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70982U - 手提包 - Google Patents

手提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70982U
CN215270982U CN202121839013.XU CN202121839013U CN215270982U CN 215270982 U CN215270982 U CN 215270982U CN 202121839013 U CN202121839013 U CN 202121839013U CN 215270982 U CN215270982 U CN 2152709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handbag
layer
clothes
wrap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3901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童清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gine Bird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ngine Bird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gine Bird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Engine Bird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83901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709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709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709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提包,该手提包包括组合状态以及分离状态;其包壁主体的第一包壁层包括第一侧边以及第二侧边,第一包壁层与第二包壁层之间形成用于容纳衣物的第一容纳空间;当手提包处于组合状态时,第二包壁层、第一侧包壁以及第二侧包壁之间形成第二容纳空间,第一容纳空间与第二容纳空间通过第二包壁层相互屏蔽;当手提包处于分离状态时,第一侧边至少一部分从第一侧包壁的侧边分离,第二侧边至少一部分从第二侧包壁的侧边分离;第一包壁层和第二包壁层之间设置有定位部,当衣物在手提包处于分离状态时进入第一容纳空间后,定位部固定衣物在第一容纳空间内的位置。该手提包可以避免其内部放置的衣物变皱而影响用户穿着的问题。

Description

手提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箱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提包。
背景技术
手提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物品,人们出门时,常常使用手提包收纳东西,例如衣物、电子产品等。现在的手提包,人们在使用其收纳衣物时,往往是将衣物折叠成块后直接塞进手提包内的容纳空间中,由于衣物容易在手提包内移动,而且用户还常常需要在该手提包中塞入其他物品,在使用手提包的过程中,常常会使得折叠整齐的衣物变皱,尤其是在用户使用手提包收纳西装之类的衣物时,在衣物变皱的情况下会极其影响用户穿着,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手提包以解决这个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提包,以至少部分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提包,其包括:第一侧包壁、第二侧包壁以及包壁主体,所述包壁主体包括第一包壁层以及第二包壁层,所述第一包壁层的边缘与所述第二包壁层的边缘相连接,所述第一包壁层的边缘包括第一侧边以及第二侧边,所述第一包壁层与所述第二包壁层之间形成用于容纳衣物的第一容纳空间;所述手提包包括组合状态以及分离状态;当所述手提包处于所述组合状态时,所述第一侧边固定于所述第一侧包壁的侧边,所述第二侧边固定于所述第二侧包壁的侧边,且所述第二包壁层、所述第一侧包壁以及所述第二侧包壁之间形成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通过所述第二包壁层相互屏蔽;当所述手提包处于所述分离状态时,所述第一侧边至少一部分从所述第一侧包壁的侧边分离,所述第二侧边至少一部分从所述第二侧包壁的侧边分离;所述第一包壁层和所述第二包壁层之间设置有定位部,当所述衣物在所述手提包处于分离状态时进入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后,所述定位部固定所述衣物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的位置。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包括:卡扣结构,所述卡扣结构与所述第一侧边以及所述第二侧边连接,当所述衣物进入所述第一容纳空间,所述卡扣结构接触所述衣物,并将所述衣物压在所述第一包壁层上;至少一个夹紧结构,所述至少一个夹紧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包壁层上,当所述衣物进入所述第一容纳空间,所述至少一个夹紧结构夹紧所述衣物的至少一部分。