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57640U - 轮间差速器的差速器壳体 - Google Patents

轮间差速器的差速器壳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57640U
CN215257640U CN202121612150.XU CN202121612150U CN215257640U CN 215257640 U CN215257640 U CN 215257640U CN 202121612150 U CN202121612150 U CN 202121612150U CN 215257640 U CN215257640 U CN 2152576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fferential
oil
bevel gear
groove
oil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1215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煦民
李金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oyang Huaguan Gear Sh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oyang Huaguan Gear Sh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oyang Huaguan Gear Sh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oyang Huaguan Gear Sh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1215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576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576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576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间差速器的差速器壳体。轮间差速器的差速器壳体,包括:外壳部分,用于与轮间差速器的另一差速器壳体连接,其内设有齿轮腔,用于容纳半轴锥齿轮;轴套部分,内端与所述外壳部分连接,供半轴锥齿轮的柄部转动装配,外端设有端面锁止齿,供滑动啮合套啮合;轴套部分的套体内壁上设有油槽,油槽朝向外壳部分延伸,供润滑油流动至半轴锥齿轮;轴套部分的外周面上设有油孔,油孔与所述油槽连通,供润滑油进入油槽中。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差速器壳体外部的润滑油能够通过轴套部分上的油孔直接进入到油槽内,而油槽朝向外壳部分延伸,因此能够供润滑油流动至半轴锥齿轮,从而实现对半轴锥齿轮的润滑,并且加工方便。

