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72833U - 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 - Google Patents

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72833U
CN215272833U CN202121466309.1U CN202121466309U CN215272833U CN 215272833 U CN215272833 U CN 215272833U CN 202121466309 U CN202121466309 U CN 202121466309U CN 215272833 U CN215272833 U CN 2152728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arable
lead
static electricity
positioning part
monitor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6630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洁新
张占伟
陈俊
钟洪波
邹继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iocare Bio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iocare Bio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iocare Bio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iocare Bio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6630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728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728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728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包括穿戴本体、导联组件以及屏蔽组件;穿戴本体可穿戴在人体上,所述穿戴本体形成有用于与人体皮肤相接触的内侧;导联组件用于检测人体的心电信号,所述导联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内侧上的用于与人体皮肤相接触的电极层和与所述电极层连通并贯穿出所述穿戴本体的导通件;所述屏蔽组件包括静电屏蔽层,所述静电屏蔽层设置在所述穿戴本体与所述电极层之间并避开所述导通件,所述静电屏蔽层用于屏蔽静电以防止静电进入所述导联组件。运用本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在采集心电信号时会受到静电的干扰,进而导致采集数据不准确、数据处理繁琐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辽器械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据统计,世界上每年有几百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因此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诊断显得格外重要。目前心电图是测量和诊断异常心脏节律的最好方法,通过心电图可诊断心电传导组织受损时心脏的节律异常以及由于电解质平衡失调引起的心脏节律的改变。
近年来,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在不断的发展,使用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可以实时记录人体的心电图,缓解了人们对健康监测的需求。在使用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时,因为天气干燥等原因会导致该设备产生静电,静电会对心电信号的检测造成干扰,进而导致检测数据不准确不稳定,无法实现有效监测。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在检测心电信号时会受到静电的干扰,进而导致检测数据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包括:
穿戴本体,其可穿戴在人体上,所述穿戴本体形成有用于与人体皮肤相接触的内侧;
导联组件,其用于检测人体的心电信号,所述导联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内侧上的用于与人体皮肤相接触的电极层和与所述电极层连通并贯穿出所述穿戴本体的导通件;
屏蔽组件,所述屏蔽组件包括静电屏蔽层,所述静电屏蔽层设置在所述穿戴本体与所述电极层之间并避开所述导通件,所述静电屏蔽层用于屏蔽静电以防止静电进入所述导联组件。
在一种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的实施例中,所述静电屏蔽层铺满所述内侧。