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卡扣结构包括:公扣、母扣、第一卡扣连接带以及第二卡扣连接带;所述公扣的第一端包括第一通孔,所述母扣的第一端包括第二通孔,所述公扣的第二端与所述母扣的第二端卡接配合;所述第一卡扣连接带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侧边的不同位置处且所述第一卡扣连接带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卡扣连接带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侧边的不同位置处且所述第二卡扣连接带穿过所述第二通孔。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夹紧结构包括:调节带以及衣夹,所述调节带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包壁层上,所述调节带的第二端与所述衣夹的第一端连接,当所述衣物进入所述第一容纳空间,所述衣夹的第二端夹紧所述衣物的至少一部分,所述调节带上还设置有调节扣,所述调节扣用于调整所述衣夹的第二端与所述调节带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手提包还包括第一拉链以及第二拉链,所述第一侧包壁的侧边与所述第一侧边通过所述第一拉链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侧包壁的侧边与所述第二侧边通过所述第二拉链可拆卸连接,当所述第一拉链以及所述第二拉链完全拉开后,所述手提包处于所述分离状态,当所述第一拉链以及所述第二拉链完全拉上后,所述手提包处于所述组合状态。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包壁层上设置有第三拉链,当所述第三拉链完全拉开时,所述第二包壁层分离成两个部分,所述衣物从分离处进入所述第一容纳空间。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包壁层还包括防护垫,所述防护垫设置于所述第一包壁层上与所述第二包壁层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手提包还包括:背带收纳部以及两个背带安装机构,所述背带收纳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包壁层上与所述第二包壁层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所述背带收纳部内收纳有两个背带;所述两个背带安装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包壁层与所述第二包壁层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与所述背带收纳部不同的位置,所述两个背带安装机构中的每个所述背带安装机构均与一个所述背带连接,不同的所述背带安装机构与不同的所述背带连接,以固定两个所述背带。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手提包还包括至少一个口袋。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手提包还包括至少一个通气孔,所述至少一个通气孔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包壁、所述第二侧包壁、所述包壁主体中的一个或者多个上。
由于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手提包,用户可以在手提包处于分离状态时将衣物装进手提包的包壁主体的第一包壁层以及第二包壁层之间形成的第一容纳空间中,定位部可以在衣物进入第一容纳空间后,固定衣物在第一容纳空间内的位置,而且之后将第一侧边固定到第一侧包壁的侧边,第二侧边固定到第二侧包壁的侧边上,手提包从分离状态切换为组合状态时,第一容纳空间与第二包壁层、第一侧包壁以及第二侧包壁之间形成的第二容纳空间通过第二包壁层能够相互屏蔽,由此,用户可以在手提包处于分离状态时将整齐的衣物装进第一容纳空间而在手提包的组合状态正常使用手提包时,衣物也无需折叠成块状,其在第一容纳空间内可以跟随着包壁主体的变形而整体卷起来,从而不会有衣物在手提包内移动而导致变皱的风险,此外也不会与第二容纳空间的其他物品发生直接摩擦,衣物也不会被其他物品影响而发生变皱的情况,从而避免了在使用手提包的过程中内部放置的衣物变皱,进而也避免了在用户使用手提包收纳西装之类的衣物时衣物变皱的情况下会影响用户穿着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手提包的组合状态时的可选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手提包的分离状态时的可选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手提包的夹紧结构的一个局部的可选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手提包的组合状态时再一角度的可选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手提包的安装肩带后的可选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手提包的组合状态时另一角度的可选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手提包的组合状态时再一角度的