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69836U - 一种采矿耙装置及采矿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采矿耙装置及采矿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69836U
CN215369836U CN202121410870.8U CN202121410870U CN215369836U CN 215369836 U CN215369836 U CN 215369836U CN 202121410870 U CN202121410870 U CN 202121410870U CN 215369836 U CN215369836 U CN 2153698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ke
assembly
mining
body assembly
spiral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1087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中念
陈向东
唐新孝
李建勋
刘少军
冉志煌
阳建军
斯蒂芬·斯坦尼斯拉夫·卡普斯尼亚克
尼古拉斯·威廉·雷德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ao Deep Sea Equipm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ao Deep Sea Equipm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ao Deep Sea Equipm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ao Deep Sea Equipm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1087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698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698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698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illing And Exploitation, And Mining Machines And Metho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矿耙装置及采矿车,用于设置在收集口,其中包括:耙体组件,所述耙体组件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在所述收集口的一侧,所述耙体组件包括第一螺旋部;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连接在所述耙体组件上,并驱动所述第一螺旋部绕耙体组件的延伸方向旋转,所述第一螺旋部绕朝向所述收集口的方向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将矿石推向收集口。由此,解决了现有的采矿车收集范围小,采矿效率低,矿石与泥、沙等混合物难以分离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采矿耙装置及采矿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采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矿耙装置及采矿车。
背景技术
海洋底部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陆地易采矿产资源逐渐减少,海底采矿日益引起重视。
现有的海底采矿挖掘机械在进行海底采矿作业时,采矿挖掘机械前进,通过位于前方的收集口,将位于收集口前方的金属结核(矿石)进行收集。但现有的采矿挖掘机械只通过收集口进行收集,其收集范围为收集口所正对的方向上的矿石结核,收集范围小,采矿效率低。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矿耙装置及采矿车,旨在解决现有的采矿车收集范围小,采矿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有一种采矿耙装置,用于设置在收集口,其中,包括:
耙体组件,所述耙体组件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在所述收集口的侧面,所述耙体组件包括第一螺旋部;
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连接在所述耙体组件上,并驱动所述第一螺旋部绕耙体组件的延伸方向旋转,用于通过旋转将矿石推向收集口。
所述第一螺旋部绕朝向所述收集口的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将矿石从海底面挖掘出,并通过旋转的螺旋形轨道将矿石推向收集口。
