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24394U - 一种储仓式瓶盖 - Google Patents

一种储仓式瓶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24394U
CN215324394U CN202121682345.1U CN202121682345U CN215324394U CN 215324394 U CN215324394 U CN 215324394U CN 202121682345 U CN202121682345 U CN 202121682345U CN 215324394 U CN215324394 U CN 2153243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connecting rod
bottle cap
bin
extension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8234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子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168234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243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243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243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储仓式瓶盖,其包括外盖、内盖、料仓盖和第一锁定机构,外盖设置延伸套管,内盖设置于外盖下方,内盖设置料仓和连接通孔,料仓设置于内盖底部,连接通孔贯穿内盖,料仓盖设置于料仓的底部,料仓盖上设置连接杆,连接杆通过连接通孔延伸至外盖中,第一锁定机构设置于连接杆和延伸套管之间,第一锁定机构用于连接连接杆和延伸套管,避免料仓盖脱离外盖;其中,通过推动延伸套管中的连接杆下移,以打开料仓盖。本实用新型在需要打开料仓盖时,通过设置的第一锁定机构在推动连接杆下移的过程中锁住连接杆和延伸套管,使得料仓盖不会脱离外盖而掉落进瓶中,安全系数更高。

Description

一种储仓式瓶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瓶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仓式瓶盖。
背景技术
随着食品包装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种即调配饮料瓶盖,通过将物料事先存储于瓶盖的料仓中,在使用时释放物料与瓶中液体进行融合,达到即调配的目的,这种做法可以延长饮料的保质期,减少防腐剂的添加。
然而这些瓶盖存在安全隐患,在打开料仓时,容易导致料仓盖掉入瓶中,安全系数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储仓式瓶盖,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料仓盖容易掉落进瓶中,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仓式瓶盖,其包括外盖、内盖、料仓盖和第一锁定机构,外盖设置延伸套管;内盖设置于外盖下方,内盖设置料仓和连接通孔,料仓设置于内盖底部,连接通孔贯穿内盖;料仓盖设置于料仓的底部,料仓盖上设置连接杆,连接杆通过连接通孔延伸至外盖中;第一锁定机构设置于连接杆和延伸套管之间,用于连接连接杆和延伸套管,避免料仓盖脱离外盖;其中,通过推动延伸套管中的连接杆下移,以打开料仓盖。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需要打开料仓盖时,通过设置的第一锁定机构在推动连接杆下移的过程中锁住连接杆和延伸套管,使得料仓盖不会脱离外盖而掉落进瓶中,安全系数更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储仓式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储仓式瓶盖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沿A-A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5为图3通过旋转外盖解锁第二锁定机构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储仓式瓶盖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沿B-B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盖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盖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料仓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盖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盖和料仓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盖和料仓盖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请参阅图1-16,一种储仓式瓶盖,包括:
外盖100,设置延伸套管110;
内盖200,设置于所述外盖100下方,所述内盖200设置料仓210和连接通孔230,所述料仓210设置于所述内盖200底部,所述连接通孔230贯穿所述内盖200;
料仓盖300,设置于所述料仓210的底部,所述料仓盖300上设置连接杆310,所述连接杆310通过所述连接通孔230延伸至所述外盖100中;
第一锁定机构,设置于所述连接杆310和所述延伸套管110之间,用于连接所述连接杆310和所述延伸套管110,避免所述料仓盖300脱离所述外盖100;
其中,通过驱使所述延伸套管110中的所述连接杆310下移,以打开所述料仓盖300。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锁定机构,使得在驱使连接杆310下移打开料仓210时,料仓盖300不会脱离外盖100,避免料仓盖300掉落进瓶中,安全系数更高。
其中,内盖200中设置有内螺纹,用于安装在瓶子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310为具有空腔的管体,所述延伸套管110为杆体,所述连接杆310套设在所述延伸套管110上,且所述连接杆310和所述延伸套管110通过第一锁定机构连接。
本实施例为下文中将连接杆310延伸至延伸套管110中实施例的一个变化,具体的实现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通过下文不经过创造性思考即可得出。
请参阅图1-8、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310通过所述连接通孔230延伸至所述延伸套管110中,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杆310上的第一限位件311和设置于所述延伸套管110上的第二限位件111,通过将所述第一限位件311相对所述第二限位件111旋转和/或竖向移动,以打开料仓210。