在一种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的实施例中,所述屏蔽组件还包括静电导出件,所述静电导出件的一端与所述静电屏蔽层连接,所述静电导出件的另一端贯穿出所述穿戴本体以将所述静电屏蔽层上的静电导出。
在一种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的实施例中,所述静电屏蔽层形成有通孔,所述导通件穿设于所述通孔,且所述导通件与所述通孔的孔壁间隔设置。
在一种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的实施例中,所述屏蔽组件还包括绝缘环,所述绝缘环夹设在所述导通件与所述通孔的孔壁之间。
在一种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的实施例中,所述屏蔽组件还包括夹设在所述静电屏蔽层与所述穿戴本体之间的第一绝缘层和夹设在所述静电屏蔽层与所述电极层之间的第二绝缘层。
在一种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层铺满所述静电屏蔽层,所述第二绝缘层铺满所述静电屏蔽层。
在一种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极层形成有若干个用于与人体皮肤相接触的电极片;
所述导联组件还包括用于盖设所述电极层的第三绝缘层,且所述第三绝缘层避开所述电极片。
在一种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极层包括第一导联分支、第二导联分支、第三导联分支以及第四导联分支;所述导通件包括第一导通件、第二导通件、第三导通件以及第四导通件;
所述第一导联分支包括用于接触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处的皮肤的第一电极片和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极片与所述第一导通件之间的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二导联分支包括用于接触心尖搏动点处的皮肤的第二电极片和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极片与所述第二导通件之间的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三导联分支包括用于接触心尖水平的腋后线处的皮肤的第三电极片和连接在所述第三电极片与所述第三导通件之间的第三连接线;所述第四导联分支包括用于接触与心尖搏动点关于人体中线对称设置的对称处的皮肤的第四电极片和连接在所述第四电极片与所述第四导通件之间的第四连接线。
在一种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绝缘层包括用于覆盖所述第一连接线的第一盖设部、用于覆盖所述第二连接线的第二盖设部、用于覆盖所述第三连接线的第三盖设部以及用于覆盖所述第四连接线的第四盖设部。
在一种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的实施例中,所述穿戴本体还形成有与所述内侧相背的外侧;
所述第一导通件包括第一主体部以及自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两端径向凸起形成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主体部依次贯穿所述第一导联分支和所述穿戴本体,所述第一定位部抵接在所述第一导联分支远离穿戴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二定位部抵接在所述外侧;
所述第二导通件包括第二主体部以及自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两端径向凸起形成的第三定位部和第四定位部,所述第二主体部依次贯穿所述第二导联分支和所述穿戴本体,所述第三定位部抵接在所述第二导联分支远离穿戴本体的一侧,所述第四定位部抵接在所述外侧;
所述第三导通件包括第三主体部以及自所述第三主体部的两端径向凸起形成的第五定位部和第六定位部,所述第三主体部依次贯穿所述第三导联分支和所述穿戴本体,所述第五定位部抵接在所述第三导联分支远离穿戴本体的一侧,所述第六定位部抵接在所述外侧;
所述第四导通件包括第四主体部以及自所述第四主体部的两端径向凸起形成的第七定位部和第八定位部,所述第四主体部依次贯穿所述第四导联分支和所述穿戴本体,所述第七定位部抵接在所述第四导联分支远离穿戴本体的一侧,所述第八定位部抵接在所述外侧。
在一种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的实施例中,所述穿戴本体还形成有与所述内侧相背的外侧;
所述静电导出件包括第五主体部以及自所述第五主体部的两端径向凸起形成的第九定位部和第十定位部,所述第五主体部依次贯穿所述穿戴本体和所述静电屏蔽层,所述第九定位部卡接在所述静电屏蔽层远离所述穿戴本体的一侧,所述第十定位部卡接在所述外侧。
在一种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的实施例中,所述穿戴本体还形成有与所述内侧相背的外侧;
