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87063U - 便携式取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取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87063U
CN215387063U CN202120501797.9U CN202120501797U CN215387063U CN 215387063 U CN215387063 U CN 215387063U CN 202120501797 U CN202120501797 U CN 202120501797U CN 215387063 U CN215387063 U CN 2153870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phene layer
heating element
shell
portable
portable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0179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享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s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s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s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s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0179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870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870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870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 Radiation-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取暖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石墨烯层、加热元件;所述石墨烯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用于朝向人体释放红外线;所述加热元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侧或所述石墨烯层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用于被通电以释放热量。相较于现有技术,通过单独设置所述加热元件,可较好的实现所述便携式取暖装置的加热释放热量的功能;同时通过将所述石墨烯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可较好的利用石墨烯释放红外线的功能,便于将热量直接作用于人体,通过共振达到加热目的的同时,还可实现修复皮肤等理疗功效,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Description

便携式取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取暖装置,特别是一种便携式取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加热取暖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当石墨烯被发现后,随着对石墨烯的深入研究探索,发现石墨烯释放红外线的发热方式产生的热量,一旦与人体接触,会立马被人体所吸收,从而提升人体温度;同时石墨烯的此种功能还可修复皮肤等,起到理疗作用。然而,现有一些具有石墨烯加热元件的取暖设备中,取暖设备外壳可都是以导热铝片作为主要材质,这可能会对石墨烯的功能产生一定影响,有必要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便携式取暖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取暖装置,包括
第一壳体;
石墨烯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用于朝向人体释放红外线;
加热元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侧或所述石墨烯层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用于被通电以释放热量。
相较于现有技术,通过单独设置的所述加热元件,可较好的实现所述便携式取暖装置的加热释放热量的功能,从而使人体达到取暖升温的目的;同时,通过将所述石墨烯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所述石墨烯层吸收所述加热元件产生的热量,释放易被人体所吸收转化的红外线,由于石墨烯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所释放的红外线可直接作用于人体,热量被人体所吸收,从而实现人体温度上升达到取暖的效果,同时,由于红外线是通过与人体产生共振的方式被人体吸收,因此还具有促进人体血液循环等功效,从而达到人体理疗的效果,提升用户的体验感。可以理解,所述便携式取暖装置作为暖手宝或暖腰带等时,在寒冷天气可以取暖,带给用户温暖;而且还可以理疗、热敷,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带给用户更多的功能体验。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元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所述石墨烯层位于所述加热元件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且所述石墨烯层盖设于所述加热元件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表面和所述第一壳体靠近所述石墨烯层的部分表面。可以理解,通过将所述加热元件设置于所述石墨烯层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可较好地将所述加热元件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所述石墨烯层,降低热量的损失,并通过所述石墨烯层将热量散发至人体;通过所述石墨烯层覆盖所述加热元件及所述第一壳体的部分表面,可较充分地利用所述加热元件产生的热量,从而实现较好地加热效果。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元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所述石墨烯层盖设于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加热元件的表面。