在本实施例中,具有三种实施情况,均在不增加瓶盖高度的情况下实施,使用者体验更好,且方便携带,适用于现有的售卖机等标准机器,无需对这些标准机器进行适应性改进,更快的投入市场使用。
第一种实施情况中(在料仓盖300会由于受到物料重力的挤压而自行下移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将所述第一限位件311相对所述第二限位件111旋转来打开料仓210;具体实施例为,第二限位件111为一个在延伸套管110侧壁上的倒L形通孔,在正常情况下,第一限位件311设置于第二限位件111中,第一限位件311和第二限位件111配合限制料仓盖300下移,在旋转外盖100一定角度后,第一限位件311会相对第二限位件111移动至通孔的直角转弯处,随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料仓盖300下移,此时料仓盖300打开,料仓210中的物料进入瓶中并与瓶中的液体混合,需要注意的是,倒L形的第二限位件没有延伸至延伸套管的底部,故,下移的料仓盖不会掉落进瓶中。
第二种实施情况中(在料仓盖300不会由于受到物料重力的挤压而自动下移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所述第一限位件311相对所述第二限位件111竖向移动,来打开料仓210;具体实施例为,第二限位件111为一个在延伸套管110侧壁上的内凹或通孔,第一限位件311为凸起,第一限位件311位于第二限位件111上方,且第一限位件311与第二限位件111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需要打开料仓210时,提起外盖100,使得第一限位件311卡进第二限位件111中,并下压外盖100,通过外力带动连接杆310下移,打开料仓210。
具体的,想要达到料仓盖300不会由于受到物料重力的挤压而自动下移的情况,可以是物料较轻,可以是连接通孔230中设置有增加连接杆310与连接通孔230之间摩擦力的第一摩擦组件(例如橡胶圈,橡胶圈与连接通孔230之间紧连接),也可以是延伸套管110中设置有增加第一限位件311与延伸套管110之间摩擦力的第二摩擦组件,等等。
第三种实施情况中,可以通过所述第一限位件311相对所述第二限位件111旋转并竖向移动,以打开料仓210。
其中第三种实施情况包含了第一种实施情况。
其中第三种实施情况与第二种实施情况的不同仅在于第一限位件311与第二限位件111位于不同的竖直平面内,故需要旋转使得第一限位件311与第二限位件111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接下来的操作与第二种情况无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件111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件311的下方,通过推动所述第一限位件311所在所述连接杆310下移,使得所述第一限位件311和所述第二限位件111通过卡合配合以限制所述连接杆310脱离所述外盖100,以限制所述料仓盖300脱落。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为上述第二种实施情况,所述“通过推动所述第一限位件311所在所述连接杆310下移”可以理解为直接推动连接杆310下移,也可以理解为提起外盖100使得第一限位件311与第二限位件111卡合配合连接后,下压外盖100,此时连接杆310下移。
请参阅图1-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件111与所述第一限位件311在水平面上的夹角为第一角度,通过旋转并推动所述第一限位件311所在所述连接杆310下移,使得所述第一限位件311和所述第二限位件111通过卡合配合以限制所述连接杆310脱离所述外盖100,以限制所述料仓盖300脱落。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为上述第三种实施情况。
请参阅图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件311包括对向设置的两个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外侧设置第一凸起,两个所述弹性件分别具有向外侧的弹力并抵接所述延伸套管110的内侧壁,所述第二限位件111包括对向设置于所述延伸套管110侧壁上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凸起通过卡进所述第一通孔以限制所述连接杆310脱离所述外盖100。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弹性件的弹力使得第一凸起可以完全卡进第一通孔中。
具体的,也可以为第一限位件包括两个以上的弹性件,多个弹性件等角度圆形阵列,相应的,第二限位件对应第一限位件设置多个第一通孔,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做相应变通。
请参阅图15-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310和所述延伸套管110之间设置第二锁定机构,所述第二锁定机构用于在所述第一锁定机构未锁定连接所述连接杆和所述延伸套管时限制所述连接杆310相对所述延伸套管110竖向移动,避免所述料仓盖300自行下移打开。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上述在实现料仓盖300不会由于重力而自动下移的情况时不太靠谱,时间一长,容易出现橡胶老化等问题,故通过在连接杆310和延伸套管110之间设置第二锁定机构,在不使用瓶盖中的物料时,通过第二锁定机构限制连接杆310相对延伸套管110竖向移动,如此料仓盖300就不会被打开,避免由于上述的橡胶老化等等问题出现导致料仓盖300提前打开,影响使用。
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锁定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杆310上的第三限位件312和设置于延伸套管110上的第四限位件112,所述第三限位件312设置于所述第四限位件112中,通过将所述第三限位件312相对所述第四限位件112旋转并下移,以打开料仓210。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锁定机构既要具有正常情况(料仓未开启状态)下限制连接杆310相对延伸套管110竖向移动,亦要具有在使用时(料仓可开启状态)连接杆310可以相对延伸套管110竖向移动,打开料仓210;故,通过设置第三限位件312和第四限位件112,第三限位件312在正常情况下卡在第四限位件112中,可以限制连接杆310相对延伸套管110竖向移动,在需要使用时,转动外盖100,使得第三限位件312相对第四限位件112旋转至第四限位件112的向下延伸的转角处,以便推动连接杆310下移(此处的推动连接杆310下移可以理解为直接推动连接杆310下移,也可以理解为提起外盖100使得第一限位件311与第二限位件111卡合配合连接后,下压外盖100,此时连接杆310下移)。
具体的,所述第三限位件312相对所述第四限位件112的最大旋转角度需要大于或等于第一角度,且旋转方向与从第一限位件311到第二限位件111的旋转方向相同(其中的旋转方向以两者构成的较小角度的弧线为描述基准,全文类似)。
