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29069U - 一种墩柱结构及空中轨道 - Google Patents

一种墩柱结构及空中轨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29069U
CN215329069U CN202120891738.7U CN202120891738U CN215329069U CN 215329069 U CN215329069 U CN 215329069U CN 202120891738 U CN202120891738 U CN 202120891738U CN 215329069 U CN215329069 U CN 2153290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dder
cat ladder
supporting leg
platform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9173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坤
李龙
柳文强
郑泽
王洪波
冯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Machinery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Machinery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Machinery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Machinery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9173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290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290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290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d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中轨道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墩柱结构及空中轨道,包括:支撑腿;攀爬结构,攀爬结构包括走台、第一爬梯和第二爬梯,支撑腿沿着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第一爬梯、走台和第二爬梯,走台上开设有人孔,人孔对应位于走台下侧的第一爬梯设置,第一爬梯和第二爬梯分别位于支撑腿的不同侧。本实用新型具有提高了检修人员从走台攀爬第二爬梯时的安全性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墩柱结构及空中轨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中轨道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墩柱结构及空中轨道。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生活节奏快,路面交通压力大,经常发生拥堵的情况,为了减缓路面交通的压力,空轨列车应运而生,空轨列车通过悬挂在轨道梁上运行,有效减缓路面的交通压力。为了适应交通线路的需求,通常会设置多条空轨列车的线路,多条线路存在交路,空轨列车在交路处进行换轨操作,而方便扩大空轨列车的运行范围。
在交路处,需要将轨道梁悬挂固定在墩柱上,由于空轨列车常在交路处进行换轨操作,因此轨道梁在交路处的连接位置需要经常检修而维持轨道梁的正常运行。然而,轨道梁与墩柱的连接位置较高,攀爬至轨道梁与墩柱的连接位置时,需要在墩柱上设置平台,现有的墩柱上的爬梯通常直接穿过平台,然而,维修人员在平台上休息后需要继续上爬时,需要将身体置于平台供爬梯穿过的开口处,维修人员可能脚底踩空而造成安全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高爬梯和走台上的检修人员的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墩柱结构,包括:
支撑腿;
攀爬结构,所述攀爬结构包括走台、第一爬梯和第二爬梯,所述支撑腿沿着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爬梯、所述走台和所述第二爬梯,所述走台上开设有人孔,所述人孔对应位于所述走台下侧的所述第一爬梯设置,所述第一爬梯和所述第二爬梯分别位于所述支撑腿的不同侧。
可选地,所述走台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贯穿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槽壁与所述支撑腿的周侧面固定。
可选地,所述连接槽的槽壁上设有安装板,所述连接槽的槽壁通过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支撑腿固定。
