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06974U - 支座、光伏屋顶 - Google Patents

支座、光伏屋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06974U
CN215406974U CN202120857467.3U CN202120857467U CN215406974U CN 215406974 U CN215406974 U CN 215406974U CN 202120857467 U CN202120857467 U CN 202120857467U CN 215406974 U CN215406974 U CN 2154069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support
card
clamping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5746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迪
盛昊
郝娜
周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ng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Longi Green Energy Architectu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Longi Green Energy Architectu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Longi Green Energy Architectu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5746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06974U/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31408 priority patent/WO2022222451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069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069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DROOF COVERINGS; SKY-LIGHTS; GUTTERS; ROOF-WORKING TOOLS
    • E04D13/00Special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in connection with roof coverings; Protection against birds; Roof drainage ; Sky-ligh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DROOF COVERINGS; SKY-LIGHTS; GUTTERS; ROOF-WORKING TOOLS
    • E04D3/00Roof covering by making use of flat or curved slabs or stiff sheets
    • E04D3/36Connecting; Fasten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SSOLAR HEAT COLLECTORS; SOLAR HEAT SYSTEMS
    • F24S20/00Solar heat collec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or environments
    • F24S20/60Solar heat collectors integrated in fixed constructions, e.g. in buildings
    • F24S20/67Solar heat collectors integrated in fixed constructions, e.g. in buildings in the form of roof construc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20/00Supporting structures for PV modules
    • H02S20/20Supporting structures directly fixed to an immovable object
    • H02S20/22Supporting structures directly fixed to an immovable obje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buildings
    • H02S20/23Supporting structures directly fixed to an immovable obje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build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oof structur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支座、光伏屋顶,涉及太阳能光伏技术领域。支座包括卡片、加强芯、底座;底座包括与檩条相对设置的支承件,以及一端贴合在支承件远离檩条的一侧,并与支承件连为一体的压挡件;压挡件中与贴合一端相对的另一端,形成垂直于支承件且一端开口的卡接腔;卡接腔的开口与贴合的一端相对分布,卡接腔的开口比卡接腔的其余部分更靠近支承件;卡片包括位于卡接腔内,可与卡接腔卡接的套合部;套合部在卡接腔内形成一端开口的内接腔,内接腔的开口位于卡接腔的开口的阴影内,内接腔的开口比内接腔的其余部分更靠近支承件;加强芯位于内接腔内,可与内接腔卡接。本实用新型提升了抗风揭性能,防止卡片被拉弯变形,提升了卡片寿命。

