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67841U - 转子结构、电机结构和衣物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转子结构、电机结构和衣物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67841U
CN215267841U CN202121653333.6U CN202121653333U CN215267841U CN 215267841 U CN215267841 U CN 215267841U CN 202121653333 U CN202121653333 U CN 202121653333U CN 215267841 U CN215267841 U CN 2152678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manent magnet
rotor
punching sheet
punching
b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5333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雄
李文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Midea Welling Moto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Midea Welling Moto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Midea Welling Moto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5333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67841U/zh
Priority to EP21950712.6A priority patent/EP4350952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1/118058 priority patent/WO2023000474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678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678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子结构、电机结构和衣物处理装置,其中,转子结构包括:转子铁芯,转子铁芯上设有多个永磁体槽,转子铁芯包括多个叠层设置的转子冲片;永磁体,设于永磁体槽内;磁障,转子结构能够沿周向单向旋转或双向旋转,沿转子结构的旋转方向,磁障设于永磁体槽的至少一侧,磁障的两端分别朝向永磁体和转子铁芯的外缘;其中,多个转子冲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冲片和至少一个第二冲片,磁障设于第一冲片或第二冲片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磁障可选择地设置在第一冲片或是第二冲片上,在不设置磁障的冲片的作用下,将一些可能阻碍正常转子铁芯加工的非导磁材料隔绝在外,减少进入磁障内部的可能性。

Description

转子结构、电机结构和衣物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衣物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转子结构、一种电机结构和一种衣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衣物处理装置而言,其内部设置的电机的性能是决定衣物处理装置使用优劣的重要因素,目前,对电机的性能和性价比的要求也逐渐变高,对于电机而言,在交轴电枢反应的作用下,会加深电机的磁饱和程度,故而可阻碍电机性能提升。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磁障的方式解决性能问题,然而现有的磁障设置,在转子注塑时,可能会有一些影响导磁的材料进入到磁障中,从而影响注塑的均匀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子结构。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结构。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子结构,包括:转子铁芯,转子铁芯上设有多个永磁体槽,多个永磁体槽沿转子铁芯的周向环绕设置,转子铁芯包括多个叠层设置的转子冲片;永磁体,设于永磁体槽内;磁障,转子结构能够沿周向单向旋转或双向旋转,沿转子结构的旋转方向,磁障设于永磁体槽的至少一侧,磁障的两端分别朝向永磁体和转子铁芯的外缘;其中,多个转子冲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冲片和至少一个第二冲片,磁障设于第一冲片或第二冲片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转子结构,包括转子铁芯以及设置在转子铁芯内的永磁体,以便于在永磁体的磁性作用下受驱动,转子结构可相对于定子发生转动,以实现电机的正常运行。具体地,在转子铁芯上设有贯通两个端面的永磁体槽,永磁体可设置在永磁体槽内,可便于永磁体受磁力驱动。在转子铁芯上还设有磁障,通过限定磁障两端的延伸方向为朝向永磁体和外缘,从而可使磁障作为缓解磁饱和程度的结构,在转子结构转动的过程中,提高电机的功率密度和转矩密度,提升电机的过载能力,有效改善电机的转矩脉动,在减少电机永磁用量,也即减少生产成本的基础上,极大的提升电机性能,提高应用转子结构的电机的性价比,提高产品竞争力。
需要特别强调的,转子铁芯主要是通过多个转子冲片叠层设置形成的,多个转子冲片至少包括两类,一类为第一冲片,另一类为第二冲片,磁障可选择地设置在第一冲片或是第二冲片上,在不设置磁障的冲片的作用下,将一些可能阻碍正常转子铁芯加工的非导磁材料隔绝在外,减少进入磁障内部的可能性。
其中,由于本申请中的转子结构的旋转方向受电机限制存在差异,例如可能用于单向电机,故而对于单向电机而言,可根据转子结构的旋转方向设置磁障的位置,以便于在进一步降低加工成本的基础上,满足对电机性能的需求。
进一步地,在一个具体地实施例中,磁障仅设于永磁体槽的一侧,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磁障设置在永磁体槽的充磁方向的两侧,也即转子铁芯的周向两侧。
根据本方案的转子结构,一方面,在具有抑制电机的交轴电枢反应、缓解磁饱和程度并降低负载反电势,提升电机的转矩密度和过载能力的基础上,可根据转子结构的转动方向的限制设置磁障的位置;另一方面,通过仅在部分转子冲片上设置磁障,可在另外不设置磁障的转子冲片的作用下,减少进入磁障内,影响正常加工的可能性。
