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72029U - Lng动力船舶 - Google Patents

Lng动力船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72029U
CN215372029U CN202121636100.5U CN202121636100U CN215372029U CN 215372029 U CN215372029 U CN 215372029U CN 202121636100 U CN202121636100 U CN 202121636100U CN 215372029 U CN215372029 U CN 2153720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tank
lng
cold box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3610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樊杰
陈来生
许佳慧
周小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CIMC Enric Investment Holdings Shenzhen Co Ltd
Nantong CIMC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CIMC Enric Investment Holdings Shenzhen Co Ltd
Nantong CIMC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CIMC Enric Investment Holdings Shenzhen Co Ltd, Nantong CIMC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3610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720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720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720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LNG动力船舶,包括船体以及与船体可拆卸连接的燃料供应装置。船体上设有输送管路。燃料供应装置包括框架、罐体、至少一冷箱以及与冷箱一一对应设置的供气机构。框架内部具有容纳空间;框架与船体可拆卸连接;罐体设置于容纳空间内;罐体用于装载LNG;冷箱设置于容纳空间内,并与罐体沿框架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供气机构包括缓冲罐,以及设置于冷箱内的气化增压单元、调压单元、充装管路、连接管路和供气管路,气化增压单元与连接管路连接,调压单元设置于气化增压单元的下游,缓冲罐设置于容纳空间内,且缓冲罐设置于气化增压单元的下游,供气管路设置于缓冲罐的下游,以向外输送NG,且供气管路与输送管路可拆卸连接。

