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94203U - 一种移动支架及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支架及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94203U
CN215294203U CN202120428844.1U CN202120428844U CN215294203U CN 215294203 U CN215294203 U CN 215294203U CN 202120428844 U CN202120428844 U CN 202120428844U CN 215294203 U CN215294203 U CN 2152942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mobile
wall hanging
display devic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2884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42884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942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942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942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教育教学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移动支架及显示设备。移动支架包括:移动底座,所述移动底座的底部设置有脚轮;支撑架,其包括竖直设置的挡板和两个立柱,两个立柱相对间隔设置且下端与所述移动底座连接,所述挡板的相对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立柱的前侧面连接;供电模块,设置于所述挡板的背侧并与所述支撑架和/或所述移动底座可拆卸连接;壁挂组件,连接于所述支撑架的上端,所述壁挂组件用于安装显示装置。显示设备包括显示装置和上所述的移动支架,所述显示装置与所述壁挂组件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移动支架和显示设备,能够提高移动支架和显示设备的设置稳定性和结构美观性。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支架及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育教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支架及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教育行业的智能化发展,采用显示设备进行辅助教学已越来越普遍,以在丰富教育教学手段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展示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活动。
在进行户外或者其他不便固定安装显示设备的场合进行教学或展示时,需要对显示装置进行移动,以将显示装置搬运至合适的位置。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式LED显示装置,其包括可移动式底座、设置于可移动式底座上端面的箱体以及设置与箱体上方的立柱,箱体内可放置电源装置,立柱的顶端固定设置一显示屏框架,显示屏设置于显示屏框架中。
现有技术提供的移动式LED显示装置,虽然可以实现显示装置的移动以及对显示屏进行电源供给,但是由于显示屏、立柱、箱体和可移动式底座由上至下层叠式设置,容易导致立柱对显示屏的支撑稳定性变差,重心不稳,影响移动式LED显示装置的使用可靠性和安全性,且不利于大尺寸显示屏的安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支架,以提高移动支架的设置稳定性和结构美观性,且适用于大型显示装置的安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移动支架,包括:
移动底座,所述移动底座的底部设置有脚轮;
支撑架,其包括竖直设置的挡板和两个立柱,两个立柱相对间隔设置且下端与所述移动底座连接,所述挡板的相对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立柱的前侧面连接;
供电模块,设置于所述挡板的背侧并与所述支撑架和/或所述移动底座可拆卸连接;
壁挂组件,连接于所述支撑架的上端,所述壁挂组件用于安装显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支架,通过设置带脚轮的移动底座,能够实现移动支架的自由移动,从而提高移动支架的移动和搬运便利性;通过设置供电模块,能够使供电模块对显示装置进行供电,使显示装置能够适用于长时间的户外使用,提高显示装置的使用灵活性和可靠性;通过设置挡板,且将挡板设于两个立柱前侧,将供电模块设置于挡板的后侧,能够在显示设备使用过程中,避免供电模块外露于观看者的视线中,提高移动支架的美观性,且减少对观看者的视觉干扰;同时,由于移动支架包括两个立柱,能够提高对显示装置的支撑稳定性和可靠性,且适用于大型显示装置的安装和使用;支撑架和供电模块呈前后设置,也能够降低支撑架的重心,进一步地提高支撑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设备,提高显示设备的使用可靠性、安全性和灵活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装置和如上所述的移动支架,所述显示装置与所述壁挂组件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设备,通过采用上述的移动支架安装显示装置,能够在方便显示设备的移动和对显示装置的电能供给的同时,提高显示设备的设置稳定性,从而提高显示设备的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提高显示设备的整体外形美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支架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支架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