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27199U - 一种排泥装置和污泥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排泥装置和污泥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327199U CN215327199U CN202122127421.9U CN202122127421U CN215327199U CN 215327199 U CN215327199 U CN 215327199U CN 202122127421 U CN202122127421 U CN 202122127421U CN 215327199 U CN215327199 U CN 21532719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ction
- sludge
- mud
- pipe
- cylind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排泥装置和污泥处理系统,该装置中由于采用了封闭的吸引筒,使得吸力比气提泵强,靠机械离心力形成的真空吸力,比气提泵靠密度差形成的吸力强数倍,可实现稳定吸泥,可长期回流量确保排水达到处理要求;采用的吸泥管为吸泥支管上分布吸泥口,没有穿孔管,吸泥口径大于DN50,不发生污泥堵塞,吸泥均匀;吸泥范围大,更均匀,底排通畅,二沉池池底无积泥,非常适合大面积,长距离排泥。本装置整体构造简单、设备投资低;效率高,处理过程只消耗少量电能,节能降耗,经济性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排泥装置和污泥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活性污泥是常用的污水生物处理工艺单元,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和有机物,因为这种污泥是要培养出来的。活性污泥培养是要很长时间的,回流最主要是起到接种的作用,而且不回流的话,新污泥的处理能力有限,回流本身也是一个让微生物加速繁殖的过程。
活性污泥法是依靠生物活性污泥吸附氧化去除污水中有机污染物,进水所带生物量有限,故应从二次沉淀池分离出的污泥回流,一部分进入好氧曝气池,一部分剩余污泥定期外排做脱水处理。
活性污泥沉淀在二沉池底部,流动性差,因此需要通过水泵就地排泥输送到曝气池,目前对于活性污泥回流使用的回流泵通常有电动潜水泵和气提泵,但是通过电动潜水泵但是泵底部吸污泥的吸力范围有效,超过一定距离就不能吸入潜水泵底部。气提泵吸引力弱,吸泥范围小;吸引距离近,提升能力弱,不能长距离输送;排泥流量受到气量限制;吸引力随距离远,吸力减弱,吸泥不均匀,近处吸泥量大,远处吸力小,造成远处污泥积累,时间长了发生反硝化污泥上浮,造成漂泥现象、出水悬浮物浓度增高。
污泥回流具有大流量、大吸力、吸引距离大和输送距离远的需求,现有技术和产品无法满足这些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泥装置和污泥处理系统,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前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排泥装置,包括吸引筒、吸泥管、水泵和污泥回流管,所述吸引筒采用两端封闭的筒状结构,所述吸引筒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通孔用于安装连接所述吸泥管和所述污泥回流管,设置在所述吸引筒内的所述水泵通过管道与所述污泥回流管进行连接,所述吸泥管连接在所述吸引筒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吸引筒的顶部设置有电动进气阀,用于打破所述吸引筒内的真空环境。
优选的,所述吸泥管包括吸引主管和多个吸泥支管,所述吸引主管与吸引筒直接连接,所述多个吸泥支管呈分散状设置在所述吸引主管下方。
优选的,每个所述吸泥管呈弯曲向下的形状,且端部均设置有吸泥头。
优选的,所述吸泥管为一根水平长管道。
优选的,所述水平长管的底部设置多个开口用于安装吸泥头。
优选的,所述吸引筒为圆筒结构,且顶部采用法兰和盲板密封。
优选的,所述水泵采用的是潜水泵。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处理系统,包括生化池、二沉池和排泥装置,所述生化池和所述二沉池相互隔离,所述排泥装置安装在所述二沉池内,且所述污泥回流管的出口朝向所述生化池。
优选的,所述排泥装置的吸泥管浸没在所述二沉池中的污泥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排泥装置和污泥处理系统,该装置中由于采用了封闭的吸引筒,使得吸力比气提泵强,靠机械离心力形成的真空吸力,比气提泵靠密度差形成的吸力强数倍,可实现稳定吸泥,可长期回流量确保排水达到处理要求;采用的吸泥管为吸泥支管上分布吸泥口,没有穿孔管,吸泥口径大于DN50,不发生污泥堵塞,吸泥均匀;吸泥范围大,更均匀,底排通畅,二沉池池底无积泥,非常适合大面积,长距离排泥。本装置整体构造简单、设备投资低;效率高,处理过程只消耗少量电能,节能降耗,经济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包含有实施例1中提供的排泥装置的污泥处理系统的俯视平面图;
图2是图1中A-A剖面图;
