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86587U - 一种回弹式注射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回弹式注射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86587U
CN215386587U CN202121823441.3U CN202121823441U CN215386587U CN 215386587 U CN215386587 U CN 215386587U CN 202121823441 U CN202121823441 U CN 202121823441U CN 215386587 U CN215386587 U CN 2153865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yringe
inner cylinder
cylinder body
outer cylinder
han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2344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清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182344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865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865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865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回弹式注射器,包括:外筒体,所述外筒体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上开口和下开口;内筒体,所述内筒体移动设置在所述外筒体内,所述注射器本体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内筒体内,且所述注射器本体的针头凸出于所述内筒体的底部;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外筒体内,并用于使所述内筒体远离所述下开口,且使所述针头保持位于所述外筒体内的第一状态;下限位组件,所述下限位组件设置在所述外筒体上,并用于勾挂在压缩所述弹性件后的所述内筒体上,使所述针头保持伸出于所述外筒体的下开口的第二状态。解决现有技术中注射器在使用后易被随意扔,极易扎到人体,造成不安全,带血液的针头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回弹式注射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具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回弹式注射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注射器作为一种医用耗材被广泛应用于输液中。不仅在医院就医时需要使用,而且现有的治疗糖尿病需要经常注射胰岛素,这样越来越多的患者可以自己输液。如果在医院,输液用的注射器在使用后会进行专用区域进行处理,针头不易扎到人。但是日常用于注射胰岛素的注射器在使用后易被随意扔,如果不对针头进行封闭,或者针头上的外盖脱离,极易扎到人体,造成感染等,造成不安全,带血液的针头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弹式注射器,解决现有技术中注射器在使用后易被随意扔,极易扎到人体,造成不安全,带血液的针头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回弹式注射器,包括注射器本体,其中,所述回弹式注射器还包括:外筒体,所述外筒体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上开口和下开口;
内筒体,所述内筒体移动设置在所述外筒体内,所述注射器本体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内筒体内,且所述注射器本体的针头凸出于所述内筒体的底部;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外筒体内,并用于使所述内筒体远离所述下开口,且使所述针头保持位于所述外筒体内的第一状态;
下限位组件,所述下限位组件设置在所述外筒体上,并用于勾挂在压缩所述弹性件后的所述内筒体上,使所述针头保持伸出于所述外筒体的下开口的第二状态。
进一步,所述内筒体的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挂接槽口;
所述下限位组件包括:
挂接支板,所述挂接支板位于所述外筒体的上开口的左右两侧;
挂接台,所述挂接台沿前后两侧延伸设在所述挂接支板上;
当第二状态时,所述挂接支板位于所述挂接槽口内,所述挂接台位于所挂接槽口的上方。
进一步,所述外筒体的外壁上开设有两端封闭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上下方向延伸;
所述内筒体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导向台,所述导向台移动设置在所述导向槽内。
进一步,所述内筒体的前后两侧面镂空设置,所述导向台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内筒体的外壁上,另一端悬空设置在镂空区域内。
进一步,所述外筒体的上开口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弹性限位部,所述内筒体的左右两侧开设有下凹槽;
当第一状态时,所述弹性限位部卡嵌在所述下凹槽中而用于限制所述内筒体的下移。
