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50138U - 反渗透膜中水回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反渗透膜中水回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50138U
CN215250138U CN202120229575.6U CN202120229575U CN215250138U CN 215250138 U CN215250138 U CN 215250138U CN 202120229575 U CN202120229575 U CN 202120229575U CN 215250138 U CN215250138 U CN 2152501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ed
reverse osmosis
osmosis membrane
conveying pipe
activated carb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2957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屈文生
左玉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entiane Tiancheng Tianji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entiane Tiancheng Tianji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entiane Tiancheng Tianji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entiane Tiancheng Tianji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2957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501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501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501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渗透膜中水回用装置,包括底座上有活性炭吸附塔,活性炭吸附塔连通有进水管;活性炭吸附塔连通有第一输送管,第一输送管的中段连通有第二立式管道泵,第一输送管的另一端分别与多个管式反渗透膜元件的输入端相连通;多个所述管式反渗透膜元件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输送管相连通,第二输送管的另一端与储存箱的内腔左侧顶部相连通,储存箱的内设有紫外线杀菌灯;储存箱下部连通有出水管。解决了现有的中水回用装置净水效率低的问题,能长期不间断稳定工作、可实现一体化自动运行无需专人看管,操作简单,水质长期稳定,无污染的排放,制取纯水成本低廉,满足了人们对中水处理的现实需求,提高了中水回用装置的实用性,值得推广。

