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08626U - 一种用于处理垃圾渗滤液ro浓缩液的电絮凝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处理垃圾渗滤液ro浓缩液的电絮凝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08626U
CN215208626U CN202120627534.2U CN202120627534U CN215208626U CN 215208626 U CN215208626 U CN 215208626U CN 202120627534 U CN202120627534 U CN 202120627534U CN 215208626 U CN215208626 U CN 2152086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flocculation
sediment
anode
support frame
cath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2753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珺
郝天伟
陈流通
孔维杰
项超伟
何欢乐
郑有为
林博尔
项鹏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zhou Jiawe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nzhou Jiawe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zhou Jiawe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nzhou Jiawe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2753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086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086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086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Electricity Or Magnetis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处理垃圾渗滤液RO浓缩液的电絮凝装置,包括电絮凝池、直流电源、支撑架、阳极、阴极和排渣组件,电絮凝池的横截面呈正方形,电絮凝池两侧分别设进液管和出液管,支撑架表面设绝缘层且支撑架固设在电絮凝池底部,支撑架底部的沉渣区设排渣组件,支撑架上固设阴极和阳极,阴极设在电絮凝池的中心,四个阳极分别设在阴极的四周且两两分布在电絮凝池的对角线上,阳极中部具有填料槽,填料槽内装设有阳极填料,填料槽四周和底部均设交换槽,四个阳极均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阴极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本实用新型既有利于取得更好的电絮凝反应效果,也能便于添加补充阳极填料,可使电絮凝反应持续进行。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处理垃圾渗滤液RO浓缩液的电絮凝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处理垃圾渗滤液RO浓缩液的电絮凝装置。
背景技术
垃圾渗滤液RO浓缩液是垃圾渗滤液经过生物降解后经RO膜(或NF膜)截留的残余液。
对于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的进一步处理常采用电絮凝法,电絮凝法就是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使可溶性阳极(牺牲阳极)产生大量阳离子对废水进行絮凝,从而将污染物去除的水质净化技术,它兼有电化学氧化、絮凝和气浮三者的特点。电絮凝技术一度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水处理技术,但早期由于技术水平低,能耗高而限 制了其发展。而今随着电力事业的迅猛发展电絮凝技术的处理成本大大降低,因而该技术再次成为一项极具竞争力的水处理技术。
在现有的电絮凝装置中,阳极和阴极的分布结构大多固定,常常导致电絮凝反应的效果不够好,此外阳极板常常消耗过大,导致极板更换过于频繁,使其发展运用受到了一定限制。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作出了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处理垃圾渗滤液RO浓缩液的电絮凝装置,既有利于取得更好的电絮凝反应效果,也能便于添加补充阳极填料,可使电絮凝反应持续进行,从而可以更好地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处理垃圾渗滤液RO浓缩液的电絮凝装置,包括有电絮凝池、直流电源、支撑架、阳极、阴极和排渣组件,所述电絮凝池的横截面呈正方形,电絮凝池两侧的中部分别设有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支撑架的外表面具有绝缘层且支撑架固设在所述电絮凝池的底部,支撑架的底部设有沉渣区,所述沉渣区设有所述排渣组件,所述支撑架上固设有所述阴极和阳极,所述阴极设在所述电絮凝池的中心,四个所述阳极分别设在所述阴极的四周且两两分布在所述电絮凝池的对角线上,所述阳极的中部具有填料槽,填料槽内装设有阳极填料,填料槽的四周和底部均设有交换槽,四个所述阳极均连接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所述阴极连接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
优选的,所述阳极呈圆柱形,阳极的中部具有圆柱形的填料槽,填料槽四周的交换槽为纵向设置的细长型通槽,填料槽底部的交换槽为圆形通孔。
优选的,所述阴极呈X型,阴极具有四个向外突出的极板,相邻极板之间形成正对所述阳极的曲面。
