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04042U - 一种内循环加热原油净化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循环加热原油净化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404042U CN215404042U CN202120067595.8U CN202120067595U CN215404042U CN 215404042 U CN215404042 U CN 215404042U CN 202120067595 U CN202120067595 U CN 202120067595U CN 215404042 U CN215404042 U CN 21540404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vity
- oil
- crude oil
- chamber
- sediment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 For Refining Petroleu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原油净化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循环加热原油净化处理装置,包括罐本体,罐本体内设置有沉降净油腔和电脱水腔;电脱水腔内设置有脉冲电场脱水装置;沉降净油腔的内部上侧设置有隔腔,且隔腔的长度小于沉降净油腔的长度,隔腔与电脱水腔相连通,隔腔远离电脱水腔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油孔;隔腔内设置有加热装置。通过在沉降净油腔内设置隔腔,并在隔腔内设置加热装置,可对沉降后的上层原油进行部分加热,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对整体腔室加热的弊端,仅将净化后的部分原油进行加热,减少了能源的消耗,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原油净化分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内循环加热原油净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油田生产从井口至联合站的原油多为油气水混输,因此需要对开采出的原油进行多次的过滤分离处理,经三相分离器的分离后的乳化原油被排至净化处理装置,在净化沉降腔中经过进一步的油水分离,再将分离出的原油调整至合适温度以降低乳化原油的稳定性后,再排至电脱水装置进行脱水处理。但是,现有技术对电脱水前乳化原油的加热均是对整体腔室进行加热,由于整体腔室内还含有大量的污水等其他杂质,因此消耗的能源较多,经济投入也很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循环加热原油净化处理装置,克服现有技术中对整体腔室进行加热的弊端,仅加热上层的一小部分原油,大大减少了能源的消耗,防止浪费热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循环加热原油净化处理装置,包括罐本体,所述罐本体内设置有沉降净油腔和电脱水腔;所述沉降净油腔的上侧设置有入油管路,所述沉降净油腔的下侧和电脱水腔的下侧分别设置有出水管路,所述电脱水腔的上侧设置有出油管路;所述电脱水腔内设置有脉冲电场脱水装置;所述沉降净油腔的内部上侧设置有隔腔,且所述隔腔的长度小于沉降净油腔的长度,所述隔腔与电脱水腔相连通,所述隔腔远离电脱水腔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油孔;所述隔腔内设置有加热装置。通过沉降净油腔内分隔出用于加热原油的隔腔,可对沉降净化后的原油进行直接加热,随后再排至电脱水腔进行脱水处理,节省能源,结构也得到优化。
作为优化,所述罐本体内还设置有沉降净水腔,所述沉降净水腔设置在罐本体的一侧,所述沉降净水腔的上侧设置有入水管路,所述沉降净水腔的下侧设置有出水管路。
作为优化,还包括上层腔体,所述上层腔体的上侧设置有油气水入口和气体出口,所述上层腔体的内部设置有堰板,所述上层腔体的下侧设置有污水出口和原油出口,所述污水出口和原油出口分别位于堰板的两侧;所述污水出口通过管路与沉降净水腔的入水管路连通;所述原油出口通过管路与沉降净油腔的入油管路连通。上层腔体内经分离后的污水被排至沉降净水腔内,随后通过沉降净水腔的出水管路进入后续汇通管道排出,上层腔体内经分离后的原油通过沉降净油腔的入油管路排至沉降净油腔内,经分离和隔腔加热后进入电脱水腔内进行脱水处理。
作为优化,所述加热装置为若干组电加热棒。
作为优化,电加热棒上下交错设置在隔腔内,以便对通过进油孔进入隔腔内的原油进行充分的加热。
作为优化,所述隔腔靠近电脱水腔一侧的侧壁贴合设置在沉降净油腔的侧壁上,以减少加热后的原油的输送距离,确保温度不会下降。
作为优化,所述隔腔由隔热材料制成,起到良好的保温隔热作用。
作为优化,所述沉降净油腔内设置有原油分布器,所述原油分布器与沉降净油腔的入油管路连通,以确保进入沉降净油腔内的原油可以均匀分布在沉降净油腔内,增加沉降效率。
作为优化,所述隔腔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连通隔腔和电脱水腔的输入管,所述隔腔和电脱水腔通过输入管相连通,所述输入管的两端分别位于隔腔和电脱水腔内,以增加热油的排出效率。
