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61319U - 一种节能蓄热式双管对流热换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节能蓄热式双管对流热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61319U
CN215261319U CN202023316588.1U CN202023316588U CN215261319U CN 215261319 U CN215261319 U CN 215261319U CN 202023316588 U CN202023316588 U CN 202023316588U CN 215261319 U CN215261319 U CN 2152613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vice box
slot
heat exchanger
box body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31658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桑元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Xuyang Chem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Xuyang Chem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Xuyang Chem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Xuyang Chem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31658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613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613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613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管对流热换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节能蓄热式双管对流热换器,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包括装置箱体,所述装置箱体的两端安装有封盖,所述装置箱体顶端的左侧设有进气口,且装置箱体底端的右侧设有出气口,所述装置箱体内部的两端安装有管板,所述装置箱体底端设置有调节机构,且调节机构的底端设有底座,所述管板左侧表面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第一把手,所述装置箱体的底端设置有调节机构。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不方便对装置的管板进行拆卸的问题,使工作人员在拆卸管板时更加的方便,避免了管板因没有拆卸清洗而损坏的情况,大大的提高了管板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节能蓄热式双管对流热换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管对流热换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节能蓄热式双管对流热换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不断进步,加上社会环境的影响,双管对流热换器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它是一种用来使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的装置,是对流传热及热传导的一种工业应用,现有的双管对流热换器都具备节能蓄热的功能,因此可知现在的双管对流热换器基本满足人们需求,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问题一:现有的节能蓄热式双管对流热换器大都不方便对管板进行拆卸,在热流和冷流在传输的过程中,一些杂质颗粒会附着在管板上,会影响热换器的换热效率,需要拆卸清洗,管板不及时拆卸清洗会因为杂质附着过多而损坏,大大的降低了管板的使用寿命。
问题二:现有的节能蓄热式双管大都不方便对底座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在使用时需要对底座进行安装,通常底座都是焊死的,而安装时的支撑架长度不一,不能调节会存在局限性,提高了安装成本,因此亟需一种节能蓄热式双管对流热换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蓄热式双管对流热换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双管对流热换器大都不方便对管板进行拆卸和不方便对底座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节能蓄热式双管对流热换器,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包括装置箱体,所述装置箱体的两端安装有封盖,所述装置箱体顶端的左侧设有进气口,且装置箱体底端的右侧设有出气口,所述装置箱体内部的两端安装有管板,所述装置箱体底端设置有调节机构,且调节机构的底端设有底座,所述装置箱体左右两侧上下两端的内部设置有拆卸机构,所述拆卸机构包括第一插槽,所述装置箱体左右两侧上下两端的内部皆开设有第一插槽,所述管板上下两端的内部皆开设有第二插槽,所述第一插槽的内部插设有插销,且插销贯穿第一插槽的内部插设到第二插槽的内部,所述插销的一端靠近进气口的外壁安装有伸缩杆,且伸缩杆的表面缠绕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焊接在伸缩杆的顶端外壁,且弹簧的另一端焊接在伸缩杆中间位置处的外壁,所述管板左侧表面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第一把手,所述装置箱体的底端设置有调节机构。
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板,所述装置箱体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内部开设有腔室,所述腔室的内部安装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右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在腔室的内部,所述螺纹杆表面的两端靠近固定板的内部皆滑动连接有滑块。
