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02115U - 笔记本扩展坞 - Google Patents
笔记本扩展坞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602115U CN213602115U CN202022425496.0U CN202022425496U CN213602115U CN 213602115 U CN213602115 U CN 213602115U CN 202022425496 U CN202022425496 U CN 202022425496U CN 213602115 U CN213602115 U CN 21360211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otebook
- docking station
- circuit board
- coupling assembling
- sh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电脑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笔记本扩展坞,该笔记本扩展坞与笔记本电脑配套使用,该笔记本扩展坞包括本体和两个连接组件,两个所述连接组件分别安装于所述本体的两端,并用于将所述笔记本电脑夹紧;至少其中一个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本体可拆卸连接,至少其中一个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相电性连接的第一插接件和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插接件用于与所述笔记本电脑侧面接口相插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与所述本体电性连接。由于两个连接组件将笔记本夹紧,这样该笔记本扩展坞与笔记本成连接为一个整体,并且能够作为一个整体持续使用,减少了笔记本与笔记本扩展坞插拔次数,延长笔记本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脑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笔记本扩展坞。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笔记本电脑因体积小巧便于携带的性能,而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娱乐以及工作中;目前,笔记本电脑通常采用轻薄化设计,其机身自带端口较少,无法满足使用需求,因此,人们通常会在笔记本电脑上插接扩展坞,以满足多接口的使用需求。
现有的扩展坞通常包括本体以及用于连接本体和笔记本电脑的数据线,而在扩展坞的使用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拔插数据线,这样笔记本电脑接口的插接次数较多,易于损坏,从而大大降低了笔记本电脑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笔记本扩展坞,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扩展坞再使用过程中因插拔次数多而导致笔记本电脑接口易于损坏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笔记本扩展坞,与笔记本电脑配套使用,所述笔记本扩展坞包括本体和两个连接组件,两个所述连接组件分别安装于所述本体的两端,并用于将所述笔记本电脑夹紧;至少其中一个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本体可拆卸连接,至少其中一个所述连接组件朝向所述本体的表面设有相电性连接的第一插接件和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插接件用于与所述笔记本电脑侧面接口相插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与所述本体电性连接。
可选地,两个所述连接组件分为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插接于所述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与所述本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还包括端盖和第一外壳,所述端盖插接于所述本体上,所述第一插接件和所述第一连接件均安装于所述端盖朝向所述本体的侧面上,所述第一外壳罩设于所述端盖背向所述本体的端面上。
可选地,所述端盖上设有卡扣,所述本体内开设有用于与所述卡扣配合使用的卡槽;或者,所述本体内设有卡扣,所述端盖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卡扣配合使用的卡槽。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外壳、第一电路板、第二插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电路板安装于所述第二外壳内,所述第二插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安装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上,所述第二外壳罩设于所述本体的端部,所述第二插接件穿过所述本体,且外露出所述本体外,并用于与所述笔记本电脑另一侧面接口相插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用于与所述本体电性连接。
可选地,两个所述连接组件分为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分别插接于所述本体的两端。