作为优化,所述隔腔的高度为沉降净油腔高度的1/2~1/6,在减少能源消耗的同时,确保沉降下来的水不会进入到隔腔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通过在沉降净油腔内设置隔腔,并在隔腔内设置加热装置,可对沉降后的上层原油进行部分加热,经部分加热后的原油再输送至电脱水腔中进行脱水处理,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对整体腔室加热的弊端,仅将净化后的部分原油进行加热,减少了能源的消耗,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优化了电脱水处理前的预加热处理装置的结构设计;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方便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罐本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罐本体的上视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前视状态下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罐本体,2、沉降净油腔,3、电脱水腔,4、入油管路,5、出水管路,6、出油管路,7、脉冲电场脱水装置,8、隔腔,9、进油孔,10、加热装置,11、沉降净水腔, 12、入水管路,13、上层腔体,14、油气水入口,15、气体出口,16、堰板,17、污水出口, 18、原油出口,19、原油分布器,20、输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一种内循环加热原油净化处理装置,包括罐本体1,所述罐本体1内设置有沉降净油腔2和电脱水腔3。所述沉降净油腔2的上侧设置有入油管路4,所述沉降净油腔3的下侧和电脱水腔4的下侧分别设置有出水管路5,所述电脱水腔3的上侧设置有出油管路6。所述电脱水腔3内设置有脉冲电场脱水装置7。所述沉降净油腔2的内部上侧设置有隔腔8,且所述隔腔8的长度小于沉降净油腔2的长度,便于原油进入隔腔8,并减少加热时的能量消耗,所述隔腔8与电脱水腔3相连通,所述隔腔8远离电脱水腔3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油孔9,便于拉长原油在隔腔8内的移动路径,起到充分加热的作用。原油进入沉降净油腔3后,由于密度的差异位于水的上层,随后由于压差的作用,经进油孔9进入隔腔 8内;所述隔腔8内设置有加热装置10,可对进入隔腔8内的原油加热,加热后的原油由于压差作用进入与隔腔8连通的电脱水腔3内,进行电脱水处理。
如图1和2所示,所述罐本体1内还设置有沉降净水腔11,所述沉降净水腔11设置在罐本体1的一侧,所述沉降净水腔11的上侧设置有入水管路12,所述沉降净水腔11的下侧设置有出水管路5。
如图3所示,还包括上层腔体13,所述上层腔体13为三相分离器,将油气水分离后的成分排至罐本体1内,所述上层腔体13的上侧设置有油气水入口14和气体出口15,所述上层腔体13的内部设置有堰板16,所述上层腔体13的下侧设置有污水出口17和原油出口18,所述污水出口17和原油出口18分别位于堰板16的两侧。所述污水出口17通过管路与沉降净水腔11的入水管路12连通。所述原油出口18通过管路与沉降净油腔2的入油管路4连通。上层腔体13内经分离后的污水被排至沉降净水腔11内,随后通过沉降净水腔11的出水管路 5进入后续汇通管道排出,上层腔体13内经分离后的原油通过沉降净油腔2的入油管路4排至沉降净油腔2内,经分离和隔腔8加热后进入电脱水腔3内进行脱水处理。
如图1-3所示,所述加热装置10为若干组电加热棒。
为了进一步提高加热效果,对原油进行成充分的加热,电加热棒上下交错设置在隔腔8 内(图中未示出)。
如图1-3所示,所述隔腔8靠近电脱水腔3一侧的侧壁贴合设置在沉降净油腔2的侧壁上,以减少加热后的原油的输送距离,确保温度不会下降。
所述隔腔8由隔热材料制成,起到良好的保温隔热作用。
如图1-3所示,为了提高原油的沉降净化效率,所述沉降净油腔2内设置有原油分布器19,所述原油分布器19与沉降净油腔2的入油管路4连通,使得进入沉降净油腔2 内的原油均匀分布,提高净化效率。
如图1-3所示,所述隔腔8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连通隔腔8和电脱水腔3的输入管20,所述隔腔8和电脱水腔3通过输入管20相连通,所述输入管20的两端分别位于隔腔8和电脱水腔3内,以增加热油从隔腔内排至电脱水腔的排出效率。
如图1-3所示,所述隔腔8的高度为沉降净油腔2高度的1/2~1/6,既可减少能源消耗,又可防止沉降水进入上层的隔腔8内。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内循环加热原油净化处理装置,在使用时,将原油经油气水入口14排至上层腔体13内进行油气水分离,分离出的气体从气体出口排至后续处理管线中,分离出的污水经污水出口17和入水管路12进入沉降净水腔11内,随后排出至出水管路5进入后续处理,而分离出来的原油则经原油出口18和入油管路4进入到沉降净油腔2内,经油水分离后,上层的原油由于压差的作用经进油孔9进入隔腔8 内,被加热装置10加热后从输入管20排至电脱水腔3内,经脉冲电场脱水装置7处理后的原油经上方的出油管路6排出收集,而经沉降净油腔2、电脱水腔3和沉降净水腔 11内沉降下来的污水则全部由下侧的出水管路5排出。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10)
1.一种内循环加热原油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罐本体(1),所述罐本体(1)内设置有沉降净油腔(2)和电脱水腔(3);所述沉降净油腔(2)的上侧设置有入油管路(4),所述沉降净油腔(2)的下侧和电脱水腔(3)的下侧分别设置有出水管路(5),所述电脱水腔(3)的上侧设置有出油管路(6);所述电脱水腔(3)内设置有脉冲电场脱水装置(7);所述沉降净油腔(2)的内部上侧设置有隔腔(8),且所述隔腔(8)的长度小于沉降净油腔(2)的长度,所述隔腔(8)与电脱水腔(3)相连通,所述隔腔(8)远离电脱水腔(3)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油孔(9);所述隔腔(8)内设置有加热装置(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循环加热原油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本体(1)内还设置有沉降净水腔(11),所述沉降净水腔(11)设置在罐本体(1)的一侧,所述沉降净水腔(11)的上侧设置有入水管路(12),所述沉降净水腔(11)的下侧设置有出水管路(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循环加热原油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层腔体(13),所述上层腔体(13)的上侧设置有油气水入口(14)和气体出口(15),所述上层腔体(13)的内部设置有堰板(16),所述上层腔体(13)的下侧设置有污水出口(17)和原油出口(18),