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53510U - 一种装配式连接节点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配式连接节点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253510U CN215253510U CN202023256673.3U CN202023256673U CN215253510U CN 215253510 U CN215253510 U CN 215253510U CN 202023256673 U CN202023256673 U CN 202023256673U CN 215253510 U CN215253510 U CN 21525351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vity
- buffer
- connecting piece
- groups
- box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连接节点,包括预制柱和预制梁;所述预制梁上设有减震装置和两组沿所述预制梁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件;所述减震装置设于两组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所述预制柱上设有与所述减震装置相适配的连接杆和两组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适配的第二连接件;所述连接杆和两组所述第二连接件均沿所述预制柱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减震装置与所述连接杆连接,使所述预制梁与所述预制柱连接。上述装配式连接节点的组装过程简单且连接强度高;所述减震装置可有效缓减震动,使所述梁柱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牢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装配式连接节点。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住宅建筑产业化的概念逐渐为国家和社会所依赖,并快速发展。与以往的现浇建筑施工相比,预制装配式结构建筑现场湿作业量减少,施工速度快,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符合国家促进住宅建筑产业化的政策;不过,装配式连接节点设计的合理性不仅影响施工效率,同时也影响该连接节点的使用性能;根据施工作业不同,装配式连接主要分为湿连接和干连接;湿连接是将梁柱预制件中预留的钢筋现场连接,由于钢筋排布密集、施工相对繁琐;干连接则是将预制件中预埋的钢件现场连接,施工快捷,但存在连接强度不高且缺少抗震性能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为了解决装配式连接节点安装复杂、连接强度低且减震效果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连接节点,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装配式连接节点,包括预制柱和预制梁;所述预制梁上设有减震装置和两组沿所述预制梁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件;所述减震装置设于两组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所述预制柱上设有与所述减震装置相适配的连接杆和两组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适配的第二连接件;所述连接杆和两组所述第二连接件均沿所述预制柱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减震装置与所述连接杆连接,使所述预制梁与所述预制柱连接。
上述装配式连接节点仅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减震装置与所述连接杆连接便可完成安装,组装过程简单且快捷方便;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有两组,通过增加所述连接节点的接触面积不仅可提高所述连接节点的连接强度,同时有利于分散受力,提高受力效果;所述减震装置可有效缓减震动并消耗地震能量从而改善所述梁柱的抗震性能,使所述梁柱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牢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与所述第二连接片垂直连接形成第一L型槽且两组所述第一L型槽背向设置;各所述第一连接片设于所述预制梁的同一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三连接片和第四连接片;所述第三连接片与所述第四连接片垂直连接形成第二L型槽且两组所述第二L型槽背向设置;各所述第三连接片设于所述预制柱的同一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片与所述第三连接片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片与所述第四连接片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内设容腔的第一箱体和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设于所述容腔的上半部分;所述第一箱体的底板与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箱体平行所述第二连接片的两侧板分别与同侧的所述第四连接片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容腔的上半部分还设有多个止挡件;各所述止挡件设于所述第一箱体的各内壁上;所述减震组件设于所述容腔的中心;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减震球、第一弹性件和多个第二弹性件;所述减震球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一箱体的顶板连接;所述减震球通过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止挡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止挡件包括第二箱体、缓冲杆、挡板和止挡弹簧;所述第二箱体内设有行程腔和缓冲腔;所述行程腔与所述缓冲腔均连接于所述第一箱体的同侧内壁上;所述行程腔与所述缓冲腔相连接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连通所述行程腔和所述缓冲腔的