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60255U - 一种柔软高弹双面纬编面料 - Google Patents

一种柔软高弹双面纬编面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60255U
CN215360255U CN202121392793.8U CN202121392793U CN215360255U CN 215360255 U CN215360255 U CN 215360255U CN 202121392793 U CN202121392793 U CN 202121392793U CN 215360255 U CN215360255 U CN 2153602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contact layer
spandex
conducting
soft hig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9279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庞德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Kuanming Text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Kuanming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Kuanming Text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Kuanming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9279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602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602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602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柔软高弹双面纬编面料,涉及纺织布料的技术领域,包括接触层、导电层和外侧层,接触层平铺设置,导电层平铺并盖设在接触层上,外侧层平铺并盖设在导电层上远离接触层的一侧表面上,接触层上设置有缝合线,缝合线用于贯穿并连接接触层、导电层和外侧层,导电层用于抵接在接触层和外侧层上并导电。本申请具有减少氨纶面料上积聚的静电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柔软高弹双面纬编面料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纺织布料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柔软高弹双面纬编面料。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和顾客需求的提高,纺织布料的工艺也逐步进行改善。为使成衣的弹性较高,贴身性较好,布料生产厂商通常使用氨纶纺线编织布料,从而使布料弹性较好,使用氨纶制成的衣服能够贴合使用人员的皮肤,适合于制作应用于特殊场合的服饰,如表演用服装或内衣。
相关的氨纶纺织面料常使用混纺工艺,混纺工艺指化学纤维与其他棉、毛、麻等天然纤维混合纺纱制成的纺织工艺,通过混纺制成的面料同时具有化纤的材料特性和棉织物的材料特性。通过在氨纶中混纺棉等材料,能够提升布料的吸水性,提升使用人员穿着舒适度。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氨纶作为化纤物品,材料绝缘性较高,表面电荷不易散失,不易受潮,从而促使氨纶容易积聚电荷,通过摩擦产生静电,使用氨纶面料制作贴身衣物时,静电不便于使用人员穿着。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减少氨纶面料上积聚的静电,本申请提供一种柔软高弹双面纬编面料。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柔软高弹双面纬编面料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柔软高弹双面纬编面料,包括接触层、导电层和外侧层,接触层平铺设置,导电层平铺并盖设在接触层上,外侧层平铺并盖设在导电层上远离接触层的一侧表面上,接触层上设置有缝合线,缝合线用于贯穿并连接接触层、导电层和外侧层,导电层用于抵接在接触层和外侧层上并导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接触层和外侧层之间设置导电层,使导电层能够抵接在接触层和外侧层上,进而使导电层能够传导静电,减少静电在接触层和外侧层上的堆积作用,通过在接触层、导电层和外侧层上设置缝合线,使缝合线能够将接触层、导电层和外侧层连接,起到提升面料整体连接强度的效果,具有减少氨纶面料上积聚的静电的效果。
可选的,导电层使用氨纶和金属丝混纺制成的纱线编织形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用氨纶和金属丝制作导电层,使金属丝起到导电作用,进而使氨纶和金属丝混纺制成的导电层具有较好的导电性,通过使用氨纶与金属丝混纺,从而提升导电层的弹性,氨纶具有较佳的耐磨性,能够提升导电层的强度。
可选的,缝合线包括多个水平线和多个竖直线,水平线和竖直线垂直,水平线沿竖直线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竖直线沿水平线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接触层上缝合水平线和竖直线,从而使水平线和竖直线能够将接触层、导电层和外侧层分隔为面积较小的矩形区域,从而使接触层、导电层和外侧层上形成封闭的空腔,使面料整体较为平整。
可选的,相邻的所述水平线间隔不大于五厘米,相邻的所述竖直线间隔不大于五厘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相邻的水平线间隔和相邻的竖直线间隔设置为不大于五厘米,使水平线和竖直线走线较为细密,进而使接触层、导电层和外侧层上形成较小的空腔,从而提升面料整体的平整性和舒适度。