为了便于支撑架支撑固定阴极和阳极,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分别设在所述电絮凝池内的两侧,第一支撑柱的两端分别固设在所述电絮凝池的两侧,两个支撑柱之间固设有四个相互平行的所述第二支撑柱,所述阳极通过一个第一支撑柱和两个第二支撑柱支撑固定,所述阴极通过两个第二支撑柱支撑固定。
为了能便于排渣,所述排渣组件包括有排渣板、推拉杆、排渣管和排渣阀门,所述排渣板的两端分别抵触于所述电絮凝池的内壁,排渣板的底部抵触于电絮凝池的底面,所述推拉杆的一端固设在所述排渣板的一侧,推拉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电絮凝池的池壁且与池壁密封连接,所述排渣管设在电絮凝池底部的一侧且正对所述排渣板,排渣管上设有所述排渣阀门。
优选的,所述排渣管设有两个且位于所述电絮凝池的同一侧。
优选的,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通过第一导线连接一个所述阳极,四个所述阳极通过第二导线串联到一起,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通过第三导线连接所述阴极的顶侧中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
1.电絮凝池的横截面呈正方形能便于设置阴极和阳极,阴极和阳极采用的独特分布结构,可有利于更好地进行电絮凝反应,进而能更好地对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进行絮凝,阳极上设置填料槽能便于及时添加补充阳极填料,填料槽的四周和底部均设置交换槽能有利于阳极填料溶解产生阳离子并进入电絮凝池,由此可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既有利于取得更好的电絮凝反应效果,也能便于添加补充阳极填料,可使电絮凝反应持续进行;
2.阳极呈圆柱形,填料槽为圆柱形腔,填料槽四周的交换槽设置为纵向的细长型通槽,填料槽底部的交换槽设置为圆形通孔,这样既能使阳极中部很好地盛装阳极填料,也能有利于阳极填料溶解产生阳离子并进入电絮凝池,阴极呈X型并设有四个极板,相邻极板之间形成的曲面正对一个阳极,阴极的四个曲面分别围在四个阳极的一侧,一个阴极和四个阳极通过采用独特的结构并合理分布可形成独特的通道,能使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更好地从阴极和阳极之间穿过,可有利于电絮凝反应更好地进行;
3.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结构设计合理,既能稳定地固定阴极和阳极,也能便于实际的加工安装工作。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前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阳极设置填料槽和交换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标记: 1-电絮凝池,2-直流电源,3-进液管,4-出液管,5-沉渣区,6-填料槽,7-细长型通槽,8-圆形通孔,9-极板,10-曲面,11-第一支撑柱,12-第二支撑柱,13-排渣板,14-推拉杆,15-排渣管,16-排渣阀门,17-第一导线,18-第二导线,19-第三导线,20-阴极,21-阳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图1至图4,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用于处理垃圾渗滤液RO浓缩液的电絮凝装置,包括有电絮凝池1、直流电源2、支撑架、阳极21、阴极20和排渣组件,所述电絮凝池1的横截面呈正方形,电絮凝池1两侧的中部分别设有进液管3和出液管4,所述支撑架的外表面具有绝缘层且支撑架固设在所述电絮凝池1的底部,支撑架的底部设有沉渣区5,所述沉渣区5设有所述排渣组件,所述支撑架上固设有所述阴极20和阳极21,所述阴极20设在所述电絮凝池1的中心,四个所述阳极21分别设在所述阴极20的四周且两两分布在所述电絮凝池1的对角线上,所述阳极21的中部具有填料槽6,填料槽6内装设有阳极21填料,填料槽6的四周和底部均设有交换槽,四个所述阳极21均连接所述直流电源2的正极,所述阴极20连接所述直流电源2的负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支撑架能很好地支撑固定阴极20和阳极21,通过在支撑架的表面设置绝缘层能避免支撑架直接导电,通过设置支撑架能便于在电絮凝池1的底部形成沉渣区5,可便于排渣组件进一步排渣,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经由进液管3进入电絮凝池1,直流电源2能分别为阳极21和阴极20提供工作所需的电压,直流电源2接通后电絮凝池1内会进行电絮凝反应,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可溶性阳极21产生大量阳离子对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进行絮凝,进而生成较大的絮状体,经沉淀后会落入电絮凝池1底部的沉渣区5,电絮凝池1的横截面呈正方形能便于设置阴极20和阳极21,两个阳极21分布在电絮凝池1的一条对角线上,另外两个阳极21分布在电絮凝池1的另一条对角线上,阴极20设在电絮凝池1的中心且位于四个阳极21之间,阴极20和阳极21采用这种独特的分布结构,可有利于更好地进行电絮凝反应,进而能更好地对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进行絮凝,阳极21上设置填料槽6能便于及时添加补充阳极21填料,填料槽6的四周和底部均设置交换槽能有利于阳极21填料溶解产生阳离子并进入电絮凝池1,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通过出液管4排出电絮凝池1,由此可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既有利于取得更好的电絮凝反应效果,也能便于添加补充阳极21填料,可使电絮凝反应持续进行。在本实施例中,阳极21填料优选铝或铁,并可掺杂一定量的活性炭,阴极20和阳极21的材料优选铝板,但不限于铝板。具体实施时进液管3和出液管4的数量和位置也可根据实际工况进行调整。所述的直流电源2、阳极21填料和支撑架表面的绝缘层均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做具体说明。