连通孔;若干个所述连通孔的孔径沿所述第一箱体往所述减震球的方向依次递增;所述缓冲杆的一端设于所述行程腔内并与所述行程腔的内侧壁滑动密封连接;所述缓冲杆的另一端设于所述行程腔外并通过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减震球连接;所述止挡弹簧设于所述缓冲腔内且所述止挡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缓冲腔靠近所述减震球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止挡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挡板固定连接;所述挡板与所述缓冲腔的内侧壁滑动密封连接;所述缓冲腔与所述止挡弹簧连接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箱体内部连通的透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容腔的下半部分设有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自上往下依次设置的水平缓冲板、连动杆、滑块和导轨;所述缓冲板的顶端通过第三弹性件与所述减震球连接;所述缓冲板的底端与所述连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连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块连接;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上且所述导轨固设于所述第一箱体的底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滑块移动方向的两端分别通过第四弹性件与同侧的所述第一箱体的内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预制梁内设有若干个梁箍筋;若干个所述梁箍筋沿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布置并套设于两组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外周上;所述预制柱内设有若干个柱箍筋;若干个所述柱箍筋沿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布置并套设于所述连接杆和两组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外周上。
附图说明
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而是将重点放在示出实施例的原理上。在不同的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定对应的部分。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一中一种装配式连接节点的预制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一中一种装配式连接节点的预制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一中一种装配式连接节点的预制柱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一中一种装配式连接节点的预制梁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一中一种装配式连接节点的减震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一中一种装配式连接节点的减震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一中一种装配式连接节点的第二箱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预制柱;2、预制梁;3、连接杆;4、第一连接片;5、第二连接片;6、第三连接片;7、第四连接片;8、第一箱体;9、减震球;10、第一弹性件;11、第二弹性件;12、第二箱体;13、缓冲杆;14、挡板;15、止挡弹簧;16、行程腔;17、缓冲腔;18、连通孔;19、透气孔;20、缓冲板;21、滑块;22、导轨;23、连动杆;24、第四弹性件;25、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其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一种装配式连接节点,包括预制柱1和预制梁2;所述预制梁2上设有减震装置和两组沿所述预制梁2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件;所述减震装置设于两组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所述预制柱1上设有与所述减震装置相适配的连接杆3和两组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适配的第二连接件;所述连接杆3和两组所述第二连接件均沿所述预制柱1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减震装置与所述连接杆3连接,使所述预制梁2与所述预制柱1连接。
具体的,所述第一连接件预留一段设于所述预制梁2外;所述第二连接件也预留一段设于所述预制柱1外;上述装配式连接节点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减震装置与所述连接杆3连接来完成安装,组装过程简单且快捷方便;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有两组,通过增加连接节点的接触面积不仅可提高所述连接节点的连接强度,同时有利于分散受力,提高受力效果;所述减震装置可有效缓减震动并消耗地震能量从而改善所述梁柱的抗震性能,使所述梁柱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牢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制梁2内设有若干个梁箍筋;若干个所述梁箍筋沿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布置并套设于两组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外周上;所述预制柱1内设有若干个柱箍筋;若干个所述柱箍筋沿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布置并套设于所述连接杆3和两组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外周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制梁2还包括梁纵筋;所述梁箍筋将