可选地,所述底板的侧端设有与所述连接槽连通的进口,所述支撑腿适于通过所述进口进入或者脱离所述连接槽。
可选地,所述走台还包括防护栏,所述防护栏沿着所述底板的边沿设置。
可选地,还包括第一防护组件,所述第一防护组件用于限制工人从所述第一爬梯或所述第二爬梯跌落。
可选地,所述第一防护组件包括多个防护箍,多个所述防护箍沿所述第一爬梯或所述第二爬梯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防护箍和所述第一爬梯或第二爬梯之间形成攀爬通道。
可选地,所述第一防护组件还包括连接条,所述连接条沿所述支撑腿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所述防护箍均与所述连接条固定。
可选地,所述第一爬梯和所述第二爬梯朝向所述支撑腿的侧面均设有多个连接块,所述第一爬梯和所述第二爬梯均通过所述连接块与所述支撑腿固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中轨道,包括如上述所述的墩柱结构。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检修轨道梁与墩柱的连接处时,维修人员通过支撑腿上的第一爬梯和第二爬梯而朝上攀爬,在支撑腿上设有走台,维修人员通过第一爬梯而上爬至走台上休息,且走台上存放有检修工具,在走台上整备完毕的维修人员继续通过第二爬梯上爬,其中,位于走台上的维修人员继续上爬时,人孔对应的位置与第二爬梯的上爬位置错开设置,因此维修人员在攀爬第二爬梯时,人体不易踩空而从走台上的人孔跌落,安全性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墩柱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走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墩柱、101-支撑腿、102-横梁;2-走台、201-底板、202-防护栏、203-连接槽、204-进口、205-人孔、206-安装板;3-第一爬梯;4-第二爬梯;5-第一防护组件、501-防护箍、502-连接条;6-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附图中“X”的正向代表右方,相应地,“X”的反向代表左方;“Y”的正向代表前方,相应地,“Y”的反向代表后方;“Z”的正向代表上方,相应地,“Z”的反向代表下方,术语“X”、“Y”、“Z”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说明书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应当说明的是,各实施例中的术语名词例如“上”、“下”、“前”、“后”等指示方位的词语,只是为了简化描述基于说明书附图的位置关系,并不代表所指的元件和装置等必须按照说明书中特定的方位和限定的操作及方法、构造进行操作,该类方位名词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并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目前,城市生活节奏快,路面交通压力大,经常发生拥堵的情况,为了减缓路面交通的压力,空轨列车应运而生,空轨列车通过悬挂在轨道梁上运行,有效减缓路面的交通压力。为了适应交通线路的需求,通常会设置多条空轨列车的线路,多条线路存在交路,空轨列车在交路处进行换轨操作,而方便扩大空轨列车的运行范围。
在交路处,需要将轨道梁悬挂固定在墩柱上,由于空轨列车常在交路处进行换轨操作,因此轨道梁在交路处的连接位置需要经常检修而维持轨道梁的正常运行。然而,轨道梁与墩柱的连接位置较高,攀爬至轨道梁与墩柱的连接位置时,需要在墩柱上设置平台,现有的墩柱上的爬梯通常直接穿过平台,然而,维修人员在平台上休息后需要继续上爬时,需要将身体置于平台供爬梯穿过的开口处,维修人员可能脚底踩空而造成安全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墩柱结构,包括:
支撑腿101;
攀爬结构,攀爬结构包括走台2、第一爬梯3和第二爬梯4,支撑腿101沿着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第一爬梯3、走台2和第二爬梯4,走台2上开设有人孔205,人孔205对应位于走台2下侧的第一爬梯3设置,第一爬梯3和第二爬梯4分别位于支撑腿101的不同侧。
参照图1和图2,其中,墩柱结构包括支撑腿101和攀爬结构。支撑腿101设置于墩柱1上,且墩柱1还包括横梁102,横梁102的两端均设有支撑腿101。两个支撑腿101的顶端分别与横梁102的两端固定,两个支撑腿101的底端均与地基通过螺栓固定。支撑腿101和横梁102之间通过焊接固定或者通过螺栓固定,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螺栓将支撑腿101和横梁102固定。
参照图1,攀爬结构设置在一个支撑腿101上,或者两个支撑腿101上均设有攀爬结构,本实施例中,一个支撑腿101上设有攀爬结构。攀爬结构包括走台2、第一爬梯3和第二爬梯4。支撑腿101的长度方向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第一爬梯3、走台2和第二爬梯4,可以理解的是,每组攀爬结构中,第一爬梯3位于走台2的下侧,第二爬梯4位于走台2的上侧。根据选用支撑腿101的长度的不同,攀爬结构设有多组,且在本实施例中,当支撑腿101长度大于9米后,即需设置一组攀爬结构。