可选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包壁主体;11、第一包壁层;111、第一侧边;112、第二侧边;12、第二包壁层;13、手提结构;10、第一容纳空间;21、第一侧包壁;211、第一侧包壁的侧边;22、第二侧包壁;221、第二侧包壁的侧边;31、第一拉链;32、第二拉链;33、第三拉链;41、卡扣结构;411、第一卡扣连接带;412、第二卡扣连接带;42、夹紧结构;421、调节带;422、衣夹;423、调节扣;5、防护垫;61、背带收纳部;62、背带;63、背带安装机构;7、口袋;8、通气孔;9、肩带安装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手提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物品,人们出门时,常常使用手提包收纳东西,例如衣物、电子产品等。现在的手提包,人们在使用其收纳衣物时,往往是将衣物折叠成块后直接塞进手提包内的容纳空间中,由于常常需要在该手提包中塞入其他物品,在使用手提包的过程中,常常会使得折叠整齐的衣物变皱,尤其是在用户使用手提包收纳西装之类的衣物时,在衣物变皱的情况下会极其影响用户穿着,因此,本实施例中需要一种新型的手提包以解决这个问题。
参照图1-图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提包,其包括:第一侧包壁21、第二侧包壁22以及包壁主体1,所述包壁主体1包括第一包壁层11以及第二包壁层12,所述第一包壁层11的边缘与所述第二包壁层12的边缘相连接,所述第一包壁层11的边缘包括第一侧边111以及第二侧边112,所述第一包壁层11与所述第二包壁层12之间形成用于容纳衣物的第一容纳空间10;所述手提包包括组合状态以及分离状态;当所述手提包处于所述组合状态时,所述第一侧边111固定于所述第一侧包壁的侧边211,所述第二侧边112固定于所述第二侧包壁的侧边221,且所述第二包壁层12、所述第一侧包壁21以及所述第二侧包壁22之间形成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0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通过所述第二包壁层12相互屏蔽;当所述手提包处于所述分离状态时,所述第一侧边111至少一部分从所述第一侧包壁的侧边211分离,所述第二侧边112至少一部分从所述第二侧包壁的侧边221分离;所述第一包壁层11和所述第二包壁层12之间设置有定位部,当所述衣物在所述手提包处于分离状态时进入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0后,所述定位部固定所述衣物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0内的位置。
由于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手提包,用户可以在手提包处于分离状态时将衣物装进手提包的包壁主体1的第一包壁层11以及第二包壁层12之间形成的第一容纳空间10中,定位部可以在衣物进入第一容纳空间10后,固定衣物在第一容纳空间10内的位置,而且之后将第一侧边111固定到第一侧包壁的侧边211,第二侧边112固定到第二侧包壁的侧边221上,手提包从分离状态切换为组合状态时,第一容纳空间10与包壁主体1、第一侧包壁21以及第二侧包壁22之间形成的第二容纳空间通过第二包壁层12能够相互屏蔽,由此,用户可以在手提包处于分离状态时将整齐的衣物装进第一容纳空间10而在手提包的组合状态正常使用手提包时,衣物也无需折叠成块状,其在第一容纳空间10内可以跟随着包壁主体1的变形而整体卷起来,从而不会有衣物在手提包内移动而导致变皱的风险,此外也不会与第二容纳空间的其他物品发生直接摩擦,衣物也不会被其他物品影响而发生变皱的情况,从而避免了在使用手提包的过程中内部放置的衣物变皱,进而也避免了在用户使用手提包收纳西装之类的衣物时衣物变皱的情况下会影响用户穿着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衣物可以是任意衣物,只要第一容纳空间10能够很好地容纳即可。作为优选的一个例子,本实施例中的手提包中,所述衣物可以为西装。由于西装一般较为正式,若因在收纳在手提包中放置而变皱则很容易导致用户穿着效果很差,而使用本实施例中的手提包则能有效避免这个问题。
具体来说,参照图1和图2进行理解,本实施例中的手提包中的第一侧包壁21、第二侧包壁22、包壁主体1,可认为是分别是组成手提包的各个面。第一侧包壁的侧边211可认为是第一侧包壁21的边缘部分,第二侧包壁的侧边221可认为是第二侧包壁22的边缘部分。第一包壁层11的第一侧边111以及第二侧边112可认为分别是第一包壁层11上相对设置的两侧的边缘部分。
本实施例中,包壁主体1可以为任意合适的形状,例如矩形、带圆角的矩形形状等;第一侧包壁21以及第二侧包壁22也可以为任意合适的形状,例如圆形、矩形、或者带圆角的梯形等,本实施例中不进行限制。
此外,本实施例中手提包可以包括两个不同的状态,一个为组合状态,另一个为分离状态。参照图1,示出了一个手提包处于组合状态的示意图,从整体来看,其第一侧包壁21、第二侧包壁22以及包壁主体1组合成了一个立体的手提包,由图1中可见,包壁主体1呈卷曲状,其第一包壁层11上的第一侧边111整体与第一侧包壁的侧边211固定连接,与第一侧边111相对设置的第二侧边112整体与第二侧包壁的侧边221固定连接,此状态时第一侧包壁21、第二侧包壁22以及包壁主体1中的第二包壁层12围成的容纳腔即为第二容纳空间。