作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阳极21呈圆柱形,阳极21的中部具有圆柱形的填料槽6,填料槽6四周的交换槽为纵向设置的细长型通槽7,填料槽6底部的交换槽为圆形通孔8。在本实施例中,阳极21呈圆柱形,填料槽6为圆柱形腔,填料槽6四周的交换槽设置为纵向的细长型通槽7,多个细长型通槽7呈环形排列,填料槽6底部的交换槽设置为圆形通孔8,这样既能使阳极21中部很好地盛装阳极21填料,也能有利于阳极21填料溶解产生阳离子并进入电絮凝池1,阳极21填料的初始直径大于圆形通孔8的直径,可便于填料槽6盛装阳极21填料,当阳极21填料溶解消耗至足够小时则能穿过圆形通孔8沉入底部。具体实施时圆形通孔8的数量和位置可根据实际工况进行设置。
作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阴极20呈X型,阴极20具有四个向外突出的极板9,相邻极板9之间形成正对所述阳极21的曲面10。在本实施例中,阴极20呈X型并设有四个极板9,相邻极板9之间形成的曲面10正对一个阳极21,阴极20的四个曲面10分别围在四个阳极21的一侧,一个阴极20和四个阳极21通过采用独特的结构并合理分布可形成独特的通道,能使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更好地从阴极20和阳极21之间穿过,可有利于电絮凝反应更好地进行。
为了便于支撑架支撑固定阴极20和阳极21,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柱11和第二支撑柱12,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11分别设在所述电絮凝池1内的两侧,第一支撑柱11的两端分别固设在所述电絮凝池1的两侧,两个支撑柱之间固设有四个相互平行的所述第二支撑柱12,所述阳极21通过一个第一支撑柱11和两个第二支撑柱12支撑固定,所述阴极20通过两个第二支撑柱12支撑固定。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一个第一支撑柱11和两个第二支撑柱12共同支撑固定阳极21,能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通过中间的两个第二支撑柱12支撑固定阴极20,也能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支撑架结构设计合理,既能稳定地固定阴极20和阳极21,也能便于实际的加工安装工作。第一支撑柱11和第二支撑柱12的表面均设绝缘层,通过设置绝缘层使整个支撑架都不能导电。
为了能便于排渣,所述排渣组件包括有排渣板13、推拉杆14、排渣管15和排渣阀门16,所述排渣板13的两端分别抵触于所述电絮凝池1的内壁,排渣板13的底部抵触于电絮凝池1的底面,所述推拉杆14的一端固设在所述排渣板13的一侧,推拉杆14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电絮凝池1的池壁且与池壁密封连接,所述排渣管15设在电絮凝池1底部的一侧且正对所述排渣板13,排渣管15上设有所述排渣阀门16。在通过推拉杆14带动排渣板13运动时排渣板13的两端分别沿着电絮凝池1两侧的内壁运动,排渣板13底部则沿着电絮凝池1的底面运动,本实施例中设置的支撑架结构能使电絮凝池1的底部更好地形成沉渣区5,这样排渣板13就能刮除电絮凝池1底部的整个区域,可更好地进行排渣工作,本实施例中设置两个平行的推拉杆14来带动排渣板13运动,可使排渣板13更好地往复运动进行排渣,排渣管15设在电絮凝池1底部的一侧且正对排渣板13,可更好地进行排渣,通过在排渣管15上设置排渣阀门16可在需要排渣时打开排渣阀门16进行排渣。具体实施时推拉杆14的驱动包括但不限于气缸驱动,可根据实际工况进行调整。所述的排渣阀门16、气缸驱动及推拉杆14与池壁的密封连接均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做具体说明。
作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排渣管15设有两个且位于所述电絮凝池1的同一侧。打开排渣阀门16后通过排渣管15就能进行排渣工作,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两个排渣管15能更快更好地将排渣板13推过来的沉淀废渣从电絮凝池1中排出,可更好地满足实际需求。
作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直流电源2的正极通过第一导线17连接一个所述阳极21,四个所述阳极21通过第二导线18串联到一起,所述直流电源2的负极通过第三导线19连接所述阴极20的顶侧中部。在本实施例中,四个阳极21通过三根第二导线18串联到一起后再通过第一导线17连接到直流电源2的正极,阴极20的顶侧中部通过第三导线19连接到直流电源2的负极,线路结构设计合理,能使直流电源2方便地为阳极21和阴极20提供工作所需电压,可便于电絮凝反应的进行。
本实施例中未作说明的固定方式或固定连接方式可以具体位置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做进一步说明。
各位技术人员须知:虽然本实用新型已按照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做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思想并不仅限于此实用新型,任何运用本发明思想的改装,都将纳入本专利权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用于处理垃圾渗滤液RO浓缩液的电絮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电絮凝池、直流电源、支撑架、阳极、阴极和排渣组件,所述电絮凝池的横截面呈正方形,电絮凝池两侧的中部分别设有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支撑架的外表面具有绝缘层且支撑架固设在所述电絮凝池的底部,支撑架的底部设有沉渣区,所述沉渣区设有所述排渣组件,所述支撑架上固设有所述阴极和阳极,所述阴极设在