请参阅图2-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限位件312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件311下方,所述第四限位件112设置于所述第二限位件111下方,所述第四限位件112到第二限位件111的竖向距离小于第一限位件311到第三限位件312的竖向距离,所述第三限位件312相对所述第四限位件112的旋转最大角度为所述第一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四限位件112到第二限位件111的竖向距离小于第一限位件311到第三限位件312的竖向距离”,使得第一限位件311想要卡进第二限位件111中,需要上提外盖100,随后下压外盖100来打开料仓210,起到增加连接杆310下移线程的目的,其中第四限位件112到第二限位件111的竖向距离和第一限位件311到第三限位件312的竖向距离之差为连接杆310可下移长度。
通过设置“所述第三限位件312相对所述第四限位件112的旋转最大角度为所述第一角度”,使得在第三限位件312相对第四限位件112旋转第一角度时,第一限位件311与第二限位件111刚好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中,使得推动连接杆310下移时,第一限位件311刚好可以卡进第二限位件111中,方便操作。
具体的,在另一实施例中,与上一实施例的不同仅在于,第三限位件312设置于第一限位件311上方,第四限位件112设置第二限位件111上方,第一限位件311位于第二限位件111上方,此时在第三限位件312相对第四限位件112旋转第一角度时,上提外盖100后使得第一限位件311卡进第二限位件111中,下压外盖100打开料仓210,亦可实现相应的功能,故第一限位件311、第二限位件111、第三限位件312和第四限位件112之间的组合关系并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据现实情况进行设置更改。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限位件312包括对向设置的两个第二凸起,所述第四限位件112包括对应所述第二凸起对向设置于所述延伸套管110上的第二通孔。
请参阅图2-10,在一关于“第三限位件312相对所述第四限位件112旋转并下移”的实施例中,所述延伸套管110为椭圆形,两个所述第二通孔分别从所述延伸套管110截面的短轴两端出发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延伸套管110设置成椭圆形,第二通孔设置在延伸套管110上并沿延伸套管110延伸设置,随着第二通孔从短轴一端向长轴一端延伸时,两个第二通孔之间过椭圆中心的直线距离在不断变大,故,在设置第二凸起时,将第二凸起设置成刚好能卡进第二通孔位于椭圆短轴一端,在第二凸起旋转第一角度后,第二凸起脱离第二通孔而使得延伸套管110可以相对连接杆310竖向移动,方便上提外盖100,以通过第一锁定机构将连接杆310和延伸套管110固定连接。
在另一关于“第三限位件312相对所述第四限位件112旋转并下移”的实施例中,所述延伸套管110为圆形,两个所述第二通孔分别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角度,所述第二通孔延伸方向的一端向下延伸形成倒L形。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延伸套管110设置成圆形,且两个所述第二通孔分别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角度,所述第二通孔延伸方向的一端向下延伸形成倒L形,在第二凸起向第二通孔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一角度后,第二凸起将位于第二通孔中的向下延伸转角处,此时第一限位件311与第二通孔的延伸起始端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这里第一限位件311与第一通孔的相对位置可以是其他情况,只要能使得在提起外盖100后,第一限位件311能卡进第一通孔即可),此时提起外盖100,第二凸起沿着向下延伸的第二通孔下移,并通过第一锁定机构将连接杆310和延伸套管110固定连接,此时下压外盖100,即可打开料仓210。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角度为30°~110°。
优选的,所述第一角度为90°。
请参阅图2-8、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310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环形凹槽314,所述环形凹槽314中设置与所述连接通孔230的内侧壁配合的密封圈。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连接杆310和连接通孔230之前具有空隙,故通过设置密封圈,既能起到隔离料仓210与外界,也能起到增加连接杆310与连接通孔230之间的滑动摩擦力,需要操作者对连接杆310施加一定的力才能推动连接杆310,避免误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通孔230设置成多边形,所述连接杆310对应所述连接通孔230的形状大小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连接通孔230设置成多边形的,可以避免在转动外盖100时带动连接杆310一起转动,导致无法起到解锁第二锁定机构和锁定第一锁定机构的目的,进而无法打开料仓210;故需要连接杆310相对内盖200静止,且能相对外盖100转动。
请参阅图12-14,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通孔230设置成圆形,所述连接杆310对应所述连接通孔230的形状大小设置,且所述连接杆310的侧壁上设置第五限位件313,所述连接通孔230内壁上设置与所述第五限位件313配合的第六限位件231,以限制所述连接杆310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将连接通孔230设置成圆形,方便加工,通过在连接杆310和连接通孔230上分别设置水平面上配合的第五限位件313和第六限位件231,使得连接杆310无法相对连接通孔230转动。
请参阅图12-14,在一实施例中,第六限位件231包括半柱形凸起,所述第五限位件313包括对应所述半柱形凸起的半柱形缺口,所述半柱形凸起限制所述半柱形缺口所在的所述连接杆310的转动和竖向移动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半柱形凸起为半圆拉伸后的形状,半柱形凸起设置于连接通孔230靠近外盖100一端,半柱形缺口的大小形状对应半柱形凸起设置,使得连接杆310无法相对连接通孔230转动,且无法相对连接通孔230竖向上移,只能相对连接通孔230竖向下移打开料仓210,避免了误操作。
其中,第五限位件313可以为半柱形凸起,相应的第六限位件231为半柱形缺口,半柱形缺口设置于连接通孔230靠近料仓盖300一端。
请参阅图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310包括第一杆体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杆体下方的第二杆体,第一限位件311设置于第一杆体上,所述第一杆体的轴线和所述第二杆体的轴线重合,且所述第一限位件311到所述第一杆体中心的径向长度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二杆体的径向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所述第一限位件311到所述第一杆体中心的径向长度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二杆体的径向长度,方便在安装的时候连接杆310从内盖200的下方穿过连接通孔230。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杆体周壁上设置倒圆台形的密封塞,所述连接通孔230中对应所述密封塞设置漏斗形的密封孔,所述密封孔连通所述料仓210和所述内盖200外侧。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在打开料仓210后,瓶中的液体通过连接通孔230流进内盖200和外盖100之间,影响使用,需要在打开料仓210后隔离连接通孔230和外盖100之间的通道,在第一杆体上设置倒圆台形的密封塞,连接通孔230靠近外盖100的一端有对应密封塞的密封孔,在下移连接杆310以打开料仓210后,密封塞刚好安装于密封孔中。
