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66932U - 网络插座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网络插座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66932U
CN215266932U CN202120802042.2U CN202120802042U CN215266932U CN 215266932 U CN215266932 U CN 215266932U CN 202120802042 U CN202120802042 U CN 202120802042U CN 215266932 U CN215266932 U CN 2152669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conductor
colloid
assembly
light
insul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0204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轩禾
林昱宏
林永常
叶博文
叶子维
叶语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 Gener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 Gener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 Gener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V Gener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0204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669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669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669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网络插座连接器,包括一屏蔽壳体、一包括有至少一前插接口及至少一后结合口的绝缘胶体、至少一光源容置槽、至少一设于光源容置槽内的导光组件、一通过后结合口设置于绝缘胶体一侧的组接胶体、至少一发光组件、及一体化的固设于该组接胶体上的传输导体组。采用上述结构,不但可使网络插座连接器具有发光功能,且组装时,只要将导光组件置入光源容置槽,使发光组件从导光组件的第一端面将光传导至导光组件的第二端面即可,配合传输导体组与组接胶体的一体化设计,有效简化整体组装动作,并利用导光方式简化发光网络插座连接器设计。

Description

网络插座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提供一种网络插座连接器,尤指一种具有发光功能,且整体设计简单、组装动作方便快速的网络插座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化,网络信息也随的蓬勃发展,利用网络便捷迅速的特性可谓四通八达无远弗界,也使得网络的运用更加普遍,且网络信号传输大都是通过RJ型式的网络连接器(如RJ45)为主,以作为计算机主机和外部网络的沟通桥梁。有一种网络连接器具有多个发光二极管(LED),该网络连接器可由LED的闪烁灯光来告知使用者目前电连接器的信号传输状态。
一般而言,网络连接器的LED系设于母座的前端,而LED需要额外供电,只好另外拉线至电路板上,故必须在网络连接器的金属外壳、绝缘胶体上预留线路通道,故使具有LED的网络连接器在结构设计上较为复杂,又因为网络连接器的端子一般皆与绝缘胶体共同射出成形,故LED只能后装穿线,导致组装动作上的困扰,一旦LED损坏,因维修LED的工序繁琐,一般只能将整个网络连接器进行汰换,尤其某些网络设备,如路由器,其上通常具有至少4~8埠,不论就设计、组装、或维修而言,传统具有LED的网络连接器,在多埠设计时将更凸显其缺失。
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创作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创作人有鉴于上述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虑,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具有发光功能,且整体设计简单、组装动作方便快速的网络插座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在绝缘胶体上预留设置导光组件的光源容置槽,以使发光组件与屏蔽壳体或绝缘胶体分离设置,以此简化网络连接器的设计、降低组装或维修难度,同时另具有一与传输导体组一体化设计的组接胶体,使传输导体组与绝缘胶体的结合更为方便,进一步提升整体组装便利性。