其中,永磁体槽的数量可以有多个,一般地,多个永磁体槽绕转子铁芯的轴线均匀设置。
其中,永磁体槽的延伸方向可以为转子铁芯的轴向方向,还可以为与轴向呈一定角度的方向,当然,出于加工成本和加工难度的考虑,一般仅需将永磁体槽沿轴向设置,贯通转子铁芯的两个端面即可。
此外,对于永磁体槽而言,可以是,两端中的至少一个贯通端面,例如,两端均贯通,或是其中一端贯通,还可以是,两端均不贯通端面。
可以理解,对于转子铁芯而言,由于磁障的两端需要朝向永磁体和转子铁芯的外缘,一般地,永磁体槽的延伸方向为径向,在此基础上,磁障需要一端朝向沿径向设置的永磁体槽,另一端则需要朝向转子铁芯的周缘,故而对于设置在永磁体槽侧面的磁障而言,磁障自身会发生一定的弯折。
当然,磁障的形状可以为直线,也可以为折线,也可以为曲线。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方案中的转子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磁障设于第一冲片上,第二冲片沿转子结构的轴向设置于转子铁芯的至少一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限制仅在第一冲片上设置磁障,将第二冲片设置在转子铁芯的一端或两端上,第二冲片可作为防止非导磁杂质的结构,将杂质挡在转子铁芯外,从而保证转子铁芯的正常运行。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冲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冲片相邻设置,第二冲片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冲片分别设于转子铁芯的两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冲片的数量限制为多个,在排布时,可将多个第一冲片相邻设置,从而使得多个第一冲片形成厚度较大的整体,在此基础上,通过在两端分别设置一个第二冲片,即可在保证正常的转子铁芯的作用下,减少杂质流入第一冲片的磁障中的可能性。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一凸台,设于第一冲片上,且第一凸台由永磁体槽靠近轴线的一侧的内壁向外延伸;第二凸台,设于第二冲片上,且第二凸台由永磁体槽靠近轴线的一侧的内壁向外延伸。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冲片和第二冲片上分别设置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可使得在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的作用下限制永磁体在永磁体槽内的位置。具体地,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设置在永磁体槽的底部,也即设置在靠近整个转子铁芯轴线的内壁上,在此基础上限制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向外延伸。
其中,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的延伸方向可以为沿径向向外延伸,也可以为沿与径向呈一定角度的方向向外延伸。
上述技术方案中,多个转子冲片还包括:第三冲片,沿转子铁芯的轴向,设于转子铁芯的中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转子冲片还包括有设置在整个转子铁芯中部的第三冲片,在第三冲片与第一冲片和第二冲片的种类均不同,第三冲片主要用于固定磁瓦,由于第三冲片的位置在中部,也可提高整个转子铁芯的平衡性。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三凸台,设于第三冲片上,且第三凸台由永磁体槽的内侧朝向永磁体延伸,其中,永磁体与第三凸台相抵。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三冲片上设置位于永磁体槽内的第三凸台,第三凸台的延伸方向为朝向永磁体的方向。在此基础上,通过限制第三凸台会延伸,并限制永磁体会与第三凸台相抵,可实现在第三凸台的作用下卡住永磁体,避免永磁体发生掉落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永磁体与第三凸台之间的相抵可以为过盈配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三凸台设于永磁体槽靠近轴线的一侧的内壁,第三凸台沿径向向外延伸;和/或在转子铁芯的周向方向上,第三凸台设于永磁体槽的至少一侧的内壁,第三凸台沿周向向相对一侧的内壁延伸。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三凸台可以设置在永磁体槽的底部,也即靠近轴线的一侧的内壁,此时通过限制第三凸台的延伸方向为径向向外延伸,可从底部将永磁体卡住,以实现对永磁体的固定。此外,第三凸台还可设置在永磁体的侧部,也即设置在永磁体槽在转子铁芯的周向方向上的内壁上,可以设置在相对的两侧的内壁,也可以设置在单侧的内壁上,通过限制第三凸台的延伸方向为沿周向向相对的另一侧的内壁延伸,可从侧部将永磁体卡住,也可实现对永磁体的固定。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三凸台的高度大于第一凸台的高度;或第三凸台的高度大于第二凸台的高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限制第三凸台的高度大于第一凸台或是第二凸台的高度,可使得第三凸台对永磁体起到位置限制的作用。换言之,第三凸台相较于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而言,位置较为凸出。需要补充的是,第三凸台作为主要固定的结构,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可作为辅助限位结构,第一凸台和永磁体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间隙,第二凸台和永磁体之间也可能存在一定的间隙。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三冲片的数量小于第一冲片的数量;或第三冲片的数量小于第二冲片的数量。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限制第三冲片的数量较少,其数量小于第一冲片或是第二冲片,可在限制永磁体的位置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抑制电机的交轴电枢反应、缓解磁饱和程度并降低负载反电势,提升电机的转矩密度和过载能力。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冲片、第二冲片和第三冲片中,磁障位于永磁体槽的同一侧;或第一冲片、第二冲片和第三冲片中,至少一者的磁障相对于永磁体槽的位置与其余的磁障相对于永磁体槽的位置不同。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冲片、第二冲片和第三冲片中,磁障相对于永磁体槽的位置是独立的,具体地,可以在一种转子铁芯上,将第一冲片、第二冲片和第三冲片的磁障均设置在永磁体槽的同一侧,也可以在另一种转子铁芯上,将第一冲片上磁障的设置位置与其他两种冲片上磁障的设置位置予以区别,同理,可以对磁障的设置位置进行任意组合,以便于满足不同的设计需求。
