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09420U - 一种新型面口罩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面口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09420U
CN215309420U CN202022929239.0U CN202022929239U CN215309420U CN 215309420 U CN215309420 U CN 215309420U CN 202022929239 U CN202022929239 U CN 202022929239U CN 215309420 U CN215309420 U CN 2153094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gauze mask
user
main part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2923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建和
万兆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Daiyou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Daiyou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Daiyou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Daiyou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2923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094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094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094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新型面口罩,包括面口罩主体,面口罩主体的侧面边缘上固定连接有面部密封垫,面口罩主体的顶部设置有额部衬垫,面口罩主体上开设有两个第一通气孔,任一个第一通气孔内均可设置有单向阀,面口罩主体远离面部密封垫的侧面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密封垫,两个密封垫分别套设在两个第一通气孔周侧的面口罩主体上,面口罩主体远离面部密封垫的侧面上设置有两个滤棉盒,两个滤棉盒与两个第一通气孔一一对应连通,两个滤棉盒之间的面口罩主体上连通有内部氧气管。本申请能够从源头上于面口罩和使用者面部形成的狭小密闭空间内收集传染病人飞沫、颗粒物及气溶胶中的细菌及病毒进而杀死它们以达到净化病人所处的环境空气,提高病人的康复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面口罩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口罩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面口罩。
背景技术
多数病毒属于极易形成气溶胶的纳米颗粒,且在空气中维持随流漂移状态,在其失去活性前具有传染性。正因为此类特性,大多数病毒性传染病的快速扩散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其他经过空气传播且经过呼吸系统传染的疾病如细菌引起的肺炎等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如何阻断这类传染,同时又保护病人自身的排毒能力是一直没有解决好的问题。
如目前通用的且有效的实践是要求病人戴口罩,以降低病人对其所处的环境的污染,减少对于此类环境中工作人员的传染,这类实践确实有一定的作用,在一定程度降低了传染率,但是该类实践是以牺牲病人的康复能力为代价的,直接或间接的结果便是延长了病人的病程,加重了病人的病情。这是目前此类疾病控制中的两难问题。
目前使用的面罩其供氧管道只是送到面罩内为止,没有进入病人鼻孔的接管,进入的氧气在面罩内部与病人吸入的或机械送输入的全部空气混合后被病人吸入,混合的过程自然降低了氧气浓度,为了满足病人的需要,只有加大供应量一个方法。
