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00268U - 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 - Google Patents

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00268U
CN215300268U CN202120523804.5U CN202120523804U CN215300268U CN 215300268 U CN215300268 U CN 215300268U CN 202120523804 U CN202120523804 U CN 202120523804U CN 215300268 U CN215300268 U CN 2153002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density
alarm
power supply
unit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2380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伟
田鹏
常斌锐
范晓路
殷盛洁
余晖
郭靖
金海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Roye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Roy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Roye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Roy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2380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002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002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002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30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management of residential or tertiary loads, i.e. 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buildings sector, including also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rol,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management systems at local lev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B90/20Smart grids as enabling technology in buildings sec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12Energy storage units,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UPS] systems or standby or emergency generators, e.g. in the last power distribution stag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 Y04S20/248UPS systems or standby or emergency generators

Landscapes

  • Emergency Alarm Devices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包括供电单元A、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和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连接构成的第一回路,供电单元B、报警或闭锁元件和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连接构成的第二回路;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与报警或闭锁元件串联;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在接点非动作时控制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不接通报警或闭锁元件,供电单元A通过第一回路向气体密度监测装置供电;在接点动作时控制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接通报警或闭锁元件,供电单元B通过第二回路向报警或闭锁元件供电。本申请利用现有报警或闭锁电缆线获取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的供电电源,无须重新布线取电,节省了成本,也适用于新变电站建设。

Description

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在高压、中压电气设备上的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
背景技术
随着无人值守变电站向网络化、数字化方向发展以及对遥控、遥测的要求不断加强,对SF6电气设备的气体密度和微水含量状态的在线监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中国智能电网的不断发展,智能高压电气设备作为智能变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节点,对智能电网的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压电气设备目前大多为SF6气体绝缘设备,如果气体密度降低(如泄漏等引起)将严重影响设备的电气性能,对安全运行造成严重隐患。
目前,采用气体密度继电器来在线监测SF6高压电气设备中的气体密度值已经非常普遍了。气体密度继电器,一般用于监视和控制高压电气设备内绝缘气体的密度,气体密度继电器的气路连通高压电气设备的气室,其内部设有报警或闭锁接点(或称为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报警或闭锁接点连接在带有报警(或闭锁)元件的报警(或闭锁)回路中,报警(或闭锁)回路中连接有供电单元,为报警(或闭锁)元件供电(参阅图1)。当检测到气体泄漏时,气体密度继电器的报警(或闭锁)接点动作,气体密度继电器的报警(或闭锁)回路导通,报警(或闭锁)元件发出报警或进行闭锁,从而实现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保护。
随着气体密度智能监测的推广,现有的气体密度继电器侧还设置有气体密度监测装置,气体密度监测装置与气体密度继电器可以设计成一体结构,也可以设计成分体结构,它不仅可以实现气体密度的在线监测,同时还具有对气体密度继电器的校验功能,进而完成(机械式)气体密度继电器的定期校验工作,检修人员无需到现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些智能化的气体密度监测装置,均需要工作电源,然而,目前都是采用重新布线的方式为气体密度继电器侧的气体密度监测装置供电,即从控制柜或汇控柜拉电缆线。这在运行的变电站中,布线是个难题,电缆线需要走电缆沟,有很多地方需要挖地沟,排钢管,人力成本费用很高。如果不采用新的电缆线引入电源,而采用电池,一是电池的功率不够大,难以完成诸如在线校验的工作,二是电池寿命短,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因此,如何高效、低成本地解决智能化的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的供电问题,以加快气体密度智能监测的推广,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以解决上述技术背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包括: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报警或闭锁元件、供电单元A、供电单元B和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其中,
所述供电单元A、所述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和所述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连接构成第一回路;
所述供电单元B、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和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连接构成第二回路;
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与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串联在所述第二回路中;
所述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设置在汇控柜(或控制柜)侧、和/或气体密度继电器侧,分别与所述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相连接,所述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被配置为监测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的接点状态,并根据接点状态来控制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的通断;
当所述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监测到所述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为非动作状态时,所述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不接通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即第二回路断开,使所述供电单元A通过第一回路的电缆线向气体密度继电器侧的气体密度监测装置供电;当所述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监测到所述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为动作状态时,所述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接通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即第二回路导通,使所述供电单元B通过第二回路的电缆线向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供电。
优选地,所述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包括接点状态监测元件和控制元件,其中,所述接点状态监测元件被配置为监测所述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的接点状态,所述控制元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接点状态来控制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的通断。
更优选地,所述接点状态监测元件和所述控制元件均设置在汇控柜(或控制柜)侧;或者,所述接点状态监测元件设置在气体密度继电器侧,所述控制元件设置在汇控柜(或控制柜)侧,所述接点状态监测元件和所述控制元件之间通过无线通讯方式连接。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无线通讯方式包括、但不限于NB-IOT、2G/3G/4G/5G、WIFI、蓝牙、LoRa、LoRawan、ZigBee、红外、超声波、声波、卫星、光波、量子通信、声呐中的一种或几种。
更优选地,所述接点状态监测元件包括光耦,或光耦和电阻;或者,
所述接点状态监测元件包括电流传感器、和/或电压传感器、和/或电流检测器、和/或电压检测器;或者,
所述接点状态监测元件包括自恢复保险丝,或者自恢复保险丝和可控硅,或者自恢复保险丝和三极管;或者,
所述接点状态监测元件包括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或者,
所述接点状态监测元件包括可控硅、或可控硅及电阻、和/或MOS场效应管、和/或三极管、和/或二极管;或者,
所述接点状态监测元件包括电磁继电器,和/或电子继电器;或者,
所述接点状态监测元件包括电阻、加热元件、风扇、发光二极管、光电器件、扬声器、电机、电磁铁、电继电器、微型风机中的一种或几种;或者,
所述接点状态监测元件包括开关、电接点、光耦、可控硅、DI、继电器、MOS场效应管、三极管、二极管、MOS FET继电器、固态继电器、时间继电器、功率继电器、电流传感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传感器、电压互感器、电流检测器、电压检测器、电阻、自恢复保险丝中的一种或几种。
更优选地,所述控制元件包括光耦,或光耦和电阻;或者,
所述控制元件包括可控硅、或可控硅及电阻、和/或MOS场效应管、和/或三极管、和/或二极管;或者,
所述控制元件包括电磁继电器,和/或电子继电器;或者,
所述控制元件包括微处理器、控制继电器;或者,
所述控制元件包括电阻、光电器件、电继电器中的一种或几种;或者,
所述控制元件包括开关、电接点、光耦、可控硅、DI、MOS场效应管、三极管、二极管、MOS FET继电器、固态继电器、时间继电器、功率继电器、电阻、微处理器、集成芯片中的一种或几种。
更优选地,所述接点状态监测元件包括电压取样电路、电压采样电路、电流取样电路、电流采样电路、电能转换取样信号电路、载波取样信号电路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电压取样电路或电压采样电路包括:电阻、变压器、电压变送器、电压互感器、电容、LC振荡电路、稳压器、放电管、二极管、三极管、可控硅、光耦、自恢复保险丝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所述电流取样电路或电流采样电路包括:霍尔电流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电流变送器、自恢复保险丝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所述电能转换取样信号电路包括:电能转换为热能取样信号电路、电能转换为光能取样信号电路、电能转换为声能取样信号电路、电能转换为动能取样信号电路、电能转换为风能取样信号电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电能转换取样信号电路包括电阻、电容、加热元件、风扇、发光二极管、光电器件、扬声器、电机、电磁铁、电继电器、微型风机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包括:光电耦合器、第一电阻、限流电阻、至少一个二极管和电源VCC;所述光电耦合器包括一发光二极管和一光敏三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阳极通过限流电阻与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的正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的负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两端正向并联有至少一个二极管,所述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一电阻与电源VCC连接,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接地;
当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没有动作时,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的两端的压差不为零,所述光电耦合器的发光二极管发光,光将所述光敏三极管导通,所述光敏三极管内电流从集电极流向发射极,为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提供电流,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输出高电平;
当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发生动作时,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的两端的压差为零,所述光电耦合器的发光二极管不发光,所述光敏三极管截止,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输出低电平。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包括:霍尔电流传感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微处理器;所述霍尔电流传感器的一次侧一端连接在供电单元A的一端,所述霍尔电流传感器的一次侧另一端与所述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的一端相连接,所述霍尔电流传感器的二次侧串联有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的连接处与所述微处理器相连接,所述微处理器与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相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当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没有动作时,所述霍尔电流传感器的一次侧、二次侧均有微小电流流过,所述第二电阻两端的电压为预设电压以下,所述微处理器控制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不导通;
当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发生动作时,所述霍尔电流传感器的一次侧、二次侧均有大电流流过,所述第二电阻两端的电压为预设电压以上,所述微处理器控制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导通。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包括:自恢复保险丝、可控硅和电阻;可控硅包括控制端、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可控硅的输入端和所述自恢复保险丝的输入端的公共端接供电单元A的正极,所述可控硅的输出端通过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接供电单元A的负极,所述可控硅的控制端通过电阻与所述自恢复保险丝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自恢复保险丝的输出端还通过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连接所述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的正极;
