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08966U - 一种水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08966U
CN215208966U CN202120944860.6U CN202120944860U CN215208966U CN 215208966 U CN215208966 U CN 215208966U CN 202120944860 U CN202120944860 U CN 202120944860U CN 215208966 U CN215208966 U CN 2152089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ed
pipeline
hose
water treatment
ej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4486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良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engh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engh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engh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engh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94486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089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089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089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Water By Oxidation Or Red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设备,其包括机壳;在所述机壳内设置有臭氧发生装置、第一射流器、管道混合器、磁化器、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磁化器的输出端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射流器的输入端相连通;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射流器的输出端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管道混合器的输入端相连通;所述臭氧发生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射流器相连通。该产品结构简单,并且能达到对水消毒杀菌的目标需要水中最低要达到0.3PPM以上的臭氧浓度。此款产品主要应用在家用水处理比如:洗衣水处理、冲侧所的水处理、厨房用水处理、商用水处理等多方面。直接生产出来臭氧消毒水,再无需用其它的比如酒精之类的液体。

Description

一种水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用臭氧水来消毒杀菌的应用比较广范且十分有效。臭氧水消毒主要应用在工业用水比如:纯净水、矿泉水、污水、生活用水等多方面。需要杀菌处理水的地方都可以应用到。但是应用在家用且直接产臭氧水能达到一定效果的水处理机目前市场上几乎很少。因为要达到对水消毒杀菌的目标需要水中最低要达到0.3PPM以上的臭氧浓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处理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水处理设备,包括机壳;在所述机壳内设置有臭氧发生装置、第一射流器、管道混合器、磁化器、第一管道、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磁化器的输出端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射流器的输入端相连通;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射流器的输出端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管道混合器的输入端相连通;所述臭氧发生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射流器相连通。
可选的,所述臭氧发生装置包括臭氧发生器、第一软管、第二软管、及用于将臭氧发生器输出的臭氧从第一软管单向导通至第二软管的止回阀;所述臭氧发生器设置在所述机壳内;所述第一软管的一端与所述臭氧发生器的输出端相连通,另一端与止回阀相连通;所述第二软管的一端与止回阀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射流器相连通。
可选的,所述臭氧发生器还包括增压泵、第三软管、第四软管和空气过滤器;所述第三软管的一端与所述增压泵的输出端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空气过滤器的输入端相连通;所述第四软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空气过滤器的输出端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臭氧发生器相连通。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管道上设置有用于感应第一管道的水流情况的水流感应开关;在所述机壳内设置有用于根据所述水流情况控制增压泵工作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水流感应开关和增压泵电连接。
可选的,在所述机壳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指示灯;所述指示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可选的,在所述机壳的侧壁上开设若干个散热孔。
可选的,在所述机壳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散热风扇与所述散热孔相对设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产品结构简单,并且能达到对水消毒杀菌的目标需要水中最低要达到0.3PPM以上的臭氧浓度。此款产品主要应用在家用水处理比如:洗衣水处理、冲侧所的水处理、厨房用水处理、商用水处理等多方面。直接生产出来臭氧消毒水,再无需用其它的比如酒精之类的液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壳;2、臭氧发生装置;21、臭氧发生器;22、第一软管;23、第二软管;24、止回阀;25、第三软管;26、第四软管;27、空气过滤器;28、增压泵;3、第一射流器;4、管道混合器;5、磁化器;6、第一管道;7、第二管道;8、水流感应开关;9、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处理设备,其包括机壳1,形状呈方形。在所述机壳1内设置有臭氧发生装置2、第一射流器3、管道混合器4、磁化器5、第一管道6、第二管道7。所述第一管道6的一端与所述磁化器5的输出端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射流器3的输入端相连通。所述第二管道7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射流器3的输出端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管道混合器4的输入端相连通。所述臭氧发生装置2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射流器3相连通。水体从从磁化器5进入第一管道6内,当水体经过一定强度的磁场后,由氢键连接成的一些缔合水分子即发生断裂,使较大水分子集团分离为数个较小水分子集团,较小水分子集团对于水的渗透性、化学溶解性和表面张力等物理性质皆增强许多。然后第一管道6内的水体进入第一射流器3内,使第一射流器3内的水体具有更高的流速,使当臭氧发生装置2产出的臭氧能够与水体在第一射流器3的充分混合从而形成臭氧水,该产品结构简单,并且能达到对水消毒杀菌的目标需要水中最低要达到0.3PPM以上的臭氧浓度。此款产品主要应用在家用水处理比如:洗衣水处理、冲侧所的水处理、厨房用水处理、商用水处理等多方面。直接生产出来臭氧消毒水,再无需用其它的比如酒精之类的液体。
具体地,为了提高效率,本申请还有具有第二射流器、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第三管道的一端与第一管道6相连通,另一端与第二射流器的输入端相连通;第四管道的第一端与第四射流器的输出端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道7相连通,并且臭氧发生器21的输出端与第二射流器相连通,通过并列设置两条射流器,从而加快臭氧水的生产速率。
在一可选的臭氧发生装置2的实施例中,所述臭氧发生装置2包括臭氧发生器21、第一软管22、第二软管23、及用于臭氧发生器21输出的臭氧从第一软管22单向导通至第二软管23的止回阀24。所述臭氧发生器21设置在所述机壳1内。所述第一软管22的一端与所述臭氧发生器21的输出端相连通,另一端与止回阀24相连通。所述第二软管23的一端与止回阀24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射流器3相连通。也即是止回阀24的两端分别是第一软管22和第二软管23,止回阀24的设置为避免第一射流器3内的水体从第二软管23进入第一软管22内,起到保护臭氧发生器21的作用,并且臭氧发生器21产出的臭氧能够单向输出至第一射流器3内。
进一步地设置,臭氧发生器21还包括增压泵28、第三软管25、第四软管26和空气过滤器27。所述第三软管25的一端与所述增压泵28的输出端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空气过滤器27的输入端相连通。所述第四软管26的输入端与所述空气过滤器27的输出端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臭氧发生器21相连通。空气过滤器27的作用为对空气进行一次过滤,然后空气过滤器27过滤后的气体输送至臭氧发生器21中产出臭氧,其中增压泵28的作用为空压过滤器、臭氧发生器21产生压力,以促使提高工作效率,使能够产生足够浓度的臭氧溶于第一射流器3内的水体中。
进一步地设置,本申请在所述第一管道6上设置有用于感应第一管道6的水流情况的水流感应开关8,在所述机壳1内设置有用于根据所述水流情况控制增压泵28工作的控制器9,所述控制器9分别与所述水流感应开关8和增压泵28电连接。在当有水流经第一管道6时水流感应开关8检测到第一管道6内有水流过,并且此时控制器9接收到水流感应开关8的检测信号,从而控制增压泵28开始工作,实现在有水体进入本申请的水处理设备时,增压泵28可以随即开始工作。而在当没有水流经第一管道6时水流感应开关8检测到第一管道6内没水流过,并且此时控制器9接收到水流感应开关8的没有水的检测信号,从而控制增压泵28停止工作。
进一步地设置,本申请在所述机壳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指示灯,所述指示灯与所述控制器9电连接。用户通过观察指示灯以判断本申请的水处理设备是否在工作。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本申请在所述机壳1的侧壁上开设若干个散热孔。
进一步地设置,本申请在所述机壳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与所述控制器9电连接,所述散热风扇与所述散热孔相对设置,使散热风扇吹出的风带走各个部件的热量并从散热孔吹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在所述机壳内设置有臭氧发生装置、第一射流器、管道混合器、磁化器、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磁化器的输出端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射流器的输入端相连通;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射流器的输出端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管道混合器的输入端相连通;所述臭氧发生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射流器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发生装置包括臭氧发生器、第一软管、第二软管、及用于将臭氧发生器输出的臭氧从第一软管单向导通至第二软管的止回阀;所述臭氧发生器设置在所述机壳内;所述第一软管的一端与所述臭氧发生器的输出端相连通,另一端与止回阀相连通;所述第二软管的一端与止回阀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射流器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发生器还包括增压泵、第三软管、第四软管和空气过滤器;所述第三软管的一端与所述增压泵的输出端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空气过滤器的输入端相连通;所述第四软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空气过滤器的输出端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臭氧发生器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管道上设置有用于感应第一管道的水流情况的水流感应开关;在所述机壳内设置有用于根据所述水流情况控制增压泵工作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水流感应开关和增压泵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壳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指示灯;所述指示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壳的侧壁上开设若干个散热孔。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壳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散热风扇与所述散热孔相对设置。
CN202120944860.6U 2021-05-05 2021-05-05 一种水处理设备 Active CN2152089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44860.6U CN215208966U (zh) 2021-05-05 2021-05-05 一种水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44860.6U CN215208966U (zh) 2021-05-05 2021-05-05 一种水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08966U true CN215208966U (zh) 2021-12-17