可选地,所述采矿耙装置还包括摆动组件,所述摆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收集口的侧面且连接所述耙体组件,并驱动所述耙体组件在水平面上摆动或/和上下方向摆动。
可选地,述耙体组件还包括主旋转轴,所述主旋转轴的一端连接所述旋转组件、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收集口的方向延伸设置;
所述第一螺旋部包括多个第一耙钉,多个所述第一耙钉沿螺旋线轨迹间隔设置在所述主旋转轴的外壁上。
可选地,所述主旋转轴上还设置有第二螺旋部;
所述第二螺旋部的外边缘到所述主旋转轴中轴线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螺旋部的外边缘到所述主旋转轴中轴线的距离。
可选地,所述第二螺旋部包括多个第二耙钉,多个所述第二耙钉沿螺旋线轨迹间隔设置;或/和
所述第二螺旋部包括旋转叶片,所述旋转叶片钉沿螺旋线轨迹延伸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二螺旋部包括第二耙钉,所述第二耙钉的中线与所述主旋转轴的横截面倾斜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二螺旋部包括旋转叶片,所述第一耙钉分布于所述旋转叶片的外壁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螺旋部的外边缘到所述主旋转轴外壁表面距离大于30毫米;所述第二螺旋部的外边缘到所述主旋转轴外壁表面的距离小于30毫米。
可选地,所述采矿耙装置还包括:
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收集口的侧面,所述移动组件连接所述耙体组件,并驱动所述耙体组件沿上下方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耙体组件、旋转组件以及摆动组件均设置有两个;
两个所述耙体组件分别位于所述收集口左右方向的两侧。
基于同样的构思,本方案还提出一种采矿车,包括矿车本体,所述矿车本体上开设有收集口,以及如上所述的采矿耙装置。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采矿耙装置及采矿车,将耙体组件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在所述收集口的侧面,耙体组件在收集口的侧面前方摆动出一定角度,当采矿车在前进的过程中,耙体组件所覆盖的区域大于收集口所覆盖的区域。所述旋转组件连接在所述耙体组件上,并驱动第一螺旋部绕耙体组件的延伸方向旋转,转动的第一螺旋部将海底的大尺寸的结核从沉积物中掘起,旋转组件使所述第一螺旋部绕朝向所述收集口的方向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第一螺旋部将撅起的结核推向/卷向采矿车的行驶路径中间,即采矿车的收集口之前。从而通过收集口来收集结核矿物。当采矿车在前进的过程中,收集口所能收集的矿石区域不仅包括收集口前进方向的区域,也包括耙体组件所覆盖的区域。从而在采矿车的一次运动中,能收集到更多区域中的矿石,实现收集范围大,采矿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采矿耙装置的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采矿耙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采矿耙装置的实施例的耙体组件一种结构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采矿耙装置的实施例应用在区域A和区域B的采矿分析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采矿耙装置的实施例的耙体组件一种结构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采矿耙装置的实施例的耙体组件另一种结构的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采矿耙装置的实施例的耙体组件第三种结构的主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采矿车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A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0、矿车本体;100、耙体组件;110、主旋转轴;120、第一螺旋部;121、第一耙钉;130、第二旋转部;131、第二耙钉;132、旋转叶片;200、旋转组件;300、摆动组件;310、摆动支架;320、驱动油缸;400、收集口;500、移动组件;510、液压升降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现有的海底采矿挖掘机械在进行海底采矿作业时,通常采矿挖掘机械前进,通过位于前方的收集口,将位于收集口前方的金属结核(矿石)进行收集。但现有的采矿挖掘机械只通过收集口进行收集,而收集口的开口范围小,其收集范围为收集口所正对的方向上的矿石结核,当采矿车进行一次前进采矿时,其收集范围小,采矿效率低。如果只是单纯地增加收集口宽度,则会导致大量的淤泥被送进到收集口中,为后续采矿挖掘机械的输送矿物和分离矿物增加大量的工作负担,大大降低了整个矿物开采的过程。