当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没有动作时,可控硅的控制端的电压与输入端的电压相等,可控硅截止;
当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发生动作时,流过自恢复保险丝的电流超过其额定电流,自恢复保险丝断开,可控硅的控制端上的电压达到可控硅的触发电压,可控硅导通并与供电单元A、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之间形成回路。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包括:光电耦合器、第一电阻和限流电阻;所述光电耦合器包括一发光二极管和一光敏三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阳极通过限流电阻与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的正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的负极连接,所述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一电阻与所述供电单元B的正极连接,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与所述供电单元B的负极连接;
当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没有动作时,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的两端的压差不为零,所述光电耦合器的发光二极管发光,光将所述光敏三极管导通,所述光敏三极管内电流从集电极流向发射极,为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提供电流,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输出高电平;
当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发生动作时,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的两端的压差为零,所述光电耦合器的发光二极管不发光,所述光敏三极管截止,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输出低电平。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三极管;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一电阻与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的正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与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的负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二电阻与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的正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基极还通过第三电阻与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的负极连接;
当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没有动作时,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的两端的压差不为零,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之间有分压,所述三极管导通,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输出高电平;
当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发生动作时,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的两端的压差为零,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之间无分压,所述三极管截止,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输出低电平。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包括:设置在气体密度继电器侧的第一电阻、限流电阻、光电耦合器、智控单元、无线信号发射单元,以及设置在汇控柜(或控制柜)侧的无线信号接收单元、MUC控制单元;所述光电耦合器包括一发光二极管和一光敏三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阳极通过限流电阻与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的正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的负极连接,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一电阻与电源VCC连接,所述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还与所述智控单元相连接,所述智控单元与所述无线信号发射单元相连接;所述MUC控制单元与所述无线信号接收单元相连接;所述无线信号发射单元与所述无线信号接收单元之间无线通讯连接;
当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没有动作时,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的两端的压差不为零,所述光电耦合器的发光二极管发光,光将所述光敏三极管导通,所述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输出低电平至所述智控单元,所述智控单元通过所述无线信号发射单元向外发送第一信号,所述无线信号接收单元通过无线传输方式接收所述第一信号,并发送至所述MUC控制单元,所述MUC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不导通;
当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发生动作时,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的两端的压差为零,所述光电耦合器的发光二极管不发光,所述光敏三极管截止,所述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输出高电平至所述智控单元,所述智控单元通过所述无线信号发射单元向外发送第二信号,所述无线信号接收单元通过无线传输方式接收所述第二信号,并发送至所述MUC控制单元,所述MUC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导通。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包括:第一稳压管、第二稳压管、三极管和第一电阻;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一电阻与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的正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与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的负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基极分别连接第一稳压管的正极和第二稳压管的负极,所述第一稳压管的负极与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稳压管的正极与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的负极连接;
当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没有动作时,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的两端的压差不为零,第一稳压管和第二稳压管之间有分压,所述三极管导通,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输出高电平;
当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发生动作时,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的两端的压差为零,第一稳压管和第二稳压管之间无分压,所述三极管截止,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输出低电平。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包括:光电耦合器、第一限流电阻、第二限流电阻、第三限流电阻、电容、整流元件和电流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整流元件的交流侧,所述整流元件的直流侧经第三电阻连接电容、第二电阻和光电耦合器,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光电耦合器串联后与所述电容并联;所述光电耦合器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一端口和第四端口之间为两个反向并联的发光二极管,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二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并作为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一端口,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并作为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四端口;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二端口为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三端口为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其中,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电阻相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二端口通过所述第一限流电阻与所述供电单元A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三端口通过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与所述供电单元A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供电单元A为交流电源;
当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没有动作时,流过电流互感器的电流小,两个反向并联的发光二极管不发光,所述光敏三极管截止,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输出低电平;
当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发生动作时,流过电流互感器的电流大,两个反向并联的发光二极管导通,光将所述光敏三极管导通,所述光敏三极管内电流从集电极流向发射极,为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提供电流,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输出高电平。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包括:光电耦合器、第一限流电阻、第二限流电阻、第四限流电阻、电容、整流元件、电流互感器和DC-AC变换器;DC-AC变换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供电单元A,DC-AC变换器的输出端连接整流元件的第一交流输入端,DC-AC变换器的输出端还通过第四电阻、电流互感器连接整流元件的第二交流输入端,所述整流元件的直流侧连接电容、第二电阻和光电耦合器,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光电耦合器串联后与所述电容并联;所述光电耦合器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一端口和第四端口之间为两个反向并联的发光二极管,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二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并作为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一端口,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并作为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四端口;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二端口为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三端口为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其中,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电阻相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二端口通过所述第一限流电阻与所述供电单元A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三端口通过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与所述供电单元A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供电单元A为直流电源;
当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没有动作时,流过电流互感器的电流小,两个反向并联的发光二极管不发光,所述光敏三极管截止,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输出低电平;
当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发生动作时,流过电流互感器的电流大,两个反向并联的发光二极管导通,光将所述光敏三极管导通,所述光敏三极管内电流从集电极流向发射极,为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提供电流,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输出高电平。
上述内容中,所述电源VCC可以取自供电单元,也可以取自汇控柜(或控制柜)上的其它电源。
优选地,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包括、但不限于开关、电接点、光耦、可控硅、MOS场效应管、三极管、MOS FET继电器、电磁继电器、固态继电器、时间继电器、功率继电器、磁保持继电器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所述供电单元A、所述供电单元B为同一个电源,或者为互相独立的不同电源。
优选地,所述供电单元A包括直流电源、和/或交流电源,所述供电单元B包括直流电源、和/或交流电源。
优选地,所述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还包括保护单元,所述保护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回路中,被配置为防止所述供电单元A出现短路现象,或保护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不使其流过过大电流而损坏;所述保护单元包括限流电阻、自恢复保险丝、稳压管、可控硅中的一种或几种。
更优选地,所述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回路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为一体化设置,共同受所述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的控制,或者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报警或闭锁接通单元为分体设计,分别受所述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的控制;所述保护单元为自恢复保险丝时,当电流超过自恢复保险丝的额定电流时,自恢复保险丝自动断开,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不接通报警或闭锁元件,连接件短接自恢复保险丝。
优选地,所述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还包括至少一个降压电源模块、和/或隔离电源模块,所述降压电源模块、和/或隔离电源模块连接于所述供电单元A与所述气体密度监测装置之间;所述降压电源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供电单元A输出的电压降低至所述气体密度监测装置所需的预设电压;所述隔离电源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供电单元A输出的电压进行隔离,防止所述供电单元A对所述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的干扰。
更优选地,所述隔离电源模块为隔离型DC-DC降压模块。
更优选地,所述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还包括储能电容,所述储能电容设置在气体密度继电器侧,且所述储能电容设置在所述降压电源模块和/或隔离电源模块上。
优选地,所述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还包括调节电阻,所述调节电阻与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串联在所述第二回路中。
