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95155U - 一种多联机中央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联机中央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95155U
CN215295155U CN202120753364.2U CN202120753364U CN215295155U CN 215295155 U CN215295155 U CN 215295155U CN 202120753364 U CN202120753364 U CN 202120753364U CN 215295155 U CN215295155 U CN 2152951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magnetic valve
communicated
group
control electromagnetic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5336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晨光
吴森豪
袁庭威
黄昌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Water & Electricity Equipment Install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Water & Electricity Equipment Install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Water & Electricity Equipment Install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Water & Electricity Equipment Install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5336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951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951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951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联机中央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组、冷控电磁阀、热控电磁阀、第一冷凝管组、第二冷凝管组、风机、控制电路和若干蒸发器组;压缩机组输出端与冷控电磁阀输入端连通,冷控电磁阀的输出端与第一冷凝管组连通,第一冷凝管组与蒸发器组连通,蒸发器组与冷控电磁阀的入口连通,冷控电磁阀的出口与压缩机组输入端连通;热控电磁阀的输入端与冷控电磁阀的输入端连通,热控电磁阀的输出端与蒸发器组连通,蒸发器组与第二冷凝管组连通,第二冷凝管组与热控电磁阀的入口连通,热控电磁阀的出口与压缩机组的输入端连通。通过采用上述设置,能够同时实现部分室内空调机制冷,而部分室内空调机制热的功能,提高场景适用性的有益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多联机中央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央空调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联机中央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多联机中央空调是用户中央空调的一种类型,也称为“一拖多”,指的是一台室外机通过配管连接两台或两台以上室内机,室外侧采用风冷换热形式、室内侧采用直接蒸发换热形式的一次制冷剂空调系统。多联机系统目前在中小型建筑和部分公共建筑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现有的中央空调,大部分可以实现制冷和制热的功能,通常当调节的温度在25℃以上时,则中央空调的工作状态判定为制热;当调节的温度在25℃以下时,则中央空调的工作状态判定为制冷。
中央空调在制冷工作状态,通常是在压缩机的工作下,产生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排入冷凝管内,在风机下对冷凝管进行风冷,同时降低经过冷凝管内的制冷剂,然后将温度降低的制冷剂选择性地排入室内,利用室内空调机的吹风或排气作用,从而达到将冷气排入室内的作用,最后制冷剂回流至压缩机内形成工作循环,以达到制冷的效果;反之,当中央空调需要制热时,同样在压缩机的工作下,将制冷剂的流通方向与制冷过程制冷剂的流通方向反向,则可以达到制热的作用。而现有的多联机中央空调的工作原理与该原理基本一致,主要区别在于外机为统一的一个,而室内的空调机的数量则为多个。
在一些特殊使用环境中,如通信机房、实验室、大型机房、生鲜食品房和药品房等都是需要长期处于恒温低温环境;同样的,在一些植物培养室、实验室需要长期处于恒温高温环境。对于这些需要长期处于特定温度环境的场景,现有的多联机中央空调,通常只能统一实现制冷或制热的功能,而难以实现部分室内空调机制冷,而另外部分室内空调机制热的功能。因此,虽然多联机中央空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达到提高效率和节约能源的作用,但是无法同时实现制冷和制热功能,还是存在适用性不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联机中央空调系统,能够同时实现部分室内空调机制冷,而部分其他室内空调机制热的功能,以提高场景适用性的有益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多联机中央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组、冷控电磁阀、热控电磁阀、第一冷凝管组、第二冷凝管组、风机、控制电路和若干蒸发器组;
