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27258U - 复合过滤器组件和具有该复合过滤器组件的净水器 - Google Patents

复合过滤器组件和具有该复合过滤器组件的净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27258U
CN215327258U CN202022278762.1U CN202022278762U CN215327258U CN 215327258 U CN215327258 U CN 215327258U CN 202022278762 U CN202022278762 U CN 202022278762U CN 215327258 U CN215327258 U CN 2153272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flow path
port
water
compo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7876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相究
金圣真
文太勋
李炫揆
朴灿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weiyi Co ltd
Cow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weiy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weiyi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weiyi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272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272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35/00Filtering devices having features not specifically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33/00, or for applications not specifically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33/00; Auxiliary devices for filtration; Filter housing constructions
    • B01D35/30Filter housing construc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01/00Details relating to filtering apparatus
    • B01D2201/30Filter housing constructions
    • B01D2201/301Details of removable closures, lids, caps, filter heads
    • B01D2201/302Details of removable closures, lids, caps, filter heads having inlet or outlet por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过滤器组件,其包括:过滤器壳体,形成有第一流入口、第一流出口、第二流入口和第二流出口;第一过滤器部,容纳在所述过滤器壳体中,过滤通过所述第一流入口流入的水;第二过滤器部,容纳在所述过滤器壳体中,相对于所述第一过滤器部以上下方向设置,过滤通过所述第二流入口流入的水;以及流路分离构件,将流过所述第一过滤器部的水的流路和流过所述第二过滤器部的水的流路进行分隔。从所述第一过滤器部过滤的净化水通过所述第一流出口排出,从所述第二过滤器部过滤的净化水通过所述第二流出口排出,所述第一流入口、所述第一流出口、所述第二流入口和所述第二流出口在过滤器壳体中形成为彼此面向相同方向。

Description

复合过滤器组件和具有该复合过滤器组件的净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个过滤器被一体化的复合过滤器组件及具有该复合过滤器组件的净水器,更具体地,涉及具有多个流入口和多个流出口的复合过滤器组件及具有该复合过滤器组件的净水器。
背景技术
净水器是将流入的水过滤后排出到外部并将饮用水提供给用户的装置。
这种净水器为了过滤流入的待处理水(例如,原水)而将三个或更多个单独的过滤器组合使用,这导致了产品系统复杂,增加了产品中过滤器所占的体积,产品的整体尺寸增加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已经提出了将两个过滤器复合化使用的技术。例如,可以使用将沉淀物过滤器和前置活性碳过滤器作为预处理过滤器的一体化的复合过滤器组件,或者将前置活性碳过滤器和中空纤维膜过滤器一体化的复合过滤器组件等。
然而,现有技术的复合过滤器组件具有一个流入口和一个流出口,并且内部具有多个过滤器在流路中串联布置的形状。即,现有技术的复合过滤器组件被构造成将通过流入口流入的水通过第一个过滤器过滤,然后将从第一个过滤器过滤的水再次流入到第二个过滤器并过滤,最后通过流出口排出的结构。
像这样的现有技术的复合过滤器组件的问题在于,因为容纳在其内部的过滤器的更换周期不同,所以在一部分过滤器达到更换周期的情况下,必须整体地更换复合过滤器组件,因此使用周期剩余的过滤器也需要被更换。
另外,现有技术的复合过滤器组件的问题在于,由于多个过滤器串联布置,因此其他过滤器或组件不能安装在过滤器之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KR 10-2003-0096867 A
(专利文献2)KR 10-2008-0101567 A
(专利文献3)KR 10-2009-0014436 A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提出用于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中的至少一部分,其目的在于提供具有多个过滤器部、多个流入口和多个流出口的复合过滤器组件及具有该复合过滤器组件的净水器。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可以容易地执行将复合过滤器组件安装在净水器的流路中或将复合过滤器组件从净水器的流路中分离的操作的复合过滤器组件以及具有该复合过滤器组件的净水器。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流路构成的自由度高的复合过滤器组件以及具有该复合过滤器组件的净水器。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可以多样化复合化的过滤器的复合过滤器组件以及具有该复合过滤器组件的净水器。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可以将具有相似过滤器更换周期的过滤器复合化的复合过滤器组件以及具有该复合过滤器组件的净水器。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在于提供可以减少净水器中具有的过滤器的总数并可以实现产品的小型化的复合过滤器组件及具有该复合过滤器组件的净水器。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在于提供可以通过减少更换的过滤器的个数来提高管理效率性的复合过滤器组件以及具有该复合过滤器组件的净水器。