Description

LNG动力船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LNG动力船舶。
背景技术
液化天然气(LNG)作为一种经济、绿色、安全的新型能源已成为业内公认的未来船舶绿色能源的首选。
以LNG为能源的船舶称为LNG动力船舶,在LNG动力船舶中,LNG通常储存在燃料罐内,当燃料罐内的LNG使用完后,LNG动力船舶需要专程开往加气站加注充装,导致在一定程度上耽误时间。并且,目前建成使用的LNG水上加注船趸船数量有限且分布不均,海洋上的LNG动力船舶的燃料加注主要还是采用岸基罐车码头加注模式,存在加注时间长,安全隐患多的缺点,导致LNG动力船舶的大规模应用受到严重制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装时间较短的LNG动力船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LNG动力船舶,包括船体以及与所述船体可拆卸连接的燃料供应装置;
所述船体上设有输送管路;
所述燃料供应装置包括:
框架,其内部具有容纳空间;所述框架与所述船体可拆卸连接;
罐体,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罐体用于装载LNG;
至少一冷箱,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并与所述罐体沿所述框架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与所述冷箱一一对应设置的供气机构;所述供气机构包括缓冲罐,以及设置于所述冷箱内的气化增压单元、调压单元、充装管路、连接管路和供气管路,所述充装管路和所述连接管路均与所述罐体连通,所述气化增压单元与所述连接管路连接以对所述罐体所输送的LNG进行气化,所述调压单元设置于所述气化增压单元的下游,以调节NG的压力,所述缓冲罐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所述缓冲罐设置于所述气化增压单元的下游,以储存NG,所述供气管路设置于所述缓冲罐的下游,以向外输送NG,且所述供气管路与所述输送管路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冷箱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罐体的两端均设有所述冷箱。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框架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两端框和平行间隔设置的两中框,两所述中框间隔设置于两所述端框之间,所述罐体的两端分别连接两所述中框,所述端框以及靠近该端框的所述中框之间的区域用于容纳所述冷箱。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冷箱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冷箱均位于所述罐体的同一端,且多个所述冷箱层叠设置。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框架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两端框以及设置于两所述端框之间的中框,所述罐体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中框和其中一所述端框,另一所述端框与所述中框之间的区域用于容纳所述冷箱。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罐设置于所述冷箱内,且所述缓冲罐的轴向沿竖向延伸。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罐固定于所述罐体的外周,且所述缓冲罐的轴向与所述罐体的轴向平行。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罐体的截面呈圆形,所述框架的截面呈方形,且所述罐体的外周与所述框架相切,所述缓冲罐位于所述罐体的外周与所述框架的缝隙处。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罐的端部伸入所述冷箱内;
所述供气管路的进口端与所述缓冲罐连接,所述供气管路的出口端靠近所述框架的端部。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调压单元的轴向沿所述框架的宽度方向延伸。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冷箱包括箱体以及安装于所述箱体上相对于所述箱体可开合的气密门,所述箱体为气密箱体。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LNG动力船舶包括船体以及与船体可拆卸连接的燃料供应装置,因此能够将装载有LNG的燃料供应装置替换当前船体上的燃料供应装置,即能够通过更换燃料供应装置而省去等待燃料供应装置加注的时间,提高了效率。
且燃料供应装置包括框架、罐体、至少一冷箱以及与冷箱对应设置的供气机构。供气机构包括缓冲罐,以及设置于冷箱内的调压单元、充装管路、连接管路和供气管路,使得该燃料供应装置将供气、充装、可拆卸、可吊运的等功能集成于一体,使该燃料供应装置既可安装于船体上提供船体所需的燃料,又可作LNG水陆联运的罐箱,不受场地、环境的影响,通用性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LNG动力船舶第一实施例中燃料供应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LNG动力船舶第一实施例中燃料供应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LNG动力船舶第二实施例中燃料供应装置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LNG动力船舶第二实施例中燃料供应装置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LNG动力船舶第二实施例中燃料供应装置的侧视图,其中,冷箱内的布置可视。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2、燃料供应装置;211、端框;212、中框;22、罐体;23、冷箱;241、气化增压单元;242、缓冲罐;243、供气管路;244、充装管路;
3、燃料供应装置;311、端框;312、中框;32、罐体;33、冷箱;341、气化增压单元;342、缓冲罐;343、供气管路;344、充装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LNG动力船舶。该LNG动力船舶可以是仅以LNG作为燃料的船舶,还可以是以LNG作为主要燃料,以柴油作为辅助燃料的船舶。
该LNG动力船舶包括船体以及与船体可拆卸连接的燃料供应装置,从而能够通过更换燃料供应装置节约加注时间,即能够将装载有LNG的燃料供应装置替换当前船体上的燃料供应装置,从而节约了燃料供应装置的加注时间。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介绍。
LNG动力船舶第一实施例
船体的顶部具有露天的甲板。甲板和船体的底部之间具有距离并形成一内部空间,内部空间根据需求划分形成货舱、机舱和压载舱等。其中,机舱内安置有燃烧NG的推进发动机,以提供动力实现整船的航行。
船体上设有输送管路,该输送管路一端延伸至机舱内与推进发动机连接,另一端向上延伸至穿出甲板,以与燃料供应装置连接。
参阅图1和图2,燃料供应装置2包括框架21、罐体22、两冷箱23以及两供气机构。
框架21的内部具有容纳空间,且框架21与船体可拆卸连接。具体地,框架21的截面呈方形,其具体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两端框211、位于两短框之间的中框212,以及连接两端框211的侧梁。
