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60128U -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及新风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及新风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60128U
CN215260128U CN202121308303.1U CN202121308303U CN215260128U CN 215260128 U CN215260128 U CN 215260128U CN 202121308303 U CN202121308303 U CN 202121308303U CN 215260128 U CN215260128 U CN 2152601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resh air
new trend
air conditioner
wind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0830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敏
曾福祥
矫立涛
马玉奇
刘帅
周星宇
陈睿
王伟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0830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601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601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601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及新风空调器,其中室内机包括机壳以及设于机壳内部的空调风道和新风风道,机壳在与空调风道对应处设有空调出风口,机壳在与新风风道对应处设有新风出风口,空调风道和新风风道之间连通设有连接风道,连接风道上设有混风风机,混风风机用于将空调风道内的气流引入新风风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及新风空调器,设置独立的新风风道和新风出风口,可使得用户通过新风出风口能够直接感受到新风,提升新风体验;且设置混风风机用于将空调风道的气流引入新风风道,通过将空调出风与室外新风进行混合,使得吹入室内的新风温湿度适宜,有利于提高新风舒适度。

Description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及新风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及新风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愈发提高,对空气质量的关注越来越多。现有空调器实行的均为房间内循环,这种室内空气循环的结果是室内温度发生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的温度舒适性,而空气质量却变差。据研究表明,1个人在一定空间的约10平米密闭室内待6h,二氧化碳浓度已经达2000ppm,属于危险浓度,人长期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嗜睡、缺氧;同时氧气含量也是逐步下降。
因此,新风系统越来越多的被人们使用。新风系统可以把室外的新鲜空气引入室内,小型的新风系统可以装入家用空调内,与空调结合使用。然而,到了冬季室外低温尤其南方气候低温高湿或者夏季室外高温,现有新风系统直接引入室外低温、低温高湿或高温的空气,会造成不舒适感,用户体验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及新风空调器,用以解决现有新风系统直接引入室外低温、低温高湿或高温的空气,会造成不舒适感,用户体验较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以及设于所述机壳内部的空调风道和新风风道,所述机壳在与所述空调风道对应处设有空调出风口,所述机壳在与所述新风风道对应处设有新风出风口,所述空调风道和所述新风风道之间连通设有连接风道,所述连接风道上设有混风风机,所述混风风机用于将所述空调风道内的气流引入所述新风风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空调室内机,所述连接风道上还设有开合结构,用于控制所述连接风道的通断。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空调室内机,所述开合结构为设在所述连接风道的截面上的开合摆叶。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空调室内机,所述新风风道的底部连接有排水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空调室内机,所述新风风道的底部呈漏斗状或弧形,所述排水管连接于所述新风风道底部的最低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空调室内机,所述机壳的底部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管通过所述排水孔穿出所述机壳。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空调室内机,所述新风风道连通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穿出所述机壳连通于室外。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空调室内机,所述新风风道内部还设有新风风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空调室内机,所述新风风道设于所述空调风道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新风空调器,包括上述新风空调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及新风空调器,设置独立的新风风道和新风出风口,可使得用户通过新风出风口能够直接感受到新风,提升新风体验;且设置混风风机用于将空调风道的气流引入新风风道,通过将空调出风与室外新风进行混合,可调节室外新风的温度和/或湿度,使得吹入室内的新风温湿度适宜,有利于提高新风舒适度,提升新风体验,且避免新风对室内环境造成较大扰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空调室内机的控制逻辑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机壳;2:空调出风口;3:室内换热器;4:新风风道;5:新风出风口;6:混风风机;7:开合摆叶;8:排水管;9:排水孔;10:进风管;11:新风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结合图1-图2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新风空调室内机及新风空调器。
