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87299U - 一种引体向上辅助训练器材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引体向上辅助训练器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87299U
CN215387299U CN202121867067.7U CN202121867067U CN215387299U CN 215387299 U CN215387299 U CN 215387299U CN 202121867067 U CN202121867067 U CN 202121867067U CN 215387299 U CN215387299 U CN 2153872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l
jiong
pedal
training aid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6706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秉源
徐佳仪
刘一铭
蒋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186706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872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872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872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引体向上辅助训练器材,涉及运动辅助器材领域。包括:底座,底座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冂形架,两侧冂形架之间设置有第一踏板,冂形架设置有用于带动第一踏板升降的活动机构,两侧冂形架之间设置有杆体,杆体连接有第二踏板;其能够配合单双杠这种公共设施协同使用,为使用者提供了便利。

Description

一种引体向上辅助训练器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辅助器材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引体向上辅助训练器材。
背景技术
引体向上,有时候简称引体,指依靠自身力量克服自身体重向上做功的垂吊练习。主要测试上肢肌肉力量的发展水平,以及臂力和腰腹力量,在完成一个完整的引体向上的过程中需要众多背部骨骼肌和上肢骨骼肌的共同参与做功,是一项多关节复合动作练习,是较好的锻炼上肢的方法,是所有发展背部骨骼肌肌力和肌耐力的练习方式中参与肌肉最多、运动模式最复杂、发展背部骨骼肌的肌力和肌耐力最有效的练习方式,是最基本的锻炼背部的方法。
引体向上所需要的场地和器材不复杂,不需要特定练习场地和器材,只需满足人体的竖直垂吊,其练习地点多样化,练习场地易于寻找,不需额外费用。该动作自身与人体上肢骨骼和肌肉的生理作用相一致,不易导致训练者受伤,练习者在独自练习时一般不需要他人的额外辅助,是一个安全、高效、简便的训练动作。
引体向上是人体手臂抓握力、上肢力量、背部力量和腰腹肌力量的美与力量的综合体现,这一动作练习对提高上肢悬垂力量、握力以及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是单双杠卷身上等杠上动作的基础。
在公共设施中,单双杠则是供以人们进行引力向上运动的使用器材,而现如今,很多人力量素质下降,无法完成引体向上的完整动作,在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能够配合公共设施协同进行引体向上运动的辅助器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体向上辅助训练器材,其能够配合单双杠这种公共设施协同使用,为使用者提供了便利。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引体向上辅助训练器材,包括底座,底座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冂形架,两侧冂形架之间设置有第一踏板,冂形架设置有用于带动第一踏板升降的活动机构,两侧冂形架之间设置有杆体,杆体连接有第二踏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活动机构包括定滑轮、绳体以及配重件,绳体的两端分别与配重件和第一踏板连接,绳体与定滑轮相连,两侧冂形架的拐角处均设置有定滑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踏板设置有计数传感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计数传感器设置有无线通信模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底座远离冂形架的一面开设有嵌槽,嵌槽内安装有彼此连接的折叠结构和万向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折叠结构包括折叠杆,折叠杆的一端与底座连接,折叠杆的另一端与万向轮连接,万向轮通过折叠杆隐藏于嵌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万向轮设置有刹车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底座还设置有拉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均具有防滑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定滑轮设置有阻尼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引体向上辅助训练器材,包括底座,底座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冂形架,两侧冂形架之间设置有第一踏板,冂形架设置有用于带动第一踏板升降的活动机构,两侧冂形架之间设置有杆体,杆体连接有第二踏板。在进行引体向上的运动中,常见的三个问题有:其一,用户身高不够,无法触摸到单双杠;其二,由于现代人身体素质下降,弹跳力量不足以触摸到单双杠,也无法长时间吊在单双杠上,从单双杠上掉下后重新跳上单双杠比较费劲;其三,用户在引体向上运动完毕后,双足会从腾空的空中落地,若双足离地面的高度过高,则可能会对膝盖造成损伤。因此,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踏板为身高不足的人群提供了便利,用户能够借助第二踏板的高度以便触摸到单双杠,然后开始进行引体向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用户的双足踩在第一踏板,第一踏板能够随着人体的上、向运动而升降,为用户的双足提供了着力点,对膝盖也起到了缓冲作用。当用户无法继续支撑在单双杠上时,可以立即将双足换到第二踏板上,节省了落地后重新上单双杠的力气。本实用新型放在单双杠下使用即可,操作方便,对于缺乏运动的使用者而言,初期能够帮助他们实现小负荷训练。而单双杠作为常见的公共设施,当用户遭遇上述问题时往往周围没有这种辅助器材,因此将本实用新型投入使用后,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本实用新型未采用过于复杂的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对于此技术方案的理解不存在技术难度方面的壁垒,能够得到较好的实施,在后期的采购和生产中均不会带来较高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的外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踏板和活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万向轮的安装示意图。