Description

支座、光伏屋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光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支座、光伏屋顶。
背景技术
光伏建筑一体化即BIPV(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是将光伏产品集成到建筑上,不额外占用地面空间。例如,将光伏组件设置在建筑屋顶上,形成光伏屋顶。光伏屋顶中通常采用支座将檩条和屋面板连接为一体。
现有的支座通常为船型支座、Z型支座等。发明人在研究上述现有技术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方案存在如下缺点:支座抗风揭性能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座、光伏屋顶,旨在解决支座抗风揭性能不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支座,包括:卡片、加强芯、底座;
所述底座包括与檩条相对设置的支承件,以及一端贴合在所述支承件远离檩条的一侧,并与所述支承件连为一体的压挡件;所述压挡件中与贴合一端相对的另一端,形成垂直于所述支承件且一端开口的卡接腔;所述卡接腔的开口与贴合的一端相对分布,且所述卡接腔的开口比卡接腔的其余部分更靠近所述支承件;
所述卡片包括位于所述卡接腔内,且可与所述卡接腔卡接的套合部;所述套合部在所述卡接腔内形成一端开口的内接腔,所述内接腔的开口位于卡接腔的开口的阴影内,且所述内接腔的开口比内接腔的其余部分更靠近所述支承件;
所述加强芯位于所述内接腔内,且可与所述内接腔卡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承件与檩条相对设置,底座的卡接腔位于支承件远离檩条的一侧,且垂直于底座的支承件,卡接腔的开口比卡接腔的其余部分更靠近支承件,通常情况下,檩条更靠近地心,也就是说,卡接腔位于支承件远离地心的一侧,且卡接腔的开口比卡接腔的其余部分更靠近地心,在卡片受到远离地心方向的负压风力的情况下,在风揭作用下,风力会向远离地心的方向拉动卡片,而卡片位于底座的卡接腔内可以与卡接腔卡接的套合部会被底座的卡接腔挡住,使得卡片的套合部很难从更靠近地心的卡接腔的开口被拉出或拉脱,同时,卡片的套合部将风力传导至底座的压挡件,由底座的压挡件传导至底座的支承件,再通过底座的支承件传导至檩条,通过檩条将风力及时吸收,以提升支座的抗风揭性能。同时,在卡片受到远离地心方向的负压风力的情况下,在风揭作用下,风力会向远离地心的方向拉动卡片,而位于卡片的套合部的内接腔内的加强芯会阻止套合部从更靠近地心的卡接腔的开口拉出或拉脱,将风力通过卡片传导至底座,再由底座的支承件传导至檩条,通过檩条将风力及时吸收,进一步提升支座的抗风揭性能。且加强芯可以防止卡片被拉弯变形,提升卡片的寿命。
可选的,所述支承件的端部设置有豁口;所述豁口远离所述压挡件的贴合一端;
所述卡片还包括与所述套合部连为一体,从所述卡接腔的开口中伸出,并与所述支承件平行分布的可移动部;所述可移动部朝向所述套合部的表面的几何中心设置有凸包;在所述可移动部的凸包位于所述豁口的投影之外的情况下,所述凸包压缩于所述支承件之下;在所述可移动部的凸包位于所述豁口的投影之内的情况下,所述凸包从所述豁口中向远离支承件的方向伸出。
可选的,所述支承件中豁口周围的部分设置有倒角。
可选的,所述卡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加强芯的周围,防止所述加强芯从所述内接腔内滑出的挡片。
可选的,所述卡片还包括与所述套合部连为一体,从所述卡接腔的开口中伸出,并与所述支承件垂直分布的立板,所述立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支承件平行分布,背离所述套合部,且可托起屋面板的肋板的支承台。
可选的,所述卡片的套合部与底座的卡接腔的内表面具有第一间隙;和/或,所述加强芯与所述卡片的内接腔的内表面具有第二间隙。
可选的,所述第一间隙的高度为1-5mm,所述第一间隙的高度为所述第一间隙在垂直于所述支承件的方向上的尺寸;和/或,所述第二间隙的高度为1-5mm,所述第二间隙的高度为所述第二间隙在垂直于所述支承件的方向上的尺寸。
可选的,所述立板远离所述支承件的一端设置有与屋面板咬合的咬合部,咬合部的咬合长度大于或等于50mm。
可选的,所述底座的支承件和压挡件由一个板件折叠形成。
可选的,所述支承件的厚度、所述压挡件的厚度均大于或等于1.8mm;所述支承件的厚度为所述支承件在所述支承件与所述压挡件的设置方向上的尺寸。
可选的,所述加强芯的形状与所述内接腔的内表面的形状相互适配。
可选的,所述支承件、所述压挡件上均具有与檩条固定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光伏屋顶,包括檩条、以及任一前述的支座。
上述光伏屋顶具有与前述支座相同或类似的有益效果,为了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支座的剖视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支座的一种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光伏屋顶的一种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底座的一种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底座的正视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卡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卡片的剖视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加强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光伏屋顶的另一种