底座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供电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供电模块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供电模块除去前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供电模块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门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壁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移动支架的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移动支架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如下:
10、移动支架;20、显示装置;
1、移动底座;11、底板;111、立柱插口;1112、饰条插口;12、边框;12a、边框段;121、安装板部;122、顶板部;123、侧板部;124、插接槽;13、底框;131、主框部;132、纵梁;1321、立柱插槽;1322、饰条插槽;1323、上板部;1324、下板部;133、横梁;134、加强梁;14、脚轮;
2、支撑架;21、立柱;22、挡板;23、饰条;24、外部线扣;25、固定梁;
3、供电模块;31、壳体;311、前壳;3111、前盖板;3112、前侧板;312、后壳;3121、后盖板;31211、外接口;31212、第二过线口;3122、后侧板;31221、主侧板部;31222、延伸板部;3123、对接板;31231、安装槽;3124、容纳槽;32、充电电池;33、充电模块; 34、安装盒;35、电池支架;36、门板组件;361、门板;3611、第一过线口;362、第一枢接轴;3621、主轴部;3622、限位轴部;363、第二枢接轴;364、枢接板;3641、安装轴部; 365、把手;37、门锁组件;371、第一磁吸件;372、第二磁吸件;38、充电支架;381、支架板部;39、导流罩;310、散热风扇;320、电源板;330、BMS板;340、充电插座;350、供电插座;360、指示灯组;370、开关;380、绝缘片;390、线束;3100、内部线扣;
4、壁挂组件;41、壁挂架;411、安装条;4111、固定板条;4112、导轨条;4113、连接通孔;413、加强条;413、转接件;4131、第一转接板部;4132、第二转接板部;42、壁挂条;421、第一壁挂固定孔;422、第二壁挂固定孔;
5、托盘;51、承载板部;511、凹槽;52、固定板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其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移动支架10和显示装置20,移动支架10用于支撑和固定显示装置20,且方便显示装置20的移动。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可以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对教学内容进行展示,也可以应用于其他需要使用显示装置20进行内容显示的领域,如应用于小型剧场的电影放映,或应用于临时性的商品宣传或广告投放等,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显示设备的具体应用场景进行限制。
显示装置20可以采用现有任意结构的显示装置20,此非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本实施例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仅对移动支架10的具体结构进行详述。
如图2和3所示,移动支架10包括移动底座1、支撑架2、供电模块3和壁挂组件4。其中,移动底座1的底部设置有脚轮14;支撑架2包括竖直设置的挡板22和两个立柱21,两个立柱21相对间隔设置且下端与移动底座1连接,挡板22连接于两个立柱21的前侧;供电模块3设置于移动底座1上方位于挡板22的背侧,供电模块3与两个立柱21和/或移动底座1连接;壁挂组件4连接于两个立柱21的上端,用于安装显示装置20。
本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支架10,通过设置带脚轮14的移动底座1,能够实现移动支架10 的自由移动,从而提高显示设备的移动和搬运便利性;通过设置供电模块3,能够使供电模块3对显示装置20进行供电,使显示设备能够适用于长时间的户外使用,提高显示设备的使用灵活性和可靠性;通过设置挡板22,且将挡板22设于两个立柱21前侧,将供电模块3 设置于挡板22的后侧,能够在显示设备使用过程中,避免供电模块3外露于观看者的视线中,提高移动支架10的美观性,且减少对观看者的视觉干扰;同时,由于移动支架10包括两个立柱21,能够提高对显示装置20的支撑稳定性和可靠性,且适用于大型显示装置20的安装和使用;支撑架2和供电模块3呈前后设置,也能够降低支撑架2的重心,进一步地提高支撑稳定性。
移动底座1包括支撑座、底板11及脚轮14,底板11水平设置且可拆卸连接于支撑座的上表面,脚轮14连接于支撑座的底部,且脚轮14设置有四个,四个脚轮14呈矩形布置,以提高运行稳定性。该种设置,能够在保证移动底座1外形美观性的基础上,方便在支撑座上设置连接立柱21和供电模块3的结构,保证移动底座1的支撑稳定性。优选地,脚轮14 为万向脚轮14。
挡板22为矩形板状结构,且挡板22的下端与底板11抵接,以避免挡板22与底板11之间出现间隙,提高外形美观性。进一步地,支撑架2还包括设置于挡板22相对两侧的饰条23,饰条23竖直设置且分别与对应的立柱21可拆卸连接,饰条23包覆挡板22的对应侧边。通过设置饰条23,可以避免挡板22的边缘对人员造成刮伤,提高移动支架10的使用安全性,同时,能够进一步地提高移动支架10的外形美观性。
饰条23呈开口朝向另一饰条23的U型结构,挡板22的对应侧边插入饰条23的U型槽中。该种设置,可以通过上下方向抽拉挡板22的方式,将挡板22插入两个饰条23的U 型槽中,安装方便,且U型结构的两侧部可以对挡板22进行限位,避免挡板22脱出,从而使挡板22不需要再采用额外的固定结构与立柱21连接。
饰条23的上端与挡板22上端平齐或略高于挡板22上端,饰条23的下端低于挡板22的下端且插入支撑座内部,以隐藏饰条23与移动底座1的对接口。饰条23可以但不限定采用螺钉连接或粘接的方式与对应的立柱21连接。
