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45517U - 储能箱壳体结构 - Google Patents

储能箱壳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45517U
CN215345517U CN202120666494.2U CN202120666494U CN215345517U CN 215345517 U CN215345517 U CN 215345517U CN 202120666494 U CN202120666494 U CN 202120666494U CN 215345517 U CN215345517 U CN 2153455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shell
mounting
energy storage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6649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松
邓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eishite Technology Co.,Ltd.
Shenzhen chipuked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eishi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eishit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eishi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6649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455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455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455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储能箱壳体结构。该储能箱壳体结构包括壳体本体、安装支架、垫板及紧固件,壳体本体设有容纳腔,容纳腔的底壁设有连接柱,连接柱的外周设有螺纹;安装支架设于容纳腔内,安装支架设有连接孔;垫板设于壳体本体和安装支架之间,垫板开设有避位孔,避位孔与连接孔同轴设置并连通;避位孔的孔径大于连接孔的孔径;连接柱穿设于避位孔和连接孔内;紧固件设有配合孔,配合孔的孔壁设有螺纹,紧固件与连接柱螺纹配合,以将安装支架和垫板固定与壳体本体。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垫板可以消除壳体本体上连接柱周缘形成凸包对壳体本体与安装支架的固定产生的影响,以保证产品的一致性。

