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24729U - 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 Google Patents

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24729U
CN215224729U CN202121004216.7U CN202121004216U CN215224729U CN 215224729 U CN215224729 U CN 215224729U CN 202121004216 U CN202121004216 U CN 202121004216U CN 215224729 U CN215224729 U CN 2152247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omizing
cavity
core
atomizing core
wrap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0421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亚勇
何智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Alph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Alph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Alph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Alph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0421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247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247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24729U/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85575 priority patent/WO2022237402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一种雾化装置,包括设有腔体与气管的壳体、置入所述腔体内的封闭体、置入所述封闭体的雾化芯、将所述封闭体扣紧于所述腔体内的底座及形成于所述雾化芯与所述底座之间雾化腔,所述封闭体包括封闭端、容置部及抵持端,所述封闭端向下分别设有相互独立的流道与气道,所述流道与所述腔体连通,所述气道与所述气管连通,所述容置部内设有与所述流道连通并用于固定所述雾化芯的容置腔,所述雾化芯包括设有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多孔体及自所述第一表面向下凹陷并沿横向贯通的通槽,所述容置腔顶部向内凸出形成有抵持台阶,所述抵持台阶下侧设有覆盖所述雾化芯第一表面的弹性支撑层。本申请可有效保护雾化芯防止碎裂。

Description

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烟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背景技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201921071111.6号专利申请揭示了一种雾化装置及电子烟,所述雾化装置包括壳体、封闭所述壳体开口端的封闭体及将所述封闭体固定于所述壳体内的底座。所述封闭体包括密封件及成型于所述密封件上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包括封闭端、自所述封闭端向下延伸形成的容置端、贯穿所述封闭端并延伸至所述容置端的流道、及与所述流道分离设置的气道,所述气道包括贯穿所述封闭端顶端的对接气道、纵向贯穿所述封闭端且与所述对接气道连通的纵向气道及自所述纵向气道外侧缘向所述容置端延伸形成的外侧气道,所述容置端中间形成有容纳雾化芯的缺口。所述雾化芯封闭所述流道,烟油流入流道渗入所述雾化芯内雾化。密封件一体成型于所述密封件上,包括密封所述密封件的容置端的第一密封部、成型于所述封闭端的第三密封部及密封所述缺口与气道的密封结构,所述密封件为一个整体结构,通过在外侧延伸连成一体。密封效果可较好,但是密封性仍不完美。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202010994538.4揭示了一种发热组件及雾化装置,其封闭体结构大致与201921071111.6号专利申请一致,但是底座提出了采用冲压端子一体成型的方式制造,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该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导电端子与雾化芯的接触一侧形成弯曲的弹性臂结构进行接触,但是导电端子强度较弱,还需要利用导电端子的弹性实现压接,容易出现断路的问题。