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梁纵筋捆扎成型并浇筑混凝土使所述预制梁2的梁体成型;所述预制柱1还包括柱纵筋;所述柱箍筋将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连接杆3和所述柱纵筋捆扎成型并浇筑混凝土使所述预制柱1的柱体成型;所述预制梁2和所述预制柱1的结构稳定、传力机制明确合理,使所述预制梁2和所述预制柱1的受力效果提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片4和第二连接片5;所述第一连接片4与所述第二连接片5垂直连接形成第一L型槽且两组所述第一L型槽背向设置;各所述第一连接片4设于所述预制梁2的同一侧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三连接片6和第四连接片7;所述第三连接片6与所述第四连接片7垂直连接形成第二L型槽且两组所述第二L型槽背向设置;各所述第三连接片6设于所述预制柱1的同一侧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片4与所述第三连接片6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片5与所述第四连接片7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片4通过角钢连接件与所述第三连接片6连接;所述角钢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片4固定连接;所述角钢连接件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三连接片6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适配的第二通孔,所示角钢连接件通过第一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三连接片6连接;通过所述角钢连接件可有效提高所述第一连接片4与所述第三连接片6的连接强度,地震发生时,所述角钢连接件可以在转角处发生弯曲变形消耗能量,从而消耗地震中的能量,对所述连接结构进行保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片5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四连接片7上设有与所述第三通孔相适配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二连接片5通过第二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四连接片7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紧固件和所述第二紧固件包括螺栓或螺帽,使用简单、连接牢固且互换性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内设容腔的第一箱体8和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设于所述容腔的上半部分;所述第一箱体8的底板25与所述连接杆3连接;所述第一箱体8平行于所述第二连接片5的两侧板分别与同侧的所述第四连接片7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25上设有与所述连接杆3相适配的第五通孔,所述连接杆3设于所述预制柱1外的端口连接螺帽,所述底板25通过第三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五通孔与所述连接杆3连接;所述侧板上设有第六通孔,所述第四连接片7上设有与所述第六通孔相适配的第七通孔,所述侧板通过第四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第六通孔和所述第七通孔与所述第四连接片7连接;所述第三紧固件和所述第四紧固件均预设于所述第一箱体8内;通过所述底板25与所述连接杆3连接、所述侧板与所述第四连接片7连接,可有效增加所述减震装置与所述预制柱1的连接面积,提高连接强度;同时,所述减震装置、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别分区设置,不仅方便安装,同时防止所述减震装置和各所述连接件间的相互影响,防止出现干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紧固件和所述第四紧固件包括螺栓、弹簧垫圈、挡圈和橡胶垫片,所述螺栓上依次套设所述弹簧垫圈、所述挡圈和所述橡胶垫片,不仅增加了与所述第一箱体8的接触面积,防止松动,同时,减弱了连接节点的刚性,当震动发生时,由于各所述紧固件的弹性连接,使各连接节点不易损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制梁2中设有沿所述预制梁2长度方向延伸的锚固钢筋,所述锚固钢筋的端部设于所述预制梁2的梁体外,所述第一箱体8与所述梁体相连接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锚固钢筋相适配的第八通孔;所述锚固钢筋通过所述第八通孔与所述第一箱体8连接;通过增设所述锚固钢筋,可进一步提高所述预制梁2与所述减震装置连接结构的稳定性,使受力及能量传导机制更加完善;在方便操作的情况下,所述锚固钢筋通过锚固加强筋与所述梁箍筋连接从而提高所述锚固钢筋的定位稳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腔的上半部分还设有多个止挡件;各所述止挡件设于所述第一箱体8的各内壁上;所述减震组件设于所述容腔的中心;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减震球9、第一弹性件10和多个第二弹性件11;所述减震球9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10与所述第一箱体8的顶板连接;所述减震球9通过所述第二弹性件11与所述止挡件连接。
具体的,当受到水平方向的冲击力时,所述减震球9会随水平方向摆动,通过所述减震球9与所述止挡件的弹性碰撞可有效消耗震能,减弱震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止挡件包括第二箱体12、缓冲杆13、挡板14和止挡弹簧15;所述第二箱体12内设有行程腔16和缓冲腔17;所述行程腔16与所述缓冲腔17均连接于所述第一箱体8的同侧内壁上;所述行程腔16与所述缓冲腔17相连接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连通所述行程腔16和所述缓冲腔17的连通孔18;若干个所述连通孔18的孔径沿所述第一箱体8往所述减震球9的方向依次递增;所述缓冲杆13的一端设于所述行程腔16内并与所述行程腔16的内侧壁滑动密封连接;所述缓冲杆13的另一端设于所述行程腔16外并通过所述第二弹性件11与所述减震球9连接;所述止挡弹簧15设于所述缓冲腔17内且所述止挡弹簧15的一端与所述缓冲腔17靠近所述减震球9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止挡弹簧15的另一端与所述挡板14固定连接;所述挡板14与所述缓冲腔17的内侧壁滑动密封连接;所述缓冲腔17与所述止挡弹簧15连接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箱体8内部连通的透气孔19。
