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88986U - 一种电解水制氢制氧循环利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解水制氢制氧循环利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88986U
CN215288986U CN202121276402.6U CN202121276402U CN215288986U CN 215288986 U CN215288986 U CN 215288986U CN 202121276402 U CN202121276402 U CN 202121276402U CN 215288986 U CN215288986 U CN 2152889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pump
storage tank
box body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7640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新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uixing Air Liquefa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uixing Air Liquefa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uixing Air Liquefa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uixing Air Liquefa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7640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889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889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889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6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non-carbon containing sources, e.g. by water electrolysis

Landscapes

  • 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Non-Metals, Compounds, Apparatus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解水制氢制氧循环利用装置,涉及电解水制氢制氧技术领域,在电解水制氢制氧的过程中,因水含有矿物质,正反极板接通电源后会与矿物质发生电解反应,从而形成了铁离子,铁离子长时间与正负极板和电解槽接触会使正负极板和电解槽产生锈蚀,从而缩短了正负极板和电解槽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两个进料口将明巩放置第三蓄水槽和第四蓄水槽的内部,开启水泵A,水泵A的开启可将第二蓄水槽内的水通过导流管A、连接管、导流管B和分流管导入第一蓄水槽内,当第一蓄水槽内的水高于导出管时,水会导入第三蓄水槽内,水与明巩接触后,明巩会吸附水内含有的杂质,并会形成絮状物,实现了对水的净化。

Description

一种电解水制氢制氧循环利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解水制氢制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解水制氢制氧循环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水电解制氢是一种较为方便的制取氢气的方法,在充满电解液的电解槽中通入直流电,水分子在电极上发生电化学反应,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现有专利(CN212404297U)公开了一种电解水制氢制氧循环利用装置,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储热池、磁力泵即形成一个密闭式热传递、热储存系统。当制氢系统有废热产生时,可以将热进行储存,一直到储热池温度接近制氢系统运行温度,当制氢系统低负荷运行时,可以将储存的热通过热交换器对制氢系统加温,结合外部热能系统,可以达到热综合利用效率最大化,为企业节约成本。
但是上述设计的一种电解水制氢制氧循环利用装置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以下问题;电解水制氢制氧循环利用装置不具备过滤功能,在电解水制氢制氧的过程中,因水内含有矿物质,正反极板接通电源后会与矿物质发生电解反应,从而形成了铁离子,铁离子长时间与正负极板和电解槽接触会使正负极板和电解槽产生锈蚀,从而缩短了正负极板和电解槽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解水制氢制氧循环利用装置,解决了因水内含有矿物质,正反极板接通电源后会与矿物质发生电解反应,从而形成了铁离子,铁离子长时间与正负极板和电解槽接触会使正负极板和电解槽产生锈蚀,从而缩短了正负极板和电解槽的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解水制氢制氧循环利用装置,包括箱体A和箱体B,所述箱体B放置在箱体A的一侧,所述箱体A和箱体B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分隔板,所述箱体A和箱体B的内部通过分隔板分隔出第一蓄水槽、第二蓄水槽、第三蓄水槽和第四蓄水槽,所述箱体A一侧铰接有封闭门,所述箱体A的顶部开设有两个通风口,所述箱体A的一侧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进水管A,所述箱体B的正面开设有两个进料口,所述第一蓄水槽的内部设置有电解机构,所述第二蓄水槽、第三蓄水槽和第四蓄水槽的内部设置有循环机构,所述箱体A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箱体A的一侧设置有封堵装;