所述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还包括位于所述外侧的采集盒,所述采集盒形成有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所述静电导出件贯穿出所述穿戴本体的端部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连接以将静电导出至所述采集盒,所述导通件贯穿出所述穿戴本体的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连接以将心电信号存储至所述采集盒;
所述采集盒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电连接的数据处理模块和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电连接的通信模块,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计算处理接收到的心电信号,所述通信模块用于与显示设备通信连接,以将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的处理结果输出至所述显示设备形成心电图。
在一种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的实施例中,所述静电导出件形成第一卡口,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用于卡接进所述第一卡口的第一卡凸;所述导通件形成有第二卡口,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用于卡接进所述第二卡口的第二卡凸。
在一种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一卡凸自所述第一连接槽的槽底凸起形成,所述静电导出件贯穿出所述穿戴本体的端部卡接进所述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二卡凸自所述第二连接槽的槽底凸起形成,所述导通件贯穿出所述穿戴本体的端部卡接进所述第二连接槽。
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将穿戴本体穿戴在人体上后,位于穿戴本体内侧的电极层就会贴设在人体皮肤上,电极层和贯穿出穿戴本体的导通件连接实现心电信号的检测输出;为了防止心电信号的检测受到静电的干扰,屏蔽组件的静电屏蔽层设置在穿戴本体与电极层以避免静电进入到电极层造成干扰,同时,静电屏蔽层避开导通件,从而保证心电信号的输出不受静电屏蔽层影响。运用本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在采集心电信号时会受到静电的干扰,进而导致采集数据不准确、数据处理繁琐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示出了基于Nehb理论导联法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的应用示意图;
图3示出了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的局部示意图;
图4示出了采集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的部分平面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中A-A方向的剖面图;
图7示出了图6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穿戴本体;11、内侧;12、外侧;20、导联组件;21、电极层;211、第一导联分支;2111、第一电极片;2112、第一连接线;212、第二导联分支;2121、第二电极片;2122、第二连接线;213、第三导联分支;2131、第三电极片;2132、第三连接线;214、第四导联分支;2141、第四电极片;2142、第四连接线;22、导通件;22a、第二卡口;221、第一导通件;222、第二导通件;2221、第二主体部;2222、第三定位部;2223、第四定位部;223、第三导通件;224、第四导通件;2241、第四主体部;2242、第七定位部;2243、第八定位部;23、第三绝缘层;231、第一盖设部;232、第二盖设部;233、第三盖设部;234、第四盖设部;235、第一环部;236、第二环部;237、第三环部;238、第四环部;30、屏蔽组件;31、静电屏蔽层;311、通孔;32、静电导出件;32a、第一卡口;321、第五主体部;322、第九定位部;323、第十定位部;33、第一绝缘层;34、第二绝缘层;40、采集盒;41、第一连接结构;411、第一卡凸;412、第一连接槽;42、第二连接结构;421、第二卡凸;422、第二连接槽;43、充电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其他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用于与数据采集装置或动态心电诊断器或心电监护仪器配套使用,通过检测心脏电活动在人体体表特定两点间的电位差(即导联)变化,来反映心脏的工作状态。
