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46139U - 内衬结构及包装盒 - Google Patents

内衬结构及包装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46139U
CN215246139U CN202120952026.1U CN202120952026U CN215246139U CN 215246139 U CN215246139 U CN 215246139U CN 202120952026 U CN202120952026 U CN 202120952026U CN 215246139 U CN215246139 U CN 2152461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e
bearing body
side wall
inner shell
accommodating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5202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志壮
陈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95202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461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461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461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了一种内衬结构及包装盒。该包装盒包括盖体、外壳以及内衬结构。其中,内衬结构包括内壳及承托体,内壳设有容纳腔;至少部分承托体设置于容纳腔内,承托体具有紧靠容纳腔的底部设置的第一状态以及远离容纳腔的底部设置的第二状态,承托体可弹性复位设置于内壳,以使承托体能够从第一状态自动复位至第二状态。其中,外壳设有防护腔,内壳设置于防护腔内,盖体与外壳相配合,用于打开或关闭防护腔;当盖体关闭防护腔时,盖体能够通过电子设备将承托体压设在第一状态。如此,用户打开包装盒时,包装盒内电子设备能够自动推出,便于向用户展示电子设备。

Description

内衬结构及包装盒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包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内衬结构及包装盒。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和娱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科技产品。随着电子设备的发展,如何提高包装的科技感,提升用户体验成了行业越来越关注的一个问题。
但在相关技术中,大部分电子设备需要用户自己从包装盒取出,有时需要操作多次才能够将电子设备从包装盒中取出,这不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内衬结构及包装盒,打开包装时,电子设备能够自动推出,便于向用户展示电子设备,也便于用户取放电子设备,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其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内衬结构,包括内壳及承托体,内壳设有容纳腔;至少部分承托体设置于容纳腔内,承托体具有紧靠容纳腔的底部设置的第一状态以及远离容纳腔的底部设置的第二状态,承托体可弹性复位设置于内壳,以使承托体能够从第一状态自动复位至第二状态。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如此,将电子设备放置于容纳腔中,并利用承托体承载;当承托体受压处于第一状态时,电子设备可以随承托体进入容纳腔内进行存储,并利用内壳进行防护;而当承托体受到的压力消失或减小时,承托体可弹性复位至第二状态,进而将至少部分电子设备推出至容纳腔外,便于向用户展示,也便于用户取放,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此外,本公开的内衬结构利用承托体发生移动来使电子设备单独升起,使得内壳与外壳之间连接更加牢靠,有利于提高防护性能。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包装盒,包括盖体、外壳以及上述的内衬结构,所述外壳设有防护腔,所述内壳设置于所述防护腔内,所述盖体与所述外壳相配合,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防护腔;当盖体关闭防护腔时,盖体能够通过电子设备将承托体压设在第一状态。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上述包装盒使用时,将电子设备放置于容纳腔中,并利用承托体承载,并随内衬结构设置于防护腔内;当盖体关闭防护腔时,盖体通过电子设备将承托体压设在第一状态,使得电子设备可以随承托体进入容纳腔内进行存储,并利用内壳进行防护;当盖体打开时,承托体受到的压力消失或减小,承托体可弹性复位至第二状态,并将至少部分电子设备推出至容纳腔外,便于向用户展示,也便于用户取放,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此外,本公开的包装盒利用承托体发生移动来使电子设备单独升起,使得内壳与外壳之间连接可以更加牢靠,有利于提高防护性能。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附图说明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中所示的包装盒的结构示意图(盖体处于闭合状态)。
图2为图1所示的包装盒的盖体处于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中所示的内衬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隐藏了遮蔽件后的内衬结构的结构示意图(承托体处于第二状态)。
图5为图4所示的内衬结构的承托体处于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所示的内衬结构的展开后的示意图。
图7为另一实施例中的内衬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的隐藏了遮蔽件后的内衬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的内衬结构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10为图7所示的内衬结构的承托体处于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7所示的内衬结构的承托体处于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7所示的部分内壳的展开后的示意图。