作为为了实现如上述目的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过滤器组件,包括:过滤器壳体,形成有第一流入口、第一流出口、第二流入口和第二流出口;第一过滤器部,容纳在所述过滤器壳体内部,过滤通过所述第一流入口流入的水;第二过滤器部,容纳在所述过滤器壳体内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过滤器部以上下方向设置,过滤通过所述第二流入口流入的水;以及流路分离构件,将流过所述第一过滤器部的水的流路和流过所述第二过滤器部的水的流路进行分隔,从所述第一过滤器部过滤的净化水通过所述第一流出口排出,从所述第二过滤器部过滤的净化水通过所述第二流出口排出,所述第一流入口、所述第一流出口、所述第二流入口和所述第二流出口在所述过滤器壳体中形成为彼此面向相同方向。
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二过滤器部容纳在所述过滤器壳体的下部,所述第一过滤器部容纳在所述过滤器壳体的上部,且位于所述第二过滤器部的上侧,所述流路分离构件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器部和所述第二过滤器部之间。
并且,所述第一流入口、所述第一流出口、所述第二流入口和所述第二流出口在所述过滤器壳体中可以形成为面向所述过滤器壳体的下侧方向。
另外,在所述第一过滤器部和所述第二过滤器部之间形成有连接流路,所述连接流路将水流入到第一过滤器部或将水从第一过滤器部流出,所述流路分离构件可以将所述第二过滤器部的上端与所述连接流路分隔开。
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流路分离构件可以包括由支撑所述第二过滤器部的上端的上侧盖构成。
并且,基于所述过滤器壳体的上下方向,形成所述连接流路的区域可以具有通过所述第二过滤器部与水流过的区域不重叠的结构。
与此不同,基于所述过滤器壳体的上下方向,所述过滤器壳体在与通过所述第二过滤器部水流过的区域相应的部分,可具有将水从所述第一过滤器部分流入或流出的流路延伸部。此时,所述流路延伸部包括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形成第一延伸流路,所述第一延伸流路将从所述第一流入口流入的水流入所述第一过滤器部,所述第二延伸部形成所述第二延伸流路,所述第二延伸流路将由所述第一过滤器部过滤的水从所述第一流出口流出,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可以一体地形成在过滤器壳体中。
另外,所述第一流入口、所述第一流出口、所述第二流入口和所述第二流出口均可以形成在所述过滤器壳体的下侧表面上。并且所述第一流入口、所述第一流出口、所述第二流入口和所述第二流出口的端部形成在同一平面上。
一方面,所述第一过滤器部和所述第二过滤器部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构成为有多个过滤器在流路上串联布置的复合过滤器。此时,所述第一过滤器部和所述第二过部中的任意一个由预处理过滤器组成,另一个由后处理过滤组成。
而且,所述第一过滤器部在径向外侧形成有第一流入路径,并且在中央形成有第一流出路径,所述第二过滤器部在径向外侧形成有第二流入路径,并且在中央可以形成有第二流出路径。
另外,所述过滤器壳体由壳体主体和与其结合的壳体盖一体地形成,所述第二过滤器部、所述流路分离构件和所述第一过滤器部可以在从下侧往上侧的方向上顺序地堆叠在整体构造的所述过滤器壳体的内部空间中。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净水器,所述净水器包括:上述的复合过滤器组件;以及主过滤器,过滤比所述复合过滤器组件中包括的过滤器材料更细微的颗粒,待处理水通过流经所述复合过滤器组件的所述第一过滤器部和所述第二过滤器部中的任意一个、所述主过滤器、所述第一过滤器部和所述第二过滤器部中的另一个的流路被提供给用户。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一方面的净水器,所述净水器还包括:复合过滤器安装部,包括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流入口、所述第一流出口、所述第二流入口和所述第二流出口的连接端口,将所述复合过滤器组件的所述第一流入口、所述第一流出口、所述第二流入口和所述第二流出口嵌入结合到所述连接端口中,以可以一次实现多个流路的连接。
并且,通过所述复合过滤器组件的所述第一流出口排出的净化水经过所述主过滤器被引入所述第二流入口,或者通过所述复合过滤器组件的所述第二流出口排出的净化水经过所述主过滤器被引入第一流入口。
而且,在所述主过滤器前端的流路中可以设置有分支流路,所述分支流路用于将从所述复合过滤器组件提供至所述主过滤器的净化水不经过所述主过滤器而提供给用户。
并且,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的净水器还包括:加压部,设置在所述主过滤器的前端的流路中,以对提供到所述主过滤器的水进行加压,所述主过滤器可以被配置为包括反渗透膜过滤器。
根据具有这样的构造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复合多个过滤器部的情况下,可获得能够设置多个入口和多个出口的效果。
并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可以获得将复合过滤器组件可容易地安装在净水器的流路或从净水器的流路分离操作的效果。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具有流路构造的自由度高的效果。
并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可以获得能够复合化的过滤器多样化的效果。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具有可复合化过滤器更换周期相似的过滤器的效果。
并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可以获得减少设置在净水器中的过滤器的整体个数并且达到产品小型化的效果。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具有减少更换的过滤器的数量,从而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复合过滤器组件的透视图,(a) 是上侧方向的透视图,(b)是下侧方向的透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复合过滤器组件的沿图1(a)的I-I’线的截面图;
图3示出了为了放大示出图2所示的截面图而省略上下方向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图4示出了图1所示的复合过滤器组件和净水器的复合过滤器安装部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复合过滤器组件的透视图,(a)是上侧方向的透视图,(b)是下侧方向的透视图;
图6是图5所示的复合过滤器组件的沿图5(a)的线II-II′截取的截面图;
图7示出了为了放大示出图6所示的截面图而省略上下方向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图8示出了图5所示的复合过滤器组件和净水器的复合过滤器安装部的示意图;
图9是图1或图5所示的具有复合过滤器组件的净水器的一实施例的水配管图。
符号说明
10:净水器 20:过滤部
30:加压部 100:复合过滤器组件
101:过滤器壳体 102:壳体主体
102a:上侧主体 102b:下侧主体
103:壳体盖 104:接合部
105:流路延伸部 105a:第一延伸部
105b:第二延伸部 109:流入/流出口设置表面
110:第一过滤器部 111:第一过滤器材料
113:第一上侧盖 115:第一下侧盖
116:排出口 130:流路分离构件
150:第二过滤器部 151:第二过滤器材料
155:第二下侧盖 156:排出口
200:主过滤器(反渗透膜过滤器)
A1:第一区域 A2:第二区域
CV:止逆阀 D:排水口
DV:阻力阀 F:复合过滤器安装部
FV:给水阀 FS1:第一流量传感器
FS2:第二流量传感器 HPS:高压开关.