优选地,所述气体密度监测装置包括双金属片补偿的远传气体密度继电器、气体补偿的远传气体密度继电器、双金属片和气体补偿混合型的远传气体密度继电器,机械的远传气体密度继电器、数字型远传气体密度继电器、机械和数字结合型的远传气体密度继电器,带指针显示的远传气体密度继电器、数显型远传气体密度继电器、不带显示或指示的远传气体密度开关,SF6远传气体密度继电器、SF6混合气体远传密度继电器、N2气体远传密度继电器、自诊断气体密度监测装置、自校验气体密度监测装置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气体密度监测装置包括气体密度检测传感器、智控单元,所述气体密度检测传感器与所述智控单元相连接;或者,
所述气体密度监测装置包括气体密度继电器本体、气体密度检测传感器、智控单元;所述气体密度继电器本体具有报警、闭锁接点,用于监控电气设备的气体密度;所述气体密度检测传感器,与所述气体密度继电器本体在气路上连通;所述智控单元与所述气体密度检测传感器相连接;或者,
所述气体密度监测装置包括在线校验单元,所述在线校验单元包括气体密度检测传感器、压力调节机构、阀、在线校验接点信号采样单元;所述压力调节机构的气路,与所述气体密度继电器本体连通,所述压力调节机构被配置为调节所述气体密度继电器本体的压力升降,使所述气体密度继电器本体发生接点信号动作;所述气体密度检测传感器,与所述气体密度继电器本体在气路上连通;所述在线校验接点信号采样单元,与所述气体密度继电器本体直接或间接连接,被配置为采样所述气体密度继电器本体的接点信号;所述阀的一端设有与电气设备相连通的进气口,所述阀的另一端与所述气体密度继电器本体的气路相连通,或者所述阀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压力调节机构的气路,从而将所述阀与所述气体密度继电器本体的气路相连通;所述智控单元,分别与所述压力调节机构、所述气体密度检测传感器和所述在线校验接点信号采样单元相连接,完成所述压力调节机构的控制,压力值采集和温度值采集、和/或气体密度值采集,以及检测所述气体密度继电器本体的接点信号动作值和/或接点信号返回值;或者,
所述气体密度监测装置包括自诊断功能的密度监测装置;
其中,所述气体密度检测传感器包括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和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或者,所述气体密度检测传感器为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组成的气体密度变送器;或者,所述气体密度检测传感器为采用石英音叉技术的密度检测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的气体密度监测装置还包括实现远距离传输测试数据、和/或校验结果的通讯模块,所述通讯模块的通讯方式为无线通讯方式或有线通讯方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用于高压、中压电气设备。本申请中的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与报警或闭锁元件串联一起,当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监测到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为非动作状态时,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控制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不接通,使得第二回路不导通,而供电单元A通过原先的报警或闭锁回路的电缆线向气体密度继电器侧的气体密度监测装置供电;当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监测到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为动作状态时,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控制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接通,使得第二回路导通,供电单元B为报警或闭锁元件供电,使其发出相应的报警或闭锁信号。本申请的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是对现有的报警或闭锁电缆线进行改造,使其不仅可以实现原来的报警或闭锁功能,还可以方便地为气体密度监测装置供电,无需为气体密度监测装置获取电源而重新布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也可应用于新建的变电站中,节约成本。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减少电缆和施工费用,节省建设成本,同时提高了施工安装效率,加快了气体密度智能监测的推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在运行的变电站,结合已有的报警(或闭锁)回路进行实施。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也适用于新建的变电站。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气体密度继电器的报警回路电路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电路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另一种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电路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另一种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电路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另一种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电路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另一种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电路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另一种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电路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另一种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电路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另一种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电路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另一种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高压、中压电气设备的一种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电路示意图。如图2所示,一种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包括:气体密度继电器1、压力传感器2、温度传感器3、阀4、压力调节机构5(主要用于调节压力)、在线校验接点信号采样单元6和智控单元7、电源8(即所述供电单元A和供电单元B在本实施例中为同一个直流电源8)、保护单元9、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报警或闭锁元件12、气体密度继电器1的报警(或闭锁)接点PJ、第一降压电源模块20、第二降压电源模块21、隔离电源模块22和储能电容23。其中,电源8、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气体密度继电器1的报警(或闭锁)接点PJ连接构成回路,即第一回路;电源8、报警或闭锁元件12(本案例为中间继电器ZJ,或者报警灯BJD)和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连接构成新的报警或闭锁回路,即第二回路。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设置在汇控柜(或控制柜)侧,所述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与报警(或闭锁)接点PJ相连接,并与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相连接,被配置为监测气体密度继电器1的报警(或闭锁)接点PJ的接点状态,并根据接点状态控制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的通断。所述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不影响气体密度继电器1的报警(或闭锁)接点PJ的控制回路(即报警或闭锁回路,或称第一回路)的工作。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主要由电阻R(即限流电阻)、二极管D1、D2、D3、光耦OC1(即光电耦合器)、电阻R1(即第一电阻)、电源VCC组成。所述光耦OC1包括一发光二极管和一光敏三极管。如图2所示,在原先的报警(或闭锁)接点PJ的控制回路(即报警或闭锁接点回路)里,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阳极通过电阻R与气体密度继电器1的报警(或闭锁)接点PJ的正极一端并联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气体密度继电器1的报警(或闭锁)接点PJ的负极一端并联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两端正向并联有二极管D1、D2、D3,二极管D1、D2、D3串联一起。二极管D1、D2、D3主要是对光耦OC1的发光二极管起到保护作用,防止高电压击穿发光二极管。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连接到电源VCC上,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的控制线圈11XQ接地。其中,电阻R可以是阻值适当大的电阻,或者由放电管、稳压管替代,电阻R与气体密度继电器1的报警(或闭锁)接点PJ的现有的回路中电源8相匹配,其匹配原则是:正常情况下,在气体密度继电器1的报警(或闭锁)接点PJ没有动作时,电阻R的电阻值能够使光耦OC1的发光二极管可靠工作;电源VCC可以取自电源8,也可以取自汇控柜(或控制柜)上的其它电源。
本实施例中,保护单元9(可以是电阻或自恢复保险丝)连接在报警(或闭锁)接点PJ的正极端和电源8的正极之间。光耦OC1的发光二极管和电阻R、保护单元9、电源8串联一起构成回路。
其工作原理为:当报警(或闭锁)接点PJ没有动作时,报警(或闭锁)接点PJ的两端的压差不为零,所述光耦OC1的发光二极管发光,光将所述光敏三极管导通,光敏三极管内电流从集电极流向发射极,为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提供电流,进而使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的控制线圈11XQ接通受电,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的接点K11不导通,即引脚a1和b1不接通,这样报警或闭锁元件12不工作,即当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监测到报警(或闭锁)接点PJ处于非动作状态时,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控制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不接通报警或闭锁元件12,使得电源8可以通过原先的报警或闭锁回路的电缆线向气体密度继电器1侧的气体密度监测装置供电。
而当报警(或闭锁)接点PJ发生动作时,警(或闭锁)接点PJ的两端的压差为零,发光二极管两端电位为零,所述光耦OC1的发光二极管不会发光,此时所述光敏三极管截止,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的控制线圈11XQ没有接通,没有受电,进而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的接点K11导通,引脚a1和b1接通。这样,电源8、报警或闭锁元件12(本案例为中间继电器ZJ,或者报警灯BJD)和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连接构成报警(或闭锁)信号导通的回路,即第二回路,中间继电器ZJ(或者报警灯BJD)就会动作,发出相应的报警信号。即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受气体密度继电器1的报警(或闭锁)接点PJ和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的控制,当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监测到报警(或闭锁)接点PJ处于动作状态时,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控制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接通报警或闭锁元件12,发出相应的报警或闭锁信号。
进一步地,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还设有第一降压电源模块20、第二降压电源模块21、隔离电源模块22和储能电容23。如图2所示,电源8通过第一降压电源模块20,得到电源(电压V1,例如为24v),电源(电压V1)可以向阀4、压力调节机构5供电。同时,电源(电压V1)通过第二降压电源模块21降压,得到电压为5v的电源,再经过隔离电源模块22的隔离作用,得到隔离后的电压为5v的电源,通过隔离提高其抗干扰能力,然后向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的压力传感器2、温度传感器3、在线校验接点信号采样单元6和智控单元7供电。储能电容23设置在隔离电源模块22的输出端,在报警(或闭锁)接点PJ动作后,虽然电源8不能向气体密度监测装置供电,但是储能电容23能够在一段时间内继续向气体密度监测装置供电。这时电气设备漏气报警了,运维工作人员也应该到现场处理问题。在处理漏气问题,恢复正常状态期间,储能电容23能够继续向气体密度监测装置供电,能够传输相关监测信息和信号。
参考图1,假设电源8为DC220v电源,中间继电器ZJ的线圈电阻值为13000Ω,一般中间继电器ZJ最低启动电压为其额定电压的80%,这样可以得到220*0.8=176v,176v/13000=0.0135A,220v-176v=44v,44v*0.0135=0.594w,就是说为了保证图1所示的报警或闭锁回路可靠工作,只能输出约0.594w的电源。这对完成监测气体密度、通过无线传输监测数据和信息,是远远不够胜任的,更不要说完成气体密度继电器的在线校验工作。而参考图2,假设保护单元9采用阻值为50Ω的电阻,在报警(或闭锁)接点PJ不动作时,电源8就可以通过报警(或闭锁)回路的电缆线向气体密度继电器1侧的气体密度监测装置供电,例如通过0.65A的电流,保护单元9采用阻值为50Ω的电阻的压降就是50*0.65=32.5v,220v-32.5v=187.5v,这样可以约输出121.9W(187.5v*0.65A=121.9W)功率的电源向气体密度监测装置供电,就可以完成在线校验工作。当然,实际上不需要120多瓦的电源。具体的原理是:在气体密度正常时,报警(或闭锁)接点PJ没有动作时,智控单元7得到供电,智控单元7根据压力传感器2、温度传感器3监测到电气设备的气体压力P和温度T,得到相应的20℃压力值P20(即气体密度值)。当需要校验气体密度继电器1时,此时如果气体密度值P20≥设定的安全校验密度值PS,智控单元7控制所述阀4的关闭,使得气体密度继电器1在气路上与电气设备隔断。接着,智控单元7控制断开气体密度继电器1的接点信号控制回路,即在线校验接点信号采样单元6的第一继电器J1的常闭接点J11和J12断开,使得在线校验气体密度继电器1时不会影响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也不会在校验时,误发报警信号,或闭锁控制回路。因为在开始校验前,已经进行气体密度值P20≥设定的安全校验密度值PS的监测和判断,电气设备的气体是在安全运行范围内的,况且气体泄漏是个缓慢的过程,校验时是安全的。同时,通过智控单元7连通气体密度继电器1的接点的接点采样电路,即在线校验接点信号采样单元6的第二继电器J2的常开接点J21和J22闭合,此时气体密度继电器1的接点PJ就通过第二继电器J2的常开接点J21和J22与智控单元7相连接。然后,智控单元7控制压力调节机构5的驱动部件,进而调节压力调节机构5,使其发生体积变化,使气体密度继电器1的气体的压力逐步下降,使得气体密度继电器1发生接点信号动作,其接点信号动作通过在线校验接点信号采样单元6的第二继电器J2上传到智控单元7,智控单元7根据接点信号动作时测得的压力值P和温度T值,按照气体特性换算成为对应20℃时的压力值P20(密度值),就可以检测到气体密度继电器1的接点动作值PD20。待气体密度继电器1的报警和/或闭锁信号的接点信号动作值全部检测出来后,再通过智控单元7控制压力调节机构5的电机(马达、或变频电机),调节压力调节机构5,使气体密度继电器1的气体的压力逐步上升,测试到气体密度继电器1的报警和/闭锁接点信号的返回值。如此反复校验多次(例如2~3次),然后计算其平均值,这样就完成了气体密度继电器1的校验工作。校验完成后,在线校验接点信号采样单元6的第二继电器J2的常开接点J21和J22断开,此时气体密度继电器1的报警(或闭锁)接点PJ就通过断开第二继电器J2的接点常开J21和J22与智控单元7不相连接。智控单元7控制阀4开启,使得气体密度继电器1在气路上与电气设备相连通。接着,在线校验接点信号采样单元6的第一继电器J1的常闭接点J11和J12闭合,气体密度继电器1的接点信号控制回路正常工作,气体密度继电器安全监控电气设备的气体密度,使电气设备安全可靠工作。这样就方便完成气体密度继电器1的在线校验工作,同时不会影响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
