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35934U - 预安装结构、光源模组及照明灯具 - Google Patents

预安装结构、光源模组及照明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35934U
CN215335934U CN202121092280.5U CN202121092280U CN215335934U CN 215335934 U CN215335934 U CN 215335934U CN 202121092280 U CN202121092280 U CN 202121092280U CN 215335934 U CN215335934 U CN 2153359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light source
mounting hole
source module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9228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跃华
肖柳华
李相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ple Lighting Co Ltd
Suzhou Op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ple Lighting Co Ltd
Suzhou Op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le Lighting Co Ltd, Suzhou Op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ple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9228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359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359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35934U/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94279 priority patent/WO2022242773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安装结构、光源模组及照明灯具,所述预安装结构包括:至少一安装孔,设置于所述光源模组上,所述安装孔内形成有预定位与安装位;至少一安装件,能够从所述光源模组的光出射侧组入所述安装孔内,且能够从所述预定位移动至所述安装位以固定于所述安装孔内。通过在所述安装孔内设置预定位,使所述安装件能够在安装前进行准确对位,从而提高安装精度,以避免因安装件的倾斜,从而导致无法正常安装的问题。

Description

预安装结构、光源模组及照明灯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预安装结构、采用所述预安装结构的光源模组及采用所述光源模组的照明灯具。
背景技术
随着照明领域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对照明灯具的安装要求不断提高,尤其现在人工成本,审美水平都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对灯具的安装拆卸便捷性以及美学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市面上灯具中安装件的安装多采用强制压合安装,不带有预定位的安装功能,安装时容易造成安装件的倾斜,从而导致无法正常安装,或者在强制安装后会损坏灯体或者透镜。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急需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安装结构、光源模组及照明灯具,通过在所述安装孔内设置预定位,使所述安装件能够在安装前进行准确对位,从而提高安装精度,以避免因安装件的倾斜,从而导致无法正常安装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安装结构,用于将光源模组固定连接至一底盘上,所述光源模组具有相对设置的光出射侧和固定侧,所述固定侧朝向所述底盘,所述预安装结构包括:至少一安装孔,设置于所述光源模组上;所述安装孔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安装孔以及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卡扣;其中,所述安装卡扣背离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一侧定义为预定位,所述安装卡扣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一侧定义为安装位;至少一安装件,能够从所述光源模组的光出射侧组入所述安装孔内,且能够从所述预定位移动至所述安装位以固定于所述安装孔内。
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源模组具有镂空区域,所述安装孔设置于所述镂空区域的内侧边。
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沿着从所述光出射侧至所述固定侧的方向排布,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呈台阶状分布,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孔径;在所述安装孔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多个邻近所述安装卡扣的开口,所述开口能够使所述安装卡扣能够弹性移位和回弹。