L1:一级过滤器入水流路 L2:一级过滤器出水流路
L3:主过滤器入水流路
L4:二级过滤器入水流路(主过滤器出水流路)
L5:二级过滤器出水流路 L6:分支流路
LD:排水流路 LL1:第一流入流路
LL2:第一流出流路 LL3:连接流路
LL4:第二流入流路 LL5:第二流出流路
LLA:第一延伸流路 LLB:第二延伸流路
P1:第一流入口 P2:第一流出口
P3:第二流入口 P4:第二流出口
PS:压力传感器
Q1:第一流入侧连接端口 Q2:第一流出侧连接端口
Q3:第二流入侧连接端口 Q4:第二流出侧连接端口
S1:第一抽出部 S2:第二抽出部
TDS1:第一TDS传感器 TDS2:第二TDS传感器
TS1:第一温度传感器 TS2:第二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然而,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形态可以被修改为各种其他形态,并且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由以下描述的实施形态被限定。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形态是为了向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完整地解释本实用新型而被提供。在附图中,元件的形状和尺寸可能被夸大以便更清楚地说明。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包括复数形式,并且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或相应的元件。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术语“第一”和“第二”仅用于区分和指代两个相似的元件,不意味着“第一”和“第二”按顺序配置。
特别地,应当事先理解的是,在包括权利要求的本说明书中,诸如上侧、上部、下侧、下部、侧面、前面、后面等的表达是基于附图中所示的方向来表达的,并且如果适用的对象的方向改变,则可以不同地表达。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复合过滤器组件100的实施例以及具有该复合过滤器组件100的净水器10的实施例。
[复合过滤器组件100的第一实施例]
首先,将参照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复合过滤器组件100。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复合过滤器组件100的透视图, (a)是上侧方向的透视图,(b)是下侧方向的透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复合过滤器组件100的沿图1(a)的I-I’线的截面图;图3示出了为了放大示出图2所示的截面图而省略上下方向的一部分的截面图;图4示出了图 1所示的复合过滤器组件200和净水器10的复合过滤器安装部F的示意图。
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复合过滤器组件100可以配置为包括过滤器壳体101、第一过滤器部110、第二过滤器部150和流路分离构件130。
首先,过滤器壳体101可以由壳体主体102和与其结合的壳体盖103一体地形成。
并且,如图1至图3所示,壳体主体102和壳体盖103在接合部104处接合。这样的接合部104,例如,在壳体主体102和壳体盖103的任何一侧上形成熔接肋,在另一侧上形成用于容纳熔接肋的熔接槽后,将壳体主体102 和壳体盖103彼此相对旋转,使熔接肋的外周表面与熔接槽的内周表面摩擦,因此熔接肋可以通过熔合到熔合槽的工艺来形成。然而,只要能够实现壳体主体102与壳体盖103之间的防水性,壳体主体102与壳体盖103的结合方式不限于上述的熔合接合,并且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尽管在图1至图3中示出了壳体主体102位于下侧,壳体盖103位于上侧,但是其位置可以改变。另外,尽管在图1至图3中示出了在壳体主体102 中形成有熔接肋,并且在壳体盖103中形成有熔接槽,但是熔接肋和熔接槽的位置可以改变。另外,尽管在图1至图3中示出了壳体盖103结合到壳体主体102的上侧,但是只要通过壳体主体102和壳体盖103的结合可以在过滤器壳体101中形成内部空间,则过滤器壳体101可以具有壳体盖103分别形成在壳体主体102的上侧和下侧上的结构,并且壳体主体102也可以被制造为两个或更多个,之后被一体化结合。
另外,在一体式构成的过滤器壳体101的内部空间中,第二过滤器部 150、流路分离构件130和第一过滤器部110从过滤器壳体101的内部空间的下侧到上侧方向可以顺序地堆叠,对此将稍后描述。
同时,在过滤器壳体101中可以形成,水流入第一过滤器部110的第一流入口P1、流出从第一过滤器部110过滤的水的第一流出口P2、水流入第二过滤器部150的第二流入口P3和流出从第二过滤器部150过滤的水的第二流出口P4。
为了容易地在第一流入口P1、第一流出口P2、第二流入口P3和第二流出口P4分别连接净水器10内部流路,或者从净水器10内部流路分离的操作,所述第一流入口P1、第一流出口P2、第二流入口P3和第二流出口P4 在过滤器壳体101中可以形成为面向相同方向。例如,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流入口P1、第一流出口P2、第二流入口P3和第二流出口P4可以形成为面向过滤器壳体101的下侧方向。通过此,如图4所示,在将过滤器壳体 101的下侧方向朝向净水器10内部的复合过滤器安装部F配置的状态下,可将过滤器壳体101容易地连接到复合过滤器安装部F。
此外,第一流入口P1、第一流出口P2、第二流入口P3和第二流出口 P4均可以形成在过滤器壳体101的一个表面(即,过滤器壳体101的流入/ 流出口设置表面109)上,并且可以在流入/流出口设置表面109上布置为一列。例如,如图1至图3所示,形成第一流入口P1、第一流出口P2、第二流入口P3和第二流出口P4的流入/流出口设置表面109可以被构成为过滤器壳体101的下侧表面,与此不同,其也可以被构成为过滤器壳体101的上侧表面。另外,尽管在图1至图3中示出为第一流入口P1、第一流出口P2、第二流入口P3和第二流出口P4形成在壳体主体102上,但是当壳体主体 102位于过滤器壳体101的上侧并且壳体盖103位于过滤器壳体101的下侧时,第一流入口P1、第一流出口P2、第二流入口P3和第二流出口P4也可以形成在壳体盖103上。
这样,通过与第一流入口P1、第一流出口P2、第二流入口P3和第二流出口P4的布置位置相关构成中的至少一部分,复合过滤器组件200可以容易地连接到净水器10的内部流路,或者可以容易地将复合过滤器组件200 与净水器10的内部流路分离。例如,如图4所示,复合过滤器安装部F具有分别与第一流入口P1、第一流出口P2、第二流入口P3和第二流出口P4 对应的第一流入侧连接端口Q1、第一流出侧连接端口Q2、第二流入侧连接端口Q3和第二流出侧连接端口Q4。在这种情况下,复合过滤器组件100 的第一流入口P1、第一流出口P2、第二流入口P3和第二流出口P4分别与对应的连接端口Q1、Q2、Q3、Q4嵌入结合,以一次实现多个流路连接,从而可获得可以容易地执行将复合过滤器组件100安装在净水器10的流路上或者从流路分离的操作的效果。