请参阅图9-11、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盖100和所述内盖200之间通过键与槽配合以限制所述外盖100相对所述内盖200的转动角度和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没法直观的观察到连接杆310和延伸套管110之间的安装结构,在转动外盖100时无法直观的确定需要转动的角度和方向,故而,为了使用者方便操作,避免误操作解锁第二锁定机构而打开料仓210,在所述外盖100和所述内盖200之间通过键与槽配合以限制所述外盖100相对所述内盖200的转动角度和方向。
请参阅图2-11、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盖100内侧壁上设置第一凹槽120,所述内盖200外侧壁上对应所述第一凹槽120设置第三凸起220,所述第一凹槽120对应所述第二通孔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角度,并于延伸终点向下延伸形成倒L形凹槽。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键为第三凸起220,上述的槽为第一凹槽120,第三凸起220位于第一凹槽120的延伸起点端,第一凹槽120的延伸方向与第二通孔的延伸方向相同,在外盖100朝延伸方向的相反方向旋转时,第三凸起220会相对第一凹槽120向延伸方向移动,此时延伸套管110也会随着外盖100旋转,在移动了第一角度后,第三凸起220移动至第一凹槽120的向下延伸转角处,第二凸起亦位于第二通孔中的向下延伸转角处(此处以上文中的延伸套管为圆形时为实施例进行讲解),提起外盖100,第三凸起220相对第一凹槽120向下移动,同时第二凸起亦相对第二通孔向下移动,使得第一锁定机构固定连接连接杆310和延伸套管110,随后下压外盖100,外盖100带动连接杆310下移并使得料仓盖300打开。
一种实施情况为,开启料仓盖300和开启瓶盖时,外盖100的旋转方向不同;具体为,在外盖100朝延伸方向的相反方向旋转时,为开启料仓盖300,在外盖100朝延伸方向旋转时,第三凸起220会抵住外盖100,此时旋转会带动内盖200旋转,进而打开瓶盖,此种方法可以防止误操作导致打开料仓210。
当然,以上的旋转方向可以是逆时针方向,也可以是顺时针方向,具体以瓶盖的开启或关闭方向来决定第一通孔和第一凹槽120的延伸方向。
可以这么理解,如果顺时针旋转为开启瓶盖,那么逆时针开启就为开启料仓盖300,以第三凸起220位于第一凹槽120的延伸起点端为前提,此时的第一凹槽120的延伸方向应为顺时针,同理可得第二通孔的延伸方向应为顺时针;另一种为顺时针旋转为开启料仓盖300的,再次就不一一赘述了。
另一种实施情况为,开启料仓盖300和开启瓶盖时,外盖100的旋转方向相同;具体为,在外盖100朝第一凹槽延伸方向的相反方向旋转时,为打开料仓210,在移动了第一角度后,可以上提外盖100来打开料仓210,或者继续朝延伸方向的相反方向旋转,此时第三凸起220抵住外盖100,外盖100带动内盖200旋转进而打开瓶盖;具体以瓶盖的开启或关闭方向来决定第一通孔和第一凹槽120的延伸方向。
以上第一凹槽120和第三凸起220的设置位置可以反过来,即第一凹槽120设置于内盖200上,第三凸起220设置于外盖100上,具体结构可根据上述实施例进行适当调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凸起220的一侧设置第四凸起,所述第四凸起用于在按压所述外盖100两侧面后下压并限制所述第三凸起220相对所述第一凹槽120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三凸起220一侧的第一凹槽120中设置第四凸起,优选的,第四凸起设置的位置靠近第三凸起,起到限制第三凸起相对第一凹槽转动的目的;通过从两侧面按压外盖100,使得第四凸起向内盖200靠近并将第三凸起220限制在第一凹槽120的延伸起点端,如此即可随意开启或关闭瓶盖而不用担心误打开料仓210;特别的,在不按压外盖时,第四凸起不会限制第三凸起在第一凹槽中移动,即第三凸起可以相对第一凹槽转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盖100和内盖200之间通过键与槽配合,通过按压所述外盖100使键卡入槽中以限制所述外盖100相对所述内盖200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在将瓶盖安装在瓶子上时出现误开启料仓盖300的操作发生,在外盖100和内盖200之间设置键与槽配合,通过按压外盖100使键卡入槽中以限制所述外盖100相对所述内盖200转动,使得在旋紧内盖200时,外盖100不会相对内盖200转动而误开启料仓盖300。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盖100内侧壁上设置第五凸起,所述内盖200外侧壁上对应所述第五凸起设置第二凹槽。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从两侧面按压外盖100,使得外盖100内凹,第五凸起卡进第二凹槽中,外盖100和内盖200之间因此没法相对转动,其中,第五凸起和第二凹槽可以分别设置在内盖200和外盖100上,并无绝对的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盖100外侧上设置固定耳,方便提拉外盖100,其中固定耳也可以是设置在外盖100侧壁上的通孔或凹槽,只要能实现方便提拉外盖100即可。
具体的,当外盖侧壁上为通孔时,还可以作为在生产加工时将内盖与瓶口旋紧而避免内盖与外盖相对转动的设置,操作为通过机器从两侧通孔将内盖夹紧,随后旋转以将内盖与瓶口旋紧,外盖没有受到力,故外盖不会相对内盖旋转,达到避免内盖与外盖相对转动而导致料仓盖被开启的目的。
进一步的,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在延伸套管110为椭圆形时,两个所述第一通孔分别从所述延伸套管110截面的短轴两端出发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角度,第二锁定机构包括设置于连接杆310上的第三限位件312,第三限位件312与第二限位件111位于同一水平面中,且第三限位件312与第一限位件311的在水平面上的夹角为第一角度,第三限位件312设置于第一通孔位于延伸套管110截面的短轴一端(第三限位件312刚好能卡进第一通孔位于椭圆短轴一端,由于第一通孔是沿着椭圆侧壁延伸的,故随着从短轴一端向长轴一端延伸时,两个第一通孔之间过椭圆中心的直线距离在不断变大,故在第三限位件312旋转第一角度后,第三限位件312将没法卡进第一通孔),在第三限位件312沿第一通孔的延伸方向旋转第一角度后,第一限位件311刚好与第一通孔位于椭圆短轴一端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这里第一限位件311与第一通孔的相对位置可以是其他情况,只要能使得在提起外盖100后,第一限位件311能卡进第一通孔即可),此时由于第三限位件312从第一通孔中脱离,故能提起外盖100,使得第一限位件311卡进第一通孔中,实现连接杆310和延伸套管110的卡合固定,此时下压外盖100,即可打开料仓210。