立柱21的横截面呈矩形结构,且立柱21的前侧面与挡板22平行且抵接。矩形截面的立柱21设置,方便立柱21与挡板22和供电模块3进行连接和定位。立柱21可以为实心结构,也可以为空心结构。
为进一步地扩展移动支架10的使用功能,挡板22的前侧连接有托盘5,托盘5用于放置物品,如教学用笔、书本、文档等。托盘5与挡板22的前侧可拆卸连接,连接方式可以但不限定为螺钉连接、卡接连接等。
托盘5包括垂直连接的承载板部51和固定板部52,承载板部51水平设置,固定板部52与挡板22可拆卸连接。承载板部51的上表面凹设形成有凹槽511,以提高物品放置的稳定性。凹槽511可以但不限定为1个,且凹槽511的延伸方向可以但不限定与挡板22平行。
为提高托盘5的安装稳定性,两个立柱21之间连接有固定梁25,固定梁2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立柱21连接,且固定梁25对应托盘5的固定板部52设置,固定梁25、托盘5及底板11通过螺纹连接件固定,螺纹连接件优选沿固定梁25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至少两个。
如图4-6所示,底板11嵌设于支撑座上,以提高移动底座1的拆装便利性。支撑座包括底框13和围设于底框13周侧的边框12,边框12与底框13可拆卸连接,底板11嵌设于边框12的内侧。该种设置,能够简化支撑座的加工,且方便底板11的安装。进一步地,边框 12的内侧设置有插接槽124,底板11的四周周缘插设于插接槽124中。
为方便边框12的加工和组装,边框12的横截面呈F型结构。具体地,边框12包括侧板部123和平行间隔设置于侧板部123内侧的顶板部122和安装板部121,侧板部123竖直设置并围设于底框13的外侧,顶板部122和安装板部121均水平设置,且顶板部122位于安装板部121的上侧,安装板部121与底框13的上端面可拆卸连接,顶板部122和安装板部121之间形成有上述的插接槽124。
优选地,边框12包括水平拼接设置的两个边框段12a,每个边框段12a的内侧均开设有上述的插接槽124,插接槽124贯通边框段12a的两端,以方便边框12的加工,便于底板11 卡入插接槽124中。优选地,两个边框段12a均呈开口相对的U型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其中一个边框段12a呈U型结构,另一个边框段12a呈一字型结构。
为提高底板11与边框12的连接稳定性,底板11与插接槽124的槽壁粘接,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是底板11的下表面与安装板部121的上表面粘接,和/或,底板11的上表面与顶板部122的下表面粘接。
为实现每个边框段12a与底框13的连接,每个边框段12a上均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底框 13上对应开设有第二安装孔,边框段12a与底框13通过穿设于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中的螺纹连接件连接。优选地,每个边框段12a的每一侧均设置有上述的第一安装孔,以提高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地,每个边框段12a与底框13的连接位置均可调,从而调节两个边框段12a的对接位置和对接缝隙,降低对边框12和底板11的加工精度要求,提高组装便利性。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中的一个为长条孔,且长条孔的长度方向与其所在边框段12a的侧边长度方向一致。
为更好地实现安装板部121与底框13的连接,安装板部121的宽度大于顶板部122的宽度。螺纹连接件包括平头螺钉,平头螺钉的末端套设有锁紧螺母,平头螺钉的头部陷入第一安装孔中,避免平头螺钉凸出安装板部121而对底板11造成干涉。
底框13呈框架式结构,以节省底框13加工成本。底框13包括矩形的主框部131和位于主框部131内侧的连接梁,边框12与主框部131可拆卸连接。连接梁包括沿垂直于与挡板22设置的纵梁132,纵梁132的两端分别与主框部131的相对两侧连接。纵梁132对应两个立柱21分别设置有两个,纵梁132上开设有立柱插槽1321,立柱插槽1321的截面形状与立柱21的横截面形状基本一致,以避免立柱21插入立柱插槽1321后出现晃动。底板11对应立柱插槽1321的位置开设有立柱插口111,立柱插口111与立柱插槽1321正对且形状相同。立柱插槽1321和立柱插口111的设置,能够使立柱21的下端插入移动底座1的内部,提高立柱21的设置稳定性。
为增加立柱21在底框13上的插入深度,纵梁132包括上下平行且间隔设置的上板部1323 和下板部1324,上板部1323上开设有上述立柱插槽1321的槽口,立柱21下端面与下板部 1324抵接。进一步地,立柱21的底部埋设有螺纹连接件,螺纹连接件的螺纹段外露于立柱 21的下端,立柱21与下板部1324通过螺纹连接件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螺纹连接件也可以与立柱21可拆卸连接。
结合图2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供电模块3同时与立柱21及移动底座1可拆卸连接,以提高供电模块3的安装稳定性。底框13还包括连接于两个纵梁132之间的横梁133,横梁133和底板11上均贯通开设有通孔,供电模块3的底部开设有螺纹孔,供电模块3和支撑座通过穿设于通孔和螺纹孔中的螺纹连接件连接。优选地,横梁133上的通孔设置有三个,三个通孔呈三角形布置,以提高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地,底框13还可以包括与横梁133平行的加强梁134,加强梁13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纵梁132连接,用于提高移动底座1的整体结构强度。
如图2所示,供电模块3包括壳体31和设置在壳体31内部的若干个电子元器件。壳体 31部分伸入两个立柱21之间,壳体31部分外露于立柱21的背侧且与立柱31的背侧面抵接,壳体31的最大宽度小于两个立柱21之间的最大距离。该种设置,能够提高移动支架10的整体结构紧凑性,同时,也方便立柱21对壳体31进行安装定位。
具体地,如图7-10所示,壳体31包括扣合连接的前壳311和后壳312,前壳311和后壳312扣合后形成有容纳腔,电子元器件位于容纳腔中。优选地,前壳311的宽度小于后壳312的宽度,且前壳311位于两个立柱21之间并与两个立柱21可拆卸连接,后壳312位于立柱21远离挡板22的一侧,且后壳312的最大宽度小于两个立柱21之间的最大宽度,后壳312朝向前壳311的一面与立柱21的后侧面贴合。
在本实施例中,后壳312呈盒状结构,其具有开口朝向前壳311的容纳槽3124,前壳311呈板状结构,且前壳311盖设于容纳槽3124的槽口处,各电子元器件均安装于容纳槽3124中并与后壳312可拆卸连接。该种设置,能够简化前壳311的加工及电子元器件的连接和布置。