目前的供氧用面罩,病人呼出的含有污染物的飞沫、颗粒物及气溶胶等直接从排气孔排到病人所处的环境中,造成对环境的污染,疾病的传染。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实现从源头上于面口罩和使用者面部形成的狭小密闭空间内收集传染病人飞沫、颗粒物及气溶胶中的细菌及病毒进而杀死它们以达到净化病人所处的环境空气的目的,解决上述两难问题,提高氧气利用率,本申请提供一种新型面口罩及该面口罩的多种使用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新型面口罩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面口罩,包括面口罩主体,所述面口罩主体的侧面边缘上固定连接有面部密封垫,所述面口罩主体的顶部设置有额部衬垫,所述面口罩主体上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通气孔,任一个第一通气孔内均设置有单向阀,所述面口罩主体远离面部密封垫的侧面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密封垫,两个所述密封垫分别套设在两个第一通气孔周侧的面口罩主体上,所述面口罩主体远离面部密封垫的侧面上设置有两个滤棉盒,两个所述滤棉盒与两个第一通气孔一一对应连通,两个所述滤棉盒之间的面口罩主体上连通有内部氧气管。
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面口罩主体包括腔体壳、与主体围裙、额部固定件、外部氧气管、通气管及面口罩固定带,所述腔体壳为隆起形状且上窄下宽的壳体,其内部形成一个大小尺度合适的腔;所述与主体围裙固定在腔体壳靠近使用者的侧面边缘上,所述额部固定件固定在腔体壳的上部较窄的壳体上,所述外部氧气管固定在腔体壳远离使用者的侧面上,且外部氧气管与内部氧气管连通,所述通气管固定在腔体壳上,所述面口罩固定带设置在额部固定件远离腔体壳的端部上,且面口罩固定带用于固定使用者的额头部位;通气管内设置有单向阀B,当选用单向阀A作为进气阀时,单向阀B则为出气阀;当选用单向阀A作为出气阀时,单向阀B则作为进气阀。
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部氧气管包括罩外部分和罩内部分,所述罩外部分固定在额部固定件下方的腔体壳上,且罩外部分用于与氧气供应源连接,所述罩内部分固定在腔体壳靠近靠着的侧面上,且罩内部分的进气端与罩外部分的出气端连通,且所述罩内部分的出气端与内部氧气管的进气端连通。
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部氧气管包括供气管和两个分叉管,所述供气管固定在腔壳体靠近使用者的侧面上,且供气管的进气端与罩内部分的出气端通过软管连通,两个所述分叉管均固定在供气管的出气端上,且两个分叉管的出气端均可插入使用者的鼻孔。
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与主体围裙为槽形结构,其与腔壳体之间形成有中间槽,所述中间槽与面部密封垫的凸起部分连接形成稳定的气密结构,且所述面部密封垫的凸起部分能够插接至中间槽内;所述面部密封垫靠近使用者的侧面上一体成型有弹性曲面垫,且弹性曲面垫与使用者的下颌及面部形成密封;所述面部密封垫与使用者脸部之间形成用于容置使用者面部的自由空间。
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额部固定件包括固定在腔壳体上的固定件下部和固定在固定件下部远离腔壳体端部上的固定件上部,所述固定件上部的两端部上均开设有头带连接孔。
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件上部靠近使用者的侧面上固定连接有承插件,所述承插件与额部衬垫固定连接,所述额部衬垫包括额部抵接片、缓冲结构及插接件,所述插接件上开设有插接中空孔,所述插接件上的插接中空孔与承插件插接配合,所述插接件远离固定件上部的侧面与缓冲结构固定连接,所述缓冲结构为缓冲垫,所述缓冲垫上开设有缓冲中空孔,所述额部抵接片与缓冲垫远离插接件的侧面固定连接。
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通气孔周侧的腔壳体上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内固定连接有位于第一通气孔内的单向阀承接座,所述底座的周面上固定连接有用于连接滤棉盒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为均匀分布在底座上的凸齿。
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滤棉盒包括滤棉承插座、滤棉和盖子,所述滤棉承插座与凸齿连接,所述盖子固定在滤棉承插座远离凸齿的侧面上,所述滤棉设置在滤棉承插座与盖子之间。
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滤棉承插座包括滤棉承插面和腔壳体承插面,所述滤棉承插面包括承插面体、多个立式支撑板和承插面体边缘,多个所述立式支撑板固定在承插面体上,所述承插面体边缘固定在承插面体固定有立式支撑板的侧面边缘上,所述承插面体上开设有第二通气孔;所述腔壳体承插面包括一个底盘、隆起的翻边、翻边上的开口、内部的加强筋、底盘上面半圆形隆起和薄的外缘,所述底盘与承插面体固定连接,所述底盘上开设有与承插面上第二通气孔连通的第三通气孔,所述翻边固定在第三通气孔周侧上,所述开口均匀开设在翻边上,所述加强筋呈环形均匀固定在第三通气孔内壁上,所述半圆形隆起固定在第三通气孔周侧的底盘上,所述外缘固定在底盘的周面上。