图3是包含有实施例2中提供的排泥装置的污泥处理系统的俯视平面图;
图4是图3中B-B剖面图;
图5是图4中C-C剖面图;
1、吸引筒;2、吸泥支管;3、吸泥头;4、潜水泵;5、电动进气阀;6、污泥回流管;7、二沉池;8、生化池;9、泥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排泥装置,如图1和2所示,包括吸引筒1、吸泥管2、吸泥头3、潜水泵4、电动进气阀5、污泥回流管6、法兰和盲板。所述吸引筒1为两端封闭的中空圆筒形,上端由法兰和盲板密封,所述吸泥主管2-2接在吸引筒1底部端口中心,吸泥管2包括吸引主管2-2和多个吸泥支管2-1,所述吸泥头3为吸泥支管2-1底部开口,通过与吸引筒1相连,吸引筒1中潜水泵4抽吸吸引筒1中泥水,使得吸引筒1中形成真空,吸泥管2形成负压,将吸泥支管2-1开口下泥斗内的污泥吸引到吸泥支管中,沿着吸泥主管2-2流到吸引筒1中,持续被潜水泵4排出吸引筒1到污泥回流管7中,从而排除污泥。排泥后的吸引筒1持续保持真空,持续起到排泥作用,当要停止吸引筒工作时打开所述电动放气阀,外界空气进入吸引筒1,破坏吸引筒1内真空,丧失了吸泥功能,停止吸泥工作。
本实施例中的排泥装置适用于多个泥斗的情况,这样可以通过分散的吸泥支管直接对泥斗中的污泥进行排出。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排泥装置,主要用于长矩形单泥斗的情况,如图3-5所示,包括吸引筒1、吸泥管2、吸泥头3、潜水泵4、自动进气阀5、污泥回流管6。所述吸引筒1为两端封闭的中空圆筒形,上端由法兰10和盲板密封11,所述吸泥管2接在吸引筒1底部端口中心,本实施例中的吸泥管只有一根水平长管道,所述吸泥头3为吸泥管2底部多个开口,通过与吸引筒1相连,吸引筒1中潜水泵4抽吸吸引筒1中泥水,使得吸引筒1中形成真空,吸泥管2形成负压,将吸泥管2开口下面泥斗9中的污泥吸引到吸泥管2中,沿着吸泥管2流到吸引筒1中,持续被潜水泵4排出吸引筒1到污泥回流管7中,从而排出污泥。排泥后的吸引筒1持续保持真空,持续起到排泥作用,当要停止吸引筒工作时打开所述电动放气阀,外界空气进入吸引筒1,破坏吸引筒1内真空,丧失了吸泥功能,停止吸泥工作。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含有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中的排泥装置的污泥处理系统,该系统还包括生化池和二沉池,所述生化池和所述二沉池相互隔离,所述排泥装置安装在所述二沉池内,且所述污泥回流管的出口朝向所述生化池。
对于是选择实施例1中的排泥装置还是选择实施例2中的排泥装置,主要的选择标准是所述排泥装置的吸泥管是否能完全浸没在所述二沉池中的污泥底部,也就是根据二沉池中的泥斗数量相关,当泥斗数量为多个时,由于泥斗的阻隔,因此只能采用分散结构的吸泥支管,也就是实施例1中的排泥装置;如果泥斗数量只有一个,那么可以采用长平吸泥管,也就是实施例2中的排泥装置。
实施例4
本实施例采用实施例3中提供的污泥处理系统进行污泥排出和输送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形成真空:打开电动进气阀5,二沉池7池底污泥自流流入吸引筒1,水位平衡后,关闭电动进气阀5,启动潜水泵4,用潜水泵4排出吸引筒1内污泥;吸引筒1中形成真空;
第二步,将污泥吸引入吸引筒1中:吸引筒1中形成真空,吸泥主管2-2和吸泥口3也形成负压,将池底泥斗9中污泥吸入吸泥口3,沿吸泥主管2-2吸引到吸引筒1中;
第三步,将污泥排出吸引筒1进入输送管回流到生化池8:吸引筒1中潜水泵4将吸引筒1中污泥排出吸引筒1,持续形成真空,不断吸引二沉池7池底的污泥进入吸引筒1,回流泵4输送的污泥进入污泥回流管6,回流到生化池8。
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上述技术方案,得到了如下有益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排泥装置和污泥处理系统,该装置中由于采用了封闭的吸引筒,使得吸力比气提泵强,靠机械离心力形成的真空吸力,比气提泵靠密度差形成的吸力强数倍,可实现稳定吸泥,可长期回流量确保排水达到处理要求;采用的吸泥管为吸泥支管上分布吸泥口,没有穿孔管,吸泥口径大于DN50,不发生污泥堵塞,吸泥均匀;吸泥范围大,更均匀,底排通畅,二沉池池底无积泥,非常适合大面积,长距离排泥。本装置整体构造简单、设备投资低;效率高,处理过程只消耗少量电能,节能降耗,经济性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引筒、吸泥管、水泵和污泥回流管,所述吸引筒采用两端封闭的筒状结构,所述吸引筒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通孔用于安装连接所述吸泥管和所述污泥回流管,设置在所述吸引筒内的所述水泵通过管道与所述污泥回流管进行连接,所述吸泥管连接在所述吸引筒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筒的顶部设置有电动进气阀,用于打破所述吸引筒内的真空环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泥管包括吸引主管和多个吸泥支管,所述吸引主管与吸引筒直接连接,所述多个吸泥支管呈分散状设置在所述吸引主管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吸泥管呈弯曲向下的形状,且端部均设置有吸泥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泥管为一根水平长管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长管道的底部设置多个开口用于安装吸泥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筒为圆筒结构,且顶部采用法兰和盲板密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采用的是潜水泵。