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该新风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1以及设于所述机壳1内部的空调风道和新风风道4。所述机壳1在与所述空调风道对应处设有空调出风口2,所述机壳1在与所述新风风道4对应处设有新风出风口5。所述空调风道和所述新风风道4之间连通设有连接风道,所述连接风道上设有混风风机6,所述混风风机6用于将所述空调风道内的气流引入所述新风风道4。
机壳1内部的空调风道和新风风道4相互独立,空调风道为空调自身制冷制热进行室内空气循环流动的风道,新风风道4为能够向室内引入室外新鲜空气,进行室内外空气循环流动的风道。机壳1上设有空调出风口2和新风出风口5,空调出风口2与空调风道连通,新风出风口5与新风风道4连通,使得空调出风和新风出风相互独立,新风风道4内的新风可通过新风出风口5直接吹向室内。
现有的一种新风空调,新风没有独立的出风口,空调内没有划分空调风道和新风风道,新风风机直接将室外新风引入到室内机换热器上,新风通过室内机换热器进行换热,温度升高,再和室内机自身吸入的室内侧空气一并从室内机出风口送出。该现有技术虽然可以解决室外新风低温或低温高湿的问题,但是新风没有独立的出风口,新风随室内机送风一起从室内机出风口送出,用户无法直接感受到新风运行,用户体验差。
而本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空调室内机设有独立的新风出风口5,室外新风可通过新风出风口5吹向室内,用户通过新风出风口5可直接感受到新风,提高了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还提出在空调风道和新风风道4之间设置连接风道,空调风道和新风风道4可通过连接风道连通。且在连接风道上设置混风风机6,用于实现空调风道内气流和新风风道4内气流的混合。混风风机6为具有引风作用的风机。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混风风机6的运行风向为从空调风道向新风风道4引风的风向,即混风风机6用于将空调风道内的气流引入新风风道4,从而将空调风道内经制冷或制热后温度适宜的气流引入新风风道4内与室外新风混合,进而对室外新风的温度和/或湿度进行中和调节,既实现了独立出新风使用户直接体验新风,又避免了室外低温、低温高湿或高温的空气直接吹向室内而造成不舒适感,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设置独立的新风风道4和新风出风口5,可使得用户通过新风出风口5能够直接感受到新风,提升新风体验;且设置混风风机6用于将空调风道的气流引入新风风道4,通过将空调出风与室外新风进行混合,可调节室外新风的温度和/或湿度,使得吹入室内的新风温湿度适宜,有利于提高新风舒适度,提升新风体验,且避免新风对室内环境造成较大扰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风道上还设有开合结构,用于控制所述连接风道的通断。通过开合结构可控制连接风道的通断,有利于更好的控制空调风道和新风风道4的连通,可在需要将空调风道的气流引入新风风道4时打开开合结构,在不需要将空调风道的气流引入新风风道4时关闭开合结构,提高新风空调控制的灵活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开合结构为设在所述连接风道的截面上的开合摆叶7。即本实施例提供开合结构的一种具体设置结构。本实施例中设置开合摆叶7作为开合结构。开合摆叶7与空调出风口2处的摆叶结构类似,通过摆叶的转动实现开合。开合摆叶7设在连接风道的截面上,可通过转动实现连接风道的通断。
设置开合摆叶7作为开合结构,不仅可通过开合摆叶7的转动实现连接风道的打开关闭,还可通过开合摆叶7转动的不同角度实现对连接风道开启范围的调节,即可对从空调风道引入的风量进行调节控制。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开合摆叶7包括若干个导风板,若干个导风板在连接风道的截面上依次排布,每个导风板均可转动连接于连接风道;若干个导风板通过连接筋连接为一体。通过来回移动连接筋,可实现若干个导风板的同步来回转动。通过若干个导风板的转动可实现连接风道截面的截断或打开。在关闭状态,若干个导风板布满连接风道的整个截面,实现连接风道的关闭。在打开状态,相邻两个导风板之间存在间隙,空调风道的气流可通过该间隙流入新风风道4,实现连接风道的打开。通过调节导风板的转动角度,可调节相邻两个导风板之间间隙的大小,进而对连接风道的打开范围进行调节。
进一步地,若干个导风板连接的连接筋可与步进电机连接,通过步进电机带动导风板转动实现开合摆叶7的开合调节。
进一步地,开合结构也可采用其他形式,例如可在连接风道的截面上设置一个开合板,开合板转动连接于连接风道,可通过开合板的转动实现连接风道的通断控制;还可设置在连接风道的截面上设置挡板,挡板可抽拉连接于连接风道,可通过将挡板推入连接风道内实现连接风道的关闭,将挡板抽出连接风道实现连接风道的打开;开合结构的具体形式不做限定,以能实现连接风道的开合调节为目的。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开合结构用于在室外环境温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或者小于等于第二预设温度时开启。其中,第一预设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同样的,混风风机6用于在室外环境温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或者小于等于第二预设温度时开启。
即本实施例提出在开启新风空调室内机的新风功能时,连接风道并不是一直打开将空调出风引入新风风道4的。而是参考图2,在开启新风功能时,初始可默认混风风机6和开合结构处于关闭状态,即混风风机6不运行,连接风道处于断开关闭状态;新风功能打开后可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对室外环境温度进行判断,在室外环境温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时,说明室外环境温度较高,在室外环境温度小于等于第二预设温度时,说明室外环境温度较低,此时如果直接引入室外新风则吹向用户会造成不舒适感,此时可打开混风风机6和开合结构,将空调出风引入新风风道4中对室外新风进行中和调节后再吹向室内;提高新风舒适度。