参照图2,示出了一个手提包处于分离状态的示意图,从整体来看,其第一包壁层11的第一侧边111的绝大部分均与第一侧包壁的侧边211分离,仅一小部分与第一侧包壁的侧边211连接,其第一包壁层11的第二侧边112的绝大部分均与第二侧包壁的侧边221分离,仅一小部分与第二侧包壁的侧边221连接,第一侧包壁21、第二侧包壁22和包壁主体1形成摊开状,包壁主体1呈两层,即第一包壁层11以及第二包壁层12,两层之间形成的容纳空间即为第一容纳空间10。此外,固定部也设置于第一包壁层11和第二包壁层12之间。由此容易看出,若将手提包从分离状态改变为组合状态,其第一容纳空间10与第二容纳空间将通过第二包壁层12相互屏蔽,因此将衣物设置于第一容纳空间10中再用固定部固定位置,无论第二容纳空间中有什么物品都不会与衣物直接摩擦,而且,由于衣物跟随包壁主体1卷起来,因此难以移动也就不会因此发皱。
本实施例中的手提包设置有手提结构13,其可用于用户在手提包处于组合状态时用手提起手提包,其设置位置以及具体结构本实施例中不进行限制,其可以依据需要设置成任意样式,例如其可以是设置在包壁主体1上的两个提手。
具体地,为了更方便地使得手提包改变分离状态以及组合状态,所述手提包还包括第一拉链31以及第二拉链32,所述第一侧包壁的侧边211与所述第一侧边111通过所述第一拉链31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侧包壁的侧边221与所述第二侧边112通过所述第二拉链32可拆卸连接,当所述第一拉链31以及所述第二拉链32完全拉开后,所述手提包处于所述分离状态,当所述第一拉链31以及所述第二拉链32完全拉上后,所述手提包处于所述组合状态。因此,通过第一拉链31以及第二拉链32的拉上以及拉开,非常方便地使手提包改变分离状态以及组合状态,提高了用户使用手提包的使用体验。
当然也可以是用其它方式将第一侧包壁的侧边211与第一侧边111、第二侧包壁的侧边221与第二侧边112连接起来,本实施例中不进行限制。例如,使用魔术贴来实现第一侧包壁的侧边211与第一侧边111和/或第二侧包壁的侧边221与第二侧边112的可拆卸连接,从而改变手提包的分离状态以及组合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2,所述第二包壁层12上设置有第三拉链33,当所述第三拉链33完全拉开时,所述第二包壁层12分离成两个部分,所述衣物从分离处进入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0。第三拉链33的存在使得用户在使用手提包放置衣物更加方便。
本实施例中不限制第三拉链33的位置,例如可以设置在靠近第一包壁层11的第一侧边111的一侧,也可以设置于靠近第一包壁层11的第二侧边112的一侧,本实施例中不进行限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三拉链33设置于第二包壁层12中间的位置,从而使得第二包壁层12分离成两个相同的部分,用户可以在手提包处于分离状态时将衣物从第三拉链33形成的分离处将衣物摆放到第一容纳空间10。由此可见第三拉链33的存在使得用户在使用手提包放置衣物更加方便,且放置于第二包壁层12的中间使得其整体更美观。
当然第三拉链33也可以设置成其他样式,例如斜着设置、设置为不规则样式等等,本实施例中不进行具体限制。
本实施例中也不限制第一拉链31、第二拉链32、第三拉链33的类型,例如可以为有一个拉链头的拉链,也可以为有两个拉链头的拉链。
本实施例中,用户将衣物放置进第一容纳空间10后,可以用第一包壁层11和第二包壁层12之间设置的定位部将衣物在第一容纳空间10内的位置进行固定。该定位部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中不进行特别限制,可以是任意能够达到需求的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定位部可由两部分构成,具体地,参照示意图2,所述定位部包括:卡扣结构41以及至少一个夹紧结构42,所述卡扣结构41与所述第一侧边111以及所述第二侧边112连接,当所述衣物进入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0,所述卡扣结构41接触所述衣物,并将所述衣物压在所述第一包壁层11上;所述至少一个夹紧结构42设置于所述第一包壁层11上,当所述衣物进入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0,所述至少一个夹紧结构42夹紧所述衣物的至少一部分。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将衣物很好地固定在第一容纳空间10中不发生移动,可以满足实际需求。
具体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扣结构41包括:公扣、母扣、第一卡扣连接带411以及第二卡扣连接带412;所述公扣的第一端包括第一通孔,所述母扣的第一端包括第二通孔,所述公扣的第二端与所述母扣的第二端卡接配合;所述第一卡扣连接带41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侧边111的不同位置处且所述第一卡扣连接带411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卡扣连接带41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侧边112的不同位置处且所述第二卡扣连接带412穿过所述第二通孔。
可选地,第一卡扣连接带411以及第二卡扣连接带412可以是弹性带,以其为弹性带为例,用户可以拉动两根弹性绳使得卡扣结构41的公扣以及母扣卡接配合,第一卡扣连接带411以及第二卡扣连接带412可以产生弹力,并且第一卡扣连接带411、第二卡扣连接带412、卡接配合的公扣以及母扣与衣物接触,从而能将衣物压在第一包壁层11上。这样的结构方便用户使用,并且能够可靠地将衣物压在第一包壁层11上。