后壳312包括呈矩形设置的后盖板3121和垂直连接于后盖板3121周侧的后侧板3122,后侧板3122与后盖板3121合围形成上述的容纳槽3124。为方便后壳312与前壳311的连接,后壳312还包括与后盖板3121相对间隔设置的对接板3123,对接板3123环绕后侧板3122 的周缘设置,对接板3123的一侧与后侧板3122连接,另一侧向内后壳312的中心延伸,前壳311与对接板3123可拆卸连接。
位于后盖板3121上下两侧的后侧板3122均包括主侧板部31221和延伸板部31222,主侧板部31221的一侧与后盖板3121连接,另一侧与延伸板部31222连接,主侧板部31221的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个后侧板3122光滑过渡连接。延伸板部31222沿远离后盖板3121的方向延伸,且延伸板部31222的长度等于两个立柱21之间的距离,从而在增大安装槽31231 的有效容积的同时,使两个延伸板部31222可以伸入立柱21之间,实现连接定位。
前壳311包括前盖板3111和前侧板3112,前盖板3111与后盖板3121平行且间隔设置,前盖板3111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连接有前侧板3112。前侧板3112呈L型结构,其一侧与前盖板3111垂直连接,另一侧与前侧板3112平行且沿远离另一前侧板3112的方向延伸。前盖板3111的该种结构设置,能够使前壳311的形状与对接板3123的形状相适配,提高安装便利性和壳体31的整体美观性。
进一步地,对接板3123朝向前壳311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31231,安装槽31231环绕对接板3123的内侧边缘设置,且安装槽31231贯通对接板3123的内侧边缘,前壳311的侧边均位于安装槽31231内。安装槽31231的设置,能提高后壳312与前壳311的安装定位,提高安装便利性;同时,能够避免前壳311相对对接板3123凸出过高造成的美观性差的问题。优选地,安装槽31231的槽深等于或略大于前壳311的厚度,以使前壳311的侧部能够完全陷入安装槽31231中。优选地,前壳311的每一侧均通过螺钉与安装槽31231的槽底锁附连接,以提高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
为实现供电模块3对显示装置20的供电,供电模块3内部设置有电源板320、充电接口、充电模块33和供电接口,充电接口通过充电模块33与电源板320电连接,并与充电电池32 连接形成有供电电路。充电接口能通过后盖板3121外露,从而能够外接外部电源,外部电源通过充电接口闭合供电电路,对充电电池32进行充电。
为实现对充电装置的供电,供电模块3还包括供电接口,供电接口通过电源板320与充电电池32电性连接并形成有供电电路,供电接口能通过后壳312外露,从而使显示装置20 或其他用电装置能够通过通电插头与供电接口电性插接,实现供电。
为实现充电电池32的安装,充电电池32通过电池支架35固定于后盖板3121上。进一步地,为减小电池支架35承受的支撑力,充电电池32的下端抵靠于位于下侧的后侧板3122 上,充电电池32的一侧面与后盖板3121贴合,电池支架35将充电电池32箍设于后盖板3121 上。该种设置,能够在简化电池支架35的连接结构的基础上,保证充电电池32在后壳312 内的安装稳定性。
电池支架35呈U型结构,其包括形成U型结构底部的支架底板和形成U型结构两个侧部的支架侧板,支架底板与充电电池32远离后盖板3121的一面贴合,支架侧板与充电电池 32的另两侧面贴合,使充电电池32稳定设置于电池支架35与后盖板3121合围形成的容纳空间中。支架侧板的末端向外垂直弯折形成有固定部,固定部与后盖板3121贴合并可拆卸连接。该种电池支架35的结构简单,占地空间较小,且对充电电池32的连接牢靠,使充电电池32不易脱落。优选地,电池支架35沿充电电池32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至少两个。
充电模块33通过充电支架38可拆卸连接于后盖板3121上,充电模块33竖直设置,且充电模块33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位于充电模块33的上下两侧,以方便电路连接布局。充电模块33的一面与后盖板3121贴合,充电模块33箍设于后盖板3121和充电支架38之间。进一步地,充电支架38包括三个呈Z字形设置的支架板部381,支架板部381的三段依次垂直连接且分别与后盖板3121及充电模块33的相邻两侧面抵接,且三个支架板部381交汇连接于充电模块33远离后盖板3121的一侧面,且三个支架板部381还分别与支架板部381的另三个侧面抵接,以保证充电模块33的设置稳定性,且有效简化充电支架38的结构。
电池支架35和充电支架38与后盖板3121连接的板部上均开设有长条形的安装孔,后盖板3121对应安装孔的位置开设有螺纹孔,电池支架35和充电支架38分别通过穿设于安装孔和螺纹孔中的螺纹连接件连接。长条形的安装孔的设置,能够调节连接位置,从而降低对加工和组装精度的要求。优选地,电池支架35上的长条孔沿水平方向延伸,充电支架38上的长条孔沿竖直方向延伸。
为对充电电池32的充放电进行保护和管理,供电模块3还包括电池保护板(BatteryManagementSystem,BMS),BMS板330设置于充电电池32上并与充电电池32电性连接,BMS板330用于对充电电池32的电压、电流、温度进行实时检测,防止或避免电池过放电、过充电、过温等异常状况出现。采用BMS板330进行充电电池32的电能管理为本领域的常规设置,此处不再赘述。优选地,BMS板330粘接于充电电池32的顶部。
进一步地,为有效提示供电模块3的充放电情况,供电模块3还包括指示灯组360,指示灯组360包括灯板和电性插接于灯板上的多个指示灯,多个指示灯的出光颜色不同。灯板安装于后盖板3121的内侧,且指示灯外露于后盖板3121外。
电源板320设置于安装盒34的上侧,由于电源板320上的电子元件较多,容易造成热量积聚,因此,为提高电源板320处的散热性,供电模块3还包括散热风扇310,壳体31上开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形成散热风道,电源板320至少部分位于散热风道内部,散热风扇310用于引导气流从进气口流入壳体31内部并从出气口流出,以带走电源板320上的热量。优选地,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设置在左右两个后侧板3122上,且电源板320优选靠近进气口设置,散热风扇310设置于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且散热风扇310 位于电源板320远离进气口的一侧,以提高引流和散热效果。