同时,雾化芯采用横向通槽结构,顶面支撑力较小,容易碎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有效保护雾化芯,使雾化芯整体受力而不容易碎裂的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雾化装置,包括设有腔体与气管的壳体、置入所述腔体内的封闭体、置入所述封闭体的雾化芯、将所述封闭体扣紧于所述腔体内的底座及形成于所述雾化芯与所述底座之间雾化腔,所述封闭体包括封闭端、容置部及抵持端,所述封闭端向下分别设有相互独立的流道与气道,所述流道与所述腔体连通,所述气道与所述气管连通,所述容置部内设有与所述流道连通并用于固定所述雾化芯的容置腔,所述雾化芯包括设有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多孔体及自所述第一表面向下凹陷并沿横向贯通的通槽,所述容置腔顶部向内凸出形成有抵持台阶,所述封闭体包括支架体及成型于所述支架体上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形成有位于所述抵持台阶下侧的弹性支撑层,所述弹性支撑层完全覆盖所述雾化芯的第一表面。
优选地,所述弹性支撑层超出所述第一表面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通槽上方使所述雾化芯的第一表面靠近所述通槽的边缘完全抵持于所述弹性支撑层上。
优选地,所述气道包括自所述封闭端向下开设的对接气道、纵向贯穿所述封闭端并连通所述对接气道的纵向气道、开设于所述封闭体纵向外侧壁上连通所述纵向气道的外侧气道、纵向贯穿所述抵持端并连通所述外侧气道与雾化腔的连通窗,所述流道自所述封闭端横向两侧向下开设并在所述纵向气道底壁下方连通。
优选地,所述密封件包括完全包裹所述流道内壁面、容置腔内壁面与抵持端内的雾化腔内壁面的包裹壁面、自所述包裹壁面顶部延伸包裹所述封闭端顶部与外周壁上的第一密封夹持部、自所述包裹壁面顶部延伸包裹所述对接气道顶部与内壁面的第二密封夹持部及自所述包裹壁面底部延伸形成的包裹所述抵持端底部与外周壁的第三密封夹持部。
优选地,所述密封件的包裹壁面、第一密封夹持部、第二密封夹持部全覆盖所述支架体的表面,使封闭端上侧及流道内的雾化液不与所述支架体产生接触。
优选地,所述包裹壁面在所述容置腔内形成有雾化芯包裹部,所述雾化芯包裹部用于包裹密封并固定所述雾化芯,使所述雾化芯向上接触所述流道内的雾化液,所述弹性支撑层是自所述密封件的雾化芯包裹部顶端包裹于所述抵持台阶底侧面形成的。
优选地,所述雾化芯包裹部的横向两侧形成有包裹所述通槽横向两端的封闭端部,所述封闭端部的厚度大于所述雾化芯包裹部的厚度,所述封闭端部封闭所述通槽的横向两端。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外壳、位于所述外壳内的腔体及自所述外壳顶部向下延伸至所述腔体内的所述气管,所述腔体包括位于上侧的储液腔及位于下侧的封闭腔,所述封闭体插入所述封闭腔内,所述气管插入所述对接气道内,所述流道朝向并连通所述储液腔,所述底座至少部分插入所述封闭腔内并向上支撑所述封闭体的抵持端,所述底座与所述壳体卡扣固定。
优选地,所述雾化芯的第二表面上设有发热元件,所述底座包括座体及成型于所述座体内并与所述雾化芯的发热元件电连接的导电端子,所述底座上开设有连通所述雾化腔的进气孔。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烟,包括以上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装置及烟杆,所述烟杆内包括电池组件、控制单元及电连接所述雾化装置的导电端子的连接端子。
本申请雾化装置及电子烟的密封件在所述容置腔的顶部周缘设置弹性支撑层,所述雾化芯在横向方向上向下开设凹槽,使所述凹槽纵向外壁顶部的第一表面完全被置于所述弹性支撑层下方,且所述弹性支撑层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凹槽上方,使所述弹性支撑层被挤压时,所述雾化芯的第一表面整体受力不会容易导致碎裂。
附图说明
实施例一
图1为实施例一的雾化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沿图1所示A-A虚线的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一的雾化装置去除壳体后的立体图;
图4为实施例一的密封体的立体图;
图5为实施例一的密封体的支架体的立体图;
图6为沿图4所示D-D虚线的剖视图;
图7为实施例一的雾化装置的雾化芯的立体图;
图8为实施例一的雾化装置的雾化芯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9为实施例一的雾化装置的底座的立体图;
