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99364U - 电池盒 - Google Patents

电池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99364U
CN215299364U CN202121542825.8U CN202121542825U CN215299364U CN 215299364 U CN215299364 U CN 215299364U CN 202121542825 U CN202121542825 U CN 202121542825U CN 215299364 U CN215299364 U CN 2152993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portion
rectangular parallelepiped
bottom plate
front plate
battery c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4282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泽田知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to CN20212154282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993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993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993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盒。该电池盒具备底板部、从底板部的四个边垂直地立起并具有正面板部和背面板部、及将正面板部与背面板部相连的两个侧面板部的长方体筒部;及安装在长方体筒部的开口上的盖板部,将平板形状的正电极和负电极夹着隔离板重叠并卷成筒状而构成的电极组容置在长方体筒部内,在底板部与正面板部之间的内角落、及底板部与背面板部之间的内角落上分别形成有向长方体筒部的内侧隆起的下部加强部,在盖板部的前端部及后端部分别形成有朝着底板部侧延伸的上部加强部。基于该结构,能抑制电池盒的膨胀,从而能避免容置电极组的容置空间缩小及电池盒的体积增大。

Description

电池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盒。
背景技术
通常,在电动车、混合动力车等车辆中,安装有作为车辆行驶的动力源的蓄电装置(也称二次电池)。该蓄电装置是通过将多个相互可电连接的单电池沿着同一方向排列并连接在一起而构成的。
各单电池是通过将电极组容置在电池盒的内部而构成的,电池盒为扁平长方体形状。由于在单电池充电时电极组会发热,所以有可能导致电极组膨胀并产生气体,从而使电池盒膨胀。如果各单电池的膨胀量互不相同,则将多个单电池连接起来构成蓄电装置时,单电池的队列会参差不齐。
对此,通过使扁平长方体形状的电池盒中面积大的正面板部和背面板部凹陷,能够抑制电池盒的膨胀量。但是,在此情况下,正面板部的凹陷部分与背面板部的凹陷部分之间的空间缩小,从而导致电池盒中的电极组的容置空间缩小。这样,又会出现需要减小电极组的厚度而导致单电池的电池容量减小的问题。
当然,只要将正面板部的凹陷部分与背面板部的凹陷部分之间的间隔设定为,与未使正面板部和背面板部凹陷时正面板部与背面板部之间的间隔相同,便能避免出现单电池的电池容量减小的问题。
但是,在此情况下,与未使正面板部和背面板部凹陷的结构相比,正面板部的外周缘与背面板部的外周缘之间的间距增大,从而会导致电池盒的体积增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膨胀,从而能避免电极组的容置空间减小及自身体积增大的电池盒。
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盒,该电池盒具备俯视呈矩形状的底板部、从所述底板部的四个边垂直地立起的长方体筒部、及安装在所述长方体筒部的开口上的盖板部,所述长方体筒部具有在其长边方向上延伸的正面板部和背面板部、及在其短边方向上延伸并将所述正面板部与所述背面板部相连的两个侧面板部,将平板形状的正电极和负电极夹着隔离板重叠并卷成筒状而构成的电极组以筒长方向平行于所述正面板部和所述背面板部的状态容置在所述长方体筒部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板部与所述正面板部相交的交界处的内角落、及所述底板部与所述背面板部相交的交界处的内角落上,分别形成有向所述长方体筒部的内侧隆起的下部加强部,在所述盖板部的与所述正面板部相抵接的前端部,形成有朝着所述底板部侧延伸并与所述正面板部相抵接的上部加强部;在所述盖板部的与所述背面板部相抵接的后端部,形成有朝着所述底板部侧延伸并与所述背面板部相抵接的上部加强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电池盒的优点在于,由于在底板部与正面板部相交的交界处的内角落、及底板部与背面板部相交的交界处的内角落上,分别形成有下部加强部;在盖板部的与正面板部相抵接的前端部、和盖板部的与背面板部相抵接的后端部分别形成有上部加强部,所以,在盖板部安装在电池盒上的状态下,电池盒的四个角落的强度得到提高。因此,在电池充电而电极组发热膨胀的情况下,当电极组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位与正面板部和背面板部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分接触时(或接触前、接触后),电极组的上端附近的部位会与上部加强部接触,电极组的下端附近的部位会与下部加强部接触。这样,电极组发热膨胀时对正面板部和背面板部施加的压力能被分散到整个正面板部和整个背面板部上,从而能够抑制电池盒的膨胀。由此,即使不使电池盒的正面板部和背面板部凹陷,在将多个单电池排列并连接起来制作蓄电装置时也不会出现因各电池盒的膨胀量不同而单电池的队列参差不齐的问题。并且,由于上部加强部和下部加强部被设置在电池盒的死角上,因而不会使电极组的容置空间缩小,从而不需要增大电池盒的体积。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电池盒中,较佳为,所述下部加强部被构成为,其在所述长方体筒部的短边方向上的厚度从所述底板部朝着所述长方体筒部的开口侧逐渐减小;所述上部加强部被构成为,其在所述长方体筒部的短边方向上的厚度从所述盖板部朝着所述底板部侧逐渐减小。