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网络插座连接器,包括:一屏蔽壳体、一包括有至少一前插接口及至少一后结合口的绝缘胶体、至少一光源容置槽、至少一包括有一第一端面及一第二端面的导光组件、一组接胶体、至少一发光组件、及一传输导体组,当前插接口为复数时,该绝缘胶体包括有至少一隔离胶体、及至少一隔离弹片。该绝缘胶体设于屏蔽壳体内,该后结合口与前插接口连通,该光源容置槽形成于绝缘胶体内,该导光组件设于光源容置槽内,该第一端面裸露于组接胶体一侧,该第二端面位于第一端面相对侧且裸露于前插接口一侧,该组接胶体通过后结合口设置于绝缘胶体一侧,该发光组件设于第一端面一侧,该传输导体组一体化的固设于该组接胶体上,该隔离胶体形成于前插接口间,而该隔离弹片设于各该隔离胶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发光动作,利用设置于电路基板上的发光组件,通过导光组件的传导,于绝缘胶体的前端显示其光源,且本实用新型不但可使网络插座连接器具有发光功能,组装时只要将导光组件置入光源容置槽,使发光组件从导光组件的第一端面将光传导至导光组件的第二端面,借此将发光组件与屏蔽壳体及绝缘胶体分离设置,有效简化网络连接器的设计,并配合传输导体组与组接胶体的一体化设计,使传输导体组可通过插设动作完成组装,组装完成时也同时对导光组件进行限位,进而简化整体组装动作。至于绝缘胶体具有复数个前插接口时,为多端口型式的网络连接器,除上述结构外,进一步于隔离胶体处设置隔离弹片,借此于多端口型式的网络连接器的各插接埠(前插接口)间,提供一具有接地屏蔽效果的隔离弹片。
借由上述技术,可针对现有技术中具有LED的网络连接器所存在的结构设计较为复杂、维修LED的工序繁琐、及整体组装动作繁杂等问题点加以突破,达到上述优点的实用进步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角度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发光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传输导体组立体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插接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又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透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又一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又一较佳实施例的遮光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透视图。
其中:屏蔽壳体、1、1a、1b,前组装口、11a,盖体止退件、12a,胶体止退件、13a,内缩弹片、14a,后盖、15a、15b,绝缘胶体、2、2a、2b,前插接口、211、211b、211c,后结合口、212,端子容置槽、22、22a,端子限位部、221a,支撑台、222a,避位空间、223a,凸出部、224a,导引斜面、2241a,端子结合口、23,胶体卡扣部、241、241a,盖体止退部、242a,胶体止退槽、243a,内缩口、244a,光源容置槽、25、25a,光源固持部、251,隔离胶体、26b、26c,中空容置层、261b,弹片结合口、262b,遮光部、263b,导光组件、3、3a,第一导光部、31,第一端面、311,第二导光部、32,第二端面、321,斜角部、33,组接胶体、4,内凹壁、41,胶体卡合部、42、42a,发光组件、5、5a、5b,传输导体组、6、6a,焊接部组、61a,第一传输导体焊接部、611a,第二传输导体焊接部、612a,第三传输导体焊接部、613a,第四传输导体焊接部、614a,第五传输导体焊接部、615a,第六传输导体焊接部、616a,第七传输导体焊接部、617a,第八传输导体焊接部、618a,固持部组、62a,第一固持部、621a,第二固持部、622a,第三固持部、623a,第四固持部、624a,接触部组、63a,上弯折部、631a,隔离弹片、7b、7c,第一金属片、71b,第一隔离卡扣部、711b,弹片弯折部、72b,第二金属片、73b,第二隔离卡扣部、731b,壳体接触部、74b,公头连接器、8a,接触块、81a,电路基板、9。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构造,现借助于附图就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
请参阅图1至4所示,其中图4为以传输导体组6的第一个端子为基准的剖视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的网络插座连接器,包括:
一屏蔽壳体1;
一绝缘胶体2,设于该屏蔽壳体1内,该绝缘胶体2包括有一前插接口211、及一与该前插接口211连通的后结合口212,且该绝缘胶体2内具有八个端子容置槽22、及八个分别连通各该端子容置槽22及该后结合口212的端子结合口23,又该绝缘胶体2上形成有至少一胶体卡扣部241;
至少一光源容置槽25,形成于该绝缘胶体2内,该光源容置槽25一侧形成有一光源固持部251;