参见图2-图7,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包括穿戴本体10、导联组件20以及屏蔽组件30;穿戴本体10可穿戴在人体上,穿戴本体10形成有用于与人体皮肤相接触的内侧11和与内侧11相背的外侧12;导联组件20用于检测人体的心电信号,导联组件20包括设于内侧11上的用于与人体皮肤相接触的电极层21和与电极层21连通并贯穿出穿戴本体10的导通件22;屏蔽组件30包括静电屏蔽层31,静电屏蔽层31设置在穿戴本体10与电极层21之间并避开导通件22,静电屏蔽层31用于屏蔽静电以防止静电进入导联组件20。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将穿戴本体10穿戴在人体上后,位于穿戴本体10内侧11的电极层21就会贴设在人体皮肤上,电极层21和贯穿出穿戴本体10的导通件22连接实现心电信号的检测输出;为了防止心电信号的检测受到静电的干扰,屏蔽组件30的静电屏蔽层31设置在穿戴本体10与电极层21以避免静电进入到电极层21造成干扰,同时,静电屏蔽层31避开导通件22,从而保证心电信号的输出不受静电屏蔽层31影响。运用本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在采集心电信号时会受到静电的干扰,进而导致采集数据不准确、数据处理繁琐的技术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穿戴本体10包括但不限于弹性紧身上衣、紧身胸带和紧身背心等,穿戴本体10的材质选用透气和弹性好的布料。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4,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还包括位于外侧12的采集盒40,采集盒40形成有第一连接结构41和第二连接结构42,静电导出件32贯穿出穿戴本体10的端部与第一连接结构41连接以将静电导出至采集盒40,导通件22贯穿出穿戴本体10的端部与第二连接结构42连接以将心电信号存储至采集盒40。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结构41与静电导出件32的连接表现为结构连接和电连接,即当第一连接结构41与静电导出件32稳定连接时,同时实现了电连接以保证静电导出;第二连接结构42与导通件22的连接表现为结构连接和电连接,即当第二连接结构42与导通件22稳定连接时,同时实现了电连接以保证心电信号存储。
其中,采集盒40内设置有与第二连接结构42电连接的数据处理模块和与数据处理模块电连接的通信模块,数据处理模块用于计算处理接收到的心电信号,通信模块用于与显示设备通信连接,以将数据处理模块的处理结果输出至显示设备形成心电图。从而方便有效的完成了心电图的数据采集和分析,使得用户可以进行实时查看和病理诊断,大大减少了心电监测的工作量。具体地,显示设备可以手机或电脑端等,通信模块与显示设备的通信连接可以设置为蓝牙连接、wifi连接等。
此外,采集盒40内设置有与第一连接结构41电连接的接地端以吸纳从静电导出件32导出的静电。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结构41与静电导出件32的连接、第二连接结构42与导通件22的连接可以是一体式结构,也可以设置为拆卸式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能够将采集盒40从穿戴本体10上拆卸下来,便于采集盒40充电和日常维护,以及在清洗穿戴本体10时避免采集盒40进水而出现电路故障。
参见图4,第一连接结构41包括第一卡凸411,静电导出件32形成第一卡口32a,通过将第一卡凸411卡紧进第一卡口32a即可实现采集盒40与静电导出件32的稳定连接;第二连接结构42包括第二卡凸421,导通件22形成有第二卡口22a,通过将第二卡凸421卡紧进第二卡口22a即可实现采集盒40与导通件22的稳定连接。
基于此,第一连接结构41还包括第一连接槽412,第二连接结构42还包括第二连接槽422,第一卡凸411自第一连接槽412的槽底凸起形成,第二卡凸421自第二连接槽422的槽底凸起形成。因此,当静电导出件32卡紧进第一连接槽412时,第一卡凸411同时卡紧进第一卡口32a,提高了静电导出件32与采集盒40的连接稳定性;当导通件22卡紧进第二连接槽422时,第二卡凸421同时卡紧进第二卡口22a,提高了导通件22与采集盒40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采集盒40上还设置充电座43,用于对采集盒40进行充电。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采集盒40上还设置开关,以用于控制导联组件20开始检测心电信号和停止检测心电信号。
其中,可将静电导出件32、导通件22设置成按扣母头,将采集盒40设置成按扣公头;或,将采集盒40设置成按扣母头,将静电导出件32、导通件22设置成按扣公头。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静电屏蔽层31铺满穿戴本体10的内侧11,以保证屏蔽效果,确保静电不会进入电极层21。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2、图3、图5以及图6,屏蔽组件30还包括静电导出件32,静电导出件32的一端与静电屏蔽层31连接,静电导出件32的另一端贯穿出穿戴本体10以将静电屏蔽层31上的静电导出。具体地,静电被阻隔在静电屏蔽层31上,然后通过静电导出件32将静电屏蔽层31上的静电导出到穿戴本体10外面,进一步避免了静电会进入到电极层21而发生干扰。
结合图7,静电屏蔽层31形成有通孔311,导通件22穿设于通孔311,且导通件22与通孔311的孔壁间隔设置,从而确保静电屏蔽层31避开导通件22。