图13为图2所示的内衬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盖体;200、外壳;210、防护腔;300、内衬结构;310、内壳;311、容纳腔;312、第一弹性结构;301、弹片;313、第一侧壁;314、第二侧壁;315、连接件;302、第一连接体;303、第二连接体;304、避让孔;320、承托体;321、第二弹性结构;330、遮蔽件;331、通孔;340、传动体;400、电子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公开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公开,并不限定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公开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公开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公开。
目前,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和娱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科技产品。而目前电子设备的种类繁多,品牌繁多,使得可供消费者选择电子设备很多,如何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提升产品竞争力,成了新风系统厂家越来越重视的问题。
而随着电子设备的发展,如何提高包装的科技感,提升用户体验,也成了吸引消费者,提升产品竞争力的方向。
但在相关技术中,大部分电子设备需要用户自己从包装盒取出,有时需要操作多次才能够将电子设备从包装盒中取出,这不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基于此,本公开提供一种包装盒,使得用户打开包装盒时,内部的电子设备能够自动推出,便于向用户展示电子设备,也便于用户取放电子设备,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进行阐述本公开的包装盒。
如图1至图6所示,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包装盒及其内衬结构的结构示图。其中,图1为一实施例中所示的包装盒的结构示意图(盖体处于闭合状态)。图2为图1所示的包装盒的盖体处于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实施例中所示的内衬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隐藏了遮蔽件后的内衬结构的结构示意图(承托体处于第二状态)。图5为图4所示的内衬结构的承托体处于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3所示的内衬结构的展开后的示意图。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包装盒,包括盖体100、外壳200以及内衬结构300。内衬结构300包括内壳310及承托体320,内壳310设有容纳腔311;至少部分承托体320设置于容纳腔311内,承托体320具有紧靠容纳腔311的底部设置的第一状态以及远离容纳腔311的底部设置的第二状态,承托体320可弹性复位设置于内壳310,以使承托体320能够从第一状态自动复位至第二状态。
其中,外壳200设有防护腔210,内壳310设置于防护腔210内,盖体100与外壳200相配合,用于打开或关闭防护腔210;当盖体100关闭防护腔210时,盖体100能够通过电子设备400将承托体320压设在第一状态。
上述包装盒使用时,将电子设备400放置于容纳腔311中,并利用承托体320承载,并随内衬结构300设置于防护腔210内;当盖体100关闭防护腔210时,盖体100通过电子设备400将承托体320压设在第一状态,使得电子设备400可以随承托体320进入容纳腔311内进行存储,并利用内壳310进行防护;当盖体100打开时,承托体320受到的压力消失或减小,承托体320可弹性复位至第二状态,并将至少部分电子设备400推出至容纳腔311外,便于向用户展示,也便于用户取放,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此外,本公开的包装盒利用承托体320发生移动来使电子设备400单独升起,内衬结构300不会移动,使得包装盒的整体更加美观,更具科技感。进一步地,内壳310与外壳200之间连接可以更加牢靠,有利于提高本公开包装盒的防护性能。
一些实施例中,外壳200与盖体100可拆卸连接。如此,外壳200与盖体100制造可以更加灵活,二者可以有更多组合。如嵌套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外壳200与盖体100可转动连接,且外壳200与盖体100之间设有锁固结构(未示出)。如此,外壳200与盖体100可以一体成型制造或利用转轴结构进行连接,便于用户进行选择。
该锁固结构包括但不限于螺栓锁固、卡扣锁固、粘接锁固等等。
承托体320可弹性复位的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只要能够使承托体320自动复位至第二状态即可。
进一步结合图7至12所示的另一实施例中所示的内衬结构的结构视图。其中,图7为另一实施例中的内衬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的隐藏了遮蔽件后的内衬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所示的内衬结构的结构爆炸示意图。图10为图7所示的内衬结构的承托体处于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7所示的内衬结构的承托体320处于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7所示的部分内壳的展开后的示意图。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4及图5所示,或者图7及图8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内壳310包括第一弹性结构312,以使承托体320能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如此,利用第一弹性结构312来带动承托体320复位,使得承托体320能够自动复位至第二状态,进而能够将放置于承托体320上的电子设备400推出。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4及图5所示,或者图9至图11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内壳310包括第一侧壁313以及分别设置于第一侧壁313的两端的两个第二侧壁314,第一侧壁313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弹性结构312与第二侧壁314连接,承托体320的一侧与第一侧壁313连接;当第一弹性结构312处于复位状态时,第一侧壁313远离第二侧壁314设置,以使承托体320处于第二状态。如此,将第一弹性结构312设置于第一侧壁313与第二侧壁314之间,使得第一侧壁313能够在防护腔210内移动,并可相对于第二侧壁314移动,进而可以利用第一侧壁313来带动承托体320移动,实现承托体320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该第一弹性结构312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设置于第一侧壁313与第二侧壁314之间,如利用弹片301、弹性胶体、弹簧等。