图标:100-底座,101-嵌槽,102-折叠杆,103-万向轮,104-刹车件,110-冂形架,111-第一踏板,112-杆体,113-第二踏板,114-定滑轮,115-绳体,116-配重件,120-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多个”代表至少2个。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照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引体向上辅助训练器材,包括底座100,底座100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冂形架110,两侧冂形架110之间设置有第一踏板111,冂形架110设置有用于带动第一踏板111升降的活动机构,两侧冂形架110之间设置有杆体112,杆体112连接有第二踏板113。
在进行引体向上的运动中,常见的三个问题有:其一,用户身高不够,无法触摸到单双杠;其二,由于现代人身体素质下降,弹跳力量不足以触摸到单双杠,也无法长时间吊在单双杠上,从单双杠上掉下后重新跳上单双杠比较费劲;其三,用户在引体向上运动完毕后,双足会从腾空的空中落地,若双足离地面的高度过高,则可能会对膝盖造成损伤。
因此,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踏板113为身高不足的人群提供了便利,用户能够借助第二踏板113的高度以便触摸到单双杠,然后开始进行引体向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用户的双足踩在第一踏板111,第一踏板111能够随着人体的上、向运动而升降,为用户的双足提供了着力点,对膝盖也起到了缓冲作用。当用户无法继续支撑在单双杠上时,可以立即将双足换到第二踏板113上,节省了落地后重新上单双杠的力气。
在本实施例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踏板111和第二踏板113均具有防滑纹,增大了第一踏板111和第二踏板113与双足鞋底的摩擦力,增加使用安全系数。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活动机构包括定滑轮114、绳体115以及配重件116,绳体115的两端分别与配重件116和第一踏板111连接,绳体115与定滑轮114相连,两侧冂形架110的拐角处均设置有定滑轮114。
在本实施例中,定滑轮114为四个,绳体115为两根,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将两个定滑轮114、一根绳体115归纳为一组滑动组件,每组滑动组件的两个定滑轮114位于冂形架110的拐角处。当用户身体下降并踩下第一踏板111时,配重件116上升;当用户身体上升,配重件116下降。因此,配重件116的重量应大于第一踏板111的重量。
在本实施例中,定滑轮114设置有阻尼器,主要用于消除其因重量产生的重力加速度,从而使得第一踏板111能够平稳、缓慢的移动,消除安全隐患,保证装置及操作人员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踏板111设置有计数传感器,计数传感器设置有无线通信模块。
在本实施例中,计数传感器能够对用户做的引体向上动作进行技术,即能够感应到用户双足触碰第一踏板111的次数,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外部终端如手机进行蓝牙相连,将数据传输到手机进行查看,每一次新的运动结果都能够与上一次的运动结果进行比较,提高锻炼效果。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底座100远离冂形架110的一面开设有嵌槽101,嵌槽101内安装有彼此连接的折叠结构和万向轮103,底座100还设置有拉杆120。
当用户需要使用这种训练器材时,能够通过折叠结构将万向轮103折叠于嵌槽101中,避免影响这种辅助器材的平稳性。当用不需要使用这种训练器材时,亦通过折叠结构将万向轮103从嵌槽101处拉出,并手持拉杆120,即可将本申请装置随意运输。因此,拉杆120、万向轮103和折叠结构的设置为使用者提供了便利,对于缺乏锻炼的工作人群而言,可以随时搬动这种辅助器材到任意公共设施场所中使用。万向轮103带有刹车件104,使得整体装置能够在不收万向轮103的情况下驻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折叠结构包括折叠杆102,折叠杆102的一端与底座100连接,折叠杆102的另一端与万向轮103连接,万向轮103通过折叠杆102隐藏于嵌槽101内。本实施例中的万向轮103、折叠杆102以及嵌槽101的数量为多个,并数量一一对等,一个万向轮103对应一个折叠杆102和一个嵌槽101。
在本实施例中,嵌槽101的宽度和深度至少能够让万向轮103折叠在其中。折叠杆102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用户能够快速地将万向轮103收纳在嵌槽101中。
本实用新型放在单双杠下使用即可,操作方便,对于缺乏运动的使用者而言,初期能够帮助他们实现小负荷训练。而单双杠作为常见的公共设施,当用户遭遇上述问题时往往周围没有这种辅助器材,因此将本实用新型投入使用后,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本实用新型未采用过于复杂的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对于此技术方案的理解不存在技术难度方面的壁垒,能够得到较好的实施,在后期的采购和生产中均不会带来较高的成本。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引体向上辅助训练器材,包括底座100,底座100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冂形架110,两侧冂形架110之间设置有第一踏板111,冂形架110设置有用于带动第一踏板111升降的活动机构,两侧冂形架110之间设置有杆体112,杆体112连接有第二踏板113。在进行引体向上的运动中,常见的三个问题有:其一,用户身高不够,无法触摸到单双杠;其二,由于现代人身体素质下降,弹跳力量不足以触摸到单双杠,也无法长时间吊在单双杠上,从单双杠上掉下后重新跳上单双杠比较费劲;其三,用户在引体向上运动完毕后,双足会从腾空的空中落地,若双足离地面的高度过高,则可能会对膝盖造成损伤。因此,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踏板113为身高不足的人群提供了便利,用户能够借助第二踏板113的高度以便触摸到单双杠,然后开始进行引体向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用户的双足踩在第一踏板111,第一踏板111能够随着人体的上、向运动而升降,为用户的双足提供了着力点,对膝盖也起到了缓冲作用。当用户无法继续支撑在单双杠上时,可以立即将双足换到第二踏板113上,节省了落地后重新上单双杠的力气。本实用新型放在单双杠下使用即可,操作方便,对于缺乏运动的使用者而言,初期能够帮助他们实现小负荷训练。而单双杠作为常见的公共设施,当用户遭遇上述问题时往往周围没有这种辅助器材,因此将本实用新型投入使用后,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本实用新型未采用过于复杂的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对于此技术方案的理解不存在技术难度方面的壁垒,能够得到较好的实施,在后期的采购和生产中均不会带来较高的成本。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申请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申请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它的具体形式实现本申请。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申请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10)