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滤棉盖包括上表面、第四通气孔、滤棉盖边缘、滤棉盖边缘内壁上的压紧倒钩及密封件,密封件用于与滤棉的外滤棉盖边缘形成压紧密封结构。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本申请在滤棉盒与通气孔之间设置密封垫,能够进一步提升面口罩与滤棉盒之间的密封性,减少使用者由而二者之间缝隙吸入未经过滤的空气的问题;内部氧气管的设置能够与外部供氧设备连接,然后直接输送至使用者鼻孔处,提升了使用者使用的舒适度。;
2、本申请外部氧气管与内部氧气管连通,且外部氧气管用于与外部供氧设备连接,以此方便使用者进行吸氧工作;
3、本申请由于缓冲结构上设置有缓冲中空孔,不同使用者佩戴该面口罩时,缓冲中空孔发生形变的程度也不相同,以此使该面口罩能够对不同的使用者均达到固定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面口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面口罩的另一个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面口罩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面口罩除去滤棉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面口罩除去滤棉盒的另一个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面口罩靠近使用者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面口罩靠近使用者的另一个角度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滤棉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立式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第四通气孔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弹性曲面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凸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额部抵接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缓冲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内部氧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面口罩主体;110、腔体壳;111、腔壳体的形成的腔;120、与主体围裙;121、中间槽;130、额部固定件;131、固定件下部;132、固定件上部;133、承插件;140、第一通气孔;141、单向阀承接座;142、连接结构;143、底座;150、外部氧气管;151、罩外部分;152、罩内部分;160、通气管;172、头带连接孔;200、面部密封垫;210、弹性曲面垫;220、自由空间;230、凸起;300、额部衬垫;310、额部抵接片;320、缓冲结构;330、插接件;331、插接中空孔;321、缓冲中空孔;400、滤棉盒;410、滤棉承插座;411、第二通气孔;412、承插面体边缘;413、立式支撑板;414、底盘;415、翻边;416、开口;417、加强筋;418、隆起;419、外缘;420、滤棉;430、盖子;431、上表面;432、第四通气孔;433、滤棉盖边缘;434、压紧倒钩;435、密封件;500、密封垫;600、单向阀A;700、单向阀 A;800、内部氧气管;810、分叉管;830、供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1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新型面口罩,包括面口罩主体100,面口罩主体100的侧面边缘上固定连接有面部密封垫200,面口罩主体100的顶部设置有额部衬垫300,面口罩主体100上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通气孔140,任一个第一通气孔140内均设置有单向阀600,面口罩主体100远离面部密封垫 200的侧面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密封垫500,两个密封垫500分别套设在两个第一通气孔140周侧的面口罩主体100上,面口罩主体100远离面部密封垫200的侧面上设置有两个滤棉盒400,两个滤棉盒400与两个第一通气孔140一一对应连通,两个滤棉盒400之间的面口罩主体 100上连通有内部氧气管800。