如图4及图5所示,或者图9至图11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性结构312包括可弯折的弹片301,弹片301分别与第一侧壁313以及第二侧壁314连接。如此,利用弹片301设置于第一侧壁313与第二侧壁314之间,有利于节省安装空间,使得本公开的包装盒能够小型化发展,以降低运输成本。
可选地,该弹片301与第一侧壁313及第二侧壁314一体成型,进而能够减少装配工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包装盒的成本。
此外,一些实施例中,当弹片301处于压缩状态时,承托体320呈折叠状,且承托体320处于第一状态,并设置于容纳腔311内;当弹片301处于复位状态时,承托体320处于第二状态,并斜向设置于容纳腔311中。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4及图5所示,一实施例中,弹片301的弯折角度可调,以使弹片301的弹性复位力的大小可调。如此,可以通过调整弹片301的弯折角度来调整弹性复位力,以保证电子设备400可被承托体320推出。
一示例性中,第一侧壁313与第二侧壁314之间夹角越小,弹片301的复位力度越大。
可选地,承托体320与内壳310一体成型。如此,内衬结构300可以采用同一包装片材制造成型,有利于降低包装盒的生产成本。此外,如采用全纸结构,使得包装盒可回收而更加环保。
如图9至图11所示,一实施例中,第一侧壁313及第一弹性结构312包括两个,两个第一侧壁313间隔设置,并分别通过对应的第一弹性结构312与两个第二侧壁314连接而围设形成容纳腔311,承托体320的一侧与其中一个第一侧壁313连接,承托体320的另一对侧与另一个第一侧壁313连接。如此,两个第一侧壁313分别通过第一弹性结构312与两个第二侧壁314连接而围设形成容纳腔311,进而利用两个可弹性复位的第一侧壁313来驱动承托体320整体进行升降运动,使得承托体320能够平稳地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可选地,承托体320可以通过升降地方式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使得电子设备400的推出更加平稳,能够适应不同形状的电子设备400的自动推出需求。
一示例性中,第一侧壁313、第二侧壁314以及第一弹性结构312一体成型。如此,可以采用同一包装片材一体成型制造获得内壳310,使得内壳310具有第一弹性结构312,然后再将承托体320设置于内壳310上,使得内衬结构300的制造更加灵活,以适应不同需求。
当然了,承托体320的可弹性复合还包括其他实施方式。如图13为图2所示的内衬结构300的结构示意图中,在本实施例中,承托体320包括第二弹性结构321,以使承托体320能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亦或者,承托体320与内壳310之间设有第三弹性结构,以使承托体320能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该第二弹性结构321及第三弹性结构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实现,如利用弹片301、弹性胶体、弹簧等。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3或图7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内衬结构300还包括遮蔽件330,遮蔽件330设置于所承托体320上方,并与内壳310相配合,用于遮蔽容纳腔311,遮蔽件330设有供电子设备400进出的通孔331。如此,利用遮蔽将能够遮蔽承托体320及与承托体320相关的运动结构,使得本公开的包装盒的整体更具美观性,也为用户带来神秘感,使得本包装盒的科技感更强,更能够吸引用户。
如图8至图11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内壳310还包括与第二侧壁314相配合形成容纳腔311的连接件315,连接件315包括固设于容纳腔311的内壁的第一连接体302、设置于容纳腔311外的第二连接体303以及设置于第一连接体302与第二连接体303之间的避让孔304,第二连接体303与遮蔽件330固定连接;内衬结构300还包括传动体340,传动体340的一端穿过避让孔304与第一侧壁313连接,传动体340的另一端与承托体320连接。如此,利用连接件315与第二侧壁314配合形成容纳腔311,使得电子设备400被承托体320推出的过程中,能够利用连接件315及第二侧壁314进行限位,以可靠地实现电子设备400的推出及复位。同时,利用第二连接体303与遮蔽件330固定连接,使得第一侧壁313可以隐藏在连接件315与外壳200之间,能够提高本公开的包装盒的整体美观性以及科技感。
需要说明的是,该“传动体340”可以为“承托体320的一部分”,即“承托体320”与“承托体320”一体成型制造;也可以与“承托体320”可分离的一个独立的构件,即“传动体340”可以独立制造,再与“承托体320”组合成一个整体。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设置于”、“固设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公开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公开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内衬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壳,设有容纳腔;