可以理解,磁障相对于每种冲片上永磁体槽的位置均是独立的,均可选择地为单独的前侧、单独的后侧以及双侧。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一注塑孔,设于第一冲片上;第二注塑孔,设于第二冲片上,第二注塑孔与第一注塑孔对应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冲片和第二冲片上设置对应设置的第一注塑孔和第二注塑孔,可便于通过两种冲片上的注塑孔完成注塑工艺。进一步地,第一注塑孔和第二注塑孔之间的对应设置,可以为两个注塑孔同轴设置,也可以为两个注塑孔只要相连通即可。
上述技术方案中,转子结构单向旋转,在转子结构的转动方向上,与每个永磁体槽对应的至少一个磁障设于永磁体槽的前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转子结构单向旋转的情况下,在转子结构的转动方向上,通过限制磁障设置在永磁体槽的前侧,也即,磁障设于永磁体槽的弱磁侧。在转子结构转动时,永磁体在充磁方向上会形成弱磁侧和强磁侧,通过将磁障设于永磁体槽的弱磁侧上,即可满足对电机交轴电枢反应的抑制,以缓解转子铁芯的饱和程度。
可以理解,永磁体槽的前侧,即为在转动时先经过某一固定位置的一侧。例如,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整个转子结构分为多个扇形结构,对于每个扇形结构而言,若永磁体槽设置在六点钟方向,则磁障会设置在七点钟方向。
上述技术方案中,磁障具体包括:第一槽段,第一槽段朝向永磁体槽延伸;第二槽段,与第一槽段相连通,且第二槽段朝向转子铁芯的周缘延伸。
在该技术方案中,磁障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分别为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相连通,其中,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相背离的一端分别朝向永磁体槽和转子铁芯的周缘,磁障的两个部分分别朝向不同位置的结构,且两个部分之间又需要连通,可在两个部分的共同作用下有效实现抑制电机的交轴电枢反应,从而缓解磁饱和程度的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转子铁芯的横截面上,转子铁芯被多个永磁体槽分为2P个扇形区域,第一槽段的延伸方向与永磁体槽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80°/2P),90°];在转子铁芯的横截面上,第二槽段的延伸方向与转子铁芯的转动方向之间的夹角为[60°,120°]。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对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的延伸方向进行限制,可有效在磁障的作用下抑制电机的交轴电枢反应、缓解磁饱和程度,以提高电机的功率密度和转矩密度,提升电机的过载能力,有效改善电机的转矩脉动。具体地,转子铁芯的横截面即为转子铁芯的轴线的法平面,在该截面上,第一槽段的延伸方向和永磁体槽的延伸方向之间所夹的夹角大于或等于180°/2P),且小于或等于90°,其中2p为扇形区域的数量,在转子铁芯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时,2p也为永磁体槽的数量。还可以地,在该截面上,第二槽段的延伸方向和转子铁芯的转动方向可以为正交或是近似正交,具体二者之间的角度范围可以大于或等于60°且小于或等于120°。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结构,包括:定子;如上述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的转子结构,与定子同轴设置,且转子结构能够相对于定子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结构,包括定子和转子结构,其中,电机结构内设有上述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的转子结构,故而具有上述任一转子结构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强调的是,由于电机结构包括上述转子结构,一方面有效抑制电机的交轴电枢反应、缓解磁饱和程度并降低负载反电势,提升电机的转矩密度和过载能力;另一方面,还可削弱气隙中转子的磁场谐波,改善电机的转矩脉动。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包括:壳体;如上述第二方面技术方案中的电机结构,设于壳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的衣物处理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于壳体内的电机结构,室外机内设有上述第二方面技术方案中的电机结构,故而具有上述电机结构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转子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冲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二冲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三冲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转子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转子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转子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转子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转子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冲片和第二冲片的