参照图2,走台2上开设有人孔205,人孔205的开设位置对应走台2下方的第一爬梯3设置,即第一爬梯3在走台2上的正投影位于人孔205处,人孔205供维修人员从第一爬梯3攀爬至走台2上。第一爬梯3和第二爬梯4分别设于支撑腿101的不同的周侧,第一爬梯3和第二爬梯4可分别设置在支撑腿101的相邻两周侧,或者第一爬梯3和第二爬梯4可分别设置在支撑腿101的相对两周侧。本实施例中,第一爬梯3和第二爬梯4分别设置在支撑腿101的相对两周侧。
这样设置,检修轨道梁的连接处时,检修人员通过第一爬梯3和第二爬梯4朝轨道梁的连接处攀爬,支撑腿101较高时,检修人员通过第一爬梯3爬至走台2上,方便检修人员进行休息整备,且走台2上可存放检修设备,便于检修人员使用。检修人员在走台2上整备完成后,随后在通过第二爬梯4继续朝支撑腿101的顶部攀爬。其中,检修人员从走台2爬上第二爬梯4时,由于第一爬梯3和第二爬梯4分别位于支撑腿101的不同侧,因此走台2上的检修人员爬上第二爬梯4时,检修人员的站立位置与人孔205的开设位置错开,检修人员的脚底在第二爬梯4上踩空时不易从人孔205跌落,提高了从走台2爬上第二爬梯4时的安全性。
可选地,走台2包括底板201,底板201设有贯穿的连接槽203,连接槽203的槽壁与支撑腿101的周侧面固定。
参照图1和图2,其中,走台2包括底板201,底板201由多块钢板焊接组合而成,人孔205开设在底板201上。且底板201还开设有贯穿的连接槽203,连接槽203的槽壁与支撑腿101的周侧面固定,支撑腿101通过螺栓固定或者通过焊接与连接槽203的槽壁固定。连接槽203的槽壁可由一侧槽壁与支撑腿101的周侧面固定,或者连接槽203的两侧槽壁分别与支撑腿101的两个周侧面固定,或者连接槽203的三侧槽壁分别与支撑腿101的三个周侧面固定,或者连接槽203的四侧槽壁分别与支撑腿101的四个周侧面固定。本实施例中,支撑腿101的三个周侧面分别固定在连接槽203的三侧槽壁上。
这样设置,固定走台2时,底板201通过连接槽203与支撑腿101的三个周侧面贴合固定,因此底板201的固定位置在支撑腿101上分布均匀,且底板201呈夹紧式包覆在支撑腿101的周侧,底板201与支撑腿101的整体性更好,且底板201与支撑腿101之间的连接更为牢固。
可选地,连接槽203的槽壁上设有安装板206,连接槽203的槽壁通过安装板206与支撑腿101固定。
参照图2和图4,其中,连接槽203的槽壁上固定有安装板206,安装板206固定在连接槽203与支撑腿101固定的三个侧壁上。安装板206通过螺栓或者焊接与连接槽203的槽壁固定,本实施例中优选为安装板206焊接固定在连接槽203的槽壁上。安装板206的下侧延伸至底板201的下侧,以此增大底板201与支撑腿101的接触面积。安装板206通过螺栓或者铆钉或者焊接与支撑腿101的周侧面固定,本实施例中,安装板206与支撑腿101之间通过焊接和螺栓的组合固定。
这样设置,通过安装板206代替连接槽203的槽壁与支撑腿101接触固定,底板201与支撑腿101的接触固定面积被增大,而使得底板201与支撑腿101之间的固定更加牢固。底板201因此承重能力更好,安全性更高。
可选地,底板201的侧端设有与连接槽203连通的进口204,支撑腿101适于通过进口204进入或者脱离连接槽203。
参照图1和图2,其中,底板201的侧端设有与连接槽203连通的进口204,进口204的设置,使得连接槽203的一侧呈开口设置,因此连接槽203的三侧槽壁与支撑腿101接触固定。固定底板201时,将底板201上的进口204对准支撑腿101的侧壁,移动底板201使支撑腿101进入进口204内,且支撑腿101最后位于连接槽203内,即可方便将底板201移动至与支撑腿101的固定位置。
这样设置,由于连接槽203通过进口204与底板201的侧端连通,便于支撑腿101进入连接槽203内,方便了支撑腿101和连接槽203的槽壁的固定,走台2和支撑腿101的组合固定过程方便,提高了固定走台2和支撑腿101的效率。
可选地,走台2还包括防护栏202,防护栏202沿着底板201的边沿设置。
参照图1和图2,其中,走台2还包括防护栏202,防护栏202设置在底板201的上侧面,且防护栏202沿底板201的上侧面的边沿处设置。防护栏202通过螺栓或者焊接固定在底板201的上侧面上,本实施例中,防护栏202通过焊接与底板201固定。防护栏202由多个水平和竖直设置的栏杆围成网状结构。
这样设置,检修人员在走台2上整备时,防护栏202将底板201的边沿围起来,检修人员被围在防护栏202之间,而限制底板201上侧的人或者物品从底板201上跌落,提高了处于底板201上的检修人员的安全性。
可选地,还包括第一防护组件5,第一防护组件5用于限制工人从第一爬梯3或第二爬梯4跌落。
可选地,第一防护组件5包括多个防护箍501,多个防护箍501沿第一爬梯3或第二爬梯4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防护箍501和第一爬梯3或第二爬梯4之间形成攀爬通道。
参照图1和图3,其中,还包括第一防护组件5,第一爬梯3和第二爬梯4上均设有第一防护组件5,第一防护组件5包括防护箍501或者防护绳或者防护罩或者它们的组合。本实施例中,第一防护组件5包括防护箍501,防护箍501呈弧形条状设置,且防护箍501的两端均与第一爬梯3或者第二爬梯4焊接固定。
多个防护箍501沿第一爬梯3或者第二爬梯4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分布,以此多个防护箍501与第一爬梯3或者第二爬梯4之间形成攀爬通道。检修人员在第一爬梯3和第二爬梯4上攀爬时,此时的检修人员位于攀爬通道内,检修人员的背部受到防护箍501的限制,因此检修人员后仰时,不易跌落。