至少一导光组件3,设于该光源容置槽25内,且该导光组件3包括有一设于该光源固持部251上的第一导光部31、一设于该光源容置槽25内的第二导光部32、一连结该第一导光部31及该第二导光部32的斜角部33、一界定于第一导光部31端面的第一端面311、及一位于该第一端面311相对侧且界定于该第二导光部32端面而裸露于该前插接口211一侧的第二端面321;
一组接胶体4,通过该后结合口212设置于该绝缘胶体2一侧,且该第一端面311裸露于该组接胶体4一侧,并该组接胶体4邻近该绝缘胶体2一侧具有一内凹壁41、及至少一形成于该内凹壁41上并与该胶体卡扣部241对应结合的胶体卡合部42;
至少一发光组件5,设于该第一端面311一侧;及
一传输导体组6,一体化的固设于该组接胶体4上。
通过上述的说明,已可了解本技术的结构,而依据这个结构的对应配合,更可达到具有发光功能,且整体设计简单、组装动作方便快速等优势,另本实施例中,上述光源容置槽25、导光组件3、发光组件5、胶体卡合部42及胶体卡扣部241以数量一作为举例,而详细的解说将于下述说明。
请同时配合参阅图1至7所示,其中图6为以导光组件3为基准的剖视图,采用上述构件组构时,由图5及6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的发光动作,利用设置于电路基板9上的发光组件5,通过导光组件3的传导,于绝缘胶体2的前插接口211一侧显示其光源,如此不但可使网络插座连接器具有发光功能,组装时只要将导光组件3的第二导光部32从后结合口212置入光源容置槽25内,使第二端面321裸露于前插接口211一侧,此时导光组件3的第一导光部31将自然受光源固持部251与绝缘胶体2的侧壁的左右限位而在组装完组接胶体4后,导光组件3的第一端面311即会自然裸露于组接胶体4一侧,使发光组件5可将光线照射于第一端面311,而经由导光组件3传导至第二端面321,并使光线显露于前插接口211一侧。借此将发光组件5与屏蔽壳体1及绝缘胶体2分离设置,无须针对发光组件5进行网络插座连接器内的组装配线,也无需将电源额外供给至屏蔽壳体1或绝缘胶体2内,有效简化网络连接器的设计。且第一导光部31与第二导光部32以L型连接,连接处则有斜角部33的设计,而本实施例中斜角部33的角度转折为135度,经测试为最能防止光线在转角时的造成的损耗,进一步达到聚光的效果。
如图5至7所示,除了主要的绝缘胶体2外,另提供一组接胶体4,该组接胶体4与传输导体组6为一体化的设计,使传输导体组6可通过插设动作快速完成组装,且组装完成的同时也可对导光组件3进行限位,此时光源容置槽25与组接胶体4完全包覆导光组件3,仅裸露出第一端面311及第二端面321,有效防止溢光、提升光传导效益,而上述组装方式则进一步简化整体组装动作。具体而言,组装组接胶体4时将传输导体组6从后绝缘胶体2的后结合口212处插入,而设置于端子容置槽22处,该端子容置槽22为八个等宽并排的穿孔,并与八个端子结合口23各自连通,故传输导体组6插入后,可利用端子容置槽22分别对每一个端子进行左右限位,间接达到防止短路的目的。传输导体组6插入后,组接胶体4乃利用胶体卡合部42与胶体卡扣部241的勾扣动作进行固定(勾扣方式见图4),其中胶体卡合部42与胶体卡扣部241为反向设置的倒勾方式,故组接胶体4插入后即可避免再后退松脱,同时配合绝缘胶体2的侧壁进行上下左右的限位,以确实固定住绝缘胶体2与组接胶体4的结合方式。借此,使传输导体组6与绝缘胶体2的结合更为方便,进一步提升整体组装便利性。
再请同时配合参阅图8至11所示,其中图9至11为以传输导体组6a的第一个端子为基准的剖视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为大同小异,仅于该屏蔽壳体1a具有一供该绝缘胶体2a插入设置的前组装口11a、二个分别由该屏蔽壳体1a的后盖15a延伸至左右两侧的盖体止退件12a、二个分别形成于该屏蔽壳体1a左右两侧的胶体止退件13a、及二个分别形成于该屏蔽壳体1a左右两侧的内缩弹片14a,且该绝缘胶体2a具有二个与该盖体止退件12a对应卡合的盖体止退部242a、二个与该胶体止退件13a对应结合的胶体止退槽243a、二个供该内缩弹片14a通过的内缩口244a、八个分别形成于该端子容置槽22a顶面的端子限位部221a,该端子限位部221a上具有一凸出部224a,该端子容置槽22a内具有一支撑台222a、及一形成于该支撑台222a一侧的避位空间223a,该传输导体组6a包括有一焊接部组61a、一形成于该焊接部组61a一侧的固持部组62a、及一形成于该固持部组62a一侧的接触部组63a,且该焊接部组61a包括有一第一传输导体焊接部611a、一设于该第一传输导体焊接部611a一侧的第二传输导体焊接部612a、一设于该第二传输导体焊接部612a一侧的第三传输导体焊接部613a、一设于该第三传输导体焊接部613a一侧的第四传输导体焊接部614a、一设于该第四传输导体焊接部614a一侧的第五传输导体焊接部615a、一设于该第五传输导体焊接部615a一侧的第六传输导体焊接部616a、一设于该第六传输导体焊接部616a一侧的第七传输导体焊接部617a、一设于该第七传输导体焊接部617a一侧的第八传输导体焊接部618a、一延伸形成于该第三传输导体焊接部613a一端的第一固持部621a、一延伸形成于该第四传输导体焊接部614a一端的第二固持部622a、一延伸形成于该第五传输导体焊接部615a一端的第三固持部623a、及一延伸形成于该第六传输导体焊接部616a一端的第四固持部624a,且该第一固持部621a及该第二固持部622a的高度系高于该第三固持部623a及该第四固持部624a,该接触部组63a的前端抵持于该端子限位部221a,并可活动于该避位空间223a内,而该接触部组63a另包括有一上弯折部631a,向下抵持于该支撑台222a上。