所述压缩机组的输出端与所述冷控电磁阀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冷控电磁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冷凝管组连通,所述第一冷凝管组的另一端与所述蒸发器组连通,所述蒸发器组的另一端与所述冷控电磁阀的回流入口连通,所述冷控电磁阀的回流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组的输入端连通;
所述热控电磁阀的输入端与所述冷控电磁阀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热控电磁阀的输出端与所述蒸发器组连通,所述蒸发器组与所述第二冷凝管组连通,所述第二冷凝管组的另一端与所述热控电磁阀的回流入口连通,所述热控电磁阀的回流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组的输入端连通;
所述风机对所述第一冷凝管组和第二冷凝管组进行风冷降温;
所述压缩机组、冷控电磁阀、热控电磁阀、风机均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
进一步得,所述蒸发器组与所述第一冷凝管组和所述第二冷凝管组之间均连接有过滤件,所述过滤件包括干燥过滤器。
进一步得,所述蒸发器组与所述第一冷凝管组和所述第二冷凝管组之间串联的过滤件数量为偶数个,所述过滤件还包括单向阀和毛细管,所述毛细管与所述干燥过滤器连接,所述单向阀与所述毛细管和干燥过滤器并联,相邻所述过滤件的单向阀的流通方向相反,靠近所述蒸发器组的单向阀的流通方向朝向背离所述蒸发器组的方向流通。
进一步得,所述冷控电磁阀的输入端和所述热控电磁阀的输入端之间连接有活塞电磁阀,所述活塞电磁阀包括第一阀体,所述第一阀体开设有与所述压缩机组的输出端连通的直孔,所述阀体的外周面开设有两个分别与所述冷控电磁阀和热控电磁阀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直孔相连通,所述直孔内转动连接有转动块,两个所述通孔关于所述转动块的转轴处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直孔与所述转动块正对,所述转动块朝向所述直孔的端面开设有与所述直孔相连通的直槽,所述转动块的外周面对应两个所述转动块开设有两个所述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直槽相连通,所述第一阀体设置有驱动所述转动块转动的转动件,所述转动件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
进一步得,所述蒸发器组、冷控电磁阀和热控电磁阀之间,以及所述蒸发器组、第一冷凝管和第二冷凝管之间均连接有换向电磁阀,所述换向电磁阀包括第二阀体,所述第二阀体开设有与所述蒸发器组相连通的阀孔,所述第二阀体的外周面开设有两个换向孔,所述换向孔与所述阀孔相连通,所述换向孔内设置有弹簧,两个所述弹簧靠近所述阀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同一阀球,所述弹簧的两端均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
进一步得,所述蒸发器组一侧设置有吹风扇,所述吹风扇的进入口与所述蒸发器组正对。
进一步得,所述第一冷凝管组和所述第二冷凝管组并排设置,所述风机至少有两个,若干所述风机分布于所述第一冷凝管和第二冷凝管相对的两侧均,两侧所述风机的风向一致,靠近机箱内的风机风向朝向所述第一冷凝管组和第二冷凝管组设置,靠近机箱外的风机风向朝向机箱外设置。
进一步得,所述冷控电磁阀输出端、热控电磁阀输出端、第一冷凝管组和第二冷凝管组均连通有调节接头,所述调节接头内开设有容腔,所述调节接头外开设有若干供所述蒸发器组可拆卸连接的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与所述容腔内相连通,所述连接头螺纹连接有端盖。
进一步得,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室外控制电路和室内控制电路,所述室内控制电路通过无线模块与所述室外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压缩机组、冷控电磁阀、热控电磁阀、活塞电磁阀、风机均与所述室外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室内控制电路连接有调节温度的控制按钮,所述换向电磁阀与所述室内控制电路连接。
进一步得,所述室内控制电路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调节容差值为±0.8℃。
一种多联机中央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温度调节选择:调节室内控制电路的控制旋钮,选择调节的温度;
第二步:蒸发器调节数量判断:当调节蒸发器组温度的数量为一个时,则根据选定的调节温度情况,启动多联机中央空调进行温度调节;当调节蒸发器组温度的数量为多个时,则判断多个需调节温度的蒸发器组调温需求是否一致,如是,则根据指定的调节温度情况,启动多联机中央空调进行温度调节;如否,则进入下一步;