总之,本实施例解决了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的电源问题,在运行的变电站,只要在汇控柜(或控制柜)侧,对其报警或闭锁回路进行技术改造,利用原先报警或闭锁回路的电缆线,就可以方便的取得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的工作电源,实现气体密度在线监测、微水在线监测、分解物在线监测、气体密度继电器在线诊断或校验,然后通过无线通讯方式把监测或诊断的信息或数据上传至目标设备,无须重新布电缆线,大大节省了成本,解决了布线费时费力问题,解决了气体密度监测装置获取电源困难的行业痛点。当然,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也可应用于新的变电站建设,同样也会节约很多成本。上述的无线通讯方式可以是2G/3G/4G/5G、WIFI、蓝牙、Lora、LoRawan、ZigBee、红外、超声波、声波、卫星、光波、量子通信、声呐、传感器内置5G/NB-IOT通讯模块(如NB-IOT)等。总之,可以多重方式,多种组合,充分保证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的可靠性能。在变电站改造中,其方法是:提供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和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将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设置在汇控柜侧或气体密度继电器侧,将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与报警或闭锁元件串联一起,使供电单元B、报警或闭锁元件和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连接构成第二回路;将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设置在汇控柜侧、和/或气体密度继电器侧,将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与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相连接,使供电单元A、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和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连接构成第一回路,同时,将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与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相连接,使所述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监测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的接点状态,并根据接点状态来控制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的通断;以使得:当所述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监测到所述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为非动作状态时,所述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不接通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即第二回路断开,使所述供电单元A通过第一回路的电缆线向气体密度继电器侧的气体密度监测装置供电;当所述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监测到所述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为动作状态时,所述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接通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即第二回路导通,使所述供电单元B通过第二回路的电缆线向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供电。这样就可以利用报警或闭锁回路的电缆线获取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的供电电源,无须布另外的电源线获取电源,节约电缆线,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技术中,报警或闭锁元件、供电单元A、供电单元B和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就是利用变电站已有的,且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供电单元A、供电单元B设置在汇控柜侧;或者,报警或闭锁元件、供电单元A、供电单元B就是利用变电站已有的,且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供电单元A、供电单元B设置在汇控柜侧。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结合了变电站已有报警或闭锁回路、及其供电单元A和供电单元B,进行整个方案的实施,或者说有机结合。一种气体密度监测装置还可以利用变电站已有的密度继电器进行改造或升级。供电单元A和供电单元B可以合而为一,即只有一个供电单元A。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一种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包括:电源8、保护单元9、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报警或闭锁元件12、气体密度继电器1的报警(或闭锁)接点PJ、整流元件19、第一降压电源模块20、第二降压电源模块21、隔离电源模块22和储能电容23。
所述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设置在汇控柜(或控制柜)侧,用于采集气体密度继电器1的报警(或闭锁)接点PJ的接点状况信息。本实施例中,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包括电流取样电路,而电流取样电路包括霍尔电流传感器H1、电阻R1(第一电阻)、电阻R2(第二电阻)和微处理器MUC1001。所述霍尔电流传感器H1的一次侧一端连接在电源8的一端,霍尔电流传感器H1的一次侧另一端和保护单元9的一端串联一起,保护单元9的另一端与所述气体密度继电器1的报警(或闭锁)接点PJ的一端连接,报警(或闭锁)接点PJ的另一端与电源8的另一端连接。报警或闭锁元件12、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串联后并联在电源8的两端。这样,霍尔电流传感器H1、电源8、报警(或闭锁)接点PJ连接构成的回路为第一回路,而电源8、报警或闭锁元件12和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连接构成的新的报警或闭锁回路为第二回路。所述霍尔电流传感器H1的二次侧串联有电阻R1(第一电阻)和R2(第二电阻)。电阻R1和R2的连接处与所述微处理器MUC1001相连接,所述微处理器MUC1001又与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相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
本案例之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及其实现方法、改造方法,其工作原理为:报警(或闭锁)接点PJ没有动作时,处于断开状态,则所述霍尔电流传感器H1的一次侧就有小电流流过,则霍尔电流传感器H1的二次侧也只有小电流流过,电阻R2只有低电压,微处理器MUC1001能监测到该对应幅度的电压;这时微处理器MUC1001控制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的接点K11接点不导通,即引脚a1和b1是不导通的,这样一来,电源8就可以通过报警或闭锁回路(即第一回路)的电缆线向气体密度继电器1侧的气体密度监测装置供电。具体地,电源8通过整流元件19整流后,通过第一降压电源模块20降压,再通过第二降压电源模块21降压,得到电压5v的电源,再经过隔离电源模块22的隔离作用,得到隔离后的电压为5v的电源,提高抗干扰能力,然后向气体密度监测装置供电。储能电容23设置在隔离电源模块22的输出端。
而当报警(或闭锁)接点PJ发生动作了,霍尔电流传感器H1的一次侧就有较大的电流流过,该电流约为电源8除以保护单元9的电阻值,是可以方便获得的,则霍尔电流传感器H1的二次侧也有对应较大的电流流过,所述电阻R2上有相应较大的电压值,所述微处理器MUC1001能监测到该较大的电压值。这样,微处理器MUC1001就可以控制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本案例采用继电器)受电,进而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的接点K11导通,即引脚a1和b1接通。参考图3,这样电源8、报警或闭锁元件12(本案例为中间继电器ZJ,或者报警灯BJD)、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的接点K11连接构成第二回路,中间继电器ZJ(或者报警灯BJD)就会动作,发出相应的报警信号。即当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监测到报警(或闭锁)接点PJ动作状态时,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控制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接通报警或闭锁元件12。此时,虽然电源8不能向气体密度监测装置供电,但是储能电容23能够在一段时间内继续向气体密度监测装置供电。这时电气设备漏气报警了,工作人员也应该到现场处理问题。在处理漏气问题,恢复正常状态期间,储能电容23能够继续向气体密度监测装置供电,能够传输相关监测信息和信号。
本实施例主要是通过霍尔电流传感器H1监测其电流相应变化,知道报警(或闭锁)接点PJ的状态,进而通过微处理器MUC1001的判断,控制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的通断,实现电源8对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的供电、以及对报警或闭锁元件12的控制。
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一种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包括:气体密度继电器本体1、压力传感器2、温度传感器3、阀4、压力调节机构5(主要用于调节压力)、温度调节机构18(主要用于调节温度)、在线校验接点信号采样单元6和智控单元7、电源8(DC220V电源,或DC110V电源)、保护单元、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连接件K11 b、报警或闭锁元件12、气体密度继电器1的报警(或闭锁)接点PJ、整流元件19、第一降压电源模块20、第二降压电源模块21、隔离电源模块22和储能电容23。
本实施例中,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开关、电接点、光耦、可控硅、电控制器、MOS场效应管、三极管、MOS FET继电器、电磁继电器、固态继电器、时间继电器、功率继电器、磁保持继电器中的一种或几种。本实施例,采用一对常开、一对常闭的继电器,或者可以采用一开一闭的继电器(有公共端)。
本实施例中,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设置在汇控柜(或控制柜)侧,主要由自恢复保险丝FU1、可控硅SCR、电阻R1组成。可控硅SCR包括控制端G、输入端A和输出端K,所述可控硅SCR的输入端A和所述自恢复保险丝FU1的输入端的公共端接电源8的正极,所述可控硅SCR的输出端通过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的控制线圈11XQ接电源8的负极,所述可控硅SCR的控制端G通过电阻R1与所述自恢复保险丝FU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自恢复保险丝FU1的输出端还通过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的连接件K11b的d和e引脚,连接所述气体密度继电器1的报警(或闭锁)接点PJ的正极。
本案例之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及其实现方法、改造方法,其工作原理为:在上电初始状态,电源8(DC220V电源)的电源正极通过自恢复保险丝FU1、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的连接件K11b的d和e引脚,到整流元件(DB1)19,然后回到电源8的电源负极,形成回路,供给第一降压电源模块20的电源(例如输出为DC24V)。此时可控硅SCR的A和G引脚电位相同而不导通。即当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监测到报警(或闭锁)接点PJ处于非动作状态时,接点K11a的引脚a1和b1不导通,即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控制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不接通报警或闭锁元件12,这样一来,电源8就可以通过自恢复保险丝FU1、连接件K11b(d和e引脚)、以及报警或闭锁回路(即第一回路)的电缆线向气体密度继电器1侧的气体密度监测装置供电。进一步地,电源8通过整流元件19、第一降压电源模块20(降压到24v),得到电源(电压V1,例如为24v),电源(电压V1)可以向阀4、压力调节机构5供电。同时,电源(电压V1)通过第二降压电源模块21降压,得到电压为5v的电源,再经过隔离电源模块22的隔离作用,得到隔离后电压为5v的电源,提高抗干扰能力,然后向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的压力传感器2、温度传感器3、在线校验接点信号采样单元6和智控单元7供电。储能电容23设置在隔离电源模块22的输出端,在报警接点PJ动作后,失去电源8的供电后,储能电容23能够在一段时间内继续向气体密度监测装置供电。
而当报警(或闭锁)接点PJ发生动作,即报警(或闭锁)接点PJ闭合,此时流过自恢复保险丝FU1的电流超过其动作电流而导致自恢复保险丝FU1开路(即断开),使可控硅SCR的A和G引脚电位不同而导通,电源8的正极(DC220V+),通过可控硅SCR的A和K引脚,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的控制线圈11XQ(KM1继电器的控制线圈11XQ)的引脚,回到电源8的负极(DC220V-),形成回路,使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的控制线圈11XQ(KM1继电器的控制线圈11XQ)受电,使KM1继电器吸合,即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的连接件K11b的引脚断开,而接点K11a的引脚导通(即引脚a1和c1导通),这样一来,电源8、报警或闭锁元件12、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的接点K11a(即引脚a1和c1导通)、报警(或闭锁)接点PJ接点就构成了导通回路,从而使报警(或闭锁)元件12动作,发出相应的报警(或闭锁)信号。
本实施例中,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主要采用自恢复保险丝,假设采用自恢复保险丝的动作电流为0.8A。在报警(或闭锁)接点PJ不动作时,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的连接件K11b导通,即引脚d和e接通,电源8就可以通过报警或闭锁回路(即第一回路)的电缆线向气体密度继电器1侧的气体密度监测装置供电,例如通过0.5A的电流,这样可以约输出110W(220v*0.5A=110W)功率的电源向气体密度监测装置供电,就可以完成在线校验或诊断工作。
实施例四:
如图5所示,一种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包括:气体密度继电器本体1、压力传感器2、温度传感器3、阀4、压力调节机构5(用于调节压力)、温度调节机构18(用于调节温度)、在线校验接点信号采样单元6和智控单元7、电源8、电源8B(即所述供电单元A和供电单元B在本实施例中分别为电源8、电源8B两个不同的电源)、保护单元9(图5中包括9A和9B)、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连接件K11b、报警或闭锁元件12、气体密度继电器1的报警(或闭锁)接点PJ、整流元件19、第一降压电源模块20、第二降压电源模块21、隔离电源模块22和储能电容23。
本实施例中,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设置在汇控柜(或控制柜)侧,主要由电阻R(即限流电阻)、光耦OC1(即光电耦合器)、电阻R1(即第一电阻)组成,其中,光耦OC1包括一发光二极管和一光敏三极管,发光二极管的阳极通过电阻R与报警(或闭锁)接点PJ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报警(或闭锁)接点PJ的负极连接,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与电源8B的正极连接,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的控制线圈11XQ、与电源8B的负极连接。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包括、但不限于开关、电接点、光耦、可控硅、电控制器、MOS场效应管、三极管、MOS FET继电器、电磁继电器、固态继电器、时间继电器、功率继电器、磁保持继电器中的一种或几种,本实施例中采用一对常开、一对常闭的继电器,或者可以采用一开一闭的继电器(有公共端)。本实施例中,保护单元9如图5所示,包括电阻(Rb1)9A和自恢复保险丝(FU1)9B,自恢复保险丝(FU1)9B起到保护电源8和报警(或闭锁)接点PJ的作用,防止电源8和报警(或闭锁)接点PJ受到过大的电流冲击;而电阻(Rb1)9A主要起到保护电路可靠工作的作用,防止连接件K11b的引脚a2和c2不接通时,电源8无法向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提供工作电源。即,即使连接件K11b的引脚a2和c2不接通,电源8可以通过电阻(Rb1)9A向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提供工作电源,当气体密度继电器1的报警(或闭锁)接点PJ处于非动作状态时,连接件K11b(引脚a2和c2接通)导通,使电源8就可以通过连接件K11b(引脚a2和c2接通)、保护单元9以及原先的报警或闭锁回路(即第一回路)的电缆线向气体密度继电器1侧的气体密度监测装置供电,能够起到保护电路可靠工作的作用,防止出现不工作状态。
本案例之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及其实现方法、改造方法,其工作原理为:本实施例所述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为电压取样电路。当报警(或闭锁)接点PJ为非动作状态时,所述光耦OC1的发光二极管发光,光将所述光敏三极管导通,进而使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的控制线圈11XQ接通受电,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的接点K11a不导通,即引脚a1和b1不接通,而连接件K11b的引脚a2和c2接通,这样就不接通报警或闭锁元件12。即当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监测到报警(或闭锁)接点PJ处于非动作状态时,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控制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不接通报警或闭锁元件12,这样一来,电源8就可以通过连接件K11b(引脚a2和c2接通)、保护单元9以及原先的报警或闭锁回路(即第一回路)的电缆线向气体密度继电器1侧的气体密度监测装置供电。进一步地,电源8通过整流元件19、第一降压电源模块20(降压到24v),得到电源(电压V1,例如为24v),电源(电压V1)可以向阀4、压力调节机构5供电。同时,电源(电压V1)通过第二降压电源模块21降压,得到电压5v的电源,再经过隔离电源模块22的隔离作用,得到隔离后电压为5v的电源,提高抗干扰能力,然后向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的压力传感器2、温度传感器3、在线校验接点信号采样单元6和智控单元7供电。储能电容23设置在隔离电源模块22的输出端。