所述电解机构,包括电解槽,所述电解槽安装第一蓄水槽的内部,所述电解槽的内部放置有正极板和负极板,所述电解槽的内部开设有两个与正极板和负极板的放置槽;
所述循环机构包括水泵A、水泵B和水泵C,所述水泵A安装在第二蓄水槽的内部,所述水泵C安装在第三蓄水槽的内部,所述第三蓄水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底座A,所述底座A与水泵C固定连接,所述水泵B安装在第四蓄水槽的内部,所述第四蓄水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底座B,所述底座B与水泵B固定连接,所述水泵A的抽水口套设有导流管A,所述箱体A的一侧开设有与导流管A相适配的放置槽,所述导流管A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A,所述连接管A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导流管B,所述箱体A的一侧开设有与导流管B相适配的通孔,所述导流管B位于箱体A内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四个分流管,所述第一蓄水槽的内部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导管,所述导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三通A,所述三通A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输送管A,所述输送管A的一端延伸至第三蓄水槽的内部,所述三通A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输送管B,所述输送管B的一端延伸至第四蓄水槽的内部,所述第二蓄水出的内部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进水管B,所述进水管B一端固定连接有三通B,所述三通B内部固定安装有软管,所述软管延伸至第三蓄水槽内部的一端与水泵C套接,所述三通B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连接管B,所述连接管B延伸至第四蓄水槽内部的一端与水泵B套接,所述箱体B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器A,所述控制器A与水泵B和水泵C电性连接,所述第三蓄水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水位感应器A,所述第四蓄水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水位感应器B,所述水位感应器A和水位感应器B的内部均设置有感应端A和感应端B,所述水位感应器A和水位感应器B均与控制器A电性连接;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四个支撑腿,四个所述支撑腿固定安装在箱体A的底部,所述支撑腿的内部螺纹连接有两个螺栓;
所述封堵机构包括马达,所述马达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与三通A的内部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上固定连接有封堵板,所述马达与控制器A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箱体A的正面镶嵌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的材质为钢化玻璃。
优选的,所述箱体A内部固定安装有温度感应器,所述箱体A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器B,所述控制器B与温度感应器电性连接,两个所述通风口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输送管B,两个所述输送管B与控制器B电性连接,当第二蓄水池内部的水温度高于温度感应器设定的温度时,温度感应器向控制器B传送信号,通过控制器B开启两个输送管B,输送管B的转动可将箱体A的内部的高温空气通过通风口,吹至箱体A的外部,从而降温了箱体A内部的温度。
优选的,所述水泵A、水泵B和水泵C上均设置有纱网,所述纱网位于水泵A、水泵B和水泵C的进水端,纱网的设置可有效地阻隔水中含有颗粒杂质,避免了颗粒杂质进入水泵A、水泵B和水泵C内部,并依附在水泵A、水泵B和水泵C内部的器件上,可能会对水泵A、水泵B和水泵C内部的器件造成损伤。
优选的,所述导流管A、连接管B和软管上均套设有喉箍,所述喉箍位于水泵A、水泵C和水泵B的一侧,工作人员将导流管A的一端套设在水泵A、水泵C和水泵B的出水口,并转动喉箍上的螺钉,通过螺钉与喉箍上开设的相适配的卡槽配合,会使喉箍的一端移动,使导流管A收缩,导流管A的内壁与水泵A、水泵C和水泵B出水口的外壁相抵,避免了水泵A、水泵C和水泵B在工作的过程中,可能因水压的问题使导流管A远离水泵A、水泵C和水泵B的本体。
优选的,所述支撑腿的内部开设有两个与螺栓相适配的螺纹孔,所述螺栓位于螺纹孔的内部,螺纹孔的设置,减少了螺栓与支撑腿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延长了螺栓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箱体A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过滤网,因氢气和氧气内还含有一定的水,通过过滤网内部的过滤棉,可有效率的将水分与氢气和氧气分离,并流至第一蓄水槽内,从而减少了电解水的流失。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A的材质为铁,所述连接管A位于箱体A的一侧,利用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水与连接管A接触后,水内的热量会被连接管A导出,从而降温了水的温度。