可选地,所述本体包括壳体、内架以及相互电性连接的主电路板和PCIE主板,所述内架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主电路板和所述PCIE主板均安装于所述内架上,并均位于所述壳体内,两个所述连接组件均与所述内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主电路板插接。
可选地,所述PCIE主板包括第二电路板和若干个外接扩展接口,所述第二电路板与所述主电路板电性连接,各所述外接扩展接口均安装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所述壳体上设有若干个插接孔,各所述外接扩展接口与各所述插接孔一一正对设置。
可选地,所述本体还包括用于对所述主电路板和所述PCIE主板散热的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安装于所述内架上,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散热风扇配合使用的散热孔。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底面上设有若干个硅胶脚垫。
本申请提供的笔记本扩展坞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在使用时,将笔记本放置在本体上后,然后将其中一个与本体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组件安装于本体上后,两个连接组件将笔记本夹紧,与此同时,第一插接件插入笔记本电脑侧面接口内,通过第一插接件和第一连接件,将笔记本与本体电性导通,从而实现笔记本扩展坞的功能,由于两个连接组件将笔记本夹紧,这样使得该笔记本扩展坞与笔记本成连接为一个整体,并且能够作为一个整体持续使用,减少了笔记本与笔记本扩展坞插拔次数,延长笔记本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笔记本扩展坞与笔记本处于链接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笔记本扩展坞与笔记本处于未链接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中的笔记本扩展坞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所示中的笔记本扩展坞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中的笔记本扩展坞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中的笔记本扩展坞的爆炸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本体 11—壳体 12—内架
13—主电路板 14—PCIE主板 15—散热风扇
16—PCIE盖 20—第一连接组件 21—第一插接件
22—第一连接件 23—端盖 24—第一外壳
25—第三电路板 26—导线 30—第二连接组件
31—第二外壳 32—第一电路板 33—第二插接件
34—第二连接件 41—硅胶脚垫 42—螺丝
50—笔记本 111—插接孔 112—散热孔
121—卡槽 122—穿设孔 141—第二电路板
142—外接扩展接口 231—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6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6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笔记本扩展坞,与笔记本50电脑配套使用,笔记本扩展坞主要解决笔记本50外接接口少,增加外接扩展接口142以及用于扩展笔记本50的内存容量,满足人们更为多样化的使用需求。
参阅图1、图2和图3所示,该笔记本扩展坞包括本体10和两个连接组件,两个连接组件分别安装于本体10的两端,并用于将笔记本50电脑夹紧;至少其中一个连接组件与本体10可拆卸连接,至少其中一个连接组件包括相电性连接的第一插接件21和第一连接件22,第一插接件21用于与笔记本50电脑侧面接口相插接,第一连接件22用于与本体10电性连接。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的笔记本扩展坞,在使用时,将笔记本50放置在本体10上后,然后将其中一个与本体10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组件安装于本体10上后,两个连接组件将笔记本50夹紧,与此同时,第一插接件21插入笔记本50 电脑侧面接口内,通过第一插接件21和第一连接件22,将笔记本50与本体10 电性导通,从而实现笔记本扩展坞的功能,由于两个连接组件将笔记本50夹紧,这样使得该笔记本扩展坞与笔记本50成连接为一个整体,并且能够作为一个整体持续使用,减少了笔记本50与笔记本扩展坞插拔次数,延长笔记本50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其中一个连接组件与本体10可拆卸连接,这样可以根据需要安装或者拆卸,当该连接组件与本体10处于拆卸状态时,笔记本50与该笔记本扩展坞处于未链接状态,当将笔记本50摆放在本体10上相应位置,再将该连接组件安装本体10上,此时笔记本50与笔记本扩展坞处于链接状态,笔记本扩展坞被激活,实现笔记本扩展坞的连接器端口扩展和PCIE(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扩展功能。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3、图4和图5所示,提供的该笔记本扩展坞的两个连接组件分为第一连接组件20和第二连接组件30,第一连接组件 20插接于本体10的一端,第二连接组件30与本体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具体地,该笔记本扩展坞安装在笔记本50上时,只需将第一连接组件20插接在本体10上即可,其操作更为简单,安装更为方便。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3、图5和图6所示,提供的该笔记本扩展坞的第一连接组件20还包括端盖23和第一外壳24,端盖23插接于本体 10上,第一插接件21和第一连接件22均安装于端盖23朝向本体10的侧面上,第一外壳24罩设于端盖23背向本体10的端面上。具体地,端盖23作为第一插接件21和第一连接件22安装基体,起到支撑第一插接件21和第一连接件22 的作用,同时,第一外壳24罩设在端盖23背向本体10的端部上,从而避免第一插接件21和第一连接件22外露,保证使用的安全可靠性。