在一种实施例中,屏蔽组件30还包括绝缘环,绝缘环夹设在导通件22与通孔311的孔壁之间。通过绝缘环将导通件22与静电屏蔽层31强制隔开,即使穿戴本体10在穿戴、扯动过程中也不会与导通件22接触,从而保证静电屏蔽层31相对导通件22的避开效果。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6,屏蔽组件30还包括夹设在静电屏蔽层31与穿戴本体10之间的第一绝缘层33和夹设在静电屏蔽层31与电极层21之间的第二绝缘层34。将第一绝缘层33设置在静电屏蔽层31与穿戴本体10之间,将静电屏蔽层31与穿戴本体10的内侧11绝缘隔开,一方面提高了屏蔽效果,另一方面保证二者互不影响;将第二绝缘层34设置在静电屏蔽层31与电极层21之间,以保证二者互不影响,同样增强了静电屏蔽层31的屏蔽效果和电极层21检测的稳定性;通过第一绝缘层33和第二绝缘层34来层层绝缘,有效控制了静电往电极层21渗入从而产生干扰。
具体地,第一绝缘层33铺满静电屏蔽层31以保证绝缘效果,第二绝缘层34铺满静电屏蔽层31以保证绝缘效果。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6,电极层21形成有若干个用于与人体皮肤相接触的电极片;导联组件20还包括用于盖设电极层21的第三绝缘层23,且第三绝缘层23避开电极片。即电极片用于与人体体表特定点处的皮肤接触,因此需要将电极层21其余部分与人体体表接触隔离开,以实现电极片与导通件22的两点连接,本实施中基于此设置了第三绝缘层23,通过第三绝缘层23将电极层21除电极片的部分与人体体表隔开,且第三绝缘层23避开电极片,以保证电极片能够与人体体表特定点处的皮肤接触。
需要明白的是,第一绝缘层33、第二绝缘层34、第三绝缘层23由不导电材料制成。
下面对导联组件20的导联方式进行具体说明,电极层21可以为碳粉等非金属导电材料,或金粉、银粉等金属导电材料,又或导电性纤维材料。参见图1和图5,电极层21包括第一导联分支211、第二导联分支212、第三导联分支213以及第四导联分支214;导通件22包括第一导通件221、第二导通件222、第三导通件223以及第四导通件224;其中,第一导联分支211包括用于接触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处的皮肤的第一电极片2111和连接在第一电极片2111与第一导通件221之间的第一连接线2112;第二导联分支212包括用于接触心尖搏动点处的皮肤的第二电极片2121和连接在第二电极片2121与第二导通件222之间的第二连接线2122;第三导联分支213包括用于接触心尖水平的腋后线处的皮肤的第三电极片2131和连接在第三电极片2131与第三导通件223之间的第三连接线2132;第四导联分支214包括用于接触与心尖搏动点关于人体中线对称设置的对称处的皮肤的第四电极片2141和连接在第四电极片2141与第四导通件224之间的第四连接线2142。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该导联组件20是基于Nehb三导联心电导联法对第一电极片2111、第二电极片2121、第三电极片2131以及第四电极片2141的检测位置进行设置的。Nehb导联心电图是英国学者Nehb于1938年提出一种胸前双极导联心电图。Nehb导联连接方法为:将肢体导联的右手电极接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左下肢电极接在心尖搏动点上,左手电极接心尖水平的腋后线,右下肢地线电极不变。将心电图的导联开关拔至I导联,描记的心电图为D导联,拔至Ⅱ导联描记出心电图为A导联,拔至Ⅲ导联描记出的心电图为J导联。其中:将胸骨右缘第二肋间标记为a点、心尖搏动点标记为b点,心尖水平的腋后线标记为c点;将a点的连接标记为C1导联,将b点的连接标记为C3导联,将c点的连接标记为C2导联,则D=Ⅰ=C2-C1、A=Ⅱ=C3-C1、J=Ⅲ=C3-C2。a点、b点、c点的位置参考图1,以上三个公式是Nehb导联法三导联心电算法的理论基础。在实施例中,该导联组件20基于Nehb导联心电图电极布置情况进行改进,将接于右下肢的右下肢地线电极改为接于心尖搏动点关于人体中线对称的对称位置,使得人体上接电极的特征部位相对集中,方便布置电极片,当用户穿上穿戴本体10,第一电极片2111贴设在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处的皮肤,第二电极片2121贴设在心尖搏动点处的皮肤,第三电极片2131贴设在心尖水平的腋后线处的皮肤,第四电极片2141贴设在与心尖搏动点关于人体中线对称设置的对称处的皮肤,从而可实现各电极片对应接触于人体上各特征部位,使用方便。
在一种更加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导通件221、第二导通件222、第三导通件223、第四导通件224以及静电导出件32均设置在穿戴本体10对应于人体左胸前方的位置,由此设计,使得各导通件22与电极片之间的连接路径较短,即减小了第一连接线2112、第二连接线2122、第三连接线2132以及第四连接线2142的连接路径,减小了各连接线的电阻对心电信号检测的影响。而且,左胸前方的部位在人体运动时候晃动小,当组装上采集盒40后,采集盒40在人体运动过程中晃动小,保证采集盒40接触稳定连接和接触良好。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见图2和图5,第一导通件221、第二导通件222、第三导通件223、第四导通件224环绕静电导出件32设置,仅通过一个静电导出件32就可以均衡有效的将静电导离第一导联分支211、第二导联分支212、第三导联分支213以及第四导联分支214。
