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03703U - 溢流污水治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溢流污水治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03703U
CN215403703U CN202121861051.5U CN202121861051U CN215403703U CN 215403703 U CN215403703 U CN 215403703U CN 202121861051 U CN202121861051 U CN 202121861051U CN 215403703 U CN215403703 U CN 2154037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wage
reaction tank
outlet
inlet
re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6105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雪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186105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037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037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037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溢流污水治理装置,包括截污池,所述截污池一侧设有第一进水口,所述截污池的底部设有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靠近第一进水口一侧设有拦污坎,所述拦污坎靠近第一进水口一侧设有截污管,还包括反应池,所述反应池位于截污池的下方,所述反应池一侧设有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与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反应池另一侧设有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与第二出水口之间设有反应载体,所述反应载体内嵌设有微生物菌种,所述反应载体的表面设有多个通孔。溢流污水在经过截污池初次净化后,反应池能够对污水进行二次净化,提高污水的净化程度,进而减少对城市河道的污染。

Description

溢流污水治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溢流污水治理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经济发展迅速,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市政排水管网建设相对滞后,导致部分地区雨污混接的现象十分普遍。下暴雨时,由于大量雨水流入,流量超过排水系统收集能力时,混合污水将以溢流的方式直接排入城市河道,造成严重污染。
目前对溢流污水的处理一般是在溢流污水流入城市河道的途中设置截污池,截污池内设置拦污坎,当污水从进水口和截污管进入截污池后,在截污池排入城市河道的过程中,拦污坎会拦住污水中的部分污染物,对污水进行简单的净化,然后再将净化后的溢流污水排入城市河道。这种处理方式只能防止部分污染物排入城市河道,并不能对溢流污水进行全面的净化,还是会对城市河道造成很大的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溢流污水治理装置,溢流污水在经过截污池初次净化后,反应池能够对污水进行二次净化,提高污水的净化程度,进而减少对城市河道的污染。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溢流污水治理装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溢流污水治理装置,包括截污池,所述截污池一侧设有第一进水口,所述截污池的底部设有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靠近第一进水口一侧设有拦污坎,所述拦污坎靠近第一进水口一侧设有截污管,还包括反应池,所述反应池位于截污池的下方,所述反应池一侧设有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与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反应池另一侧设有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与第二出水口之间设有反应载体,所述反应载体内嵌设有微生物菌种,所述反应载体的表面设有多个通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反应载体为球型结构,且所述反应载体的数量为多个。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进口沉砂池,所述进口沉砂池位于截污池的下方,所述第一出水口通过进口沉砂池与第二进水口连通,所述进口沉砂池内设有进口沉砂区,所述进口沉砂区位于第二进水口的下方。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出口沉砂池,所述出口沉砂池位于反应池上设有第二出水口一侧,且所述出口沉砂池与反应池通过第二出水口连通,所述出口沉砂池上设有出口沉砂区和第三出水口,所述出口沉砂区位于第三出水口的下方。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出口沉砂池对应第三出水口位置设有出口拦污栅。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反应池对应第二进水口位置设有进口拦污栅,所述反应池对应第二出水口位置设有拦网。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反应池对应第二进水口位置设有拍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反应池的底部设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的中部与曝气装置连通,所述曝气管的表面设有多个气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反应池的顶端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与反应池可拆卸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截污池上设有溢流口。