端框211呈方形,其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两角柱、连接角柱的端上梁和端下梁,以及角件。角柱、端上梁以及端下梁通过角件而连接形成方形结构,即端框211。
角件呈内部中空的矩形方体结构,并且角件上开设有一个通孔。本实施例中,该通孔大致呈椭圆形。
本实施例中,框架21的四个底角落处均设有角件。框架21顶部的角件可用于吊装,进而方便燃料供应装置2整体的更换。
侧梁包括顶侧梁和底侧梁。顶侧梁连接两端框211的顶部,底侧梁连接梁端框211的底部。
中框212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两立柱、以及顶连接梁和底连接梁。立柱竖立于顶侧梁和底侧梁之间,顶连接梁连接两顶侧梁,底连接梁连接两底侧梁。两立柱、顶连接梁和底连接梁围合形成方形。
其中,本申请中,中框212并不特指中框212与侧梁长度方向上的正中心位置连接,而是指中框212与包括侧梁长度方向正中心位置在内的一定长度范围的区域连接,不包括侧梁长度方向两端端部。
本实施例中,中框212将框架21的容纳空间沿框架21的长度方向划分为两部分,分别为罐体22容纳空间和冷箱23容纳空间。
罐体22用于装载LNG。罐体22设置于框架21的罐体22容纳空间内。具体地,罐体22包括筒体以及设置于筒体的相对两端的封头,其中一封头与框架21的端框211连接,另一封头与框架21的中框212连接。
具体地,罐体22的截面呈圆形。罐体22在位于框架21内时,罐体22的外周与框架21相切,且框架21的四个角落处与罐体22之间具有缝隙。即靠近侧梁的位置,框架21与罐体22之间具有缝隙。
该罐体22的设计制造满足IMDG和IGF两个规范要求,具有水陆联运和船用燃料罐的双重功能。
两冷箱23均位于框架21的冷箱23容纳空间内。两冷箱23上下层叠设置,即本实施例中的冷箱23位于罐体22的同一端。
具体地,冷箱23包括箱体和设置于箱体上可相对于箱体开合的气密门。箱体采用气密箱体,即箱体各处的连接均为密封连接,从而能够防止泄漏于箱体内的低温液体向外泄漏,保证了燃料供应装置2的使用安全。
冷箱23能够耐-196℃的低温,从而能够在发生泄漏的情况下保护船体,避免船体遭受低温的破坏。
两供气机构,与两冷箱23一一设置。各供气机构均包括气化增压单元241、缓冲罐242、调压单元、充装管路244、连接管路和供气管路243。
连接管路、气化增压单元241、调压单元、供气管路243以及充装管路244均设置于冷箱23内。其中,连接管路与罐体22相通,进而能够接受来自罐体22内的LNG。
气化增压单元241设置于连接管路相对于罐体22的另一端,以接收LNG。
气化增压单元241具有气化和增压两个功能,且气化和增压两功能独立作用。其中,气化是指将罐体22内的LNG气化。增压是指对罐体22内进行增压,以使罐体22内的LNG输出。具体地,气化增压单元241的轴线沿框架21的宽度方向延伸。采用该布局,能够尽量减小框架21的长度。
缓冲罐242设置于气化增压单元241的下游,以接收并储存气态的燃料即NG。缓冲罐242的设置,能够在不开启调压单元的前提下,保证船体开始启动时具有足够的能源动力,同时可以为船员提供生活能源。
调压单元设置于缓冲罐242的下游,即调压单元设置于气化增压单元241的下游。调压单元依据需要而对缓冲罐242输出的NG进行调压。具体地,调压单元包括多个阀门。
其他实施例中,缓冲罐242还可以设置于调压单元的下游。
本实施例中,缓冲罐242布置于罐体22的外周。且缓冲罐242设置于罐体22与框架21的缝隙处。具体地,各供气机构的缓冲罐242数量为两个,即整个燃料供应装置2的缓冲罐242数量为四个。
四个缓冲罐242分别对应框架21的四个侧梁设置。缓冲罐242与框架21固定连接。位于顶部的两缓冲罐242对应位于上层的冷箱23,位于底部的两缓冲罐242对应位于下层的冷箱23。
缓冲罐242设置于框架21与罐体22之间的缝隙处,即充分利用了框架21的容纳空间,而使冷箱23内的管路以及其他设备具有较大的空间进行布置。
其中,缓冲罐242靠近冷箱23的端部伸入冷箱23内,以与设置于气化增压单元241、调压单元以及供气管路243连接。
供气管路243位于冷箱23内,且供气管路243的一端与缓冲罐242连接,另一端用于与输送管路连接,进而向推进发动机提供燃料。供气管路243与输送管路可拆卸连接,进而使得燃料供应装置2与船体之间的管路能够拆卸。
具体地,供气管路243的出口端设置于气化增压单元241远离罐体22的另一侧,即供气管路243的出口端靠近冷箱23容纳空间的端框211,以方便供气管路243与输送管路连接。
充装管路244位于冷箱23内,且充装管路244与罐体22相通,进而实现对罐体22的充装。具体地,充装管路244的充装口设置于气化增压单元241远离罐体22的另一侧,即充装管路244的充装口靠近冷箱23容纳空间的端框211,以方便充装管路244与外部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燃料供应装置2通过上述结构将供气、充装、可拆卸、可吊运等功能集成于一体,使该燃料供应装置2既可安装于船体上提供船体所需的燃料,又可作LNG水陆联运的罐箱,不受场地、环境的影响,通用性较高。
在罐体22内的LNG需要充装时,LNG动力船舶驶至加气站,解除船体与框架21之间的连接,将当前的燃料供应装置2撤离船体,并更换一充满LNG的燃料供应装置2至船体上,并将该燃料供应装置2与船体连接。此时,LNG动力船舶可以继续航行。
另外,在船体上的燃料供应装置2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或者需要维护保养时,可以该燃料供应装置2撤离船体,而重新吊装一燃料供应装置2至船体上,LNG动力船舶则可以继续航行。需要维修或保养的燃料供应装置2则在岸上进行维修或保养。
LNG动力船舶第二实施例
参阅图3、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与LNG动力船舶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
本实施中,燃料供应装置3的冷箱33为一个,供气机构也为一个。
具体地,该冷箱33位于罐体32的其中一端,即冷箱33位于端框311与中框312之间。
供气机构的缓冲罐342竖立于冷箱33内。缓冲罐342与气化增压单元341沿框架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
供气管路343以及充装管路344均位于气化增压单元341远离罐体32的一侧,即供气管路343以及充装管路344靠近端框311。
本实施例中LNG动力船舶的其他特征可参照第一实施例,不再详述。
LNG动力船舶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与LNG动力船舶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
本实施例中的冷箱数量为两个,且两冷箱分列罐体的两端。
具体地,框架包括两端框以及位于两端框之间的中框。即沿框架的长度方向,分别是端框、中框、中框以及端框的顺序设置。
两中框所围合的区域即罐体容纳区域,端框以及靠近该端框的中框所围合的区域即冷箱容纳区域。即本实施例中的框架包括一罐体容纳区域和两个冷箱容纳区域。
罐体设置于罐体容纳区域,即罐体的两端分别与两中框连接。冷箱设置于冷箱容纳区域,即冷箱分别与端框和中框连接。
缓冲罐两两为一组而分别属于两供气机构。
本实施例中LNG动力船舶的其他特征可参照第一实施例,不再详述。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LNG动力船舶包括船体以及与船体可拆卸连接的燃料供应装置,因此能够将装载有LNG的燃料供应装置替换当前船体上的燃料供应装置,即能够通过更换燃料供应装置而省去等待燃料供应装置加注的时间,提高了效率。
且燃料供应装置包括框架、罐体、至少一冷箱以及与冷箱对应设置的供气机构。供气机构包括缓冲罐,以及设置于冷箱内的调压单元、充装管路、连接管路和供气管路,使得该燃料供应装置将供气、充装、可拆卸、可吊运等功能集成于一体,使该燃料供应装置既可安装于船体上提供船体所需的燃料,又可作LNG水陆联运的罐箱,不受场地、环境的影响,通用性较高。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1)