图10为实施例一的雾化装置的底座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11为实施例一的雾化装置的底座的立体分解图;
图12为沿图3所示B-B虚线的剖视图;
图13为沿图3所示C-C虚线的剖视图;
实施例二
图14为实施例二的雾化装置的雾化芯的立体图;
图15为实施例二的雾化装置的雾化芯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16为实施例二的雾化装置的雾化芯横向方向的剖面图;
图17为实施例二的封闭体与雾化芯的横向剖面图;
图18为实施例二的封闭体与雾化芯的横向剖面图另一种实施结构。
附图标识:
壳体-10;外壳-11;腔体-12;储液腔-121;封闭腔-122;气管-13;管体-131;插入部-132;气孔-133;封闭体-20;封闭端-21;容置部-22;抵持端-23;流道-24;气道-25;对接气道-251;纵向气道-252;外侧气道-253;连通窗-254;抵持台阶 -26;容置腔-27;定位结构-28;连通槽-29;雾化芯-30,40;多孔体-31,41;第一表面-32,42;第二表面-33,43;通槽-34;通孔-44;发热元件-36,45;发热体-361;触点部-362;底座-50;座体-51;底壁-511;包裹加强部-512;加强筋-513;外围壁-52;对位孔-521;围设空间-522;卡扣部-53;进气孔54;导电端子-55;接触板体-551;翻折部-552;片体-553;接触条-554;被包裹加强部-5541;暴露触头-5542;嵌入勾部-555;连料部-556;成型孔-557;支架体-201;密封件 -60;包裹壁面-61;第一密封夹持部62;第二密封夹持部-63;第三密封夹持部 -64;第四密封夹持部-68;封闭端部-65;雾化芯包裹部-66;弹性支撑层-67;雾化腔-8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申请以图1所示X方向为左右方向(横向方向),以Y方向为前后方向(纵向方向),以Z方向为上下方向(垂直方向)。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13所示,本申请雾化装置包括设有气管13与腔体12的壳体10、装入所述腔体12内封闭所述储液腔12的封闭体20、装设于所述封闭体内的雾化芯30及至少部分塞入所述腔体12内与所述壳体10固持的底座50。
所述壳体10包括外壳11、位于所述外壳11内的腔体12及自所述外壳顶部向下延伸至所述腔体12内的气管13。所述气管13包括自所述外壳11顶部延伸入所述腔体12内的管体131、上下贯通所述管体131的气孔133及形成于所述管体131底部的插入部132。所述插入部132的外径小于所述管体131的外径。所述腔体12包括位于所述外壳11内并位于所述气管13外周的储液腔121及位于所述储液腔121下方的封闭腔122。所述储液腔121与所述封闭腔122的区隔界限并不严格限制,所述储液腔121也可以延伸至所述封闭体20内。所述储液腔121与所述封闭腔122的衔接处形成有台阶结构以限制所述封闭体20插入的最高位置。优选地,所述气管13位于所述储液腔121中间;在具体实施中,所述气管13还可以设置在所述储液腔121的一侧或两侧。
重点参阅图7、图8所示,所述雾化芯30包括用于渗液的多孔体31,所述多孔体31包括朝向所述储液腔121并连通所述储液腔121第一表面32、与所述第一表面32相对的第二表面33及自所述第一表面32向下凹陷形成的通槽34。所述通槽34横向贯通所述多孔体31形成且上端开口,所述通槽34自所述第一表面32中间向下凹陷形成,所述第一表面32纵向两侧用于向上支撑,所述通槽34有利于降低所述多孔体31的厚度以降低渗液的距离。由此,可以方便雾化液渗透至所述第二表面33一侧。所述雾化芯30还包括设于所述多孔体31第二表面上的发热元件36,所述发热元件36包括贴合于所述第二表面上的发热体 361及连接所述发热体361两端的触点部362,所述触点部362用于接触传输电流,所述发热体361可以是电阻丝或者发热网状结构或者发热多孔体等。通过所述发热元件36发热雾化所述多孔体41内的雾化液,进而在所述第二表面33 产生雾化气体。
重点参阅图2至图6、图12、图13所示,所述封闭体20包括采用塑胶注塑成型的支架体201及一体成型于所述支架体201上的密封件60。所述封闭体 20从上至下包括封闭端21、容置部22及抵持端23,所述封闭端21、容置部 22与抵持端23为一体结构,通过所述支架体201与所述密封件60共同构成。所述封闭体20的封闭端21横向两侧向下开设有流道24,所述容置部22开设有连通所述流道24的容置腔27,所述抵持端23内部开设有位于所述容置腔27下方的雾化腔80。所述流道24、容置腔27及雾化腔80在所述雾化芯30未装入之前相互连通,所述雾化芯30装入所述容置腔27内后将所述流道24与所述雾化腔80之间的连通阻断,所述流道24连通所述雾化芯30的第一表面,所述雾化腔80连通所述雾化芯的第二表面33。
所述容置腔27靠近所述流道24一侧朝向所述容置腔27凸出形成有抵持台阶26,所述抵持台阶26优选呈环形结构凸出至所述容置腔27用于限位所述雾化芯30的第一表面。所述抵持台阶26也可以是非环形凸出结构,而是在纵向两侧凸出即可。