在具体应用时,参阅图6所示,第一插接件21和第一连接件22通过导线 26和第三电路板25电性连接,而导线26和第三电路板25位于第一外壳24内,从而避免导线26与第三电路板25外露,提高使用的安全可靠性。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6所示,提供的该笔记本扩展坞的端盖23上设有卡扣231,本体10内开设有用于与卡扣231配合使用的卡槽121。具体地,在使用时,只需将卡扣231插入本体10内,与卡槽121卡合后,即可实现第一连接组件20与本体10的固定连接,另外,当端盖23与本体10需要拆卸时,只需将端盖23拔出本体10外,使得卡扣231与卡槽121脱离,即可实现第一连接组件20与本体10的拆卸,这样第一连接组件20的拆装操作简单,方便快捷。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该笔记本扩展坞的本体10内设有卡扣 231,端盖23上设有用于与卡扣231配合使用的卡槽121。具体地,在使用时,只需将端盖23上的卡槽121插入本体10内,与卡扣231卡合后,即可实现第一连接组件20与本体10的固定连接,另外,当端盖23与本体10需要拆卸时,只需将端盖23拔出本体10外,使得卡扣231与卡槽121脱离,即可实现第一连接组件20与本体10的拆卸,这样第一连接组件20的拆装操作简单,方便快捷。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6所示,提供的该笔记本扩展坞的第二连接组件30包括第二外壳31、第一电路板32、第二插接件33和第二连接件 34,第一电路板32安装于第二外壳31内,第二插接件33和第二连接件34均安装于第一电路板32上,第二外壳31罩设于本体10的端部,第二插接件33 穿过本体10,且外露出本体10外,并用于与笔记本50电脑另一侧面接口相插接,第二连接件34用于与本体10电性连接。当笔记本50夹紧在第一连接组件 20和第二连接组件30之间后,第一插接件21和第二插接件33分别插接在笔记本50相对两侧的接口上,此时,笔记本50同时与第一连接组件20和第二连接组件30连接,这样笔记本50与该笔记本扩展坞的连接更为稳定可靠,防止该笔记本扩展坞与笔记本50脱离,使得笔记本扩展坞与笔记本50一体使用,更为稳定可靠,也进一步地,减少了该笔记本扩展坞与笔记本50的插拔次数,大大延长了该笔记本50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第二外壳31为第一电路板32提供安装基体,第二外壳31罩设本体10的端部,这样可以避免了第一电路板32的外露,保证使用的安全可靠性,另外,第二插接件33与第二连接件34通过第一电路板32电性导通,这样在第二插接件33插接在笔记本50上后,笔记本50通过第二插接件33、第二电路板141和第二连接件34电性导通。
更进一步地,第一插接件21、第一连接件22、第二插接件33和第二连接件34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或者五个以上,第一插接件 21、第一连接件22、第二插接件33和第二连接件34可以为typec接头、USB 接头、耳机接头、网线接头等接头;其具体类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此不作限定。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该笔记本扩展坞的两个连接组件分为第一连接组件20和第二连接组件30,第一连接组件20和第二连接组件30分别插接于本体10的两端。具体地,在使用时,这样本体10的两端的连接组件均可以从本体10上拆卸下来,使得笔记本50的夹紧操作更为简单,并且,两端的连接组件均与本体10相插接,其操作简单可靠。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6所示,提供的该笔记本扩展坞的本体10包括壳体11、内架12以及相互电性连接的主电路板13和PCIE主板14,内架12安装于壳体11内,主电路板13和PCIE主板14均安装于内架12上,并均位于壳体11内,两个连接组件均与内架12连接,第一连接件22与主电路板13插接。具体地,内架12作为主电路板13和PCIE主板14的安装基体,起到支撑固定主电路板13和PCIE主板14,并且,壳体11套设在内架12外,起到保护主电路板13和PCIE主板14的作用,其结构简答可靠。
在具体应用时,参阅图6所示,卡槽121设置在内架12上,端盖23上的卡扣231伸入壳体11内与卡槽121相卡合,从而实现第一连接组件20与内架 12之间插接连接,其具体结构如下:内架12设置有供卡扣231穿设的穿设孔 122,卡槽121设置内架12的侧面上,且卡槽121沿壳体11的长度方向延伸,卡扣231从穿设孔122穿入,当卡接凸起卡入卡槽121后,即可实现第一连接组件20与本体10的固定插接;并且当卡扣231移动到穿设孔122的开口处时,卡扣231受到卡槽121靠近穿设孔122的侧壁阻挡,防止第一连接组件20拉出长度过长,也可以防止第一连接组件20本体10分离,方便使用。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壳体11呈长条状,其内部中空,第一连接组件20 和第二连接组件30分别安装在壳体11的两端;壳体11的材料为铝材料,优选为AL6063,由于铝材质能快速导热散热,从而提高笔记本50的散热效率;也可以通过更换不同长度的内架12和壳体11,从而满足不同尺寸笔记本50的使用需求,减少该笔记本扩展坞模具开发成本。
进一步地,壳体11的横截面尺寸沿宽度方向其高度越来越小,这样当笔记本50放置在笔记本50上后,笔记本50靠近显示屏的侧面抬高,其结构设计符合人机工程,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因为笔记本50增加了高度而感觉更劳累,并且笔记本50由于底部被垫高,使得底部空气对流量增大,更有利于热量的消散。