Description

轮间差速器的差速器壳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间差速器的差速器壳体。
背景技术
差速器是能够使左、右(或前、后)驱动轮实现以不同转速转动的机构,功用是当汽车转弯行驶或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使左右车轮以不同转速滚动,保证两侧驱动车轮作纯滚动运动。对于卡车来说,需要具有较强的驱动力满足载重需求和不同路况,一般使用双驱动桥,并且采用四驱结构,两个驱动桥是贯通式结构,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到中桥后,通过中桥上的桥间差速器(也称轴间差速器)传递给中桥轮间差速器和后桥轮间差速器,中桥轮间差速器和后桥轮间差速器再将动力分配给相应车辆左右两侧的车轮。
现有的轮间差速器如公开号为CN202498970U的专利文献中公开的双级减速贯通驱动桥所采用的轮间差速器,如图4所示,包括对合固定在一起的第一差速器壳体91和第二差速器壳体92,第一差速器壳体91和第二差速器壳体92转动装配在桥体上;第一差速器壳体91内的齿轮腔中同轴装配有第一半轴锥齿轮93,第二差速器壳体92内的齿轮腔中同轴装配有第二半轴锥齿轮94,第一半轴锥齿轮93和第二半轴锥齿轮94分别供车桥的两个半轴传动连接,两者的定位是依靠与相应的差速器壳体之间的半轴齿轮垫片实现。第一差速器壳体91内设有十字轴95,十字轴95的轴线垂直于差速器的转动轴向,其两端分别转动装配有行星锥齿轮96。第二差速器壳体92包括外壳部分和轴套部分,外壳部分与第一差速器壳体91连接,其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被动锥齿轮97,用于传递来自轴间差速器的动力;轴套部分的内端与外壳部分连接,供第二半轴锥齿轮94的柄部转动装配,外端设有端面锁止齿98,供滑动啮合套99啮合。
但是,由于半轴锥齿轮设置在轮间差速器内部,并且未采用轴承实现转动,因此容易出现润滑不良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轮间差速器的差速器壳体,有利于对差速器壳体内部的半轴锥齿轮进行润滑。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轮间差速器的差速器壳体,包括:
外壳部分,用于与轮间差速器的另一差速器壳体连接,其内设有齿轮腔,用于容纳半轴锥齿轮;
轴套部分,内端与所述外壳部分连接,供半轴锥齿轮的柄部转动装配,外端设有端面锁止齿,供滑动啮合套啮合;
轴套部分的套体内壁上设有油槽,油槽朝向外壳部分延伸,供润滑油流动至半轴锥齿轮;
轴套部分的外周面上设有油孔,油孔与所述油槽连通,供润滑油进入油槽中。
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差速器壳体外部的润滑油能够通过轴套部分上的油孔直接进入到油槽内,而油槽朝向外壳部分延伸,因此能够供润滑油流动至半轴锥齿轮,从而实现对半轴锥齿轮的润滑,并且加工方便。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油孔沿轴套部分的径向延伸。
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润滑油更顺利地流入油槽中,更好地保证润滑效果,并且便于油孔的加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油孔与外壳部分的外侧端面之间具有间隔。
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便于油孔的加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油槽远离端面锁止齿的一端为贯通结构,贯通处连接有径向槽。
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油槽的加工,并且能够通过径向槽将润滑油引至轴套部分的内腔中,提高润滑效果。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油槽的槽底壁与所述径向槽的槽底壁之间呈弧形过渡。
有益效果:槽的槽底壁与所述径向槽的槽底壁之间呈弧形过渡便于润滑油的顺利流动,并且有利于减轻重量。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油孔在轴套部分的轴向上位于油槽的长度方向中部。
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润滑油能够流向油孔的不同侧,满足不同的润滑需求。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油槽的槽底面为平直面。
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进一步地方便加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油槽沿圆周均布在轴套部分的套体内壁上。
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保证润滑的均匀性,并且能够使更多的润滑油进入差速器壳体内。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壳部分上一体成型有锥齿齿盘,用于与轴间差速器的对应输出端的主动锥齿轮啮合。
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结构紧凑、成本低,有利于减少零部件数量,便于装配。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差速器壳体为锻造成型。
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保证结构强度、降低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轮间差速器的差速器壳体的实施例1的主视剖面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省略了锥齿齿盘的齿形);
图3是图1中差速器壳体的轴套部分的左视图;
图4是现有技术中轮间差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相应附图标记所对应的组成部分的名称为:11、外壳部分;12、锥齿齿盘;13、壳体连接孔;14、齿轮腔;15、径向槽;21、轴套部分;22、内端;23、外端;24、端面锁止齿;25、油槽;26、油孔;91、第一差速器壳体;92、第二差速器壳体;93、第一半轴锥齿轮;94、第二半轴锥齿轮;95、十字轴;96、行星锥齿轮;97、被动锥齿轮;98、端面锁止齿;99、滑动啮合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可能出现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可能出现的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可能出现的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可能出现的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可能出现的术语“设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设有”的对象可以是本体的一部分,也可以是与本体分体布置并连接在本体上,该连接可以是可拆连接,也可以是不可拆连接。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中轮间差速器的差速器壳体的实施例1:
如图1所示,轮间差速器的差速器壳体为一种一体化整体锻造成型的带齿轮壳体,包括外壳部分11和轴套部分21,外壳部分11上一体成型有锥齿齿盘12,用于与轴间差速器的相应输出端的主动锥齿轮啮合,实现将动力传递至该轮间差速器对应的车桥。
具体地,外壳部分11具有内腔,锥齿齿盘12设置在内腔的径向外侧。轮间差速器的另一差速器壳体的开口端能够嵌装到内腔中,与外壳部分11共同围成完整的差速器腔体。内腔的腔底壁由环形板体形成,环形板体连接在轴套部分21与锥齿齿盘12之间,其上均布有一圈壳体连接孔13,供螺栓穿过以与轮间差速器的另一差速器壳体固定连接。外壳部分11的内腔的中间部分形成了齿轮腔14,用于容纳半轴锥齿轮。半轴锥齿轮包括柄部和齿部,柄部与齿部同轴布置,柄部用于同轴插装在差速器壳体的轴套部分21中,齿部远离柄部的一侧设有锥齿,靠近柄部的一侧与内腔的腔底壁对应,能够通过垫设在内腔的腔底壁与齿部的端面之间的半轴齿轮垫片实现轴向定位。半轴锥齿轮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详细说明。
如图1,轴套部分21具有内端22和外端23。内端22与外壳部分11连接,该端的开口供半轴锥齿轮的柄部转动装配;如图1和图3,外端23设有端面锁止齿24,供滑动啮合套啮合。端面锁止齿24的结构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具体说明。轴套部分21的套体内壁上均布有三道油槽25,油槽25朝向外壳部分11延伸,槽底面为平直面,供润滑油流动至半轴锥齿轮;轴套部分21的外周面上设有三个油孔26,油孔26沿轴套部分21的径向延伸,与各油槽25一一对应地连通,供润滑油进入相应的油槽25中。油孔26与外壳部分11的外侧端面之间具有间隔,便于油槽25的加工。
由于半轴锥齿轮的齿部与差速器壳体的外壳部分11之间设有半轴齿轮垫片,为了更好地实现对半轴齿轮垫片处的润滑,如图1和图2,油槽25远离端面锁止齿24的一端连接有径向槽15,油槽25的槽底壁与所述径向槽15的槽底壁之间呈弧形过渡。
使用时,差速器壳体在轴间差速器的带动下转动,润滑油能够从轴套部分21的油孔26进入油槽25,进而通过油槽25和径向槽15向该侧差速器壳体内的半轴锥齿轮提供润滑,保证半轴锥齿轮的顺畅动作,有利于提高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中轮间差速器的差速器壳体的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所述油孔26沿轴套部分21的径向延伸,而本实施例中,油孔26相对于轴套部分21的径向倾斜延伸,同样能够供润滑油进入油槽25中。
本实用新型中轮间差速器的差速器壳体的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所述油孔26在轴套部分21轴向上位于油槽25的长度方向中部,而本实施例中,油孔26也可以位于油槽25背向外壳部分11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中轮间差速器的差速器壳体的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所述油槽25的槽底面为平直面,而本实施例中,油槽25的槽底面为倾斜面。此时,优选地,靠近外壳部分11的一端深度较深。
本实用新型中轮间差速器的差速器壳体的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所述外壳部分11上一体成型有锥齿齿盘12,用于与轴间差速器的其中一个输出端对应的主动锥齿轮啮合,而本实施例中,锥齿齿盘12通过螺钉固定在差速器壳体的外壳部分11上。
本实用新型中轮间差速器的差速器壳体的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所述油槽25远离端面锁止齿24的一端连接有径向槽15,而本实施例中,外壳部分11的齿轮腔14的底壁上仅被油槽25贯通,未设置径向槽15。
本实用新型中轮间差速器的差速器壳体的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所述油槽25靠近端面锁止齿24的一端为贯通结构,而本实施例中,油槽25的端部为盲端,仅延伸到轴套部分21上供半轴锥齿轮转动配合的部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轮间差速器的差速器壳体,包括:
外壳部分(11),用于与轮间差速器的另一差速器壳体连接,其内设有齿轮腔(14),用于容纳半轴锥齿轮;
轴套部分(21),内端(22)与所述外壳部分(11)连接,供半轴锥齿轮的柄部转动装配,外端(23)设有端面锁止齿(24),供滑动啮合套啮合;
其特征在于,
轴套部分(21)的套体内壁上设有油槽(25),油槽(25)朝向外壳部分(11)延伸,供润滑油流动至半轴锥齿轮;
轴套部分(21)的外周面上设有油孔(26),油孔(26)与所述油槽(25)连通,供润滑油进入油槽(25)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孔(26)沿轴套部分(21)的径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孔(26)与外壳部分(11)的外侧端面之间具有间隔。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差速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槽(25)远离端面锁止齿(24)的一端为贯通结构,贯通处连接有径向槽(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差速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槽(25)的槽底壁与所述径向槽(15)的槽底壁之间呈弧形过渡。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差速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孔(26)在轴套部分(21)的轴向上位于油槽(25)的长度方向中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差速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槽(25)的槽底面为平直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差速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槽(25)沿圆周均布在轴套部分(21)的套体内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差速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部分(11)上一体成型有锥齿齿盘(12),用于与轴间差速器的对应输出端的主动锥齿轮啮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差速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壳体为锻造成型。
CN202121612150.XU 2021-07-15 2021-07-15 轮间差速器的差速器壳体 Active CN2152576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12150.XU CN215257640U (zh) 2021-07-15 2021-07-15 轮间差速器的差速器壳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12150.XU CN215257640U (zh) 2021-07-15 2021-07-15 轮间差速器的差速器壳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57640U true CN215257640U (zh) 2021-12-21