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支座与屋面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支座的又一种三维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支座,1-卡片,2-加强芯,3-底座,4-屋面板,31-支承件,32-压挡件,311-支承件的豁口,3111-支承件中豁口周围的倒角,321-压挡件中的贴合一端,322-压挡件中与贴合一端相对的一端,323-压挡件的卡接腔,3231-卡接腔的开口,324-底座上的通孔,11-卡片的套合部,111-卡片的内接腔,1111-卡片的内接腔的开口,12-卡片的可移动部,121-卡片的可移动部的凸包,13-卡片的挡片,14-卡片的立板,141-立板的支承台,142-立板的咬合部,401-屋面板的公肋板,402-屋面板的母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支座抗风揭性能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现有的支座中船型支座、Z型支座的卡片没有被牢固的固定,在受到远离地心方向的负压风力的情况下,卡片向远离地心的方向变形,卡片受到向地心方向的力较小,且远离地心方向的负压风力无法及时向建筑结构传导,使得卡片容易被风拉脱或拉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承件与檩条相对设置,底座的卡接腔位于支承件远离檩条的一侧,且垂直于底座的支承件,卡接腔的开口比卡接腔的其余部分更靠近支承件,通常情况下,檩条更靠近地心,也就是说,卡接腔位于支承件远离地心的一侧,且卡接腔的开口比卡接腔的其余部分更靠近地心,在卡片受到远离地心方向的负压风力的情况下,在风揭作用下,风力会向远离地心的方向拉动卡片,而卡片位于底座的卡接腔内可以与卡接腔卡接的套合部会被底座的卡接腔挡住,使得卡片的套合部很难从更靠近地心的卡接腔的开口被拉出或拉脱,同时,卡片的套合部将风力传导至底座的压挡件,由底座的压挡件传导至底座的支承件,再通过底座的支承件传导至檩条,通过檩条将风力及时吸收,以提升支座的抗风揭性能。同时,在卡片受到远离地心方向的负压风力的情况下,在风揭作用下,风力会向远离地心的方向拉动卡片,而位于卡片的套合部的内接腔内的加强芯会阻止套合部从更靠近地心的卡接腔的开口拉出或拉脱,将风力通过卡片传导至底座,再由底座的支承件传导至檩条,通过檩条将风力及时吸收,进一步提升支座的抗风揭性能。且加强芯可以防止卡片被拉弯变形,提升卡片的寿命。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支座的剖视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支座的一种三维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光伏屋顶的一种局部剖视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底座的一种三维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底座的正视示意图。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卡片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卡片的剖视示意图。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加强芯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图2、图3所示,支座包括卡片1、加强芯2和底座3。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底座3包括与檩条(图中未示出)相对设置的支承件31,以及一端贴合在支承件31远离檩条的一侧,并与支承件31连为一体的压挡件32。图1中虚线L所示的方向即为支承件31远离檩条的方向。通常情况下,檩条比支座更靠近地心,因此,图1中虚线L所示的方向也可以理解为远离地心的方向。
压挡件32中与贴合一端321相对的另一端322,在支承件31上形成垂直于支承件31且一端开口的卡接腔323,也就是说压挡件32中与贴合一端321相对的另一端322,在支承件31上形成垂直于支承件31的类几字型卡接腔323。卡接腔323的开口3231与贴合的一端321相对分布,且卡接腔323的开口3231比卡接腔323的其余部分更靠近支承件31,也就是说卡接腔323的其余部分没有开口,只是更靠近地心的,且与贴合一端321相对分布的位置才具有开口。
参照图1、图2、图3、图6、图7所示,卡片1包括位于卡接腔323内,且可与卡接腔323卡接的套合部11,开口3231便于套合部11的安装。在卡片受到远离地心方向的负压风力的情况下,在风揭作用下,风力会向远离地心的方向拉动卡片1,而卡片1位于底座的卡接腔323内可以与卡接腔323卡接的套合部11会被底座3的卡接腔323挡住,使得卡片1的套合部11很难从更靠近地心的卡接腔323的开口3231被拉出或拉脱,同时,卡片1的套合部11将风力传导至底座3的压挡件32,由底座3的压挡件32传导至底座3的支承件31,再通过底座的支承件31传导至檩条,通过檩条将风力及时吸收,以提升支座的抗风揭性能。
套合部11在卡接腔323内形成一端开口的内接腔111,内接腔111的开口1111位于卡接腔323的开口3231的阴影内,开口3231和开口1111便于加强芯2的安装。且内接腔111的开口1111比内接腔111的其余部分更靠近支承件31,也就是说内接腔111的其余部分没有开口,只是更靠近地心的位置才具有开口,加强芯2位于内接腔111内,且可与内接腔111卡接,在卡片1受到远离地心方向的负压风力的情况下,在风揭作用下,风力会向远离地心的方向拉动卡片1,而位于卡片1的套合部11的内接腔111内的加强芯2会阻止套合部11从更靠近地心的卡接腔323的开口3231拉出或拉脱,将风力通过卡片传导至底座3,再由底座3的支承件31传导至檩条,通过檩条将风力及时吸收,进一步提升支座的抗风揭性能。且加强芯2可以防止卡片1被拉弯变形,提升卡片1的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卡接腔323的形状为类几字型,套合部11的形状为与卡接腔323的形状适配的T字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座可以仅采用一种材料,也就是说卡片1、加强芯2、底座3可以采用同一种材料,可以避免不同材料之间的电化学腐蚀。例如,卡片1、加强芯2、底座3可以均采用镀锌板,不仅能够避免不同材料之间的电化学腐蚀,而且上述材料的耐候性较好。更为具体的,例如,卡片1、加强芯2、底座3可以均采用Q345镀锌板。