并且,第一流入口P1、第一流出口P2、第二流入口P3和第二流出口 P4的端部可以形成在同一平面上。即,第一流入口P1、第一流出口P2、第二流入口P3和第二流出口P4的端部分别从流入/流出口设置表面109突出的高度可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如图4所示,第一流入口P1、第一流出口 P2、第二流入口P3和第二流出口P4可更容易地执行在复合过滤器安装部 F分别对应形成的连接端口Q1、Q2、Q3、Q4结合或从连接端口Q1、Q2、 Q3、Q4分离的操作。然而,第一流入口P1、第一流出口P2、第二流入口 P3和第二流出口P4中的一部分可不同的设置从流入/流出口设置表面109突出的高度(即其端部的高度),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调节对应于复合过滤器安装部F形成的连接端口Q1、Q2、Q3、Q4的高度,可以容易地达到结合/ 分离操作。
另外,第一过滤器部110容纳在过滤器壳体101的内部,并且过滤通过第一流入口P1流入的水。由第一过滤器部110过滤的净化水可以通过第一流出口P2排出。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过滤器部110可包括用于过滤水的第一过滤器材料111、结合在第一过滤器材料111的上部以支撑第一过滤器材料111的第一上侧盖113,和结合在第一过滤器材料111的下部以支撑第一过滤器材料111的第一下侧盖115。
另外,第二过滤器部150在相对于第一过滤器部110的上下方向上容纳在过滤器壳体101的内部,并且过滤通过第二流入口P3流入的水。由第二过滤器部150过滤的净化水可以通过第二流出口P4排出。此时,第二过滤器部150可以包括用于过滤水的第二过滤器材料151和结合在第二过滤器材料151的下部以支撑第二过滤器材料151的第二下侧盖155。
在图1至图3中,示出了两个过滤器部,即第一过滤器部110和第二过滤器部150,被容纳在过滤器壳体101的内部,但是具备在过滤器壳体101 的内部的过滤器部的个数不限于两个,也可以容纳三个或更多个过滤器部。如此,当三个或更多个过滤器部容纳在过滤器壳体101时,可以在过滤器壳体101形成与过滤器部的个数相对应个数的流入口和流出口。
并且,在本说明书中,为了指示第一过滤器部110和第二过滤器部150 为彼此不同的部件而使用饿了“第一”和“第二”术语,因此水流过的顺序,即在流路上布置中,第一过滤器部110可位于第二过滤器部150的上游也可位于下游。但是,在后述的图9的水配管图中,为了便于说明,示出了在流路上布置中第一过滤器部110位于第二过滤器部150的上游,并在图3和图 7示出的水的流向是以图9的水配管图为基准的。
另外,构成第一过滤器部110的第一过滤器材料111和构成第二过滤器部150的第二过滤器材料151可从各个单一的过滤器元件,例如沉淀物过滤器、前置活性碳过滤器、后置活性碳过滤器、抗菌过滤器、各种功能性过滤器、反渗透膜过滤器(RO膜滤器)、中空纤维膜过滤器、纳米过滤器(纳米捕集器)等公知的过滤器材料中选择。
此时,由于构成第一过滤器部110的第一过滤器材料111和构成第二过滤器部150的第二过滤器材料151可以由过滤器更换周期相似的过滤器构成,因此,可以极大化复合过滤器组件100的使用效率。
同时,尽管构成第一过滤器部110的第一过滤器材料111和构成第二过滤器部150的第二过滤器材料151可各自仅包括上述的过滤器元件的一种,但是构成第一过滤器部110的第一过滤器材料111和构成第二过滤器部150 的第二过滤器材料151中的至少一部分可以通过复合结合两个或更多个过滤器元件构成。这样,当第一过滤器部110和/或第二过滤器部150由两个或更多个过滤器元件复合结合的复合过滤器构成时,复合包括在第一过滤器部 110和/或第二过滤器部150的两个或更多个过滤器元件可以串联布置在流路上。
例如,第一过滤器部110和第二过滤器部150中的任意一个可以由预处理过滤器构成,而另一个可以由后处理过滤器构成,并且该预处理过滤器可以由沉积物过滤器和前置活性碳过滤器的复合过滤器构成,并且后处理过滤器可以由包括后置活性碳过滤器的单一过滤器或复合过滤器构成。当第一过滤器部110由包括沉淀物过滤器和前置碳过滤器的预处理过滤器(复合过滤器)构成时,通过第一流入口P1流入到第一过滤器部110的水经过沉淀物过滤器并被过滤,然后经过过滤器再进行过滤后,可以通过第一流出口P2 流出。为了形成这种串联方向的流路,当水的流动方向为上下时,可以在上下方向上层叠两个或者更多个过滤元件,在水的流动方向为径向时,可以在径向上设置两个以上的过滤成分。
同时,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过滤器部110和第二过滤器部150可以基于过滤器壳体101的长度方向上分别设置在上侧和下侧。例如,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过滤器部110设置在相应于过滤器壳体101的上侧的第一区域A1中,第二过滤器部150可以设置在相应于过滤器壳体101的下侧的第二区域A2中。在这种情况下,流过第一过滤器部110的水的流路和流过第二过滤器部150的水的流路可由流路分离构件130彼此分离。即,在第一过滤器部110和第二过滤器部150之间,形成有将水流入第一过滤器部110或将水从第一过滤器部110流出的连接流路LL3,流路分离构件130将与第一过滤器部110连通的连接流路LL3与第二过滤器部150的流路分离。然而,第一过滤器部110和第二过滤器部150在上下方向上设置的位置可以变更。
在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如图2和图3所示,当第一过滤器部110和第二过滤器部150分别布置在过滤器壳体101的上侧和下侧时,将通过示例进行描述。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过滤器部110设置在距第二流入口P3的距离比第二过滤器部150更远的位置处。
在这种情况下,流路分离构件130设置在第一过滤器部110的下侧和第二过滤器部150的上侧之间。另外,流路分离构件130划分与第一过滤器部 110连通的流路LL1、LL2、LL3和与第二过滤器部150连通的流路LL4和 LL5分离开。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过滤器部110可在径向外侧形成第一流入流路 LL1,在中央形成第一流出流路LL2。以这种方式,当形成宽的流入的水的区域时,第一过滤器部110的第一过滤器材料111与流入的水的接触面积增加,因此可以整体使用第一过滤器材料111,从而提高过滤器的使用效率。另外,从第一过滤器材料111过滤后,流入第一流出流路LL2的水可以经过第一下侧盖115的排出口116,并通过位于第一下侧盖115的下端和分离构件130的上端之间的连接流路LL3排出。此时,流路分离构件130被构造为将连接流路LL3与第二过滤器部150的上端分离。
同时,流路分离构件130可以与第一过滤器部110的构成元件或第二过滤器部150的构成元件不同地安装,但是为了减少部件的数量,可以由支撑第二过滤器部150的第二过滤器材料151的上端的上侧盖构成。即,流路分离构件130在将与第一过滤器部110连通的流路LL1、LL2、LL3与第二过滤器部150连通的流路LL4、LL5分离的同时,也可以起到支撑第二过滤器材料151的上端的作用。另外,流路分离构件130可以被构造为通过接触第二过滤器部150的第一下侧盖115的下端来支撑第一过滤器部110。
如图2和图3所示,基于过滤器壳体101的上下方向,过滤器壳体101 可以在通过第二过滤器部150水流动的区域(图3中的A2)相应的过滤器壳体101的部分,具备将水流入第一过滤器部101或将水从第一过滤器部101 流出的流路延伸部105。
