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99637U - 一种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99637U
CN215299637U CN202121556358.4U CN202121556358U CN215299637U CN 215299637 U CN215299637 U CN 215299637U CN 202121556358 U CN202121556358 U CN 202121556358U CN 215299637 U CN215299637 U CN 2152996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shell
main part
hot melt
connector
connector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5635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白频
陈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Krcon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Krcon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Krcon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Krcon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55635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996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996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996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连接器主体及围设于连接器主体的内壳,内壳包括朝向连接器主体一侧延伸形成的拉伸部,连接器主体靠近拉伸部的一侧设有热熔胶圈,热熔胶圈的至少部分贴合连接器主体,内壳的一侧贴合热熔胶圈。本实用新型中的电连接器通过在连接器主体与内壳之间设有热熔胶圈,当产品进行SMT贴片时,可通过该工艺的高温,对热熔胶圈进行熔化,填充连接器主体和内壳之间的间隙,保证产品防水性能的同时,简化了工艺流程,降低生产成本,同时通过防水胶圈密封设备与电连接器之间的间隙,进一步提高产品的防水性能,该防水胶圈通过设置材质较硬的安装部及材质较软的柔性部,使该电连接器的安装更便捷,提高生产效率。该专利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

Description

一种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Type-C连接器由于体积小且可不区分插接方向等优点,被人们广泛使用于各类终端设备进行信号传输及充电,其中电连接器应用于电动牙刷等产品上时,对产品的防水性能具有一定的要求。
电连接器包括连接器主体及围合连接器主体的内壳,由于连接器主体为注塑成型,内壳为刚性件,在装配时连接器主体与内壳之间难免会存在间隙。
现有技术当中,需要在连接器主体尾部,即连接器主体与内壳的装配处点胶,以填充连接器主体与内壳之间的间隙,且在点胶后还需对点胶处进行烘干,工艺较复杂且效率较低,在产品后续进行SMT贴片时,由于该工艺需要高温进行,胶水可能会重新熔化,并移动至预设位置之外,对产品的防水性能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在连接器主体尾部,即连接器主体与内壳的装配处点胶,以填充连接器主体与内壳之间的间隙,且在点胶后还需对点胶处进行烘干,工艺较复杂且效率较低,在产品后续进行SMT贴片时,由于该工艺需要高温进行,胶水可能会重新熔化,并移动至预设位置之外,对产品的防水性能造成影响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电连接器,包括连接器主体及围设于所述连接器主体的内壳,所述内壳包括朝向所述连接器主体一侧延伸形成的拉伸部,所述连接器主体靠近所述拉伸部的一侧设有热熔胶圈,所述热熔胶圈的至少部分贴合所述连接器主体,所述热熔胶圈的外壁高度大于所述连接器主体靠近所述拉伸部一侧的外壁高度,所述内壳的一侧贴合所述热熔胶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连接器主体的一侧设置热熔胶圈,且热熔胶圈的部分贴合连接器主体,内壳贴合热熔胶圈,即连接器主体与内壳之间设有热熔胶圈,当产品进行SMT贴片时,可通过该工艺的高温,对热熔胶圈进行熔化形成溶胶,使溶胶粘合连接器主体和内壳,并填充连接器主体和内壳之间的间隙,在将该电连接器装配至电子设备上时,防止液体从内壳的开口处经连接器主体和内壳之间的间隙进入电子设备中造成短路等危害,在保证产品防水性能的同时,无需在连接器主体与内壳的间隙中点胶,并进行烘干,相对简化了工艺流程,降低生产成本。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连接器主体的一侧外壁向内凹陷形成容置槽,所述热熔胶圈套设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拉伸部围合所述热熔胶圈。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连接器主体的一端的外壁朝外延伸出突出部,所述拉伸部的侧壁贴合所述突出部,所述热熔胶圈套设于所述内壳的一侧,且所述热熔胶圈的侧壁贴合所述突出部。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围合部分所述内壳的外壳,所述内壳远离所述拉伸部一侧外壁套设有防水胶圈,所述防水胶圈的侧壁贴合所述外壳的侧壁。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防水胶圈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内径与所述内壳远离所述拉伸部的一侧外径相适配,且所述安装部围合部分所述内壳。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防水胶圈还包括柔性部,所述安装部外壁向外延伸形成所述柔性部。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安装部的硬度大于所述柔性部的硬度。