1.一种引体向上辅助训练器材,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冂形架,两侧所述冂形架之间设置有第一踏板,所述冂形架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第一踏板升降的活动机构,两侧所述冂形架之间设置有杆体,所述杆体连接有第二踏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体向上辅助训练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机构包括定滑轮、绳体以及配重件,所述绳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配重件和所述第一踏板连接,所述绳体与所述定滑轮相连,两侧所述冂形架的拐角处均设置有所述定滑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体向上辅助训练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踏板设置有计数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引体向上辅助训练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计数传感器设置有无线通信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体向上辅助训练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远离所述冂形架的一面开设有嵌槽,所述嵌槽内安装有彼此连接的折叠结构和万向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引体向上辅助训练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结构包括折叠杆,所述折叠杆的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折叠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万向轮连接,所述万向轮通过所述折叠杆隐藏于所述嵌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引体向上辅助训练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轮设置有刹车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引体向上辅助训练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设置有拉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体向上辅助训练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踏板和所述第二踏板均具有防滑纹。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体向上辅助训练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滑轮设置有阻尼器。
CN202121867067.7U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引体向上辅助训练器材 Active CN2153872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67067.7U CN215387299U (zh)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引体向上辅助训练器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67067.7U CN215387299U (zh)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引体向上辅助训练器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87299U true CN215387299U (zh) 2022-01-04

Family

ID=79659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67067.7U Active CN215387299U (zh)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引体向上辅助训练器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872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809641U (zh) 一种带拉伸的多功能健身架
CN203803020U (zh) 一种多功能康复运动训练器
CN209848228U (zh) 一种用于训练上肢和腿部力量的体育锻炼器
CN215387299U (zh) 一种引体向上辅助训练器材
CN206152184U (zh) 多轨迹踏步机
CN102974074B (zh) 引体向上训练装置
CN108579004B (zh) 一种用于武术训练的深蹲自动训练装置
CN211724550U (zh) 一种蹲举训练器
CN105816987A (zh) 一种带有测试装置的立柱式体育健身器材
CN2488548Y (zh) 全功能重量训练健身器
CN207101780U (zh) 一种多功能体育装置
CN213159155U (zh) 一种肺部训练与复健的压力安全保护卧推装置
CN201197861Y (zh) 重力训练器
CN202961786U (zh) 引体向上训练装置
CN214436235U (zh) 一种儿童康复护理悬吊疗法用悬吊装置
CN201791320U (zh) 深蹲训练器
CN210543216U (zh) 一种健美操训练装置
CN201394310Y (zh) 攀岩模拟机
CN212038806U (zh) 一种健美操柔韧性训练辅助装置
CN204380085U (zh) 一种新型跑步机
CN219090979U (zh) 一种装备新型折叠固定结构的跑步机
CN108525224B (zh) 一种亲子互动户外推举落球装置
CN208405936U (zh) 一种亲子互动户外推举落球装置
CN206535060U (zh) 安全杠铃卧推架
CN206823047U (zh) 一种安全型体育锻炼肌肉拉伸器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