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溢流污水治理装置的有益效果是:溢流污水从第一进水口和截污管进入截污池后,截污池内的拦污坎会拦住污水中的部分污染物,然后初步净化后的污水进入反应池,反应池内设有反应载体,污水从反应载体的通孔中流过时,反应载体中的微生物菌种在空气中的氧和污水中有机质的作用下会在反应载体的表面上形成一层生物膜,该生物膜会与流经的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生物降解反应,从而净化污水,净化后的污水从第二出水口排出,流入城市河道。溢流污水在经过截污池初次净化后,反应池能够对污水进行二次净化,提高污水的净化程度,进而减少对城市河道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溢流污水治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溢流污水治理装置反应载体的结构示意图。
10、截污池;11、第一进水口;12、第一出水口;13、拦污坎;14、截污管;15、溢流口;20、反应池;21、第二进水口;22、第二出水口;23、反应载体;231、通孔;24、进口拦污栅;25、拍门;26、盖板;27、拦网;30、进口沉砂池;31、进口沉砂区;40、出口沉砂池;41、出口沉砂区;42、第三出水口;43、出口拦污栅;51、曝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
请参考图1和图2,一种溢流污水治理装置,包括截污池10,截污池10一侧设有第一进水口11,截污池10的底部设有第一出水口12,第一出水口12靠近第一进水口11一侧设有拦污坎13,拦污坎13靠近第一进水口11一侧设有截污管14,还包括反应池20,反应池20位于截污池10的下方,反应池20一侧设有第二进水口21,第二进水口21与第一出水口12连通,反应池20另一侧设有第二出水口22,第二进水口21与第二出水口22之间设有反应载体23,反应载体23内嵌设有微生物菌种,反应载体23的表面设有多个通孔231。
溢流污水从第一进水口11和截污管14进入截污池10后,截污池10内的拦污坎13会拦住污水中的部分污染物,然后初步净化后的污水进入反应池20,反应池20内设有反应载体23,污水从反应载体23的通孔231中流过时,反应载体23中的微生物菌种在空气中的氧和污水中有机质的作用下会在反应载体23的表面上形成一层生物膜,该生物膜会与流经的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生物降解反应,从而净化污水,净化后的污水从第二出水口22排出,流入城市河道。
具体的,反应载体23为球型结构,且反应载体23的数量为多个。球型结构的反应载体23对水流的阻力小,且多个反应载体23布满反应池20后,并不会对水流造成堵塞。在反应池20内布满反应载体23可以更充分地净化污水。在本实施例中,反应载体23由钢筋混凝土材料制成,混凝土表面易被生物膜粘附,且材质坚硬,不易损坏,制造简便,成本低廉。
进一步的,请参考图1,还包括进口沉砂池30,进口沉砂池30位于截污池10的下方,第一出水口12通过进口沉砂池30与第二进水口21连通,进口沉砂池30内设有进口沉砂区31,进口沉砂区31位于第二进水口21的下方。
污水在迁移、流动和汇集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混入泥砂,污水中的砂如果不预先沉降分离去除,则会影响后续的处理。截污池10初步净化的污水流入进口沉砂池30,在流经进口沉砂池30的过程中,污水中的泥砂会沉降至下方的进口沉砂区31,去除泥砂后的污水再流入反应池20。
更进一步的,还包括出口沉砂池40,出口沉砂池40位于反应池20上设有第二出水口22一侧,且出口沉砂池40与反应池20通过第二出水口22连通,出口沉砂池40上设有出口沉砂区41和第三出水口42,出口沉砂区41位于第三出水口42的下方。出口沉砂池40对应第三出水口42位置设有出口拦污栅43。
反应池20净化处理后的污水流入出口沉砂池40,在流经出口沉砂池40的过程中,对污水中的泥砂进行进一步的沉降分离,处理后的污水再流入城市河道,减少对城市河道的污染。同时,在第三出水口42的位置设置出口拦污栅43,可以防止污水中的大型污染物排入城市河道,降低对城市河道的污染。
进一步的,反应池20对应第二进水口21位置设有进口拦污栅24,反应池20对应第二出水口22位置设有拦网27。进口拦污栅24可以防止污水中的大型污染物流入反应池20,破坏反应池20的环境,对反应池20中的反应载体23造成破坏。拦网27可以防止污水在流入出口沉砂池40的过程中将反应载体23也一并冲走。
进一步的,反应池20对应第二进水口21位置设有拍门25。拍门25是具有防止外水倒灌功能的逆止阀,可以防止反应池20中的污水倒灌回截污池10。
具体的,请参考图1,反应池20的底部设有曝气管51,曝气管51的中部与曝气装置连通,曝气管51的表面设有多个气孔。
反应载体23中的微生物菌种需要在空气中的氧和污水中的有机质作用下才会在反应载体23的表面生成生物膜,曝气可以将空气中的氧强制转移至污水中,使水中获得足够的溶解氧,加强反应池20内污水中的有机物与微生物菌种及溶解氧接触,使微生物菌种能够更快地生成生物膜。曝气装置向曝气管52通入空气后,曝气管51里的空气便会从曝气管51上的气孔排入反应池20中。曝气管51设置为长管,且曝气管51的表面设置多个气孔可以扩大曝气的范围,提高曝气的效率。
具体的,反应池20的顶端设有盖板26,盖板26与反应池20可拆卸连接。盖板26随时可以打开便于定期地清除反应池20内的淤积物及老化的生物膜,而且也便于定期更换反应载体23。当反应池20内部出现堵塞状况时,可将盖板26开启进行清理。
具体的,截污池10上设有溢流口15。当来水量超过反应池20的过水能力时,超量的水流由截污池10的溢流口15直接流入河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溢流污水治理装置,图1中的箭头方向代表溢流污水的流向,溢流污水从第一进水口和截污管进入截污池后,截污池内的拦污坎会拦住污水中的部分污染物,然后初步净化后的污水进入反应池,反应池内设有反应载体,污水从反应载体的通孔中流过时,反应载体中的微生物菌种在空气中的氧和污水中有机质的作用下会在反应载体的表面上形成一层生物膜,该生物膜会与流经的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生物降解反应,从而净化污水,净化后的污水从第二出水口排出,流入城市河道。溢流污水在经过截污池初次净化后,反应池能够对污水进行二次净化,提高污水的净化程度,进而减少对城市河道的污染。