具体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紧结构42包括:调节带421以及衣夹422,所述调节带421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包壁层11上,所述调节带421的第二端与所述衣夹422的第一端连接,当所述衣物进入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0,所述衣夹422的第二端夹紧所述衣物的至少一部分,所述调节带421上还设置有调节扣423,所述调节扣423用于调整所述衣夹422的第二端与所述调节带421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参照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夹紧结构42的结构和位置。
可选地,夹紧结构42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多个,当有多个夹紧结构42时其可以分别设置于不同位置,可夹紧衣物的不同位置,本实施例中不进行具体限制。
例如,参照图2中椭圆虚线框中示意性地示出了夹紧结构42一个可选的所处位置,夹紧结构42可以连接在第一包壁层11的其中一端,可以夹紧衣物的下部,通过调节调节扣423可以调节调整衣夹422的第二端与调节带421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从而使衣夹422的第一端能够夹紧衣物的不同位置,从而更能满足使用需求。
由此可见,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定位部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用户使用手提包时的方便,能够可靠地将衣物固定在第一容纳空间10中。
需要说明的是,示意图2中的第二包壁层12显示出部分的卡扣结构41以及夹紧结构42,并不一定意味着第二包壁层12为透明或半透明结构,其图2中的内容仅用于便于说明本实施例,而非对本实施例中的限制,因此第二包壁层12既可以为透明或半透明结构,也可以为不透明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4以及图5,所述第一包壁层11还包括防护垫5,所述防护垫5设置于所述第一包壁层11上与所述第二包壁层12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
通过该防护垫5,可以使得在手提包处于组合状态放置于地面或者桌面等地方时,包壁主体1不容易刮坏,也能保护手提包内部放置的衣物和其他物品,手提包的产品质量更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5,所述手提包还包括:背带收纳部61以及两个背带安装机构63,所述背带收纳部61设置于所述第一包壁层11上与所述第二包壁层12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所述背带收纳部61内收纳有两个背带62;所述两个背带安装机构63设置于所述第一包壁层11与所述第二包壁层12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与所述背带收纳部61不同的位置,所述两个背带安装机构63中的每个所述背带安装机构63均与一个所述背带62连接,不同的所述背带安装机构63与不同的所述背带62连接,以固定两个所述背带62。
具体地,用户可以从背带收纳部61中取出两个背带62,然后在手提包处于组合状态且密闭时,将该手提包当做背包使用,因此增加了手提包的功能性和方便性,使其充分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进一步地,参照图1和图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提包还可包括肩带安装机构9,用户可以将一根肩带安装在肩带安装机构9上,将手提包当做肩包使用,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手提包的功能性和方便性,使其充分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提包还包括至少一个口袋7。本实施例中的口袋7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包壁21、所述第二侧包壁22、所述包壁主体1中的一个或者多个上,口袋7也可以设置在包壁主体1的第一包壁层11和/或第二包壁层12上。口袋7的形状和大小本实施例中不进行限制,其所能容纳的物品本实施例也不进行限制,例如,可以在第二侧包壁22上设置一个用于装鞋的口袋7,也可以在包壁主体1上设置用于装化妆品等物品的口袋7,等等。另外,口袋7可以由拉链等结构封闭。参照图1和图2,其分别示出了手提包上几个不同位置且不同样式的口袋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提包还包括至少一个通气孔8。具体地,所述至少一个通气孔8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包壁21、所述第二侧包壁22、所述包壁主体1中的一个或者多个上。由于通气孔8的存在,使得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手提包的透气性能更好。例如,参照图6,手提包的通气孔8设置在第一侧包壁21。