进一步,所述弹性限位部包括:侧面弹性板,所述侧面弹性板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
抵靠台,所述抵靠台设置在所述侧面弹性板的上端,并朝向所述上开口的内侧延伸;
所述下凹槽的下侧面设置为斜面。
进一步,所述内筒体的左右两侧还设置有卡位部,所述卡位部与所述内筒的上表面之间开设有卡接间隙,两侧的卡位部之间形成进入口,所述进入口沿左右方向的口距小于所述卡接间隙左右方向的口距;
所述注射器本体的两侧耳嵌于所述卡接间隙内。
进一步,所述卡位部包括: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内筒体一侧边的前后两端,并围成避空槽;
当第二状态时,所述下限位组件位于所述避空槽内。
进一步,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抵靠所述外筒体的内腔底面,另一端抵靠所述内筒体的下端。
进一步,所述外筒体的上开口端的左右两侧外壁上设置有侧耳部,所述侧耳部沿左右方向延伸。
有益效果:本方案提出一种回弹式注射器,通过内筒体连接所述注射器本体,并可带动注射器本体在所述外筒体内滑动,从而可以使内筒体上的注射器本体上的针头伸出或收入到外筒体内,在需要使用注射器时,处于第二状态,即内筒体压缩弹性件,使针头伸出外筒体的下开口,并通过下限位组件将内筒体和外筒体的相对位置固定,露出在外的针头能进行正常注射输液。当输液完成后,通过将下限位组件的勾挂装置解除,从而在弹性件的作用下使内筒体远离所述下开口,内筒体带动注射器本体移动,从而使针头移动并保持位于所述外筒体内,形成第一状态,在第一状态下,针头位于外筒体内,从而与外界隔开,这样即使当有人不小心碰到扔掉的回弹式注射器时,由于外筒体对针头的隔开,也不会轻易碰到针头,从而使注射器更安全。同时带血液的针头被掩藏在外筒体内,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特别是糖尿病患者每天都需要注射胰岛素,使用后,针头能自动弹回外筒体内,使用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回弹式注射器的实施例在第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回弹式注射器的实施例在第一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4为图2的B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回弹式注射器的实施例在第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回弹式注射器的实施例在第二状态下的爆炸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回弹式注射器的实施例的外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回弹式注射器的实施例的内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回弹式注射器的实施例在第一状态下的局部视图。
图中各标号:100、注射器本体;110、针头;120、侧耳;200、外筒体;210、上开口;220、下开口;230、侧耳部;240、导向槽;300、内筒体;310、挂接槽口;320、导向台;330、下凹槽;340、卡位部;341、卡接间隙;342、进入口;343、弧形板;344、避空槽;400、弹性件;500、下限位组件;510、挂接支板;520、挂接台;600、弹性限位部;610、侧面弹性板;620、抵靠台;630、套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回弹式注射器,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回弹式注射器,包括注射器本体100,注射器本体100可以为普通的注射器,活塞推动管内液体并通过针头110注射到人体内,实现对人体的输液。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以注射器本体100的轴向为上下方向,以上下方向相垂直的平面内的一方向为左右方向,与左右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为前后方向(实施例所定义的方向参考附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为防止针头110掉落,采用的是针头110固定嵌于管体上而不可拔下,而且为对针头110进行保护,还设置有盖帽(图示中未画出),套设在整体针头110上。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回弹式注射器还包括:外筒体200,内筒体300,弹性件400,以及下限位组件500。所述外筒体200采用方管形,其四个侧边所在的方向分别为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内部设置有贯通的内腔,如图3所示,这样所述外筒体200的两端分别形成上开口210和下开口220。所述内筒体300移动设置在所述外筒体200内,所述内筒体300的外形轮廓也为方形,所述注射器本体100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内筒体300内,且所述注射器本体100的针头110凸出于所述内筒体300的底部。内筒体300主要是固定注射器本体100,可带着注射器本体100一起在外筒体200内移动。如图1、图3所示,所述弹性件400位于所述外筒体200内,并用于使所述内筒体300远离所述下开口220,且使所述针头110保持位于所述外筒体200内的第一状态。在第一状态下,弹性件400是处于伸张状态,从而将内筒体300推离下开口220,这样使注射器本体100也远离下开口220,针头110位于外管体的内腔中与外部隔开。如图5所示,所述下限位组件500设置在所述外筒体200上,所述下限位组件500用于勾挂在压缩所述弹性件400后的所述内筒体300上,使所述针头110保持伸出于所述外筒体200的下开口220的第二状态。在第二状态下,针头110能保持伸出于外筒体200的下开口220,方便注射输液。