另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延伸套管110为圆形时,两个所述第一通孔分别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角度,所述第一通孔延伸方向的一端向下延伸形成倒L形,第二锁定机构包括设置于连接杆310上的第三限位件312,第三限位件312与第二限位件111位于同一水平面中,且第三限位件312与第一限位件311的在水平面上的夹角为第一角度,第三限位件312设置于第一通孔的延伸起始端,在第三限位件312向第一通孔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一角度后,第三限位件312将位于第一通孔中的向下延伸转角处,此时第一限位件311与第一通孔的延伸起始端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这里第一限位件311与第一通孔的相对位置可以是其他情况,只要能使得在提起外盖100后,第一限位件311能卡进第一通孔即可),此时提起外盖100,第三限位件312沿着向下延伸的第一通孔下移,使得第一限位件311卡进第一通孔中,实现连接杆310和延伸套管110的卡合固定,此时下压外盖100,即可打开料仓210。
在一实施例中,对应所述第三限位件312的所述延伸套管110内壁为椭圆形内壁,对应所述第一限位件311的所述延伸套管110内壁为圆形内壁。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限位件311为弹性件,第一限位件311会一直抵接延伸套管110的内侧壁,在旋转的时候,椭圆形内壁会有阻滞感,故将对应所述第一限位件311的所述延伸套管110内壁设置为圆形内壁。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避免所述外盖100被意外开启的安全圈,所述外盖100通过连接桥连接所述安全圈。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安全圈,安全圈一端连接外盖100,另一端连接瓶口,可以避免外盖100被意外开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盖100内侧壁上设置若干竖直阵列的第一螺纹段,所述内盖200上设置若干竖直阵列的第二螺纹段,所述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通过螺纹配合使得所述外盖100没法相对所述内盖200竖向移动,所述第一螺纹段右端到第二螺纹段左端于水平面上的角度为所述第一角度,或所述第一螺纹段左端到第二螺纹段右端于水平面上的角度为所述第一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在未开启状态,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之间为螺接状态,可以避免外盖100和内盖200相对竖向移动;在需要开启料仓210时,旋转外盖100,带动第一螺纹段相对第二螺纹段转动,在转动第一角度后,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将不会有重合的部分,即此时的外盖100可以和内盖200相对竖向移动。
具体的,通过这种外盖100和内盖200上的螺纹配合,可以在未开启状态限制外盖100和内盖200之间的相对竖向移动,避免料仓盖300被误操作而突然开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上的每一螺纹条所在的每一平面均与水平面平行。
在本实施例中,旋转外盖100的过程中,外盖100不会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上的每一螺纹条之间均互相平行且每一螺纹条所在的每一平面均不与水平面平行。
在本实施例中,旋转外盖100的过程中,外盖100会在竖直方向上有位移。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盖100和所述内盖200之间设置密封组件,用于在未开启所述瓶盖时防止所述料仓210中的物料从所述连接通孔230泄露。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密封组件,使得能在在未开启所述瓶盖时防止所述料仓210中的物料从所述连接通孔230泄露。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外盖100顶部面向所述内盖200一侧的环形凸起和对应所述环形凸起设置于所述内盖200顶部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为环形。
在本实施例中,在未开启状态,环形凸起是嵌设于第三凹槽中的,且两者之间为紧连接,使得外盖顶部和环形凸起之间形成一个的封盖,避免了所述料仓中的物料从所述连接通孔230泄露至瓶外。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盖100和所述内盖200之间设置旋转提拉组件,用于在通过所述外盖100锁紧所述料仓盖300时将所述外盖100上提,并向上拉紧所述料仓盖300,减小所述料仓盖300与所述料仓210之间的间隙,避免料仓210中的物料从所属的存储仓中泄露。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旋转提拉组件,使得在通过外盖100锁紧料仓盖300时,外盖100通过旋转提拉组件向上位移一小段距离(这个距离很小,一般是通过料仓盖的形变实现的),由于此时外盖100已经锁紧了连接杆310,故连接杆310也会跟着上提一小段距离,而连接在连接杆310底部的料仓盖300会具有上移的趋势,又因为此时的料仓盖300是抵接在料仓210底部的,故料仓盖300会产生些微形变,使得料仓盖300和料仓210底部之间的间隙进一步缩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提拉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内盖200顶部的第一契形件和对应所述第一契形件设置于所述外盖100顶部内侧的第二契形件,所述第一契形件与第二契形件的斜边相抵,且所述第一契形件的斜边顶部至底部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凹槽的延伸方向相反。
在本实施例中,在旋转外盖100并锁紧连接杆310时,第二契形件会相对第一契形件移动,由于第二契形件和第一契形件之间的抵接面为斜面,故第二契形件会朝着第一契形件的顶部滑动,此时的外盖100会跟着在竖向上位移,由于此时的连接杆310和外盖100时锁紧状态,故连接杆310会被同步提拉。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310上所述第一限位件311和所述第三限位件312之间设置弹簧,所述弹簧的顶部抵接所述圆形内壁的底部,所述弹簧的底部抵接所述第三限位件的顶部,所述弹簧使所述连接杆310具有向下移动的趋势。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弹簧,使得在解锁外盖100和连接杆310后,不用人为的进行上提并下压操作,解锁后即可将料仓盖300向下弹出,打开料仓盖300,方便快捷。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锁定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延伸套管110底部内侧壁上的若干组圆形阵列的第三螺纹段和对应所述第三螺纹段设置于所述连接杆310上的第四螺纹段,通过旋转所述外盖100带动所述延伸套管110转动,进而使得第三螺纹段与第四螺纹段螺接,达到限制所述连接杆310相对所述外盖100竖向移动的目的。