使用者佩戴该新型口罩时,将面部密封垫200与使用者的脸部轮廓贴合,且佩戴时保证额部衬垫300与使用者额头处贴合,从而在新型面口罩与使用者面部之间形成空间并防止使用者呼出的气体由二者之间缝隙流动而污染环境的问题;面口罩上设有两个第一通气孔140,且第一通气孔140上连接有滤棉盒400,因此使用者吸入的空气可经过滤棉盒400的过滤后进入面口罩内,以此能够对吸入空气进行过滤,减少了使用者吸入污染空气的问题;或者使用者呼出的空气经过此滤棉盒过滤后排放到空气中,避免潜在的菌毒携带者对环境的污染;此外在滤棉盒400与第一通气孔140之间设置密封垫500,能够进一步提升面口罩与滤棉盒400之间的密封性,减少使用者由而二者之间缝隙吸入未经过滤的空气的问题;内部氧气管 800的设置能够与外部供氧设备连接,然后直接输送至使用者鼻孔处,提升了使用者使用的舒适度和氧气的利用。
面口罩主体100包括腔体壳110、与主体围裙120、额部固定件 130、外部氧气管150、通气管160及面口罩固定带,腔体壳110为隆起形状且上窄下宽的壳体,其内部形成一个大小尺度合适的腔;主体围裙120固定在腔体壳110靠近使用者的侧面边缘上,额部固定件 130固定在腔体壳110的上部较窄的壳体上,外部氧气管150固定在腔体壳110远离使用者的侧面上,且外部氧气管150与内部氧气管800 连通,通气管160固定在腔体壳110上,面口罩固定带设置在额部固定件130远离腔体壳110的端部上,且面口罩固定带用于固定使用者的额头部位。通气管内设置有单向阀B700,当选用单向阀A600作为进气阀时,单向阀B700则为出气阀;当选用单向阀A600作为出气阀时,单向阀B700则作为进气阀;腔体壳110上部可以容纳使用者的鼻子,下部较宽的部位用于容纳人的下巴;与主体围裙120提升了腔体壳110 的边缘处的强度;额部固定件130与额部衬垫300连接,以此方便与使用者的额头处贴合,提升使用的舒适度;外部氧气管150与内部氧气管800连通,且外部氧气管150用于与外部供氧设备连接,以此方便使用者进行吸氧工作;使用者呼出的气体可通过通气管160排出至所处的环境中,从而减少呼出气体反复被使用者呼入的问题;面部固定带的设置能够使新型面口罩的佩戴更加方便。在使用者不需要吸氧时,只需要将罩外部分151用合适的盖子密封盖住即可。盖子的结构对于一个业内技术人员来讲是简单明显的,此处不再详述。
外部氧气管150包括罩外部分151和罩内部分152,罩外部分151 固定在额部固定件130下方的腔体壳110上,且罩外部分151用于与氧气供应源连接,罩内部分152固定在腔体壳110靠近靠着的侧面上,且罩内部分152的进气端与罩外部分151的出气端连通,且罩内部分 152的出气端与内部氧气管800的进气端连通;内部氧气管800包括供气管830和两个分叉管810,供气管830固定在腔壳体靠近使用者的侧面上,且供气管830的进气端与罩内部分152的出气端通过软管连通,两个分叉管810均固定在供气管830的出气端上,且两个分叉管810 的出气端均可入使用者的鼻孔的合适部位。将外部氧气管150的罩外部分151与氧气供应源连接,外部氧气可依次经过罩外部分151、罩内部分152、供气管830进入两个分支管内,且两个分支管分别位于使用者的两个鼻孔内部,因此可直接将氧气供给使用者呼吸使用。
与主体围裙120为槽形结构,其与腔壳体之间形成有中间槽121,中间槽121与面部密封垫200的凸起230部分连接形成稳定的气密结构,且面部密封垫200的凸起230部分能够插接至中间槽121内;面部密封垫200靠近使用者的侧面上一体成型有弹性曲面垫210,且弹性曲面垫210与使用者的下颌及面部形成密封;面部密封垫200与使用者脸部之间形成用于容置使用者面部的自由空间220。使用者使用该新型面口罩时,使用者的面部与弹性曲面垫210形成密封气密结构,面部密封垫200形成的自由空间220与腔壳体的形成的腔111共同组成罩内净空间,从而使使用者的呼吸更加顺畅。
额部固定件130包括固定在腔壳体上的固定件下部131和固定在固定件下部131远离腔壳体端部上的固定件上部132,固定件上部132 的两端部上均开设有头带连接孔172。使用时固定件上部132用于将额部固定件130与腔壳体连接起来,固定件上部132上设置有头带连接孔172,以此使用者在使用时,可将头带穿过头带连接孔172,然后再将头带与使用者的头部连接在一起,以此提升了面口罩佩戴的稳定性,减少了因使用者运动而导致面口罩掉落的问题。固定件上部132靠近使用者的侧面上固定连接有承插件133,承插件133与额部衬垫300 插接连接,额部衬垫300包括额部抵接片310、缓冲结构320及插接件 330,插接件330上开设有插接中空孔331,插接件330上的插接中空孔331与承插件133插接配合,插接件330远离固定件上部132的侧面与缓冲结构320固定连接,缓冲结构320为缓冲垫,缓冲垫上开设有缓冲中空孔321,额部抵接片310与缓冲垫远离插接件330的侧面固定连接。为了提升使用者的舒适度设置了与使用者额部曲率类似的额部抵接片310,同时设置有缓冲结构320,由于缓冲结构320上设置有缓冲中空孔321,不同使用者佩戴该面口罩时,缓冲中空孔321发生形变的程度也不相同,以此使该面口罩能够对不同的使用者均达到固定的作用;插接件330上的插接中空孔331与承接件之间插接配合,以此可方便地完成额部衬垫300的安装与拆卸工作,从而使面口罩的安装也更加方便。