更进一步地,主电路板13和PCIE主板14沿壳体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内架12上,壳体11的底部与主电路板13对应的位置设有PCIE盖16,以方便该笔记本扩展坞的维修;PCIE盖16采用铝合金材质,通过螺丝42固定于壳体11上,该螺丝42优选为KM机牙螺丝42。
更进一步地,第二外壳31的材料为ABS+PC,其防火等级为V0,耐温80℃以上;通过塑料卡扣231固定于内架12上;是内架12的材料为ABS+PC,其防火等级为V0,耐温80℃以上;通过塑料卡扣231固定于壳体11内,同时与连接第二外壳31和端盖23连接;端盖23的材料为pa66尼龙料,其防火等级为V0,耐温80℃以上;端盖23用于连接固定第一外壳24,其插入壳体11内时,还可以充当导轨作用,保证第一连接件22与主电路板13稳定插接在一起;第一外壳24的材料为ABS+PC,其防火等级为V0,耐温80℃以上;通过塑料卡扣231与端盖23固定。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6所示,提供的该笔记本扩展坞的PCIE 主板14包括第二电路板141和若干个外接扩展接口142,第二电路板141与主电路板13电性连接,各外接扩展接口142均安装于第二电路板141上,壳体11 上设有若干个插接孔111,各外接扩展接口142与各插接孔111一一正对设置。外接扩展接口142通过插接孔111外露出壳体11,以方便与外部电子部件连接,从而实现多个笔记本50电脑接口的扩展。
具体地,外接扩展接口142为三个、四个、五个或者五个以上,外接扩展接口142可以为typec接口、USB接口、耳机接口、网线接口等接口;其具体类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组合搭配使用,在此不作限定。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6所示,提供的该笔记本扩展坞的本体10还包括用于对主电路板13和PCIE主板14散热的散热风扇15,散热风扇 15安装于内架12上,壳体11上设有与散热风扇15配合使用的散热孔112。散热风扇15将本体10的热量通过散热孔112抽出壳体11外,从而帮助该笔记本扩展坞和笔记本50散热,避免该笔记本扩展坞和笔记本50过热而损坏,延长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散热风扇15、主电路板13和第二电路板141均通过螺丝42固定在壳体11上,该螺丝42优选为PA2*5自攻螺丝42。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4和图6所示,提供的该笔记本扩展坞的壳体11的底面上设有若干个硅胶脚垫41。当该笔记本扩展坞放置在桌面或者其他地方时,硅胶脚垫41起到防滑的作用,避免笔记本50摔落,提高笔记本50使用的安全可靠性。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部件之间连接关系以及原理实现,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外部设备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笔记本扩展坞,与笔记本电脑配套使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笔记本扩展坞包括本体和两个连接组件,两个所述连接组件分别安装于所述本体的两端,并用于将所述笔记本电脑夹紧;至少其中一个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本体可拆卸连接,至少其中一个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相电性连接的第一插接件和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插接件用于与所述笔记本电脑侧面接口相插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与所述本体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本扩展坞,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组件分为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插接于所述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与所述本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笔记本扩展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还包括端盖和第一外壳,所述端盖插接于所述本体上,所述第一插接件和所述第一连接件均安装于所述端盖朝向所述本体的侧面上,所述第一外壳罩设于所述端盖背向所述本体的端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笔记本扩展坞,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上设有卡扣,所述本体内开设有用于与所述卡扣配合使用的卡槽;
