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45039U - 一种个人音响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个人音响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45039U
CN215345039U CN202023204451.7U CN202023204451U CN215345039U CN 215345039 U CN215345039 U CN 215345039U CN 202023204451 U CN202023204451 U CN 202023204451U CN 215345039 U CN215345039 U CN 2153450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udspeaker
duct
speaker
opening
sound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0445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鑫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ongwe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ong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ongwe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ong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0445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450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450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450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oundproofing, Sound Blocking, And Sound Damp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个人音响系统,其技术方案的要点是包括有外壳,在所述的外壳内分别设有右前扬声器、左前扬声器和控制器,在所述右前扬声器上设有右后导管,所述右后导管的一端开口与所述右前扬声器的一面紧密连结并相互密封,所述右后导管的另一端开口远离人耳,所述右前扬声器与所述左前扬声器对称设置,本实用新型个人音响系统不需要接触耳朵,不增加使用者的负担,使用舒适。音质效果好,低音丰富。给扬声器增加腔体,会导致谐振频率上升,导致低音变差。但是给扬声器增加导管,可以降低谐振频率,低音更丰富。私密性好,既不打扰别人,也增强沟通私密性。

Description

一种个人音响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重播音乐的音响设备领域,尤其是可以用于汽车、飞机、高铁等环境作为头枕或者颈枕的个人音响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代汽车音响的扬声器大多数都安装在门板里或者中控台上,这种安装方式存在以下一些不足:
1.声场不居中:由于座位距离两边门板不一样,导致左右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传到到人耳的时间和强度不同,因此声场不能居中。
2.声场难分区: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在车上听到自己喜欢的音乐,或者旁边人听音乐的时候不受打扰,又或者自己通过汽车音响通讯的时候不希望旁边人听到远端通讯方的谈话。目前的汽车音响无法满足这种需求。
3.成本高:目前市面上中高端的汽车音响,扬声器数量庞大,比如凯迪拉克CT6已经发展到34只,而新一代产品更是到了48只。
耳机虽然可以克服上述大部分不足,但是需要佩戴到人的头上,造成一定程度的不方便,并且耳机挡住了人的耳朵,不便于跟旁边的人沟通。
有一些座椅上面安装有扬声器,可以播放供个人欣赏的音乐。但是这种设计采用的是音箱的设计思路,由于座椅能安装的扬声器和箱体容积小,导致低音效果很差,达不到高品质音乐重放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安装在座椅上的头枕或者佩戴在人的肩膀上的颈枕的个人音响系统。
由于扬声器正面和背面辐射的声波幅度相同、相位相反,因此在没有任何阻挡的情况下,正反面辐射的声波相互抵消,导致低音很差,这就是声短路。为了阻止声短路,改善低音,必须设法阻止扬声器正面与背面的声波辐射到同一个空间。音箱的腔体就是把扬声器背面的声波限定在一个独立空间内,但是增加的这个腔体会导致扬声器最低谐振频率升高,低音变差。本实用新型将采用一种全新的设计思路阻止或减弱声短路的影响。
声波有一个特性是在自由场空间传播距离每增加一倍,幅度衰减一半(6dB)。因此如果扬声器与听音位置可以保持相对稳定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一根导管把扬声器其中一面的声波送到一个较远的距离,另外一面在耳朵附近。这样远端的声波在自由场空间再传播回到耳朵的时候幅度就远远小于近端的声波,从而取得不错的低音效果。尤其当自由场空间传播距离差不小于8倍的时候,抵消的幅度小于 1dB,可以等效认为没有相互抵消。而且给扬声器增加管道,可以降低扬声器的最低谐振频率,改善低音。
