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11292U - 一体化pe预制泵站 - Google Patents

一体化pe预制泵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11292U
CN215211292U CN202120224198.7U CN202120224198U CN215211292U CN 215211292 U CN215211292 U CN 215211292U CN 202120224198 U CN202120224198 U CN 202120224198U CN 215211292 U CN215211292 U CN 2152112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fabricated
movable
seat
tank body
mount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2419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惠爽
黄伟哲
黄春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Yisong Rotational Mould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Yisong Rotational Moul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Yisong Rotational Mould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Yisong Rotational Moul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2419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112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112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112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体化PE预制泵站,包括预制PE罐体,进水管,密封盖,控制柜,潜水泵,水泵自耦,水泵导管,压力管路系统,出水管和可移动支撑座结构,所述的预制PE罐体左端的上下两部分别镶嵌有进水管;所述的密封盖螺纹连接在预制PE罐体的上端,且密封盖的上端左侧螺栓安装有控制柜;所述的潜水泵放置在预制PE罐体的内部;所述的水泵自耦分别与水泵导管、压力管路系统和潜水泵连接。本实用新型可移动支撑座结构的设置,便于通过移动轮带动预制PE罐体移动并搬运。

Description

一体化PE预制泵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PE泵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体化PE预制泵站。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工业的发展,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量越来越大,因此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污水处理设备,泵站便是其中之一。传统的泵站是由混凝土/玻璃钢等在现场建造而成,建造周期通常为15天~30天,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物力、财力,针对这种状况,预制泵站应运而生,其能提供正常的泵站的工作效果,同时安装较为便利。
但是,现有的一体化PE预制泵站还存在着该装置不便于进行搬运使用和该装置的环保效果较差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体化PE预制泵站显得非常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体化PE预制泵站,以解决现有的一体化PE预制泵站该装置不便于进行搬运使用和该装置的环保效果较差的问题。
该一体化PE预制泵站,包括预制PE罐体,进水管,密封盖,控制柜,潜水泵,水泵自耦,水泵导管,压力管路系统和出水管,所述的预制PE罐体左端的上下两部分别镶嵌有进水管;所述的密封盖螺纹连接在预制PE罐体的上端,且密封盖的上端左侧螺栓安装有控制柜;所述的潜水泵放置在地下;所述的水泵自耦分别与水泵导管、压力管路系统和潜水泵连接;所述的出水管螺纹连接在压力管路系统的右上部。
可选的,所述一体化PE预制泵站还包括可移动支撑座结构,所述的可移动支撑座结构安装在预制PE罐体的底部;
所述的可移动支撑座结构包括移动座,左安装槽,右安装槽,螺纹杆,横向杆和可移动减震座结构,所述的左安装槽分别开设在移动座内部下方左侧的前后两部;所述的右安装槽分别开设在移动座内部下方右侧的前后两部;所述的螺纹杆分别螺纹连接在移动座内部左右两侧的前后两部,且螺纹杆外侧焊接有横向杆;所述的可移动减震座结构安装在左安装槽和右安装槽内。
可选的,所述的可移动减震座结构包括安装腔,定位孔,压缩弹簧,限制板,移动轮和安装座,所述的安装腔开设在安装座内部的下侧;所述的定位孔开设在安装座内部的前方;所述的移动轮轴接在限制板和限制板之间。
可选的,所述的预制PE罐体直径为1000-3000毫米,高度为1000-6000。
可选的,所述的左安装槽和右安装槽分别与安装座相适配。
可选的,所述的移动座一体化设置在预制PE罐体的下端,所述的移动座内部左右两侧的前后两部开设有螺纹孔,且分别与左安装槽和右安装槽连通。
可选的,所述的螺纹杆和横向杆组装呈T型,且螺纹杆固定住可移动减震座结构。
可选的,所述的安装腔前后两侧与限制板相适配,所述的限制板支撑住移动轮。
可选的,所述的压缩弹簧分别螺栓安装在安装腔上端的四周,且下端与限制板上部的左右两侧螺栓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预制PE罐体直径为1000-3000毫米,高度为 1000-6000毫米,在预制PE罐体工作过程中,便于通过滚塑工艺开模一体成型。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预制PE罐体采用PE塑料罐,有利于材料环保。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左安装槽和右安装槽分别与安装座相适配,进而便于配合安装座进行安装并使用。
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移动座一体化设置在预制PE罐体的下端,所述的移动座内部左右两侧的前后两部开设有螺纹孔,且分别与左安装槽和右安装槽连通,便于通过移动座与其它的结构连接,同时也便于通过移动座内的通孔进行吊装搬运。
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螺纹杆和横向杆组装呈T型,且螺纹杆固定住可移动减震座结构,在可移动减震座结构完成安装后,便于进行固定并使用。
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安装腔前后两侧与限制板相适配,所述的限制板支撑住移动轮,便于通过移动轮带动预制PE罐体移动并搬运。
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压缩弹簧分别螺栓安装在安装腔上端的四周,且下端与限制板上部的左右两侧螺栓连接,能够对支撑处进行减震防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支撑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减震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预制PE罐体;2、进水管;3、密封盖;4、控制柜;5、潜水泵;6、水泵自耦;7、水泵导管;8、压力管路系统;9、出水管;10、可移动支撑座结构;101、移动座;102、左安装槽;103、右安装槽;104、螺纹杆;105、横向杆;106、可移动减震座结构;1061、安装腔;1062、定位孔;1063、压缩弹簧; 1064、限制板;1065、移动轮;1066、安装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附图1所示,一体化PE预制泵站,其特征在于,该一体化PE预制泵站,包括预制PE罐体1,进水管2,密封盖3,控制柜4,潜水泵5,水泵自耦6,水泵导管7,压力管路系统8和出水管9,预制PE罐体1左端的上下两部分别镶嵌有进水管2;密封盖3螺纹连接在预制PE罐体1的上端,且密封盖3的上端左侧螺栓安装有控制柜4;潜水泵5放置在地下;水泵自耦6分别与水泵导管 7、压力管路系统8和潜水泵5连接;出水管9螺纹连接在压力管路系统8的右上部。