Description

反渗透膜中水回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水回用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反渗透膜中水回用装置。
背景技术
中水处理回用是节水和治污的有效双赢办法,处理后,中水可用于冲刷厕所、汽车、路途绿化、浇灌绿地及补偿锅炉用水。中水主要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其水质介于上水与下水之间,中水回用则是将城市污水进行处理后作为再生资源回用。城市污水由于水量稳定,基建投资经济,许多国家都将中水回用作为解决缺水问题的优选方案。因此,开展中水回用工作,显示出了开源和减少污染的双重功效。
反渗透膜是一种模拟生物半透膜制成的具有一定特性的人工半透膜,是反渗透技术的核心构件。反渗透技术原理是在高于溶液渗透压的作用下,依据其他物质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将这些物质和水分离开来。反渗透膜的膜孔径非常小,因此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盐类、胶体、微生物、有机物等。
中水回用装置是中水处理回用技术的产物,然而现有的中水回用装置处理效率低,不能满足人们的现实需求,限制的中水回用装置的使用范围,降低了中水回用装置的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反渗透膜中水回用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反渗透膜中水回用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固接有活性炭吸附塔,所述活性炭吸附塔的顶部输入端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中段连通有固接在底座上的第一立式管道泵,所述进水管的中段还连通有设置在第一立式管道泵左端的第一截止阀;所述活性炭吸附塔的底部输出端连通有第一输送管,所述第一输送管的中段连通有固接在底座上的第二立式管道泵,所述第一输送管的另一端分别与多个管式反渗透膜元件的输入端相连通;多个所述管式反渗透膜元件安装在口字形支架上,所述口字形支架固接在底座上;多个所述管式反渗透膜元件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输送管相连通,所述第二输送管的另一端与固接在底座上的储存箱的内腔左侧顶部相连通,所述储存箱的内腔右侧顶壁拐角处设有紫外线杀菌灯,所述紫外线杀菌灯的外表面设有透明防水罩;所述储存箱的内腔右侧中下部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中段连通有固接在底座上的第三立式管道泵,所述出水管的中段还连通有设置在第三立式管道泵右端的第二截止阀。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活性炭吸附塔内腔自上而下分别设有带筛孔的第一承托板、第二承托板和第三承托板,所述第一承托板上方设有大孔半径大于20000nm的第一活性炭颗粒层,所述第二承托板上方设有中孔半径大于150nm且小于20000nm的第二活性炭颗粒层,所述第三承托板上方设有小孔半径小于150nm的第三活性炭颗粒层。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储存箱的底部设有排泄端口。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储存箱的内腔设置有耐腐蚀涂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活性炭吸附塔、多个管式反渗透膜元件和储存箱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中水回用装置净水效率低的问题,该中水回用装置具备净水效率高的优点,能长期不间断稳定工作、可实现一体化自动运行无需专人看管,操作简单,水质长期稳定,无污染的排放,制取纯水成本低廉,满足了人们对中水处理的现实需求,方便了使用者使用,提高了中水回用装置的实用性,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活性炭吸附塔;3、进水管;4、第一立式管道泵;5、第一截止阀;6、第一输送管;7、第二立式管道泵;8、管式反渗透膜元件;9、口字形支架;10、第二输送管;11、储存箱;12、紫外线杀菌灯;13、透明防水罩;14、出水管;15、第三立式管道泵;16、第二截止阀;17、第一承托板;18、第二承托板;19、第三承托板;20、第一活性炭颗粒层;21、第二活性炭颗粒层;22、第三活性炭颗粒层;23、排泄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反渗透膜中水回用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固接有活性炭吸附塔2,活性炭吸附塔2是处理有机废气、臭味处理效果最好的净化设备。活性炭吸附是有效的去除水的臭味、天然和合成溶解有机物、微污染物质等的措施。所述活性炭吸附塔2的顶部输入端连通有进水管3,所述进水管3的中段连通有固接在底座1上的第一立式管道泵4,所述进水管3的中段还连通有设置在第一立式管道泵4左端的第一截止阀5;所述活性炭吸附塔2的底部输出端连通有第一输送管6,所述第一输送管6的中段连通有固接在底座1上的第二立式管道泵7,所述第一输送管6的另一端分别与多个管式反渗透膜元件8的输入端相连通;反渗透膜元件以膜两侧的压差为工作动力,主要性能是脱除水中的可溶性盐分、胶体、有机物及微生物,生产出高纯度水。多个所述管式反渗透膜元件8安装在口字形支架9上,所述口字形支架9固接在底座1上;多个所述管式反渗透膜元件8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输送管10相连通,所述第二输送管10的另一端与固接在底座1上的储存箱11的内腔左侧顶部相连通,所述储存箱11的内腔右侧顶壁拐角处设有紫外线杀菌灯12,所述紫外线杀菌灯12的外表面设有透明防水罩13;所述储存箱11的内腔右侧中下部连通有出水管14,所述出水管14的中段连通有固接在底座1上的第三立式管道泵15,所述出水管14的中段还连通有设置在第三立式管道泵15右端的第二截止阀16。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活性炭吸附塔2内腔自上而下分别设有带筛孔的第一承托板17、第二承托板18和第三承托板19,所述第一承托板17上方设有大孔半径大于20000nm的第一活性炭颗粒层20,所述第二承托板18上方设有中孔半径大于150nm且小于20000nm的第二活性炭颗粒层21,所述第三承托板19上方设有小孔半径小于150nm的第三活性炭颗粒层22;活性炭是一种黑色多孔的固体炭质,由煤通过粉碎、成型或用均匀的煤粒经炭化、活化生产。通过自上而下设置不同孔径的活性炭过滤层,实现逐层过滤待处理的水源,达到更好的过滤效果。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储存箱11的底部设有排泄端口23;当需要对储存箱11的内腔长时间使用后清理其底部沉落的杂质进行有效排泄出去。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储存箱11的内腔设置有耐腐蚀涂层;通过耐腐蚀涂层的设置,提高了储存箱11的使用寿命。
使用时,通过开启进水管3中段的第一截止阀5配合第一立式管道泵4接入待净化的原水经活性炭吸附塔2处理后,通过第二立式管道泵7将其过滤处理好的下层水源抽出经第一输送管6输送至多个管式反渗透膜元件8内进行净化反应处理后流入储存箱11内进行紫外线消毒处理,通过出水管14中段的第二立式管道泵7配合第二截止阀16将净化完成的中水接入外接所用。过滤膜根据微孔孔径的大小分为微滤膜(MF)、超滤膜(UF)、纳滤膜(NF)和反渗透膜(RO)四种形式,而管式反渗透膜元件8的内部为上下开口的过滤管内组合布置的若干反渗透膜结构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活性炭吸附塔、多个管式反渗透膜元件和储存箱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中水回用装置净水效率低的问题,该中水回用装置具备净水效率高的优点,能长期不间断稳定工作、可实现一体化自动运行无需专人看管,操作简单,水质长期稳定,无污染的排放,制取纯水成本低廉,满足了人们对中水处理的现实需求,方便了使用者使用,提高了中水回用装置的实用性,值得推广。
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4)