优选的,所述插销一端的外壁远离第二插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拉环,且拉环呈“U形”形状结构设计。
优选的,所述第二插槽内部的两侧皆设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一侧粘贴在第二插槽的内壁,且橡胶垫的另一侧呈“半圆形”形状结构设计。
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左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把手,且第二把手呈“L形”形状结构设计。
优选的,所述第二把手左端的表面套设有护套,且护套为橡胶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节能蓄热式双管对流热换器设置有当第一插槽、第二插槽、插销、拉环、弹簧,橡胶垫和第一把手,当需要对装置的管板进行拆卸时,首先拉动管板上下两端的拉环,拉环带动插销,在拉动作用下伸缩杆产生伸展作用,弹簧发生弹性形变将插销从第二插槽的第一插槽、第二插槽的内部和橡胶垫的一侧被抽出,然后最后拿取第一把手将管板抽出即可,就完成了对装置管板的拆卸,解决了不方便对装置的管板进行拆卸的问题,使工作人员在拆卸管板时更加的方便,避免了管板因没有拆卸清洗而损坏的情况,大大的提高了管板的使用寿命。
2、该节能蓄热式双管对流热换器设置有螺纹杆、第二把手、护套和滑块,当需要对装置的底座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时,首先握住护套转动第二把手,螺纹杆表面的两组滑块会在第二把手的转动作用下相互滑动靠近,当调整的合适的距离时,停止转动第二把手即可,就完成了对装置底座之间间距的调节,解决了不方便对装置底座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的问题,使工作人员调节时更加的方便,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减小了安装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拆卸机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C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00、装置主体;110、装置箱体;120、封盖;130、进气口;140、出气口;150、底座;160、管板;200、拆卸机构;210、第一插槽;220、第二插槽;230、插销;240、拉环;250、伸缩杆; 260、弹簧;270、橡胶垫;280、第一把手;300、调节机构;310、固定板;320、腔室;330、螺纹杆;340、第二把手;350、护套; 360、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节能蓄热式双管对流热换器,包括装置主体100,装置主体100包括装置箱体110,装置箱体110的两端安装有封盖120,装置箱体110顶端的左侧设有进气口130,且装置箱体110底端的右侧设有出气口140,装置箱体110内部的两端安装有管板160,装置箱体110底端设置有调节机构300,且调节机构300的底端设有底座150,装置箱体110左右两侧上下两端的内部设置有拆卸机构200,拆卸机构200包括第一插槽210,装置箱体110左右两侧上下两端的内部皆开设有第一插槽 210,管板160上下两端的内部皆开设有第二插槽220,第一插槽210 的内部插设有插销230,且插销230贯穿第一插槽210的内部插设到第二插槽220的内部,插销230的一端靠近进气口130的外壁安装有伸缩杆250,且伸缩杆250的表面缠绕有弹簧260,弹簧260的一端焊接在伸缩杆250的顶端外壁,且弹簧260的另一端焊接在伸缩杆250中间位置处的外壁,管板160左侧表面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第一把手280,装置箱体110的底端设置有调节机构300。
调节机构300包括固定板310,装置箱体110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板310,且固定板310的内部开设有腔室320,腔室320的内部安装有螺纹杆330,螺纹杆330的右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在腔室320 的内部,螺纹杆330表面的两端靠近固定板310的内部皆滑动连接有滑块360。
插销230一端的外壁远离第二插槽220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拉环240,且拉环240呈“U形”形状结构设计,U形的设计使工作人员在拉取时更加的方便快捷,提高了便捷性。
第二插槽220内部的两侧皆设有第一把手280,橡胶垫270的一侧粘贴在第二插槽220的内壁,且橡胶垫270的另一侧呈“半圆形”形状结构设计,半圆形的设计使橡胶垫270和插销230相互贴合固定,提高了稳固性。
螺纹杆330的左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把手340,且第二把手340 呈“L形”形状结构设计,L形的设计使工作人员在转动时更加的方便快捷,提高了便捷性。
第二把手340左端的表面套设有护套350,且护套350为橡胶材质,橡胶材质使工作人员的手掌在把握时不会发生手滑的现象,提高了稳定性。
工作原理:当需要对装置的管板进行拆卸时,首先拉动管板160 上下两端的拉环240,拉环240带动插销230,在拉动作用下伸缩杆 250产生伸展作用,弹簧260发生弹性形变将插销230从第二插槽 220的第一插槽210、第二插槽220的内部和橡胶垫270的一侧被抽出,然后最后拿取第一把手280将管板160抽出即可,就完成了对装置管板的拆卸。
当需要对装置的底座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时,首先握住护套350 转动第二把手340,螺纹杆330表面的两组滑块360会在第二把手 340的转动作用下相互滑动靠近,当调整的合适的距离时,停止转动第二把手340即可,就完成了对装置底座之间距离的调节,此操作结束。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6)