本实施例为另一种第二锁定机构的实施例,利用螺接的两者没法直接相对竖向移动的特性,起到锁定连接杆310和外盖100的目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螺纹段设置为两组或三组,所述第四螺纹段对应所述第三螺纹段设置为两组或三组。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组第三螺纹段具有竖向阵列的一条或多条螺纹段,每一组第四螺纹段对应第三螺纹段具有竖向阵列的一条或多条螺纹段。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310设置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卡槽,所述连接通孔230两侧所述内盖200上相对设置有与两个所述卡槽配合的两个卡扣,所述卡扣向远离所述连接通孔230一侧倾斜,所述卡槽设置于所述第一凸起下方,所述延伸套管110为椭圆形。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卡扣和卡槽配合锁紧连接杆310和内盖200,可以锁紧连接杆310和内盖200,限制连接杆310和内盖200之间相对移动,这样可以避免在运输或者有外力挤压或撞击外盖100时导致连接杆310向下移动而打开料仓210。
具体的,在安装的时候,延伸套管110底部椭圆形内壁的长轴两端分别对准两个卡扣,并将延伸套管110插入连接杆310中,在到达指定位置后,旋转外盖100,此时会进行锁紧连接杆310和内盖200的操作。
具体为,由于延伸套管110为椭圆形内壁,延伸套管110在旋转的时候会导致卡扣对应的椭圆形内壁的直径在减小(起先时卡扣对应在延伸套管110的椭圆形内壁的长轴端),而且卡扣是向外侧倾斜的,故在延伸套管110转动的过程中,卡扣会被慢慢的压缩并卡入卡槽中(在延伸套管110的椭圆形内壁的短轴端与卡扣对应抵接时,卡扣会完全卡入卡槽中),进而实现内盖200和连接杆310之间的卡扣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3)

1.一种储仓式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盖(100),设置延伸套管(110);
内盖(200),设置于所述外盖(100)下方,所述内盖(200)设置料仓(210)和连接通孔(230),所述料仓(210)设置于所述内盖(200)底部,所述连接通孔(230)贯穿所述内盖(200);
料仓盖(300),设置于所述料仓(210)的底部,所述料仓盖(300)上设置连接杆(310),所述连接杆(310)通过所述连接通孔(230)延伸至所述外盖(100)中;
第一锁定机构,设置于所述连接杆(310)和所述延伸套管(110)之间,用于连接所述连接杆(310)和所述延伸套管(110),避免所述料仓盖(300)脱离所述外盖(100);
其中,通过驱使所述延伸套管(110)中的所述连接杆(310)下移,以打开所述料仓盖(3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仓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310)通过所述连接通孔(230)延伸至所述延伸套管(110)中,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杆(310)上的第一限位件(311)和设置于所述延伸套管(110)上的第二限位件(111),通过将所述第一限位件(311)相对所述第二限位件(111)旋转和/或竖向移动,以打开所述料仓盖(3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仓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件(111)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件(311)的下方,通过推动所述第一限位件(311)所在所述连接杆(310)下移,使得所述第一限位件(311)和所述第二限位件(111)通过卡合配合以限制所述连接杆(310)脱离所述外盖(100),以限制所述料仓盖(300)脱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仓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件(111)与所述第一限位件(311)在水平面上的夹角为第一角度,通过旋转并推动所述第一限位件(311)所在所述连接杆(310)下移,使得所述第一限位件(311)和所述第二限位件(111)通过卡合配合以限制所述连接杆(310)脱离所述外盖(100),以限制所述料仓盖(300)脱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仓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311)包括对向设置的两个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外侧设置第一凸起,两个所述弹性件分别具有向外侧的弹力并抵接所述延伸套管(110)的内侧壁,所述第二限位件(111)包括对向设置于所述延伸套管(110)侧壁上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凸起通过卡进所述第一通孔以限制所述连接杆(310)脱离所述外盖(10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仓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310)和所述延伸套管(110)之间设置第二锁定机构,所述第二锁定机构用于在所述第一锁定机构未锁定连接所述连接杆和所述延伸套管时限制所述连接杆(310)相对所述延伸套管(110)竖向移动,避免所述料仓盖(300)自行下移打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仓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定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杆(310)上的第三限位件(312)和设置于延伸套管(110)上的第四限位件(112),所述第三限位件(312)设置于所述第四限位件(112)中,通过将所述第三限位件(312)相对所述第四限位件(112)旋转并下移,以打开所述料仓(21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仓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件(312)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件(311)下方,所述第四限位件(112)设置于所述第二限位件(111)下方,所述第四限位件(112)到第二限位件(111)的竖向距离小于第一限位件(311)到第三限位件(312)的竖向距离,所述第三限位件(312)相对所述第四限位件(112)的旋转最大角度为所述第一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仓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件(312)包括对向设置的两个第二凸起,所述第四限位件(112)包括对应所述第二凸起对向设置于所述延伸套管(110)上的第二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仓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310)设置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卡槽,所述连接通孔(230)两侧所述内盖(200)上相对设置有与两个所述卡槽配合的两个卡扣,所述卡扣向远离所述连接通孔(230)一侧倾斜,所述卡槽设置于所述第一凸起下方,所述延伸套管(110)为椭圆形。