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解水制氢制氧循环利用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两个进料口将明巩放置第三蓄水槽和第四蓄水槽的内部,开启水泵A,水泵A的开启可将第二蓄水槽内的水通过导流管A、连接管A、导流管B和分流管导入第一蓄水槽内,当第一蓄水槽内的水高于导管时,水会顺着导管、三通A和输送管A的内部通道导入第三蓄水槽内,水与明巩接触后,明巩会吸附水内含有的杂质,并会形成絮状物,实现了对水的净化。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电解水制氢制氧循环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电解水制氢制氧循环利用装置正视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电解水制氢制氧循环利用装置中三通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中标号:1、箱体A;2、箱体B;3、支撑腿;4、螺栓;5、分隔板;6,水泵A;7、导流管A;8、连接管A;9、导流管B;10、分流管;11、电解槽;12、正极板;13、负极板;14、固定块;15、过滤网;16、进水管A;17、进水管B;18、三通B;19、连接管B;20、软管;21、底座B;22、水泵B;23、水泵C;24、底座A;25、导管;26、三通A;27、输送管A;28、输送管B;29、水位感应器A;30、感应端A;31、感应端B;32、水位感应器B;33、马达;34、转动杆;35、封堵板;36、温度感应器;37、控制器B;38、控制器A;39、纱网;40、喉箍;41、封闭门;42、观察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由图1-4给出,一种电解水制氢制氧循环利用装置,包括箱体A1和箱体B2,箱体B2放置在箱体A1的一侧,箱体A1和箱体B2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分隔板5,箱体A1和箱体B2的内部通过分隔板5分隔出第一蓄水槽、第二蓄水槽、第三蓄水槽和第四蓄水槽,箱体A1一侧铰接有封闭门41,箱体A1的顶部开设有两个通风口,箱体A1的一侧开设有圆孔,圆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进水管A16,箱体B2的正面开设有两个进料口,第一蓄水槽的内部设置有电解机构,第二蓄水槽、第三蓄水槽和第四蓄水槽的内部设置有循环机构,箱体A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机构,箱体A1的一侧设置有封堵机构;
电解机构,包括电解槽11,电解槽11安装第一蓄水槽的内部,电解槽11的内部放置有正极板12和负极板13,电解槽11的内部开设有两个与正极板12和负极板13的放置槽;
通过将正极板12和负极板13通电,通电的正极板12和负极板13与水接触,水分子与电机会产生电化反应,从而产生了氢气和氧气;
循环机构包括水泵A6、水泵B22和水泵C23,水泵A6安装在第二蓄水槽的内部,水泵C23安装在第三蓄水槽的内部,第三蓄水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底座A24,底座A24与水泵C23固定连接,水泵B22安装在第四蓄水槽的内部,第四蓄水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底座B21,底座B21与水泵B22固定连接,水泵A6的抽水口套设有导流管A7,箱体A1的一侧开设有与导流管A7相适配的放置槽,导流管A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A8,连接管A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导流管B9,箱体A1的一侧开设有与导流管B9相适配的通孔,导流管B9位于箱体A1内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四个分流管10,第一蓄水槽的内部开设有出水口,出水口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导管25,导管2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三通A26,三通A2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输送管A27,输送管A27的一端延伸至第三蓄水槽的内部,三通A26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输送管B28,输送管B28的一端延伸至第四蓄水槽的内部,第二蓄水出的内部开设有进水口,进水口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进水管B17,进水管B17一端固定连接有三通B18,三通B18内部固定安装有软管20,软管20延伸至第三蓄水槽内部的一端与水泵C23套接,三通B18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连接管B19,连接管B19延伸至第四蓄水槽内部的一端与水泵B22套接,箱体B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器A38,控制器A38与水泵B22和水泵C23电性连接,第三蓄水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水位感应器A29,第四蓄水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水位感应器B32,水位感应器A29和水位感应器B32的内部均设置有感应端A30和感应端B31,水位感应器A29和水位感应器B32均与控制器A38电性连接;