此时,所述流路延伸部105可具有形成流入到第一流入口P1的水流入至第一过滤器部110的第一延伸流路LLA的第一延伸部105a,以及形成由第一过滤器部110过滤的水流出至第一流出口P2的第二延伸流路LLB的第二延伸部105b。
因此,如图3所示,通过第一流入口P1流入的水通过第一延伸部105a 的第一延伸流到LLA流入到第一过滤器部110的第一流入流路LL1。流入到第一流入流路LL1的水从第一过滤器部110的第一过滤器材料111的径向外侧向径向内侧(中央)移动的同时过滤后,移动到第一流出流路LL2。并且,移动到第一流出流路LL2的净化水经过第一下侧盖115的排出口116,可以通过形成在流路分离构件130的上侧的连接流路LL3和第二延伸部 105b的第二延伸流路LLB从第二流出口P4排出。
为了便于制造和组装,减少部件数量等,第一延伸部105a和第二延伸部105b可以一体地形成在过滤器壳体101。即,过滤器壳体101通过壳体主体102和壳体盖103的结合而形成,因此第一延伸部105a和第二延伸部105b 可以一体地形成在壳体主体102的下侧主体部分。以此方式,将第一延伸部 105a和第二延伸部105b一体地形成在壳体主体102的方法可以是注塑成型,但是不限于此,并且可以通过已知的制造方法来实现。
此时,第一延伸部105a和第二延伸部105b从壳体主体102的上侧主体 102a朝向下侧沿直线方向延伸,以一体地形成在下侧主体102b的外周表面上。因此,可以将上侧主体102a的直径构造为大于下侧主体102b。另外,在壳体主体102的下侧表面,即流入/流出口设置表面109上具有均形成流入连接口P1、流出连接口P2、第二流入口P3和第二流出口P4的构造。
然而,与前述不同,第一延伸部105a和第二延伸部105b也可以被分别制造然后附接到过滤器壳体101。
此外,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过滤器部150可在径向外侧形成第二流入流路LL4,在中央形成第二流出流路LL5。以这种方式,将水流入的区域形成得较宽时,第二过滤器部150的第二过滤器材料151与流入的水的接触面积增加,因此可以整体上使用第二过滤器材料151,从而增加过滤器的使用效率。
另外,流入到第二流入口P3的水可以经过第二流入流路LL4流入到第二过滤器部150的第二过滤器材料151的径向外侧部分。之后,从第二过滤器材料151的径向外侧向径向内侧(中央)移动的同时过滤的净化水,移动至第二流出流路LL5,然后通过至第二下侧盖155的排出口156排出至第二个流出口P4。
同时,在图2和图3中,尽管示出了在第一过滤器部110的径向外侧形成第一流入流路LL1,在中央形成第一流出流路LL2,在第二过滤器部150 径向外侧形成第二流入流路LL4,并且在中央形成第二流出流路LL5,但是上述第一流入流路LL1和第一流出流路LL2的位置,以及第二流入流路LL4 和第二流出流路LL5的位置也可以与图2和3所示的位置相反地形成。
另外,与第一流入流路LL1连接的第一流入口P1、与第一流出流路LL2 和连接流路LL3连接的第一流出口P2、与第二流入流路LL4连接的第二流入口P3、与第二流出流路LL5连接的的第二流出口P4的位置和顺序,也可根据第一流入流路LL1、第一流出流路LL2、第二流入流路LL4、第二流出流路LL5的布置结构变更为各种形式。
[复合过滤器组件100的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将参照图5至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复合过滤器组件100。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复合过滤器组件100的透视图, (a)是上侧方向的透视图,(b)是下侧方向的透视图;图6是图5所示的复合过滤器组件100的沿图5(a)的线II-II′截取的截面图;图7示出了为了放大示出图6所示的截面图而省略上下方向的一部分的截面图;图8示出了图5所示的复合过滤器组件100和净水器10的复合过滤器安装部F的示意图。
图5至图8所示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复合过滤器组件100与图1至图4 所示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复合过滤器组件100不同,其区别仅在于在过滤器壳体101中未设置第一延伸部105a和第二延伸部105b。
因此,对与参照图1至图4描述的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构造或相对应的构造的详细描述与上述记载相同,因此给予省略。
如图5和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具备在复合过滤器组件100的过滤器壳体101不具备第一延伸部105a和第二延伸部105b。因此,将过滤器壳体101的上下(高度)方向作为基准时,形成第一过滤器部 110的连接流路LL3的区域,即设置有第一过滤器部110的区域A1中,下侧部分具有与通过第二过滤器部150水流过的区域不重叠的结构。即,过滤器壳体101基于高度方向可以具有水通过第一过滤器部110流过的上侧部分 (相应于图7中的区域A1),和水通过第二过滤器部150流过的下侧部分(相应于图7中的区域A2)被分离并且彼此不重叠的结构。
另外,如图5和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复合过滤器组件 100,与第一过滤器部110连通的第一流入口P1和第一流出口P2,以及与第二过滤器部150连通的第二流入口P3和第二流出口P4形成为面向相同方向,例如,如图8所示,形成为面向净水器10的内部的复合过滤器安装部F。因此,可以容易地连接复合过滤器组件200和净水器10的内部流路,或者可以将复合过滤器组件200容易地从净水器10的内部流路分离。
然而,在图5和图8所示的实施例的情况下,由于不包括第一延伸部105a 和第二延伸部105b,因此第一流入口P1和第一流出口P2的设置位置(高度)和第二流入口P3和第二流出口P4的设置位置(高度)彼此不同。即,第二流入口P3和第二流出口P4形成在过滤器壳体101的下侧表面上,但是第一流入口P1和第一流出口P2形成在从过滤器壳体101的下侧表面分离的位置。
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复合过滤器安装部F可具有分别对应于第一流入口P1、第一流出口P2、第二流入口P3和第二流出口P4的第一流入侧连接端口Q1、第一流出侧连接端口Q2、第二流入侧连接端口Q3和第二流出侧连接端口Q4。并且,在第一流入侧连接端口Q1和第一流出侧连接端口 Q2处可连接延伸管C1、C2,从而可与从过滤器壳体101的下侧表面分离的第一流入口P1和第一流出口P2的连接。
因此,由于复合过滤器组件100的第一流入口P1、第一流出口P2、第二流入口P3和第二流出口P4分别嵌入结合在对应的连接端口Q1、Q2、Q3、 Q4,从而一次实现多个流路连接,因此能够容易地实现连接复合过滤器组件 100的内部流路与净水器10的内部流路的操作。
参照图7,通过第一流入口P1流入到第一过滤器部110的第一流入流路 LL1的水(例如,原水),通过第一过滤器材料111过滤之后,移动到第一流出流路LL2。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过滤器部110可在径向外侧形成第一流入流路LL1,在中央形成第一流出流路LL2。并且,移动到第一流出流路 LL2的水(例如,一级净化水)经过第一下侧盖115的排出口116,通过流路分离构件130上侧的连接流路LL3排出至第一流出口(P2)。