而当报警(或闭锁)接点PJ发生动作时,光偶OC1的发光二极管两端电位为零,则所述光耦OC1的发光二极管不会发光,此时所述光敏三极管不会导通,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的控制线圈11XQ没有接通,没有受电,进而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的接点K11a导通,即引脚a1和b1接通,同时,连接件K11b的引脚a2和c2不接通,这样,电源8B、报警或闭锁元件12(本案例为中间继电器ZJ,或者报警灯BJD)、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的接点K11a(即引脚a1和b1接通)就构成报警(或闭锁)信号导通的回路,即第二回路,中间继电器ZJ(或者报警灯BJD)就会动作,发出相应的报警信号。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保护单元9采用自恢复保险丝(FU1)9B,来保护电源8和报警(或闭锁)接点PJ。当报警(或闭锁)接点PJ闭合时,瞬间连接件K11b还是处于导通状态,即引脚a2和c2接通,此时电源8因报警(或闭锁)接点PJ接点闭合处于短路状态,电流很大,当电流超过自恢复保险丝(FU1)9B的动作电流时,自恢复保险丝(FU1)9B就立即断开,起到保护电源8和报警(或闭锁)接点PJ的作用。即当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监测到报警(或闭锁)接点PJ动作状态时,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控制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接通报警或闭锁元件12,发出相应的报警信号。虽然电源8不能向气体密度监测装置供电,但是储能电容23能够在一段时间内继续向气体密度监测装置供电。这时电气设备漏气报警了,工作人员也应该到现场处理问题。在处理漏气问题,恢复正常状态期间,储能电容23能够继续向气体密度监测装置供电,能够传输相关监测信息和信号。本实施例中,连接件K11b和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是一体化的,受其控制线圈11XQ的控制,也可以是分体的,分别受到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的控制,其方式可以灵活,例如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可以是电磁继电器、中间继电器,而连接件可以是可控硅,就是说可以是相同类型的器件,也可以是不同类型的器件。当报警(或闭锁)接点PJ恢复到不动作状态时,虽然连接件K11b的引脚a2和c2不接通,但是电源8可以通过电阻(Rb1)9A向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提供工作电源,即当气体密度继电器1的报警(或闭锁)接点PJ恢复到非动作状态时,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PJ的两端的压差不为零,光电耦合器OC1的发光二极管发光,光将光敏三极管导通,进而使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的控制线圈11XQ接通受电,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的接点K11a不导通,即引脚a1和b1不接通,而连接件K11b的引脚a2和c2接通,这样就不接通报警或闭锁元件12。这样一来,能够起到保护电路可靠工作的作用,能够恢复正常,防止出现不工作状态。
本实施例中,保护单元9采用自恢复保险丝(FU1)9B,假设采用自恢复保险丝的FU1的动作电流为0.8A。在报警(或闭锁)接点PJ不动作时,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的接点K11a不导通,即引脚a1和b1不接通,这样就不接通报警或闭锁元件12,而电源8就可以通过连接件K11b、保护单元9、报警或闭锁回路(即第一回路)的电缆线向气体密度继电器1侧的气体密度监测装置供电,例如通过0.6A的电流,可以输出约132W(220v*0.6A=132W)功率的电源向气体密度监测装置供电,就可以完成在线校验工作。
实施例五: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一种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电路示意图。如图6所示,一种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包括:气体密度继电器本体1、压力传感器2、温度传感器3、阀4、压力调节机构5、温度调节机构18、在线校验接点信号采样单元6、智控单元7、电源8、保护单元9、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报警或闭锁元件12、气体密度继电器1的报警(或闭锁)接点PJ、第一降压电源模块20、第二降压电源模块21、隔离电源模块22、储能电容23、调节电阻(RTJ)13。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可以参考实施例一。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1)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主要由电阻R2(即第二电阻)、电阻R3(即第三电阻)、三极管T1、电阻R1(即第一电阻)组成。2)三极管T1的基极通过电阻R2连接到气体密度继电器1的报警(或闭锁)接点PJ的正极,基极还通过电阻R3连接到报警(或闭锁)接点PJ的负极。所述三极管T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连接到报警(或闭锁)接点PJ的正极,所述三极管T1的发射极与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的控制线圈11XQ一端相连接,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的控制线圈11XQ的另一端接到所述报警(或闭锁)接点PJ的负极一端。
其工作原理为:当报警(或闭锁)接点PJ的接点没有动作时,报警(或闭锁)接点PJ的两端的压差不为零,电阻R2和电阻R3之间有分压,三极管T1的基极有电压,三极管T1导通,进而使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的控制线圈11XQ接通而受电,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的接点K11不导通,即引脚a1和b1不接通,使得第二回路不导通。即当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监测到报警(或闭锁)接点PJ处于非动作状态时,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控制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使得调节电阻(RTJ)13通过引脚a1和b1串联在报警或闭锁元件12的回路不导通。这样,电源8就可以通过报警或闭锁回路(即第一回路)的电缆线向气体密度继电器1侧的气体密度监测装置供电。进一步地,电源8通过第一降压电源模块20,得到电源(电压V1,例如为24v),电源(电压V1)可以向阀4、压力调节机构5、温度调节机构18供电。同时,电源(电压V1)通过第二降压电源模块21降压,得到电压为5v的电源,再经过隔离电源模块22的隔离作用,得到隔离后电压为5v的电源,提高抗干扰能力,然后向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的压力传感器2、温度传感器3、在线校验接点信号采样单元6和智控单元7供电。储能电容23设置在隔离电源模块22的输出端。
而当报警(或闭锁)接点PJ发生动作时,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PJ的两端的压差为零,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之间无分压,三极管T1的基极没有电压,所述三极管T1不导通,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的控制线圈11XQ没有接通,没有受电,进而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的接点K11导通,即接点K11的引脚a1和b1接通。参考图6,这样,电源8、报警或闭锁元件12(本案例为中间继电器ZJ,或者报警灯BJD)和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调节电阻(RTJ)13连接构成报警(或闭锁)信号导通的回路,即第二回路,中间继电器ZJ(或者报警灯BJD)就会动作,发出相应的报警信号。即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受气体密度继电器1的报警(或闭锁)接点PJ和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的控制,当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监测到报警(或闭锁)接点PJ处于动作状态时,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控制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接通报警或闭锁元件12,发出相应的报警或闭锁信号。
实施例六:
如图7所示,一种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包括:气体密度继电器本体1、电源8、保护单元9、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报警或闭锁元件12、气体密度继电器1的报警(或闭锁)接点PJ、第一降压电源模块20、隔离电源模块22、储能电容CDR23、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的智控单元7、压力传感器2、温度传感器3。本实施例中,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采用电磁继电器,也可以采用中间继电器、磁保持继电器、可控硅;保护单元9采用限流电阻,也可以采用快速自恢复保险丝。本实施例的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主要由电阻R(即限流电阻)、光耦OC1(即光电耦合器)10A、电阻R1(即第一电阻)、智控单元7、无线信号发射单元10B、无线信号接收单元10D、MUC控制单元10C组成。具体地,所述光耦OC1(光电耦合器)10A包括一发光二极管和一光敏三极管,发光二极管的阳极通过电阻R与报警(或闭锁)接点PJ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报警(或闭锁)接点PJ的负极连接,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与电源VCC连接,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还与所述智控单元7相连接,智控单元7与无线信号发射单元10B相连接,MUC控制单元10C与无线信号接收单元10D相连接,无线信号发射单元10B与无线信号接收单元10D之间无线通讯连接;其中,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的电阻R、光耦OC1(光电耦合器)10A、电阻R1、智控单元7、无线信号发射单元10B设置在气体密度继电器侧,而无线信号接收单元10D、MUC控制单元10C设置在汇控柜(或控制柜)侧。
其工作原理为:当报警(或闭锁)接点PJ为非动作状态时,所述光耦OC1(光电耦合器)10A的发光二极管发光,光将所述光敏三极管导通,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导通,此时Vout的电位为低电平,该低电平被智控单元7监测到,当智控单元7监测到Vout的电位为低电平时,智控单元7就通过无线信号发射单元10B发射相应的第一信号(报警(或闭锁)接点PJ处于非动作状态的信息),此时无线信号接收单元10D收到相应的第一信号(报警(或闭锁)接点PJ处于非动作状态的信息),该第一信号被MUC控制单元10C监测到,MUC控制单元10C就控制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进而使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的控制线圈11XQ不接通受电,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的接点K11不导通,即引脚a1和b1不接通,这样就不接通报警或闭锁元件12,即当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监测到报警(或闭锁)接点PJ处于非动作状态时,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控制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不接通报警或闭锁元件12,这样一来,电源8就可以通过保护单元9以及原先的报警(或闭锁)回路(即第一回路)的电缆线向气体密度继电器1侧的气体密度监测装置供电。进一步地,电源8通过第一降压电源模块20、隔离电源模块22,然后向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的压力传感器2、温度传感器3供电。储能电容23设置在隔离电源模块22的输出端。
而当报警(或闭锁)接点PJ发生动作时,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PJ的两端的压差为零,发光二极管两端电位为零,则所述光耦OC1(光电耦合器)10A的发光二极管不会发光,此时所述光敏三极管不会导通,即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不导通,此时Vout的电位为高电平,该高电平被智控单元7监测到,当智控单元7监测到Vout的电位为高电平时,智控单元7就通过无线信号发射单元10B发射相应的第二信号(报警(或闭锁)接点PJ处于动作状态的信息),此时无线信号接收单元10D收到相应的第二信号(报警(或闭锁)接点PJ处于动作状态的信息),该第二信号被MUC控制单元10C监测到,MUC控制单元10C就控制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使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的控制线圈11XQ接通而受电,进而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的接点K11导通,即引脚a1和b1接通。这样电源8、报警或闭锁元件12(本案例为中间继电器ZJ,或者报警灯BJD)、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的接点K11就构成了报警(或闭锁)信号导通的回路,即第二回路,中间继电器ZJ(或者报警灯BJD)就会动作,发出相应的报警信号。即当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监测到报警(或闭锁)接点PJ动作状态时,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控制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接通报警或闭锁元件12。此时,虽然电源8不能向气体密度监测装置供电,但是储能电容(CDR)23能够在一段时间内继续向气体密度监测装置供电。这时电气设备漏气报警了,工作人员也应该到现场处理问题。在处理漏气问题,恢复正常状态期间,储能电容(CDR)23能够继续向气体密度监测装置供电,能够传输相关监测信息和信号。
实施例七: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的一种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电路示意图。如图8所示,一种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包括:气体密度继电器本体1、压力传感器2、温度传感器3、接触器25(可以用来控制指示灯)、在线校验接点信号采样单元6、智控单元7、电源8、保护单元9、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报警或闭锁元件12、气体密度继电器1的报警(或闭锁)接点PJ、第一降压电源模块20、隔离电源模块22和调节电阻(RTJ)13。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可以参考实施例五。与实施例五的不同之处在于:1)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主要由稳压管W1(即第一稳压管)、稳压管W2(即第二稳压管)、三极管T1、电阻R1(即第一电阻)组成。2)三极管T1的基极分别连接稳压管W1的正极和稳压管W2的负极,稳压管W1的负极与气体密度继电器1的报警(或闭锁)接点PJ的正极连接,稳压管W2的正极与报警(或闭锁)接点PJ的负极连接;所述三极管T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连接到气体密度继电器1的报警(或闭锁)接点PJ的正极上,所述三极管T1的发射极与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的控制线圈11XQ的一端相连接,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的控制线圈11XQ的另一端接到所述报警(或闭锁)接点PJ的负极一端。