可以理解,将所述加热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可较好地保护所述加热元件,从而延长所述便携式取暖装置的使用寿命;将所述石墨烯层盖设于外侧,便于直接将热量作用于人体。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石墨烯层为具有石墨烯材料的柔性壳体或具有石墨烯材料的柔性布料层。可以理解,柔性壳体或柔性布料层材质可带给用户更好的触感,同时还可降低所述便携式取暖装置的重量,便于携带,提升用户体验感。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便携式取暖装置还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石墨烯层之间,所述石墨烯层贴附或形成于所述第二壳体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通过设置所述第二壳体,可较好地保护所述便携式取暖装置的内部部件和结构,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提升用户体验感。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石墨烯层包括第一石墨烯层和第二石墨烯层,所述第一石墨烯层用于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外侧,所述第二石墨烯层位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外侧,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连接于一体或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通过中框连接于一体。可以理解,通过相对设置的两部分结构,可实现所述便携式取暖装置的两面加热使用,提升产品的使用效果,从而提升产品竞争力;通过所述中框将相对设置的结构进行连接,可较好地提升连接固定效果。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元件包括第一加热件和第二加热件,所述第一加热件位于所述第一部分远离所述第一石墨烯层的一侧或位于所述第一石墨烯层与所述第一部分之间,所述第二加热件位于所述第二部分远离所述第二石墨烯层的一侧或位于所述第二石墨烯层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通过设置两个加热件,可较好地提供热能,从而提升加热效果。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便携式取暖装置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围成的收纳空间中,且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加热元件以向所述加热元件供电;所述便携式取暖装置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围成的收纳空间中,所述电池电连接所述电路板。可以理解,通过所述电路板可较好地连接控制所述加热元件,便于用户操控;通过设置所述电池,可实现所述便携式取暖装置的单独使用,便于用户携带,从而提升用户体验感。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至少一个或者所述中框还具有开口,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端口组件,所述端口组件可通过所述开口暴露并电连接外部装置。可以理解,通过所述端口组件,可实现对所述便携式取暖装置的充电或与外部设备电连接。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分具有通孔,所述便携式取暖装置还包括指示灯和/或控制键,所述指示灯安装于所述通孔且用于指示所述便携式取暖装置的工作状态,所述控制键安装于所述通孔且用于与所述电路板上电连接,且所述控制键被操作时可控制所述便携式取暖装置。通过设置所述指示灯,可实现所述便携式取暖装置的使用可视化,便于用户了解所述便携式取暖装置的使用状态;通过设置所述控制键,可便于用户对所述便携式取暖装置的操控,从而延长产品的使用时间,进而提升产品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取暖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便携式取暖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便携式取暖装置的爆炸图。
图4是图1所示便携式取暖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爆炸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变更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取暖装置的第二壳体和石墨烯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取暖装置100,所述便携式取暖装置100可以为暖手宝,用于用户手持以进行取暖;也可作为暖腰带,对人体腰部进行加热取暖。具体地,所述便携式取暖装置100可以包括第一壳体10、石墨烯层20、加热元件30;所述石墨烯层20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0的外侧,用于朝向人体释放红外线;所述加热元件30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0内侧或所述石墨烯层20与所述第一壳体10之间,用于被通电以释放热量。
相较于现有技术,通过单独设置的所述加热元件30,可较好的实现所述便携式取暖装置100的加热释放热量的功能,从而使人体达到取暖升温的目的;同时,通过将所述石墨烯层20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0的外侧,所述石墨烯层20吸收所述加热元件30产生的热量,释放易被人体所吸收转化的红外线,由于石墨烯层20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0的外侧,所释放的红外线可直接作用于人体,热量被人体所吸收,从而实现人体温度上升达到取暖的效果,同时,由于红外线是通过与人体产生共振的方式被人体吸收,因此还具有促进人体血液循环等功效,从而达到人体理疗的效果,提升用户的体验感。可以理解,所述便携式取暖装置100作为暖手宝或暖腰带等时,在寒冷天气可以取暖,带给用户温暖;而且还可以理疗、热敷,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带给用户更多的功能体验。