更为优选地,后盖板3121的内侧还连接有导流罩39,电源板320至少具有高热效率的部分电子元件被罩设于导流罩39的内部,导流罩39与后盖板3121及电源板320扣合形成有导流腔,导流腔的进口与进气口正对,导流腔的出口朝向出气口。导流罩39能够有效实现导流作用,引导气流流向,增强散热效果。散热风扇310设置导流腔内部,且散热风扇310 靠近导流腔的出口设置。
更为优选地,导流罩39远离进气口的一端的横截面积大于导流罩39靠近进气口一端的横截面积,以增加流经电源板320的气流流速,同时在减小前端面积以适配后侧板3122的大小的同时,增大后端面积以为散热风扇310提供足够的安装空间,从而能够增大散热风扇 310的功率,进一步地提高散热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导流罩39的横截面为矩形,以增大导流腔的容积的同时,减小结构之间的干涉。在其他实施例中,导流罩39的横截面还可以是其他形状。
为防止外部灰尘等杂质随着气流进入壳体31内部,进气口和/或出气口处设置有防尘网,防尘网贴设在对应后侧板3122的内侧并与后侧板3122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进气口和/或出气口均为横向设置的长条口结构,且长条口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以方便加工的同时,减小外部杂质进入壳体31内部的概率。优选地,长条口由由内向外冲压对应后侧板3122形成,且对应在长条口处形成有防尘罩部,防尘罩外凸于后侧板3122,且防尘罩部的下侧开口并形成对应的进气口和出气口。该种设置形式,能够使灰尘落入防尘罩部上,减小外部杂质进入壳体31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充电接口包括充电插座340,供电接口包括供电插座350,外部电源通过供电插座350、充电模块33及电源板320对充电电池32进行充电的原理和具体电路连接为本领域的常规设置,且充电电池32通过电源板320和供电插座350对用电装置进行电能供给的原理和具体电路连接同样为本领域的常规设置,此处不再赘述。
为提高充电插座340和供电插座350的安装便利性,后盖板3121的内侧连接有安装盒 34,安装盒34具有开口朝向后盖板3121的盒开口,充电插座340和供电插座350均插设于安装盒34的盒底板上,且充电插座340和供电插座350的外接端位于安装盒34内,充电插座340和供电插座350的电性连接端伸入容纳槽3124内部。安装盒34的设置,可以形成容纳线材的容置槽,方便线材的设置和归纳,提高供电模块3的结构紧凑性和内部结构规整性。
如图10所示,为方便外接电源接头与供电插座350或供电插座350连接,后盖板3121 对应盒开口的位置开设有外接口31211,充电插座340和供电插座350能通过外接口31211 外露。优选地,外接口31211的下侧边缘高于盒开口的下侧边缘,以防止容纳于安装盒34 内部的线束390脱出,提高线束390的设置稳定性。进一步地,盒开口的左右侧边缘及上侧边缘大致与外接口31211对应边缘对齐,以方便操作人员进行接线操作。
安装盒34的盒底板上还设置有控制充电插座340和供电插座350启闭的开关370,以提高供电模块3的使用安全性。开关370的按钮端位于安装盒34内部,开关370的接线端位于安装盒34的外部。
如图10和11所示,为避免安装盒34内结构的非必要外露,外接口31211处设置有门板组件36,门板组件36可选择性地封闭或露出外接口31211。优选地,门板组件36与后盖板3121或安装盒34枢接,以方便门板组件36的启闭操作,且降低拆装难度。在其他实施例中,门板组件36也可以是可相对后盖板3121推拉或拆卸,以实现对外接口31211的选择性封闭或外露。
门板组件36包括竖直设置的门板361和枢接组件,门板361的形状大致与外接口31211 的形状相适配。为提高门板361的安装稳定性和安装便利性,在本实施例中,枢接组件于门板361的枢接侧的两端各设置有一组。每组枢接组件均包括枢接固定件和枢接轴,枢接固定件固定于门板361的一侧内表面,枢接轴穿设于枢接固定件上。
以上方的枢接组件为第一枢接组件,下方的枢接组件为第二枢接组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枢接组件包括枢接板364和第一枢接轴362,枢接板364的一侧边缘卷绕形成安装轴部 3641,安装轴部3641的轴线竖直设置,安装轴部3641竖直贯通开设有枢接孔,第一枢接轴 362穿设于第一枢接孔中。安装盒34的顶板上开设有上枢接插孔,第一枢接轴362的上端插设于上枢接插孔中。优选地,安装轴部3641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
第二枢接组件包括固定板和第二枢接轴363,固定板水平设置且开设有第二枢接孔,第二枢接轴363竖直设置且穿设于第二枢接孔中。安装盒34的底部开设有下枢接插孔,第二枢接轴363的下端插设于第二枢接插孔中。
为方便门板组件36的安装,第一枢接轴362与第一枢接孔间隙配合,第一枢接轴362 能够相对枢接板364上下滑动以伸入或退出上枢接插孔中。第二枢接轴363与第二枢接孔过盈配合,与更好地实现安装定位。
为对第一枢接轴362进行插拔操作,第一枢接轴362包括呈L形设置的主轴部3621和限位轴部3622,主轴部3621穿设于第一枢接孔和上枢接插孔中,限位轴部3622位于枢接板 364的下方。
为避免第二枢接轴362非预料地脱出上枢接插孔,枢接组件还包括弹簧,弹簧套设于第一枢接轴362上,且弹簧的下端与安装轴部3641连接,弹簧的上端与第一枢接轴362连接。当下拉第一枢接轴362时,弹簧压缩,使第一枢接轴362可以退出上枢接插孔;当第一枢接轴362与上枢接插孔安装到位时,放开枢接轴,弹簧复位,第一枢接轴362的上端插入上枢接插孔中,同时,第一枢接轴362在弹簧的抵压作用下紧密插接于上枢接插孔中。
进一步地,门板组件36上设置有门锁组件37,用于使门板361和后盖板3121相对锁紧。优选地,门锁组件37包括设置在门板361开设侧内表面的第一磁吸件371以及固定于安装盒34内部的第二磁吸件372,第一磁吸件371和第二磁吸件372能够吸合。优选地,门锁组件37分别于门板361开设侧的上下两端各设置有一组,以提高锁紧稳定性。优选地,第一磁吸件371和第二磁吸件372中的一个可以为磁石,另一个可以为金属件。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磁吸件372为金属件,方便第二磁吸件372与安装盒34或后盖板3121的连接。