排布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冲片和第二冲片的排布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冲片和第二冲片的排布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1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转子结构;102:转子铁芯;1022:转子冲片;103:永磁体槽;104:永磁体;106:磁障;1062:第一槽段;1064:第二槽段;1082:第一冲片;1083:第一凸台;1084:第二冲片;1085:第二凸台;1086:第三冲片;1087:第三凸台;1102:第一注塑孔;1104:第二注塑孔;1106:第三注塑孔;200:电机结构;202:定子;204:气隙;300:衣物处理装置;302: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转子结构100,包括转子铁芯102以及设置在转子铁芯102内的永磁体104,以便于在永磁体104的磁性作用下受驱动,转子结构100可相对于定子发生转动,以实现电机的正常运行。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在转子铁芯102上设有永磁体槽103,永磁体104可设置在永磁体槽103内,可便于永磁体104受磁力驱动。在转子铁芯102上还设有磁障106,通过限定磁障106两端的延伸方向为朝向永磁体104和外缘,从而可使磁障106作为缓解磁饱和程度的结构,在转子结构100转动的过程中提高电机的功率密度和转矩密度,提升电机的过载能力,有效改善电机的转矩脉动,在减少电机永磁用量,也即减少生产成本的基础上,极大的提升电机性能,提高应用转子结构100的电机的性价比,提高产品竞争力。
其中,永磁体槽103可贯通转子铁芯102的两个端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磁障在转子铁芯的端面上的投影形状呈直线状。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磁障在转子铁芯的端面上的投影形状呈折线状。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磁障在转子铁芯的端面上的投影形状呈曲线状。
需要特别强调的,转子铁芯102主要是通过多个转子冲片1022叠层设置形成的,多个转子冲片1022至少包括两类,一类为第一冲片1082,另一类为第二冲片1084,磁障106可选择地设置在第一冲片1082或是第二冲片1084上,在不设置磁障106的冲片的作用下,将一些可能阻碍正常转子铁芯102加工的非导磁材料隔绝在外,减少进入磁障106内部的可能性。
其中,由于本申请中的转子结构100的旋转方向受电机限制存在差异,例如可能用于单向电机,故而对于单向电机而言,可根据转子结构100的旋转方向设置磁障106的位置,以便于在进一步降低加工成本的基础上,满足对电机性能的需求。
进一步地,在一个具体地实施例中,磁障106仅设于永磁体槽103的一侧。进一步地,将磁障106设于永磁体槽103的弱磁侧上,可以理解,在转子结构100转动时,永磁体104在充磁方向上会形成弱磁侧和强磁侧,即可满足对电机交轴电枢反应的抑制,以缓解转子铁芯102的饱和程度。
具体地,在转子结构100单向旋转的情况下,在转子结构100的转动方向上,通过限制磁障106设置在永磁体槽103的前侧,也即,磁障106设于永磁体槽103的弱磁侧。在转子结构100转动时,永磁体104在充磁方向上会形成弱磁侧和强磁侧,通过将磁障106设于永磁体槽103的弱磁侧上,即可满足对电机交轴电枢反应的抑制,以缓解转子铁芯102的饱和程度。
可以理解,永磁体槽103的前侧,即为在转动时先经过某一固定位置的一侧。例如,图9所示,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整个转子结构100分为多个扇形结构,对于每个扇形结构而言,若永磁体槽103设置在十二点钟方向,则磁障106会设置在一点钟方向。
同样地,如图8所示,若是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磁障106则设置在永磁体槽103的后侧,对于每个扇形结构而言,若永磁体槽103设置在十二点钟方向,则磁障106会设置在十一点钟方向。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磁障106设置在永磁体槽103的充磁方向的两侧,也即转子铁芯102的周向两侧。
根据本方案的转子结构100,一方面有效抑制电机的交轴电枢反应、缓解磁饱和程度并降低负载反电势,提升电机的转矩密度和过载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在转子铁芯102上挖空形成磁障106,还可降低稀土永磁体104的用量。
其中,永磁体槽103的数量可以有多个,一般地,多个永磁体槽103绕转子铁芯102的轴线均匀设置。
其中,永磁体槽103的延伸方向可以为转子铁芯102的轴向方向,还可以为与轴向呈一定角度的方向,当然,出于加工成本和加工难度的考虑,一般仅需将永磁体槽103沿轴向设置,贯通转子铁芯102的两个端面即可。
此外,对于永磁体槽103而言,可以是,两端中的至少一个贯通端面,例如,两端均贯通,或是其中一端贯通,还可以是,两端均不贯通端面。
可以理解,对于转子铁芯102而言,由于磁障的两端需要朝向永磁体和转子铁芯的外缘,一般地,永磁体槽的延伸方向为径向,在此基础上,磁障需要一端朝向沿径向设置的永磁体槽,另一端则需要朝向转子铁芯的周缘,故而对于设置在永磁体槽侧面的磁障而言,磁障自身会发生一定的弯折。
当然,磁障的形状可以为直线,也可以为折线,也可以为曲线。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加工,转子铁芯102主要由多个转子冲片1022组成,通过将多个转子冲片1022进行叠层组装即可形成转子铁芯102。
进一步地,转子铁芯102可以为一体式结构,还可以为多段式结构,具体地,若为多段式结构,则可通过将叠层设置的冲片分为多段,每段均由多个冲片构成来实现,多段铁芯段沿轴向排布可形成转子铁芯102,以实现转子在电机中的电磁作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转子铁芯102的横截面为圆形,转子铁芯102整体即为圆柱形,通过设置偶数个永磁体槽103,可将转子铁芯102分为同样数目的扇形区域,可以理解,永磁体槽103会绕轴线均匀设置在转子铁芯102上,每个扇形区域的周向两侧分别为一个永磁体槽103,一方面便于对永磁体104的安装,另一方面也利于整体的加工组装。
实施例二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转子结构100,包括转子铁芯102以及设置在转子铁芯102内的永磁体104,以便于在永磁体104的磁性作用下受驱动,转子结构100可相对于定子发生转动,以实现电机的正常运行。