所述封闭体20还包括自顶部向下开设的气道25,所述气道25包括在垂直方向贯穿所述封闭端21的对接气道251、在纵向方向贯穿所述封闭端21的纵向气道252及自所述纵向气道252端缘沿所述封闭端21纵向外壁面向下延伸形成的外侧气道253及连通所述外侧气道253与所述雾化腔80的连通窗254。所述气道25与所述流道24相互独立密封。所述连通窗254开设于所述抵持端23的纵向外壁上。所述封闭体20的抵持端23横向两侧向下延伸形成有定位结构28。
所述封闭体20的支架体201作为骨架支撑结构,采用硬质塑胶材质制成,所述密封件60作为包裹于所述支架体201外的密封元件,采用柔性材料制作,如食用级硅胶等材质。制造方式可以是先注塑成型所述支架体201,再将所述支架体201进行模内成型形成所述密封件60,密封件60具有一定的收缩弹性。所述封闭体20的流道24与容置腔27的内壁面被所述密封件60全覆盖,可以有效增强所述流道24与容置腔27的整体气密性,降低雾化液的泄露。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密封件60全包裹所述流道24、容置腔27及所述雾化腔80的内壁面并形成包裹壁面61。
所述密封件60还包括自所述包裹壁面61顶部延伸覆盖所述封闭端21顶面及至少部分外表面的第一密封夹持部62、自所述包裹壁面61顶部延伸覆盖所述气道25顶部并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气道25内壁面内的第二密封夹持部63及自所述包裹壁面61底部延伸至所述抵持端部23外壁面上的第三密封夹持部64。所述包裹壁面61在所述容置腔27内壁面上形成夹持于所述雾化芯30外壁面与所述容置腔27内壁面之间的雾化芯包裹部66,所述密封件61包裹于所述抵持台阶26下侧形成有抵持于所述雾化芯30第一表面32上的弹性支撑层67,所述弹性支撑层67具备一定的厚度与较好的弹性。
为适应本实施例中雾化芯30的结构,所述雾化芯包裹部66在横向两侧还形成有压接于所述雾化芯32的通槽34横向两端的密封端部65,所述密封端部 65压持于所述通槽34的横向两端实现对所述通槽34横向两端的密封,所述密封端部65的厚度大于所述雾化芯包裹部66的厚度。所述连通窗254跨越所述雾化腔80与所述容置腔27,使所述雾化芯30的纵向两侧面至少部分暴露于所述连通窗254内以增加雾化气体的出口。
重点参阅图13所示,所述雾化芯30纵向两侧的顶面均被所述密封件60的弹性支撑层67所覆盖,使所述雾化芯30的第一表面32被全部覆盖而不产生渗液现象,同时,所述弹性支撑层67提供阻止所述雾化芯30过度插入并提供向下支撑。所述雾化芯30的外周面被则被包裹于所述雾化芯包裹部66内实现密封固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支撑层67至少部分下表面位于所述凹槽34的上方,即所述弹性支撑层67沿纵向方向延伸至所述凹槽34的上方,使所述第一表面32临近所述凹槽34一侧缘也被所述弹性支撑层67所覆盖,当所述雾化芯 30向上挤压时,所述弹性支撑层67向下翻并包住部分所述凹槽34的内壁面,如此,可使所述雾化芯30的第一表面32形成一个整体受力,保证不会被挤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腔80不一定设于所述封闭体20的抵持端23内,也可以是在所述封闭体20的下侧,或者所述抵持端23作为雾化腔80的一部分。即所述雾化腔80位于所述雾化芯30与所述底座50之间。
请参阅图9至图13所示,所述底座50内一体成型形成有导电端子55,所述底座50包括座体51、自所述座体51外周向上延伸形成的外围壁52、形成于所述外周壁52横向两侧的卡扣部53及贯穿所述底座51形成的进气孔54。所述底座51包括底壁511、形成于所述底壁511上的加强筋513及自所述底壁511 向上延伸并包裹部分所述导电端子55的包裹加强部512。所述外围壁52与所述底壁511围设成有上端开放的围设空间522,所述进气孔54自所述底壁511向上延伸形成有中孔的凸柱,并在所述凸柱顶端开设有若干微孔结构,使所述进气孔54高于所述底壁511,避免雾化液轻易渗漏,而被留置于所述围设空间522 内。所述外围壁52横向两端形成对应插置所述封闭体20的定位结构28的对位孔521。所述定位结构28对应插入所述对位孔521内并提供支撑力给所述封闭体20。
所述导电端子55包括板状并暴露于所述底壁511下表面的接触板体551、自所述接触板体551横向内侧反向折弯形成的翻折部552、自所述翻折部552平行于所述接触板体551延伸形成的位于所述接触板体551上方的片体553、自所述片体553一侧垂直折弯向上延伸形成的接触条554、自所述接触板体551横向外侧向上折弯形成的嵌入勾部555、形成于所述片体553纵向一侧的连料部556 及贯穿所述片体553形成的成型孔557。所述接触板体551、翻折部552及片体 553成型埋设于所述底壁511内,所述连料部556自所述外围壁52或所述底壁 511纵向一侧延伸出外界以连接料带并在注塑成型后或组装完成后切除料带。所述接触板体551横向外侧的嵌入勾部555嵌入所述底壁511内,同时,所述嵌入勾部555与所述翻折部552相对设置避免所述接触板体551裂开产生缝隙。所述接触条554呈纵长形结构向上延伸且包括自所述片体553一端垂直折弯并向上延伸形成的被包裹加强部5541及自所述被包裹加强部5541继续向上延伸形成的暴露触头5542,所述接触条554与所述连料部556位于纵向相对两侧,在具体实施时,所述接触条554也可以是自所述片体553相邻于所述连料部556 的一端垂直折弯向上延伸形成的。