基于上述的各种问题,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有一种采矿耙装置,应用于采矿车上并用于设置在矿车本体10的收集口400,为方便结构描述,以采矿车的前进后退方向为前后方向,以在水平面内垂直于前后方向的方向为左右方向,以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为竖直方向,所述采矿车沿前后方向移动。本实施例中的采矿耙装置包括:耙体组件100,旋转组件200,所述耙体组件100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在所述收集口400的侧面,所述耙体组件100包括第一螺旋部120。具体为以如果只设置有一个耙体组件100为例,所述耙体组件100设置在收集口400的左右方向的一侧,所述耙体组件100在水平面内沿远离所述收集口400的方向延伸设置。耙体组件100摆出收集口400的正前方区域时,由于采矿车前进带动耙体组件100所扫过的区域增大了收集口400所扫过的区域,从而拓展了所述采矿车收集矿石的收集范围。所述旋转组件200连接在所述耙体组件100上,并驱动所述第一螺旋部120绕耙体组件100的延伸方向旋转,所述第一螺旋部120绕朝向所述收集口400的方向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将矿石从海底面挖掘出,并通过旋转的螺旋形轨道将矿石推向收集口。具体为,以正对所述收集口的方向,以左手边为左,以右手边为右。那当耙体组件100设置在左边时,沿朝向所述收集口400的方向从远端朝向收集口看,所述耙体组件为逆时针旋转,这样第一螺旋部120可以将矿石从海底面挖掘出。那当耙体组件100设置在右边时,沿朝向所述收集口400的方向从远端朝向收集口看,所述耙体组件为顺时针旋转,这样第一螺旋部120可以将矿石从海底面挖掘出。掘出后的矿石通过旋转形成的螺旋形轨道推向收集口。
通过上述方案,将耙体组件100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在所述收集口400的一侧,耙体组件100在收集口400的侧面前方摆动出一定角度,当采矿车在前进的过程中,耙体组件100所覆盖的区别大于收集口400所覆盖的区域。所述旋转组件200连接在所述耙体组件100上,并驱动第一螺旋部120绕耙体组件100的延伸方向旋转,转动的第一螺旋部120将海底的大尺寸的结核从沉积物中掘起,旋转组件200使所述第一螺旋部120绕朝向所述收集口400的方向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第一螺旋部120将撅起的结核推向/卷向采矿车的行驶路径中间,即采矿车的收集口400之前,从而通过收集口400来收集结核矿物。当采矿车在前进的过程中,收集口400所能收集的矿石区域不仅包括收集口400前进方向的区域,也包括耙体组件100所覆盖的区域。从而在采矿车的一次运动中,能收集到更多区域中的矿石,实现收集范围大,采矿效率高的优点。
基于上述结构,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为:
如图1、图2所示,所述采矿耙装置还包括移动组件500,所述移动组件500活动设置在所述收集口400的一侧。具体为移动组件500的一端铰接在采矿车上,另一端沿前后方向延伸至矿车本体10的前方并驱动所述耙体组件100。如图8所示,所述移动组件500连接所述耙体组件100,并驱动所述耙体组件100沿上下方向移动。所述移动组件500上设置有液压升降机构510,移动组件500的后端铰接在矿车本体10上,液压升降机构设置在矿车本体10上并连接移动组件,这样通过液压升降机构510的推动可以使移动组件500位于收集口400的一端(绕后端的铰接位置转动)沿上下移动。通过移动组件可将耙体组件沿上方抬起,或沿下方放下。使耙体组件处于不同的高度。从而可以实现耙体组件100沿上方向收起,减小了采矿车沿前后方向的长度,这使得采矿车的存放占地面积最小化,从而减小了采矿车布放和回收设备的尺寸以及水面母船上或布放回收平台上的甲板空间要求。
采矿耙装置也可以不采用移动组件500,这样耙体组件100就在高度方向固定,也可以对矿石进行收集。
如图8、图9所示,耙体组件100除可以直接通过移动组件500进行上下方向的大幅度抬起而实现收起功能。还可以在移动组件500上设置摆动组件300,通过摆动组件300实现在水平面上的摆动或/和上下方向的摆动,当上下方向摆动时,实现将耙体组件100进行小幅度的抬起或放下,这样所述摆动组件300使耙体组件100沿上下方向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具备在海底形状变化的情况下保持紧贴地面的能力,以保证沿着采矿的扫矿宽度(从右侧到左侧)上保持持续的采矿/分离效率。当在水平面上的摆动时,即耙体组件100左右摆动,这样可以调整耙体组件100在收集口的展开角度,根据采矿需求进行适应性调节。
所述摆动组件300设置在所述收集口400左右方向的侧面,且连接所述耙体组件100。所述摆动组件300设置在所述移动组件500朝向收集口400的一端上。根据所述摆动组件300的多种功能,而设置有不同的结构。
