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86731U - 一种可清除痰液的气管插管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清除痰液的气管插管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386731U CN215386731U CN202023166606.2U CN202023166606U CN215386731U CN 215386731 U CN215386731 U CN 215386731U CN 202023166606 U CN202023166606 U CN 202023166606U CN 215386731 U CN215386731 U CN 21538673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utum
- sputum suction
- intubation
- cannula
- tube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清除痰液的气管插管结构,其包括插管本体以及可拆卸地绕设在插管本体上的吸痰管。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一吸痰管,用于将聚集在气囊上的痰液吸出,首先它减少了痰液聚集过多过久而造成细菌大量繁殖的情况,有效减低患者的呼吸道感染风险。再次有效防止了拔出插管本体时痰液溅射及痰液脱落的情况,保证了拔出插管本体的安全性,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及痰液脱落后堵塞患者本人呼吸道的风险。而且,本实用新型将吸痰管与插管本体设置为可拆卸配合的方式,只有在需要时才将吸痰管绕设在插管本体上,大大降低了因吸痰管的设置给患者带来的不舒适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清除痰液的气管插管结构。
背景技术
气管插管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急诊科、各种ICU、麻醉科、各种病房以及院外的各种急救现场。这一技术能为通气供氧、呼吸道吸引等提供最佳条件。
气管插管一般包括插管本体以及设置在插管本体上的气囊,气囊充气后固定在患者的气管或左/右支气管上,避免插管本体松动。但是随着气囊与患者气管接触时间的延长,气囊表面会慢慢聚集痰液。患者呼吸道的细菌会在此大量聚集并繁殖,造成患者呼吸系统感染。再次,当患者肺部功能恢复,达到拔除气管插管指标后,医护人员会拔除气管插管,此时极有可能会导致粘附在气囊上的痰液飞溅到医护人员呼吸道中,造成医护人员感染,特别是对于新冠肺炎这一类的传染性极高的疾病而言,患者痰液飞溅到空气中和医护人员身上,都给医护人员的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同时,粘附在气囊上的痰液也很有可能在拔出患者气管前脱落在气管内,造成患者部分或全部支气管或细支气管的堵塞,造成患者肺部通气功能的减弱或丧失。
因此,如何有效地清除粘附在气管插管上的痰液对医护人员及患者都是至关重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清除痰液的气管插管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清除痰液的气管插管结构,其包括插管本体以及可拆卸地绕设在插管本体上的吸痰管;
所述插管本体一端为呼吸机接口,另一端为通气口;插管本体外设有气囊,该气囊靠近呼吸机接口的一端为痰液聚集端;所述插管本体内形成有相互隔离的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所述第一气道在插管本体的长度方向贯穿插管本体,且与气囊隔离,所述第二气道则与气囊连通;
所述吸痰管一端为外接端,另一端为吸痰端,所述吸痰端上设有一个以上吸孔;当吸痰管绕设在插管本体上时,所述吸痰端位于气囊的痰液聚集端。
所述吸痰管采用可挠性材料,且呈螺旋结构。
所述吸痰管的横截面呈扁平状。
所述吸痰管的吸痰端的端面为倾斜面。
所述第二气道设置在呼吸机接口与气囊之间的插管本体内。
所述第二气道连接有充放气管,所述充放气管一端连接第二气道,另一端连接有单向阀。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一吸痰管,用于将聚集在气囊上的痰液吸出,首先它减少了痰液聚集过多过久而造成细菌大量繁殖的情况,有效减低患者的呼吸道感染风险。再次有效防止了拔出插管本体时痰液溅射及痰液脱落的情况,保证了拔出插管本体的安全性,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及痰液脱落后堵塞患者本人呼吸道的风险。而且,本实用新型将吸痰管与插管本体设置为可拆卸配合的方式,只有在需要时才将吸痰管绕设在插管本体上,大大降低了因吸痰管的设置给患者带来的不舒适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气管插管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吸痰管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的吸痰管展开示意图;
图3B为图3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吸痰管绕设在插管本体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插管本体10;第一气道11;第二气道12;呼吸机接口13;通气口14;充放气管15;单向阀16;
气囊20;痰液聚集端21;
吸痰管30;外接端31;吸痰端32;吸孔321。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可清除痰液的气管插管结构,其包括插管本体10以及可拆卸地绕设在插管本体10上的吸痰管30。其中,插管本体10外设有气囊20;所述插管本体10内形成有相互隔离的第一气道11和第二气道12,所述第一气道11在插管本体10的长度方向贯穿插管本体10,且与气囊20隔离,所述第二气道12则与气囊20连通。气囊20靠近呼吸机接口13的一端为痰液聚集端21,所述吸痰管30一端为外接端31,另一端为吸痰端32,所述吸痰端32上设有一个以上吸孔321;当吸痰管30绕设在插管本体10上时,所述吸痰端32位于气囊20的痰液聚集端21。
本实用新型中,插管本体10和吸痰管30是分别包装的,当需要向患者通气供氧时,只需使用插管本体10即可,其使用与原来的气管插管没有区别,不会额外增加使用难度。当气囊表面痰液增多需要排除,或者气管插管长时间使用后需要更换,或者完成使用需要将气管插管取出时,只需取出吸痰管30,然后将吸痰管30的吸痰端32卡在插管本体10上,然后转动吸痰管30,逐渐将吸痰管30绕设在插管本体10上,并向气囊20方向移动,直至吸痰管30的吸痰端32接触气囊20的痰液聚集端21。此时,将吸痰管30的一端连接负压吸引装置,通过负压将聚集在气囊的痰液聚集端21的痰液吸出。通过增加吸痰管30的吸痰端32的吸孔321数量或轻微旋转30的方向,可以进一步将痰液全部吸出。痰液清除完成后,只需将吸痰管30在连接负压的状态下反方向旋转拔出即可;需要拔出气管插管时,可将吸痰管30与插管本体10一通取出即可。由于痰液已被清除,所以取出插管本体10时,不会发生痰液飞溅或脱落的情况,保证插管本体10的安全拔出,降低了医护人员及患者的感染风险。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吸痰管30仅在气囊粘附痰液过多或者要拔出插管本体10的时候才会使用,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舒适感。
为了使吸痰管30更好地绕设在插管本体10上,上述吸痰管30采用可挠性材料,且呈螺旋结构。