上述方案中,通过内筒体300连接所述注射器本体,并可带动注射器本体100在所述外筒体200内滑动,从而可以使内筒体300上的注射器本体100上的针头110伸出或收入到外筒体200内,在本回弹式注射器在使用前是处于第二状态下。同时,针头110上套设有盖帽对针头110进行保护。在输液时,取下盖帽,进行注射。在注射时的回弹式注射器处于第二状态,即内筒体300压缩弹性件400,使针头110伸出外筒体200的下开口220,并通过下限位组件500将内筒体300和外筒体200的相对位置固定,露出在外的针头110能进行正常注射输液。当输液完成后,通过将下限位组件500的勾挂装置解除,从而在弹性件400的作用下使内筒体300远离所述下开口220,内筒体300带动注射器本体100移动,从而使针头110移动并保持位于所述外筒体200内,形成第一状态,在第一状态下,针头110位于外筒体200内,从而与外界隔开,这样即使当有人不小心碰到扔掉的回弹式注射器时,由于外筒体200对针头110的隔开,也不会轻易碰到针头110,从而使注射器更安全。同时,作为一次性注塑用具,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实用性强。同时带血液的针头被掩藏在外筒体内,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结构中,所述外筒体200的下端外壁设置为弧形,这样增强美观度,外筒体200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如图5所示,在注射时,为方便外筒体200的握持,在所述外筒体200的上开口210端的左右两侧外壁上设置有侧耳部230,所述侧耳部230沿左右方向延伸。这样通过手指勾住侧耳部230,从而方便注射输液。
如图5、图8所示,所述下限位组件500包括:挂接支板510,挂接台520。所述挂接支板510位于所述外筒体200的上开口210的左右两侧,且所述挂接支板510沿上下方向延伸,这样挂接支板510在左右方向具有一定弹性。所述挂接台520沿前后两侧延伸设在所述挂接支板510上。所述挂接台520凸出于所述挂接支板510的前后两侧面。所述内筒体300的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挂接槽口310。当第二状态时,所述挂接支板510位于所述挂接槽口310内,所述挂接台520位于所挂接槽口310的上方。由于挂接台520沿前后方向的边长要大于挂接支板510沿前后方向的边长,因此,在第二状态时,通过挂接台520能对内筒体300进行限位,使内筒体300处于压紧弹性件400的状态。
注射过程中,注射器本体100上的推柄是下压的,当注射完成后,通过下压的推柄将两侧的挂接支板510沿左右两侧推动,由于挂接支板510具有弹性,这样使挂接台520脱离出挂接槽口310,内筒体300没有挂接台520的限位后,在弹性件400的作用下被向上推出,从而使针头110能向上移动到外筒体200内。处于第一状态。这样针头110被隔开,不会扎到人。
如图3、图7、图8所示,为对内筒体300的移动范围进行限制,在所述外筒体200的外壁上开设有两端封闭的导向槽240,所述导向槽240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内筒体300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导向台320,所述导向台320移动设置在所述导向槽240内。这样导向槽240的上端封闭,那么当内筒体300被弹性件400推动上移,那么导向台320也跟着上移,当移动到导向槽240的上端时,导向台320被挡住而不会移动,从而内筒体300也在预定位置不移动,内筒体300也不会脱出外筒体200。
另外,如图1、图2所示,当处于第一状态时,为防止再通过推动内筒体300而使针头110再次露出下开口220,在所述外筒体200的上开口210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弹性限位部600,所述内筒体300的左右两侧开设有下凹槽330。当第一状态时,所述弹性限位部600卡嵌在所述下凹槽330中而用于限制所述内筒体300的下移。如图7、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弹性限位部600设置有四个,四个弹性限位部600对称设置在所述上开口210的左右两侧。这样能实现稳定支撑,当对内筒体300向下施压时,四个弹性限位部600抵靠在下凹槽330内,使内筒体300不会下移,从而针头110不会被推出下开口220,起到隔离针头110的作用。所述弹性限位部600包括:侧面弹性板610,以及抵靠台620。所述侧面弹性板610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抵靠台620设置在所述侧面弹性板610的上端,并朝向所述上开口210的内侧延伸。通过设置抵靠台620,增加了抵靠面积,实现对内筒体300的稳定限位。所述下凹槽330的下侧面设置为斜面。斜面的设置使下凹槽330的槽内空间在上下方向被延长,便于容置抵靠台620和侧面弹性板610。而且下凹槽330的背面朝向内筒体300的内部凸出,四个位置在内筒体300的内部对注射器本体也进行限位。
如图9所示,另外,为保证侧面弹性部600在对下凹槽330形成抵靠后,由于振动等原因,侧面弹性部600容易从下凹槽330中弹出,因此,在本方案中增加增加一套环630,所述套环630套设在四个所述侧面弹性部600的外侧,对所述侧面弹性部600朝向内施加压力,从而使侧面弹性部600能卡嵌在下凹槽330,防止下凹槽330轻易脱出。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内筒体300的前后两侧面镂空设置,所述导向台320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内筒体300的外壁上,另一端悬空设置在镂空区域内。镂空区域的设置,减少外部与注射器本体100之间的挡隔层数,方便看到注射器本体100内的药物的注射量。同时减少了重量。