所述被包裹加强部5541被包裹于所述包裹加强部512内以增加所述接触条 554下侧的强度,使接触条554向上抵持接触所述雾化芯30的触点部362时不致于弯折损坏。所述包裹加强部512自所述底壁511向上延伸的外部尺寸逐步减小,使所述包裹加强部512呈锥形结构。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包裹加强部512 也可以是圆柱形结构等,且尺寸可以保持一致,只要达到加强所述被包裹加强部5541的强度即可。所述成型孔557在注塑成型后填充满塑胶材料以增强所述底座51对所述接触板体551与片体553的固持力。
所述导电端子55被注塑成型于所述底座50内后,所述接触条55不具备弹性力或具备极弱的弹性力,若硬挤压会造成所述接触条55弯折失效。所述暴露触头5542需要向上弹性接触于所述雾化芯30底部的触点部362上实现导通连接。
本申请密封件60在所述容置腔27的顶部周缘设置弹性支撑层67,所述雾化芯30在横向方向上向下开设凹槽34,使所述凹槽34纵向外壁顶部的第一表面32完全被置于所述弹性支撑层67下方,且所述弹性支撑层67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凹槽34上方,使所述弹性支撑层67被挤压时,所述雾化芯30的第一表面整体受力不会容易导致碎裂。
本申请雾化装置利用所述封闭体20位于所述容置腔27顶部的弹性支撑层 67抵持于所述雾化芯30的第一表面32上,所述底座50的导电端子55的接触条554的顶部向上挤压所述雾化芯30第二表面33上的触点部362,通过挤压所述弹性支撑层67来提供弹性形变力量,而无需所述接触条554提供弹性力量,使接触效果更好,解决上现有一体注塑成型的导电端子55设置弹性接触臂后,弹性力不足,容易导致接触不良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封闭体20的流道24与容置腔27内壁面被全包裹,在成型所述密封件60时,密封件60材质沿所述流道24、容置腔27的内壁面流动填充,同时将所述封闭端21顶部全覆盖形成一体的密封结构,实现较好的密封性,同时,在有所述抵持端23的情况下,完全包裹所述抵持端23内的雾化腔80的内壁面,进一步实现流道24内的雾化液与气道25之间的密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密封件60与所述支架体201在内壁面部分结合,仍存在结合面区域的问题,避免结合区域裂开,造成气密性问题,采用本方案,则所述密封件60存在与所述支架体201之间结合不够紧密时,仍能保持良好的气密封。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4至图17所示,本实施例的雾化芯区别于实施例一的雾化芯,本实施例的雾化芯40包括多孔体41、位于所述多孔体41上下两侧的第一表面 42与第二表面43、横向贯穿所述多孔体41的通孔44及设于所述第二表面43 上的发热元件45。所述发热元件45与实施例一中的发热元件36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所述通孔44除横向两侧贯穿连通外界外,其余上下两侧及纵向两侧均被包围住,所述第一表面42完全覆盖所述通孔44的上侧,雾化液仅通过所述通孔 44横向两侧的连通口进入所述通孔44内。雾化液从所述通孔44内向下渗入所述多孔体41内,再所述发热元件45加热后,所述雾化液雾化从所述第二表面 43产生雾化气体。
所述封闭体20的抵持台阶26在所述容置腔27的纵向两侧顶部凸出形成,而所述容置腔27横向两侧向下开设有连通所述流道24与所述通孔44横向两侧的连通槽29,雾化液自所述流道24流入所述连通槽29内并进入所述通孔44内,所述通孔44横向两端均开口可以有效保证雾化液的无压力流动。所述雾化芯40 的第一表面42抵持于所述抵持台阶26下的弹性支撑层67下方限位。
请继续参阅图18所示,为实施例二另一实施结构,即所述雾化芯40的顶部支撑于所述纵向气道252的底壁上,此时,无需在容置腔27内设置抵持台阶 26,或仅需在部分位置设置与所述纵向气道252平行的抵持台阶26即可,同时可以使所述多孔体41的第一表面42的厚度增加以增加所述雾化芯40的强度。