这样设置,检修人员位于第一爬梯3或者第二爬梯4上时,在攀爬通道内朝上攀爬,检修人员在防护箍501的限制下,即使检修人员发生身体后倾的情况,防护箍501对检修人员的背部进行支撑,而降低检修人员跌落第一爬梯3或第二爬梯4的可能性,提高了第一爬梯3和第二爬梯4的安全性。
可选地,第一防护组件5还包括连接条502,连接条502沿支撑腿101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防护箍501均与连接条502固定。
参照图1和图3,其中,第一防护组件5还包括连接条502,连接条502一整根钢条或者多跟钢条首尾焊接固定而成。连接条502竖直设置,且连接条502的周侧面固定在防护箍501上。多个防护箍501均与连接条502焊接固定,以此多个防护箍501通过连接条502连接起来。连接条502设有多根,本实施例中,连接条502设有三根,三根连接条502均匀分布在防护箍501上。
这样设置,连接条502将多个防护箍501连接起来,使得防护箍501之间的整体性更好,在连接条502的限制下,单个防护箍501不易弯折变形,维持了防护箍501的正常状态,且当单个防护箍501脱离第一爬梯3或第二爬梯4时,由于防护箍501与连接条502固定,脱落的防护箍501不易跌落,不易存在高空坠物的危险发生。
可选地,第一爬梯3和第二爬梯4朝向支撑腿101的侧面均设有多个连接块6,第一爬梯3和第二爬梯4均通过连接块6与支撑腿101固定。
参照图1和图3,其中,第一爬梯3和第二爬梯4正对支撑腿101的侧面均设有多个连接块6,多个连接块6与第一爬梯3和第二爬梯4之间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块6沿第一爬梯3和第二爬梯4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在第一爬梯3或第二爬梯4的宽度方向上均设有两排连接块6,每排连接块6均沿竖直方向排列,两排连接块6分别位于第一爬梯3或第二爬梯4宽度方向的相对两边沿设置。连接块6与支撑腿101之间通过螺栓或者焊接固定,本实施例中优选为利用螺栓将连接块6与支撑腿101的周侧面固定。
这样设置,第一爬梯3和第二爬梯4均通过连接块6与支撑腿101固定,且连接块6与支撑腿101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方便了安装和更换第一爬梯3和第二爬梯4,以维持第一爬梯3和第二爬梯4的正常使用。同时,第一爬梯3和第二爬梯4经过连接块6与支撑腿101连接,第一爬梯3和第二爬梯4与支撑腿101之间留有间隙,便于检修人员的脚伸至第一爬梯3和第二爬梯4与支撑腿101之间的间隙中,检修人员的脚部踩踏更可靠,更易于检修人员上爬,且检修人员的脚部不易从第一爬梯3和第二爬梯4上滑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中轨道,包括墩柱1以及如上述所描述的墩柱结构。
虽然本实用新型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墩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腿(101);
攀爬结构,所述攀爬结构包括走台(2)、第一爬梯(3)和第二爬梯(4),所述支撑腿(101)沿着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爬梯(3)、所述走台(2)和所述第二爬梯(4),所述走台(2)上开设有人孔(205),所述人孔(205)对应位于所述走台(2)下侧的所述第一爬梯(3)设置,所述第一爬梯(3)和所述第二爬梯(4)分别位于所述支撑腿(101)的不同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墩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走台(2)包括底板(201),所述底板(201)上设有贯穿的连接槽(203),所述连接槽(203)的槽壁与所述支撑腿(101)的周侧面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墩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203)的槽壁上设有安装板(206),所述连接槽(203)的槽壁通过所述安装板(206)与所述支撑腿(101)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墩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01)的侧端设有与所述连接槽(203)连通的进口(204),所述支撑腿(101)适于通过所述进口(204)进入或者脱离所述连接槽(20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墩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走台(2)还包括防护栏(202),所述防护栏(202)沿着所述底板(201)的边沿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墩柱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防护组件(5),所述第一防护组件(5)用于限制工人从所述第一