但是对于远处(距离大于500mm)的人来说,扬声器正面和背面的声波的传播距离却几乎相同,依然处于幅度相近、相位相反的状态,可以实现相互抵消,进而减弱远处的人被干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高品质私密声音重播。
由于该设备不需要罩住使用者的耳朵,因此并不会妨碍使用者与人沟通或者听到外面的有用声音。并且无论是安装在座椅上还是佩戴在肩膀上,都大大减轻了使用者的负担。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个人音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外壳10,在所述的外壳 10内分别设有右前扬声器31、左前扬声器32和控制器50。
如上所述的个人音响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右前扬声器31上设有右后导管41,所述右后导管41的一端开口与所述右前扬声器 31的一面紧密连结并相互密封,所述右后导管41的另一端开口远离人耳;在所述左前扬声器32上设有左后导管42,所述左后导管42的一端开口与所述左前扬声器32的一面紧密连结并相互密封,所述左后导管42的另一端开口远离人耳。
如上所述的个人音响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右前扬声器31上设有右前导管43,所述右前导管43的一端开口与所述右前扬声器 31的另一面紧密连结并相互密封,所述右前导管43的另一端开口靠近使用者的耳朵;在所述左前扬声器32上设有左前导管44,所述左前导管44的一端开口与所述左前扬声器32的一面紧密连结并相互密封,所述左前导管44的另一端开口靠近使用者的耳朵。
如上所述的个人音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前扬声器31与所述左前扬声器32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所述左前导管44和所述右前导管43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所述右前导管43距离耳道口的距离 a介于30mm到200mm之间,所述右后导管41远端辐射到空气中再传递到人耳的距离为b,b/a>2。
如上所述的个人音响系统,其特征在于:b/a>8;所述右前导管 43和所述右后导管41的截面积误差不超过10%,长度也误差不超过 10%。
如上所述的个人音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前扬声器31与所述左前扬声器32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所述右后导管41和所述左后导管42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所述右前扬声器31与所述左前扬声器 32的辐射轴线分别指向人的两只耳朵,两条轴线的夹角θ介于30°到170°之间,所述右前扬声器31正面辐射的声波传递到各自指向的耳朵的距离a介于30mm到200mm之间,所述右后导管41 远端辐射到空气中再传递到人耳的距离为b,b/a>2。
如上所述的个人音响系统,其特征在于:b/a>8。
如上所述的个人音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前扬声器31与所述左前扬声器32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在所述外壳10内对称设有右后扬声器33、左后扬声器34,所述右后扬声器33反向设在所述右前扬声器31的后方,所述左后扬声器34反向设置在所述左前扬声器32的后方。
一种如上所述个人音响系统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个人音响系统安装于座椅的头枕内。
一种如上所述个人音响系统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个人音响系统安装于颈枕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个人音响系统不需要接触耳朵,不增加使用者的负担,使用舒适。
2.本实用新型个人音响系统音质效果好,低音丰富。给扬声器增加腔体,会导致谐振频率上升,导致低音变差。但是给扬声器增加导管,可以降低谐振频率,低音更丰富。
3.本实用新型个人音响系统左右对称性好,音场自然。
4.本实用新型个人音响系统私密性好,既不打扰别人,也增强沟通私密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为外壳,31为右前扬声器,32为左前扬声器,50为控制器,41为右后导管,43为右前导管,33为右后扬声器,34为左后扬声器。44为左前导管、42为左后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所述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
本专利请求保护个人音响系统,尤其是指该音响系统的机械结构。该个人音响系统包括有外壳10,在所述的外壳10内分别设有右前扬声器31、左前扬声器32和控制器50,控制器50用于控制扬声器,右前扬声器31和左前扬声器32对称设置。所述个人音响系统可以安装于座椅的头枕内,也可以安装于颈枕内佩戴在肩上。
本专利包括至少以下四种实施例。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个人音响系统,包括外壳10,控制器50,在外壳10内,设置有左前扬声器32和右前扬声器31分别对应左右两只耳朵。为了描述方便,下面我们只介绍右边通道的设计,左边跟右边的设计方式一样。在右前扬声器31的一面设置有右前导管43,右前导管43与右前扬声器31紧密连结并相互密封。右前导管43的另外一端靠近耳朵,距离耳道口a满足条件30mm≤a≤200mm,在不影响人正常使用的条件下距离a越小声音越好。右前扬声器31 的另外一面与右后导管41紧密连结并相互密封,右后导管41的另外一端远离人耳,距离人耳的声波最短传播距离为b满足条件b/a>2。当b/a>8的时候,人耳听到的声音效果接近最佳。