对应的,参见图5,第三绝缘层23包括用于覆盖第一连接线2112的第一盖设部231、用于覆盖第二连接线2122的第二盖设部232、用于覆盖第三连接线2132的第三盖设部233以及用于覆盖第四连接线2142的第四盖设部234。将第三绝缘层23划分成第一盖设部231、第二盖设部232、第三盖设部233以及第四盖设部234,在实现了对电极层21除电极片以外部分(即第一连接线2112、第二连接线2122、第三连接线2132以及第四连接线2142)的盖设的基础上,减小了第三绝缘层23的使用材料。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见图5,第三绝缘层23还包括自第一盖设部231延伸以环绕在第一电极片2111周侧的第一环部235、自第二盖设部232延伸以环绕在第二电极片2121周侧的第二环部236、自第三盖设部233延伸以环绕在第三电极片2131周侧的第三环部237以及自第四盖设部234延伸以环绕在第四电极片2141周侧的第四环部238,以一一实现对第一电极片2111、第二电极片2121、第三电极片2131以及第四电极片2141的防护。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三绝缘层23还可以包括填充在第一导联分支211、第二导联分支212、第三导联分支213以及第四导联分支214之间的填充部,以进一步隔绝各个导联分支。
具体地,第一导通件221包括第一主体部以及自第一主体部的两端径向凸起形成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第一主体部依次贯穿第一导联分支211和穿戴本体10,第一定位部抵接在第一导联分支211远离穿戴本体10的一侧,第二定位部抵接在外侧12;通过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的共同限制保证第一主体部稳定的贯穿第一导联分支211和穿戴主体设置,即提高了第一导通件221相对第一导联分支211和穿戴主体的稳定性。
参见图6和图7,第二导通件222包括第二主体部2221以及自第二主体部2221的两端径向凸起形成的第三定位部2222和第四定位部2223,第二主体部2221依次贯穿第二导联分支212和穿戴本体10,第三定位部2222抵接在第二导联分支212远离穿戴本体10的一侧,第四定位部2223抵接在外侧12;通过第三定位部2222和第四定位部2223的共同限制保证第二主体部2221稳定的贯穿第二导联分支212和穿戴主体设置,即提高了第二导通件222相对第二导联分支212和穿戴主体的稳定性。
第三导通件223包括第三主体部以及自第三主体部的两端径向凸起形成的第五定位部和第六定位部,第三主体部依次贯穿第三导联分支213和穿戴本体10,第五定位部抵接在第三导联分支213远离穿戴本体10的一侧,第六定位部抵接在外侧12;通过第五定位部和第六定位部的共同限制保证第三主体部稳定的贯穿第三导联分支213和穿戴主体设置,即提高了第三导通件223相对第三导联分支213和穿戴主体的稳定性。
参见图6和图7,第四导通件224包括第四主体部2241以及自第四主体部2241的两端径向凸起形成的第七定位部2242和第八定位部2243,第四主体部2241依次贯穿第四导联分支214和穿戴本体10,第七定位部2242抵接在第四导联分支214远离穿戴本体10的一侧,第八定位部2243抵接在外侧12。通过第七定位部2242和第八定位部2243的共同限制保证第四主体部2241稳定的贯穿第四导联分支214和穿戴主体设置,即提高了第四导通件224相对第四导联分支214和穿戴主体的稳定性。
参见图6和图7,静电导出件32包括第五主体部321以及自第五主体部321的两端径向凸起形成的第九定位部322和第十定位部323,第五主体部321依次贯穿穿戴本体10和静电屏蔽层31,第九定位部322卡接在静电屏蔽层31远离穿戴本体10的一侧,第十定位部323卡接在外侧12。通过第九定位部322和第十定位部323的共同限制保证第五主体部321稳定的贯穿静电屏蔽层31和穿戴主体设置,即提高了静电导出件32相对静电屏蔽层31和穿戴主体的稳定性。
由上述可知,当导通件22包括第一导通件221、第二导通件222、第三导通件223以及第四导通件224时,第一导通件221、第二导通件222、第三导通件223以及第四导通件224均形成有第二卡口22a,即第二定位部、第四定位部2223、第六定位部以及第八定位部2243均形成有第二卡口22a;第二连接结构42对应设置有四组,即第二连接槽422为四个,第二卡凸421为四个,使得第二定位部、第四定位部2223、第六定位部以及第八定位部2243一一对应卡接进四个第二连接槽422中,同时,四个第二卡凸421一一对应卡接进四个第二卡口22a中。
第十定位部323则形成有第一卡口32a,第十定位部323卡接进第一连接槽412,同时,第一卡凸411对应卡接进第一卡口32a中。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穿戴本体,其可穿戴在人体上,所述穿戴本体形成有用于与人体皮肤相接触的内侧;
导联组件,其用于检测人体的心电信号,所述导联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内侧上的用于与人体皮肤相接触的电极层和与所述电极层连通并贯穿出所述穿戴本体的导通件;