第三步:启动制冷制热并行调节模式:利用室外控制电路启动压缩机组、冷控电磁阀、热控电磁阀、风机和活塞电磁阀工作,活塞电磁阀在室外控制电路的控制作用下,驱动转动件带动转动块转动,至转动块上的两个连接孔均与第一阀体上的两个通孔正对连通,促使压缩机组产生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排入冷控电磁阀和热控电磁阀;
第四步:根据室内的蒸发器所需的温度控制其温控状态:当室内控制电路的控制旋钮的调节温度小于等于25℃时,室内控制电路向靠近热控电磁阀一侧的弹簧两端通入方向相同的电流,以带动换向电磁阀中的阀球密封靠近热控电磁阀一侧的换向孔;反正,当室内控制电路的控制旋钮的调节温度大于25℃时,室内控制电路向靠近冷控电磁阀一侧的弹簧两端通入方向相同的电流,以带动换向电磁阀中的阀球密封靠近冷控电磁阀一侧的换向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一种多联机中央空调系统,在室内蒸发器组需要进行制冷时,利用压缩机组对低温低压液态制冷剂进行压缩后,会产生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然后进入冷控电磁阀的输入端,进而从冷控电磁阀的输出端排入第一冷凝管组,经过第一冷凝管组的冷却降温作用后,形成低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进而排入相应的蒸发器组的盘管内,利用控制电路启动发热丝发热,在低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进入蒸发器组内时,蒸发器组对低温高压的制冷剂进行蒸发汽化,在此过程中蒸发器组对周围空气吸热,对达到冷却周围环境以降温的作用;低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经过蒸发器组的热交换后形成低温低压的汽态制冷剂,最终回流至冷控电磁阀的回流入口后聪哥其回流出口排入压缩机组的输入端,以实现循环利用。在室内蒸发器组需要进行制热时,利用压缩机组对低温低压液态制冷剂进行压缩后,产生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然后进入热控电磁阀的输入端,进而从热控电磁阀的输出端排入蒸发器组的盘管内,过热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通过蒸发器组后散热,以散发出热量从而达到对蒸发器周围环境增温的作用,热交换后的制冷剂转变为低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进而进入第二冷凝管组内,低温高压液态的制冷剂在第二冷凝管组内完成汽化过程,制冷剂液体向外界吸收大量热量,重新变化为气态,以便于及室外外机进行降温,有第二冷凝管组排出的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回流至热控电磁阀的回流入口后,从回流出口排入压缩机的输入端,以实现循环利用。
2、本实用新型在现有多联机中央空调的结构基础上,将传统的四通电磁阀更换为相互独立的冷控电磁阀和热控电磁阀,同时将传统的单一的冷凝管系统更换为两个相互独立的第一冷凝管组和第二冷凝管组,由此使得压缩机-冷控电磁阀-蒸发器组-第一冷凝管组-冷控电磁阀-压缩机组形成完整的制冷回路,而由压缩机-热控电磁阀-蒸发器组-第二冷凝管组-热控电磁阀-压缩机组形成完整的制热回路,其中压缩机组和蒸发器组均属于公用器件,而蒸发器组的制冷制热状态可以通过控制电路的控制作用,选择其与冷控电磁阀、热控电磁阀、第一冷凝管组和第二冷凝管组的通闭状态。由此,实现多联机中央空调,同时实现部分室内蒸发器组(空调机)制冷,而部分其他室内蒸发器组(空调机)制热的功能,进而满足不同场景的使用需要,并且达到能够使用与不同外部环境的功能,从而达到提高多联机中央空调使用多样性的有益特点。
3、一种多联机中央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通过采用其控制方法,能够实现多联机中央空调系统对多个区域,根据温度调节需求进行同步制冷降温、同步制热升温、或者同时对局部区域进行制冷降温而其他所需区域进行制热升温的功能。由此可丰富多联机中央空调的制冷制热并行使用的有益效果,从而达到丰富使用者根据指定需求进行使用的作用,并且能够实现节约能源和提高制冷制热效率的有益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多联机中央空调系统的整体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2为多联机中央空调系统制冷部分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活塞电磁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活塞电磁阀的剖视图。
图5为换向电磁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换向电磁阀的剖视图。
图7为调节接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调节接头的剖视图。
图中:1、压缩机组;2、冷控电磁阀;3、热控电磁阀;4、活塞电磁阀;41、第一阀体;42、直孔;43、通孔;44、转动块;441、直槽;442、连接孔;45、电机;51、第一冷凝管组;52、第二冷凝管组;53、风机;6、过滤件;61、单向阀;62、干燥过滤器;63、毛细管;7、调节接头;71、容腔;72、连接头;73、端盖;8、换向电磁阀;81、第二阀体;82、阀孔;83、换向孔;84、弹簧;85、阀球;9、蒸发器组;91、盘管;92、吹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内”、“中”、“左”、“右”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参照图1至图8所示,一种多联机中央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组1、冷控电磁阀2、热控电磁阀3、第一冷凝管组51、第二冷凝管组52、控制电路和若干蒸发器组9。