所述污水出口(17)和原油出口(18)分别位于堰板(16)的两侧;所述污水出口(17)通过管路与沉降净水腔(11)的入水管路(12)连通;所述原油出口(18)通过管路与沉降净油腔(2)的入油管路(4)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循环加热原油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10)为若干组电加热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循环加热原油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电加热棒上下交错设置在隔腔(8)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循环加热原油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腔(8)靠近电脱水腔(3)一侧的侧壁贴合设置在沉降净油腔(2)的侧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循环加热原油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腔(8)由隔热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循环加热原油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净油腔(2)内设置有原油分布器(19),所述原油分布器(19)与沉降净油腔(2)的入油管路(4)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循环加热原油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腔(8)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连通隔腔(8)和电脱水腔(3)的输入管(20),所述隔腔(8)和电脱水腔(3)通过输入管(20)相连通,所述输入管(20)的两端分别位于隔腔(8)和电脱水腔(3)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循环加热原油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腔(8)的高度为沉降净油腔(2)高度的1/2~1/6。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067595.8U CN215404042U (zh) | 2021-01-12 | 2021-01-12 | 一种内循环加热原油净化处理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067595.8U CN215404042U (zh) | 2021-01-12 | 2021-01-12 | 一种内循环加热原油净化处理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404042U true CN215404042U (zh) | 2022-01-04 |
Family
ID=796610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067595.8U Active CN215404042U (zh) | 2021-01-12 | 2021-01-12 | 一种内循环加热原油净化处理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404042U (zh) |
-
2021
- 2021-01-12 CN CN202120067595.8U patent/CN21540404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145150B (zh) | 一种从离子交换法生产硅溶胶的废水中回收氯化钠的工艺及装置 | |
CN104531327B (zh) | 废油环保再生装置 | |
CN208166956U (zh) | 一种联合超声波与旋流器的废油脱水系统 | |
CN215404042U (zh) | 一种内循环加热原油净化处理装置 | |
CN112354262B (zh) | 一种单层腔全重力平衡油气水处理一体化装置 | |
CN211486852U (zh) | 一种高效温度可控气油水三相分离器 | |
CN202054679U (zh) | 蒸汽锅炉冷凝水回用的过滤系统 | |
CN107162106B (zh) | 一种对含油污水进行油水分离的分离装置 | |
CN209906713U (zh) | 一种集成的高效三相分离器 | |
CN107998810A (zh) | 石墨生产用高温烧结炉尾气处理装置 | |
CN210140556U (zh) | 一种老化原油真空闪蒸高效脱水装置 | |
CN209791163U (zh) | 一种具有余热回收功能的高温废气净化装置 | |
CN207016726U (zh) | 高含水原油净化装置及高含水原油净化系统 | |
RU122304U1 (ru) | Система сбора, транспорта и подготовки нефти, газа и воды | |
CN215592997U (zh) | 一种隔腔加热式倾斜电脱水装置 | |
CN202844613U (zh) | 一种药液提取装置 | |
CN215676404U (zh) | 一种烧结彩砂用原料熔融装置 | |
CN206069537U (zh) | 一种污水净化处理装置 | |
CN204474634U (zh) | 废油环保再生装置 | |
CN211497187U (zh) | 用于固液分离脱水的浓缩装置 | |
CN210287245U (zh) | 一种旋流式天然气脱水装置 | |
CN207016725U (zh) | 污油破乳脱水器及污油破乳脱水装置 | |
CN213803651U (zh) | 油田集中处理站采出液低温密闭界面快速脱水装置 | |
CN205109334U (zh) | 脱除气体中悬浮液滴的膜分离装置 | |
CN201449018U (zh) | 分体式双流程高效井场原油加热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