所述缓冲杆13的直径等于所述行程腔16的内径;地震发生时,所述减震球9震动并通过所述第二弹性件11将冲击力传到所述缓冲杆13上,由于冲击力往复振动,从而导致所述缓冲杆13往复移动,在其移动过程中会导致部分所述连通孔18被遮挡或露出,从而形成不同口径的流量通道;
随着所述缓冲杆13的推入,所述流量通道口径逐渐减少,会导致所述行程腔16内的介质不能及时通过所述流量通道流入所述缓冲腔17而被压缩从而产生大的支撑力来缓解所述缓冲杆13的推入趋势;所述挡板14以及所述止挡弹簧15则可以对冲击力进一步缓冲;所述挡板14与所述缓冲腔17的壁摩擦从而产生热量来实现耗能;所述止挡弹簧15通过形变来实现耗能,从而进一步提升整体的缓冲效果;
当所述缓冲杆13拉出时,所述流量通道口径变大,导致行程腔16内的介质大量流入所述缓冲腔17中而导致所述行程腔16中形成相对负压从而产生对所述缓冲杆13的吸力,从而缓冲所述缓冲杆13的拉出趋势;通过以上设计来产生具有显著耗能特性的弹性—迟滞现象,从而提高减震效果和所述连接节点的稳定;所述介质为气体或液体,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能;
同时,在所述减震球9震动过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10和所述第二弹性件11会通过弹性形变消耗一部分的震能,从而进一步减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10或所述第二弹性件11包括伸缩弹簧、橡胶、海绵或硅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震球9内设有球形容腔,所述球形容腔中设有耗能球,所述耗能球通过拉绳悬挂于所述减震球9的球形容腔中;所述减震球9的内壁上设有多个耗能装置,所述耗能装置包括伸缩弹簧、橡胶或海绵,可对所述耗能球与所述减震球9内壁碰撞的能量进行消耗从而提高耗能。
具体的,当受到冲击力较小时,所述减震球9摆动幅度较小,仅引起内部的所述耗能球摆动,所述耗能球与所述减震球9的内壁发生碰撞,通过“球中球”双重调谐来消耗能量;当振动较大时,所述减震球9的摆幅增大,所述减震球9与所述耗能球碰撞的同时,所述减震球9与外部的所述止挡件也发生碰撞,此时双重碰撞与双重调谐共同作用,实现多重调谐碰撞耗能功能,从而有效减震;
当震动消失,所述减震球9受到所述第二弹性件11和所述止挡件的相对拉力和阻力,摆动幅度不断变小并逐渐恢复原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腔的下半部分设有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自上往下依次设置的水平缓冲板20、连动杆23、滑块21和导轨22;所述缓冲板20的顶端通过第三弹性件与所述减震球9连接;所述缓冲板20的底端与所述连动杆23的一端连接;所述连动杆23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块21连接;所述滑块21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22上且所述导轨22固设于所述第一箱体8的底板25上。
具体的,当受到竖直方向的冲击力时,所述减震球9上下摆动,并通过所述第三弹性件带动所述缓冲板20升降,所述滑块21受到不同的震能而滑动于所述导轨22上;所述缓冲组件通过位移消耗一部分的震动能量,所述滑块21与所述导轨22摩擦进一步消耗能量,从而提高耗能;
通过所述减震球9、所述止挡件和所述缓冲组件的组合,形成了全方位的减震空间,无论受到哪个方向的冲击力,均可有效消耗震动能量,减轻对所述连接节点的负担,从而提高减震效果;
所述止挡件、所述缓冲组件的数量或类型可根据需要合理选择或增设,以进一步提高所述连接节点的抗震性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块21移动方向的两端分别通过第四弹性件24与同侧的所述第一箱体8的内壁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弹性件24包括弹簧或橡胶,当所述滑块21受到震能来回滑动时,所述第四弹性件24将发生弹性形变从而耗能;当地震消失时,由于所述第四弹性件24的强恢复力,所述第四弹性件24将带动所述滑块21逐渐恢复原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杆13或所述缓冲板20由减震材料制成;所述减震材料包括海绵、橡胶、珍珠棉或PU泡棉,可吸收、消耗震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10、所述第二弹性件11、所述第三弹性件和所述第四弹性件24可根据需要合理选择或更换为现有技术的常用手段。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装配式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柱和预制梁;
所述预制梁上设有减震装置和两组沿所述预制梁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件;
所述减震装置设于两组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
所述预制柱上设有与所述减震装置相适配的连接杆和两组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适配的第二连接件;
所述连接杆和两组所述第二连接件均沿所述预制柱长度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减震装置与所述连接杆连接,使所述预制梁与所述预制柱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
所述第一连接片与所述第二连接片垂直连接形成第一L型槽且两组所述第一L型槽背向设置;
各所述第一连接片设于所述预制梁的同一侧壁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三连接片和第四连接片;
所述第三连接片与所述第四连接片垂直连接形成第二L型槽且两组所述第二L型槽背向设置;
各所述第三连接片设于所述预制柱的同一侧壁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片与所述第三连接片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片与所述第四连接片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内设容腔的第一箱体和减震组件;
所述减震组件设于所述容腔的上半部分;
所述第一箱体的底板与所述连接杆连接;