综合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由于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手提包,用户可以在手提包处于分离状态时将衣物装进手提包的包壁主体1的第一包壁层11以及第二包壁层12之间形成的第一容纳空间10中,定位部可以在衣物进入第一容纳空间10后,固定衣物在第一容纳空间10内的位置,而且之后将第一侧边111固定到第一侧包壁的侧边211,第二侧边112固定到第二侧包壁的侧边221上,手提包从分离状态切换为组合状态时,第一容纳空间10与包壁主体1、第一侧包壁21以及第二侧包壁22之间形成的第二容纳空间通过第二包壁层12能够相互屏蔽,由此,用户可以在手提包处于分离状态时将整齐的衣物装进第一容纳空间10而在手提包的组合状态正常使用手提包时,衣物也无需折叠成块状,其在第一容纳空间10内可以跟随着包壁主体1的变形而整体卷起来,从而不会有衣物在手提包内移动而导致变皱的风险,此外也不会与第二容纳空间的其他物品发生直接摩擦,衣物也不会被其他物品影响而发生变皱的情况,从而避免了在使用手提包的过程中内部放置的衣物变皱,进而也避免了在用户使用手提包收纳西装之类的衣物时衣物变皱的情况下会影响用户穿着的问题。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手提包也可被用户用作任意用途,例如可用于商务手提包、跑步包或者商务跑步包等等,本实施例中不进行特别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个附图仅用作便于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说明和解释,而非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申请实施例,而并非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范畴,本申请实施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手提包,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侧包壁(21)、第二侧包壁(22)以及包壁主体(1),所述包壁主体(1)包括第一包壁层(11)以及第二包壁层(12),所述第一包壁层(11)的边缘与所述第二包壁层(12)的边缘相连接,所述第一包壁层(11)的边缘包括第一侧边(111)以及第二侧边(112),所述第一包壁层(11)与所述第二包壁层(12)之间形成用于容纳衣物的第一容纳空间(10);所述手提包包括组合状态以及分离状态;
当所述手提包处于所述组合状态时,所述第一侧边(111)固定于第一侧包壁的侧边(211),所述第二侧边(112)固定于第二侧包壁的侧边(221),且所述第二包壁层(12)、所述第一侧包壁(21)以及所述第二侧包壁(22)之间形成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0)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通过所述第二包壁层(12)相互屏蔽;当所述手提包处于所述分离状态时,所述第一侧边(111)至少一部分从所述第一侧包壁的侧边(211)分离,所述第二侧边(112)至少一部分从所述第二侧包壁的侧边(221)分离;
所述第一包壁层(11)和所述第二包壁层(12)之间设置有定位部,当所述衣物在所述手提包处于分离状态时进入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0)后,所述定位部固定所述衣物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0)内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包括:
卡扣结构(41),所述卡扣结构(41)与所述第一侧边(111)以及所述第二侧边(112)连接,当所述衣物进入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0),所述卡扣结构(41)接触所述衣物,并将所述衣物压在所述第一包壁层(11)上;
至少一个夹紧结构(42),所述至少一个夹紧结构(42)设置于所述第一包壁层(11)上,当所述衣物进入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0),所述至少一个夹紧结构(42)夹紧所述衣物的至少一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提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结构(41)包括:公扣、母扣、第一卡扣连接带(411)以及第二卡扣连接带(412);
所述公扣的第一端包括第一通孔,所述母扣的第一端包括第二通孔,所述公扣的第二端与所述母扣的第二端卡接配合;
所述第一卡扣连接带(41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侧边(111)的不同位置处且所述第一卡扣连接带(411)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卡扣连接带(41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侧边(112)的不同位置处且所述第二卡扣连接带(412)穿过所述第二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提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结构(42)包括:调节带(421)以及衣夹(422),