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溢流污水治理装置,包括截污池,所述截污池一侧设有第一进水口,所述截污池的底部设有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靠近第一进水口一侧设有拦污坎,所述拦污坎靠近第一进水口一侧设有截污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应池,所述反应池位于截污池的下方,所述反应池一侧设有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与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反应池另一侧设有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与第二出水口之间设有反应载体,所述反应载体内嵌设有微生物菌种,所述反应载体的表面设有多个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溢流污水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载体为球型结构,且所述反应载体的数量为多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溢流污水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口沉砂池,所述进口沉砂池位于截污池的下方,所述第一出水口通过进口沉砂池与第二进水口连通,所述进口沉砂池内设有进口沉砂区,所述进口沉砂区位于第二进水口的下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溢流污水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口沉砂池,所述出口沉砂池位于反应池上设有第二出水口一侧,且所述出口沉砂池与反应池通过第二出水口连通,所述出口沉砂池上设有出口沉砂区和第三出水口,所述出口沉砂区位于第三出水口的下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溢流污水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沉砂池对应第三出水口位置设有出口拦污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溢流污水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对应第二进水口位置设有进口拦污栅,所述反应池对应第二出水口位置设有拦网。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溢流污水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对应第二进水口位置设有拍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溢流污水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的底部设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的中部与曝气装置连通,所述曝气管的表面设有多个气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溢流污水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的顶端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与反应池可拆卸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溢流污水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污池上设有溢流口。
CN202121861051.5U 2021-08-10 2021-08-10 溢流污水治理装置 Active CN2154037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61051.5U CN215403703U (zh) 2021-08-10 2021-08-10 溢流污水治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61051.5U CN215403703U (zh) 2021-08-10 2021-08-10 溢流污水治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03703U true CN215403703U (zh) 2022-01-04

Family

ID=79659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61051.5U Active CN215403703U (zh) 2021-08-10 2021-08-10 溢流污水治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037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55941B (zh) 一种河道生态治理系统及应用该河道生态治理系统进行河道治理的方法
CN109250821A (zh) 分级生物过滤滞留系统
CN110550829B (zh) 一种小城镇生活污水塔式生态净化一体化装置
KR20060028233A (ko) 하천수 및 호소수 정화 장치
CN103043868B (zh) 河道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
CN110759481A (zh) 一种高效除磷的生物滞留池
CN206828326U (zh) 化粪池+a30处理装置
CN105236687A (zh) 自清式微曝气竖向折流湿地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CN215403703U (zh) 溢流污水治理装置
CN209835761U (zh) 一种能自动冲洗的人工湿地
CN202063793U (zh) 多级污水处理用生物反应系统
CN209226683U (zh) 分级生物过滤滞留装置
CN217398693U (zh) 一种土壤渗滤生态循环系统
CN112279362B (zh) 针对入河排污口排水的耦合炭基膜生物反应装置及其方法
CN212954725U (zh) 一种中小型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水源前置生态治理系统
CN212504433U (zh) 一种基于超微分离及好氧生化处理的黑臭河道水体处理系统
TWM547569U (zh) 河道生態治理系統
JPH0929277A (ja) 河川等の水質浄化装置
CN200978246Y (zh) 断墙氧化沟
CN110422968A (zh) 一种河道径流雨水污染处理结构
CN213475530U (zh) 一种生态截流岛
CN112299661B (zh) 一种用于黑臭河道治理的截流治污系统
CN213977143U (zh) 防堵塞型人工湿地双路布水系统
CN220888515U (zh) 一种生态护岸结构
CN220182967U (zh) 一种面源污染治理梯级人工湿地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