第一通气孔140周侧的腔壳体上固定连接有底座143,底座143 内固定连接有位于第一通气孔140内的单向阀承接座141,底座143 的周面上固定连接有用于连接滤棉盒400的连接结构142,连接结构 142为均匀分布在底座143上的凸齿。底座143及单向阀承接座141 的设置能够方便地将单向阀安装在第一通气孔140内,凸齿可方便地将滤棉盒400固定在腔壳体上,以此进一步方便了面口罩的安装工作。尽管图示的连接结构142为凸齿式,其他合适的结构如丝扣式同样可以用于达到连接的目的。
滤棉盒400包括滤棉承插座410、滤棉420和盖子430,滤棉承插座410与凸齿连接,盖子430固定在滤棉承插座410远离凸齿的侧面上,滤棉420设置在滤棉承插座410与盖子430之间。滤棉承插座410 的设置是滤棉盒400能够方便地与底座143连接,滤棉420设置在滤棉承插座410与盖子430之间,也使滤棉420的更换更加方便,使用者使用一段时间后,可通过将盖子430从滤棉承插座410上取下,从而方便地更换滤棉420。
滤棉420承接座包括滤棉420承插面和腔壳体承插面,滤棉420 承插面包括承插面体、多个立式支撑板413和承插面体边缘412,多个立式支撑板413固定在承插面体上,承插面体边缘412固定在承插面体固定有立式支撑板413的侧面边缘上,承插面体上开设有第二通气孔411;腔壳体承插面包括一个底盘414、隆起418的翻边415、翻边 415上的开口416、内部的加强筋417、底盘414上面半圆形隆起418 和薄的外缘419,底盘414与承插面体固定连接,底盘414上开设有与承插面上第二通气孔411连通的第三通气孔,翻边415固定在第三通气孔周侧上,开口416均匀开设在翻边415上,加强筋417呈环形均匀固定在第三通气孔内壁上,隆起418固定在第三通气孔周侧的底盘 414上,外缘419固定在底盘414的周面上。
将密封垫500在底盘414上,密封垫500的作用是密封,同时还有形成凸齿与翻边415的下面紧配合的功能。凸齿对准开口416,将滤棉承插座410向底盘414方向用力按,待凸齿低于翻边415后,旋转滤棉承插座410一定的角度,既可以实现两者的可靠的连接,半圆形隆起418的作用同样有密封和强化凸齿与翻边415的下面的紧配合的功能。
滤棉420盖包括上表面431、第四通气孔432、滤棉盖边缘433、滤棉盖边缘433内壁上的压紧倒钩434及密封件435,密封件435用于与滤棉420的外滤棉盖边缘433形成压紧密封结构。组装时,将滤棉 420置于滤棉承插座410的外缘419上,滤棉盖子430压紧滤棉420,之后用力按压滤棉盖430的倒钩处,听到压下的咔嚓声,即为压紧,依次压紧处于不同位置的倒钩。尽管我们示例用的是此类形状及连接方式的滤棉420、滤棉承插座410及盖子430,其他形状如圆形等或其他连接结构如丝口等或它们的不同的组合结构,只要能够满足过滤性能的需求,都可以用于我们描述的面口罩。
本实施例的使用原理为:生产出厂的面口罩10的主体100、密封垫200和额部衬垫300是装配好的。使用时,使用者需要首先按照上述方法,组装滤棉盒400,如果需要使用单向阀,则将单向阀插入相应的单向阀承插座上。本专利的承插座可以改变方向,以便于同一个通气孔可以根据需要进气或出气;具体细节此处不再给出。对于一个业内的技术人员来讲,可以容易地设计制造出此类功能的单向阀承插座。因此此处省略不影响本专利的完整性。
组装好的滤棉盒按照上述方法安装到第一通气孔140上,如果需要吸入氧气,则使用者需要连接外部氧气源,然后连接氧气管接头到外部氧气管上,调节合适的氧气流量。连接头带,并系紧头带,就可以做吸氧了。
该面口罩有三种使用方法:一种是使用者自主呼吸,没有任何的动力辅助。该情况下,单向阀的安装方式是第一通气孔140用作进气孔,通气管160用作出气口,单向阀都需要安装好。加入的氧气通过外部通气管150及内部氧气管800后直接输入的使用者的鼻腔内部,使用者吸入的空气是经过滤棉420过滤的。使用者呼出的气体通过通气管160进入使用者所处的环境中。如此使用,避免了使用者吸入污染的空气,同时提高了氧气的利用率,但并不能防止病人呼出的气体对其所处的环境的污染。
另一种使用模式是与新冠状病毒疾病传染的装置(专利号 ZL2020201834374)结合使用。此种模式下,病人呼出的空气经过通气管160直接导流到菌毒收杀装置内,经过杀菌消毒后无害排放到病人所处的环境中,因此起到保护环境的目的;而病人吸入的空气是经过滤棉过滤的净化后的空气,或者在使用者需要供氧的情况下,是净化后的空气与氧气的混合物,因此达到保护使用者病人的目的。总体上实现了对使用者及对环境的双向防护。如此使用本发明,则从源头上消除污染源。该种模式保护了有通过飞沫、颗粒物及气溶胶传播的传染病人所处的环境,同时保护此类病人的自身的排毒能力,促进病人的康复。