其工作原理为:当报警(或闭锁)接点PJ没有动作时,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PJ的两端的压差不为零,第一稳压管W1和第二稳压管W2之间有分压,第一稳压管W1和第二稳压管W2之间有分压,三极管T1的基极有电压,所述三极管T1导通,进而使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的控制线圈11XQ接通受电,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的接点K11不导通,即引脚a1和b1不接通,使得调节电阻(RTJ)13通过引脚a1和b1串联在报警或闭锁元件12的回路(即第二回路)不导通。即当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监测到报警(或闭锁)接点PJ处于非动作状态时,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控制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使得调节电阻(RTJ)13通过接点K11(即通过引脚a1和b1)串联在报警或闭锁元件12的回路不导通,报警或闭锁元件12不工作,这样一来,而电源8就可以通过原先的报警或闭锁回路(即第一回路)的电缆线向气体密度继电器1侧的气体密度监测装置供电。进一步地,电源8通过第一降压电源模块20,得到电源(电压为5v),再经过隔离电源模块22的隔离作用,得到隔离后的电压为5v的电源,提高抗干扰能力,然后向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的压力传感器2、温度传感器3、在线校验接点信号采样单元6和智控单元7供电。
而当报警(或闭锁)接点PJ发生动作时,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PJ的两端的压差为零,稳压管W1和稳压管W2之间没有分压,三极管T1的基极没有电压,所述三极管T1不导通,进而使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的控制线圈11XQ不受电,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的接点K11导通,即引脚a1和b1接通,使得调节电阻(RTJ)13通过引脚a1和b1串联在报警或闭锁元件12的回路(即第二回路)导通。即当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监测到报警(或闭锁)接点PJ处于动作状态时,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控制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使得调节电阻(RTJ)13通过引脚a1和b1串联在报警或闭锁元件12的回路导通,使得报警或闭锁元件12受电,发出相应的报警信号,说明漏气了,就需要运维人员去现场处理问题。本实施例中,稳压管W1、W2可以由其它稳压器替代。
实施例八:
如图9所示,一种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包括:气体密度继电器本体1、电源8、保护单元9、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报警或闭锁元件12、气体密度继电器1的报警(或闭锁)接点PJ、整流元件19、降压电源模块20、隔离电源模块22、以及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的MCU控制单元。本实施例中,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采用电磁继电器,也可以采用中间继电器、磁保持继电器、可控硅;保护单元9可以采用限流电阻,也可以采用快速自恢复保险丝;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采用电源8供电(即所述供电单元A和供电单元B在本实施例中为同一个交流电源8),具体地,电源8经过整流元件D1整流后向电阻R1(即第一限流电阻)、光偶OC1供电。
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主要由光耦OC1、电阻R1(即第一限流电阻)、电阻R2(即第二限流电阻)、电阻R3(即第三限流电阻)、整流元件D3、电容C2和电流互感器Q1组成,其中,电流互感器Q1连接整流元件D3的交流侧,整流元件D3的直流侧经电阻R3连接电容C2、电阻R2和光偶OC1,电阻R2和光偶OC1串联后与电容C2并联,所述光偶OC1包括两个反向并联的发光二极管和一个光敏三极管,所述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1,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
其工作原理为:本实施例的所述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也为电流取样电路。当报警(或闭锁)接点PJ非动作状态时,流过电流互感器Q1的电流小,所述光耦OC1的发光二极管不发光,则所述光敏三极管不导通,进而使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的控制线圈11XQ不接通受电,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的接点K11不导通,即引脚a1和b1不接通,这样就不接通报警或闭锁元件12,即当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监测到报警(或闭锁)接点PJ处于非动作状态时,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控制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不接通报警或闭锁元件12。这样一来,而电源8就可以通过原先的报警或闭锁回路(即第一回路)的电缆线向气体密度继电器1侧的气体密度监测装置供电。进一步地,电源8通过整流元件(D2)19,第一降压电源模块20(例如降压到24v),再经过隔离电源模块22的隔离作用,得到隔离后的电压(例如为5v)的电源,提高抗干扰能力,然后向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的MCU控制单元、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无线远传通讯模块供电。其中,第一降压电源模块20主要由降压芯片IC1、稳压管W1、电感L1、三极管T1、二极管D3、电阻R5、电容C1组成,具体是通过降压芯片IC1监测电阻R5的电压,控制三极管T1发射极的接通或关断频率,进而能够通过电感L1、二极管D3对电容C1的充放电频率,进而可以控制输出电压值。本实施例还可以设有储能电容(图中未示出),储能电容设置在隔离电源模块22的输出端,在报警(或闭锁)接点PJ动作后,失去电源8的供电后,储能电容能够在一段时间内继续向气体密度监测装置供电。
而当报警(或闭锁)接点PJ发生动作时,流过电流互感器Q1的电流大,则所述光耦OC1的发光二极管就会发光,此时所述光敏三极管就会导通,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的控制线圈11XQ接通而受电,进而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的接点K11导通,即引脚a1和b1接通,这样电源8、报警或闭锁元件12(本案例为中间继电器ZJ,或者报警灯BJD)、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的接点K11就构成了报警(或闭锁)信号导通的回路,即第二回路,中间继电器ZJ(或者报警灯BJD)就会动作,发出相应的报警信号。本实施例中,通过整流元件D1、D2的作用,交直流可以通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包括:光电耦合器OC1、第一限流电阻R1、第二限流电阻R2、第三限流电阻R3、电容C2、整流元件D3和电流互感器Q1;电流互感器Q1的输出端连接整流元件D3的交流侧,所述整流元件D3的直流侧经第三电阻R3连接电容C2、第二电阻R2和光电耦合器OC1,所述第二电阻R2与所述光电耦合器OC1串联后与所述电容C2并联;所述光电耦合器OC1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所述光电耦合器OC1的第一端口和第四端口之间为两个反向并联的发光二极管,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二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并作为所述光电耦合器OC1的第一端口,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并作为所述光电耦合器OC1的第四端口;所述光电耦合器OC1的第二端口为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光电耦合器OC1的第三端口为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其中,所述光电耦合器OC1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电阻R2相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OC1的第二端口通过所述第一限流电阻R1与所述电源8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OC1的第三端口通过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与所述电源8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电源8为交流电源;当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PJ没有动作时,流过电流互感器Q1的电流小,两个反向并联的发光二极管不发光,所述光敏三极管截止,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输出低电平;当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PJ发生动作时,流过电流互感器Q1的电流大,两个反向并联的发光二极管导通,光将所述光敏三极管导通,所述光敏三极管内电流从集电极流向发射极,为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提供电流,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输出高电平。
实施例九:
如图10所示,一种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包括:气体密度继电器本体1、电源8、保护单元9、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报警或闭锁元件12、气体密度继电器1的报警(或闭锁)接点PJ、降压电源模块20、隔离电源模块22、以及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的MCU控制单元。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可以采用电磁继电器,也可以采用中间继电器、磁保持继电器、可控硅;保护单元9可以采用限流电阻,也可以采用快速自恢复保险丝;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主要由电阻R1(即第一限流电阻)、电阻R2(即第二限流电阻)、电阻R’4(即第四限流电阻)、光耦OC1(即光电耦合器)、电流互感器Q1、交直流变换器U1(即DC-AC变换器)和整流元件D1组成。
本实施例,为了能够在直流电源中也能使用,增加了交直流变换器U1,即U1为DC-AC变换器,用于将直流电压信号转换为交流电压信号。通过交直流变换器U1,使交直流变换器U1的交流变化叠加到电流互感器Q1上,能够使电流互感器Q1得到回路的电流。当报警(或闭锁)接点PJ非动作状态时,流过电流互感器Q1的电流小;而当报警(或闭锁)接点PJ发生动作时,流过电流互感器Q1的电流大。
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所述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包括:光电耦合器OC1、第一限流电阻R1、第二限流电阻R2、第四限流电阻R’4、电容C2、整流元件D1、电流互感器Q1和DC-AC变换器U1;DC-AC变换器U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8,DC-AC变换器U1的输出端连接整流元件D1的第一交流输入端,DC-AC变换器U1的输出端还通过第四电阻R’4、电流互感器Q1连接整流元件D1的第二交流输入端,所述整流元件D1的直流侧连接电容C2、第二电阻R2和光电耦合器OC1,所述第二电阻R2与所述光电耦合器OC1串联后与所述电容C2并联;所述光电耦合器OC1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所述光电耦合器OC1的第一端口和第四端口之间为两个反向并联的发光二极管,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二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并作为所述光电耦合器OC1的第一端口,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并作为所述光电耦合器OC1的第四端口;所述光电耦合器OC1的第二端口为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光电耦合器OC1的第三端口为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其中,所述光电耦合器OC1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电阻R2相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OC1的第二端口通过所述第一限流电阻R1与所述电源8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OC1的第三端口通过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与所述电源8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电源8为直流电源;当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PJ没有动作时,流过电流互感器Q1的电流小,两个反向并联的发光二极管不发光,所述光敏三极管截止,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输出低电平;当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PJ发生动作时,流过电流互感器Q1的电流大,两个反向并联的发光二极管导通,光将所述光敏三极管导通,所述光敏三极管内电流从集电极流向发射极,为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11提供电流,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输出高电平。其工作原理与实施例八类似,可以参考实施例八,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仅仅适合用于直流电源。
总之,本申请提供的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中,所述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可以为电压取样电路,而电压取样电路还可以由若干电阻、可控硅SCR组成;或者,所述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的电压采样电路主要由变压器TV1组成;或者,所述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可以包括电能转换取样信号电路,电能转换取样信号电路为电能转换为光能取样信号电路,例如具体来说,电能转换为光能;或者,所述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为电能转换取样信号电路,所述电能转换取样信号电路,例如电能转换为热能取样信号电路,例如具体来说,电能转换为热能取样信号电路主要由变温元件(本案例采用电阻R)、温度检测传感器TL构成;例如,变温元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加热元件、降温元件中的一种;另外,变温元件和温度检测传感器TL可以由包括、但不限于声音发生器和声音检测传感器、风力发生器和风力检测传感器中的任意一种替代;或者,所述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可以为电压或电流取样电路,具体来说,电压或电流取样电路主要由电阻R、电压或电流继电器JDK构成;或者,所述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主要包括检测感应元件、接点连接线、信号转换电路来构成;或者,所述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为电压或电流取样电路,具体来说,电压或电流取样电路主要由LC振荡器构成;或者,所述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为载波取样信号电路,具体来说,载波取样信号电路主要由载波器ZB构成。载波器ZB的发射端和接收端并联在报警(或闭锁)接点PJ的两端,这样,载波器ZB就通过气体密度继电器本体10的报警(或闭锁)接点PJ与密度继电器本体接点8的控制回路9串联一起构成回路来进行监测其接点状态;或者,所述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为电压取样电路,电压取样电路主要由电容C1、电容C2组成;或者,所述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为电压取样电路,所述电压取样电路主要由稳压管W1、稳压管W2组成;或者,所述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为电能转换取样信号电路,所述电能转换取样信号电路为电能转换为动能取样信号电路。具体来说,电能转换为动能取样信号电路主要由电阻R、驱动件(本案例采用电机M)、电控件KG、控制器K1构成;或者,所述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10为电压采样电路(或电流采样电路),电压采样电路主要由电压(或电流)变送器组成。其形式可以多样,在此不再一一细说。