如图3、图4、图5所示,为实现对注射器本体100的限位,所述内筒体300的左右两侧还设置有卡位部340,所述卡位部340与所述内筒的上表面之间开设有卡接间隙341,两侧的卡位部340之间形成进入口342,所述进入口342沿左右方向的口距小于所述卡接间隙341左右方向的口距。所述注射器本体100的两侧耳120先通过进入口342进入到卡接间隙341内,再转动注射器本体100,从而使注射器本体的两侧耳120转动90°,而嵌于所述卡接间隙341内。这样使注射器本体100不会沿上下方向移动。方便了注射。
所述卡位部340包括:弧形板343,所述弧形板34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内筒体300一侧边的前后两端,并围成避空槽344。当第二状态时,所述下限位组件500位于所述避空槽344内。两端的弧形板343具有一定的弹性,卡接间隙341可略小于注射器本体100的两侧耳120厚度,通过按压弧形板343,弧形板343的变形使卡接间隙341变大些,注射器本体100嵌于到卡接间隙341中后,再还原弧形板343,这样使注射器本体100卡嵌的更紧。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弹性件400为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抵靠所述外筒体200的内腔底面,另一端抵靠所述内筒体300的下端。弹簧在第二状态下时是压缩状态,在第一状态时,通过撑开挂接支架从而将挂接台520从挂接槽口310内脱开,这样压缩的弹簧释放,推动内筒体300上移,使针头110进入到外筒体200内被隔开,形成第一状态。
综上所述,本方案提出一种回弹式注射器,通过内筒体300连接所述注射器本体,并可带动注射器本体100在所述外筒体200内滑动,从而可以使内筒体300上的注射器本体100上的针头110伸出或收入到外筒体200内,在需要使用注射器时,处于第二状态,即内筒体300压缩弹性件400,使针头110伸出外筒体200的下开口220,并通过下限位组件500将内筒体300和外筒体200的相对位置固定,露出在外的针头110能进行正常注射输液。当输液完成后,通过将下限位组件500的勾挂装置解除,从而在弹性件400的作用下使内筒体300远离所述下开口220,内筒体300带动注射器本体100移动,从而使针头110移动并保持位于所述外筒体200内,形成第一状态,在第一状态下,针头110位于外筒体200内,从而与外界隔开,这样即使当有人不小心碰到扔掉的回弹式注射器时,由于外筒体200对针头110的隔开,也不会轻易碰到针头110,从而使注射器更安全。同时带血液的针头被掩藏在外筒体内,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特别是糖尿病患者每天都需要注射胰岛素,使用后,针头能自动弹回外筒体内,使用非常方便。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回弹式注射器,包括注射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弹式注射器还包括:外筒体,所述外筒体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上开口和下开口;
内筒体,所述内筒体移动设置在所述外筒体内,所述注射器本体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内筒体内,且所述注射器本体的针头凸出于所述内筒体的底部;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外筒体内,并用于使所述内筒体远离所述下开口,且使所述针头保持位于所述外筒体内的第一状态;
下限位组件,所述下限位组件设置在所述外筒体上,并用于勾挂在压缩所述弹性件后的所述内筒体上,使所述针头保持伸出于所述外筒体的下开口的第二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弹式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体的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挂接槽口;
所述下限位组件包括:
挂接支板,所述挂接支板位于所述外筒体的上开口的左右两侧;
挂接台,所述挂接台沿前后两侧延伸设在所述挂接支板上;
当第二状态时,所述挂接支板位于所述挂接槽口内,所述挂接台位于所挂接槽口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弹式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的外壁上开设有两端封闭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上下方向延伸;
所述内筒体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导向台,所述导向台移动设置在所述导向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弹式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体的前后两侧面镂空设置,所述导向台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内筒体的外壁上,另一端悬空设置在镂空区域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弹式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的上开口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弹性限位部,所述内筒体的左右两侧开设有下凹槽;