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的侧壁设置有至少一加强筋,所述安装孔的侧壁包括内侧壁与外侧壁;所述加强筋阵列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内侧壁,并且对应所述安装卡扣设置。
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件包括两个端部,分别为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呈台阶状分布,所述第一端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端部的直径,所述第一端部能够越过所述安装卡扣从所述预定位移动至所述安装位固定;其中,所述第一端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安装孔设置有安装卡扣处的最小内径;所述第二端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安装孔设置有安装卡扣处的最小内径。
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部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预定位的高度;所述第二端部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高度。
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部靠近所述第二端部的一侧设置有倒角。
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件的至少所述第二端部为磁性件。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光源模组,所述光源模组包括背板、光源板以及所述预安装结构;其中所述安装孔设置于所述配光元件上;所述配光元件与所述背板卡扣连接形成一收容空间,所述光源板固定于所述收容空间内。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照明灯具,所述照明灯具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预安装结构。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预安装结构包括配光元件与安装件,所述配光元件设置有至少一安装孔,每一所述安装孔内分别设置有预定位与安装位;所述安装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且能够从所述预定位移动至所述安装位固定。通过在所述安装孔内设置预定位,使所述安装件能够在安装前进行准确对位,从而提高安装精度,以避免因安装件的倾斜,从而导致无法正常安装的问题。这种预定位结构十分简洁,且安装方便,通过减少安装的失误率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光源模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光源模组的所述背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光源模组的所述背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光源模组的所述光源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光源模组的所述配光元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光源模组的所述配光元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7是图5中X区域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安装件与所述配光元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一;
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安装件与所述配光元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二;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光源板安装于所述背板上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光源模组安装完成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一;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光源模组安装完成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二;
图13是图11中A-A侧方向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Y区域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照明灯具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照明灯具安装完成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一;