1.一种LNG动力船舶,其特征在于,包括船体以及与所述船体可拆卸连接的燃料供应装置;
所述船体上设有输送管路;
所述燃料供应装置包括:
框架,其内部具有容纳空间;所述框架与所述船体可拆卸连接;
罐体,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罐体用于装载LNG;
至少一冷箱,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并与所述罐体沿所述框架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与所述冷箱一一对应设置的供气机构;所述供气机构包括缓冲罐,以及设置于所述冷箱内的气化增压单元、调压单元、充装管路、连接管路和供气管路,所述充装管路和所述连接管路均与所述罐体连通,所述气化增压单元与所述连接管路连接以对所述罐体所输送的LNG进行气化,所述调压单元设置于所述气化增压单元的下游,以调节NG的压力,所述缓冲罐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所述缓冲罐设置于所述气化增压单元的下游,以储存NG,所述供气管路设置于所述缓冲罐的下游,以向外输送NG,且所述供气管路与所述输送管路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NG动力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箱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罐体的两端均设有所述冷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NG动力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两端框和平行间隔设置的两中框,两所述中框间隔设置于两所述端框之间,所述罐体的两端分别连接两所述中框,所述端框以及靠近该端框的所述中框之间的区域用于容纳所述冷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NG动力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箱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冷箱均位于所述罐体的同一端,且多个所述冷箱层叠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LNG动力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两端框以及设置于两所述端框之间的中框,所述罐体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中框和其中一所述端框,另一所述端框与所述中框之间的区域用于容纳所述冷箱。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NG动力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罐设置于所述冷箱内,且所述缓冲罐的轴向沿竖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NG动力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罐固定于所述罐体的外周,且所述缓冲罐的轴向与所述罐体的轴向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LNG动力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的截面呈圆形,所述框架的截面呈方形,且所述罐体的外周与所述框架相切,所述缓冲罐位于所述罐体的外周与所述框架的缝隙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LNG动力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罐的端部伸入所述冷箱内;
所述供气管路的进口端与所述缓冲罐连接,所述供气管路的出口端靠近所述框架的端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NG动力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压单元的轴向沿所述框架的宽度方向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NG动力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箱包括箱体以及安装于所述箱体上相对于所述箱体可开合的气密门,所述箱体为气密箱体。
CN202121636100.5U 2021-07-16 2021-07-16 Lng动力船舶 Active CN2153720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36100.5U CN215372029U (zh) 2021-07-16 2021-07-16 Lng动力船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36100.5U CN215372029U (zh) 2021-07-16 2021-07-16 Lng动力船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72029U true CN215372029U (zh) 2021-12-31