当第一状态时,所述弹性限位部卡嵌在所述下凹槽中而用于限制所述内筒体的下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弹式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限位部包括:侧面弹性板,所述侧面弹性板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
抵靠台,所述抵靠台设置在所述侧面弹性板的上端,并朝向所述上开口的内侧延伸;
所述下凹槽的下侧面设置为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弹式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体的左右两侧还设置有卡位部,所述卡位部与所述内筒的上表面之间开设有卡接间隙,两侧的卡位部之间形成进入口,所述进入口沿左右方向的口距小于所述卡接间隙左右方向的口距;
所述注射器本体的两侧耳嵌于所述卡接间隙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回弹式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部包括: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内筒体一侧边的前后两端,并围成避空槽;
当第二状态时,所述下限位组件位于所述避空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回弹式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抵靠所述外筒体的内腔底面,另一端抵靠所述内筒体的下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回弹式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的上开口端的左右两侧外壁上设置有侧耳部,所述侧耳部沿左右方向延伸。
CN202121823441.3U 2021-08-05 2021-08-05 一种回弹式注射器 Active CN2153865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23441.3U CN215386587U (zh) 2021-08-05 2021-08-05 一种回弹式注射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23441.3U CN215386587U (zh) 2021-08-05 2021-08-05 一种回弹式注射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86587U true CN215386587U (zh) 2022-01-04

Family

ID=79657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23441.3U Active CN215386587U (zh) 2021-08-05 2021-08-05 一种回弹式注射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8658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21807A1 (zh) * 2022-07-29 2024-02-01 苏州嘉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适用于法兰口瓶体的防松固定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21807A1 (zh) * 2022-07-29 2024-02-01 苏州嘉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适用于法兰口瓶体的防松固定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66427B1 (ko) 주사 후 시린지가 자동 후퇴되는 약물 주사 장치
JP2016525417A (ja) 注射デバイス
KR0158446B1 (ko) 투약 장치
CA2804299C (en) Self-destroying insulin syringe
US20100256560A1 (en) Disposable safety syringe with an automatically retractable needle
KR20100012194A (ko) 주사기용 안전 필터 팁
CN215386587U (zh) 一种回弹式注射器
KR20200136054A (ko) 의료용 주입기용 캡
WO2020019154A1 (zh) 一种一次性使用防针刺胰岛素注射笔针及防针刺方法
US7282042B2 (en) Safety syringe
KR200391370Y1 (ko) 안전 주사기
CN108273160A (zh) 一种医疗夹子
CN212466754U (zh) 一种安全胰岛素注射针头
US10702662B2 (en) Syringe needle shield and base for the same
CN108014397B (zh) 注射器
WO2022057263A1 (zh) 用于预装填注射器的安全装置及注射装置
JP3849873B2 (ja) 安全注射器
TW202108191A (zh) 注射針筒
KR20200143776A (ko) 1회용 안전 주사바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주사 장치
CN213031279U (zh) 一种防感染注射器
CN211188576U (zh) 一种自毁式注射器
CN215134948U (zh) 一种安全注射用针座结构
CN217286762U (zh) 一次性注射针
US11224698B2 (en) Injection device
CN216755134U (zh) 一种可提高操作稳定性的自毁式疫苗注射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