需要特别强调的,转子铁芯102主要是通过多个转子冲片1022叠层设置形成的,多个转子冲片1022至少包括两类,一类为第一冲片1082,另一类为第二冲片1084,磁障106可选择地设置在第一冲片1082或是第二冲片1084上,在不设置磁障106的冲片的作用下,将一些可能阻碍正常转子铁芯102加工的非导磁材料隔绝在外,减少进入磁障106内部的可能性。
具体地,在转子铁芯102上设有永磁体槽103,永磁体104可设置在永磁体槽103内,可便于永磁体104受磁力驱动。在转子铁芯102上还设有磁障106,通过限定磁障106两端的延伸方向为朝向永磁体104和外缘,从而可使磁障106作为缓解磁饱和程度的结构,在转子结构100转动的过程提高电机的功率密度和转矩密度,提升电机的过载能力,有效改善电机的转矩脉动,在减少电机永磁用量,也即减少生产成本的基础上,极大的提升电机性能,提高应用转子结构100的电机的性价比,提高产品竞争力。
其中,永磁体槽103可贯通转子铁芯102的两个端面。
其中,仅在第一冲片1082上设置磁障106,将第二冲片1084沿转子结构的轴向设置在转子铁芯的一端或两端上,第二冲片1084可作为防止非导磁杂质的结构,将杂质挡在转子铁芯102外,从而保证转子铁芯102的正常加工。
更进一步地,第一冲片1082的数量限制为多个,在排布时,可将多个第一冲片1082相邻设置,从而使得多个第一冲片1082形成厚度较大的整体,在此基础上,通过在两端分别设置一个第二冲片1084,即可在保证正常的转子铁芯102的作用下,减少杂质流入第一冲片1082的磁障106中的可能性。
在第一冲片1082和第二冲片1084上分别设置第一凸台1083和第二凸台1085,可使得在第一凸台1083和第二凸台1085的作用下限制永磁体104在永磁体槽103内的位置。具体地,第一凸台1083和第二凸台1085设置在永磁体槽103的底部,即设置在靠近整个转子铁芯102轴线的内壁上,在此基础上限制第一凸台1083和第二凸台1085向外延伸,即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分别设置在第一冲片和第二冲片上,且均由永磁体槽靠近轴线的一侧的内壁向外延伸。
其中,第一凸台1083和第二凸台1085的延伸方向可以为沿径向向外延伸,也可以为沿与径向呈一定角度的方向向外延伸。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永磁体槽103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多边形,多边形的永磁体槽103可更利于对转子铁芯102的空间占据,也即能够充分利用转子内部铁芯空间,使得转矩密度最优化。
实施例三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转子结构100,包括转子铁芯102以及设置在转子铁芯102内的永磁体104,以便于在永磁体104的磁性作用下受驱动,转子结构100可相对于定子发生转动,以实现电机的正常运行。
需要特别强调的,转子铁芯102主要是通过多个转子冲片1022叠层设置形成的,多个转子冲片1022包括三类,一类为第一冲片1082,一类为第二冲片1084,最后一类为第三冲片1086,磁障106可选择地设置在第一冲片1082或是第二冲片1084上,在不设置磁障106的冲片的作用下,将一些可能阻碍正常转子铁芯102加工的非导磁材料隔绝在外,减少进入磁障106内部的可能性。
其中,第三冲片1086上还设有第三注塑孔1106,当然,在第三冲片上还可选择地设置有磁障106。
其中,通过在整个转子铁芯102中部设置第三冲片1086,在第三冲片1086与第一冲片1082和第二冲片1084的种类均不同,第三冲片1086主要用于固定磁瓦,由于第三冲片1086的位置在中部,也可提高整个转子铁芯102的平衡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在第三冲片1086上还可以设置位于永磁体槽103底部的第三凸台1087,也即第三凸台1087设置在永磁体槽103靠近轴线的一端。在此基础上,通过限制第三凸台1087向外延伸,并限制永磁体104会与第三凸台1087相抵,可实现在第三凸台1087的作用下卡住永磁体104,避免永磁体104发生掉落的可能性。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三凸台1087还可设置在永磁体的侧部,也即设置在永磁体槽在转子铁芯的周向方向上的内壁上,可以设置在相对的两侧的内壁,也可以设置在单侧的内壁上,通过限制第三凸台的延伸方向为沿周向向相对的另一侧的内壁延伸,可从侧部将永磁体卡住,也可实现对永磁体的固定。
进一步地,永磁体104与第三凸台1087之间的相抵可以为过盈配合。
具体地,在转子铁芯102上设有永磁体槽103,永磁体104可设置在永磁体槽103内,可便于永磁体104受磁力驱动。在转子铁芯102上还设有磁障106,通过限定磁障106两端的延伸方向为朝向永磁体104和外缘,从而可使磁障106作为缓解磁饱和程度的结构,在转子结构100转动的过程提高电机的功率密度和转矩密度,提升电机的过载能力,有效改善电机的转矩脉动,在减少电机永磁用量,也即减少生产成本的基础上,极大的提升电机性能,提高应用转子结构100的电机的性价比,提高产品竞争力。
其中,永磁体槽103可贯通转子铁芯102的两个端面。
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三凸台1087的高度大于第一凸台1083的高度。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三凸台1087的高度大于第二凸台1085的高度。
通过限制第三凸台1087的高度大于第一凸台1083或是第二凸台1085的高度,可使得第三凸台1087对永磁体104起到位置限制的作用。换言之,第三凸台1087相较于第一凸台1083和第二凸台1085而言,位置较为凸出。需要补充的是,第三凸台1087作为主要固定的结构,第一凸台1083和第二凸台1085可作为辅助限位结构,第一凸台1083和永磁体104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间隙,第二凸台1085和永磁体104之间也可能存在一定的间隙。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第一冲片、第二冲片和第三冲片轴向叠压,第一冲片防止注塑液体进入磁障,第三冲片起固定磁瓦的作用。第三冲片固定瓷瓦的方式在永磁体的底部。
如图7所示,第一冲片、第二冲片和第三冲片轴向叠压,第一冲片防止注塑液体进入磁障,第三冲片起固定磁瓦的作用。第三类冲片固定瓷瓦的方式在永磁体的侧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三冲片1086的数量小于第一冲片1082的数量。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三冲片1086的数量小于第二冲片1084的数量。
通过限制第三冲片1086的数量较少,其数量小于第一冲片1082或是第二冲片1084,可在限制永磁体104的位置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抑制电机的交轴电枢反应、缓解磁饱和程度并降低负载反电势,提升电机的转矩密度和过载能力。