或者,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电池盒中,也可以为,所述下部加强部被构成为,向所述长方体筒部的内侧隆起规定厚度的同时向所述长方体筒部的开口侧延伸规定长度,且上端面为圆角曲面;所述上部加强部被构成为,在所述长方体筒部的短边方向上保持规定厚度地向所述底板部侧延伸规定长度,且下端面为圆角曲面。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电池盒的单电池的截面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单电池中的电极组膨胀后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3是表示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变形例一的电池盒的单电池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变形例二的电池盒的单电池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变形例三的电池盒的单电池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盒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采用了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盒的单电池的截面图。图1所示的单电池1被构成为扁平长方体形状。通过将多个这样的单电池1沿着同一方向排列并连接而构成蓄电装置(也称二次电池)。该蓄电装置例如作为车辆行驶的动力源被安装在电动车、混合动力车等车辆上。
通常,将多个单电池1连接在一起时,使多个单电池1沿着各单电池1的厚度方向(即,短边方向)排列。
详细而言,如图1所示,单电池1是通过将电极组2容置在电池盒3的内部空间内而构成的。电极组2具有平板形状的正电极21和负电极22、及夹在正电极21与负电极22之间的隔离板23,正电极21和负电极22夹着隔离板23叠合后被卷成筒状而构成电极组2。
电池盒3是通过将主体部31与盖板部32组装在一起而构成的。主体部31和盖板部32例如由铝合金、铁类金属、镀镍铁类金属、或不锈钢等制成。
主体部31包括底板部33和长方体筒部34。底板部33被构成为俯视呈矩形。长方体筒部34被构成为扁平四角形筒,从底板部33的四个边立起并与底板部33连接为一体。
长方体筒部34具有在其长边方向上延伸的正面板部35和背面板部36、及在其短边方向上延伸并将正面板部35和背面板部36相连的两个侧面板部37。
盖板部32被构成为,俯视呈矩形。盖板部32被设置在主体部31的开口上,用于将该开口关闭。
从主体部31的开口将电极组2放入主体部31内,然后在开口处安装盖板部32,便能制成单电池1。单电池1中,电极组2以正电极21和负电极2夹着隔离板23重叠并卷成筒状后的筒轴的方向平行于正面板部35和背面板部36的状态被容置在主体部31(长方体筒部34)的内部。
另外,如图1所示,在盖板部32上设置有安全阀4和负电极端子5。负电极端子5经由负电极引线6与负电极22连接。正电极21与电池盒3的正面板部35和背面板部36相接触,从而实现电连接。
电池盒3中,在底板部33与正面板部35相交的交界处的内角落、及底板部33与背面板部36相交的交界处的内角落上,分别形成有朝着长方体筒部34的内侧隆起的加强部7(下部加强部)。该加强部7被构成为,其在长方体筒部34的短边方向上的厚度从底板部33朝着长方体筒部34的开口侧方向逐渐减小,从而在底板部33与正面板部35之间、底板部33与背面板部36之间分别形成了斜坡形的面。在图1中,加强部7的截面为三角形。
另外,盖板部32被构成为,在与电池盒3的正面板部35相抵接的前端部的下侧形成有朝着底板部33侧延伸并与正面板部35相抵接的加强部8(上部加强部);在与电池盒3的背面板部36相抵接的后端部的下侧形成有朝着底板部33侧延伸并与背面板部36相抵接的加强部8(上部加强部)。并且,加强部8被构成为,其在长方体筒部34的短边方向上的厚度从盖板部32朝着底板部33逐渐变小,从而在盖板部32与正面板部35之间、盖板部32与背面板部36之间分别形成了斜坡形的面。在图1中,加强部8的截面为三角形。
如此,通过设置上述加强部7和加强部8,在盖板部32安装在电池盒3上的状态下,电池盒3的四个角落的强度大幅提高。
图2是表示单电池1中的电极组2膨胀后的状态的截面图。如图2所示,在单电池1充电时,如果电极组2因发热而膨胀,则电极组2会朝着正面板部35和背面板部36膨出,但在电极组2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分与正面板部35和背面板部36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分接触时(或接触前、接触后),电极组2的下端附近的部位会与加强部7的表面接触,电极组2的上端附近的部位会与加强部8的表面接触。
因而,电极组2膨胀时施加于正面板部35和背面板部36的压力能够被分散到整个正面板部35和整个背面板部36上,从而能够抑制电池盒3的膨胀。
由此,即便不使电池盒3的正面板部35和背面板部36凹陷(即,保持平直形状),将多个单电池1排列并连接起来制作蓄电装置时也不会出现因各电池盒3的膨胀量不同而单电池1的队列参差不齐的问题。并且,由于加强部7、加强部8被设置在电池盒3的死角上,因而不会使电极组2的容置空间减小,从而不需要增大电池盒3的体积。
如上所述,基于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在单电池1充电而电极组2发热膨胀时,能够抑制电池盒3的膨胀,因而,既能避免电池盒3中容置电极组2的容置空间缩小而导致单电池1的电池容量减小、又能避免单电池1的体积增加。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内容,可进行各种变更。
图3是表示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变形例一的电池盒的单电池的截面图。如图3所示,该变形例一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加强部7的表面和加强部8的表面均被构成为略向长方体筒部34的外侧凹陷的曲面。基于该结构,能够增大电极组2的上部与加强部8间的接触面积、及电极组2的下部与加强部7间的接触面积。
图4是表示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变形例二的电池盒的单电池的截面图。如图4所示,该变形例二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加强部7被构成为,向长方体筒部34的内侧隆起规定厚度的同时向长方体筒部34的开口侧延伸规定长度,且上端面为圆角曲面;加强部8被构成为,在长方体筒部34的短边方向上保持规定厚度地向底板部33侧延伸规定长度,且下端面为圆角曲面。在此,“规定厚度”和“规定长度”没有特别限定,可根据电池盒3的尺寸而适当设定。
图5是表示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变形例三的电池盒的单电池的截面图。如图5所示,该变形例三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加强部7被构成为,分别在正面板部35、背面板部36的下端部沿着长方体筒部34的长边方向延伸且截面为半圆形的突条;加强部8被构成为,分别在正面板部35、背面板部36的上端部沿着长方体筒部34的长边方向延伸且截面为半圆形的突条。
基于上述变形例一、变形例二、及变形例三,也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Claims (3)