为方便门板361的启闭操作,门板361于开合侧的外表面设置有把手365,把手365可以采用现有任意结构形式的把手结构,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门板361的下侧还开设有第一过线口3611,导线能够穿过第一过线口3611。第一过线口3611的设置,能够在充电或供电阶段,在接线完成后关闭门板361,避免安装盒 34内结构长时间外露导致的结构易损坏、进水或进粉尘等问题。进一步地,后盖板3121对应第一过线口3611的位置开设有第二过线口31212,能够增大第一过线口3611和第二过线口31212拼接口的过线口的尺寸,减小对线缆的刮碰。优选地,第一过线口3611和第二过线口31212的周缘均向内翻折形成有折边或卷边,以进一步地避免对线缆进行刮伤。翻折角度优选为180°。
如图2和9所示为提高对容纳槽3124内导线的走线规整性,后盖板3121的内侧设置有多个内部线扣3100。优选地,为保证与供电模块3相连的外部线束的走线规范性,至少一个立柱21上设置有外部线扣24,用于引导和规整连接于显示装置20和供电模块3之间的线束。在本实施例中,外部线扣24沿立柱21的高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内部线扣3100和外部线扣24均可采用现有成熟产品,且内部线扣3100的个数和布局可以根据容纳槽3124内的具体走线情况进行具体设置,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供电模块3包括绝缘片380,绝缘片380位于安装盒34盒底的外侧且与前盖板3111连接,绝缘片380用于避免前盖板380导电而影响供电模块的使用安全性。优选地,绝缘片380与安装盒34的盒底粘接。
如图12所示,壁挂组件4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壁挂架41和两个竖直设置的壁挂条42,壁挂架4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立柱21可拆卸连接,两个壁挂条42沿壁挂架41的延伸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并与壁挂架41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壁挂架41包括水平设置的两个安装条411,两个安装条411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且每个安装条41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立柱21的前侧面可拆卸连接。两个安装条 411之间还连接有加强条413,以增强壁挂架41的结构强度和刚度,提高壁挂组件4的承载能力。优选地,加强条413竖直设置,提高连接便利性。进一步地,加强条413沿安装条41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且至少两个安装条411的两端均连接有加强条413。
安装条411包括平板状的固定板条4111,固定板条4111与立柱21的前侧面平行设置,固定板条4111上开设有用于与立柱21连接的连接通孔4113,立柱21对应开设有固定螺纹孔,固定板条4111和立柱21通过穿设于连接通孔4113和固定螺纹孔中的螺纹连接件连接。
优选地,固定板条4111在立柱21上的水平连接位置可调,以降低加工精度要求,同时使壁挂组件4适用于不同间距设置的两个立柱21的连接。更为优选地,固定板条4111在立柱21上的竖直连接位置可调,以调节显示装置的安装高度,提高显示装置的使用灵活性。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通孔4113为长条孔,长条孔的延伸方向与固定板条4111的延伸方向相同。进一步地,固定螺纹孔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以调节壁挂架41在立柱21上的安装高度位置,从而调节显示装置20的安装高度,提高显示设备的使用体验。
为提高壁挂组件4对不同型号的显示装置的连接,壁挂条42在安装条4111上的连接位置在水平方向可调,从而调节两个壁挂条42之间的间距,从而适用于具有不同水平间距的壁挂安装孔的显示装置的安装。
为方便壁挂条42的滑动,安装条411还包括导轨条4112,导轨条4112凸出固定板条4111 远离立柱21的一面,壁挂条42上设置有滑槽,滑槽与导轨条4112滑动连接。优选地,导轨条4112与固定板条4111一体成型,且导轨条4112呈L形,其一侧与固定板条4111远离另一安装条411的一侧垂直连接,另一侧沿远离立柱21的方向垂直延伸后沿远离另一安装条411的方向垂直延伸。该种安装条411的结构,能够实现壁挂条42的滑动导向的同时,避免干涉壁挂条42与固定板条4111连接,且结构简单。在其他实施例中,导轨条4112也可以是与固定板条4111可拆卸连接的其他导轨结构,或可以是与固定板条4111一体成型的U 型板条结构。
为提高壁挂组件4的结构稳定性,位置调节完成后的壁挂条42与壁挂支架41通过螺纹连接件连接。壁挂条42与壁挂支架41的连接形式可参考现有设置,此处不再赘述。
显示装置20上通常设置有四个壁挂安装孔,壁挂条42上设置有与壁挂安装孔配合的壁挂固定孔。在本实施例中,壁挂固定孔包括第一壁挂固定孔421和第二壁挂固定孔422,第一壁挂固定孔421为沿壁挂条4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孔,第二壁挂固定孔422为圆形通孔,且第二壁挂固定孔422沿壁挂条4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该种设置,能够适应于具有不同高度间距的壁挂安装孔的安装,从而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显示装置20的连接,提高移动支架10的通用性。更为优选地,第一壁挂固定孔421沿壁挂条4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在其他实施例中,壁挂固定孔也可以仅包括第一壁挂固定孔421或第二壁挂固定孔422。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壁挂组件4的结构仅为示例性结构,壁挂组件4还可以采用现有其他的壁挂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实施例二
如图13和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支架10,且本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支架10 的基本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仅壁挂组件4的结构存在差异,本实施例不再对与实施例一相同的结构进行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壁挂组件4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壁挂架41和两个壁挂条42,壁挂架41与两个立柱21可拆卸连接,壁挂条42用于连接显示装置20。壁挂架41包括两个安装条411和转接件413,转接件413连接于立柱21的内侧,且安装条41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转接件 413连接。