1.一种节能蓄热式双管对流热换器,包括装置主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00)包括装置箱体(110),所述装置箱体(110)的两端安装有封盖(120),所述装置箱体(110)顶端的左侧设有进气口(130),且装置箱体(110)底端的右侧设有出气口(140),所述装置箱体(110)内部的两端安装有管板(160),所述装置箱体(110)底端设置有调节机构(300),且调节机构(300)的底端设有底座(150),所述装置箱体(110)左右两侧上下两端的内部设置有拆卸机构(200),所述拆卸机构(200)包括第一插槽(210),所述装置箱体(110)左右两侧上下两端的内部皆开设有第一插槽(210),所述管板(160)上下两端的内部皆开设有第二插槽(220),所述第一插槽(210)的内部插设有插销(230),且插销(230)贯穿第一插槽(210)的内部插设到第二插槽(220)的内部,所述插销(230)的一端靠近进气口(130)的外壁安装有伸缩杆(250),且伸缩杆(250)的表面缠绕有弹簧(260),所述弹簧(260)的一端焊接在伸缩杆(250)的顶端外壁,且弹簧(260)的另一端焊接在伸缩杆(250)中间位置处的外壁,所述管板(160)左侧表面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第一把手(280),所述装置箱体(110)的底端设置有调节机构(3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蓄热式双管对流热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300)包括固定板(310),所述装置箱体(110)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板(310),且固定板(310)的内部开设有腔室(320),所述腔室(320)的内部安装有螺纹杆(330),所述螺纹杆(330)的右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在腔室(320)的内部,所述螺纹杆(330)表面的两端靠近固定板(310)的内部皆滑动连接有滑块(3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蓄热式双管对流热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销(230)一端的外壁远离第二插槽(220)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拉环(240),且拉环(240)呈“U形”形状结构设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蓄热式双管对流热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槽(220)内部的两侧皆设有橡胶垫(270),所述橡胶垫(270)的一侧粘贴在第二插槽(220)的内壁,且橡胶垫(270)的另一侧呈“半圆形”形状结构设计。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节能蓄热式双管对流热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330)的左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把手(340),且第二把手(340)呈“L形”形状结构设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节能蓄热式双管对流热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把手(340)左端的表面套设有护套(350),且护套(350)为橡胶材质。
CN202023316588.1U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节能蓄热式双管对流热换器 Active CN2152613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16588.1U CN215261319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节能蓄热式双管对流热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16588.1U CN215261319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节能蓄热式双管对流热换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61319U true CN215261319U (zh) 2021-12-21

Family

ID=79488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316588.1U Active CN215261319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节能蓄热式双管对流热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613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261319U (zh) 一种节能蓄热式双管对流热换器
CN110530173B (zh) 一种换热器
CN218053571U (zh) 一种覆膜机用快速排风降温结构
CN217110577U (zh) 一种改进型空气冷却器
CN2212769Y (zh) 一种新型强化传热汽-水换热器
CN209605632U (zh) 一种可拆无残留管壳式换热器
CN215404398U (zh) 一种工作辊热处理装置
CN213811868U (zh) 一种具有防脱落功能的浮头换热器
CN113606981A (zh) 一种节能型热交换装置
CN206281384U (zh) 一种新型热交换节能环保装置
CN220472432U (zh) 一种双管板换热器管壁清洁装置
CN215373623U (zh) 一种基于中央空调机组用壳管式换热器
CN218820954U (zh) 一种辐射空调的散热装置
CN211476796U (zh) 一种便于更换换热管的换热器
CN217300670U (zh) 一种ly型冷油器
CN216430075U (zh) 一种侧面排风的空气冷却装置
CN116697775B (zh) 一种便于拆卸清理的化工用换热器
CN220206452U (zh) 一种具有稳定安装座的换热器
CN209116842U (zh) 一种相变换热器
CN219914090U (zh) 一种工厂换热器
CN218820751U (zh) 一种冰蓄冷中央空调
CN217952719U (zh) 一种安装稳定的高效空气加热器
CN214533746U (zh) 一种组合式空气源高温热泵热水机组
CN209246374U (zh) 具有废气循环利用的环保节能电锅炉
CN220210181U (zh) 一种风电发电机空水冷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