本申请所述的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中所涉及的气体密度监测装置可以是其组成元件设计成一体结构的远传气体密度继电器,也可以是其组成元件设计成分体结构的气体密度继电器,一般也可以称为气体密度监测装置。所述气体密度继电器还包括微水传感器,所述微水传感器与智控单元相连接,用于在线监测气体微水值。所述气体密度继电器还包括用于在线监测气体分解物的分解物传感器,所述分解物传感器与所述智控单元相连接。本申请中为第一回路供电的电源、为第二回路供电的电源可以是直流电源,也可以是交流电源,可以是同一个电源,也可以是互相独立的不同电源,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设置。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包括: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报警或闭锁元件、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供电单元A、供电单元B、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本申请中的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与报警或闭锁元件串联一起,当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监测到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为非动作状态时,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控制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不接通报警或闭锁元件,使得所述供电单元A、所述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和所述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连接构成的第一回路导通或正常工作,供电单元A通过原先的报警或闭锁回路的电缆线向气体密度继电器侧的气体密度监测装置供电;当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监测到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为动作状态时,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控制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接通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使得所述供电单元B、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和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连接构成的第二回路导通,供电单元B为报警或闭锁元件供电,使其发出相应的报警或闭锁信号。本申请的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是对现有的报警或闭锁电缆线进行改造,使其不仅可以实现原来的报警或闭锁功能,还可以方便地为气体密度继电器侧的气体密度监测装置供电,无需为气体密度监测装置获取电源而重新布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也可应用于新建的变电站中。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减少电缆和施工费用,节省建设成本,同时提高了施工安装效率,加快了气体密度智能监测的推广。本实用新型技术涉及的一种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也可以称为一种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模组,或者说是为气体密度监测装置提供一种方便的电源解决方案。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是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16)

1.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报警或闭锁元件、供电单元A、供电单元B和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其中,
所述供电单元A、所述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和所述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连接构成第一回路;
所述供电单元B、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和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连接构成第二回路;
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与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串联在所述第二回路中;
所述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设置在汇控柜侧、和/或气体密度继电器侧,分别与所述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相连接,所述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被配置为监测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的接点状态,并根据接点状态来控制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的通断;
当所述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监测到所述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为非动作状态时,所述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不接通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即第二回路断开,使所述供电单元A通过第一回路的电缆线向气体密度继电器侧的气体密度监测装置供电;当所述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监测到所述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为动作状态时,所述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接通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即第二回路导通,使所述供电单元B通过第二回路的电缆线向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包括接点状态监测元件和控制元件,所述接点状态监测元件被配置为监测所述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的接点状态,所述控制元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接点状态来控制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的通断;其中,
所述接点状态监测元件和所述控制元件均设置在汇控柜侧;或者,所述接点状态监测元件设置在气体密度继电器侧,所述控制元件设置在汇控柜侧,所述接点状态监测元件和所述控制元件之间通过无线通讯方式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点状态监测元件包括光耦,或光耦和电阻;或者,
所述接点状态监测元件包括电流传感器、和/或电压传感器、和/或电流检测器、和/或电压检测器;或者,
所述接点状态监测元件包括自恢复保险丝,或者自恢复保险丝和可控硅,或者自恢复保险丝和三极管;或者,
所述接点状态监测元件包括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或者,
所述接点状态监测元件包括可控硅、或可控硅及电阻、和/或MOS场效应管、和/或三极管、和/或二极管;或者,
所述接点状态监测元件包括电磁继电器,和/或电子继电器;或者,
所述接点状态监测元件包括电阻、加热元件、风扇、发光二极管、光电器件、扬声器、电机、电磁铁、电继电器、微型风机中的一种或几种;或者,
所述接点状态监测元件包括开关、电接点、光耦、可控硅、DI、继电器、MOS场效应管、三极管、二极管、MOS FET继电器、固态继电器、时间继电器、功率继电器、电流传感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传感器、电压互感器、电流检测器、电压检测器、电阻、自恢复保险丝中的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元件包括光耦,或光耦和电阻;或者,
所述控制元件包括可控硅、或可控硅及电阻、和/或MOS场效应管、和/或三极管、和/或二极管;或者,
所述控制元件包括电磁继电器,和/或电子继电器;或者,
所述控制元件包括微处理器、控制继电器;或者,
所述控制元件包括电阻、光电器件、电继电器中的一种或几种;或者,
所述控制元件包括开关、电接点、光耦、可控硅、DI、MOS场效应管、三极管、二极管、MOSFET继电器、固态继电器、时间继电器、功率继电器、电阻、微处理器、集成芯片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点状态监测元件包括电压取样电路、电压采样电路、电流取样电路、电流采样电路、电能转换取样信号电路、载波取样信号电路中的任意一种;其中,
所述电压取样电路或电压采样电路包括电阻、变压器、电压变送器、电压互感器、电容、LC振荡电路、稳压器、放电管、二极管、三极管、可控硅、光耦、自恢复保险丝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电流取样电路或电流采样电路包括霍尔电流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电流变送器、自恢复保险丝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电能转换取样信号电路包括电能转换为热能取样信号电路、电能转换为光能取样信号电路、电能转换为声能取样信号电路、电能转换为动能取样信号电路、电能转换为风能取样信号电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电能转换取样信号电路包括电阻、电容、加热元件、风扇、发光二极管、光电器件、扬声器、电机、电磁铁、电继电器、微型风机中的一种或几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选自如下A)-I)中至少一个:
A)所述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包括:光电耦合器、第一电阻、限流电阻、至少一个二极管和电源VCC;所述光电耦合器包括一发光二极管和一光敏三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阳极通过限流电阻与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的正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的负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两端正向并联有至少一个二极管,所述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一电阻与电源VCC连接,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接地;当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没有动作时,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的两端的压差不为零,所述光电耦合器的发光二极管发光,光将所述光敏三极管导通,所述光敏三极管内电流从集电极流向发射极,为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提供电流,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输出高电平;当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发生动作时,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的两端的压差为零,所述光电耦合器的发光二极管不发光,所述光敏三极管截止,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输出低电平;
B)所述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包括:霍尔电流传感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微处理器;所述霍尔电流传感器的一次侧一端连接在供电单元A的一端,所述霍尔电流传感器的一次侧另一端与所述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的一端相连接,所述霍尔电流传感器的二次侧串联有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的连接处与所述微处理器相连接,所述微处理器与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相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当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没有动作时,所述霍尔电流传感器的一次侧、二次侧均有微小电流流过,所述第二电阻两端的电压为预设电压以下,所述微处理器控制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不导通;当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发生动作时,所述霍尔电流传感器的一次侧、二次侧均有大电流流过,所述第二电阻两端的电压为预设电压以上,所述微处理器控制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导通;
C)所述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包括:自恢复保险丝、可控硅和电阻;可控硅包括控制端、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可控硅的输入端和所述自恢复保险丝的输入端的公共端接供电单元A的正极,所述可控硅的输出端通过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接供电单元A的负极,所述可控硅的控制端通过电阻与所述自恢复保险丝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自恢复保险丝的输出端还通过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连接所述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的正极;当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没有动作时,可控硅的控制端的电压与输入端的电压相等,可控硅截止;当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发生动作时,流过自恢复保险丝的电流超过其额定电流,自恢复保险丝断开,可控硅的控制端上的电压达到可控硅的触发电压,可控硅导通并与供电单元A、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之间形成回路;
D)所述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包括:光电耦合器、第一电阻和限流电阻;所述光电耦合器包括一发光二极管和一光敏三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阳极通过限流电阻与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的正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的负极连接,所述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一电阻与所述供电单元B的正极连接,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与所述供电单元B的负极连接;当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没有动作时,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的两端的压差不为零,所述光电耦合器的发光二极管发光,光将所述光敏三极管导通,所述光敏三极管内电流从集电极流向发射极,为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提供电流,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输出高电平;当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发生动作时,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的两端的压差为零,所述光电耦合器的发光二极管不发光,所述光敏三极管截止,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输出低电平;
E)所述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三极管;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一电阻与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的正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与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的负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二电阻与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的正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基极还通过第三电阻与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的负极连接;当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没有动作时,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的两端的压差不为零,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之间有分压,所述三极管导通,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输出高电平;当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发生动作时,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的两端的压差为零,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之间无分压,所述三极管截止,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输出低电平;