如图3A和图3B所示,为了进一步降低患者的不舒适感,吸痰管30的横截面呈扁平状。这样当吸痰管30绕设在插管本体10上时,其所占的空间会比较小,也能够较好的贴附在插管本体10表面,从而降低因使用吸痰管30而给患者带来的不舒适感。
气管插管在使用时一般是连接呼吸机,所以所述插管本体10一端为呼吸机接口13,另一端为通气口14;所述第二气道12设置在呼吸机接口13与气囊20之间的插管本体10内。
为了保证气管插管在使用时气囊20不会发生漏气的情况,所述第二气道12连接有充放气管15,所述充放气管15一端连接第二气道12,另一端连接有单向阀16。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关键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一吸痰管30,用于将聚集在气囊20上的痰液吸出,有效防止了拔出插管本体10时痰液溅射或脱落的情况,保证了拔出插管本体10的安全性,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及患者的感染风险。而且,本实用新型将吸痰管30与插管本体10设置为可拆卸配合的方式,只有在气囊粘附痰液过多或者需要拔出插管本体10时才将吸痰管30绕设在插管本体10上,大大降低了因吸痰管30的设置给患者带来的不舒适感。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可清除痰液的气管插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插管本体以及可拆卸地绕设在插管本体上的吸痰管;
所述插管本体一端为呼吸机接口,另一端为通气口;插管本体外设有气囊,该气囊靠近呼吸机接口的一端为痰液聚集端;所述插管本体内形成有相互隔离的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所述第一气道在插管本体的长度方向贯穿插管本体,且与气囊隔离,所述第二气道则与气囊连通;
所述吸痰管一端为外接端,另一端为吸痰端,所述吸痰端上设有一个以上吸孔;当吸痰管绕设在插管本体上时,所述吸痰端位于气囊的痰液聚集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清除痰液的气管插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痰管采用可挠性材料,且呈螺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清除痰液的气管插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痰管的横截面呈扁平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清除痰液的气管插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痰管的吸痰端的端面为倾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清除痰液的气管插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道设置在呼吸机接口与气囊之间的插管本体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清除痰液的气管插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道连接有充放气管,所述充放气管一端连接第二气道,另一端连接有单向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166606.2U CN215386731U (zh) | 2020-12-24 | 2020-12-24 | 一种可清除痰液的气管插管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166606.2U CN215386731U (zh) | 2020-12-24 | 2020-12-24 | 一种可清除痰液的气管插管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386731U true CN215386731U (zh) | 2022-01-04 |
Family
ID=79637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3166606.2U Active CN215386731U (zh) | 2020-12-24 | 2020-12-24 | 一种可清除痰液的气管插管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386731U (zh) |
-
2020
- 2020-12-24 CN CN202023166606.2U patent/CN21538673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853004A (en) | Pharyngeal bulb airway | |
CN203694321U (zh) | 一种带有吸痰腔的气管套管 | |
CN215386731U (zh) | 一种可清除痰液的气管插管结构 | |
CN2792522Y (zh) | 可冲洗式气管插管 | |
CN112494732A (zh) | 一种用于深度清理人工气道的吸痰装置 | |
CN210077621U (zh) | 一种带有吸痰功能的喉镜 | |
CN215386730U (zh) | 一种可清除积聚痰液的气管插管结构 | |
CN215386732U (zh) | 一种可清除痰液的气管插管 | |
CN215386734U (zh) | 一种可清除聚集痰液的气管插管 | |
CN112604119A (zh) | 一种可清除痰液的气管插管结构 | |
CN113975575A (zh) | 一种多功能鼻咽通气导管 | |
CN212631387U (zh) | 多功能气管切开套管 | |
CN112604120A (zh) | 一种可清除积聚痰液的气管插管结构 | |
CN203971115U (zh) | 一种气管插管 | |
CN201701602U (zh) | 一种吸痰式气管切开插管 | |
CN208877631U (zh) | 一种气管插管的辅助定位和呼吸音监测装置 | |
CN207085042U (zh) | 新型吸氧管用气管插管 | |
CN202920757U (zh) | 多功能气管导管防护套 | |
CN218961529U (zh) | 一种可吸痰式气管切开套管 | |
CN214762577U (zh) | 一种人工气道气囊上滞留物高流量控压冲洗装置 | |
CN206138542U (zh) | 一种可气管表面麻醉功能的气管插管 | |
CN215135269U (zh) | 一种冲吸式双气囊气管插管 | |
CN217119073U (zh) | 一种多功能鼻咽通气导管 | |
CN2782124Y (zh) | 双向高频喷射通气管 | |
CN215024569U (zh) | 一种气管导管咬合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Inventor after: Zhang Haihao Inventor after: Yu Haiyan Inventor after: Zheng Yanyun Inventor after: Shan Zhonggui Inventor after: Zhang Yuli Inventor after: He Zhengkun Inventor before: Zhang Haihao Inventor before: Shan Zhonggui Inventor before: Zhang Yuli Inventor before: He Zhengkun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