实施例2
如附图2至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体化PE预制泵站还包括可移动支撑座结构10,可移动支撑座结构10安装在预制PE罐体1的底部。
可移动支撑座结构10包括移动座101,左安装槽102,右安装槽103,螺纹杆104,横向杆105和可移动减震座结构106,的左安装槽102分别开设在移动座101内部下方左侧的前后两部;右安装槽103分别开设在移动座101内部下方右侧的前后两部;螺纹杆104分别螺纹连接在移动座101内部左右两侧的前后两部,且螺纹杆104外侧焊接有横向杆105;可移动减震座结构106安装在左安装槽102和右安装槽103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移动减震座结构106包括安装腔1061,定位孔1062,压缩弹簧1063,限制板1064,移动轮1065和安装座1066,安装腔1061 开设在安装座1066内部的下侧;定位孔1062开设在安装座1066内部的前方;移动轮1065轴接在限制板1064和限制板1064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预制PE罐体1直径为1000-3000毫米,高度为 1000-6000,在预制PE罐体1工作过程中,便于通过滚塑工艺开模一体成型。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左安装槽102和右安装槽103分别与安装座1066 相适配,进而便于配合安装座1066进行安装并使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移动座101一体化设置在预制PE罐体1的下端,移动座101内部左右两侧的前后两部开设有螺纹孔,且分别与左安装槽102和右安装槽103连通,便于通过移动座101与其它的结构连接,同时也便于通过移动座101内的通孔进行吊装搬运。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螺纹杆104和横向杆105组装呈T型,且螺纹杆104固定住可移动减震座结构106,便于进行固定并使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安装腔1061前后两侧与限制板1064相适配,的限制板1064支撑住移动轮1065。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压缩弹簧1063分别螺栓安装在安装腔1061上端的四周,且下端与限制板1064上部的左右两侧螺栓连接,能够对支撑处进行减震防护。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预制PE罐体1采用PE塑料罐,有利于材料环保。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中,搬运时,将安装座1066插入到左安装槽102和右安装槽103 内,之后通过横向杆105带动螺纹杆104旋转插入到定位孔1062内固定住安装座1066,即可使预制PE罐体1通过移动轮1065进行移动,使用时,在预制PE 罐体1内放入潜水泵5,且潜水泵5通过水泵自耦6与水泵导管7和压力管路系统8连接,之后使进水管2和出水管9分别与其它的管道连接,这样即可进行使用工作。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体化PE预制泵站,其特征在于,该一体化PE预制泵站,包括预制PE罐体(1),进水管(2),密封盖(3),控制柜(4),潜水泵(5),水泵自耦(6),水泵导管(7),压力管路系统(8)和出水管(9),所述的预制PE罐体(1)左端的上下两部分别镶嵌有进水管(2);所述的密封盖(3)螺纹连接在预制PE罐体(1)的上端,且密封盖(3)的上端左侧螺栓安装有控制柜(4);所述的潜水泵(5)放置在地下;所述的水泵自耦(6)分别与水泵导管(7)、压力管路系统(8)和潜水泵(5)连接;所述的出水管(9)螺纹连接在压力管路系统(8)的右上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PE预制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PE预制泵站还包括可移动支撑座结构(10),所述的可移动支撑座结构(10)安装在预制PE罐体(1)的底部;
所述的可移动支撑座结构(10)包括移动座(101),左安装槽(102),右安装槽(103),螺纹杆(104),横向杆(105)和可移动减震座结构(106),所述的左安装槽(102)分别开设在移动座(101)内部下方左侧的前后两部;所述的右安装槽(103)分别开设在移动座(101)内部下方右侧的前后两部;所述的螺纹杆(104)分别螺纹连接在移动座(101)内部左右两侧的前后两部,且螺纹杆(104)外侧焊接有横向杆(105);所述的可移动减震座结构(106)安装在左安装槽(102)和右安装槽(103)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PE预制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移动减震座结构(106)包括安装腔(1061),定位孔(1062),压缩弹簧(1063),限制板(1064),移动轮(1065)和安装座(1066),所述的安装腔(1061)开设在安装座(1066)内部的下侧;所述的定位孔(1062)开设在安装座(1066)内部的前方;所述的移动轮(1065)轴接在限制板(1064)和限制板(1064)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PE预制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制PE罐体(1)直径为1000-3000毫米,高度为1000-6000。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PE预制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安装槽(102)和右安装槽(103)分别与安装座(1066)相适配。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PE预制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座(101)一体化设置在预制PE罐体(1)的下端,所述的移动座(101)内部左右两侧的前后两部开设有螺纹孔,且分别与左安装槽(102)和右安装槽(103)连通。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PE预制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纹杆(104)和横向杆(105)组装呈T型,且螺纹杆(104)固定住可移动减震座结构(106)。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PE预制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腔(1061)前后两侧与限制板(1064)相适配,所述的限制板(1064)支撑住移动轮(1065)。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PE预制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缩弹簧(1063)分别螺栓安装在安装腔(1061)上端的四周,且下端与限制板(1064)上部的左右两侧螺栓连接。
CN202120224198.7U 2021-01-26 2021-01-26 一体化pe预制泵站 Active CN2152112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24198.7U CN215211292U (zh) 2021-01-26 2021-01-26 一体化pe预制泵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24198.7U CN215211292U (zh) 2021-01-26 2021-01-26 一体化pe预制泵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11292U true CN215211292U (zh) 2021-12-17