本申请雾化装置通过在所述雾化芯40的多孔体41横向方向贯穿形成通孔 44,再在所述封闭体20的容置腔27横向两侧设置连通所述通孔44与流道24 的连通槽29,使雾化液自所述流道24从横向两侧流入所述雾化芯40的通孔44 内,达到降低雾化液向下渗透的距离,同时兼顾了雾化芯40的强度,避免被挤裂。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烟,包括所述雾化装置及烟杆(未图示),所述烟杆内包括电池组件、控制单元及电连接所述雾化装置的导电端子55的接触板体551 的连接端子,所述雾化装置通过所述烟杆输出的电能加热所述雾化芯30,40,使所述雾化芯30,40雾化产生雾化气体,外界的气体通过所述进气孔54进入所述雾化腔80,带动产生的雾化气体从所述气道25进入所述气管13内被用户吸取。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雾化装置,包括设有腔体与气管的壳体、置入所述腔体内的封闭体、置入所述封闭体的雾化芯、将所述封闭体扣紧于所述腔体内的底座及形成于所述雾化芯与所述底座之间雾化腔,所述封闭体包括封闭端、容置部及抵持端,所述封闭端向下分别设有相互独立的流道与气道,所述流道与所述腔体连通,所述气道与所述气管连通,所述容置部内设有与所述流道连通并用于固定所述雾化芯的容置腔,所述雾化芯包括设有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多孔体及自所述第一表面向下凹陷并沿横向贯通的通槽,所述容置腔顶部向内凸出形成有抵持台阶,所述封闭体包括支架体及成型于所述支架体上的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形成有位于所述抵持台阶下侧的弹性支撑层,所述弹性支撑层完全覆盖所述雾化芯的第一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层超出所述第一表面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通槽上方使所述雾化芯的第一表面靠近所述通槽的边缘完全抵持于所述弹性支撑层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包括自所述封闭端向下开设的对接气道、纵向贯穿所述封闭端并连通所述对接气道的纵向气道、开设于所述封闭体纵向外侧壁上连通所述纵向气道的外侧气道、纵向贯穿所述抵持端并连通所述外侧气道与雾化腔的连通窗,所述流道自所述封闭端横向两侧向下开设并在所述纵向气道底壁下方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包括完全包裹所述流道内壁面、容置腔内壁面与抵持端内的雾化腔内壁面的包裹壁面、自所述包裹壁面顶部延伸包裹所述封闭端顶部与外周壁上的第一密封夹持部、自所述包裹壁面顶部延伸包裹所述对接气道顶部与内壁面的第二密封夹持部及自所述包裹壁面底部延伸形成的包裹所述抵持端底部与外周壁的第三密封夹持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的包裹壁面、第一密封夹持部、第二密封夹持部全覆盖所述支架体的表面,使封闭端上侧及流道内的雾化液不与所述支架体产生接触。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裹壁面在所述容置腔内形成有雾化芯包裹部,所述雾化芯包裹部用于包裹密封并固定所述雾化芯,使所述雾化芯向上接触所述流道内的雾化液,所述弹性支撑层是自所述密封件的雾化芯包裹部顶端包裹于所述抵持台阶底侧面形成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包裹部的横向两侧形成有包裹所述通槽横向两端的封闭端部,所述封闭端部的厚度大于所述雾化芯包裹部的厚度,所述封闭端部封闭所述通槽的横向两端。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外壳、位于所述外壳内的腔体及自所述外壳顶部向下延伸至所述腔体内的所述气管,所述腔体包括位于上侧的储液腔及位于下侧的封闭腔,所述封闭体插入所述封闭腔内,所述气管插入所述对接气道内,所述流道朝向并连通所述储液腔,所述底座至少部分插入所述封闭腔内并向上支撑所述封闭体的抵持端,所述底座与所述壳体卡扣固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的第二表面上设有发热元件,所述底座包括座体及成型于所述座体内并与所述雾化芯的发热元件电连接的导电端子,所述底座上开设有连通所述雾化腔的进气孔。
10.一种电子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装置及烟杆,所述烟杆内包括电池组件、控制单元及电连接所述雾化装置的导电端子的连接端子。
CN202121004216.7U 2021-05-11 2021-05-11 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Active CN2152247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04216.7U CN215224729U (zh) 2021-05-11 2021-05-11 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PCT/CN2022/085575 WO2022237402A1 (zh) 2021-05-11 2022-04-07 底座、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04216.7U CN215224729U (zh) 2021-05-11 2021-05-11 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24729U true CN215224729U (zh) 2021-12-21