承托体,至少部分所述承托体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承托体具有紧靠所述容纳腔的底部设置的第一状态以及远离所述容纳腔的底部设置的第二状态,所述承托体可弹性复位设置于所述内壳,以使所述承托体能够从所述第一状态自动复位至所述第二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包括第一弹性结构,以使所述承托体能够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包括第一侧壁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的两端的两个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弹性结构与所述第二侧壁连接,所述承托体的一侧与所述第一侧壁连接;当所述第一弹性结构处于复位状态时,所述第一侧壁远离所述第二侧壁设置,以使所述承托体处于第二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结构包括可弯折的弹片,所述弹片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以及所述第二侧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衬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弹片处于压缩状态时,所述承托体呈折叠状,且所述承托体处于第一状态,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当所述弹片处于复位状态时,所述承托体处于第二状态,并斜向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的弯折角度可调,以使所述弹片的弹性复位力的大小可调。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体与所述内壳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及所述第一弹性结构包括两个,两个所述第一侧壁相对间隔设置,并分别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一弹性结构与所述两个第二侧壁连接而围设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承托体的一侧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侧壁连接,所述承托体的另一对侧与另一个所述第一侧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以及所述第一弹性结构一体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还包括与所述第二侧壁相配合形成所述容纳腔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固设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的第一连接体、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外的第二连接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体与所述第二连接体之间的避让孔;所述内衬结构还包括传动体,所述传动体的一端穿过所述避让孔与所述第一侧壁连接,所述传动体的另一端与所述承托体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体包括第二弹性结构,以使所述承托体能够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或者,所述承托体与所述内壳之间设有第三弹性结构,以使所述承托体能够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内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结构还包括遮蔽件,所述遮蔽件设置于所承托体上方,并与所述内壳固定连接,用于遮蔽所述容纳腔,所述遮蔽件设有供电子设备进出的通孔。
13.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盖体、外壳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内衬结构,所述外壳设有防护腔,所述内壳设置于所述防护腔内,所述盖体与所述外壳相配合,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防护腔;当所述盖体关闭所述防护腔时,所述盖体能够通过电子设备将所述承托体压设在所述第一状态。
CN202120952026.1U 2021-05-06 2021-05-06 内衬结构及包装盒 Active CN2152461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52026.1U CN215246139U (zh) 2021-05-06 2021-05-06 内衬结构及包装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52026.1U CN215246139U (zh) 2021-05-06 2021-05-06 内衬结构及包装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46139U true CN215246139U (zh) 2021-12-21

Family

ID=79454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52026.1U Active CN215246139U (zh) 2021-05-06 2021-05-06 内衬结构及包装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461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392426A1 (en) Built-in rotating shaft type smart bluetooth headset charging box
US20080193837A1 (en) Latching mechanism for battery cover assembly
CN102053676B (zh) 电脑机箱
CN102933056B (zh) 扣合机构及具该扣合机构的电子装置
CN101404174A (zh) 电子信息储存装置
CN215246139U (zh) 内衬结构及包装盒
JP2002532858A (ja) 応力発生シールを備えたプリズム形状のバッテリセル用構造
CN101677494B (zh) 电子装置
CN211767258U (zh) 一种推拉式电子元器件包装盒
CN101615662A (zh) 电池盖卡锁结构
CN101729618A (zh) 滑盖式电子装置
CN209881775U (zh) 电子卡承载装置
CN113725539A (zh) 电池箱和用电设备
CN209463443U (zh) 箱包充电装置及包含其的箱包
TWI766990B (zh) 小電池組殼體集成
US20100095488A1 (en) Cover latching mechanism
CN215827253U (zh) 便于拿取的刺梨压片糖果盒
CN211150932U (zh) 一种矩形连接器
KR200439840Y1 (ko) 화장품 수납용 가방
JP5839486B2 (ja) 電池ボックス
CN221563863U (zh) 收纳盒及收纳盒套件
CN212619543U (zh) 一种冷柜
CN210440820U (zh) 信号接收转化设备及其多功能转轴支撑装置
CN215816198U (zh) 电池箱和用电设备
CN216184818U (zh) 一种车用储物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