如图8、图9所示,第一种结构,当所述摆动组件300只实现上下摆动时,所述摆动组件300包括摆动支架310,以及驱动油缸320,所述摆动支架310的两端均铰接在所述移动组件500上,所述驱动油缸320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移动组件500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摆动支架310上。所述耙体组件100和旋转组件200连接在所述摆动支架310。驱动油缸320启动,推动摆动支架310绕水平方向的轴线转动,这样使摆动支架310上下转动,从而通过所述摆动组件300带动旋转组件200和耙体组件100上下移动。
第二种结构中可通过图9中的第一种结构变化得到,当所述摆动组件300只实现沿左右摆动时,所述摆动组件300包括摆动支架310,以及驱动油缸320,所述摆动支架310靠近收集口400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移动组件500上,另一端活动设置。所述驱动油缸320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移动组件500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摆动支架310远离所述收集口400的一端;并且所述驱动油缸320与所述移动组件500的铰接点、所述驱动油缸320与所述摆动支架310的铰接点均设置成可活动式(如鱼眼铰接头),所述耙体组件100和旋转组件200连接在所述摆动支架310。驱动油缸320启动,推动摆动支架310绕铰接点转动,这样摆动支架310的另一端就沿左右方向摆动,这样使摆动支架310可左右摆动,从而通过所述摆动组件300带动旋转组件200和耙体组件100左右摆动。左右摆动的耙体组件100可以调节在水平面上的张开角度。
第三种形式(图示中未画出),可以将所述摆动组件实现上下摆动时的结构与当所述摆动组件只实现沿左右摆动时的结构相结合,分别参考上述两种形式,如以所述摆动组件实现上下摆动时的结构为基础,将连接在摆动支架上的耙体组件和旋转组件替换为摆动组件只实现沿左右摆动时的结构,并将摆动组件只实现沿左右摆动时的结构中的驱动油缸连接在第一种结构中的摆动支架上即可。在上述两种结构已说明的基础上,本结构易于想到,不作具体图示说明。易于想到所述摆动机构还可以采用电动机推动的形式,通过电动机推动而旋转一定的角度。
如图9所示,所述旋转组件200包括旋转电机,所述耙体组件100通过联轴器连接在所述旋转电机上,从而通过旋转电机驱动所述耙体组件100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螺旋部120进行转动。第一螺旋部120呈螺旋形,当第一螺旋部120沿朝向收集口400的方向顺时针转动时,使结核推向/卷向采矿车的收集口400。
如图2所示,另外的实施方式中,摆动组件300还能使耙体组件100可以以不同的垂向角度展开,即所述耙体组件100与竖直方向能调整角度a,其中a为0-180°。这样使耙体组件100具备在海底形状变化的情况下保持紧贴地面的能力,以保证沿着采矿车的扫矿宽度(从右侧到左侧)上保持持续的采矿/分离效率。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所述耙体组件100还包括主旋转轴110,所述主旋转轴110的一端连接所述旋转组件200、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收集口400的方向延伸设置。以耙体组件100位于收集口400左侧的例,所述主旋转轴110通过摆动组件300的驱动可左右摆动或/和上下摆动,使主旋转轴110向左侧摆开。所述第一螺旋部120包括多个第一耙钉121,多个所述第一耙钉121沿螺旋线轨迹间隔设置在所述主旋转轴110的外壁上。通常第一耙钉121设置的较长,这样当主旋转轴110转动时,第一耙钉121插入到淤泥内较深,能将大尺寸的结核从沉积物(淤泥)中掘起,且转动时,螺旋形排列的第一耙钉121利于对大尺寸的结核进行输送,将大尺寸的结核从远离收集口400的一侧推动到收集口400的中间。而第一耙钉121与第一耙钉121之间是间隔设置的,这样细小的颗粒和淤泥可以从相邻第一耙钉121之间的间隙中漏出,不会把大量的淤泥和沙土带到收集口400处。易于想到,所述第一螺旋部120可以直接采用螺旋叶片,但较大的螺旋叶片在收集矿石的同时会带来大量淤泥。
所述主旋转轴110可以是实心的,也可以是筒形的,这取决于是需要使用时的负荷大小。筒形的主旋转轴110可以填充生物可降解润滑油,以便在水下深处部署,或者也可以填充轻型不可压缩材料,这样增加结构强度。另外的筒形的主旋转轴110中,主旋转轴110的外壁上开设通孔,通过在其上通孔让水进入其内,从而免除深水压力作用。
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所述主旋转轴110上还设置有第二旋转部130,所述第二螺旋部的外边缘到所述主旋转轴110外壁表面的距离(H2)小于所述第一螺旋部120的外边缘到所述主旋转轴110外壁表面的距离(H1)。第二旋转部130具有较短的长度,当耙体组件100放置在海底时,较短的长度的第二旋转部130的顶端到海底面之间的间隙比较小,这样使小尺寸的矿物不会从间隙中漏出,从而可以用于收集较小尺寸的矿物。这样实现选择性地从水底小粒径沉积物中提取多金属结核(或锰结核)。
通常海底的结核分布的丰度随位置而变化,结核的形状有粗糙的球状体、椭球体或片状结核。它们经常部分陷入更细的海底沉积物中。通常结核的尺寸在直径15厘米以下,偶尔会有过大的结核—通常是连体结核。可以预见,只带有第一耙钉121(较长的耙钉)的耙体组件100用于收集典型矿区中可遇到的典型结核尺寸成分,而采用带第一螺旋部120和第二螺旋部的耙钉样式则适合于具有相同大尺寸结核和又具有大量散布的较小可用结核的矿区。