Family

ID=79610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36100.5U Active CN215372029U (zh) 2021-07-16 2021-07-16 Lng动力船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720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882482T3 (es) Sistema y procedimiento para el transporte en contenedores de líquidos por buque marítimo
US10731550B2 (en) Power supply unit, power supply assembly, and water vehicle having a power supply unit or having a power supply assembly
JP6869353B2 (ja) ガス燃料推進コンテナ運搬船
US8834218B2 (en) Floating structure with fuel tank for gas fuel
EP2374710A2 (en) Floating structure with fuel tank for gas fuel
WO2012007900A1 (en) A ship including a tank space
CN113405018A (zh) Lng动力船舶
CN203094385U (zh) 改进型fpso惰性气体管系统连接设备
CN215372029U (zh) Lng动力船舶
KR102258008B1 (ko) 선박
KR102170039B1 (ko) 선박
CN217496453U (zh) Lng动力船舶
CN109110049B (zh) 半潜式lng换装船及船用lng装船应用方法
CN115158562A (zh) 一种应用氨燃料的海洋石油支持船
CN215764601U (zh) Lng动力船舶
KR102012493B1 (ko) 액화가스연료 방식 선박
CN113428291A (zh) 一种船舶柴油机电站一体化集成布置方法
CN214890508U (zh) Lng动力船舶
KR102183926B1 (ko) 선박
KR102352046B1 (ko) 수소연료전지 추진선박의 수소 연료 공급 방법
CN215335760U (zh) 运输船舶
CN218617065U (zh) 双燃料动力矿砂船的燃料舱与燃料供应系统布置
KR102268425B1 (ko) 선박
JP7475315B2 (ja) 液化ガス燃料船
KR102231809B1 (ko) 선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429, Chenggang Road, Chongchuan District,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6000

Patentee after: NANTONG CIMC ENERGY EQUIPMENT Co.,Ltd.

Patentee after: CIMC ENRIC INVESTMENT HOLDINGS (SHENZHEN) Co.,Ltd.

Patentee after: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Ltd.

Address before: 226003 No.155, Chenggang Road, Gangzha District,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ANTONG CIMC ENERGY EQUIPMENT Co.,Ltd.

Patentee before: CIMC ENRIC INVESTMENT HOLDINGS (SHENZHEN) Co.,Ltd.

Patentee before: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