其中,本实施例中压缩机组1的数量为多个,用于对原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的过热蒸汽后,由压缩机组1的输出端排出,同时便于讲过冷凝冷却后形成的低温低压制冷剂回流至压缩机组1的输入端,再次进行压缩,完成制冷循环;压缩机组1、冷控电磁阀2、热控电磁阀3均与控制电路连接。
冷控电磁阀2和热控电磁阀3均是四通电磁阀,内部形成两路直通的通道,以便于缩短管道连接距离,并且可实现液态和气态流体流通传输的功能;
第一冷凝管组51和第二冷凝管组52,均用于对蒸发器组9或压缩机内产生的高温高压气态或液态物质或高温低压气态或液态物质仅冷却降温的功能。
蒸发器组9,蒸发器组9包括供气体或液体通过的盘管91,根据相对温度差原理,从而达到蒸发发热的作用;在制冷过程中,用于对由第一冷凝管组51产生的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进行吸热汽化,产生低温低压液态气态制冷剂,以降低蒸发器组9周围的空气温度,从而达到降温的作用;
蒸发器组9,蒸发器组9包括供气体或液体通过的盘管91,在制热过程中,用于对压缩机产生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进行吸热后向外散热,产生低温高压液态制冷剂,使蒸发器组9向外散出热量,从而达到升温作用;
控制电路,用于控制室内的蒸发器的温度调节状态,同时用于控制冷控电磁阀2和热控电磁阀3的工作状态。
压缩机组1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冷控电磁阀2的输入端连通,冷控电磁阀2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第一冷凝管组51连通,第一冷凝管组51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蒸发器组9连通,蒸发器组9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冷控电磁阀2的回流入口连通,冷控电磁阀2的回流出口通过管道与压缩机组1的输入端连通。
具体的,根据以上连接方式,在室内蒸发器组9需要进行制冷时,利用压缩机组1对低温低压液态制冷剂进行压缩后,会产生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然后进入冷控电磁阀2的输入端,进而从冷控电磁阀2的输出端排入第一冷凝管组51,经过第一冷凝管组51的冷却降温作用后,形成低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进而排入相应的蒸发器组9的盘管91内,利用控制电路启动发热丝发热,在低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进入蒸发器组9内时,蒸发器组9对低温高压的制冷剂进行蒸发汽化,在此过程中蒸发器组9对周围空气吸热,对达到冷却周围环境以降温的作用;低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经过蒸发器组9的热交换后形成低温低压的汽态制冷剂,最终回流至冷控电磁阀2的回流入口后聪哥其回流出口排入压缩机组1的输入端,以实现循环利用。
热控电磁阀3的输入端通过管道与冷控电磁阀2的输入端连通,热控电磁阀3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蒸发器组9连通,蒸发器组9通过管道与第二冷凝管组52连通,第二冷凝管组52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热控电磁阀3的回流入口连通,热控电磁阀3的回流出口通过管道与压缩机组1的输入端连通。
具体的,根据以上连接方式,在室内蒸发器组9需要进行制热时,利用压缩机组1对低温低压液态制冷剂进行压缩后,产生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然后进入热控电磁阀3的输入端,进而从热控电磁阀3的输出端排入蒸发器组9的盘管91内,过热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通过蒸发器组9后散热,以散发出热量从而达到对蒸发器周围环境增温的作用,热交换后的制冷剂转变为低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进而进入第二冷凝管组52内,低温高压液态的制冷剂在第二冷凝管组52内完成汽化过程,制冷剂液体向外界吸收大量热量,重新变化为气态,以便于及室外外机进行降温,有第二冷凝管组52排出的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回流至热控电磁阀3的回流入口后,从回流出口排入压缩机的输入端,以实现循环利用。
综上,本实用新型在现有多联机中央空调的结构基础上,将传统的四通电磁阀更换为相互独立的冷控电磁阀2和热控电磁阀3,同时将传统的单一的冷凝管系统更换为两个相互独立的第一冷凝管组51和第二冷凝管组52,由此使得压缩机-冷控电磁阀2-蒸发器组9-第一冷凝管组51-冷控电磁阀2-压缩机组1形成完整的制冷回路,而由压缩机-热控电磁阀3-蒸发器组9-第二冷凝管组52-热控电磁阀3-压缩机组1形成完整的制热回路,其中压缩机组1和蒸发器组9均属于公用器件,而蒸发器组9的制冷制热状态可以通过控制电路的控制作用,选择其与冷控电磁阀2、热控电磁阀3、第一冷凝管组51和第二冷凝管组52的通闭状态。由此,实现多联机中央空调,同时实现部分室内蒸发器组9(空调机)制冷,而部分其他室内蒸发器组9(空调机)制热的功能,进而满足不同场景的使用需要,并且达到能够使用与不同外部环境的功能,从而达到提高多联机中央空调使用多样性的有益特点。