而在室外环境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时,室外环境温度相对适宜,直接吹向室内不会造成不舒适感,此时,可保持混风风机6和开合结构的关闭状态,即无需引入空调出风对室外新风进行混合,室外新风可直接吹向室内,能够保证用户的新风体验,且有利于空调的节能。具体地,本实施例第一预设温度可设为30℃,第二预设温度可设为10℃;第一预设温度和第二预设温度的具体值也可为其他,不做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参考图1,所述新风风道4的底部连接有排水管8。本实施例考虑到在室外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时,室外新风温度与空调出风温度相差较大,在引入空调出风和室外新风混合时,温度相差较大的气流接触会产生凝露形成凝结水,尤其是在冬季环境下,低温高湿的新风空气和室内高温空气结合,在交汇处容易出现凝露。为了避免凝结水在新风风道4内留存影响新风风道4的正常运行或者对新风风道4造成污染,本实施例提出设置排水管8连接在新风风道4的底部,用于将凝结水及时排出,保证新风风道4的正常顺利运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新风风道4的底部呈漏斗状或弧形,所述排水管8连接于所述新风风道4底部的最低处。参考图1,本实施例中新风风道4的底部呈漏斗状,即新风风道4底部的截面面积从上往下逐渐减小,使得底部具有最低处,排水管8即连接在该最低处。从而在混风时产生的冷凝水会沿着新风风道4的侧壁以及底壁流至排水管8中排出。
在另一实施例中,新风风道4的底部也可呈弧形,具体的可为弧形凹面结构,同样可使得底部具有最低处,便于连接排水管8。新风风道4底部的具体结构也可为其他,以能够形成较低部位便于排水为目的,具体不做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机壳1的底部设有排水孔9,所述排水管8通过所述排水孔9穿出所述机壳1。排水孔9为开设在机壳1上的贯穿的孔,用于穿出排水管8,将排水管8引至室外进行排水。具体的,排水孔9的高度低于新风风道4底部的最低处。即排水管8的一端连接于新风风道4底部的最低处,另一端从排水孔9穿出,排水孔9的位置位于排水管8的一端以下,从而便于排水管8收集的冷凝水顺利排出。
进一步地,新风风道4底部最低处连接的排水管8可为第一排水管。空调风道内在室内换热器3的下方设有集水盘,集水盘连接有第二排水管(图1中未示出)。第二排水管用于排出空调风道内室内空气与室内换热器3接触时产生的冷凝水。第二排水管同样从排水孔9穿出,引至室外进行排水。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新风风道4连通有进风管10,所述进风管10穿出所述机壳1连通于室外。新风风道4为封闭壳体结构。新风风道4的后侧即靠近机壳1后侧的一侧连接有进风管10,且进风管10与新风风道4连通,进风管10用于穿出机壳1连通室外以引入室外新风。新风风道4的前侧即与后侧相对的一侧与机壳1前侧的新风出风口5连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新风风道4内部还设有新风风机11。新风风机11用于提供室内外空气循环流动的动力,具体可将室外新风经进风管10引入新风通道,也可将室内空气经新风进风口引至室外。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新风风道4设于所述空调风道的下方。新风出风口5同样设于空调出风口2的下方。将新风出风口5设在空调出风口2的下方,即设在机壳1的底部,不仅使得新风出风口5独立,便于用户直接体验新风。同时在冬季制热工况下,通过将空调风道内的热空气引入新风风道4内,让新风空气先和空调加热后的空气提前混合,新风升温后再从新风出风口5送出,空调制热时热空气往上漂,所以制热时,热空气从下出有利于房间温度均匀,将空调热空气引入新风风道4内和新风一同从下部送出,有利于制热温度分布均匀。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空调室内机中,可在机壳1内部设置独立的新风壳体形成新风通道,空调风道可无需另设置壳体机壳1。空调风道结构与非新风空调室内机的风道结构类似,只需在新风空调室内机的机壳1内部设置新风壳体即可形成新风风道4,且将新风风道4与空调风道分隔开,使二者相互独立。
进一步地,可在新风壳体朝向空调风道的一侧设置通风口,通风口贯穿新风壳体,可在通风口处连接引风圈形成连接风道。引风圈内设置混风风机6,通风口处可设置开合摆叶7。
进一步地,空调出风口2和新风出风口5处分别设有导风摆叶,用于对空调出风和新风出风的风向进行灵活调节。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风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新风空调室内机。该新风空调器还包括室外机。新风空调室内机为立式柜机结构。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本实施例考虑到新风空调将室外新风空气引入室内,如果新风没有独立的出风口,新风空气在室内机和室内空气直接混合在一起送出,这样用户就无法直接体验到新风。且当冬季制热时,室外空气低温或低温高湿时,新风空气直接被引入室内,会出现室内机制热出热风,新风出风口5出冷风的情况,而已新风出风口5很容易凝露,造成用户体验差。
本实施例提出新风有独立的出风口设计,新风通过新风风机11引入室内后通过独立的出风口出风,新风出风口5和空调出风口2加以区别,这样用户就可以直接感受到新风,提升新风体验。通过将空调中换热器的热空气引入新风风道4内,让低温或低温高湿的新风空气升温,提高用户体验。
具体地,参考图2,本实施例引入新风混风功能,通过控制逻辑控制混风风机6及开合结构自动开始工作。新风混风功能可设为两种工作模式:自动功能:首先新风功能打开,新风功能打开后再判断室外环境温度:若室外温度≤10℃,开合结构自动打开,混风风机6自动开始工作,空调中热空气与新风空气提前混合;若10℃<室外温度<30℃开合结构不自动打开,混风风机6不自动开始工作。
手动功能,还可设置混风风机6和开合结构控制按钮,用户可以手动控制开合结构的打开(关闭),混风风机6打开(关闭),根据用户需要选择进行新风混风。
进一步地,冷热空气交汇,必然会产生凝露,所以必须在新风风道4底部设计接水盘,并用排水管8将冷凝水导走。
本实施例将空调风道内的空气引入新风风道4内,需要混风风机6(引风电机),需要连接风道(引风圈),在新风风道4内让新风和空调热空气混合,解决室外低温新风空气的问题;新风风道4内需要独立的接水盘及排水管8。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以及设于所述机壳内部的空调风道和新风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在与所述空调风道对应处设有空调出风口,所述机壳在与所述新风风道对应处设有新风出风口,所述空调风道和所述新风风道之间连通设有连接风道,所述连接风道上设有混风风机,所述混风风机用于将所述空调风道内的气流引入所述新风风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风道上还设有开合结构,用于控制所述连接风道的通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结构为设在所述连接风道的截面上的开合摆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新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风道的底部连接有排水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风道的底部呈漏斗状或弧形,所述排水管连接于所述新风风道底部的最低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底部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管通过所述排水孔穿出所述机壳。