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固定部及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贴合所述拉伸部,所述第二固定部贴合所述内壳相对远离所述拉伸部的一侧,所述第一固定部及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连接有跨接部,所述跨接部贴合所述内壳。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电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连接器主体、内壳及热熔胶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防水胶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连接器主体及内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连接器主体及热熔胶圈的装配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连接器主体 10 内壳 20
热熔胶圈 30 防水胶圈 40
外壳 50 突出部 11
拉伸部 21 安装部 41
柔性部 42 第二固定部 51
第一固定部 52 跨接部 53
容置槽 12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电连接器,包括连接器主体10及围设于所述连接器主体10的内壳20,所述内壳20包括贴合所述连接器主体10一侧延伸形成的拉伸部21,所述连接器主体10靠近所述拉伸部21的一侧设有热熔胶圈30,所述热熔胶圈30的至少部分贴合所述连接器主体10,所述热熔胶圈30的外壁高度大于所述连接器主体10靠近所述拉伸部21一侧的外壁高度,所述内壳20的一侧贴合所述热熔胶圈30。
该电连接器通过在连接器主体10的一侧设置热熔胶圈30,且热熔胶圈30的部分贴合连接器主体10,内壳20贴合热熔胶圈30,即连接器主体10与内壳20之间设有热熔胶圈30,当产品进行SMT贴片时,可通过该工艺的高温,对热熔胶圈30进行熔化形成粘胶,使粘胶粘合连接器主体10和内壳20,并填充连接器主体10和内壳20之间的间隙,保证产品防水性能的同时,简化了工艺流程,降低生产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主体10的一端的外壁朝外延伸出突出部11,所述拉伸部21的侧壁贴合所述突出部11,所述热熔胶圈30套设于所述内壳20的一侧,且所述热熔胶圈30的侧壁贴合所述突出部11。具体来说,连接器主体10的尾部延伸出突出部11,内壳20的一侧贴合突出部11,即热熔胶圈30套设于内壳20上,且热熔胶圈30的侧壁贴合连接器主体10,在后续进行SMT贴片时,该热熔胶圈30经高温熔化,并将连接器主体10与内壳20之间的间隙填充密封,提高该产品的防水性能,防止产品安装至设备使用时,水流从设备的充电口经连接器主体10与内壳20的缝隙中流入产品内部,导致设备短路等不良状况。
由于该电连接器安装至设备上时,设备的安装口与电连接器之间可能会存在间隙,水流可能经电连接器与设备安装口的缝隙中流入产品内部,导致设备短路等不良状况。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围合部分所述内壳20的外壳50,所述内壳20远离所述拉伸部21的一侧外壁套设有防水胶圈40,所述防水胶圈40的侧壁贴合所述外壳50的侧壁。在内壳20远离拉伸部21,即靠近上述安装口的一侧设有防水胶圈40,通过防水胶圈40密封设备与电连接器之间的间隙,进一步提高产品的防水性能。
具体来说,所述防水胶圈40包括安装部41,所述安装部41的内径与所述内壳20远离所述拉伸部21的一侧外径相适配,且所述安装部41围合部分所述内壳20。
现有技术中的防水胶圈,为了保证防水胶圈的密封性能,通常采用弹性较大的材质,使其更易贴合产品,而弹性较大的防水胶圈在安装时,需要将其撑开后套至内壳上,组装效率较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水胶圈40还包括柔性部42,所述安装部41外壁向外延伸形成所述柔性部42。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41的硬度大于所述柔性部42的硬度。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材质较硬的安装部41,便于将产品安装至内壳20上,同时安装部41的外壁上延伸形成材质较软的柔性部42,即该防水胶圈40在满足了贴合产品的需求,保证密封性能的同时,使该电连接器的安装更便捷,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该防水胶圈40可通过双射注塑成型工艺,一次注塑成型。
此外,所述外壳50包括第一固定部52及第二固定部51,所述第一固定部52贴合所述内壳20靠近所述热熔胶圈30的一侧,所述第二固定部51贴合所述内壳20相对远离所述热熔胶圈30的一侧,所述第一固定部52及所述第二固定部51之间连接有跨接部53,所述跨接部53贴合所述内壳20。即该外壳50的形状大致贴合内壳20,在保证产品防水性能的前提下,降低产品的尺寸,有利于产品的小型化。
综上,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当中的电连接器,通过在连接器主体10的一侧设置热熔胶圈30,且热熔胶圈30的部分贴合连接器主体10,内壳20贴合热熔胶圈30,即连接器主体10与内壳20之间设有热熔胶圈30,当产品进行SMT贴片时,可通过该工艺的高温,对热熔胶圈30进行熔化形成溶胶,使溶胶粘合连接器主体10和内壳20,并填充连接器主体10和内壳20之间的间隙,在将该电连接器装配至电子设备上时,防止液体从内壳20的开口处经连接器主体10和内壳20之间的间隙进入电子设备中,保证产品防水性能的同时,简化了工艺流程,降低生产成本,在内壳20远离拉伸部21,即靠近上述安装口的一侧设有防水胶圈40,通过防水胶圈40密封设备与电连接器之间的间隙,进一步提高产品的防水性能,通过设置材质较硬的安装部41,便于将产品安装至内壳20上,同时安装部41的外壁上延伸形成材质较软的柔性部42,即该防水胶圈40在满足了贴合产品的需求,保证密封性能的同时,使该电连接器的安装更便捷,提高了生产效率。
请查阅图5至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电连接器,本实施例当中的电连接器与第一实施例当中的电连接器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连接器主体10的一侧外壁向内凹陷形成容置槽12,所述热熔胶圈30套设于所述容置槽12内,所述拉伸部21围合所述热熔胶圈30。通过开设容置槽12,在容置槽12中设置热熔胶圈30,在满足后续粘合时的粘接量的同时,有利于内壳20与连接器主体10结构的紧凑化,同时无需设置突出部11与内壳20接触,有利于产品的小型化。