图1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照明灯具安装完成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二。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320426030000031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32042603000004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和“右”可以是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的方向,也可以是参考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还可以是指相对的两个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请参阅图1至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源模组10,所述光源模组10 包括背板100、光源板200、配光元件300以及安装元件400;所述配光元件300 能够与所述背板100固定连接,并且在所述配光元件300与所述背板100之间形成一收容空间,以收容所述光源板200。所述光源模组10具有相对设置的光出射侧和固定侧,所述固定侧朝向安装基础,通过所述安装元件400将所述光源模组10安装于所述安装基础上。当然,此处的所述安装基础还包括能够固定于所述安装基础上的其他构件,例如图15所示的底盘30,此时所述安装元件400将所述光源模组10安装于所述底盘30上,从而借助所述底盘30间接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基础上。也就是说,所述光源模组10能够被直接或间接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基础上。
具体地,请参阅图2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背板100为中部具有镂空区域的封闭构型,例如环形、方形、正六边形等多边形环状结构,所述背板100具有相对设置的安装侧和定位侧,所述安装侧面向所述安装基础;所述背板100在所述镂空区域的一侧边缘延伸出一平台110,可以将如图4所示的驱动组件230设置在所述平台110上,从而节省空间;并且所述平台110靠近所述镂空区域的一侧形成有压线凹槽120,使连接所述驱动组件230的导线能够从所述压线凹槽120穿出,并且所述压线凹槽120的槽壁突伸出所述平台110 表面,用于防止导线与驱动组件230之间产生电气干扰。所述背板100在所述镂空区域的内侧边还设置有至少一固定孔130,用于将所述背板100固定于所述安装基础上。所述背板100的定位侧形成有多个柱状突起,所述多个柱状突起共同组成预定位柱140,用于将所述光源板200预定位。所述背板100的定位侧还形成有多个第一卡槽150,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槽150位于所述背板100 的外侧边缘,当所述背板100为多边形环状结构时,所述第一卡槽150位于多边形的相邻两边的交界处,以获得更稳定的结构;所述背板100的侧边形成有第一卡扣位160,优选地,所述背板100的外侧边以及内侧边均形成有所述第一卡扣位160,可以理解的是,同时采用所述第一卡槽150与所述第一卡扣位 160,能够进一步增强所述配光元件300与所述背板100连接的稳定性以及抗风险能力。所述背板100上还形成有多个校正柱避空孔170,所述校正柱避空孔 170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预定位柱140的一侧;优选地,所述校正柱避空孔170 为盲孔,且均匀分布于所述背板100上。所述背板100的安装侧形成有多个加强肋条180,所述加强肋条180能够有效地增强所述背板100的刚性与稳定性;优选地,至少一所述加强肋条180与所述校正柱避空孔170的外壁连接。所述背板100位于所述预定位柱140的一侧表面还设置有至少一电气隔离墙190,防止产生电气串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有些客户购买光源模组10是为了替换家里原有的照明灯具所损坏的光源模组10。而有些照明灯具中的光源模组10与驱动组件230是分开设置的,驱动组件230被单独固定在金属底盘30的中间位置。如果本实施例中的驱动组件230也设置在中部,则在更换光源模组10时需要将原来的驱动组件230先拆卸下来,然后才能安装新的光源模组10;而本实施例中将驱动组件230设置在镂空区域的一侧边缘之后便可将中间位置避让出来,这样在更换光源模组10时,用户可以不拆卸原有驱动组件230而直接安装新的光源模组10。
请参阅图4,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光源板200具有相对设置的发光侧和背光侧,当所述光源板200安装于所述背板100上时,所述背光侧面向所述背板100的所述定位侧;所述光源板200包括至少一基板210、多个发光源220 以及一驱动组件230;所述基板210可以呈环形、直线形、“V”形或其它形状的折线形,只要满足所述基板210能够与所述背板100形状匹配即可。优选地,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光源板200由多个“V”形基板210拼接而形成环形,这样设置相比环形基板能有节省物料,减少切割废料的产生。相邻两个“V”形基板210之间可以通过导线或电连接器等方式实现电性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多个“V”形基板210共同组成的形状与所述背板100大致相同,也就是说,至少设置有所述驱动组件230的所述基板210的形状为不规则形状,并且对应所述压线凹槽120的位置形成有一槽口240。所述基板210上设置有多个预定位孔250,所述多个预定位孔250对应所述背板100上的所述预定位柱140设置;每一所述基板210上均设置至少一预定位孔250,优选地,所述预定位孔 250分别设置于每一所述基板210的靠近端部的位置。所述基板210上还设置有自动校正过孔260,所述自动校正过孔260对应所述背板100上的所述校正柱避空孔170设置。所述发光源220设置于所述基板210的一侧表面;优选地,所述发光源220包括多个LED发光体,所述发光源220选用多个LED发光体可以节能、环保、减少所述光源模组10的发热量以及提高所述光源模组10的使用寿命。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230设置于其中一所述基板210上,且对应所述背板100在所述镂空区域的所述平台110设置,从而节省空间。所述驱动组件230还可以与所述基板210分开设置,即所述驱动组件230可以单独采用一块电路板,并外接于所述基板210,并不仅限于图4所述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组件230也可以是一个单独的模块,通过导线等方式和光源板200 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定位孔250的孔径大于所述预定位柱140的直径,以使所述光源板200安装于所述背板100上时,所述预定位柱 140与所述预定位孔250之间形成间隙配合,优选地,预定位孔250为长形孔,预定位柱140可在预定位孔250中移动,从而通过后续安装进一步调整所述光源板200在所述背板100上的位置。优选地,所述自动校正过孔260的孔径小于或等于所述校正柱避空孔170的孔径。