可选的,参照图1、图2、图8所示,加强芯2的形状与内接腔111的内表面的形状相互适配,进而加强芯2对套合部11的阻挡作用更强,且能进一步防止卡片1被拉弯变形。例如,加强芯2可以为与内接腔111的内表面的形状相互适配的长方体。
可选的,参照图1、图2、图3、图4所示,支承件31的端部设置有豁口311,豁口311远离压挡件32的贴合一端321。参照图1、图2、图3、图6、图7所示,卡片1还包括与套合部11连为一体,从卡接腔323的开口3231中伸出,并与支承件31平行分布的可移动部12。可移动部12朝向套合部11的表面也就是可移动部12远离支承件31的表面,可移动部12朝向套合部11的表面的几何中心为该表面的各条对角线的交点。可移动部12朝向套合部11的表面的几何中心设置有凸包121,在可移动部12的凸包121位于豁口311的投影之外的情况下,凸包121压缩于支承件31之下。在可移动部12的凸包121位于豁口311的投影之内的情况下,凸包121从豁口311中向远离支承件31的方向伸出。通常情况下,可移动部12只有在受到外界作用力的情况下才会移动,在没有受到外界作用力的情况下不会移动。而可移动部12通常是设置在屋面板下的,屋面板由于热胀冷缩的原因会作用给可移动部12一定的作用力。在卡片1安装在屋面板下之前,可移动部12通常是不受力的,此种情况下,凸包121位于豁口311的投影之外,凸包12压缩于支承件31之下,起到居中作用。在卡片1安装在屋面板下之后,可移动部12由于屋面板的热胀冷缩作用而受力,可能会将可移动部12推动,使得凸包121位于豁口311的投影之内,凸包121从豁口311中向远离支承件31的方向伸出,进而可以让光伏屋顶有一定的位移功能,由此释放屋面板受到的热胀冷缩的作用力。同时,凸包121从豁口311中伸出后,凸包121的位移范围基本被限制在豁口311内,使得光伏屋顶的位移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不至过大。
可选的,参照图4所示,支承件31中豁口311周围的部分设置有倒角3111,上述倒角3111便于可移动部12由于屋面板的热胀冷缩作用而受力的情况下,凸包121从豁口311中向远离支承件31的方向伸出。
可选的,参照图3、图7所示,卡片1还包括设置在加强芯2的周围,防止加强芯2从内接腔111内滑出的挡片13,通过挡片13的阻挡加强芯2较难从内接腔111内滑出,进而加强芯2能够良好地起到阻止套合部11从更靠近地心的卡接腔323的开口3231拉出或拉脱的作用。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光伏屋顶的另一种局部剖视示意图。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支座与屋面板的装配示意图。图10中10为支座,4为屋面板。可选的,参照图1、图2、图3、图6、图7、图9、图10所示,卡片1还包括与套合部11连为一体,从卡接腔323的开口3231中伸出,并与支承件31垂直分布的立板14,立板14上设置有与支承件31平行分布,背离套合部11,且可托起屋面板4的肋板401的支承台141。图9中401可以为屋面板4的公肋板,402为屋面板4的母肋板。通常情况,母肋板402与公肋板401锁边咬合,通过支承台141对公肋板401的支承作用,可以避免锁边塌陷。需要说明的是,支承台141中与公肋板401相对的表面的形状,可以与公肋板401中与支承台141相对的表面的形状相互适配。
可选的,参照图1所示,卡片1的套合部11与底座3的卡接腔323的内表面具有第一间隙,也就是说,卡片1的套合部11与底座3的卡接腔323的内表面之间可以不是紧密配合的,进而在两者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有一定的缓冲空间,避免卡片1的套合部11与底座3的卡接腔323快速疲劳,利于提高两者的寿命。和/或,加强芯2与卡片1的内接腔111的内表面具有第二间隙,也就是说,加强芯2与卡片1的内接腔111的内表面之间可以不是紧密配合的,在两者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有一定的缓冲空间,避免加强芯2与卡片1的内接腔111快速疲劳,利于提高两者的寿命。
可选的,卡片1的套合部11与底座3的卡接腔323的内表面之间的第一间隙的高度为1-5mm,第一间隙的高度为该第一间隙在垂直于支承件31的方向上的尺寸,也就是第一间隙的高度为该第一间隙在平行于虚线L所示的方向上的尺寸,上述第一间隙的高度,一方面能够充分避免卡片1的套合部11与底座3的卡接腔323快速疲劳,另一方面能够保证卡接腔323对套合部11良好的限制作用,避免套合部11被拉出卡接腔323。
可选的,加强芯2与卡片1的内接腔111的内表面之间的第二间隙的高度为1-5mm,第二间隙的高度为该第二间隙在垂直于支承件31的方向上的尺寸,也就是第二间隙的高度为该第一间隙在平行于虚线L所示的方向上的尺寸,上述第二间隙的高度,一方面能够充分避免加强芯2与卡片1的内接腔111快速疲劳,另二方面能够保证内接腔111对加强芯2良好的限制作用。
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支座的又一种三维结构示意图。可选的,参照图1、图2、图3、图6、图7、图11所示,立板14远离支承件31的一端设置有与屋面板4咬合的咬合部142,咬合部142的咬合长度d1大于或等于50mm。咬合部142的咬合长度为咬合部142与屋面板4咬合部分的长度。现有技术中,咬合部的长度仅为30mm左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咬合部的长度大于或等于50mm,更长的咬合距离,使得卡片1与屋面板4的固定更为牢固。例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咬合部142的咬合长度d1为302mm。