所述调节带(421)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包壁层(11)上,所述调节带(421)的第二端与所述衣夹(422)的第一端连接,当所述衣物进入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0),所述衣夹(422)的第二端夹紧所述衣物的至少一部分,所述调节带(421)上还设置有调节扣(423),所述调节扣(423)用于调整所述衣夹(422)的第二端与所述调节带(421)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提包还包括第一拉链(31)以及第二拉链(32),所述第一侧包壁的侧边(211)与所述第一侧边(111)通过所述第一拉链(31)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侧包壁的侧边(221)与所述第二侧边(112)通过所述第二拉链(32)可拆卸连接,当所述第一拉链(31)以及所述第二拉链(32)完全拉开后,所述手提包处于所述分离状态,当所述第一拉链(31)以及所述第二拉链(32)完全拉上后,所述手提包处于所述组合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包壁层(12)上设置有第三拉链(33),当所述第三拉链(33)完全拉开时,所述第二包壁层(12)分离成两个部分,所述衣物从分离处进入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包壁层(11)还包括防护垫(5),所述防护垫(5)设置于所述第一包壁层(11)上与所述第二包壁层(12)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提包还包括:背带收纳部(61)以及两个背带安装机构(63),
所述背带收纳部(61)设置于所述第一包壁层(11)上与所述第二包壁层(12)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所述背带收纳部(61)内收纳有两个背带(62);
所述两个背带安装机构(63)设置于所述第一包壁层(11)与所述第二包壁层(12)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与所述背带收纳部(61)不同的位置,所述两个背带安装机构(63)中的每个所述背带安装机构(63)均与一个所述背带(62)连接,不同的所述背带安装机构(63)与不同的所述背带(62)连接,以固定两个所述背带(6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提包还包括至少一个口袋(7)。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提包还包括至少一个通气孔(8),所述至少一个通气孔(8)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包壁(21)、所述第二侧包壁(22)、所述包壁主体(1)中的一个或者多个上。
CN202121839013.XU 2021-08-06 2021-08-06 手提包 Active CN2152709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39013.XU CN215270982U (zh) 2021-08-06 2021-08-06 手提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39013.XU CN215270982U (zh) 2021-08-06 2021-08-06 手提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70982U true CN215270982U (zh) 2021-12-24

Family

ID=795265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39013.XU Active CN215270982U (zh) 2021-08-06 2021-08-06 手提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709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77244B (zh) 袋子
WO2013033314A1 (en) Convertible clutch purse
CN101129228B (zh) 带扣件的口袋
CN215270982U (zh) 手提包
KR101188212B1 (ko) 이동식 보조백이 구비된 배낭
CN216651559U (zh) 一种敞口式大容量手提包
CN215347215U (zh) 一种可变斜挎包便于收纳的衣服
US20210212443A1 (en) Backpack with clip
JP2006345912A (ja) バッグのポケット構造
JP2006345912A5 (zh)
CN215124681U (zh) 一种可变双肩包便于收纳的衣服
GB2449717A (en) Footwear carrier
JP3129238U (ja) 小物入れ
JP5799429B2 (ja) 携帯機器保持具
CN216568431U (zh) 一种便于携带口袋式抗皱性西服
CN215125204U (zh) 一种具有多收纳空间的包
CN216533909U (zh) 一种组装式的大衣
CN212937948U (zh) 一种多功能西装服饰
JP3240578U (ja) リュックサック用収納袋
JP3071102U (ja) 衣服携帯用バッグ
CN218551651U (zh) 一种防盗型背包
CN212590352U (zh) 一种变形外套
KR200446252Y1 (ko) 배낭형 양복 가방
JP3168531U (ja) ポケットティッシュポーチ
US11234507B2 (en) Convertible tote bag assembly and method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