并且,如图7所示,通过第二流入口P3流入到第二过滤器部150的第二流入流路LL4的水(例如,二级净化水)通过第二过滤器材料151过滤之后,移动到第二流出流路LL5。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过滤器部150可在径向外侧形成第二流入流路LL4,在中央形成第二流出流路LL5。并且,移动到第二流出流路LL5的水经过第二下侧盖155的排出口156并通过第二流出口 P4被排出。
另外,第一流入流路LL1和第一流出流路LL2的位置,以及第二流入流路LL4和第二流出流路LL5的位置也可以与如图6和图7中所示出的位置相反地形成。此外,第一流入口P1、第一流出口P2、第二流入口P3和第二流出口P4的位置和顺序可根据第一流入流路LL1、第一流出流路LL2、第二流入流路LL4和第二流出流路LL5的布置结构变更为各种结构。
[净水器10的实施例]
接下来,参照图9,将描述包括举例说明图1至图8的复合过滤器组件 100的净水器10的一实施例。
图9是适用图1或图5所示的复合过滤器组件100的净水器10的一实施例的水配管图。
如图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的净水器10可被构造为包括参照图1至图8描述的复合过滤器组件100和主过滤器200。即,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的净水器10可包括作为过滤部20的复合过滤器组件100 和主过滤器200。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的净水器10还可包括加压部30,以及图4和图8中所示的复合过滤器安装部F。
如通过图1至图8所描述的,复合过滤器组件100可被构成为包括第一过滤器部110和第二过滤器部150。
另外,如图9所示,当一起使用复合过滤器组件100和主过滤器200形成流路时,待处理水可通过顺序地通过复合过滤器组件100的第一过滤器部 110和第二过滤器部150中的任意一个,主过滤器200、第一过滤器部110 和第二过滤器部150中的另一个的流路提供给用户。
此时,根据第一过滤器部110与第二过滤器部150和主过滤器200的流路连接结构,可被构成为在复合过滤器组件100的第一过滤器部110过滤后,通过第一流出口P2排出的净化水经过主过滤器200流入到第二过滤器部150 的第二流入口P3,或者可被构成为在复合过滤器组件100的第二过滤器部 150过滤后,通过第二流出口P4排出的净化水经过主过滤器200流入到第一过滤器部110的第一流入口P1。
如此,复合过滤器组件100的第一过滤器部110在流路上布置中,可位于主过滤器200和第二过滤器部150的上游,也可位于主过滤器200和第二过滤器部150的下游,但是为了便于说明,在图9的水配管图中,第一过滤器部110将被描述为位于第二过滤器部150的上游。
首先,第一过滤器部110可以由单一的过滤器元件组成,但是也可以被构成为包括沉淀物过滤器和前置活性碳过滤器的预处理过滤器(复合过滤器)。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第一流入口P1流入到第一过滤器部110的水可以经过沉淀物过滤器的同时被过滤,然后经过前置活性碳过滤器进行附加地过滤之后,通过第一流出口P2流出。
另外,第二过滤器部150可以被配置为包括后置活性碳过滤器的后处理过滤器,通过第二流入口P3流入到第二过滤器部150的水可以经过后置活性碳过滤器并过滤后,通过第二流出口P4流出。
而且,主过滤器200可以被配置为过滤比具备在所述复合过滤器组件 100的第一过滤器材料111和第二过滤器材料151更细微的颗粒。即,主过滤器200可以被形成为在具备净水器10的过滤部20的过滤器中,可过滤最细微颗粒的过滤器。
作为这样的主过滤器200,可以使用各种公知的过滤器,例如反渗透膜过滤器(RO膜过滤器)、中空纤维膜过滤器、纳米过滤器(纳米捕集器)等。在图9所示的净水器10的情况下,示出了使用反渗透膜过滤器作为主过滤器200的情况,但是不限于此。然而,为了便于说明,在下文中,将以使用反渗透膜过滤器作为主过滤器200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并且对反渗透膜过滤器使用与主过滤器200相同的附图标记“200”。
另外,加压部30可被设置在反渗透膜过滤器200前面的流路中,以对提供到主过滤器200,特别是反渗透膜过滤器的水进行加压,并且作为一个示例可被构造为泵体。
并且,参照图4和图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的净水器10可以包括复合过滤器安装部F。所述复合过滤器安装部F可以具备分别对应于第一流入口P1、第一流出口P2、第二流入口P3和第二流出口P4的第一流入口连接端口Q1、第一流出口连接端口Q2、第二流入连接端口Q3和第二流出口连接端口Q4,由此,复合过滤器组件100的第一流入口P1、第一流出口 P2、第二流入口P3和第二流出口P4分别嵌入结合在对应的连接端口Q1、 Q2、Q3、Q4,从而一次实现多个流路连接。
并且,如图5至图8中所示的复合过滤器组件100的实施例,第一流入口P1和第一流出口P2的设置位置(高度)与第二流入口P3和第二流出口 P4设置位置(高度)彼此不同时,在复合过滤器安装部F的第一流入侧连接端口Q1和第一流出侧连接端口Q2处,可连接延伸管C1和C2以便连接到第一流入口P1和第一流出口P2。因此,在图5至图8的实施例的情况下,也可以一次实现复合过滤器组件100与复合过滤器安装部F之间的多个流路连接。
同时,为了执行通过过滤部20的复合过滤器组件100和主过滤器200 进行过滤,如图9所示,在净水器10的内部可以形成设置有各种部件的多个流路。
例如,根据为了供水或断水而开关的给水阀FV的打开,待处理水(原水)通过一级过滤器入水流路L1流入到复合过滤器组件100的第一流入口 P1。这样的给水阀FV可以设置在加压部30的前端的流路中,例如,可以设置在一级过滤器出水流路L2中。另外,可以在一级过滤器入水流路L1 中设置由一定量的压力调节原水的调节器RV。流入到第一流入口P1的水通过第一过滤器部110被过滤,并且在第一过滤器部110中一级过滤器的一级净化水通过第一流出口P2排出。
通过第一流出口P2排出的一级净化水通过一级过滤器出水流路L2供给到加压部30。此时,在一级过滤器出水流路L2中可以设置有测量一级净化水的流量的第一流量传感器FS1、给水阀FV、测量一级净化水的TDS(总溶解固体)的第一TDS传感器TDS1和测量一级净化水的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TS1。
此外,由于仅靠原水的压力可能无法在反渗透膜过滤器200中进行充分地过滤,因此可以驱动加压部30以对供给至反渗透膜过滤器200的水进行加压。
由加压部30加压的一级净化水通过主过滤器入水流路L3流入到反渗透膜过滤器200。此时,可以在主过滤器入水流路L3中设置用于测量流入到反渗透膜过滤器200的水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PS。
流入到反渗透膜过滤器200中的一级净化水被分离成经过设置在反渗透膜过滤器200的膜的二级净化水和未能通过该膜的浓缩水(生活用水)。浓缩水可以通过排水流路LD排出至排水口D。此时,可以在排水流路LD设置为了限制通过排水流路LD排出的浓缩水的量或比率(在由反渗透膜过滤器流入的水中,作为净化水排出的水和作为浓缩水排出的水的比率)的阻力阀DV。即,由于阻力阀DV的流路直径小,从而在反渗透膜过滤器200中形成过滤压力,通过该压力,一部分的水可以经过反渗透膜过滤器200的膜被过滤,并且剩余的水可作为浓缩水形成排水。