远处M点距离使用者的距离通常大于500mm,因此右前导管43 和右后导管41的末端到M点的距离差c/d<1。由于右前扬声器31正面和反面发出的声波本身是幅度相同、相位相反的,因此传播到M点的时候,可以相互抵消,从而减弱M点的人听到的声音。为了实现最好的消音效果,其中一个较好的方式使右前导管43和右后导管41拥有相近的截面积和长度,误差不超过10%。
如果右前导管43和右后导管41不能设计成相近的尺寸,则可以通过测量导管口的声波特性,通过调整实现精确消音。当右前导管 43的设计定下来之后,测量右后导管41管口的声波。如果右后导管 41管口的声波幅度大于右前导管43管口的声波,可以减小右后导管 41截面积或者加大右后导管41的长度。反之则加大右后导管41截面积或者缩短其长度,调整直到两个导管口的声波频响曲线经过1/3 倍频程平滑之后差异不大于6dB。
实施例二:上述实施例的右前导管43和右后导管41的尺寸都可以根据要求分别设置,当前导管缩短至完全没有的时候,就变成了图 2的实施例。一种主动降噪设备,包含外壳10和控制器50,右前扬声器31和左前扬声器32。为了减轻对使用者的影响,右前扬声器31和左前扬声器32位于人耳的后面或者下面,距离人耳耳道口的距离 a且30mm≤a≤200mm。该距离小于30mm时,设备会有机会接触到人耳,造成不舒适。当该距离大于200mm时,声场稳定性差,效果不好。
两只扬声器的辐射轴线都指向人耳,因此形成夹角θ且30°<θ <170°。因为右前扬声器31和左前扬声器32及相关配件的设计是左右对称的,接下来我们只介绍右边通道的设计。右前扬声器31与后导管41一端连结并相互密封,右后导管41另外一端开口远离人耳。后导管41的远端开口距离人耳的声波最短传播距离为b,当b/a>2 时,即可以获得良好的低音效果;如果b/a>8,可以获得接近最佳效果。
对于远端M点的人来说,右前扬声器31距离M的距离c与后导管41的开口距离M点的距离d几乎相同,因此右前扬声器31正面和反面辐射的声波在M点依然满足抵消的条件。为了达到最佳的消音效果,需要根据右前扬声器31和后导管41开口的声波特性调整。通常右前扬声器31辐射的声波会比较大,需要调整右前扬声器31开口的辐射面积。减小开口面积、增加辐射阻尼,可以降低右前扬声器31 直接辐射的声波灵敏度,达到频率响应曲线经过1/3倍频程平滑之后相差不超过6dB的最佳抵消效果。
实施三:图3是在图2实施例的基础上增加右后扬声器33和左后扬声器34。后扬声器播放跟前扬声器向外辐射的声波相同、相位相反。
由于右前扬声器31和左前扬声器32的背后分别增加了右后导管 41和左后导管42,会造成后导管(41和42)口的声波小于右前扬声器 (31和32)辐射的声波,因此增加设置后扬声器(33和34)。通过测量右前扬声器(31和32)直接辐射的声波和后导管(41和42)口辐射的声波,计算差值。然后通过控制器50控制后扬声器(33和34)的响应特性,让后扬声器(33和34)重放的声波刚好等于差值,实现更好的消音效果。
实施例四:图4的实施例在图3的实施例基础上取消了后导管(41 和42),节约了成本。完全依靠后扬声器(33和34)抵消前扬声器(31 和32)向周围空间辐射的声波。这种设计可以实现图3的大部分功能,但是低音效果会稍微差一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实用新型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个人音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外壳(10),在所述的外壳(10)内分别设有右前扬声器(31)、左前扬声器(32)和控制器(50);在所述右前扬声器(31)上设有右后导管(41),所述右后导管(41)的一端开口与所述右前扬声器(31)的一面紧密连结并相互密封,所述右后导管(41)的另一端开口远离人耳;在所述左前扬声器(32)上设有左后导管(42),所述左后导管(42)的一端开口与所述左前扬声器(32)的一面紧密连结并相互密封,所述左后导管(42)的另一端开口远离人耳;在所述右前扬声器(31)上设有右前导管(43),所述右前导管(43)的一端开口与所述右前扬声器(31)的另一面紧密连结并相互密封,所述右前导管(43)的另一端开口靠近使用者的耳朵;在所述左前扬声器(32)上设有左前导管(44),所述左前导管(44)的一端开口与所述左前扬声器(32)的一面紧密连结并相互密封,所述左前导管(44)的另一端开口靠近使用者的耳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个人音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前扬声器(31)与所述左前扬声器(32)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所述左前导管(44)和所述右前导管(43)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所述右前导管(43)距离耳道口的距离a介于30mm到200mm之间,所述右后导管(41)远端辐射到空气中再传递到人耳的距离为b,b/a>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个人音响系统,其特征在于:b/a>8;所述右前导管(43)和所述右后导管(41)的截面积误差不超过10%,长度也误差不超过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个人音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前扬声器(31)与所述左前扬声器(32)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所述右后导管(41)和所述左后导管(42)