第三种使用模式是与用于阻断经飞沫传播如新冠状病毒疾病传染的装置(专利号ZL2020201834374)结合使用。此种模式下,经过我们装置净化后的空气通过通气管160进入罩体内部,如果使用者需要供氧,则通过外部通气管150及内部氧气管800后进入使用者鼻腔内部,使用者呼出的气体则通过第一通气孔140经过滤棉过滤后进入使用者所处的环境中。如此使用时,使用者吸入的空气是净化后的洁净空气,达到保护使用者的目的;而使用者呼出的气体则是经过滤棉过滤后的,减少了对使用者所处的环境的影响;进而取得了双向防护的功能。该种模式主要是对在有飞沫、颗粒物及气溶胶等污染物环境中工作的人员提供防护的功能。
使用后面两种工作模式时,所有单向阀可以不使用;如果需要使用,则需要做相应的调整;另外,使用者在这两种模式下,只需要自然呼吸而没有任何压迫感或阻力感。
本实施例中各个零部件的材料简述如下。
主体100可以采用各种可以通过铸造方法成型的各种塑料,优选的材料是PVC透明塑料。
密封垫200和衬垫300可以采用通过模具制造加工的各类弹性材料,更好的选择是在生物兼容性方面性能良好的材料,如各种硅胶;优选的是食用硅胶及医用硅胶。
滤棉盒400的滤棉承插座410和盖子430材料采用可以用模具加工成型的各种塑料,优选的材料是PVC塑料。
滤棉420的材料可以选用各种材料或不同材料的组合体以便于使其过滤非油性颗粒物的效率达到KN90的效率或以上;同样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使其过滤油性颗粒物的效率达到KP90或以上。
垫片500的材料可以选择各种弹性材料,一般为无味的材料;优选的是硅胶材料制成的垫片。
单向阀的材料同样可以选择各种弹性材料,一般为无味的材料;优选的是生物兼容性良好的硅胶材料,如食用硅胶或医用硅胶。
氧气管接头800的材料可以选择各种橡胶材料,如乳胶、硅胶等;一般为生物兼容性好的硅胶材料;优选的是食用硅胶或医用硅胶。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7)

1.一种新型面口罩,其特征是:包括面口罩主体(100),所述面口罩主体(100)的侧面边缘上固定连接有面部密封垫(200),所述面口罩主体(100)的顶部设置有额部衬垫(300),所述面口罩主体(100)上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通气孔(140),任一个第一通气孔(140)内均设置有单向阀A(600),所述面口罩主体(100)远离面部密封垫(200)的侧面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密封垫(500),两个所述密封垫(500)分别套设在两个第一通气孔(140)周侧的面口罩主体(100)上,所述面口罩主体(100)远离面部密封垫(200)的侧面上设置有两个滤棉盒(400),两个所述滤棉盒(400)与两个第一通气孔(140)一一对应连通,两个所述滤棉盒(400)之间的面口罩主体(100)上连通有内部氧气管(8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面口罩,其特征是:所述面口罩主体(100)包括腔体壳(110)、与主体围裙(120)、额部固定件(130)、外部氧气管(150)、通气管(160)及面口罩固定带,所述腔体壳(110)为隆起(418)形状且上窄下宽的壳体,其内部形成一个大小尺度合适的腔;所述与主体围裙(120)固定在腔体壳(110)靠近使用者的侧面边缘上,所述额部固定件(130)固定在腔体壳(110)的上部较窄的壳体上,所述外部氧气管(150)固定在腔体壳(110)远离使用者的侧面上,且外部氧气管(150)与内部氧气管(800)连通,所述通气管(160)固定在腔体壳(110)上,所述面口罩固定带设置在额部固定件(130)远离腔体壳(110)的端部上,且面口罩固定带用于固定使用者的额头部位;通气管内设置有单向阀B(700),当选用单向阀A(600)作为进气阀时,单向阀B(700)则为出气阀;当选用单向阀A(600)作为出气阀时,单向阀B则作为进气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面口罩,其特征是:所述外部氧气管(150)包括罩外部分(151)和罩内部分(152),所述罩外部分(151)固定在额部固定件(130)下方的腔体壳(110)上,且罩外部分(151)用于与氧气供应源连接,所述罩内部分(152)固定在腔体壳(110)靠近靠着的侧面上,且罩内部分(152)的进气端与罩外部分(151)的出气端连通,且所述罩内部分(152)的出气端与内部氧气管(800)的进气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面口罩,其特征是:所述内部氧气管(800)包括供气管(830)和两个分叉管(810),所述供气管(830)固定在腔壳体靠近使用者的侧面上,且供气管(830)的进气端与罩内部分(152)的出气端通过软管连通,两个所述分叉管(810)均固定在供气管(830)的出气端上,且两个分叉管(810)的出气端均可插入使用者的鼻