参照图1至图8所示,为了减少压缩机中的制冷剂存在的杂质堵塞管道的情况,蒸发器组9与第一冷凝管组51和第二冷凝管组52之间均连接有过滤件6,过滤件6包括干燥过滤器62。具体的,通过设置干燥过滤器62,能够将通过干燥过滤器62的制冷剂进行干燥,通过达到吸收制冷剂中的水分的功能,同时能够对制冷剂中存在的杂质进行过滤,降低管道堵塞而降低流通速率的问题,以达到提高提高制冷或制热效果的有益特点。
蒸发器组9与第一冷凝管组51和第二冷凝管组52之间串联的过滤件6数量为两个,过滤件6还包括通过管道串联的单向阀61和毛细管63,毛细管63通过管道与干燥过滤器62连接,单向阀61的两端通过管道与毛细管63和干燥过滤器62的整体沿串联方向的两端并联,相邻过滤件6的单向阀61的流通方向相反,靠近蒸发器组9的单向阀61的流通方向朝向背离蒸发器组9的方向流通。另外的,相邻过滤件6的干燥过滤器62相互靠近设置。
具体的,通过以上连接方式,在蒸发器组9需要制冷的过程中,经过第一冷凝管组51后产生的低温高压液态制冷剂,在经过过滤件6时,由于靠近第一冷凝管的单向阀61流通方向朝向靠近蒸发器组9的方向流通,而毛细管63的流通速度较慢,进而导致低温高压液态制冷剂会优先通过单向阀61后,经过下一过滤件6时,由于该单向阀61方向反向的缘故,液态制冷剂会首先通过干燥过滤器62进行过滤后,再通过毛细管63,利用毛细管63降低液态制冷剂的流速的同时,达到降压的作用,由此形成低温低压制冷剂液体,最后排入蒸发器组9内对相应室内进行制冷降温;
参照图1至图8所示,另外的,在蒸发器组9主要制热的过程中,经过蒸发器组9后产生的低温高压液态制冷剂,同样的,在经过两个过滤件6时,会首先通过单向阀61,然后经过下一过滤件6的干燥过滤器62吸收水分后,利用毛细管63对低温高压液态制冷剂进行降压后,流入第二冷凝管内。
为了实现控制电路部分启动或全部启动冷控电磁阀2和热控电磁阀3的作用。冷控电磁阀2的输入端和热控电磁阀3的输入端之间连接有活塞电磁阀4,活塞电磁阀4包括第一阀体41,第一阀体41呈圆柱体状,第一阀体41沿轴向一端的端面开设有通过管道与压缩机组1的输出端连通的直孔42,阀体的外周面开设有两个分别通过管道与冷控电磁阀2和热控电磁阀3连通的通孔43,通孔43与直孔42相连通,直孔42内转动连接有转动块44,两个通孔43关于转动块44的转轴处于同一平面上,两个通孔43关于转动块44转轴的夹角不为180度,本实施例中两个通孔43关于转动块44转轴的夹角呈90度设置,直孔42与转动块44正对,转动块44朝向直孔42的端面开设有与直孔42相连通的直槽441,转动块44的外周面对应两个转动块44开设有两个连接孔442,连接孔442与直槽441相连通,第一阀体41设置有驱动转动块44转动的转动件,转动件包括通过螺丝与第一阀体41锁附连接的电机45,电机45通过线路与控制电路连接。
具体的,通过在压缩机组1、冷控电磁阀2和热控电磁阀3之间设置活塞电磁阀4,利用控制电路控制电机45带动转动块44转动的角度,从而控制连接孔442与两个通孔43相连通的数量,从而达到启闭冷控电磁阀2和热控电磁阀3的功能,当两个连接孔442均与两个通孔43相连通,压缩机的输出端会通过活塞电磁阀4与冷控电磁阀2和热控电磁阀3连通,从而实现同步启动制冷和制热的功能。另外的,值得说明的是,通过限定两个通过关于转动块44的转轴的夹角不为180度,以便于实现在其一连接孔442与其一通孔43连通的状态,封闭另一通孔43的功能,由此实现部分启动或全部启动冷控电磁阀2和热控电磁阀3的有益作用。
参照图1至图8所示,由于蒸发器组9在进行制冷和制热时,蒸发器组9内经过盘管91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是相反的,为了实现控制电路控制蒸发器组9与第一冷凝管组51、第二冷凝管、冷控电磁阀2和热控电磁阀3的连通关系。蒸发器组9、冷控电磁阀2和热控电磁阀3之间,以及蒸发器组9、第一冷凝管和第二冷凝管之间均通过管道连接有换向电磁阀8,换向电磁阀8包括第二阀体81,第二阀体81外开设有通过管道与蒸发器组9相连通的阀孔82,第二阀体81的外周面开设有两个相互正对的换向孔83,换向孔83与阀孔82相连通,换向孔83内插接有弹簧84,弹簧84的一端与换向孔83远离阀孔82末端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弹簧84靠近阀孔8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同一阀球85,弹簧84的两端均与控制电路连接,同一换向电磁阀8的两个换向孔83分别通过管道与冷控电磁阀2和热控电磁阀3连通,或者,同一换向电磁阀8的两个换向孔83分别通过管道与第一冷凝管组51和第二冷凝管组52连通。
具体的,通过设置换向电磁阀8,利用控制电路控制同一换向电磁阀8的两端弹簧84的电流通电情况,从而利用弹簧84带动阀球85封闭同一换向阀的其一换向孔83的作用。例如,在蒸发器组9需要制冷时,通过控制电路向与该蒸发器组9对应的换向电磁阀8中靠近热控电磁阀3一侧的弹簧84两端通入方向一致的电流,根据电生磁原理,从而使该弹簧84收缩,并拉动阀球85封闭该换向电磁阀8中靠近热控电磁阀3的换向孔83,从而使得蒸发器组9与冷控电磁阀2相连通;与此同时,通过控制电路向与该蒸发器组9对应的换向电磁阀8中靠近第二冷凝管组52一侧的弹簧84两端通入方向一致的电流,从而使该弹簧84收缩,并拉动阀球85封闭该换向电磁阀8中靠近第二冷凝管组52的换向孔83,从而使得蒸发器组9与第一冷凝管组51相连通,由此,能够有效减少热控电磁阀3和第二冷凝管的干扰作用;同样的,在蒸发器组9需要制热时,可以通过控制电路,利用电生磁原理,利用弹簧84拉动阀球85封闭靠近冷控电磁阀2和第一冷凝管组51一侧的换向孔83,从而使得蒸发器组9与热控电磁阀3和第二冷凝管组52连通,从而实现制热功能。