工作人员通过两个进料口将明巩放置第三蓄水槽和第四蓄水槽的内部,通过进水管A16将水导入第二蓄水槽内部,开启水泵A6,水泵A6的开启可将第二蓄水槽内的水通过导流管A7、连接管A8、导流管B9和分流管10导入第一蓄水槽内,当第一蓄水槽内的水高于导管25时,水会顺着导管25、三通A26和输送管A27的内部通道导入第三蓄水槽内,水与明巩接触后,明巩会吸附水内含有的杂质,并会形成絮状物,实现了对水的净化,当第三蓄水槽内部的水高于触碰至感应端A30时,感应端A30向水位感应器A29传送信号,水位感应器A29向控制器A38传送信号,控制器A38开启马达33和水泵C23,马达33的驱动端带动转动杆34转动,转动杆34的转动带动封堵板35转动,封堵板35转动的过程中封堵板35的一侧会与输送管A27的一侧相抵,实现了对输送管A27通道的封堵,此时三通A26内部水会从输送管B28的通道流至第四蓄水槽内,马达33的开启可将第三蓄水槽内的水顺着软管20、三通B18和进水管B17的通道导入第二蓄水槽内,当第三蓄水槽内的水低于感应端B31时,感应端B31向水位感应器A29传送信号,水位感应器A29向控制器A38传送信号,控制器A38关闭水泵C23,并开启马达33,马达33的驱动端带动转动杆34转动,转动杆34的转动带动封堵板35转动,封堵板35转动的过程中封堵板35的一侧会与输送管B28的一侧相抵,实现了对输送管B28通道的封堵,此时三通A26内部的水通过输送管A27的通道导入第三蓄水槽内,此时第四蓄水槽内的水与与感应端A30接触;
通过开启水泵A6,水泵A6将箱体A1内部的水通过导流管A7、连接管A8和导流管B9的通道抽入分流管10的内部,并通过分流管10的通道洒至分隔板5的顶部,
支撑机构包括四个支撑腿3,四个支撑腿3固定安装在箱体A1的底部,支撑腿3的内部螺纹连接有两个螺栓4;
工作人员通过将两个螺栓4旋入支撑腿3的内部并与地面接触,增加了箱体A1运行的稳定性;
封堵机构包括马达33,马达33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34,转动杆34的一端与三通A26的内部转动连接,转动杆34上固定连接有封堵板35,马达33与控制器A38电性连接。
当第三蓄水槽内部的水高于感应端A30时,水位感应器A29向控制器A38传送信号,控制器A38开启马达33,马达33的驱动端带动转动杆34转动,转动杆34的转动带动封堵板35转动,封堵板35转动的过程中封堵板35的一侧会与输送管A27的一侧相抵,实现了对输送管A27通道的封堵,此时三通A26内部水会从输送管B28的通道流至第四蓄水槽内;
本实施例中:水位感应器A29和水位感应器B32采用的型号为XKC-C362-2P,马达33采用的控制器为NANOTEC,控制器A38采用的型号为36V-48V350W。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箱体A1的正面镶嵌有观察窗42,观察窗42的材质为钢化玻璃。
观察窗42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观察箱体A1内部的器件,并及时的做出相对应的修护和维修措施。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箱体A1内部固定安装有温度感应器36,箱体A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器B37,控制器B37与三通A26电性连接,两个通风口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输送管B28,两个输送管B28与控制器B37电性连接。
当第二蓄水池内部的水温度高于温度感应器36设定的温度时,温度感应器36向控制器B37传送信号,通过控制器B37开启两个输送管B28,输送管B28的转动可将箱体A1的内部的高温空气通过通风口,吹至箱体A1的外部,从而降温了箱体A1内部的温度。
本实施例中:控制器B37采用的型号为48V450W,温度感应器36采用的型号为PT100。
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水泵A6、水泵B22和水泵C23上均设置有纱网39,纱网39位于水泵A6、水泵B22和水泵C23的进水端。
纱网39的设置可有效地阻隔水中含有颗粒杂质,避免了颗粒杂质进入水泵A6、水泵B22和水泵C23内部,并依附在水泵A6、水泵B22和水泵C23内部的器件上。
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导流管A7、连接管B19和软管20上均套设有喉箍40,喉箍40位于水泵A6、水泵C23和水泵B22的一侧。
工作人员将导流管A7的一端套设在水泵A6、水泵C23和水泵B22的出水口,并转动喉箍40上的螺钉,通过螺钉与喉箍40上开设的相适配的卡槽配合,会使喉箍40的一端移动,使导流管A7收缩,导流管A7的内壁与水泵A6、水泵C23和水泵B22出水口的外壁相抵,避免了水泵A6、水泵C23和水泵B22在工作的过程中,可能因水压的问题使导流管A7远离水泵A6、水泵C23和水泵B22的本体。
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支撑腿3的内部开设有两个与螺栓4相适配的螺纹孔,螺栓4位于螺纹孔的内部。
螺纹孔的设置,减少了螺栓4与支撑腿3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延长了螺栓4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七,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箱体A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14,两个固定块1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过滤网15。
通过过滤网15内部的过滤棉,可有效率的将水分与氢气和氧气分离,并流至第一蓄水槽内,从而减少了电解水的流失。
实施例八,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连接管A8的材质为铁,连接管A8位于箱体A1的一侧。
利用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水与连接管A8接触后,水内的热量会被连接管A8导出,从而降温了水的温度。
工作原理:
当需制氢制氧时:
第一步:工作人员通过两个进料口将明巩放置第三蓄水槽和第四蓄水槽的内部,通过进水管A16将水导入第二蓄水槽内部,并通过进水管A16将水导入第二蓄水槽内;
第二步:开启水泵A6,水泵A6的开启可将第二蓄水槽内的水通过导流管A7、连接管A8、导流管B9和分流管10导入第一蓄水槽内,当第一蓄水槽内的水高于导管25时,水会顺着导管25、三通A26和输送管A27的内部通道导入第三蓄水槽内,水与明巩接触后,明巩会吸附水内含有的杂质,并会形成絮状物,实现了对水的净化;