爬梯(3)或所述第二爬梯(4)跌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墩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组件(5)包括多个防护箍(501),多个所述防护箍(501)沿所述第一爬梯(3)或第二爬梯(4)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防护箍(501)和所述第一爬梯(3)或所述第二爬梯(4)之间形成攀爬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墩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组件(5)还包括连接条(502),所述连接条(502)沿所述支撑腿(101)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所述防护箍(501)均与所述连接条(502)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墩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爬梯(3)和所述第二爬梯(4)朝向所述支撑腿(101)的侧面均设有多个连接块(6),所述第一爬梯(3)和所述第二爬梯(4)均通过所述连接块(6)与所述支撑腿(101)固定。
10.一种空中轨道,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墩柱结构。
CN202120891738.7U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墩柱结构及空中轨道 Active CN2153290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91738.7U CN215329069U (zh)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墩柱结构及空中轨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91738.7U CN215329069U (zh)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墩柱结构及空中轨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29069U true CN215329069U (zh) 2021-12-28

Family

ID=79596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91738.7U Active CN215329069U (zh)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墩柱结构及空中轨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290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12004B (zh) 一种抱轨式轨道交通桥梁疏散检修平台
US20080110117A1 (en) Multi-level fall protection system for high-rise construction
CN113931313B (zh) 超高层核心筒水平结构施工方法
CN110093856B (zh)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桥梁中的栏板连接结构
CN215329069U (zh) 一种墩柱结构及空中轨道
KR200361531Y1 (ko) 3단 분리형 교량유지관리 점검대
CN212103679U (zh) 一种用于装配式塔架安装的施工平台
CN215057032U (zh) 一种用于桥梁施工的高空作业爬梯
US9573606B2 (en) Integrated walkway system
CN216973134U (zh) 一种防撞护栏模板施工挂篮
CN204728225U (zh) 一种抱轨式轨道交通桥梁疏散检修平台
CN214462394U (zh) 一种高空悬挑脚手架
CN211775591U (zh) 一种可移动型悬挑操作平台
CN211923428U (zh) 高空施工平台
CN216042864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钢结构楼梯
CN217106799U (zh) 一种装配式过渡爬梯
GB2311321A (en) Access work platform
CN215758584U (zh) 一种中央分隔带桥梁爬梯检修走道
CN217998853U (zh) 一种用于室内便于施工的脚手架
CN219138362U (zh) 一种高空悬空梁的支模体系
CN113107347A (zh) 一种用于桥梁施工的高空作业爬梯及其使用方法
CN219357392U (zh) 一种用于连轧机的检修平台
CN214656395U (zh) 一种高处作业施工平台
CN217996603U (zh) 一种过渡节和塔式起重机
CN220847163U (zh) 一种平行钢绞线斜拉索安装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