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仓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定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延伸套管(110)底部内侧壁上的若干组圆形阵列的第三螺纹段和对应所述第三螺纹段设置于所述连接杆(310)上的第四螺纹段,通过旋转所述外盖(100)带动所述延伸套管(110)转动,进而使得第三螺纹段与第四螺纹段螺接,达到限制所述连接杆(310)相对所述外盖(100)竖向移动的目的。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仓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套管(110)为椭圆形,两个所述第二通孔分别从所述延伸套管(110)截面的短轴两端出发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角度。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仓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套管(110)为圆形,两个所述第二通孔分别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角度,所述第二通孔延伸方向的一端向下延伸形成倒L形。
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仓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为90°。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仓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310)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环形凹槽(314),所述环形凹槽(314)中设置与所述连接通孔(230)的内侧壁配合的密封圈。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仓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通孔(230)设置成多边形,所述连接杆(310)对应所述连接通孔(230)的形状大小设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仓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通孔(230)设置成圆形,所述连接杆(310)对应所述连接通孔(230)的形状大小设置,且所述连接杆(310)的侧壁上设置第五限位件(313),所述连接通孔(230)内壁上设置与所述第五限位件(313)配合的第六限位件(231),以限制所述连接杆(310)转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储仓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限位件(231)包括半柱形凸起,所述第五限位件(313)包括对应所述半柱形凸起的半柱形缺口,所述半柱形凸起限制所述半柱形缺口所在的所述连接杆(310)的转动和竖向移动距离。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储仓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310)包括第一杆体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杆体下方的第二杆体,第一限位件(311)设置于第一杆体上,所述第一杆体的轴线和所述第二杆体的轴线重合,且所述第一限位件(311)到所述第一杆体中心的径向长度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二杆体的径向长度。
20.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或13所述的储仓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100)和所述内盖(200)之间通过键与槽配合以限制所述外盖(100)相对所述内盖(200)的转动角度和方向。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储仓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100)内侧壁上设置第一凹槽(120),所述内盖(200)外侧壁上对应所述第一凹槽(120)设置第三凸起(220),所述第一凹槽(120)对应所述第二通孔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角度,并于延伸终点向下延伸形成倒L形凹槽。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储仓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凸起(220)一侧的第一凹槽(120)中设置第四凸起,所述第四凸起用于在按压所述外盖(100)两侧面后下压并限制所述第三凸起(220)相对所述第一凹槽(120)转动。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储仓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100)和内盖(200)之间通过键与槽配合,通过按压所述外盖(100)使键卡入槽中以限制所述外盖(100)相对所述内盖(200)转动。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储仓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100)内侧壁上设置第五凸起,所述内盖(200)外侧壁上对应所述第五凸起设置第二凹槽。
2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储仓式瓶盖,其特征在于:对应所述第三限位件(312)的所述延伸套管(110)内壁为椭圆形内壁,对应所述第一限位件(311)的所述延伸套管(110)内壁为圆形内壁。
26.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储仓式瓶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避免所述外盖(100)被意外开启的安全圈,所述外盖(100)通过连接桥连接所述安全圈。
27.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或13所述的储仓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100)内侧壁上设置若干竖直阵列的第一螺纹段,所述内盖(200)上设置若干竖直阵列的第二螺纹段,所述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通过螺纹配合使得所述外盖(100)没法相对所述内盖(200)竖向移动,所述第一螺纹段右端到第二螺纹段左端于水平面上的角度为所述第一角度,或所述第一螺纹段左端到第二螺纹段右端于水平面上的角度为所述第一角度。