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所述右前扬声器(31)与所述左前扬声器(32)的辐射轴线分别指向人的两只耳朵,两条轴线的夹角θ介于30°到170°之间,所述右前扬声器(31)正面辐射的声波传递到各自指向的耳朵的距离a介于30mm到200mm之间,所述右后导管(41)远端辐射到空气中再传递到人耳的距离为b,b/a>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个人音响系统,其特征在于:b/a>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个人音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前扬声器(31)与所述左前扬声器(32)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在所述外壳(10)内对称设有右后扬声器(33)、左后扬声器(34),所述右后扬声器(33)反向设在所述右前扬声器(31)的后方,所述左后扬声器(34)反向设置在所述左前扬声器(32)的后方。
CN202023204451.7U 2020-12-26 2020-12-26 一种个人音响系统 Active CN2153450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04451.7U CN215345039U (zh) 2020-12-26 2020-12-26 一种个人音响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04451.7U CN215345039U (zh) 2020-12-26 2020-12-26 一种个人音响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45039U true CN215345039U (zh) 2021-12-28

Family

ID=79570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04451.7U Active CN215345039U (zh) 2020-12-26 2020-12-26 一种个人音响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4503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70221A (zh) * 2020-12-26 2021-05-07 王鑫洪 一种个人音响系统及其应用
CN117944546A (zh) * 2024-03-26 2024-04-30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头枕
CN117944546B (zh) * 2024-03-26 2024-05-31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头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70221A (zh) * 2020-12-26 2021-05-07 王鑫洪 一种个人音响系统及其应用
CN117944546A (zh) * 2024-03-26 2024-04-30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头枕
CN117944546B (zh) * 2024-03-26 2024-05-31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头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490842A (en) Headrest speaker device
KR20080094601A (ko) 노이즈 저감 장치 및 음향 재생 장치
US11356762B2 (en) Headphone 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ng natural directional pinna cues
WO2012022220A1 (zh) 降噪耳机及降低耳机噪音和失真的方法
CN110099323A (zh) 一种主动降噪耳机
JP2012050049A (ja) イヤホンとイヤホン用遮音エレメント
CN215345039U (zh) 一种个人音响系统
CN112770221A (zh) 一种个人音响系统及其应用
WO2022180686A1 (ja) 音響システム
CN112738680A (zh) 一种挂耳式个人音响设备
CN110267174B (zh) 一种基于微型扬声器的车内独立声场系统
CN111791775A (zh) 一种高音质骨传导座椅头枕的结构及控制方法
JP3207666B2 (ja) 車載用音響装置
CN215344995U (zh) 一种挂耳式个人音响设备
WO2021145152A1 (ja) スピーカ装置
WO2022042747A1 (zh) 一种耳机及移动终端
CN211252320U (zh) 一种高音质骨传导座椅头枕的结构
TWM625261U (zh) 反饋主動降噪式的聲腔模組
JPH0595591A (ja) 音響再生システム
Nakashima et al. Prototype of mobile super directional loudspeaker
JP2002078052A (ja) 車載スピーカー装置
CN108471576A (zh) 汽车座椅独立音响系统
JP3567703B2 (ja) イヤーセット型送受話器
US11889250B2 (en) Near to the ear subwoofer
JP2001245384A (ja) ハイブリッド型受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