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新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风道连通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穿出所述机壳连通于室外。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新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风道内部还设有新风风机。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新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风道设于所述空调风道的下方。
10.一种新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新风空调室内机。
CN202121308303.1U 2021-06-11 2021-06-11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及新风空调器 Active CN2152601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08303.1U CN215260128U (zh) 2021-06-11 2021-06-11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及新风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08303.1U CN215260128U (zh) 2021-06-11 2021-06-11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及新风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60128U true CN215260128U (zh) 2021-12-21

Family

ID=794789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08303.1U Active CN215260128U (zh) 2021-06-11 2021-06-11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及新风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6012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78986A (zh) * 2021-12-23 2022-04-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混风结构和空调器
CN115200092A (zh) * 2022-07-26 2022-10-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以及防凝露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78986A (zh) * 2021-12-23 2022-04-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混风结构和空调器
CN115200092A (zh) * 2022-07-26 2022-10-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以及防凝露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37876A (zh) 一种新风空调器及其舒适性送风控制方法
CN215260128U (zh)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及新风空调器
CN106123120A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控制方法
CN108954619B (zh) 桌面空调
CN110160149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器控制方法
CN109595691A (zh) 一种双贯流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10657495B (zh) 空调内机
CN110762634B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以及控制方法
CN108548218B (zh) 天花机
CN114593461B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219036823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08920228U (zh) 可控制引风量和风向的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8119928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8295968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8721861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2319904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9386477U (zh) 壁挂式静音自动换风机
CN217235805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955068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9036854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9735464U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21763666U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CN212005933U (zh) 一种空调器
CN221858658U (zh) 一种取暖器
CN220601601U (zh) 浴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