屏蔽组件,所述屏蔽组件包括静电屏蔽层,所述静电屏蔽层设置在所述穿戴本体与所述电极层之间并避开所述导通件,所述静电屏蔽层用于屏蔽静电以防止静电进入所述导联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屏蔽层铺满所述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组件还包括静电导出件,所述静电导出件的一端与所述静电屏蔽层连接,所述静电导出件的另一端贯穿出所述穿戴本体以将所述静电屏蔽层上的静电导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屏蔽层形成有通孔,所述导通件穿设于所述通孔,且所述导通件与所述通孔的孔壁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组件还包括绝缘环,所述绝缘环夹设在所述导通件与所述通孔的孔壁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组件还包括夹设在所述静电屏蔽层与所述穿戴本体之间的第一绝缘层和夹设在所述静电屏蔽层与所述电极层之间的第二绝缘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铺满所述静电屏蔽层,所述第二绝缘层铺满所述静电屏蔽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层形成有若干个用于与人体皮肤相接触的电极片;
所述导联组件还包括用于盖设所述电极层的第三绝缘层,且所述第三绝缘层避开所述电极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层包括第一导联分支、第二导联分支、第三导联分支以及第四导联分支;所述导通件包括第一导通件、第二导通件、第三导通件以及第四导通件;
所述第一导联分支包括用于接触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处的皮肤的第一电极片和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极片与所述第一导通件之间的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二导联分支包括用于接触心尖搏动点处的皮肤的第二电极片和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极片与所述第二导通件之间的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三导联分支包括用于接触心尖水平的腋后线处的皮肤的第三电极片和连接在所述第三电极片与所述第三导通件之间的第三连接线;所述第四导联分支包括用于接触与心尖搏动点关于人体中线对称设置的对称处的皮肤的第四电极片和连接在所述第四电极片与所述第四导通件之间的第四连接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绝缘层包括用于覆盖所述第一连接线的第一盖设部、用于覆盖所述第二连接线的第二盖设部、用于覆盖所述第三连接线的第三盖设部以及用于覆盖所述第四连接线的第四盖设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本体还形成有与所述内侧相背的外侧;
所述第一导通件包括第一主体部以及自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两端径向凸起形成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主体部依次贯穿所述第一导联分支和所述穿戴本体,所述第一定位部抵接在所述第一导联分支远离穿戴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二定位部抵接在所述外侧;
所述第二导通件包括第二主体部以及自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两端径向凸起形成的第三定位部和第四定位部,所述第二主体部依次贯穿所述第二导联分支和所述穿戴本体,所述第三定位部抵接在所述第二导联分支远离穿戴本体的一侧,所述第四定位部抵接在所述外侧;
所述第三导通件包括第三主体部以及自所述第三主体部的两端径向凸起形成的第五定位部和第六定位部,所述第三主体部依次贯穿所述第三导联分支和所述穿戴本体,所述第五定位部抵接在所述第三导联分支远离穿戴本体的一侧,所述第六定位部抵接在所述外侧;
所述第四导通件包括第四主体部以及自所述第四主体部的两端径向凸起形成的第七定位部和第八定位部,所述第四主体部依次贯穿所述第四导联分支和所述穿戴本体,所述第七定位部抵接在所述第四导联分支远离穿戴本体的一侧,所述第八定位部抵接在所述外侧。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本体还形成有与所述内侧相背的外侧;
所述静电导出件包括第五主体部以及自所述第五主体部的两端径向凸起形成的第九定位部和第十定位部,所述第五主体部依次贯穿所述穿戴本体和所述静电屏蔽层,所述第九定位部卡接在所述静电屏蔽层远离所述穿戴本体的一侧,所述第十定位部卡接在所述外侧。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本体还形成有与所述内侧相背的外侧;
所述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还包括位于所述外侧的采集盒,所述采集盒形成有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所述静电导出件贯穿出所述穿戴本体的端部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连接以将静电导出至所述采集盒,所述导通件贯穿出所述穿戴本体的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连接以将心电信号存储至所述采集盒;