F)所述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包括:设置在气体密度继电器侧的第一电阻、限流电阻、光电耦合器、智控单元、无线信号发射单元,以及设置在汇控柜侧的无线信号接收单元、MUC控制单元;所述光电耦合器包括一发光二极管和一光敏三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阳极通过限流电阻与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的正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的负极连接,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一电阻与电源VCC连接,所述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还与所述智控单元相连接,所述智控单元与所述无线信号发射单元相连接;所述MUC控制单元与所述无线信号接收单元相连接;所述无线信号发射单元与所述无线信号接收单元之间无线通讯连接;当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没有动作时,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的两端的压差不为零,所述光电耦合器的发光二极管发光,光将所述光敏三极管导通,所述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输出低电平至所述智控单元,所述智控单元通过所述无线信号发射单元向外发送第一信号,所述无线信号接收单元通过无线传输方式接收所述第一信号,并发送至所述MUC控制单元,所述MUC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不导通;当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发生动作时,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的两端的压差为零,所述光电耦合器的发光二极管不发光,所述光敏三极管截止,所述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输出高电平至所述智控单元,所述智控单元通过所述无线信号发射单元向外发送第二信号,所述无线信号接收单元通过无线传输方式接收所述第二信号,并发送至所述MUC控制单元,所述MUC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导通;
G)所述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包括:第一稳压管、第二稳压管、三极管和第一电阻;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一电阻与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的正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与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的负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基极分别连接第一稳压管的正极和第二稳压管的负极,所述第一稳压管的负极与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稳压管的正极与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的负极连接;当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没有动作时,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的两端的压差不为零,第一稳压管和第二稳压管之间有分压,所述三极管导通,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输出高电平;当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发生动作时,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的两端的压差为零,第一稳压管和第二稳压管之间无分压,所述三极管截止,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输出低电平;
H)所述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包括:光电耦合器、第一限流电阻、第二限流电阻、第三限流电阻、电容、整流元件和电流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整流元件的交流侧,所述整流元件的直流侧经第三电阻连接电容、第二电阻和光电耦合器,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光电耦合器串联后与所述电容并联;所述光电耦合器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一端口和第四端口之间为两个反向并联的发光二极管,分别为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发光二极管,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二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并作为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一端口,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并作为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四端口;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二端口为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三端口为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其中,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电阻相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二端口通过所述第一限流电阻与所述供电单元A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三端口通过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与所述供电单元A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供电单元A为交流电源;当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没有动作时,流过电流互感器的电流小,两个反向并联的发光二极管不发光,所述光敏三极管截止,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输出低电平;当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发生动作时,流过电流互感器的电流大,两个反向并联的发光二极管导通,光将所述光敏三极管导通,所述光敏三极管内电流从集电极流向发射极,为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提供电流,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输出高电平;
I)所述接点状态监测控制单元包括:光电耦合器、第一限流电阻、第二限流电阻、第四限流电阻、电容、整流元件、电流互感器和DC-AC变换器;DC-AC变换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供电单元A,DC-AC变换器的输出端连接整流元件的第一交流输入端,DC-AC变换器的输出端还通过第四电阻、电流互感器连接整流元件的第二交流输入端,所述整流元件的直流侧连接电容、第二电阻和光电耦合器,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光电耦合器串联后与所述电容并联;所述光电耦合器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一端口和第四端口之间为两个反向并联的发光二极管,分别为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发光二极管,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二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并作为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一端口,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并作为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四端口;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二端口为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三端口为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其中,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电阻相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二端口通过所述第一限流电阻与所述供电单元A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三端口通过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与所述供电单元A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供电单元A为直流电源;当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没有动作时,流过电流互感器的电流小,两个反向并联的发光二极管不发光,所述光敏三极管截止,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输出低电平;当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发生动作时,流过电流互感器的电流大,两个反向并联的发光二极管导通,光将所述光敏三极管导通,所述光敏三极管内电流从集电极流向发射极,为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提供电流,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输出高电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包括开关、电接点、光耦、可控硅、MOS场效应管、三极管、MOS FET继电器、电磁继电器、固态继电器、时间继电器、功率继电器、磁保持继电器中的一种或几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单元A、所述供电单元B为同一个电源,或者为互相独立的不同电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单元A包括直流电源、和/或交流电源,所述供电单元B包括直流电源、和/或交流电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还包括保护单元,所述保护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回路中,被配置为防止所述供电单元A出现短路现象,或保护气体密度继电器报警或闭锁接点,不使其流过过大电流而损坏;所述保护单元包括限流电阻、自恢复保险丝、稳压管、可控硅中的一种或几种。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还包括至少一个降压电源模块、和/或隔离电源模块,所述降压电源模块、和/或隔离电源模块连接于所述供电单元A与所述气体密度监测装置之间;所述降压电源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供电单元A输出的电压降低至所述气体密度监测装置所需的预设电压;所述隔离电源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供电单元A输出的电压进行隔离,防止所述供电单元A对所述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的干扰。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还包括储能电容,所述储能电容设置在气体密度继电器侧,且所述储能电容设置在所述降压电源模块和/或隔离电源模块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还包括调节电阻,所述调节电阻与所述报警或闭锁元件接通单元串联在所述第二回路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密度监测装置包括双金属片补偿的远传气体密度继电器、气体补偿的远传气体密度继电器、双金属片和气体补偿混合型的远传气体密度继电器,机械的远传气体密度继电器、数字型远传气体密度继电器、机械和数字结合型的远传气体密度继电器,带指针显示的远传气体密度继电器、数显型远传气体密度继电器、不带显示或指示的远传气体密度开关,SF6远传气体密度继电器、SF6混合气体远传密度继电器、N2气体远传密度继电器、自诊断气体密度监测装置、自校验气体密度监测装置中的一种或多种。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密度监测装置包括气体密度检测传感器、智控单元,所述气体密度检测传感器与所述智控单元相连接;或者,
所述气体密度监测装置包括气体密度继电器本体、气体密度检测传感器、智控单元;所述气体密度继电器本体具有报警、闭锁接点,用于监控电气设备的气体密度;所述气体密度检测传感器,与所述气体密度继电器本体在气路上连通;所述智控单元与所述气体密度检测传感器相连接;或者,
所述气体密度监测装置包括在线校验单元,所述在线校验单元包括气体密度检测传感器、压力调节机构、阀、在线校验接点信号采样单元;所述压力调节机构的气路,与所述气体密度继电器本体连通,所述压力调节机构被配置为调节所述气体密度继电器本体的压力升降,使所述气体密度继电器本体发生接点信号动作;所述气体密度检测传感器,与所述气体密度继电器本体在气路上连通;所述在线校验接点信号采样单元,与所述气体密度继电器本体直接或间接连接,被配置为采样所述气体密度继电器本体的接点信号;所述阀的一端设有与电气设备相连通的进气口,所述阀的另一端与所述气体密度继电器本体的气路相连通,或者所述阀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压力调节机构的气路,从而将所述阀与所述气体密度继电器本体的气路相连通;所述智控单元,分别与所述压力调节机构、所述气体密度检测传感器和所述在线校验接点信号采样单元相连接,完成所述压力调节机构的控制,压力值采集和温度值采集、和/或气体密度值采集,以及检测所述气体密度继电器本体的接点信号动作值和/或接点信号返回值;或者,
所述气体密度监测装置包括自诊断功能的密度监测装置;
其中,所述气体密度检测传感器包括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和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或者,所述气体密度检测传感器为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组成的气体密度变送器;或者,所述气体密度检测传感器为采用石英音叉技术的密度检测传感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体密度监测装置还包括实现远距离传输测试数据、和/或校验结果的通讯模块,所述通讯模块的通讯方式为无线通讯方式或有线通讯方式。
CN202120523804.5U 2021-03-12 2021-03-12 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 Active CN2153002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23804.5U CN215300268U (zh) 2021-03-12 2021-03-12 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23804.5U CN215300268U (zh) 2021-03-12 2021-03-12 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00268U true CN215300268U (zh) 2021-12-24

Family

ID=79533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23804.5U Active CN215300268U (zh) 2021-03-12 2021-03-12 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002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07523B2 (en) Intuitive electronic circuit
CN103081268B (zh) 接地装置
CN107345979B (zh) 绝缘子泄漏电流在线监测系统
CN111799880A (zh) 一种离网一体化通信电源系统、控制方法及储存介质
CN203537078U (zh) 雷击监测装置和高压感应取电系统
CN209562512U (zh) 一种光伏系统和检测系统
CN108011348A (zh) 低压智能配电控制保护系统及其控制保护方法
CN113162223A (zh) 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及其实现方法、改造方法
US20150054338A1 (en) Intuitive Electronic Circuit
CN207381952U (zh) 低压智能配电控制保护系统
CN110061566A (zh) 物联网低压台区配变智能断路器控制器
CN213634798U (zh) 防止氢气泄漏的燃料电池报警系统及燃料电池系统
CN215300268U (zh) 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
CN116859827B (zh) 一种焊机安全动火的数字授权控制方法及其蓝牙控制模块
CN103278733B (zh) 一种电缆接地远程监视方法及远程监视系统
CN110635447B (zh) 脱扣控制单元、漏电模块和安全直流物联网保护开关
CN105044507A (zh) 具有远程控制功能的库房用电监测系统
CN215300267U (zh) 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
CN102761098B (zh) 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及方法
CN215297031U (zh) 一种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的供电切换电路
CN203312920U (zh) 智能pt柜集成系统
CN112994224A (zh) 气体密度监测装置用电源及其实现方法、改造方法
CN215218437U (zh) 一种气体密度监测装置
CN104868444A (zh) 智能无线网络型漏电保护器
CN107807585A (zh) 一种电力设备监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