综合以上所述,在所述背板100和所述光源板200上设置有定位结构,所述光源板200通过所述定位结构能够预固定于所述背板100上。所述定位结构包括所述预定位柱140和所述预定位孔250;其中在所述背板100上设置有所述预定位柱140和/或所述预定位孔250,在所述光源板200上则对应设置有所述预定位孔250和/或所述预定位柱140;所述预定位柱140能够穿过所述预定位孔250将所述光源板200固定于所述背板100上。更进一步地讲,在所述背板100和所述光源板200上可以选择性地设置所述预定位孔250和所述预定位柱140,而不能仅限制于本实施例所述的其中一种情况。优选地,预定位孔250 设置在靠近V形板两个端部的位置,预定位孔250设置在距离相隔最远的两端可以有效地实现定位。
请参阅图5至图9,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配光元件300为中部具有镂空区域的封闭构型,其形状与所述背板100基本相同,具有相对设置的配光侧和连接侧,当所述光源模组安装完成后,所述连接侧面向所述光源板200的所述发光侧和所述背板100的所述定位侧;所述配光元件300整体呈凸面型结构,与所述背板100共同形成一收容空间;具体地,所述配光元件300包括驱动腔 310与光源腔320,所述驱动腔310与所述光源腔320朝向同一侧突起,例如均朝向所述配光侧突起,所述驱动腔310的外壁呈弧形设置,可以避免遮挡光线;所述光源腔320的壁面呈双曲面结构,所述双曲面结构形成配光透镜321,能够对所述发光源220发出的光进行配光,以使光线按照预设的光路进行扩散。优选地,所述配光透镜321为颗粒状透镜。所述配光元件300背离所述配光透镜321的一侧突伸出多个第一卡爪330,所述多个第一卡爪330对应所述第一卡槽150设置,并且能够与所述第一卡槽150卡扣配合,使所述配光元件300 与所述背板100固定连接;所述配光元件300的侧边形成有第二卡扣位340,所述第二卡扣位340对应所述第一卡扣位160设置,并且能够与所述第一卡扣位160相互卡合,使所述配光元件300与所述背板100进一步固定连接。
结合以上描述可知,在所述背板100和所述配光元件300上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配光元件300通过所述连接结构连接至所述背板100上。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所述第一卡槽150和所述第一卡爪330。在所述背板100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卡槽150和/或所述第一卡爪330,而在所述配光元件300上则对应设置有第一卡爪330和/或所述第一卡槽150;所述第一卡槽150能够与所述第一卡爪 330相互配合将所述配光元件300与所述背板100卡扣连接。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一卡扣位160和第二卡扣位340;其中在所述背板100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卡扣位160,所述配光元件300上设置有所述第二卡扣位340;所述第一卡扣位160能够与所述第二卡扣位340相互配合以将所述配光元件300与所述背板 100卡扣连接。
所述配光元件300的连接侧还突伸出多个校正柱350,所述校正柱350顶部为球头型,优选为圆锥球头型;所述校正柱350的根部为圆柱型,所述校正柱350的根部的直径与所述基板210上的所述自动校正过孔260的孔径相同,当所述配光元件300安装于所述背板100上时,通过所述校正柱350与所述自动校正过孔260的配合,可以使所述光源板200在所述收容空间内相对固定。
从以上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光源模组10还包括自动校正结构,所述自动校正结构包括:校正柱350以及自动校正过孔260。所述校正柱350设置于所述配光元件300靠近所述光源板200的一侧,也就是设置于所述配光元件300 的连接侧;所述自动校正过孔260设置于所述光源板200上且对应于所述校正柱350;其中,所述校正柱350与所述自动校正过孔260配合连接,使得所述配光元件300与所述光源板200之间相对固定。
所述配光元件300在所述镂空区域的侧边还设置有至少一安装孔,用于将所述光源模组10安装于所述安装基础上;所述安装孔呈台阶状,包括第一安装孔361以及第二安装孔362,所述第一安装孔361位于设置有所述配光透镜321 的一侧,所述第二安装孔362位于设置有所述校正柱350的一侧,所述第一安装孔361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安装孔362的孔径。所述第一安装孔361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对安装卡扣3611,所述安装卡扣3611的两侧设置有开口3612,所述开口3612能够使所述安装卡扣3611相对于所述安装位3613的侧壁发生可回弹性位移;所述安装卡扣3611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孔362的一侧设置有安装位 3613,所述安装卡扣3611背离所述第二安装孔362的一侧设置有预定位3614,所述预定位3614位于所述光源模组的光出射侧,所述安装位3613远离所述光源模组的光出射侧。更具体地讲,所述预定位3614位于所述配光元件300的配光侧,所述安装位3613朝向所述配光元件300的连接侧远离所述配光侧。所述第一安装孔361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加强筋3615,当设置有多个所述加强筋 3615时,所述加强筋3615阵列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孔361的侧壁。