1.反渗透膜中水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固接有活性炭吸附塔,所述活性炭吸附塔的顶部输入端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中段连通有固接在底座上的第一立式管道泵,所述进水管的中段还连通有设置在第一立式管道泵左端的第一截止阀;所述活性炭吸附塔的底部输出端连通有第一输送管,所述第一输送管的中段连通有固接在底座上的第二立式管道泵,所述第一输送管的另一端分别与多个管式反渗透膜元件的输入端相连通;多个所述管式反渗透膜元件安装在口字形支架上,所述口字形支架固接在底座上;多个所述管式反渗透膜元件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输送管相连通,所述第二输送管的另一端与固接在底座上的储存箱的内腔左侧顶部相连通,所述储存箱的内腔右侧顶壁拐角处设有紫外线杀菌灯,所述紫外线杀菌灯的外表面设有透明防水罩;所述储存箱的内腔右侧中下部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中段连通有固接在底座上的第三立式管道泵,所述出水管的中段还连通有设置在第三立式管道泵右端的第二截止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膜中水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吸附塔内腔自上而下分别设有带筛孔的第一承托板、第二承托板和第三承托板,所述第一承托板上方设有大孔半径大于20000nm的第一活性炭颗粒层,所述第二承托板上方设有中孔半径大于150nm且小于20000nm的第二活性炭颗粒层,所述第三承托板上方设有小孔半径小于150nm的第三活性炭颗粒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渗透膜中水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箱的底部设有排泄端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渗透膜中水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箱的内腔设置有耐腐蚀涂层。
CN202120229575.6U 2021-01-27 2021-01-27 反渗透膜中水回用装置 Active CN2152501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29575.6U CN215250138U (zh) 2021-01-27 2021-01-27 反渗透膜中水回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29575.6U CN215250138U (zh) 2021-01-27 2021-01-27 反渗透膜中水回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50138U true CN215250138U (zh) 2021-12-21

Family

ID=79499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29575.6U Active CN215250138U (zh) 2021-01-27 2021-01-27 反渗透膜中水回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501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27539B2 (en) Near-zero maintenance membrane-based integrated purification device for drinking water supply of villages and towns and a method for treating source water thereof
CN204111517U (zh) 一种气水异向流三维电生物耦合反应器
CN111608256A (zh) 一种与市政工程配套使用的雨水收集系统
CN101434435B (zh) 曝气生物滤池用于印染废水深度处理方法与装置
CN102190397B (zh) 一体化中水回用设备
CN206476861U (zh) 一种污水净化装置
CN101250011A (zh) 一种深度处理印染废水的组合式过滤系统和方法
CN206033485U (zh) 一种新型节能环保的市政污水处理系统
CN215250138U (zh) 反渗透膜中水回用装置
CN201317703Y (zh) 一种曝气生物滤池用于印染废水深度处理装置
CN113135624B (zh) 一种自来水厂净化系统
CN214936243U (zh) 一种基于Eco-iGDM技术的高效化学清洗装置
CN108689555A (zh) 一种一体化乡村污水净化系统
CN201046933Y (zh) 矿井污水深度处理回用装置
CN201809253U (zh) 内外置式膜过滤分离污水处理装置
CN215250006U (zh) 微滤膜中水回用装置
CN207130053U (zh) 一种ro浓水及循环水排水的水再生处理系统
CN208151108U (zh) 一种用于循环冷却水的中水回用系统
CN201842737U (zh) 一种生活污水循环净化处理组合池
CN217323474U (zh) 一体化无动力重力式陶瓷膜净水装置
CN217868388U (zh) 一种模块化组装的物理净水装置
CN213141650U (zh) 一种基于反渗透脱盐处理的排污水净化装置
CN204779082U (zh) 水生产系统
CN210915741U (zh) 一种双膜双循环生物污水处理装置
CN209835854U (zh) 一体化给排水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