一方面,通过设置在反渗透膜过滤器200中的膜并过滤的二级净化水通过二级过滤器入水流路(主过滤器出水流路)L4,并通过第二流入口P3流入到第二过滤器部150并被过滤。此时,在二级过滤器入水流路(主过滤器出水流路)L4中可以设置用于防止水从第二过滤器部150侧逆流到反渗透膜过滤器200的止逆阀CV、用于测量从反渗透膜过滤器200过滤的二级净化水的TDS(总溶解固体)的第二TDS传感器TDS2和用于测量从反渗透膜过滤器200过滤的二级净化水的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TS2。
并且,从第二过滤器部150过滤的二级净化水通过第二流出口P4流入到二级过滤器出水流路L5,然后可以通过由水龙头或水阀等制成的第一抽出部S1提供给用户。另外,在二级过滤器出水流路L5可以设置测量通过第一抽出部S1抽出的水的流量的第二流量传感器FS2,以及当施加设定压力以上的压力时,产生信号的高压开关HPS。即,当第一抽出部S1的抽出结束并且二级过滤器出水流路L5的压力增加时,控制部(未示出)基于从高压开关HPS产生的信号,关闭给水阀FV或停止加压部30的运行,以阻断向反渗透膜过滤器200的水的供应。
同时,为了通过由水龙头或水阀制成的第二抽出部S2将仅通过第一过滤器部110过滤的一级净化水提供给用户,也可以设置分支流路L6。
为了将从复合过滤器组件100供给到主过滤器200的一级净化水不经过主过滤器200提供给用户,这些分支流路L6可以设置在主过滤器200的前端的流路(例如,一级过滤器出水流路L2)中。通过设置这样的分支流路 L6可具有从复合过滤器组件100过滤的净化水用于多种用途的优点。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净水器10复合化多个过滤器部,减少具备在净水器10的过滤器的整个个数,并且可以达到产品的小型化,并且可以通过减少要替换的过滤器的分数,提高管理的效率性。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净水器10设置多个流入口和多个流出口,不仅在流路构造上具有高的自由度,而且可以复合化在流路布置中彼此间隔开的过滤器,从而可以使复合化的过滤器多样化,并且可以使过滤器更换周期相似的过滤器复合化。
尽管上面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不限于此,并且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中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是显而易见的。

Claims (19)

1.一种复合过滤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过滤器组件包括:
过滤器壳体,形成有第一流入口、第一流出口、第二流入口和第二流出口;
第一过滤器部,容纳在所述过滤器壳体内部,过滤通过所述第一流入口流入的水;
第二过滤器部,容纳在所述过滤器壳体内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过滤器部以上下方向设置,过滤通过所述第二流入口流入的水;及
流路分离构件,将流过所述第一过滤器部的水的流路和流过所述第二过滤器部的水的流路进行分隔,
从所述第一过滤器部过滤的净化水通过所述第一流出口排出,
从所述第二过滤器部过滤的净化水通过所述第二流出口排出,
所述第一流入口、所述第一流出口、所述第二流入口和所述第二流出口在所述过滤器壳体中形成为彼此面向相同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过滤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器部容纳在所述过滤器壳体的下部,所述第一过滤器部容纳在所述过滤器壳体的上部,且位于所述第二过滤器部的上侧,所述流路分离构件布置在所述第一过滤器部和所述第二过滤器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过滤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入口、所述第一流出口、所述第二流入口和所述第二流出口在所述过滤器壳体中形成为面向所述过滤器壳体的下侧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过滤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过滤器部和所述第二过滤器部之间形成有连接流路,所述连接流路将水流入到第一过滤器部或将水从第一过滤器部流出,所述流路分离构件将所述第二过滤器部的上端与所述连接流路分隔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过滤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路分离构件由支撑所述第二过滤器部的上端的上侧盖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过滤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过滤器壳体的上下方向,形成所述连接流路的区域具有通过所述第二过滤器部与水流过的区域不重叠的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过滤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过滤器壳体的上下方向,所述过滤器壳体在与通过所述第二过滤器部水流过的区域相应的部分,具备将水流入到所述第一过滤器部或从所述第一过滤器部流出的流路延伸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过滤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路延伸部具有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形成第一延伸流路,所述第一延伸流路将从所述第一流入口流入的水流入到所述第一过滤器部,所述第二延伸部形成第二延伸流路,所述第二延伸流路将由所述第一过滤器部过滤的水从所述第一流出口流出,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一体地形成在所述过滤器壳体中。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过滤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入口、所述第一流出口、所述第二流入口和所述第二流出口均形成在所述过滤器壳体的下侧表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过滤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入口、所述第一流出口、所述第二流入口和所述第二流出口形成为其端部在同一平面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合过滤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器部和所述第二过滤器部中的至少一个能够构成为多个过滤器在流路上串联布置的复合过滤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合过滤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器部和所述第二过滤器部中的任意一个由预处理过滤器构成,另一个由后处理过滤器构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合过滤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器部在径向外侧形成有第一流入流路,并且在中央形成有第一流出流路,所述第二过滤器部在径向外侧形成有第二流入流路,并且在中央形成有第二流出流路。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合过滤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壳体由壳体主体和与其结合的壳体盖一体地形成,所述第二过滤器部、所述流路分离构件和所述第一过滤器部在从下侧往上侧的方向上顺序地堆叠在一体地形成的所述过滤器壳体的内部空间中。