可选的,接触层使用纯棉和氨纶混纺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用纯棉和氨纶混纺制成接触层,使接触层能够兼具纯棉和氨纶的材料特性,使接触层在保持氨纶材料具有的弹性的前提下能够提升吸水性,能够提升面料整体的吸汗性,提升使用人员的穿着舒适度。
可选的,外侧层使用纯棉和氨纶混纺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用纯棉和氨纶混纺制成外侧层,使外侧层能够兼具纯棉和氨纶的材料特性,进而使外侧层能够在保持较佳的弹性的前提下具有吸水性,提升面料的质感。
可选的,接触层、导电层和外侧层上均开设有多个孔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接触层、导电层和外侧层上开设孔洞,使导电层能够通过接触层的孔洞与外界环境接触并进行水汽循环,使用人员在穿着成衣时,能够通过接触层、导电层和外侧层上的孔洞进行热交换和水汽循环,起到透气的效果。
可选的,导电层上的孔洞与接触层和外侧层上的孔洞均不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导电层上的孔洞与外侧层上的孔洞不重合,当水滴或油污掉落至外侧层的孔洞上时,水滴或油污通过外侧层的孔洞能够流至导电层上,进而减少水滴或油污流至使用人员皮肤上的几率,从而提升面料对使用人员皮肤的保护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 通过在接触层和外侧层之间设置导电层,使导电层能够抵接在接触层和外侧层上,进而使导电层能够传导静电,减少静电在接触层和外侧层上的堆积作用,通过在接触层、导电层和外侧层上设置缝合线,使缝合线能够将接触层、导电层和外侧层连接,起到提升面料整体连接强度的效果,具有减少氨纶面料上积聚的静电的效果;
2. 通过使用氨纶和金属丝制作导电层,使金属丝起到导电作用,进而使氨纶和金属丝混纺制成的导电层具有较好的导电性,通过使用氨纶与金属丝混纺,从而提升导电层的弹性,氨纶具有较佳的耐磨性,能够提升导电层的强度;
3. 通过使相邻的水平线间隔和相邻的竖直线间隔设置为不大于五厘米,使水平线和竖直线走线较为细密,进而使接触层、导电层和外侧层上形成较小的空腔,从而提升面料整体的平整性和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接触层;2、导电层;3、外侧层;4、缝合线;41、水平线;42、竖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柔软高弹双面纬编面料。参照图1,包括接触层1、导电层2和外侧层3。导电层2设置在接触层1和外侧层3之间,接触层1、导电层2和外侧层3之间通过缝合连接。接触层1用于与使用人员的皮肤抵接,导电层2设置在接触层1和外侧层3之间,能够吸收接触层1和外侧层3上的静电,进而起到减少面料产生静电的几率。
参照图1,接触层1使用纯棉和氨纶混纺纱线的面料制成。纯棉和氨纶通过混纺制成纱线,制成的纱线通过纬编工艺编织成接触层1。通过使纯棉和氨纶混纺制成纱线,使接触层1能够具有纯棉所具有的良好的吸水性和氨纶所具有的良好的弹性,进而使接触层1具有良好的触感,贴合在使用人员皮肤上时具有吸汗和贴合形体的效果。
参照图1,外侧层3使用纯棉和氨纶混纺纱线的面料制成。纯棉和氨纶通过混纺制成纱线,制成的纱线通过纬编工艺编织形成外侧层3。通过使纯棉和氨纶混纺制成纱线,使外侧层3能够具有纯棉所具有的的良好的吸水性和氨纶所具有的良好的弹性。接触层1所使用的的氨纶与外侧层3所使用的的氨纶相同,从而使接触层1和外侧层3具有相同的弹性,进而使接触层1和外侧层3缝合后能够均匀延伸并回弹。
参照图1,外侧层3使用单面起绒工艺处理。外侧层3上远离导电层2的一侧表面设置为起绒层3。当接触层1与使用人员皮肤接触时,外侧层3覆盖在使用人员皮肤表面,从而提升织物手感。通过对外侧层3上远离导电层2的一侧进行起绒处理,从而降低成本。
参照图1,接触层1、导电层2和外侧层3上均开设有多个孔洞,孔洞可通过布料打孔机或激光打孔机加工形成。孔洞用于使接触层1、导电层2和外侧层3中吸收的水分能够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热交换和水汽循环,进而使成衣的透气性较好,散热型较佳。接触层1和外侧层3上的孔洞与导电层2上的孔洞均不重合,当雨水或油污滴在外侧层3上时,油污或水滴通过外侧层3的孔洞流至导电层2上,进而减少油污或水滴穿过接触层1、导电层2和外侧层3上的孔洞并与使用人员皮肤接触的几率。
参照图1,导电层2使用氨纶和金属丝混纺制成的纱线编织形成,金属丝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通过使导电层2设置在接触层1和外侧层3之间,使导电层2通过与接触层1和外侧层3接触,进而使接触层1和外侧层3上积聚在氨纶上的静电能够通过导电层2快速转移,从而起到减少接触层1和外侧层3上堆积静电的几率。
参照图1,导电层2使用紫外线吸收剂处理,使用人员先将紫外线吸收剂稀释在水中或染料中,再将导电层2取出并晾干,从而使导电层2能够具有较佳的吸收紫外线的能力。通过将导电层2设置在接触层1和外侧层3之间,从而使导电层2通过接触层1和外侧层3盖设,当导电层2浸润在紫外线吸收剂中造成变色等变化时,使用人员能够通过使用接触层1和外侧层3遮盖导电层2,起到提升面料整体美观度的效果。
参照图1,接触层1、导电层2和外侧层3上设置有缝合线4,缝合线4依次贯穿并连接接触层1、导电层2和外侧层3。使用人员将接触层1平铺,将导电层2平铺并盖设在接触层1上,最后将外侧层3平铺并盖设在导电层2上,使用缝合线4将接触层1。导电层2和外侧层3连接。缝合线4包括多个水平线41和多个竖直线42,水平线41和竖直线42的走线方向互相垂直,水平线41沿竖直线42延伸方向等距间隔设置,竖直线42沿水平线41延伸方向等距间隔设置。多个水平线41和多个竖直线42将接触层1、导电层2和外侧层3分割为多个矩形区域。相邻的水平线41的间距设置为不大于五厘米,相邻的竖直线42的间距设置为不大于五厘米,水平线41的间距小于在水平线41和竖直线42之间,接触层1、导电层2和外侧层3之间互相不连接,容易形成空腔,通过限制水平线41和竖直线42的间距,使水平线41和竖直线42划分的区域面积减小,进而使接触层1、导电层2和外侧层3之间的空腔较小,提升穿着舒适度。