优选地,所述加强筋3615对应所述安装卡扣3611设置,并且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孔361 的内侧壁。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加强筋3615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孔361 的侧壁的任意位置,例如:所述加强筋3615还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孔361 没有所述安装卡扣3611的位置,并且所述加强筋3615还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孔361的外侧壁,并不以本实用新型为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位3613的高度(所述安装位3613 的高度为所述安装卡扣3611与所述第一安装孔361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孔362 的一侧端面之间的最近距离)与所述预定位3614的高度(所述预定位的高度为所述安装卡扣3611与所述第一安装孔361远离所述第二安装孔362的一侧端面之间的最近距离)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安装元件400包括固定件410与安装件420;所述固定件410能够与所述固定孔130相互配合,所述安装件420能够与所述安装孔相互配合,自所述配光元件300的所述配光侧组入所述配光元件300中并穿过所述背板100,以使所述光源模组10安装于安装基础上。优选地,所述固定件410为螺纹连接件,例如:螺钉。所述固定件410可以直接选用标准螺纹连接件即可,本实用新型不再赘述。优选地,所述安装件420为磁性件,例如:永磁体;通过磁力将所述光源模组10固定于安装基础上。具体地,所述安装件 420呈阶梯圆柱状,包括两个端部,分别为第一端部421以及第二端部422,所述第一端部42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端部422的直径,并且至少所述第二端部 422为磁性件。当所述安装件420安装于所述安装位3613时,所述第二端部422 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可以直接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361,也就是说,所述第二端部422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安装孔361设置有安装卡扣3611处的最小内径;所述第一端部421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不可以直接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361,也就是说,所述第二端部422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安装孔361设置有安装卡扣 3611处的最小内径。当所述安装件420安装于所述安装孔时,首先,所述第二端部422位于所述安装卡扣3611的上方,此时所述安装件420位于所述预定位 3614;在外力的作用下,将所述第二端部422按压至所述安装卡扣3611的下方,通过所述安装卡扣3611回弹抵住所述第二端部422的上端面,此时所述安装件 420位于所述安装位361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部421的高度(所述第一端部 421的高度为所述第一端部421靠近所述第二端部422的端面与所述第一端部 421远离所述第二端部422的端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预定位的高度。优选地,所述第一端部421的高度等于所述预定位的高度。所述第二端部422的高度(所述第二端部422的高度为所述第二端部422靠近所述第一端部421的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部422远离所述第一端部421的端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安装孔362的高度(所述第二安装孔362的高度为第二安装孔362靠近所述第一安装孔361的一侧与第二安装孔362远离所述第一安装孔361的一侧之间的垂直距离);优选地,所述第二端部422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安装孔362的高度。所述第一端部421靠近所述第二端部422的一侧设置有倒角,所述倒角可以使所述磁性件的安装更加顺滑。
结合以上描述能得知,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预安装结构,用于将所述光源模组10固定连接至一安装基础上(底盘30)上,所述预安装结构包括:至少一安装孔360和至少一安装件420。所述安装孔360设置于所述光源模组10 上,所述安装孔360内设置有预定位3614与安装位3613,所述预定位3614位于所述光出射侧,所述安装位3613朝向所述光源模组10的固定侧的方向远离所述光出射侧;所述安装件420能够从所述光源模组10的光出射侧组入所述安装孔360内,且能够从所述预定位3614移动至所述安装位3613以固定于所述安装孔360内。