Description

储能箱壳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能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储能箱壳体结构。
背景技术
移动能源是一种便携式的储能装置,具有可灵活移动的特点,可以为电子产品、可穿戴设备等各类终端产品以及户外用品、救援装备等提供电力供应。移动能源通常包括箱体和设有箱体内的安装支架,安装支架用于安装PCB基板,同时安装支架与箱体之间形成用于安装电池组的空间,相关技术中,安装支架与箱体通过螺栓连接,箱体加工成型过程中连接位置易形成凸包,箱体与安装支架配合后,由于凸包的存在,会导致产品的不能保持一致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储能箱壳体结构,旨在提供产品的一致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储能箱壳体结构包括:
壳体本体,所述壳体本体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底壁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外周设有螺纹;
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安装支架设有连接孔;
垫板,所述垫板设于所述壳体本体和所述安装支架之间,所述垫板开设有避位孔,所述避位孔与所述连接孔同轴设置并连通;所述避位孔的孔径大于所述连接孔的孔径;所述连接柱穿设于所述避位孔和所述连接孔内;及
紧固件,所述紧固件设有配合孔,所述配合孔的孔壁设有螺纹,所述紧固件与所述连接柱螺纹配合,以将所述安装支架和所述垫板固定与所述壳体本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本体包括底壳和周壳,所述底壳和所述周壳围合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连接柱设于所述底壳;
所述安装支架包括设于所述容纳腔内的支架本体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于所述支架本体靠近所述底壳的一端,所述连接件设有所述连接孔;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底壳呈平行设置;所述支架本体设有安装凹槽,所述安装凹槽的槽壁与所述底壳围合形成用于安装电池组的电池腔;所述支架本体远离所述底壳的一端用于安装基板;
其中,所述垫板夹设于所述连接件和所述底壳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本体包括:
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有相背离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用于安装所述基板;和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安装板连接,并与所述第二表面围合形成所述安装凹槽,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安装板的一端连接有所述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支撑板垂直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一端用于安装所述基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周壳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呈并排且间隔设置;每一所述通孔邻近所述安装板设置,以对应所述基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通孔为USB接口孔、type-c接口孔、AC孔、DC孔、指示灯孔中的一个,所述USB接口孔对应所述基板上的USB接口,所述type-c接口孔对应所述基板上的type-c接口,所述AC孔用于穿设AC开关,所述DC孔用于穿设DC开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指示灯孔的孔径从靠近所述容纳腔的一端至远离所述容纳腔的一端逐渐减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周壳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均邻近所述安装板设置,以对应所述基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本体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设有提手。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壳体本体提供安装基础,且通过连接柱与紧固件的螺纹配合,实现安装支架的固定;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安装支架和壳体本体之间设置垫板,并在垫板上开设避位孔,且避位孔的孔径大于连接孔的孔径,若连接柱的周边存在凸包,凸包会被容纳于避位孔内,可以消除壳体本体上连接柱周缘形成凸包对壳体本体与安装支架的固定产生的影响,可以保证产品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储能箱壳体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安装支架和垫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具有本实用新型储能箱壳体结构的储能箱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002579270000031
Figure BDA0003002579270000041
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储能箱壳体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储能箱壳体结构包括:
壳体本体1,所述壳体本体1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底壁设有连接柱11,所述连接柱11的外周设有螺纹;
安装支架2,所述安装支架2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安装支架2设有连接孔2a;
垫板3,所述垫板3设于所述壳体本体1和所述安装支架2之间,所述垫板3开设有避位孔3a,所述避位孔3a与所述连接孔2a同轴设置并连通;所述避位孔3a的孔径大于所述连接孔2a的孔径;所述连接柱11穿设于所述避位孔3a和所述连接孔2a内,
紧固件4,所述紧固件4设有配合孔,所述配合孔的孔壁设有螺纹,所述紧固件4与所述连接柱11螺纹配合,以将所述安装支架2和所述垫板3固定与所述壳体本体1。
本实施例中,壳体本体1呈方形,本实施例通过壳体本体1提供安装基础,且通过连接柱11与紧固件4的螺纹配合,实现安装支架2的固定,安装支架2与壳体本体1围合形成用于安装电池组的电池腔,安装支架2背离安装腔的一侧用于安装基板5,基板5与电池组电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安装支架2和壳体本体1之间设置垫板3,并在垫板3上开设避位孔3a,且避位孔3a的孔径大于连接孔2a的孔径,若连接柱11的周边存在凸包,凸包会被容纳于避位孔3a内,可以消除壳体本体1上连接柱11周缘形成凸包对壳体本体1与安装支架2的固定产生的影响,可以保证产品的一致性。
本实施例中,紧固件4为螺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壳体本体1包括底壳12和周壳13,所述底壳12和所述周壳13围合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连接柱11设于所述底壳12;
所述安装支架2包括设于所述容纳腔内的支架本体21和连接件22,所述连接件22设于所述支架本体21靠近所述底壳12的一端,所述连接件22设有所述连接孔2a;所述连接件22与所述底壳12呈平行设置;所述支架本体21设有安装凹槽,所述安装凹槽的槽壁与所述底壳12围合形成用于安装电池组的电池腔;所述支架本体21远离所述底壳12的一端用于安装基板5;
其中,所述垫板3夹设于所述连接件22和所述底壳12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支架本体21靠近的底壳12的一端设置连接件22,并在连接件22上设置连接孔2a,连接件22与底壳12呈平行设置,可便于操作紧固件4固定安装支架2,同时可以提高安装支架2与底壳12的连接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支架本体21包括:
安装板211,所述安装板211设有相背离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用于安装所述基板5;和
支撑板212,所述支撑板212与所述安装板211连接,并与所述第二表面围合形成所述安装凹槽,所述支撑板212远离所述安装板211的一端连接有所述连接件22,所述连接件22与所述支撑板212垂直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安装板211为基板5提供安装基础,支撑板212起到支撑安装板211的作用,同时支撑板212与安装板211围合形成的安装凹槽用于容纳电池组。连接件22与支撑板212垂直设置,支撑板212与安装板211垂直设置,结构简单,成本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表面设有支撑柱213,所述支撑柱213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一端用于安装所述基板5。
可以理解的是,基板5与支撑柱213通过螺钉连接,支撑柱213为基板5提供安装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周壳13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多个通孔131,多个所述通孔131呈并排且间隔设置;每一所述通孔131邻近所述安装板211设置,以对应所述基板5。
本实施例中,在周壳13设置多个通孔131,用于与基板5上的元件对应设置,可保证元件直接设置在基板5上,在相关现有技术储能箱中,元件是直接设置在壳体上的,然后通过导线与基板5连接。
而本实施例中,由于设置了垫板3,可以保证基板5的准确定位,可以保障基板5与并排设置的多个通孔131对应设置,不会发生错位。因为,本实施例中,可将元件直接设置在基板5上,减少导线,同时降低安装难度,且可以使得储能箱壳体结构的外观更美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通孔131为USB接口孔1311、type-c接口孔1312、AC孔1313、DC孔1314、指示灯孔1315中的一个,所述USB接口51孔1311对应所述基板5上的USB接口51,所述type-c接口孔1312对应所述基板5上的type-c接口52,所述AC孔1313用于穿设AC开关53,所述DC孔1314用于穿设DC开关54。
本实施例中,至少设有指示灯孔1315、USB接口孔1311、type-c接口孔1312、AC孔1313、DC孔1314,并间隔设置。所述USB接口孔1311对应所述基板5上的USB接口51,所述type-c接口孔1312对应所述基板5上的type-c接口52,所述AC孔1313用于穿设AC开关53,所述DC孔1314用于穿设DC开关54,可实现相应的功能,USB接口51、type-c接口52、AC开关53、DC开关54自己的机构以及电路连接属于现有技术,在此就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指示灯55孔1315的孔径从靠近所述容纳腔的一端至远离所述容纳腔的一端逐渐减小。
可以理解的是,指示灯55孔1315呈收口状,可起到聚光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周壳13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进风口132和出风口133,所述进风口132和所述出风口133均邻近所述安装板211设置,以对应所述基板5。
可以理解的是,在周壳13设置进风口132和出风口133,可对容纳腔进行散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容纳腔1a内设有风扇7,所述风扇通过通过支撑座8安装在基板5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壳体本体1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设有提手6。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壳体本体1设置提手6,起到便于提携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创造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储能箱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箱壳体结构包括:
壳体本体,所述壳体本体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底壁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外周设有螺纹;
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安装支架设有连接孔;
垫板,所述垫板设于所述壳体本体和所述安装支架之间,所述垫板开设有避位孔,所述避位孔与所述连接孔同轴设置并连通;所述避位孔的孔径大于所述连接孔的孔径;所述连接柱穿设于所述避位孔和所述连接孔内;及
紧固件,所述紧固件设有配合孔,所述配合孔的孔壁设有螺纹,所述紧固件与所述连接柱螺纹配合,以将所述安装支架和所述垫板固定与所述壳体本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箱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本体包括底壳和周壳,所述底壳和所述周壳围合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连接柱设于所述底壳;
所述安装支架包括设于所述容纳腔内的支架本体和连接件,所述支架本体设有安装凹槽,所述安装凹槽的槽壁与所述底壳围合形成电池腔;所述支架本体远离所述底壳的一端用于安装基板;所述连接件设于所述支架本体靠近所述底壳的一端,并位于所述支架本体背离所述安装凹槽的一侧,所述连接件设有所述连接孔;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底壳呈平行设置;
其中,所述垫板夹设于所述连接件和所述底壳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箱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包括:
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有相背离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用于安装所述基板;和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安装板连接,并与所述第二表面围合形成所述安装凹槽,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安装板的一端连接有所述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支撑板垂直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箱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一端用于安装所述基板。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箱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壳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间隔设置,并位于同一直线上;每一所述通孔邻近所述安装板设置,以对应所述基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箱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USB接口孔、type-c接口孔、AC孔、DC孔、指示灯孔中的至少一个,所述USB接口孔对应所述基板上的USB接口,所述type-c接口孔对应所述基板上的type-c接口,所述AC孔用于穿设AC开关,所述DC孔用于穿设DC开关。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能箱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灯孔的孔径从靠近所述容纳腔的一端至远离所述容纳腔的一端逐渐减小。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箱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壳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均邻近所述安装板设置,以对应所述基板。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箱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本体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设有提手。
CN202120666494.2U 2021-03-31 2021-03-31 储能箱壳体结构 Active CN2153455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66494.2U CN215345517U (zh) 2021-03-31 2021-03-31 储能箱壳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66494.2U CN215345517U (zh) 2021-03-31 2021-03-31 储能箱壳体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45517U true CN215345517U (zh) 2021-12-28