可选的,参照图1、图2、图4、图5所示,底座3的支承件31和压挡件32由一个板件折叠形成,制作工艺简单,进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可选的,参照图4所示,支承件31的厚度h1大于或等于1.8mm,支承件31的厚度为支承件31在支承件31与压挡件32的设置方向上的尺寸,或者,支承件31的厚度为支承件31在虚线L所示的远离地心的方向上的尺寸。压挡件32的厚度也大于或等于1.8mm,压挡件32的厚度为压挡件32在支承件31与压挡件32的设置方向上的尺寸,或者,压挡件32的厚度为压挡件32在虚线L所示的远离地心的方向上的尺寸。在上述情况下,底座3的厚度较厚可以提升对卡片1连接的牢固程度,进一步提升支座的抗风揭性能。现有技术中,底座的厚度通常小于1.5mm,对卡片1连接的牢固程度不够。
可选的,参照图1、图2、图4所示,支承件31、压挡件32上均具有与檩条固定的通孔324,底座3与檩条的连接更为便捷。支承件31、压挡件32可以通过螺栓、铆钉等与檩条固定。
可选的,支承件31、压挡件32上可以不开设通孔,通过自攻钉与檩条固定,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伏屋顶,该光伏屋顶可以包括檩条、以及任一前述的支座,该光伏屋顶的结构具体参照图1-图11中光伏屋顶的结构示意图,上述光伏屋顶的有益效果与前述支座具有相同或类似的有益效果,为了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Claims (13)

1.一种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卡片、加强芯、底座;
所述底座包括与檩条相对设置的支承件,以及一端贴合在所述支承件远离檩条的一侧,并与所述支承件连为一体的压挡件;所述压挡件中与贴合一端相对的另一端,形成垂直于所述支承件且一端开口的卡接腔;所述卡接腔的开口与贴合的一端相对分布,且所述卡接腔的开口比卡接腔的其余部分更靠近所述支承件;
所述卡片包括位于所述卡接腔内,且可与所述卡接腔卡接的套合部;所述套合部在所述卡接腔内形成一端开口的内接腔,所述内接腔的开口位于卡接腔的开口的阴影内,且所述内接腔的开口比内接腔的其余部分更靠近所述支承件;
所述加强芯位于所述内接腔内,且可与所述内接腔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件的端部设置有豁口;所述豁口远离所述压挡件的贴合一端;
所述卡片还包括与所述套合部连为一体,从所述卡接腔的开口中伸出,并与所述支承件平行分布的可移动部;所述可移动部朝向所述套合部的表面的几何中心设置有凸包;在所述可移动部的凸包位于所述豁口的投影之外的情况下,所述凸包压缩于所述支承件之下;在所述可移动部的凸包位于所述豁口的投影之内的情况下,所述凸包从所述豁口中向远离支承件的方向伸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件中豁口周围的部分设置有倒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加强芯的周围,防止所述加强芯从所述内接腔内滑出的挡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片还包括与所述套合部连为一体,从所述卡接腔的开口中伸出,并与所述支承件垂直分布的立板,所述立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支承件平行分布,背离所述套合部,且可托起屋面板的肋板的支承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片的套合部与底座的卡接腔的内表面具有第一间隙;和/或,所述加强芯与所述卡片的内接腔的内表面具有第二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隙的高度为1-5mm,所述第一间隙的高度为所述第一间隙在垂直于所述支承件的方向上的尺寸;和/或,所述第二间隙的高度为1-5mm,所述第二间隙的高度为所述第二间隙在垂直于所述支承件的方向上的尺寸。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远离所述支承件的一端设置有与屋面板咬合的咬合部,咬合部的咬合长度大于或等于50mm。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支承件和压挡件由一个板件折叠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件的厚度、所述压挡件的厚度均大于或等于1.8mm;所述支承件的厚度为所述支承件在所述支承件与所述压挡件的设置方向上的尺寸。
11.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芯的形状与所述内接腔的内表面的形状相互适配。
12.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件、所述压挡件上均具有与檩条固定的通孔。
13.一种光伏屋顶,其特征在于,包括檩条、以及权利要求1-12中任一所述的支座。
CN202120857467.3U 2021-04-23 2021-04-23 支座、光伏屋顶 Active CN2154069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57467.3U CN215406974U (zh) 2021-04-23 2021-04-23 支座、光伏屋顶
PCT/CN2021/131408 WO2022222451A1 (zh) 2021-04-23 2021-11-18 支座、光伏屋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57467.3U CN215406974U (zh) 2021-04-23 2021-04-23 支座、光伏屋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06974U true CN215406974U (zh) 2022-01-04

Family