所述第一箱体平行所述第二连接片的两侧板分别与同侧的所述第四连接片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容腔的上半部分还设有多个止挡件;
各所述止挡件设于所述第一箱体的各内壁上;
所述减震组件设于所述容腔的中心;
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减震球、第一弹性件和多个第二弹性件;
所述减震球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一箱体的顶板连接;
所述减震球通过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止挡件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件包括第二箱体、缓冲杆、挡板和止挡弹簧;
所述第二箱体内设有行程腔和缓冲腔;
所述行程腔与所述缓冲腔均连接于所述第一箱体的同侧内壁上;
所述行程腔与所述缓冲腔相连接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连通所述行程腔和所述缓冲腔的连通孔;
若干个所述连通孔的孔径沿所述第一箱体往所述减震球的方向依次递增;
所述缓冲杆的一端设于所述行程腔内并与所述行程腔的内侧壁滑动密封连接;
所述缓冲杆的另一端设于所述行程腔外并通过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减震球连接;
所述止挡弹簧设于所述缓冲腔内且所述止挡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缓冲腔靠近所述减震球的内壁固定连接;
所述止挡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挡板固定连接;
所述挡板与所述缓冲腔的内侧壁滑动密封连接;
所述缓冲腔与所述止挡弹簧连接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箱体内部连通的透气孔。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容腔的下半部分设有缓冲组件;
所述缓冲组件包括自上往下依次设置的水平缓冲板、连动杆、滑块和导轨;
所述缓冲板的顶端通过第三弹性件与所述减震球连接;
所述缓冲板的底端与所述连动杆的一端连接;
所述连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块连接;
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上且所述导轨固设于所述第一箱体的底板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移动方向的两端分别通过第四弹性件与同侧的所述第一箱体的内壁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梁内设有若干个梁箍筋;
若干个所述梁箍筋沿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布置并套设于两组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外周上;
所述预制柱内设有若干个柱箍筋;
若干个所述柱箍筋沿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布置并套设于所述连接杆和两组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外周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256673.3U CN215253510U (zh) | 2020-12-29 | 2020-12-29 | 一种装配式连接节点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256673.3U CN215253510U (zh) | 2020-12-29 | 2020-12-29 | 一种装配式连接节点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253510U true CN215253510U (zh) | 2021-12-21 |
Family
ID=79488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3256673.3U Active CN215253510U (zh) | 2020-12-29 | 2020-12-29 | 一种装配式连接节点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253510U (zh) |
-
2020
- 2020-12-29 CN CN202023256673.3U patent/CN21525351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519783B (zh) | 一种装配式复合型摩擦铅黏弹阻尼器 | |
CN212001610U (zh) | 一种带摩擦摆式三维隔震支座 | |
CN108331193A (zh) | 一种方形套筒式自复位金属摩擦阻尼器 | |
CN216516269U (zh) | 一种复合拉压型阻尼器 | |
CN215253510U (zh) | 一种装配式连接节点 | |
CN109826335B (zh) | 可更换式混合耗能三维变形减震阻尼器 | |
CN107989217B (zh) | 一种空间网架结构分布式内置杆式碰撞阻尼器 | |
CN111173155B (zh) | 一种剪切-弯曲并联型分级消能阻尼器 | |
CN112695902A (zh) | 一种装配式连接节点及施工方法 | |
CN114517539A (zh) | 双向限位式sma弹簧摩擦复合阻尼器 | |
CN117266379A (zh) | 工字钢梁与混凝土柱连接节点 | |
CN110080407B (zh) | 一种用于建筑的减震装置 | |
CN103806568A (zh) | 钢铅叠层多孔耗能板 | |
CN214698935U (zh) | 一种同时具有液体和颗粒的隔震阻尼器 | |
CN215253509U (zh) | 一种预制装配式梁柱的连接结构 | |
CN114673758B (zh) | 一种基于正负刚度减振技术的钻孔装置 | |
CN215442493U (zh) | 一种减震型钢结构节点构件 | |
CN217949403U (zh) | 一种轴向金属阻尼器 | |
CN213837944U (zh) | 放大型负刚度摩擦阻尼墙 | |
CN112343393B (zh) | 放大型负刚度摩擦阻尼墙 | |
CN213509019U (zh) | 复合型自复位固液混合阻尼器 | |
CN112695901A (zh) | 一种预制装配式梁柱的连接结构 | |
CN208309869U (zh) | 耗能阻尼器 | |
CN209891044U (zh) | 粘滞阻尼器及桥梁 | |
CN219794273U (zh) | 一种建筑结构用抗震消能阻尼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