如图8及9所示,本实施例将光源容置槽25a、导光组件3a、发光组件5a、胶体卡合部42a及胶体卡扣部241a的数量变更为二个,借此说明本实用新型在结构设计上的多变性。另外就屏蔽壳体1a与绝缘胶体2a的组装定位而言,绝缘胶体2a从屏蔽壳体1a的前组装口11a处置入,推到底后即可利用屏蔽壳体1a的盖体止退件12a及绝缘胶体2a的盖体止退部242a对应卡合作,借此防止绝缘胶体2a过度插入而顶推到屏蔽壳体1a的后盖15a,其中盖体止退部242a为凸块方式、盖体止退件12a为具有孔洞的卡扣片;另外,屏蔽壳体1a侧壁上还具有两组弹片状的胶体止退件13a及内缩弹片14a,胶体止退件13a抵持于绝缘胶体2a的胶体止退槽243a上,胶体止退槽243a的开口方向朝向屏蔽壳体1a的后盖15a,故当胶体止退件13a与胶体止退槽243a结合后,即可防止绝缘胶体2a朝前组装口11a的方向退出,至于内缩弹片14a则直接通过内缩口244a的进入绝缘胶体2a内部,除了具有定位绝缘胶体2a的效果外,也可于公头连接器8a(见图11所示)插入时,抵触其金属外壳,而与其达到固定及接地屏蔽的功效。
如图9所示,就传输导体组6a与绝缘胶体2a的组装定位而言,传输导体组6a置入端子容置槽22a后,传输导体组6a的接触部组63a抵持于端子限位部221a一侧,该端子限位部221a为斜面方式,第一可防止接触部组63a过度深入,第二可在其过度深入时,将其引导至避位空间223a处,以防止端子变形损坏,另外,接触部组63a具有向下抵持于支撑台222a上的上弯折部631a,其支撑点为整个接触部组63a的最低点,以由该抵持动作及其弯折方式,提供接触部组63a足够的弹性,来与公头连接器8a(见图11所示)对接。
如图10所示,就传输导体组6a本身而言,乃特别将第三至第六传输导体焊接部613a、614a、615a、616a延伸出来的第一至第四固持部621a、622a、623a、624a进行特殊处理,使第一固持部621a与第二固持部622a靠拢、及使第三固持部623a与第四固持部624a靠拢,以提升信号传输质量,同时使第一、第二固持部621a、622a的高度高于第三、第四固持部623a、624a,以此避免发生短路。
如图11所示,就公母连接器的插接动作而言,于端子限位部221a上额外形成一凸出部224a,该凸出部224高于端子容置槽22a的顶面,可于公头连接器8a插入时,限制公头连接器8a的接触块81a的高度,若接触块81a插入时的高度低于凸出部224a,则无法顺利插入,即使强硬插入,也可利用凸出部224a上的导引斜面2241a将接触块81a向上抬高,借此避免公头连接器8a的插接动作过度挤压传输导体组6a,避免传输导体组6a被接触块81a压扁。
又请同时配合参阅图12至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又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透视图至遮光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为大同小异,仅为多端口型式的网络连接器的实施方式,故绝缘胶体2b乃具有复数个前插接口211b(本实施例以数量为二个作为举例),个前插接口211b间形成有至少一隔离胶体26b,各该隔离胶体26b内则设有至少一隔离弹片7b(双埠连接器故只有一个隔离胶体26b及一个隔离弹片7b),且该隔离弹片7b包括有一第一金属片71b、一弯折形成于该第一金属片71b一端的弹片弯折部72b、一延伸形成于该弹片弯折部72b背离该第一金属片71b一侧的第二金属片73b、一形成于该第一金属片71b上的第一隔离卡扣部711b、一形成于该第二金属片73b上的第二隔离卡扣部731b、及一界定于该第一金属片71b与该第二金属片73b背离该弹片弯折部72b一端的壳体接触部74b,且该隔离胶体26b内具有一供收容该隔离弹片7b的中空容置层261b,该中空容置层261b两侧则分别具有一与该第一隔离卡扣部711b及该第二隔离卡扣部731b对应结合的弹片结合口262b,另外该绝缘胶体2b的隔离胶体26b一侧凸出形成有一遮光部263b,位于相邻的两发光组件5b之间。
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可利用从绝缘胶体2b后方,将隔离弹片7b插入中空容置层261b的动作,于多端口型式的网络连接器的各插接埠(前插接口211b)间,提供一具有接地屏蔽效果的隔离弹片7b,且隔离弹片7b插入后乃利用第一隔离卡扣部711b及第二隔离卡扣部731b分别对应结合于弹片结合口262b上,在组装上也非常便利,而该隔离弹片7b的接地屏蔽效果系来自于壳体接触部74b抵触屏蔽壳体1b后盖15b的设计。另外,绝缘胶体2b系从隔离胶体26b的下方延伸出一遮光部263b,该遮光部263b的位置位于两个发光组件5b之间,可防止发光组件5b左右溢光。
另请同时配合参阅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透视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为大同小异,仅进一步增加多端口型式的网络连接器的端口数,本实施例则以四个前插接口211c作为举例,而因为前插接口211c的数量增加,使得隔离胶体26c、隔离弹片7c等组件的数量对应增加为三个,以使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多种网络设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为的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网络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屏蔽壳体;