Family

ID=79448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44860.6U Active CN215208966U (zh) 2021-05-05 2021-05-05 一种水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089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012538A1 (zh) 大气甘露转化系统
JP2004537399A (ja) 暖房、換気又は空調水精製装置
CN110665031B (zh) 消毒装置
CN101767852A (zh) 用于饮用水安全消毒的脉冲等离子体装置
CN215208966U (zh) 一种水处理设备
CN203428970U (zh) 一种臭氧消毒尾气循环回收装置
CN206156967U (zh) 一种mbr高效膜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00955024Y (zh) 水箱臭氧消毒器
JP2014012262A (ja) オゾン水生成装置
CN111811081B (zh) 用于负压隔离病房的空气过滤机
CN212673467U (zh) 用于负压隔离病房的空气过滤机
CN211863412U (zh) 一种电厂通风系统的消毒灭菌除尘装置
CN210795854U (zh) 一种带有紫外线消毒器的纯化水装置
CN212731734U (zh) 一种臭氧水发生装置
CN209740767U (zh) 一体化小流量废水消毒机
CN203375671U (zh) 燃气热水器
CN201089732Y (zh) 强力超声波水处理系统
CN107640846A (zh) 鸭肉加工味气废水环保节能净化装置
CN205740682U (zh) 一种玻璃钢地理式污水处理设备
CN211521697U (zh) 一种供水设备的消毒装置
CN213865804U (zh) 雾森水源处理净化装置
CN220609865U (zh) 自来水消毒液发生器
KR100419998B1 (ko) 냉각탑용 멸균장치
CN212456789U (zh) 一种用于制衣整烫的新型电蒸汽锅炉
CN218345315U (zh) 一种超纯水机的多级反渗透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