15.一种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器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合过滤器组件;及
主过滤器,过滤比所述复合过滤器组件中包括的过滤器材料更细微的颗粒,
待处理水通过流经所述复合过滤器组件的第一过滤器部和第二过滤器部中的任意一个、所述主过滤器、所述第一过滤器部和所述第二过滤器部中的另一个的流路被提供给用户。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净水器,所述净水器还包括:
复合过滤器安装部,包括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流入口、所述第一流出口、所述第二流入口和所述第二流出口的连接端口,
将所述复合过滤器组件的所述第一流入口、所述第一流出口、所述第二流入口和所述第二流出口嵌入结合到所述连接端口中,以一次实现多个流路的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复合过滤器组件的所述第一流出口排出的净化水被构造为经过所述主过滤器流入到所述第二流入口,或者通过所述复合过滤器组件的所述第二流出口排出的净化水被构造为经过所述主过滤器流入到第一流入口。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过滤器前端的流路中设置有分支流路,所述分支流路用于将从所述复合过滤器组件提供到所述主过滤器的净化水不经过所述主过滤器而提供给用户。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净水器,所述净水器还包括:
加压部,布置在所述主过滤器的前端的流路中,以对供给到所述主过滤器的水进行加压,
所述主过滤器被构成为包括反渗透膜过滤器。
CN202022278762.1U 2019-10-21 2020-10-14 复合过滤器组件和具有该复合过滤器组件的净水器 Active CN21532725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130461A KR20210046980A (ko) 2019-10-21 2019-10-21 복합필터 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정수기
KR10-2019-0130461 2019-10-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27258U true CN215327258U (zh) 2021-12-28

Family

ID=757282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78762.1U Active CN215327258U (zh) 2019-10-21 2020-10-14 复合过滤器组件和具有该复合过滤器组件的净水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20210046980A (zh)
CN (1) CN215327258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91513B1 (ko) 2002-06-18 2005-05-27 웅진코웨이주식회사 정수기용 복합필터
KR100874751B1 (ko) 2007-05-18 2008-12-19 웅진코웨이주식회사 정수기용 복합필터 조립체
KR20090014436A (ko) 2007-08-06 2009-02-11 웅진코웨이주식회사 정수기용 복합필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10046980A (ko) 2021-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210040502A (ko) 복합필터 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정수기
EP3257822B1 (en) Water purifying system having an integrated composite filter cartridge
CN107899279B (zh) 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CN114728224A (zh) 复合过滤器组件及具有该复合过滤器组件的净水器
CN106554101B (zh) 一种集成水路板及净水器
US20070181484A1 (en) Modular reverse osmosis water treatment system
KR20210039233A (ko) 복합필터 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정수기
CN215327258U (zh) 复合过滤器组件和具有该复合过滤器组件的净水器
CN215365131U (zh) 复合过滤器组件和具有该复合过滤器组件的净水器
CA2472907A1 (en) Membrane filter housing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CN111807538A (zh) 净水机系统
CN109179576B (zh) 滤芯结构、水处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7879397B (zh) 一种水路可换向式纯水机用滤芯安装座
CN113490646B (zh) 液体净化系统
CN210528613U (zh) 复合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CN108371843B (zh) 集成水路板组件以及集成水路系统
CN209778476U (zh) 复合滤芯和具有其的净水系统
CN214389179U (zh) 水路装置和净水机
CN212315727U (zh) 集成水路构件和具有其的净水机
CN218491608U (zh) 一种一体化滤材盒净水器
CN214209727U (zh) 一体式净水模块单元
CN209957520U (zh) 一种水路板
CN209989165U (zh) 一种集成水路板净水器
CN109650472B (zh) 滤芯和净水装置
CN111115879A (zh) 净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