此外,第一冲片、第二冲片和第三冲片中,磁障相对于永磁体槽的位置是独立的,具体地,可以在一种转子铁芯上,将第一冲片、第二冲片和第三冲片的磁障均设置在永磁体槽的同一侧,也可以在另一种转子铁芯上,将第一冲片上磁障的设置位置与其他两种冲片上磁障的设置位置予以区别,同理,可以对磁障的设置位置进行任意组合,以便于满足不同的设计需求。
可以理解,磁障相对于每种冲片上永磁体槽的位置均是独立的,均可选择地为单独的前侧、单独的后侧以及双侧。
更进一步地,在不设置第三冲片时,第一冲片和第二冲片中,磁障相对于永磁体槽的位置也可以是独立的。
例如,第一冲片上磁障设置在永磁体槽的前侧,第二冲片上磁障设置在永磁体槽后侧。
又如,第一冲片和第二冲片上磁障均设置在永磁体槽的前侧,或第一冲片和第二冲片上磁障均设置在永磁体槽后侧。
同理,对于加入了第三冲片的转子铁芯而言,磁障可设置在任意类型的冲片上相对于永磁体槽的任意位置。
实施例四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转子结构100,包括转子铁芯102以及设置在转子铁芯102内的永磁体104,以便于在永磁体104的磁性作用下受驱动,转子结构100可相对于定子发生转动,以实现电机的正常运行。
需要特别强调的,转子铁芯102主要是通过多个转子冲片1022叠层设置形成的,多个转子冲片1022至少包括两类,一类为第一冲片1082,另一类为第二冲片1084,磁障106可选择地设置在第一冲片1082或是第二冲片1084上,在不设置磁障106的冲片的作用下,将一些可能阻碍正常转子铁芯102加工的非导磁材料隔绝在外,减少进入磁障106内部的可能性。
具体地,在转子铁芯102上设有永磁体槽103,永磁体104可设置在永磁体槽103内,可便于永磁体104受磁力驱动。在转子铁芯102上还设有磁障106,通过限定磁障106两端的延伸方向为朝向永磁体104和外缘,从而可使磁障106作为缓解磁饱和程度的结构,在转子结构100转动的过程提高电机的功率密度和转矩密度,提升电机的过载能力,有效改善电机的转矩脉动,在减少电机永磁用量,也即减少生产成本的基础上,极大的提升电机性能,提高应用转子结构100的电机的性价比,提高产品竞争力。
其中,永磁体槽103可贯通转子铁芯102的两个端面。
更进一步地,在第一冲片1082和第二冲片1084上设置对应设置的第一注塑孔1102和第二注塑孔1104,可便于通过两种冲片上的注塑孔完成注塑工艺。
进一步地,第一注塑孔1102和第二注塑孔1104之间的对应设置,可以为两个注塑孔同轴设置,也可以为两个注塑孔只要相连通即可。
如图10所示,提供了一种多转子冲片的叠层方式,主要用于正向旋转电机,第一冲片的磁障和第三冲片的磁障均设置在扇形区域右半区间。
如图11所示,提供了一种多转子冲片的叠层方式,主要用于反向旋转电机,第一冲片的磁障和第三冲片的磁障均设置在扇形区域左半区间。
如图12所示,提供了一种多转子冲片的叠层方式,主要用于双向旋转电机,第一冲片的磁障和第三冲片的磁障设置在扇形区域左半区和右半区间。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磁障106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分别为第一槽段1062和第二槽段1064,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相连通,其中,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相背离的一端分别朝向永磁体槽103和转子铁芯102的周缘,磁障106的两个部分分别朝向不同位置的结构,且两个部分之间又需要连通,可在两个部分的共同作用下有效实现抑制电机的交轴电枢反应,从而缓解磁饱和程度的效果。
对于第一槽段1062而言,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槽段1062朝向永磁体槽103的一端直接连通至永磁体槽103上,在加工时则可从永磁体槽103侧直接切割伸入转子铁芯102上,便于加工,就结构而言,第一槽段1062直接连通至永磁体槽103上,以实现抑制电机的交轴电枢反应的效果。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槽段1062朝向永磁体槽103的一端与永磁体槽103之间不连通,也即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对于磁障106整体而言,其一端为封闭结构,而就结构而言,第一槽段1062与永磁体槽103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也可实现抑制电机的交轴电枢反应的效果。
其中,第一槽段1062和永磁体槽103之间的第一间距大于或等于0.2mm。
对于第二槽段1064而言,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槽段1064朝向周缘的一端直接连通至周缘上,在加工时则可从转子铁芯102的外侧直接切割伸入,便于加工,就结构而言,第二槽段1064直接连通至周缘上,以实现抑制电机的交轴电枢反应的效果。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槽段1064朝向周缘的一端与周缘之间不连通,也即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对于磁障106整体而言,其一端为封闭结构,而就结构而言,第二槽段1064与周缘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也可实现抑制电机的交轴电枢反应的效果。
其中,第二槽段1064与周缘之间的第二间距大于或等于0.2mm。
需要强调的是,第一槽段1062和第二槽段1064二者分别与永磁体槽103和周缘二者的连通关系组合共有四种,具体为:第一槽段1062连通,第二槽段1064不连通;第一槽段1062连通,第二槽段1064连通;第一槽段1062不连通,第二槽段1064连通;第一槽段1062不连通,第二槽段1064不连通。
其中,在连通时,可以有效降低q轴电感,抑制电机交轴电枢反应,缓解铁芯饱和,当不连通时,则可保证转子的结构强度。