Family

ID=79492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12150.XU Active CN215257640U (zh) 2021-07-15 2021-07-15 轮间差速器的差速器壳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576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16076B2 (ja)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
KR101574008B1 (ko) 포개진 링 기어를 갖춘 유성 기어세트를 갖는 구동 모듈
JP5290217B2 (ja)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
EP1352771A2 (en) Tandem axle power divider assembly with inboard slip driveshaft connection
US7291083B2 (en) Inter-axle differential assembly
JP2011174583A (ja)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
WO2011093432A1 (ja) 自動車用パワーテークオフユニット
CN201142618Y (zh) 一种轮毂的齿轮减速电机
US7258644B2 (en) Tandem axle carrier structural rib
US6689009B1 (en) Compact differential assembly
CN112576718A (zh) 一种大功率全时分动器差速机构及车辆
CN215257640U (zh) 轮间差速器的差速器壳体
US20050054471A1 (en) Drive axle assembly and differential
CN209870113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二合一动力总成
US6325737B1 (en) Helical gear differential with geared lube pump
EP3473890B1 (en) Drive module
US7690449B2 (en) Output yoke shaft and assembly
JP4228869B2 (ja) 車両用差動歯車装置
WO2004009392A1 (en) Inter-axle differential having improved bearing arrangement
US9914357B1 (en) Differential carrier with integrated drive gea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111288150A (zh) 一种减速驱动系统及一种电动汽车
CN213360988U (zh) 变速箱
CN210240475U (zh) 一种差速器总成
CN218152222U (zh) 一种集成差速器齿圈式的差速器壳体及差速器
JPH0546506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