所述采集盒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电连接的数据处理模块和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电连接的通信模块,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计算处理接收到的心电信号,所述通信模块用于与显示设备通信连接,以将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的处理结果输出至所述显示设备形成心电图。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导出件形成第一卡口,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用于卡接进所述第一卡口的第一卡凸;所述导通件形成有第二卡口,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用于卡接进所述第二卡口的第二卡凸。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一卡凸自所述第一连接槽的槽底凸起形成,所述静电导出件贯穿出所述穿戴本体的端部卡接进所述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二卡凸自所述第二连接槽的槽底凸起形成,所述导通件贯穿出所述穿戴本体的端部卡接进所述第二连接槽。
CN202121466309.1U 2021-06-29 2021-06-29 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 Active CN2152728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66309.1U CN215272833U (zh) 2021-06-29 2021-06-29 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66309.1U CN215272833U (zh) 2021-06-29 2021-06-29 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72833U true CN215272833U (zh) 2021-12-24

Family

ID=79519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66309.1U Active CN215272833U (zh) 2021-06-29 2021-06-29 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728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38523B1 (en) Contactless electrocardiography
US8060175B2 (e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collecting physiological signals from a plurality of electrodes
US20100042012A1 (en) Diagnostic device for remote sensing and transmitting biophysiological signals
CN108903918A (zh) 一种集成电极/传感器及其连接的贴身监测仪
CN101933802A (zh) 带有放大器的心电干电极
CN103815898A (zh) 服装式十二导联远程心电图监测设备
CN215272833U (zh) 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
CN201814574U (zh) 带有放大器的心电干电极
CN211355458U (zh) 心电监测衣
CN109998520A (zh) 降低与感测的ecg信号相关联的噪声水平
CN113349789A (zh) 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
Vuorinen et al. Printed, skin-mounted hybrid system for ECG measurements
CN209932728U (zh) 一种便携式心电监测衣
CN102579036B (zh) 一种干式心电传感胸带及其制作方法
CN211409064U (zh) 心电监测衣
EP3949850A1 (en) Mobile electrocardiography recording device
WO2018133528A1 (zh) 织物电极及具有该织物电极的衣服
CN215227744U (zh) 电极组件及穿戴式心电检测装置
EP3609399A1 (en) Sensor patch utilizing adhesive microstructures
CN212037514U (zh) 心电监测衣
CN113057644A (zh) 数据采集装置
CN202568250U (zh) 一种干式心电传感胸带
CN211355459U (zh) 心电监测衣
CN212037513U (zh) 心电监测衣
CN104720792A (zh) 一种心电图测量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