在转子铁芯102上设置的永磁体槽103的数量存在多个,每个永磁体槽103的第一槽段1062和第二槽段1064的连通关系均是独立的,故而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选择设置。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与同一永磁体对应设置的多个磁障中,第一槽段与永磁体槽的连通关系一致,且第二槽段和转子铁芯的外缘的连通关系一致。对于同一永磁体槽对应设置的多个磁障而言,通过限制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分别与永磁体槽和转子铁芯的外缘的连接关系一致,以便于提高加工效率。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与同一永磁体对应设置的多个磁障中,至少两个相邻的磁障的第一槽段与永磁体槽的连通关系不一致,且第二槽段和转子铁芯的外缘的连通关系不一致。对于同一永磁体槽对应设置的多个磁障而言,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的连通关系是交错的,可以理解,若是第一槽段与永磁体槽连通,则会具有较大的电枢抑制效果,但由于直接破口设计,会对强度产生一定的影响,若是第一槽段与永磁体槽不连通,则具有一定的强度,但对于电枢的抑制效果而言,会稍弱,第二槽段和外缘的连通关系也同理,通过交错的连通关系,可综合提升电枢抑制效果和强度,提高转子结构的使用可行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与同一永磁体对应设置的多个磁障中,至少存在一个磁障的第一槽段与永磁体槽不连通,且第二槽段与转子铁芯的外缘不连通。对于同一永磁体槽对应设置的多个磁障而言,通过限制设置磁障的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分别和永磁体槽以及外缘不连通,可以理解,由于两端均不连通,可有效提高转子铁芯在运行过程中的结构强度,从而提高转子结构整体在转动时的整体稳定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均为直线段,便于加工,且通过限制两个直线段之间的夹角为[60°,120°],更利于对交轴电枢反应的抑制效果。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可限制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中的一个呈曲线状,或者二者均为曲线状。
实施例五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电机结构200,包括定子202和转子结构100,转子结构100可相对于定子202转动,其中,电机结构200内设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转子结构100,故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强调的是,由于电机结构200包括上述转子结构100,一方面有效抑制电机的交轴电枢反应、缓解磁饱和程度并降低负载反电势,提升电机的转矩密度和过载能力;另一方面,还可削弱气隙204中转子的磁场谐波,改善电机的转矩脉动。
实施例六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衣物处理装置300,包括壳体302以及设于壳体302内的电机结构200,壳体302内设有上述实施例五中的电机结构200,故而具有上述电机结构200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子结构、电机结构和衣物处理装置,磁障可选择地设置在第一冲片或是第二冲片上,在不设置磁障的冲片的作用下,将一些可能阻碍正常转子铁芯加工的非导磁材料隔绝在外,减少进入磁障内部的可能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子铁芯,所述转子铁芯上设有多个永磁体槽,多个所述永磁体槽沿所述转子铁芯的周向环绕设置,所述转子铁芯包括多个叠层设置的转子冲片;
永磁体,设于所述永磁体槽内;
磁障,所述转子结构能够沿周向单向旋转或双向旋转,沿所述转子结构的旋转方向,所述磁障设于所述永磁体槽的至少一侧,所述磁障的两端分别朝向所述永磁体和所述转子铁芯的外缘;
其中,多个所述转子冲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冲片和至少一个第二冲片,所述磁障设于所述第一冲片或所述第二冲片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障设于所述第一冲片上,所述第二冲片沿所述转子结构的轴向设置于所述转子铁芯的至少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冲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冲片相邻设置,所述第二冲片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冲片分别设于所述转子铁芯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凸台,设于所述第一冲片上,且所述第一凸台由所述永磁体槽靠近轴线的一侧的内壁向外延伸;
第二凸台,设于所述第二冲片上,且所述第二凸台由所述永磁体槽靠近轴线的一侧的内壁向外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转子冲片还包括:
第三冲片,沿所述转子铁芯的轴向,设于所述转子铁芯的中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凸台,设于所述第三冲片上,且所述第三凸台由所述永磁体槽的内侧朝向所述永磁体延伸,
其中,所述永磁体与所述第三凸台相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凸台设于所述永磁体槽靠近轴线的一侧的内壁,所述第三凸台沿径向向外延伸;和/或
在所述转子铁芯的周向方向上,所述第三凸台设于所述永磁体槽的至少一侧的内壁,所述第三凸台沿所述周向向相对一侧的内壁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凸台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凸台的高度;或
所述第三凸台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凸台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冲片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一冲片的数量;或
所述第三冲片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二冲片的数量。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冲片、所述第二冲片和所述第三冲片中,所述磁障位于所述永磁体槽的同一侧;或
所述第一冲片、所述第二冲片和所述第三冲片中,至少一者的所述磁障相对于所述永磁体槽的位置与其余的磁障相对于所述永磁体槽的位置不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注塑孔,设于所述第一冲片上;
第二注塑孔,设于所述第二冲片上,所述第二注塑孔与所述第一注塑孔对应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结构单向旋转,在所述转子结构的转动方向上,与每个所述永磁体槽对应的至少一个所述磁障设于所述永磁体槽的前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障具体包括:
第一槽段,所述第一槽段朝向所述永磁体槽延伸;
第二槽段,与所述第一槽段相连通,且所述第二槽段朝向所述转子铁芯的周缘延伸。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铁芯被多个所述永磁体槽分为2P个扇形区域,所述第一槽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永磁体槽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80°/2P),90°];
所述第二槽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转子铁芯的转动方向之间的夹角为[60°,120°]。
15.一种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子结构;
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结构,与所述定子结构同轴设置,且所述转子结构能够相对于所述定子结构单向或双向转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结构具体包括:
定子铁芯和定子绕组,所述定子铁芯上设有多个定子凸齿,所述多个定子凸齿围绕所述定子铁芯的轴线周向分布,所述定子绕组绕设在所述定子凸齿上。
17.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电机结构,设于所述壳体内。
CN202121653333.6U 2021-07-20 2021-07-20 转子结构、电机结构和衣物处理装置 Active CN2152678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53333.6U CN215267841U (zh) 2021-07-20 2021-07-20 转子结构、电机结构和衣物处理装置
EP21950712.6A EP4350952A1 (en) 2021-07-20 2021-09-13 Rotor structure, electric motor structure, and clothing treating device
PCT/CN2021/118058 WO2023000474A1 (zh) 2021-07-20 2021-09-13 转子结构、电机结构和衣物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53333.6U CN215267841U (zh) 2021-07-20 2021-07-20 转子结构、电机结构和衣物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67841U true CN215267841U (zh) 2021-12-21

Family

ID=79493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53333.6U Active CN215267841U (zh) 2021-07-20 2021-07-20 转子结构、电机结构和衣物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6784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69808A (zh) * 2023-04-26 2023-05-26 四川芯智热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磁铁固定结构及固定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69808A (zh) * 2023-04-26 2023-05-26 四川芯智热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磁铁固定结构及固定方法
CN116169808B (zh) * 2023-04-26 2023-07-04 四川芯智热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磁铁固定结构及固定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9084251A1 (ja) 誘導電動機の回転子及び誘導電動機及び圧縮機及び送風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CN113872350B (zh) 定子结构、电机结构、压缩机结构和制冷设备
CN215267841U (zh) 转子结构、电机结构和衣物处理装置
CN210246575U (zh) 电机、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113489190A (zh) 转子结构、电机结构和衣物处理装置
CN113162274A (zh) 转子结构、电机结构和压缩机
CN214755782U (zh) 转子结构、电机结构和衣物处理装置
CN113113992A (zh) 转子结构和电机结构
CN214255899U (zh) 一种高压自启动永磁电机定子冲片、转子冲片及电机
CN113162276A (zh) 转子结构、电机结构和衣物处理装置
WO2023000474A1 (zh) 转子结构、电机结构和衣物处理装置
CN112564317A (zh) 定子铁芯、定子、永磁同步电机、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112564319A (zh) 定子冲片、定子铁芯、电机、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218633493U (zh) 一种电机转子、电机和压缩机
JP4694253B2 (ja) 永久磁石式回転電機
CN112583143B (zh) 定子铁芯、定子、永磁同步电机、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110875679A (zh) 永磁同步电机和压缩机
CN114069924A (zh) 转子结构、电机和电器设备
CN210724356U (zh) 电机的转子、驱动电机和车辆
CN214755783U (zh) 转子结构、电机结构和压缩机
CN113162275A (zh) 转子结构和电机结构
CN210167872U (zh) 转子、电机、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09805641U (zh) 一种永磁电机及具有其的压缩机和空调器
WO2022237024A1 (zh) 转子结构、电机结构和衣物处理装置
CN214590826U (zh) 转子结构和电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