或者,所述本体内设有卡扣,所述端盖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卡扣配合使用的卡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笔记本扩展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外壳、第一电路板、第二插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电路板安装于所述第二外壳内,所述第二插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安装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上,所述第二外壳罩设于所述本体的端部,所述第二插接件穿过所述本体,且外露出所述本体外,并用于与所述笔记本电脑另一侧面接口相插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用于与所述本体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笔记本扩展坞,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组件分为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分别插接于所述本体的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笔记本扩展坞,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壳体、内架以及相互电性连接的主电路板和PCIE主板,所述内架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主电路板和所述PCIE主板均安装于所述内架上,并均位于所述壳体内,两个所述连接组件均与所述内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主电路板插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笔记本扩展坞,其特征在于:所述PCIE主板包括第二电路板和若干个外接扩展接口,所述第二电路板与所述主电路板电性连接,各所述外接扩展接口均安装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所述壳体上设有若干个插接孔,各所述外接扩展接口与各所述插接孔一一正对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笔记本扩展坞,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还包括用于对所述主电路板和所述PCIE主板散热的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安装于所述内架上,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散热风扇配合使用的散热孔。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笔记本扩展坞,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底面上设有若干个硅胶脚垫。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425496.0U CN213602115U (zh) | 2020-10-27 | 2020-10-27 | 笔记本扩展坞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425496.0U CN213602115U (zh) | 2020-10-27 | 2020-10-27 | 笔记本扩展坞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602115U true CN213602115U (zh) | 2021-07-02 |
Family
ID=76592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425496.0U Active CN213602115U (zh) | 2020-10-27 | 2020-10-27 | 笔记本扩展坞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602115U (zh) |
-
2020
- 2020-10-27 CN CN202022425496.0U patent/CN21360211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881101B (zh) | 电子装置 | |
US20140126146A1 (en) | Air duct | |
CN213602115U (zh) | 笔记本扩展坞 | |
US8503177B2 (en) | Detachable USB fan module mounting structure | |
CN108241413A (zh) | 服务器机架 | |
CN216381932U (zh) | 一种串联式风扇组 | |
CN216306291U (zh) | 一种模块化的计算机风扇结构 | |
CN106249825B (zh) | 电力供应扩展卡及电脑机箱 | |
US8035962B2 (en) | Computer hot-plug structure | |
CN111339011B (zh) | 主控装置及阵列服务器 | |
CN213210780U (zh) | 一种主机设备和plc系统 | |
CN220015548U (zh) | 一种可串接的散热扇 | |
CN217034663U (zh) | 一种直立式电脑主机 | |
CN2475140Y (zh) | 散热模块 | |
CN209786221U (zh) | 一种电源模块及其接线端子 | |
CN210864485U (zh) | 平板电脑 | |
CN217085691U (zh) | 适应性强的平板电脑散热组件 | |
CN214227734U (zh) | 一种接线盒及齿轮箱 | |
WO2020113541A1 (zh) | 转接器 | |
CN217306811U (zh) | 一种多接头usb插接板 | |
CN219778211U (zh) | 一种支撑底座及其形成的笔记本测试装置 | |
CN214225832U (zh) | 嵌入式高性能工控机 | |
CN217036056U (zh) | 风扇电连接结构 | |
CN218732052U (zh) | 一种带有散热功能的插线板 | |
WO2003010859A1 (en) | A domestic electrical distribution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