173A1 (en) A solar collector panel system
CN217949547U (zh) 光伏屋面系统和光伏建筑
EP3319228B1 (en) An integrated solar panel to a tiled roof
JP4769328B1 (ja)
AU2018211333B2 (en) Solar sheeting for roofing or walling
CN111456334A (zh) 一种彩钢瓦组件及光伏彩钢瓦组件
CN213654011U (zh) 一种彩钢瓦组件及光伏彩钢瓦组件
CN216196074U (zh) 一种可触发的支架、屋面板组件及屋面系统
CN219298623U (zh) 光伏建筑连接结构及建筑光伏系统
CN216819755U (zh) 一种导水杆件的固定结构
CN220848355U (zh) 一种彩钢瓦与太阳能板的一体化安装结构
CN215254009U (zh) 一种具有热胀冷缩功能的压顶包
CN220267051U (zh) 一种平整形brpv光伏发电建材背板
CN217079136U (zh) 一种用于采光顶端部与混凝土构件收口连接节点结构
JP2003064829A (ja) 太陽電池屋根材
CN216740127U (zh) 一种装配式集装箱房屋的防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14

Address after: 710018 No. 8369, Shangyuan Road, caotan Ecological Industrial Park, Xi'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LONGI LERRI SOLA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710021 No. 8369, Shangyuan Road, Xi'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Xi'an Longji Green Energ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