参照图1至图8所示,蒸发器组9一侧设置有吹风扇92,吹风扇92的进入口与蒸发器组9正对。具体的,由于蒸发器组9能够对其内部盘管91中的制冷剂进行蒸发吸热而对周围降温,或者对制冷剂进行吸热后向外散热而产生热量,通过设置吹风扇92,由于吹风扇92的入风口与蒸发器组9正对,因此能够有效地将蒸发器组9周围降温或散热的空气,吹向室内周围,从而达到对室内进行有效降温或升温的作用,同时使室内的温度变化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能够有效达到节约能源和提高效率的有益效果。
为了实现第一冷凝管和第二冷凝管的冷却功能。第一冷凝管组51和第二冷凝管组52并排设置,第一冷凝管和第二冷凝管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风机53,两侧风机53的风向一致,靠近机箱内的风机53风向朝向第一冷凝管组51和第二冷凝管组52设置,靠近机箱外的风机53风向朝向机箱外的散热孔设置。
具体的,通过在第一冷凝管组51和第二冷凝管组52的两侧设置风机53,利用位于机箱内的风机53吹向第一冷凝管组51和第二冷凝管组52,从而达到风冷的作用,同时利用靠近机箱外的风机53,将吹出的热量透过散热孔排出机箱外,以便于进一步达到散热的有益效果。
参照图1至图8所示,由于多联机中央空调中,室内蒸发器组9的数量较多,且均是通过管道与室外的压缩机、热控电磁阀3、冷控电磁阀2、第一冷凝管组51和第二冷凝管组52连接,为了实现蒸发器组9与室外机箱连接的便利性。冷控电磁阀2输出端、热控电磁阀3输出端、靠近第一冷凝管组51的过滤件6末端的单向阀61和靠近第二冷凝管组52的过滤件6末端的单向阀61均连通有调节接头7,调节接头7内开设有容腔71,调节接头7外开设有若干供蒸发器组9可拆卸连接的连接头72,连接头72与容腔71内相连通,连接头72螺纹连接有端盖73,蒸发器组9两端均通过管道连通有与连接头72螺纹连接的安装头(图中未示出)。
具体的,通过设置多个调节接头7分别与热控电磁阀3、冷控电磁阀2、第一冷凝管组51和第二冷凝管组52连通,同时通过在调节接头7外设置多个与容腔71内向连通的连接头72,以便于蒸发器组9的安装头螺纹连接,从而使得蒸发器与热控电磁阀3、冷控电磁阀2、第一冷凝管组51或第二冷凝管组52连通的操作简便,同时达到缩小操作空间的有益效果。
参照图1至图8所示,为了实现控制电路既能控制室内蒸发器组9制冷或制热工作状态,同时能够控制室外机箱中压缩机组1、热控电磁阀3、冷控电磁阀2工作状态的功能。控制电路包括室外控制电路和室内控制电路,室内控制电路通过无线模块与室外控制电路连接,其中无线模块可以是无线WIFI,4G或5G等无线通讯技术,从而实现将室内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发送至室外控制电路的功能,从而远程无线传输技术,压缩机组1、冷控电磁阀2、热控电磁阀3、活塞电磁阀4、风机53均与室外控制电路连接,室内控制电路连接有调节温度的控制按钮(图中未示出),换向电磁阀8与室内控制电路连接。
具体的,通过将控制电路分为室外控制电路和多个室内控制电路,由于室内的多个室内控制电路分别与多个室内蒸发器组9相对应,通过根据需求调节与室内控制电路连接的控制按钮,以调节蒸发器组9所需调节的温度,当调节的温度小于等于25℃时,则表明蒸发器组9需要进行制冷,当调节的温度大于25℃时,则表明蒸发器组9需要进行制热,同时该制热或制冷信号通过无线模块发送至室外控制电路,室外控制电路通过判断多个室内蒸发器是否同时进行制热或制冷,或者同时进行制热和制冷,然后利用室外控制电路控制活塞电磁阀4的电机45、热控电磁阀3和冷控电磁阀2工作,从而实现多联机中央空调系统的制冷制热状态。
参照图1至图8所示,室内控制电路连接有温度传感器(图中未示出),温度传感器的温度调节容差值为±0.8℃。具体的,由于多个室内控制电路分别与多个蒸发器组9相对应,利用温度传感器感应当前室内的温度情况,从而判断是否达到通过控制按钮调节的温度值,当感应的温度值在温度传感器的温度调节容差值范围内时,则多联机中央空调的压缩机可暂停持续工作,已达到节约能源,提高调节效率的优点;而当温度传感器感应的温度超出其温度感应调节容差值范围时,则温度传感器会将温度调节信号传递至室内控制电路,室内控制电路将该温度调节信号通过无线模块传递至室外控制电路,进而触发多联机中央空调继续工作,以进行制冷或制热的温度调节。以上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并且对温度传感器的温度调节容差值进行设定,能够有效将温度控制内合理的温度范围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提高工作效率和节约能源的有益效果。
一种多联机中央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温度调节选择:调节室内控制电路的控制旋钮,选择调节的温度;
第二步:蒸发器调节数量判断:当调节蒸发器组9温度的数量为一个时,则根据选定的调节温度情况,启动多联机中央空调进行温度调节;当调节蒸发器组9温度的数量为多个时,则判断多个需调节温度的蒸发器组9调温需求是否一致,如是,则根据指定的调节温度情况,启动多联机中央空调进行温度调节;如否,则进入下一步;
第三步:启动制冷制热并行调节模式:利用室外控制电路启动压缩机组1、冷控电磁阀2、热控电磁阀3、风机53和活塞电磁阀4工作,活塞电磁阀4在室外控制电路的控制作用下,驱动转动件带动转动块44转动,至转动块44上的两个连接孔442均与第一阀体41上的两个通孔43正对连通,促使压缩机组1产生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排入冷控电磁阀2和热控电磁阀3;
第四步:根据室内的蒸发器所需的温度控制其温控状态:当室内控制电路的控制旋钮的调节温度小于等于25℃时,室内控制电路向靠近热控电磁阀3一侧的弹簧84两端通入方向相同的电流,以带动换向电磁阀8中的阀球85密封靠近热控电磁阀3一侧的换向孔83;反正,当室内控制电路的控制旋钮的调节温度大于25℃时,室内控制电路向靠近冷控电磁阀2一侧的弹簧84两端通入方向相同的电流,以带动换向电磁阀8中的阀球85密封靠近冷控电磁阀2一侧的换向孔83。