Family

ID=795921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66494.2U Active CN215345517U (zh) 2021-03-31 2021-03-31 储能箱壳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455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11986B1 (en) Lamp body structure and panel lamp with positioning groove and power supply assembly therein
CN215345517U (zh) 储能箱壳体结构
CN214757290U (zh) 底托、显示单元及拼接显示屏
CN215379404U (zh) 移动储能装置
CN108318897B (zh) 追踪器
US20110310626A1 (en) Lighting device
CN214757462U (zh) 底托及具有该底托的显示单元
CN216487116U (zh) Led显示装置
CN215378490U (zh) 移动电源壳体
CN221010412U (zh) 固定器、处理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EP3495725B1 (en) Lamp
CN213840086U (zh) 中控平板及用于中控平板的安装结构
CN212841161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led线路软板
CN214797795U (zh) 一种便携式安装用插座
CN108577807B (zh) 智能穿戴设备
CN214849427U (zh) 一种插座式手控器
CN214849431U (zh) 一种圆筒插座
CN215883514U (zh) 一种车载显示器
CN216414384U (zh) 一种摄像头组件和mic板走线固定结构及智能交互设备
CN214754520U (zh) 一种带有指示的公头插座
CN219718318U (zh) 显示设备
CN216313566U (zh) 聚光灯的电控设备
CN210052469U (zh) 智能广告灯箱控制器
CN215298723U (zh) Led箱体
CN215341888U (zh) 一种安装壳结构、连接壳组件、显示模块及显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211

Address after: 518000 Hong Kong Shenzhen International Center 469, Xinniu community, Minzhi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beishite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chipukeda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Hong Kong Shenzhen International Center 469, Xinniu community, Minzhi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beishite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