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通过使用氨纶和金属丝混纺制成导电层,在接触层1和外侧层3之间设置导电层2,使导电层2具有导电功能和柔性,进而时导电层2能够传导接触层1和外侧层3上堆积的静电,起到减少面料上积聚的静电的效果,通过使用紫外线吸收剂处理导电层2,使导电层2能够吸收紫外线,进而减少紫外线对使用人员皮肤的伤害。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柔软高弹双面纬编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接触层(1)、导电层(2)和外侧层(3),接触层(1)平铺设置,导电层(2)平铺并盖设在接触层(1)上,外侧层(3)平铺并盖设在导电层(2)上远离接触层(1)的一侧表面上,接触层(1)上设置有缝合线(4),缝合线(4)用于贯穿并连接接触层(1)、导电层(2)和外侧层(3),导电层(2)用于抵接在接触层(1)和外侧层(3)上并导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软高弹双面纬编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2)使用氨纶和金属丝混纺制成的纱线编织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柔软高弹双面纬编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线(4)包括多个水平线(41)和多个竖直线(42),水平线(41)和竖直线(42)垂直,水平线(41)沿竖直线(42)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竖直线(42)沿水平线(41)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柔软高弹双面纬编面料,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水平线(41)间隔不大于五厘米,相邻的所述竖直线(42)间隔不大于五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软高弹双面纬编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层(1)使用纯棉和氨纶混纺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柔软高弹双面纬编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层(3)使用纯棉和氨纶混纺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柔软高弹双面纬编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层(1)、导电层(2)和外侧层(3)上均开设有多个孔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柔软高弹双面纬编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2)上的孔洞与接触层(1)和外侧层(3)上的孔洞均不重合。
CN202121392793.8U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柔软高弹双面纬编面料 Active CN2153602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92793.8U CN215360255U (zh)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柔软高弹双面纬编面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92793.8U CN215360255U (zh)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柔软高弹双面纬编面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60255U true CN215360255U (zh) 2021-12-31

Family

ID=79604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92793.8U Active CN215360255U (zh)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柔软高弹双面纬编面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602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96110B (zh) 一种单向导湿吸湿速干的棉/锦复合针织面料
CN213167210U (zh) 一种保暖梭织面料
CN215360255U (zh) 一种柔软高弹双面纬编面料
CN215943902U (zh) 一种保温效果好的发热纺织面料
CN214137665U (zh) 一种双面立体夹层复合面料
CN212335447U (zh) 一种吸湿发热功能性面料
CN210126333U (zh) 一种复合型珍珠棉保暖布料
CN210590825U (zh) 保暖、抗静电皮芯型复合针织面料
CN216942121U (zh) 一种防静电针织坯布
CN211106064U (zh) 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面料
CN205398890U (zh) 一种超薄粗犷双层经编织物
CN213472424U (zh) 一种热感保暖面料
CN207901759U (zh) 一种提花布
CN215826110U (zh) 透气吸汗型正面磨毛反面拉毛面料
CN216610378U (zh) 吸湿排汗抗菌面料
CN214983866U (zh) 一种防静电的色织布料
CN216838415U (zh) 一种新型抗菌针织面料
CN211074957U (zh) 一种保暖吸湿双面呢布料
CN220057205U (zh) 一种多功能特殊丝透气舒适针织面料
CN215360260U (zh) 一种多功能针织运动材料
CN215512655U (zh) 一种具有屏蔽电磁功能的尼龙布
CN210821212U (zh) 一种保温复合针织布
CN213604458U (zh) 一种易清洗防风毛衣
CN220374060U (zh) 抗静电针织面料
CN215976260U (zh) 一种发热毛圈面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