请参阅图10至图14,以下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源模组10的组装过程:先将所述光源板200的背光侧靠近所述背板100的定位侧,使所述光源板200上的所述预定位孔250穿过所述背板100上的预定位柱140,从而将所述光源板200初步安装于所述背板100上,此时所述光源板200的任意两个基板210分别由所述电气隔离墙190隔开;然后将所述配光元件300的连接侧靠近所述光源板200的发光侧,使所述配光元件300的所述校正柱350穿过所述光源板200的所述自动校正过孔260,同时施加一定外力,使所述第一卡爪330 与所述第一卡槽150卡扣配合,所述第一卡扣位160与所述第二卡扣位340相互卡合,从而将所述配光元件300安装于所述背板100上,此时所述光源板200 固定安装于所述背板100与所述配光元件300所形成的收容空间内,所述驱动组件230位于所述驱动腔310内,所述发光源220位于所述光源腔320内;最后将所述磁性件的第二端部422朝向所述第一安装孔361,使所述第一端部421 位于所述预定位3614,然后施加一定的外力,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安装卡扣 3611朝向所述安装孔的外侧移动,所述第一端部421向下运动至所述安装位 3613,同时在所述安装卡扣3611自身的弹力作用下,所述安装卡扣3611回弹至初始位置,并卡扣于所述第一端部421远离所述第二端部422的表面,将所述磁性件固定于所述安装孔。其中,所述光源板200上的所述预定位孔250穿过所述背板100上的预定位柱140时,所述光源板200初步定位于所述背板100 上,所述预定位柱140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预定位孔250的孔径,这样背板100和所述光源板200并未完全固定,两者之间可产生一定的相对移动,这样设置能够使所述配光元件300的所述校正柱350穿过所述光源板200的所述自动校正过孔260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调整固定所述光源板200的位置,从而确保光源和配光元件300之间的位置可以满足设计要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配光元件300与所述光源板200之间偏位放置,以实现不同角度的配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安装基础可以是任何能够固定所述光源模组10的物体,所述固定件410用于将所述光源模组10安装固定于安装基础,此时所述安装基础可以是墙壁、天花板等;由于所述安装件 420为磁性件,通常此时所述安装基础具有能磁性吸附的特点,例如:灯具的金属底盘30等,本实用新型不再赘述。需要注意的是,所述固定件410与所述安装件420可以单独采用,也可以配合采用。
本实用新型先通过所述预定位柱140与所述预定位孔250的初步安装,再通过所述校正柱350与所述自动校正过孔260的相互配合,两次对位能够大幅提高所述配光元件300与所述光源的相对位置精度,达到精准配光的目的。在所述安装孔的位置设置所述预定位3614,可以保证所述安装件420在安装过程中不会因为倾斜而导致无法正常安装,或强制安装后损坏所述安装孔,并且提高了所述安装件420的安装精度,设计巧妙,省时省力,有利于提高将所述光源模组10安装于所述安装基础上的安装效率,适用于大规模推广应用。所述光源模组10的整个组装过程无需翻转各个零部件,全部采用堆叠式的卡扣方式完成装配,这种装配方式对操作人员的专业程度要求不高,自动化程度大幅增强,能够有效地降低生产制造成本,进而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与市场竞争力。再者,所述光源板200由多个所述基板210拼接而成,这种结构的光源模组10能够为部分所述发光源220进行单独配光,当某个基板210上的所述发光源220失效时,单独更换所述发光源220失效的基板210即可,进而能够实现光源板200 的单独局部更换,相对来说能够降低所述光源模组10的维修成本。所述光源腔 320与所述驱动腔310分别覆盖所述发光源220与所述驱动组件230,提高美观性的同时,还能够防止所述发光源220与所述驱动组件230因间隙过小而产生的电气串扰问题,提高了所述光源模组10的防护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源模组10组装完成后,所述配光透镜321与所述发光源220偏位放置,换句话说,至少一发光源220偏离对应的所述光源腔320的中心位置C1,优选地,所述至少一发光源220邻近于所述驱动组件230设置,所述至少一发光源220朝向所述光源板200的中心位置C3偏离对应的所述光源腔320的中心位置C1,或所述至少一发光源220朝远离所述光源板200的中心位置C3偏离对应的所述光源腔的中心位置C1。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4所示,只要满足所述发光源220的中心位置C2与所述光源腔的中心位置C1不重合即可。进一步地,当所述发光源220为LED发光体,所述配光透镜321为颗粒状透镜时,每一所述LED发光体对应一个所述颗粒状透镜,此时,至少靠近所述驱动腔310的所述配光透镜321与所述发光源220偏位放置,所述配光透镜321与所述发光源220之间的之所以能够偏位放置,是因为所述光源板200上的所述预定位孔250穿过所述背板100上的预定位柱140时,所述预定位孔250与所述预定位柱140时间隙配合,留有一定的调整空间,使所述配光元件300的所述校正柱350穿过所述光源板200的所述自动校正过孔 260时,可以进一步调整固定所述光源板200的位置,以使所述配光元件300 与所述光源板200之间实现设计所需要的偏位距离。这样设置可以改变靠近所述驱动腔310的所述发光源220的发光路径,具体地,可以通过对所述配光透镜321和所述驱动腔310的位置分布与光线传导路径仿真分析结果进行设计,调整所述配光透镜321与所述发光源220的偏位角度,从而达到避让所述驱动腔310的目的,最大程度避免光线被所述驱动腔310反射或折射形成亮斑或暗区。由于所述驱动腔310的外壁呈弧形设置,光线照射到所述驱动腔310的外壁上发生的是漫反射,不易产生明显的某一特定角度的反射或折射,进一步地避免了形成亮斑或暗区。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自动校正结构达到所述配光元件300、所述光源板 200以及所述背板100的精确定位,具体地,通过所述校正柱350、自动校正过孔260以及所述校正柱避空孔170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所述校正柱350与所述校正柱避空孔170的位置可以进行合理的替换。也就是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校正柱350可以设置于所述背板100上,此时所述校正柱避空孔170也就设置在所述配光元件300上。同理,在所述预定位柱140与所述预定位孔250 组成的预定位结构中,所述预定位柱140与所述预定位孔250的位置也可以进行合理的替换。