如图4所示,图中两条曲线分别代表区域A和区域B的矿石尺寸分布情况,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螺旋部120的外边缘到所述主旋转轴110外壁表面距离大于30毫米;所述第二螺旋部的外边缘到所述主旋转轴110外壁表面的距离小于30毫米,可设置为14-16毫米。当只采用带动第一螺旋部120的耙体组件100进行收集时,A区中将会有高达50%的结核被漏掉了,应用于B区能基本上收集所有结核。如果将同时带有第一螺旋部120和第二螺旋部的耙体组件100应用于A区,则能收集到A区所有的结核,同时也能收集到B区所有结核。
具体结构中,所述第二螺旋部可以采用多种形式。
如图5所示,第一种形式:所述第二螺旋部只包括第二耙钉131,多个所述第二耙钉131沿螺旋线轨迹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耙钉131设置在所述第一耙钉121的螺旋轨迹上,即所述第二耙钉131可设置在在螺旋轨迹上相邻的两个第一耙钉121之间。如果所收集的矿物尺寸范围较大,即收集区域既有大颗粒矿物,又有小颗粒矿物,则耙体组件100在收集矿物时,通过长度较长的第一耙钉121对大矿物进行收集,较短的长度的第二耙钉131用于收集较小尺寸的矿物。在这种情况下,矿物的最小截留尺寸可优化。这将使结核收集的最大化具体到矿物大小的特定值(或者最小尺寸)。
如图6所示,第二种形式:所述第二螺旋部包括旋转叶片132,旋转叶片132呈螺旋形缠绕在所述主旋转轴110上,所述第一耙钉121分布于所述旋转叶片132的外壁上。具体为所述第一耙钉121可以焊接在所述旋转叶片132的外边缘上,这样借助旋转叶片132的外侧长度,使第一耙钉121增长,能节约材料,便于生产。另外还可以将第一耙钉121焊接在主旋转轴110上和旋转叶片132上,这样增加了旋转叶片132和第一耙钉121的结构强度,使整个耙体组件的承载能力加强。同样,旋转叶片132在旋转过程中其低于第一耙钉121的高度确保可收集到较小的表层结核。
如图7所示,第三种形式:所述第二螺旋部包括旋转叶片132和第二耙钉131,旋转叶片132呈螺旋形缠绕在所述主旋转轴110上,所述第一耙钉121分布于所述旋转叶片132的外壁上,所述第二耙钉131焊接在所述旋转叶片132的外壁上。同样,第二耙钉131到主旋转轴110外壁的距离小于第一耙钉121到主旋转轴110的长度。采用该形式的耙体组件,不仅结构稳定,而且节约材料,可收集到较小的表层结核。
以上各形式中,所述第二耙钉131的中线与所述旋转轴110的中轴线可以垂直设置,即第二耙钉131和第一耙钉均沿所述旋转轴110的径向设置在所述旋转轴110的外壁上。而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二耙钉131的中线与所述主旋转轴110的横截面倾斜设置。这样通过第二耙钉131对小颗粒的矿石进行倾斜推动,能使小颗粒矿石顺着倾斜的螺旋线移动到收集口400的中间,不易使小颗粒矿物被推到收集区之外,对收集区所收集的矿石更彻底。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所述耙体组件100、旋转组件200以及摆动组件300均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耙体组件100分别位于所述收集口400左右方向的两侧。位于左右两侧的耙体组件100可以分别向左侧和右侧展开。两侧展开的耙体组件100进一步增加了集矿区的面积,一次可收集更多的矿石。位于左右两侧的耙体组件100可以以不同的垂向角度展开,从而具备在海底形状变化的情况下保持紧贴地面的能力,以保证沿着采矿车的扫矿宽度(从右侧到左侧)上保持持续的采矿/分离效率。
当位于左右两侧的耙体组件100同时旋转时,当螺旋的第一耙钉121和第二耙钉131接触结核时,第一耙钉121和第二耙钉131通常在垂直于主旋转轴110的方向上向结核施加力和速度。当使用第二组耙钉或连续螺旋叶片时,螺旋本身使矿物向采矿车中部运动,使左右两侧的矿物向收集口400中间靠拢,耙体组件100的运动使结核向机器中间收集口400的运动。由于第一耙钉121和第二耙钉131之间有间隙,在螺旋耙旋转期间,虽然一些不需要的物质被耙体组件100聚向收集口400,这些物质可能在随后的每次旋转中被耙钉漏过,尺寸过小的物质就会从耙钉之间的间隙穿过并被留在海面上。由于位于螺旋轨迹上的相邻耙钉之间的间距的限制,过大的物体(或结核)将无法通过。利用耙钉间距、采矿车的可变行进速度和旋转组件200的可变旋转速度之间的组合配置,可以最佳地匹配当地的矿物丰度范围。根据当地的矿物丰度范围,可以自动调整行进速度以匹配矿物丰度。实现智能化采矿。
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矿耙装置将所需的结核或颗粒收集并集中成堆放带,并通过耙钉之间的间隙,将绝大多数不需要的沉积物留在海底。因此,本采矿耙装置对矿粒的分选和收集是同时进行的,即在对矿石进行收集的同时,使矿石和沉积物分离,提高采矿效率。
另外的功能中,采用本采矿耙装置,且改变第一螺旋部120距离海底表面的高度,可以通过旋转组件200使所述第一螺旋部120的转向改变,还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如将耙体组件100距离海底的高度升高,第一螺旋部120绕朝向所述收集口400的方向逆时针旋转时,可实现水下石块清除功能。在采矿车前进的路上,通过摆动耙体组件100从预定的水下挖沟路线上清除不需要的石块。