安装条411的结构和壁挂条42的结构可以参照实施例一进行设置,此处不再赘述。
转接件413呈L形结构,其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转接板部4131和第二转接板部4132,第一转接板部4131与立柱21的内侧面贴合且连接,第二安装板部121与安装条411贴合且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壁挂组件4,可以适用于尺寸相对较小的显示装置20的壁挂安装。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包括上述的移动支架10和显示装置20,显示装置20 与壁挂组件4壁挂连接。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25)

1.一种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动底座(1),所述移动底座(1)的底部设置有脚轮(14);
支撑架(2),其包括竖直设置的挡板(22)和两个立柱(21),两个立柱(21)相对间隔设置且下端与所述移动底座(1)连接,所述挡板(22)的相对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立柱(21)的前侧面连接;
供电模块(3),设置于所述挡板(22)的背侧并与所述支撑架(2)和/或所述移动底座(1)可拆卸连接;
壁挂组件(4),连接于所述支撑架(2)的上端,所述壁挂组件(4)用于安装显示装置(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立柱(21)的前侧面均连接有饰条(23),所述挡板(22)位于两个所述饰条(23)之间,且所述饰条(23)包覆所述挡板(22)的对应侧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饰条(23)呈开口朝向另一所述饰条(23)的U型结构,所述挡板(22)的对应侧边插入所述饰条(23)的U型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1)的下端和所述饰条(23)的下端均插接于所述移动底座(1)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22)的前侧连接有托盘(5),所述托盘(5)用于承载物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底座(1)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底板(11)、边框(12)和底框(13),所述边框(12)围设于所述底框(13)的周侧,所述底板(11)水平设置于所述底框(13)的上方且嵌设于所述边框(12)的内侧,所述底框(13)的底部连接有所述脚轮(1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12)包括沿水平方向拼接的两个边框段(12a),每个所述边框段(12a)的内表面均开设有插接槽(124),所述插接槽(124)贯通所述边框段(12a)的两端,所述底板(11)的周缘插设于所述插接槽(124)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边框段(12a)在所述底框(13)上的连接位置均能够调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壁挂组件(4)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壁挂架(41)和壁挂条(42),壁挂架(4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立柱(21)连接,所述壁挂条(42)沿壁挂架(41)的长度间隔设置有两个,所述壁挂条(42)上开设有用于连接所述显示装置的壁挂固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壁挂条(42)与所述壁挂架(41)的连接位置在所述壁挂架(41)的延伸方向上能够调节;和/或
所述壁挂架(41)在所述立柱(21)上的安装高度位置能够调节。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壁挂架(41)与所述立柱(21)的前侧面连接,或所述壁挂架(41)与所述立柱(21)的内侧面可拆卸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模块(3)包括充电电池(32)、供电接口和充电接口,所述充电电池(32)能通过所述充电接口连接外部供电电源,所述充电电池(32)能通过所述供电接口为用电设备供给电能。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模块(3)包括壳体(31),所述充电电池(32)位于所述壳体(31)的内部,所述壳体(31)能部分伸入两个所述立柱(21)之间并与所述立柱(21)连接,所述壳体(31)部分外露于所述立柱(21)背侧并与所述立柱(21)的背侧面抵接,所述壳体(31)的最大宽度小于两个所述立柱(21)的最大距离。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1)包括前壳(311)和后壳(312),所述后壳(312)呈开口朝向所述挡板(22)的盒状结构,所述前壳(311)呈板状结构,所述前壳(311)扣合连接于所述后壳(312)的开口处,所述充电电池(32)位于所述后壳(312)形成的容纳槽(3124)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模块(3)还包括电源板(320)和充电模块(33),所述充电接口通过所述充电模块(33)与所述电源板(320)电性连接,所述充电电池(32)与所述电源板(320)电性连接,所述壳体(31)内部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散热风道,所述电源板(320)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散热风道内,所述散热风道内设置有引导气流流动的散热风扇(310)。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1)内部设置有导流罩(39),所述导流罩(39)至少罩设部分所述电源板(320),所述导流罩(39)的一端开口朝向所述散热风道的进气口,所述导流罩(39)的另一端开口朝向所述散热风道的出气口,所述散热风扇(310)位于所述导流罩(39)的内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1)的相对两侧面分别由内向外冲压形成有外凸的防尘罩部,所述防尘罩部的下侧开口对应形成所述散热风道的进气口或出气口;和/或