也就是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定位柱140可以设置于所述光源板200上,此时所述预定位孔250也就设置于所述背板100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230包括但不限于发光源220 驱动控制器芯片、整流芯片、电阻器、电容器、保险丝、线圈以及电源等;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驱动组件230能够调整所述发光源220的色温、亮度以及对所述发光源220进行局部控制,优选地,至少靠近所述驱动腔310周围的所述发光源220能够被独立控制,以避免了形成亮斑或暗区。为了进一步对所述光源模组10所发出的光线进行优化,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配光透镜321的表面设置成磨砂表面或设置有纹路,即对所述配光透镜321的表面经磨砂或者蚀纹处理,以实现混光,再不改变光照亮度的条件下,使所述光源模组10所述发出的光线更加柔和,以避免形成亮斑或暗区。优选地,所述配光透镜321的正反两个表面都经磨砂或者蚀纹处理,换句话说,所述光源腔320的两个表面都经磨砂或者蚀纹处理。
具体地,请参阅图15至图1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照明灯具1,所述照明灯具1包括灯罩20、底盘30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光源模组10;所述灯罩20能够与所述底盘30固定连接,并且在所述灯罩20与所述底盘30之间形成一封闭空间,以收容所述光源模组10,通过所述安装元件400将所述光源模组10固定于所述底盘30上,其中,所述背板100的安装侧朝向所述底盘30,所述配光元件300的配光面朝向所述灯罩20。所述灯罩20一方面能够对所述光源模组10起到保护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起到提升所述照明灯具1的美观性的作用。
所述灯罩20呈圆盘状,包括面罩21与侧罩22,所述侧罩22环绕所述面罩21设置,所述侧罩22的内壁设置有卡扣结构或螺纹结构,通过所述卡扣结构或所述螺纹结构能够将所述灯罩20与所述底盘30固定连接。
所述底盘30呈圆盘状,其尺寸大小与能够与所述灯罩20相匹配,所述底盘30包括底壁31与侧壁32,所述侧壁32环绕所述底壁31设置,所述侧壁32 的外壁同样设置有与所述侧罩22的内壁相互匹配的卡扣结构或螺纹结构,通过所述卡扣结构或所述螺纹结构能够将所述底盘30与所述灯罩20固定连接。所述底壁31背离所述侧壁32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固定部33,当所述照明灯具1 安装于安装基础上时,所述固定部33与所述安装基础接触连接,并将所述底壁 31悬空,这样设置一方面可以加快所述照明灯具1的散热,另一方面,当所述安装基础或所述底壁31的表面不平整时,可以通过减少接触面积,实现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固定部33的数量为三个,且均匀分布于所述底壁31的一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33远离所述底壁31的一侧设置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的材料优选为海绵、橡胶等,本实用新型不作限制。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底盘30的材料为可被磁性吸附的材料,具体的,本实用新型不作限定。
所述底盘30是所述照明灯具1的主体固定结构,主要用于将与底盘30固定连接的光源模组10以及灯罩20固定在安装基础上。所述底盘30与安装基础之间的固定连接为本领域常见技术手段即可,本实用新型不作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光源模组10及照明灯具1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预安装结构,用于将光源模组固定连接至一底盘上,所述光源模组具有相对设置的光出射侧和固定侧,所述固定侧朝向所述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安装结构包括:至少一安装孔,设置于所述光源模组上;所述安装孔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安装孔以及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卡扣;其中,所述安装卡扣背离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一侧定义为预定位,所述安装卡扣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一侧定义为安装位;至少一安装件,能够从所述光源模组的光出射侧组入所述安装孔内,且能够从所述预定位移动至所述安装位以固定于所述安装孔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组具有镂空区域,所述安装孔设置于所述镂空区域的内侧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沿着从所述光出射侧至所述固定侧的方向排布,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呈台阶状分布,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孔径;在所述安装孔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多个邻近所述安装卡扣的开口,所述开口能够使所述安装卡扣能够弹性移位和回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的侧壁设置有至少一加强筋,所述安装孔的侧壁包括内侧壁与外侧壁;所述加强筋阵列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内侧壁,并