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仓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310)为具有空腔的管体,所述延伸套管(110)为杆体,所述连接杆(310)套设在所述延伸套管(110)上,且所述连接杆(310)和所述延伸套管(110)通过第一锁定机构连接。
2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仓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100)和所述内盖(200)之间设置密封组件,用于在未开启所述瓶盖时防止所述料仓(210)中的物料从所述连接通孔(230)泄露。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储仓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外盖(100)顶部面向所述内盖(200)一侧的环形凸起和对应所述环形凸起设置于所述内盖(200)顶部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为环形。
31.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或13所述的储仓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100)和所述内盖(200)之间设置旋转提拉组件,用于在通过所述外盖(100)锁紧所述料仓盖(300)时将所述外盖(100)上提,并向上拉紧所述料仓盖(300),减小所述料仓盖(300)与所述料仓(210)之间的间隙,避免料仓(210)中的物料从所属的存储仓中泄露。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储仓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提拉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内盖(200)顶部的第一契形件和对应所述第一契形件设置于所述外盖(100)顶部内侧的第二契形件,所述第一契形件与第二契形件的斜边相抵,且所述第一契形件的斜边顶部至底部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凹槽的延伸方向相反。
33.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储仓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310)上所述第一限位件(311)和所述第三限位件(312)之间设置弹簧,所述弹簧的顶部抵接所述圆形内壁的底部,所述弹簧的底部抵接所述第三限位件的顶部,所述弹簧使所述连接杆(310)具有向下移动的趋势。
CN202121682345.1U 2021-07-22 2021-07-22 一种储仓式瓶盖 Active CN2153243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82345.1U CN215324394U (zh) 2021-07-22 2021-07-22 一种储仓式瓶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82345.1U CN215324394U (zh) 2021-07-22 2021-07-22 一种储仓式瓶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24394U true CN215324394U (zh) 2021-12-28

Family

ID=79569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82345.1U Active CN215324394U (zh) 2021-07-22 2021-07-22 一种储仓式瓶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2439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01497A (zh) * 2021-07-22 2021-09-17 郭子轩 一种储仓式瓶盖
WO2023001072A1 (zh) * 2021-07-22 2023-01-26 郭子轩 一种防误操作瓶盖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01497A (zh) * 2021-07-22 2021-09-17 郭子轩 一种储仓式瓶盖
WO2023001072A1 (zh) * 2021-07-22 2023-01-26 郭子轩 一种防误操作瓶盖
WO2023001073A1 (zh) * 2021-07-22 2023-01-26 郭子轩 一种储仓式瓶盖
CN113401497B (zh) * 2021-07-22 2023-03-14 郭子轩 一种储仓式瓶盖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01497B (zh) 一种储仓式瓶盖
CN215324394U (zh) 一种储仓式瓶盖
US20220002037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tamper-evident closure
EP2949596B1 (en) Container sealing device
CN113387054B (zh) 一种防误操作瓶盖
EP3020651A1 (en) Cap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capping same
CN111498298A (zh) 封闭组件和设置有所述封闭组件的容器
US9650190B2 (en) Accommodating device for different types of material
EP1389587A1 (en) Screw cap of synthetic resin
AU2011246852A1 (en) Bottle accessory for attaching a retractable spout to a bottle using a cap
KR101592148B1 (ko) 첨가제 투입수단이 구비된 음료용기용 캡슐형 마개
US6651531B1 (en) Automated pill bottle opener
CN215795615U (zh) 一种防误操作瓶盖
CN110678400A (zh) 带有用于防提取的条带的安全盖组件
CN209905455U (zh) 一种瓶盖
JP2006306414A (ja) 中栓付きキャップ
GB2454926A (en) A flip-top dispensing closure with latch
JP6124783B2 (ja) 分別キャップ
CN218056555U (zh) 一种储仓式瓶盖
CN209225740U (zh) 一种抗菌制剂配置瓶
CN107934183B (zh) 防伪瓶盖
CN219216036U (zh) 瓶盖及瓶子
CN210503835U (zh) 一种新型瓶盖及一种瓶子
CN216187565U (zh) 一种防假盖组件
CN219216031U (zh) 一种旋压式混合腔体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