Family

ID=794549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04216.7U Active CN215224729U (zh) 2021-05-11 2021-05-11 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2472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37402A1 (zh) * 2021-05-11 2022-11-17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底座、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WO2023178524A1 (zh) * 2022-03-22 2023-09-28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雾化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37402A1 (zh) * 2021-05-11 2022-11-17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底座、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WO2023178524A1 (zh) * 2022-03-22 2023-09-28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雾化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088828U (zh) 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113115999A (zh) 烟弹及电子烟
CN215224729U (zh) 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14802289U (zh) 雾化芯及烟弹
CN215873476U (zh) 封闭体、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11153794U (zh) 烟弹及电子烟
CN216088881U (zh) 烟弹及电子烟
CN113116000A (zh) 封闭体、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18602689U (zh)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211211423U (zh) 封闭体及烟弹
CN110338461B (zh) 封闭体及烟弹
JP3986368B2 (ja) 電池
EP2845253B1 (fr) Dispositif de raccordement de pile a combustible et pile a combustible equipee d'un tel dispositif
CN211021000U (zh) 电子烟
CN211323052U (zh) 雾化芯、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WO2022237403A1 (zh) 封闭体、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WO2022237402A1 (zh) 底座、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113100484A (zh) 气雾发生装置及其装配方法
US8691066B2 (en) Gas sensor
CN218788430U (zh) 单体电池及电池包
CN211153793U (zh) 吸嘴及烟弹
CN214229831U (zh) 烟弹及电子烟
CN211020987U (zh) 封闭件及电子雾化器
US20210321671A1 (en) Electronic atomizer, electronic atomizer assembly method,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JP4316861B2 (ja) 角形電池と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