且对应所述安装卡扣设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包括两个端部,分别为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呈台阶状分布,所述第一端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端部的直径,所述第一端部能够越过所述安装卡扣从所述预定位移动至所述安装位固定;其中,所述第一端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安装孔设置有安装卡扣处的最小内径;所述第二端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安装孔设置有安装卡扣处的最小内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预定位的高度;所述第二端部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高度。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靠近所述第二端部的一侧设置有倒角。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的至少所述第二端部为磁性件。
9.一种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组包括背板、光源板、配光元件,以及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安装结构;其中所述安装孔设置于所述配光元件上;其中,所述配光元件与所述背板卡扣连接形成一收容空间,所述光源板固定于所述收容空间内。
10.一种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灯具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预安装结构。
CN202121092280.5U 2021-05-20 2021-05-20 预安装结构、光源模组及照明灯具 Active CN2153359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92280.5U CN215335934U (zh) 2021-05-20 2021-05-20 预安装结构、光源模组及照明灯具
PCT/CN2022/094279 WO2022242773A1 (zh) 2021-05-20 2022-05-20 预安装结构、光源模组及照明灯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92280.5U CN215335934U (zh) 2021-05-20 2021-05-20 预安装结构、光源模组及照明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35934U true CN215335934U (zh) 2021-12-28

Family

ID=79547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92280.5U Active CN215335934U (zh) 2021-05-20 2021-05-20 预安装结构、光源模组及照明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3593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42773A1 (zh) * 2021-05-20 2022-11-24 苏州欧普照明有限公司 预安装结构、光源模组及照明灯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42773A1 (zh) * 2021-05-20 2022-11-24 苏州欧普照明有限公司 预安装结构、光源模组及照明灯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335932U (zh) 光源模组及照明灯具
US8950917B2 (en) Vehicular lamp
CN215294666U (zh) 具有自动校正结构的光源模组及照明灯具
CN215335933U (zh) 光源模组及照明灯具
WO2022242771A1 (zh) 光源模组及照明灯具
US11035532B2 (en) Ring-shaped light-distribution component, light source module, light source assembly, and lighting fixture
KR101412008B1 (ko) 엘이디 조명
WO2017152739A1 (zh) 光学元件、光源模组及照明装置
CN215335934U (zh) 预安装结构、光源模组及照明灯具
CN214580697U (zh) 光源模组及照明灯具
US11313545B1 (en) Direct-type panel lamp with adjustable light emitting function
KR101496901B1 (ko) 엘이디 조명 장치
WO2018077077A1 (zh) 一种光源模组及照明装置
CN213333951U (zh) 照明模组及灯具
WO2022242773A1 (zh) 预安装结构、光源模组及照明灯具
WO2022242772A1 (zh) 光源模组及照明灯具
CN112325196A (zh) 照明模组及灯具
US20210310646A1 (en) Direct-type panel lamp with driving box and package structure thereof
CN214580704U (zh) 光源模组及照明灯具
WO2022111721A1 (zh) 照明模组及灯具
CN219606987U (zh) 一种led灯
CN211232748U (zh) 一种反射镜壳体与散热器的光学装配结构
WO2021057371A1 (zh) 灯具及其光源模组
CN212961019U (zh) 一种灯具
CN217684790U (zh) 面板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