方便理解地,本实用新型的热熔胶圈30设于内壳20与连接器主体10之间,在第一实施例中,该热熔胶圈30套设于内壳20外壁上,同时侧壁与突出部11贴合,而在本实施例中,热熔胶圈30套设与连接器主体10开设的容置槽12中,同时内壳20围合热熔胶圈30。
可以理解地,实力而非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热熔胶圈30也可直接套设于连接器主体10,并与内壳20接触,即该热熔胶圈30可根据产品的不同型号设置于不同的位置。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其它未描述之处可以参见第一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电连接器。需要说明地,该电子设备例如是移动电源、无线耳机、电动剃须刀、电动牙刷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连接器主体及围设于所述连接器主体的内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包括朝向所述连接器主体一侧延伸形成的拉伸部,所述连接器主体靠近所述拉伸部的一侧设有热熔胶圈,所述热熔胶圈的至少部分贴合所述连接器主体,所述热熔胶圈的外壁高度大于所述连接器主体靠近所述拉伸部一侧的外壁高度,所述内壳的一侧贴合所述热熔胶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主体的一侧外壁向内凹陷形成容置槽,所述热熔胶圈套设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拉伸部围合所述热熔胶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主体的一端的外壁朝外延伸出突出部,所述拉伸部的侧壁贴合所述突出部,所述热熔胶圈套设于所述内壳的一侧,且所述热熔胶圈的侧壁贴合所述突出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围合部分所述内壳的外壳,所述内壳远离所述拉伸部一侧外壁套设有防水胶圈,所述防水胶圈的侧壁贴合所述外壳的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胶圈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内径与所述内壳远离所述拉伸部的一侧外径相适配,且所述安装部围合部分所述内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胶圈还包括柔性部,所述安装部外壁向外延伸形成所述柔性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的硬度大于所述柔性部的硬度。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固定部及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贴合所述拉伸部,所述第二固定部贴合所述内壳相对远离所述拉伸部的一侧,所述第一固定部及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连接有跨接部,所述跨接部贴合所述内壳。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
CN202121556358.4U 2021-07-08 2021-07-08 一种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52996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56358.4U CN215299637U (zh) 2021-07-08 2021-07-08 一种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56358.4U CN215299637U (zh) 2021-07-08 2021-07-08 一种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99637U true CN215299637U (zh) 2021-12-24

Family

ID=79521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56358.4U Active CN215299637U (zh) 2021-07-08 2021-07-08 一种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996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04227U (zh) 一种可穿戴式电子设备结构
CN206076427U (zh) 蓝牙耳机用聚合物锂电池
CN109219911A (zh) 护线套、电池组以及电子设备
CN204928549U (zh) 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电源适配器
CN215299637U (zh) 一种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113540874A (zh) 一种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08889968U (zh) 一种usb接口及电子设备
CN204289873U (zh) 一种Micro USB端口防水盖及具有该防水盖的耳机
CN208284719U (zh) 一种线束防水结构
CN202979049U (zh) 防水组件及手机
US10819061B2 (en) Power connector
CN108007064B (zh) 控制面板结构和家电设备
CN107978913A (zh) 360度全景摄像头结构
CN208849149U (zh) 一种灌胶气密型滤波电连接器
CN206728248U (zh) 运动耳机
CN217823428U (zh) 一种电线接头塑胶件密封装置
CN108471580B (zh) 扬声器模组
CN208940227U (zh) 一种防水音腔和电子设备
CN209266673U (zh) 一种多功能插座外壳
CN205960276U (zh) 接触件组件及具该接触件组件的连接器
CN205141750U (zh) 移动电源
CN213636429U (zh) 一种防水接头
CN216818769U (zh) 一种防水电连接器
CN216597068U (zh) 线缆组件、接线盒及摄像机
CN213692481U (zh) 用于线缆插头的密封防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