9.一种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生化池、二沉池和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排泥装置,所述生化池和所述二沉池相互隔离,所述排泥装置安装在所述二沉池内,且所述污泥回流管的出口朝向所述生化池。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装置的吸泥管浸没在所述二沉池中的污泥底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127421.9U CN215327199U (zh) | 2021-09-03 | 2021-09-03 | 一种排泥装置和污泥处理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127421.9U CN215327199U (zh) | 2021-09-03 | 2021-09-03 | 一种排泥装置和污泥处理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327199U true CN215327199U (zh) | 2021-12-28 |
Family
ID=795784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127421.9U Active CN215327199U (zh) | 2021-09-03 | 2021-09-03 | 一种排泥装置和污泥处理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327199U (zh) |
-
2021
- 2021-09-03 CN CN202122127421.9U patent/CN21532719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836970B (zh) |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 |
CN102363537B (zh) | 一种二级生化系统污泥回流处理系统 | |
CN104829060A (zh) | 地埋五格式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 | |
CN110627196A (zh) | 一种斜管沉淀装置及高氨氮有机污水的处理系统 | |
CN215327199U (zh) | 一种排泥装置和污泥处理系统 | |
CN102417280B (zh) | 船用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 |
CN114906986B (zh) | 一种可调工艺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 |
CN210012657U (zh) | 一种分段进水式气升回流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 |
CN211620302U (zh) | 一种微型沼气发酵液处理装置 | |
CN211644895U (zh) | 一种废水处理系统 | |
CN211847595U (zh) | 一种一体式曝气固定床系统污水处理站装置 | |
CN211470944U (zh) | 一种竖流式水解酸化反应器 | |
CN211752737U (zh) | 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浮泥清除装置 | |
CN103319054A (zh) | 有机废水的生物膜处理工艺及其设备 | |
CN108083429B (zh) | 一种无动力氧化沟污水处理系统 | |
CN210855728U (zh) | 一种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 |
CN104609553B (zh) | 联户式污水处理装置 | |
CN209797614U (zh) | 一种污水处理反应器 | |
CN214088140U (zh) | 一种能解决生物强化工艺澄清区积泥的排泥装置 | |
CN208089641U (zh) | 一种气提装置 | |
CN213623736U (zh) | 一种生物转盘式污泥回流处理装置 | |
CN215102710U (zh) |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 |
CN209128271U (zh) | 一种适合农村地区的分散式污水收集处理罐 | |
CN212559840U (zh) | 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系统 | |
CN212504502U (zh) | 猪粪多级处理装置及养猪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