ID=79672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57467.3U Active CN215406974U (zh) 2021-04-23 2021-04-23 支座、光伏屋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06974U (zh)
WO (1) WO202222245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02544A (ja) * 2010-11-10 2012-05-31 Kamisho Kk 立てはぜ葺屋根への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設置構造
JP5620309B2 (ja) * 2011-03-08 2014-11-05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太陽光発電装置付き屋根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カーポート
CN202031258U (zh) * 2011-03-25 2011-11-09 北京东方诚国际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屋面滑动支架
CN203531265U (zh) * 2013-10-17 2014-04-09 北京东方诚国际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山墙边滑动支架
CN207739520U (zh) * 2017-12-06 2018-08-17 东方诺达(北京)钢结构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金属屋顶伸缩缝结构
CN208105690U (zh) * 2018-03-09 2018-11-16 许金根 一种用于金属屋面板接屋面设备或屋面步道的系统
CN109356333B (zh) * 2018-08-24 2024-04-05 四川佳科幕墙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屋面系统固定座及采用该固定座的屋面系统
CN111705988A (zh) * 2020-07-27 2020-09-25 杭州中明不锈钢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屋面防风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22451A1 (zh) 2022-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06600B1 (en) Guide rail for solar mounting
JP4290750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固定構造、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のフレーム及び固定部材
JP4796192B2 (ja) 軽量セルフ・バラスト光起電ルーフィング・アセンブリ
US8656660B2 (en) Rooftop module interlock system
WO2010119579A1 (ja) 連結部材
EP1213775A3 (en) Solid State Dye Sensitized Solar Cell
JP2010532088A (ja) ソーラーパネル取付用枠を有するソーラーモジュール
EP2259332B1 (en) Solar cell module
CN114232900B (zh) 光伏组件固定装置、光伏瓦装置
CN215934770U (zh) 一种无边框光伏组件安装装置及光伏屋面组合系统
WO2023226893A1 (zh) 用于安装光伏组件的彩钢瓦及彩钢瓦装置
CN215406974U (zh) 支座、光伏屋顶
CN217949547U (zh) 光伏屋面系统和光伏建筑
WO2003061042A3 (en) Metal stack for fuel cells or electrolysers
JP5403510B2 (ja) 外設構築物の設置構造
WO2018188258A1 (zh) 一种光伏系统用复合塑料瓦及其光伏系统
CN214205401U (zh) Bipv安装夹具以及光伏系统
CN213340391U (zh) Bipv瓦型板、光伏组件的边框、安装结构及光伏设备
CN219952468U (zh) 一种可伸缩位移的屋面系统
GB2563046A (en) Cost effective frame design for thinner wafers
CN111682841A (zh) 一种多晶电池片安装结构
JP2006120959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装置
JP5602285B1 (ja) ハゼ式折板屋根の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取付け構造
CN219241083U (zh) 一种光伏建筑屋面
CN219436904U (zh) 一种bipv光伏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01

Address after: 710018 No. 8369, Shangyuan Road, caotan Ecological Industrial Park, Xi'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LONGI LERRI SOLA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8369 Shangyuan Road, Xi'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710021

Patentee before: Xi'an Longji Green Energ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