1.一种电池盒,具备俯视呈矩形状的底板部、从所述底板部的四个边垂直地立起的长方体筒部、及安装在所述长方体筒部的开口上的盖板部,所述长方体筒部具有在其长边方向上延伸的正面板部和背面板部、及在其短边方向上延伸并将所述正面板部与所述背面板部相连的两个侧面板部,将平板形状的正电极和负电极夹着隔离板重叠并卷成筒状而构成的电极组以筒长方向平行于所述正面板部和所述背面板部的状态容置在所述长方体筒部内,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底板部与所述正面板部相交的交界处的内角落、及所述底板部与所述背面板部相交的交界处的内角落上,分别形成有向所述长方体筒部的内侧隆起的下部加强部,
在所述盖板部的与所述正面板部相抵接的前端部,形成有朝着所述底板部侧延伸并与所述正面板部相抵接的上部加强部;在所述盖板部的与所述背面板部相抵接的后端部,形成有朝着所述底板部侧延伸并与所述背面板部相抵接的上部加强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部加强部被构成为,其在所述长方体筒部的短边方向上的厚度从所述底板部朝着所述长方体筒部的开口侧逐渐减小;
所述上部加强部被构成为,其在所述长方体筒部的短边方向上的厚度从所述盖板部朝着所述底板部侧逐渐减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部加强部被构成为,向所述长方体筒部的内侧隆起规定厚度的同时向所述长方体筒部的开口侧延伸规定长度,且上端面为圆角曲面;
所述上部加强部被构成为,在所述长方体筒部的短边方向上保持规定厚度地向所述底板部侧延伸规定长度,且下端面为圆角曲面。
CN202121542825.8U 2021-07-07 2021-07-07 电池盒 Active CN2152993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42825.8U CN215299364U (zh) 2021-07-07 2021-07-07 电池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42825.8U CN215299364U (zh) 2021-07-07 2021-07-07 电池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99364U true CN215299364U (zh) 2021-12-24

Family

ID=79521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42825.8U Active CN215299364U (zh) 2021-07-07 2021-07-07 电池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993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97364B2 (en) Electric storage device and electric storage apparatus
US11075398B2 (en) Cell pack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unit cell for use in cell pack
JP4102957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ケース
CN110268548B (zh) 蓄电装置
JP2013008559A (ja) 二次電池
KR20150086189A (ko) 축전 소자
KR101412323B1 (ko) 전지
CN112864525A (zh)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JP2014179298A (ja) 電源モジュール
CN209447950U (zh) 一种电池模组
KR102660426B1 (ko) 배터리 모듈
US20180331331A1 (en) Electrical storage device
US8445131B2 (en) Holder case for secondary battery an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using the same
US20210151722A1 (en) Battery pack
JP6247486B2 (ja) 組電池
CN215299364U (zh) 电池盒
JP4117435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15548346B (zh) 集流组件及电池
KR20150070701A (ko) 외부 입출력 단자를 형성하는 버스 바를 포함하는 전지모듈
KR20200077296A (ko) 두께 편차가 있는 전지팩 하우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팩
JP5858235B2 (ja) 電池
KR102115624B1 (ko) 축전 소자
CN110945680B (zh) 电池模块和配备有该电池模块的车辆
EP3955369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rismatic battery, and prismatic battery
CN220341357U (zh) 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