所述壳体(31)的相对两侧面开设有所述散热风道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壳体(31)内部对应所述进气口和/或所述出气口设置有防尘网。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1)内部设置有安装盒(34),所述安装盒(34)具有背离所述挡板(22)的盒开口,所述安装盒(34)的盒底设置有所述充电接口和所述供电接口,所述壳体(31)对应所述盒开口的位置开设有外接口(31211),所述充电接口和所述供电接口能通过所述外接口(31211)外露。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口(31211)的下侧边缘高于所述盒开口的下侧边缘,所述安装盒(34)内容纳有线束(390)。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口(31211)处设置有门板(361),所述门板(361)能够选择性地封闭或开启所述外接口(31211),所述门板(361)的一侧开设有供导线穿过的第一过线口(3611)。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线口(3611)的周缘向内翻折形成有折边,所述折边与所述门板(361)内表面贴合。
22.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池(32)的下端面及远离所述挡板(22)的一面均与所述壳体(31)的内表面贴合,所述供电模块(3)包括电池支架(35),所述电池支架(35)箍设于所述充电电池(32)的另三侧并与所述壳体(31)连接。
23.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1)内表面设置有多个内部线扣(3100),多个所述内部线扣(3100)用于规范所述壳体(31)内走线;和/或
至少一个立柱(21)上设置有外部线扣(24),所述外部线扣(24)用于规范与所述供电模块(3)连接的外部线束。
2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模块(3)包括绝缘片(380),所述绝缘片(380)正对所述充电接口和所述供电接口设置,且所述绝缘片(380)连接于所述壳体(31)靠近所述挡板(22)的一侧内表面。
25.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装置(20)和如权利要求1-24任一项所述的移动支架,所述显示装置(20)与所述壁挂组件(4)可拆卸连接。
CN202120428844.1U 2021-02-26 2021-02-26 一种移动支架及显示设备 Active CN2152942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28844.1U CN215294203U (zh) 2021-02-26 2021-02-26 一种移动支架及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28844.1U CN215294203U (zh) 2021-02-26 2021-02-26 一种移动支架及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94203U true CN215294203U (zh) 2021-12-24

Family

ID=79532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28844.1U Active CN215294203U (zh) 2021-02-26 2021-02-26 一种移动支架及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942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48573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JP4070607B2 (ja) 一体化された無停電電源装置エンクロージャ
AU2006241303B2 (en) Cable management device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a power center, and cable management system comprising same
KR101721340B1 (ko) 천정형 등기구
CN215294203U (zh) 一种移动支架及显示设备
US20070247111A1 (en) Battery charger
CN213816356U (zh) 快拆式模块化户用锂电池储能产品
CN218415140U (zh) 一种电源盒结构及室外柜
JP5528607B2 (ja) 送風機
WO2018137425A1 (zh) 空调器基座组件及空调器
CN212850527U (zh) 一种应急融合通信终端及其便携箱
CN213183397U (zh) 一种led智能多媒体一体机
CN216387183U (zh) 一种非金属电能计量箱
CN214506072U (zh) 一种装配便捷的模块化配电箱
JP2001135949A (ja) 配線収納装置
CN215006480U (zh) 一种快拆分离式风扇模组结构
CN219918065U (zh) 一种抽拉式电源箱及3d打印机
CN213602115U (zh) 笔记本扩展坞
CN220732721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光伏接线盒
CN110380337B (zh) 一种快速接插组合器件模块结构
CN210069790U (zh) 一种应急电源盒
CN216750810U (zh) 配电设备及其设备箱
CN215379404U (zh) 移动储能装置
CN217591376U (zh) 电器盒、柜式空调器
CN220755224U (zh) 一种易拆卸安装的控制器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