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面口罩,其特征是:所述与主体围裙(120)为槽形结构,其与腔壳体之间形成有中间槽(121),所述中间槽(121)与面部密封垫(200)的凸起(230)部分连接形成稳定的气密结构,且所述面部密封垫(200)的凸起(230)部分能够插接至中间槽(121)内;所述面部密封垫(200)靠近使用者的侧面上一体成型有弹性曲面垫(210),且弹性曲面垫(210)与使用者的下颌及面部形成密封;所述面部密封垫(200)与使用者脸部之间形成用于容置使用者面部的自由空间(22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面口罩,其特征是:所述额部固定件(130)包括固定在腔壳体上的固定件下部(131)和固定在固定件下部(131)远离腔壳体端部上的固定件上部(132),所述固定件上部(132)的两端部上均开设有头带连接孔(17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面口罩,其特征是:所述固定件上部(132)靠近使用者的侧面上固定连接有承插件(133),所述承插件(133)与额部衬垫(300)固定连接,所述额部衬垫(300)包括额部抵接片(310)、缓冲结构(320)及插接件(330),所述插接件(330)上开设有插接中空孔(331),所述插接件(330)上的插接中空孔(331)与承插件(133)插接配合,所述插接件(330)远离固定件上部(132)的侧面与缓冲结构(320)固定连接,所述缓冲结构(320)为缓冲垫,所述缓冲垫上开设有缓冲中空孔(321),所述额部抵接片(310)与缓冲垫远离插接件(330)的侧面固定连接。
CN202022929239.0U 2020-12-09 2020-12-09 一种新型面口罩 Active CN2153094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29239.0U CN215309420U (zh) 2020-12-09 2020-12-09 一种新型面口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29239.0U CN215309420U (zh) 2020-12-09 2020-12-09 一种新型面口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09420U true CN215309420U (zh) 2021-12-28

Family

ID=79545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29239.0U Active CN215309420U (zh) 2020-12-09 2020-12-09 一种新型面口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094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083670A1 (en) Breathing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of use
CN212911828U (zh) 新型负压式呼出气体处理设备
CN111840838A (zh) 无阻力防污染面罩
CN2721141Y (zh) 一种呼吸面罩
CN109395272A (zh) 一种矿用防尘面罩
CN215309420U (zh) 一种新型面口罩
CN111602878A (zh) 一种健康平安口罩
CN204522056U (zh) 一种空气过滤装置
CN213247068U (zh) 一种防护口罩结构
CN212994597U (zh) 一种防护口罩结构
CN212038647U (zh)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双通道口罩
CN215741170U (zh) 医用通气的面罩
CN111329159B (zh) 一种口罩用单向阀
CN212593586U (zh) 一种鼻部空气净化机及面部防护罩
CN212545657U (zh) 防护口罩
US20210220679A1 (en) Filter-type respiratory protective device
CN205287173U (zh) 雾化治疗用呼吸面罩
CN212730754U (zh) 一种呼吸结构及呼吸罩
CN213159054U (zh) 一种具有电动过滤送风装置的全脸式防护装备
CN113509586B (zh) 一种用于感染科肺结核患者的呼吸保护装置
CN215537902U (zh) 一种传染病控制用防护面罩
CN214509724U (zh) 一种院感防护头盔
CN218793429U (zh) 一种电子雾化器的透气膜组
CN214129840U (zh) 一种呼吸护理用面罩
CN215084414U (zh) 呼吸面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