具体的,通过采用以上控制方法,能够实现多联机中央空调系统对多个区域,根据温度调节需求进行同步制冷降温、同步制热升温、或者同时对局部区域进行制冷降温而其他所需区域进行制热升温的功能。由此可丰富多联机中央空调的制冷制热并行使用的有益效果,从而达到丰富使用者根据指定需求进行使用的作用,并且能够实现节约能源和提高制冷制热效率的有益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利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组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多联机中央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组、冷控电磁阀、热控电磁阀、第一冷凝管组、第二冷凝管组、风机、控制电路和若干蒸发器组;
所述压缩机组的输出端与所述冷控电磁阀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冷控电磁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冷凝管组连通,所述第一冷凝管组的另一端与所述蒸发器组连通,所述蒸发器组的另一端与所述冷控电磁阀的回流入口连通,所述冷控电磁阀的回流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组的输入端连通;
所述热控电磁阀的输入端与所述冷控电磁阀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热控电磁阀的输出端与所述蒸发器组连通,所述蒸发器组与所述第二冷凝管组连通,所述第二冷凝管组的另一端与所述热控电磁阀的回流入口连通,所述热控电磁阀的回流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组的输入端连通;
所述风机对所述第一冷凝管组和第二冷凝管组进行风冷降温;
所述压缩机组、冷控电磁阀、热控电磁阀、风机均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联机中央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组与所述第一冷凝管组和所述第二冷凝管组之间均连接有过滤件,所述过滤件包括干燥过滤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联机中央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组与所述第一冷凝管组和所述第二冷凝管组之间串联的过滤件数量为偶数个,所述过滤件还包括单向阀和毛细管,所述毛细管与所述干燥过滤器连接,所述单向阀与所述毛细管和干燥过滤器并联,相邻所述过滤件的单向阀的流通方向相反,靠近所述蒸发器组的单向阀的流通方向朝向背离所述蒸发器组的方向流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联机中央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控电磁阀的输入端和所述热控电磁阀的输入端之间连接有活塞电磁阀,所述活塞电磁阀包括第一阀体,所述第一阀体开设有与所述压缩机组的输出端连通的直孔,所述阀体的外周面开设有两个分别与所述冷控电磁阀和热控电磁阀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直孔相连通,所述直孔内转动连接有转动块,两个所述通孔关于所述转动块的转轴处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直孔与所述转动块正对,所述转动块朝向所述直孔的端面开设有与所述直孔相连通的直槽,所述转动块的外周面对应两个所述转动块开设有两个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直槽相连通,所述第一阀体设置有驱动所述转动块转动的转动件,所述转动件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联机中央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组、冷控电磁阀和热控电磁阀之间,以及所述蒸发器组、第一冷凝管和第二冷凝管之间均连接有换向电磁阀,所述换向电磁阀包括第二阀体,所述第二阀体开设有与所述蒸发器组相连通的阀孔,所述第二阀体的外周面开设有两个换向孔,所述换向孔与所述阀孔相连通,所述换向孔内设置有弹簧,两个所述弹簧靠近所述阀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同一阀球,所述弹簧的两端均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联机中央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组一侧设置有吹风扇,所述吹风扇的进入口与所述蒸发器组正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联机中央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凝管组和所述第二冷凝管组并排设置,所述风机至少有两个,若干所述风机分布于所述第一冷凝管和第二冷凝管相对的两侧均,两侧所述风机的风向一致,靠近机箱内的风机风向朝向所述第一冷凝管组和第二冷凝管组设置,靠近机箱外的风机风向朝向机箱外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联机中央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控电磁阀输出端、热控电磁阀输出端、第一冷凝管组和第二冷凝管组均连通有调节接头,所述调节接头内开设有容腔,所述调节接头外开设有若干供所述蒸发器组可拆卸连接的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与所述容腔内相连通,所述连接头螺纹连接有端盖。