第三步:当第三蓄水槽内部的水高于触碰至感应端A30时,感应端A30向水位感应器A29传送信号,水位感应器A29向控制器A38传送信号,控制器A38开启马达33和水泵C23,马达33的驱动端带动转动杆34转动,转动杆34的转动带动封堵板35转动,封堵板35转动的过程中封堵板35的一侧会与输送管A27的一侧相抵,实现了对输送管A27通道的封堵,此时三通A26内部水会从输送管B28的通道流至第四蓄水槽内,水泵C23的开启可将第三蓄水槽内的水顺着软管20、三通B18和进水管B17的通道导入第二蓄水槽内,当第三蓄水槽内的水低于感应端B31时,感应端B31向水位感应器A29传送信号,水位感应器A29向控制器A38传送信号,控制器A38关闭水泵C23,并开启马达33,马达33的驱动端带动转动杆34转动,转动杆34的转动带动封堵板35转动,封堵板35转动的过程中封堵板35的一侧会与输送管B28的一侧相抵,实现了对输送管B28通道的封堵,此时三通A26内部的水通过输送管A27的通道导入第三蓄水槽内,此时第四蓄水槽内的水与感应端A30接触,感应端A30向水位感应器B32传送信号,水位感应器B32向控制器A38传送信号,控制器A38控制水泵B22的开启,水泵B22的开启会将第四蓄水槽内的水通过连接管B19、三通B18和进水管B17的通过导入第二蓄水槽的内部,从而延长了明巩的净化时间,从而保证了净化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电解水制氢制氧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A(1)和箱体B(2),所述箱体B(2)放置在箱体A(1)的一侧,所述箱体A(1)和箱体B(2)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分隔板(5),所述箱体A(1)和箱体B(2)的内部通过分隔板(5)分隔出第一蓄水槽、第二蓄水槽、第三蓄水槽和第四蓄水槽,所述箱体A(1)一侧铰接有封闭门(41),所述箱体A(1)的顶部开设有两个通风口,所述箱体A(1)的一侧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进水管A(16),所述箱体B(2)的正面开设有两个进料口,所述第一蓄水槽的内部设置有电解机构,所述第二蓄水槽、第三蓄水槽和第四蓄水槽的内部设置有循环机构,所述箱体A(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箱体A(1)的一侧设置有封堵机构;
所述电解机构,包括电解槽(11),所述电解槽(11)安装第一蓄水槽的内部,所述电解槽(11)的内部放置有正极板(12)和负极板(13),所述电解槽(11)的内部开设有两个与正极板(12)和负极板(13)的放置槽;
所述循环机构包括水泵A(6)、水泵B(22)和水泵C(23),所述水泵A(6)安装在第二蓄水槽的内部,所述水泵C(23)安装在第三蓄水槽的内部,所述第三蓄水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底座A(24),所述底座A(24)与水泵C(23)固定连接,所述水泵B(22)安装在第四蓄水槽的内部,所述第四蓄水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底座B(21),所述底座B(21)与水泵B(22)固定连接,所述水泵A(6)的抽水口套设有导流管A(7),所述箱体A(1)的一侧开设有与导流管A(7)相适配的放置槽,所述导流管A(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A(8),所述连接管A(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导流管B(9),所述箱体A(1)的一侧开设有与导流管B(9)相适配的通孔,所述导流管B(9)位于箱体A(1)内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四个分流管(10),所述第一蓄水槽的内部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导管(25),所述导管(2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三通A(26),所述三通A(2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输送管A(27),所述输送管A(27)的一端延伸至第三蓄水槽的内部,所述三通A(26)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输送管B(28),所述输送管B(28)的一端延伸至第四蓄水槽的内部,所述第二蓄水出的内部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进水管B(17),所述进水管B(17)一端固定连接有三通B(18),所述三通B(18)内部固定安装有软管(20),所述软管(20)延伸至第三蓄水槽内部的一端与水泵C(23)套接,所述三通B(18)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连接管B(19),所述连接管B(19)延伸至第四蓄水槽内部的一端与水泵B(22)套接,所述箱体B(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器A(38),所述控制器A(38)与水泵B(22)和水泵C(23)电性连接,所述第三蓄水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水位感应器A(29),所述第四蓄水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水位感应器B(32),所述水位感应器A(29)和水位感应器B(32)的内部均设置有感应端A(30)和感应端B(31),所述水位感应器A(29)和水位感应器B(32)均与控制器A(38)电性连接;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四个支撑腿(3),四个所述支撑腿(3)固定安装在箱体A(1)的底部,所述支撑腿(3)的内部螺纹连接有两个螺栓(4);