一绝缘胶体,设于该屏蔽壳体内,该绝缘胶体包括有一前插接口、及一与该前插接口连通的后结合口;
至少一光源容置槽,形成于该绝缘胶体内;
至少一导光组件,设于该光源容置槽内,且该导光组件包括有一第一端面、及一位于该第一端面相对侧且裸露于该前插接口一侧的第二端面;
一组接胶体,通过该后结合口设置于该绝缘胶体一侧,且该第一端面裸露于该组接胶体一侧;
至少一发光组件,设于该第一端面一侧;及
一传输导体组,一体化的固设于该组接胶体上。
2.一种网络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屏蔽壳体;
一绝缘胶体,设于该屏蔽壳体内,该绝缘胶体包括有复数个前插接口、复数个与各该前插接口连通的后结合口、及至少一形成于各前插接口间的隔离胶体;至少一隔离弹片,设于各该隔离胶体内;
复数个光源容置槽,形成于该绝缘胶体内;
复数个导光组件,设于该光源容置槽内,且各该导光组件包括有一第一端面、及一位于该第一端面相对侧且裸露于各该前插接口一侧的第二端面;
复数个组接胶体,通过各该后结合口设置于该绝缘胶体一侧,且该第一端面裸露于该组接胶体一侧;
复数个发光组件,设于各该第一端面一侧;及
一传输导体组,一体化的固设于各组接胶体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网络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屏蔽壳体具有一供该绝缘胶体插入设置的前组装口、二个分别由该屏蔽壳体的后盖延伸至左右两侧的盖体止退件、二个分别形成于该屏蔽壳体左右两侧的胶体止退件、及二个分别形成于该屏蔽壳体左右两侧的内缩弹片,且该绝缘胶体具有二个与该盖体止退件对应卡合的盖体止退部、二个与该胶体止退件对应结合的胶体止退槽、及二个供该内缩弹片通过的内缩口。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网络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光源容置槽一侧形成有一光源固持部,且该绝缘胶体内具有八个端子容置槽、及八个分别连通各该端子容置槽及该后结合口的端子结合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网络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导光组件具有一设于该光源固持部上的第一导光部、一设于该光源容置槽内的第二导光部、及一连结该第一导光部及该第二导光部的斜角部。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网络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组接胶体邻近该绝缘胶体一侧具有一内凹壁、及至少一形成于该内凹壁上的胶体卡合部,而该绝缘胶体上形成有至少一与该胶体卡合部对应结合的胶体卡扣部。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网络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传输导体组包括有一焊接部组、一形成于该焊接部组一侧的固持部组、及一形成于该固持部组一侧的接触部组,且该焊接部组包括有一第一传输导体焊接部、一设于该第一传输导体焊接部一侧的第二传输导体焊接部、一设于该第二传输导体焊接部一侧的第三传输导体焊接部、一设于该第三传输导体焊接部一侧的第四传输导体焊接部、一设于该第四传输导体焊接部一侧的第五传输导体焊接部、一设于该第五传输导体焊接部一侧的第六传输导体焊接部、一设于该第六传输导体焊接部一侧的第七传输导体焊接部、一设于该第七传输导体焊接部一侧的第八传输导体焊接部、一延伸形成于该第三传输导体焊接部一端的第一固持部、一延伸形成于该第四传输导体焊接部一端的第二固持部、一延伸形成于该第五传输导体焊接部一端的第三固持部、及一延伸形成于该第六传输导体焊接部一端的第四固持部,且该第一固持部及该第二固持部的高度高于该第三固持部及该第四固持部。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网络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绝缘胶体内具有八个端子容置槽、及八个分别形成于该端子容置槽顶面的端子限位部,且该端子容置槽内具有一支撑台、及一形成于该支撑台一侧的避位空间,又该传输导体组包括有一焊接部组、一形成于该焊接部组一侧的固持部组、及一形成于该固持部组一侧并穿设该端子容置槽的接触部组,该接触部组的前端抵持于该端子限位部,并可活动于该避位空间内,而该接触部组另包括有一上弯折部,向下抵持于该支撑台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网络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端子限位部上具有一凸出部。