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联机中央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室外控制电路和室内控制电路,所述室内控制电路通过无线模块与所述室外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压缩机组、冷控电磁阀、热控电磁阀、活塞电磁阀、风机均与所述室外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室内控制电路连接有调节温度的控制按钮,所述换向电磁阀与所述室内控制电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多联机中央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控制电路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调节容差值为±0.8℃。
CN202120753364.2U 2021-04-13 2021-04-13 一种多联机中央空调系统 Active CN2152951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53364.2U CN215295155U (zh) 2021-04-13 2021-04-13 一种多联机中央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53364.2U CN215295155U (zh) 2021-04-13 2021-04-13 一种多联机中央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95155U true CN215295155U (zh) 2021-12-24

Family

ID=79536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53364.2U Active CN215295155U (zh) 2021-04-13 2021-04-13 一种多联机中央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9515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08428A (zh) * 2021-04-13 2021-07-13 广州市水电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机中央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08428A (zh) * 2021-04-13 2021-07-13 广州市水电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机中央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865844B2 (ja) 冷凍システム
CN104235988B (zh) 采用水作为制冷剂的离心式空调机组及运行方法
CN101223837B (zh) 用于通讯设备的空调系统
US4949547A (en)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air-conditioning individual spaces
CA2433629A1 (en) Efficient water source heat pump with hot gas reheat
CN104848497A (zh) 一种空气调节器
CN101943449B (zh) 一种双循环式机房节能空调
KR20110004152A (ko) 공기조화기
CN215295155U (zh) 一种多联机中央空调系统
CN100432551C (zh) 变容量空调
CN106288080B (zh) 喷气增焓空调系统
CN113108428B (zh) 一种多联机中央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KR100225634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냉매량 조절장치
CN204154009U (zh) 采用水作为制冷剂的离心式空调机组
CN218936705U (zh) 一种空调器
CN112361640B (zh)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除霜方法
CN220582586U (zh) 热泵型无级调温除湿机
CN113932482B (zh) 可切换模式的节能型焓差实验室换热系统
JPH06272978A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214332967U (zh) 新型除湿新风机
CN219083269U (zh) 空调器系统
CN216481267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2539453B (zh) 一种多联机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00394123C (zh) 一种复合热能系统
CN216048475U (zh) 一种带变速压缩机的四管制空气源热泵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