所述封堵机构包括马达(33),所述马达(33)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34),所述转动杆(34)的一端与三通A(26)的内部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34)上固定连接有封堵板(35),所述马达(33)与控制器A(38)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解水制氢制氧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A(1)的正面镶嵌有观察窗(42),所述观察窗(42)的材质为钢化玻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解水制氢制氧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A(1)内部固定安装有温度感应器(36),所述箱体A(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器B(37),所述控制器B(37)与温度感应器(36)电性连接,两个所述通风口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输送管B(28),两个所述输送管B(28)与控制器B(37)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解水制氢制氧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A(6)、水泵B(22)和水泵C(23)上均设置有纱网(39),所述纱网(39)位于水泵A(6)、水泵B(22)和水泵C(23)的进水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解水制氢制氧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A(7)、连接管B(19)和软管(20)上均套设有喉箍(40),所述喉箍(40)位于水泵A(6)、水泵C(23)和水泵B(22)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解水制氢制氧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3)的内部开设有两个与螺栓(4)相适配的螺纹孔,所述螺栓(4)位于螺纹孔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解水制氢制氧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A(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14),两个所述固定块(1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过滤网(1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解水制氢制氧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A(8)的材质为铁,所述连接管A(8)位于箱体A(1)的一侧。
CN202121276402.6U 2021-06-08 2021-06-08 一种电解水制氢制氧循环利用装置 Active CN2152889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76402.6U CN215288986U (zh) 2021-06-08 2021-06-08 一种电解水制氢制氧循环利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76402.6U CN215288986U (zh) 2021-06-08 2021-06-08 一种电解水制氢制氧循环利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88986U true CN215288986U (zh) 2021-12-24

Family

ID=795149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76402.6U Active CN215288986U (zh) 2021-06-08 2021-06-08 一种电解水制氢制氧循环利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889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237261U (zh) 一种地源热泵回灌水箱可自动更换滤芯的过滤装置
CN206467012U (zh) 一种电极除垢装置
CN215288986U (zh) 一种电解水制氢制氧循环利用装置
CN209923095U (zh) 一种复合式生活污水处理电解设备
CN205873976U (zh) 一种含有多反应单元的电催化氧化反应装置
CN2525414Y (zh) 多功能健康型空调机
CN212901723U (zh) 一种基于太阳能的学生公寓热水供应系统
CN210373901U (zh) 一种循环水冷超薄空调外机
CN210656497U (zh) 一种循环水净化用沉淀反应池
CN103259054B (zh) 节能环保内化成实验装置
CN208414596U (zh) 一种铝带阳极氧化生产线用导电机组
CN206486314U (zh) 一种带有uvled的大楼水箱杀菌模组
CN211668062U (zh) 一种污水热源泵换热装置
CN111206276A (zh) 一种卧式环保镀铬电镀机
CN218286405U (zh) 一种用于ppr管材加工的冷却装置
CN214192676U (zh) 一种电催化设备
CN212356898U (zh) 一种污水过滤装置
CN220229607U (zh) 一种新型中深层地热能供热装置
CN214167569U (zh) 一种铝材阳极氧化线上废水在线处理回用装置
CN217275006U (zh) 一种生产车间冷却水循环装置
CN220840873U (zh) 一种再生细骨料砂浆搅拌装置
CN208038084U (zh) 一种集成海水淡化处理系统
CN215352231U (zh) 一种oled基板清洗用集体供水装置
CN217358248U (zh) 一种暖气用管路循环清洗设备
CN210916290U (zh) 一种轧辊电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