Family

ID=79438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24198.7U Active CN215211292U (zh) 2021-01-26 2021-01-26 一体化pe预制泵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112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211292U (zh) 一体化pe预制泵站
CN201723502U (zh) 一种潜污泵耦合安装装置
CN210678684U (zh) 一种滚筒打点钢筋间距装置
CN215330389U (zh) 一体化排涝泵站
CN207748861U (zh) 一种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池
CN110905061A (zh) 一种码头面初期雨水及冲洗水收集装置和收集方法
CN213813025U (zh) 一种自来水处理设备用水源监测装置
CN211685016U (zh) 一种基坑地下水利用系统
CN212226397U (zh) 一种建筑用水利水电工程给排水管加固结构
CN208152232U (zh) 一种安装于城市停车场的一体化泵站
CN201953665U (zh) 一种增加水泵吸程的装置
CN219343199U (zh) 一种输变电设备安装施工装置
CN215210963U (zh) 一种建筑节能夯实机
CN217003398U (zh) 一种抗压型城市管道
CN204529446U (zh) 一种光伏太阳能驱动的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14695404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给水排水设备
CN206941786U (zh) 一种新型一体化中水回用泵站
CN211778055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池潜水泵
CN210032073U (zh) 一种液压推杆下水道清洁机器人
CN212956176U (zh) 一种水利排水装置
CN211515923U (zh) 骨架网成形装置
CN219910782U (zh) 一种涵洞墙身养护装置
CN220266604U (zh) 一种水利施工用围堰结构
CN214181924U (zh) 一种用于河道污水综合治理装置
CN211340851U (zh) 箱体内部纵向横向加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