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络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隔离弹片包括有一第一金属片、一弯折形成于该第一金属片一端的弹片弯折部、一延伸形成于该弹片弯折部背离该第一金属片一侧的第二金属片、一形成于该第一金属片上的第一隔离卡扣部、一形成于该第二金属片上的第二隔离卡扣部、及一界定于该第一金属片与该第二金属片背离该弹片弯折部一端的壳体接触部,且该隔离胶体内具有一供收容该隔离弹片的中空容置层,该中空容置层两侧则分别具有一与该第一隔离卡扣部及该第二隔离卡扣部对应结合的弹片结合口。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网络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光源容置槽与该组接胶体完全包覆该导光组件,仅裸露出该第一端面及该第二端面。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络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绝缘胶体一侧凸出形成有一遮光部,位于相邻的两个发光组件之间。
CN202120802042.2U 2021-04-19 2021-04-19 网络插座连接器 Active CN2152669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02042.2U CN215266932U (zh) 2021-04-19 2021-04-19 网络插座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02042.2U CN215266932U (zh) 2021-04-19 2021-04-19 网络插座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66932U true CN215266932U (zh) 2021-12-21

Family

ID=795095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02042.2U Active CN215266932U (zh) 2021-04-19 2021-04-19 网络插座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669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20603B1 (en) Fine pitch high density high-speed orthogonal card edge connector
US7452216B2 (en) Transceiver receptacle assembly
CN101212090B (zh) 电连接器
CA2668614C (en) Through board inverted connector
TWI511384B (zh) 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US7181173B1 (en) Electrical transceiver module with alternate peripheral device connector
US20130095676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compact configuration
EP2688150A1 (en) Connector assemblies for connector systems
US7077707B2 (en) Modular jack connector having enhanced structure
CN100481649C (zh) 电连接器
CN102420373A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108832335B (zh) 电连接器
US6325674B1 (en) Card edge connector for a modular jack
CN215266932U (zh) 网络插座连接器
TWM506398U (zh) 插頭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合
US8162676B1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external connector
CN211929737U (zh) 中继连接器
TWI789708B (zh) 網路插座連接器(一)
US7371077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215813457U (zh) 一种200g-cfp2光模块结构
CN218448498U (zh) 节约组装空间的连接器
CN220873900U (zh) 一种具有插合倾角且易安装的pcb连接器结构
CN216672096U (zh) 一种rj45端口连接器
CN215343245U (zh) Rj插座连接器
CN217788841U (zh) 插座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