如图8所示,基于同样的构思,本方案还提出一种采矿车,包括矿车本体10,所述矿车本体10上开设有收集口400,以及如上所述的采矿耙装置。
综上所述:耙体组件100为水下采矿车前部的主要触地工具。耙体组件100使采矿车能够选择性地从较细的沉积物中提取结核状物质,并将其集中堆积以进行后续收集和处理。当两侧的耙体组件100通过摆动组件300展开后,采矿车可以获得比其他情况下更宽的扫描宽度。在不进行采矿时,两侧的耙体组件100通过移动组件向上抬起,置于采矿车体的上方向。这使得采矿车的存放占地面积最小化,从而减小了采矿车布放和回收设备的尺寸以及水面母船上或布放回收平台上的甲板空间要求。
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采矿耙装置及采矿车,将耙体组件100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在所述收集口400的一侧,通过设置在所述收集口400一侧的摆动装置连接耙体组件100,驱动所述耙体组件100绕竖直方向旋转,使耙体组件100在收集口400的侧面前方摆动出一定角度,当采矿车在前进的过程中,耙体组件100所覆盖的区域大于收集口400所覆盖的区域。所述旋转组件200连接在所述耙体组件100上,并驱动第一螺旋部120绕耙体组件100的延伸方向旋转,转动的第一螺旋部120将海底的大尺寸的结核从沉积物中掘起,旋转组件200使所述第一螺旋部120绕朝向所述收集口400的方向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旋转的第一螺旋部120将撅起的结核推向/卷向采矿车的行驶路径中间,即采矿车的收集口400之前,从而通过收集口400来收集结核矿物。当采矿车在前进的过程中,收集口400所能收集的矿石区域不仅包括收集口400前进方向的区域,也包括耙体组件100所覆盖的区域。从而在采矿车的一次运动中,能收集到更多区域中的矿石,实现收集范围大,采矿效率高的优点。
本采矿耙装置采用一对耙体组件100(旋转螺旋耙),它们安装在能提供精确方向控制的可移动水下采矿车上。该工具增加了车辆的扫矿收集宽度,并将矿物聚集到采矿车中部的收集口400前,实现对有价值矿石的一次性提取。该工具也可以作为两次提取系统的第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矿物被留在海底(或内陆水体的底部),为后续收集做好准备。在任一种情况下,该工具将增加目标矿物的收集量,并降低不需要的淤泥或沉积物的比例。这样可以更有效地提取矿物,减少在车上对废物的处理以及下游的其他处理过程。这种工具的使用不仅限于矿物的采集,也可用于分离任何尺寸上有大小差异的物质,例如它可用于水下污染物的收集或溢出物质的清理。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采矿耙装置,用于设置在收集口,其特征在于,包括:
耙体组件,所述耙体组件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在所述收集口的侧面,所述耙体组件包括第一螺旋部;
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连接在所述耙体组件上,并驱动所述第一螺旋部绕耙体组件的延伸方向旋转,所述第一螺旋部用于通过旋转将矿石推向收集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矿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耙体组件还包括主旋转轴,所述主旋转轴的一端连接所述旋转组件、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收集口的方向延伸设置;
所述第一螺旋部包括多个第一耙钉,多个所述第一耙钉沿螺旋线轨迹间隔设置在所述主旋转轴的外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矿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旋转轴上还设置有第二螺旋部;
所述第二螺旋部的外边缘到所述主旋转轴中轴线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螺旋部的外边缘到所述主旋转轴中轴线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矿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旋部包括多个第二耙钉,多个所述第二耙钉沿螺旋线轨迹间隔设置;或/和
所述第二螺旋部包括旋转叶片,所述旋转叶片钉沿螺旋线轨迹延伸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矿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旋部包括第二耙钉,所述第二耙钉的中线与所述主旋转轴的横截面倾斜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矿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旋部包括旋转叶片,所述第一耙钉分布于所述旋转叶片的外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矿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矿耙装置还包括摆动组件,所述摆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收集口的侧面且连接所述耙体组件,并驱动所述耙体组件在水平面上摆动或/和上下方向摆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矿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矿耙装置还包括:
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活动设置在所述收集口的侧面,所述移动组件驱动所述耙体组件沿上下方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采矿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耙体组件、旋转组件以及摆动组件均设置有两个;
两个所述耙体组件分别位于所述收集口左右方向的两侧。
10.一种采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矿车本体,所述矿车本体上开设有收集口,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采矿耙装置。
CN202121410870.8U 2021-06-23 2021-06-23 一种采矿耙装置及采矿车 Active CN2153698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10870.8U CN215369836U (zh) 2021-06-23 2021-06-23 一种采矿耙装置及采矿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10870.8U CN215369836U (zh) 2021-06-23 2021-06-23 一种采矿耙装置及采矿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69836U true CN215369836U (zh) 2021-12-31

Family

ID=79604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10870.8U Active CN215369836U (zh) 2021-06-23 2021-06-23 一种采矿耙装置及采矿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698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94594B (zh) 一种集成式深海采矿车
EP2582914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ulk seafloor mining
CN206694038U (zh) 滚刀式顶管掘土机
CN112943254B (zh) 一种行走采集一体式海底采矿车
AU2013273634A1 (en) Apparatus, dredg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nsporting material taken up in a liquid
CN113404495A (zh) 低扰动深海多金属结核采集传动机构及其采集方法
CN115584767A (zh) 一种环保治理用的抽取污泥处理系统
US4589700A (en) Strip-auger method of mining thin seams of hydrocarbonaceous deposits
CN215369836U (zh) 一种采矿耙装置及采矿车
CN203158840U (zh) 一种移动破碎装车机
US4585274A (en) Mineral and metal particle recovery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13356854A (zh) 一种采矿耙装置及采矿车
US3790213A (en) Sub-surface particle recovery
CN211076297U (zh) 一种海底锰结核集矿车
CN103204386A (zh) 一种移动破碎装车机
CN112483118B (zh) 一种自由断面硬岩挖掘装备
CN113187483B (zh) 一种水下采矿车
CN107060799A (zh) 一种滚筒式顶进掘土机
CN108868761A (zh) 一种矿山开采用带防护顶结构的横向旋进钻掘机械
US4999934A (en) Dredging apparatus
JPH0226039B2 (zh)
US20150008719A1 (en) Prospecting Immersable for Gold or P.I.G.
JP2665325B2 (ja) 下向き急傾斜斜坑掘削機におけるズリ搬出装置
CN213086899U (zh) 一种稻虾共生养殖田的虾沟开挖装置
RU2221144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разработки конкреци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