详细地,所述加热元件30可为电热膜,所述电热膜材质优选为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PI(聚酰亚胺)或石墨烯加热膜。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元件30位于所述石墨烯层20与所述第一壳体10之间,所述加热元件30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0的外侧,所述石墨烯层20位于所述加热元件30远离所述第一壳体10的一侧,且所述石墨烯层20盖设于所述加热元件30远离所述第一壳体10的表面和所述第一壳体10靠近所述石墨烯层20的部分表面。可以理解,将所述加热元件30设置于所述石墨烯层20与所述第一壳体10之间,可较好地将所述加热元件30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所述石墨烯层20,降低热量的损失,并通过所述石墨烯层20将热量散发至人体;通过所述石墨烯层20覆盖所述加热元件30及所述第一壳体10的部分表面,可较充分地利用所述加热元件30产生的热量,从而实现较好地加热效果。具体地,所述加热元件30也可以贴附或形成于(如镀设)所述第一壳体10上,如镀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0邻近所述石墨烯层20的表面(即外表面),所述石墨烯层20可以与所述加热元件30绝缘设置,且镀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0和所述加热元件30的外表面。
详细地,形成所述石墨烯层20可以采用如下步骤:在高温下石墨烯粉体与树脂形成融熔状态,后降温造粒为粉体状态;然后将粉体涂料利用静电枪带电吸附于带相反电荷的基材上,后续再经高温固化转变为一均匀涂层,即石墨烯层20,然后将所述石墨烯层20涂布于所述第一壳体10的外表面或者所述第一壳体10和所述加热元件30的外表面。
可以理解,在另外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元件30可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0的内侧,所述石墨烯层20盖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0远离所述加热元件30的表面。将所述加热元件30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0的内侧,可较好地保护所述加热元件30,从而延长所述便携式取暖装置100的使用寿命;将所述石墨烯层20盖设于外侧(如镀设降低热量的损失,于所述第一壳体10的外表面),便于直接将热量直接作用于人体,被人体所吸收,从而达到较好地取暖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石墨烯层20为具有石墨烯材料的柔性壳体或具有石墨烯材料的柔性布料层。可以理解,柔性壳体或柔性布料层材质可带给用户更好的触感,同时还可降低所述便携式取暖装置100的重量,便于携带,提升用户体验感。
进一步地,在一种变更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便携式取暖装置100还可包括第二壳体40,所述第二壳体40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0和所述石墨烯层20之间,所述石墨烯层20可以贴附或形成于(如镀设)所述第二壳体40远离所述第一壳体10的一侧。详细地,在高温下石墨烯粉体与树脂形成融熔状态,再降温造粒为粉体状态;然后将粉体涂料利用静电枪带电吸附于带相反电荷的基材上,后续再经高温固化转变为一均匀涂层,即石墨烯层20,然后将所述石墨烯层20涂布于所述第二壳体40表面,或将所述石墨烯层20加上背胶贴附于所述第二壳体。通过设置所述第二壳体40,可较好地保护所述便携式取暖装置100的内部部件和结构,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提升用户体验感。具体地,所述第二壳体40的材料可以包括金属,便于将所述加热元件30的热量传导至石墨烯层20,进而石墨烯层20可发出需要的红外线,对人体进行加热理疗。此外,石墨烯层20也可以在常态下自动发出一定量的红外线,以实现相对应的热理疗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10可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所述石墨烯层20可包括第一石墨烯层21和第二石墨烯层22,所述第一石墨烯层21用于位于所述第一部分11的外侧,所述第二石墨烯层22位于所述第二部分12的外侧,所述第一部分11和所述第二部分12通过中框13连接于一体。具体地,所述第一部分11和所述第二部分12可分别与所述中框13通过卡接或螺钉或涂胶等方式连接于一体。在另外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11和所述第二部分12可通过卡扣或螺钉等方式连接于一体。通过相对设置的两部分结构,可实现所述便携式取暖装置100的两面加热使用,提升产品的使用效果,从而提升产品竞争力;通过所述中框13将相对设置的结构进行连接,可较好地提升连接固定效果。可以理解,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石墨烯层20可仅包括第一石墨烯层21,可同样实现取暖加热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元件30包括第一加热件31和第二加热件32,所述第一加热件31位于所述第一石墨烯层21与所述第一部分11之间,所述第二加热件32位于所述第二石墨烯层22与所述第二部分12之间。可以理解,在另外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热件31位于所述第一部分11远离所述第一石墨烯层21的一侧,所述第二加热件32位于所述第二部分12远离所述第二石墨烯层22的一侧。通过设置两个加热件,可较好地提供热能,从而提升加热效果。可以理解,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元件30可仅包括第一加热件31,也可实现加热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便携式取暖装置100还可包括电路板50,所述电路板50位于所述第一部分11和所述第二部分12围成的收纳空间中,且所述电路板50电连接所述加热元件30以向所述加热元件30供电。
所述便携式取暖装置还可包括电池60,所述电池60位于所述第一部分11和所述第二部分12围成的收纳空间中,所述电池60电连接所述电路板50,用于经由所述电路板50向所述加热元件30供电。可以理解,所述电池60也可为充放电的电池,还可作为充电宝使用,在电子产品需要充电时可为电子产品充电。通过所述电路板50可较好地连接控制所述加热元件30,便于用户操控;通过设置所述电池60,可实现所述便携式取暖装置100的单独使用,便于用户携带,从而提升用户体验感。
进一步地,所述中框13还具有开口131,所述电路板50上设置有端口组件51,所述端口组件51可通过所述开口131暴露并电连接外部装置。可以理解,在另外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11和所述第二部分12直接连接于一体,所述第一部分11和所述第二部分12之间的至少一个具有开口131。通过所述端口组件51,可实现对所述便携式取暖装置100的充电或与外部设备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部分12具有通孔121,所述便携式取暖装置100还包括指示灯70和/或控制键(图中未示出),所述指示灯70安装于所述通孔121且用于指示所述便携式取暖装置100的工作状态,所述控制键(图中未示出)安装于所述通孔121且用于与所述电路板50电连接,且所述控制键被操作时可控制所述便携式取暖装置100。可以理解,在所述第二石墨烯层22上也有一通孔121对应所述第二部分12的所述通孔121,以安装所述指示灯70和/或所述控制键(图中未示出)。通过设置所述指示灯70,可实现所述便携式取暖装置100的使用可视化,便于用户了解所述便携式取暖装置100的使用状态;通过设置所述控制键,可便于用户对所述便携式取暖装置的操控,从而延长产品的使用时间,进而提升产品的使用寿命。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便携式取暖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取暖装置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便携式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取暖装置包括:
第一壳体;
石墨烯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用于朝向人体释放红外线;
加热元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侧或所述石墨烯层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用于被通电以释放热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所述石墨烯层位于所述加热元件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且所述石墨烯层盖设于所述加热元件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表面和所述第一壳体靠近所述石墨烯层的部分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所述石墨烯层盖设于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加热元件的表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层为具有石墨烯材料的柔性壳体或具有石墨烯材料的柔性布料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取暖装置还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石墨烯层之间,所述石墨烯层贴附或形成于所述第二壳体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石墨烯层包括第一石墨烯层和第二石墨烯层,所述第一石墨烯层用于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外侧,所述第二石墨烯层位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外侧,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连接于一体或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通过中框连接于一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包括第一加热件和第二加热件,所述第一加热件位于所述第一部分远离所述第一石墨烯层的一侧或位于所述第一石墨烯层与所述第一部分之间,所述第二加热件位于所述第二部分远离所述第二石墨烯层的一侧或位于所述第二石墨烯层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取暖装置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围成的收纳空间中,且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加热元件以向所述加热元件供电;所述便携式取暖装置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围成的收纳空间中,所述电池电连接所述电路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至少一个或者所述中框还具有开口,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端口组件,所述端口组件可通过所述开口暴露并电连接外部装置。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具有通孔,所述便携式取暖装置还包括指示灯和/或控制键,所述指示灯安装于所述通孔且用于指示所述便携式取暖装置的工作状态,所述控制键安装于所述通孔且用于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且所述控制键被操作时控制所述便携式取暖装置。
CN202120501797.9U 2021-03-09 2021-03-09 便携式取暖装置 Active CN2153870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01797.9U CN215387063U (zh) 2021-03-09 2021-03-09 便携式取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01797.9U CN215387063U (zh) 2021-03-09 2021-03-09 便携式取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87063U true CN215387063U (zh) 2022-01-04

Family

ID=79668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01797.9U Active CN215387063U (zh) 2021-03-09 2021-03-09 便携式取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870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60218B1 (ko) 충전 가능한 전기 손난로 및 이동형 보조전원의 기능을갖는 전기 손난로
CN208257909U (zh) 一种具有暖手功能的户外手机壳
CN215387063U (zh) 便携式取暖装置
JP5063167B2 (ja) 懐炉
KR200439942Y1 (ko) 온열조끼용 면상발열체 및 그것을 구비한 온열조끼
CN213937515U (zh) 一种磁吸式充电器
CN210143033U (zh) 一种既可发热暖手又可为手机充电降温的防摔手机壳
CN215307277U (zh) 石墨烯暖手宝
CN201642521U (zh) 振动型随身怀炉
CN216365505U (zh) 挂脖式保暖装置
CN213346819U (zh) 一种新型无线智能电热灸头
CN216564549U (zh) 一种暖手宝
CN215082128U (zh) 艾灸头
CN209996587U (zh) 一种暖手宝
CN216136155U (zh) 具有便携式充电功能的暖手宝
CN220967504U (zh) 一种便携式理疗装置
CN217362631U (zh) 一种可供暖的移动电源
CN216557342U (zh) 石墨烯热辐射便携式暖炉
CN220557427U (zh) 发热装置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814473U (zh) 暖手宝
CN210867835U (zh) 一种温差发电手机外壳
CN211300619U (zh) 一种情侣互吸暖手宝
CN215605341U (zh) 石墨烯电加热膜及智能马桶
CN212213989U (zh) 一种冷热美眼仪
CN217743887U (zh) 一种半导体控温水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