所述电絮凝池的中心,四个所述阳极分别设在所述阴极的四周且两两分布在所述电絮凝池的对角线上,所述阳极的中部具有填料槽,填料槽内装设有阳极填料,填料槽的四周和底部均设有交换槽,四个所述阳极均连接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所述阴极连接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处理垃圾渗滤液RO浓缩液的电絮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呈圆柱形,阳极的中部具有圆柱形的填料槽,填料槽四周的交换槽为纵向设置的细长型通槽,填料槽底部的交换槽为圆形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处理垃圾渗滤液RO浓缩液的电絮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呈X型,阴极具有四个向外突出的极板,相邻极板之间形成正对所述阳极的曲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处理垃圾渗滤液RO浓缩液的电絮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分别设在所述电絮凝池内的两侧,第一支撑柱的两端分别固设在所述电絮凝池的两侧,两个支撑柱之间固设有四个相互平行的所述第二支撑柱,所述阳极通过一个第一支撑柱和两个第二支撑柱支撑固定,所述阴极通过两个第二支撑柱支撑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处理垃圾渗滤液RO浓缩液的电絮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渣组件包括有排渣板、推拉杆、排渣管和排渣阀门,所述排渣板的两端分别抵触于所述电絮凝池的内壁,排渣板的底部抵触于电絮凝池的底面,所述推拉杆的一端固设在所述排渣板的一侧,推拉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电絮凝池的池壁且与池壁密封连接,所述排渣管设在电絮凝池底部的一侧且正对所述排渣板,排渣管上设有所述排渣阀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处理垃圾渗滤液RO浓缩液的电絮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渣管设有两个且位于所述电絮凝池的同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处理垃圾渗滤液RO浓缩液的电絮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通过第一导线连接一个所述阳极,四个所述阳极通过第二导线串联到一起,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通过第三导线连接所述阴极的顶侧中部。
CN202120627534.2U 2021-03-27 2021-03-27 一种用于处理垃圾渗滤液ro浓缩液的电絮凝装置 Active CN2152086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27534.2U CN215208626U (zh) 2021-03-27 2021-03-27 一种用于处理垃圾渗滤液ro浓缩液的电絮凝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27534.2U CN215208626U (zh) 2021-03-27 2021-03-27 一种用于处理垃圾渗滤液ro浓缩液的电絮凝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08626U true CN215208626U (zh) 2021-12-17

Family

ID=79444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27534.2U Active CN215208626U (zh) 2021-03-27 2021-03-27 一种用于处理垃圾渗滤液ro浓缩液的电絮凝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086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44857B1 (ko) 수처리용 전기 분해조
SG177777A1 (en) Super advanced sewage treatment method and device
CN110980891B (zh) 一种塔式电絮凝水处理装置
CN106746054A (zh) 一种三维电解处理电镀制版废水的方法
CN102863131A (zh) 一种脱除城市剩余污泥中的重金属的方法
CN215208626U (zh) 一种用于处理垃圾渗滤液ro浓缩液的电絮凝装置
CN202744370U (zh) 一种强化微电解槽
CN201010695Y (zh) 一种三维三相电化学反应器
CN202625994U (zh) 一种用于降低污泥重金属含量的电解池
CN110510710A (zh) 电絮凝与电催化氧化一体化废水处理装置
CN110937666A (zh) 一种阳极保护式自动除垢的电解含盐有机废水装置
CN103523869A (zh) 一种转筒式高压脉冲电絮凝设备
CN217627720U (zh) 一种三维立体电极原位修复有机氮的装置
CN112978871A (zh) 一种基于电氧化耦合电絮凝处理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的装置
CN112390478A (zh) 一种生物膜与电絮凝高效处理老龄垃圾渗滤液的装置
CN207792786U (zh) 一种高效复合实用的电解设备
KR102020795B1 (ko) 전기응집장치
CN213834733U (zh) 工业循环水电化学除垢装置
CN213085786U (zh) Mbr工艺污水处理装置
CN220520236U (zh) 一种利用电化学进行污水反硝化脱氮的装置
CN210647719U (zh) 去除土壤中重金属的电动修复装置
CN219429774U (zh) 一种电催化设备
CN220412988U (zh) 一种斜流式重复曝气电氧化反应装置
CN219009934U (zh) 一种耐腐蚀的电化学循环水处理装置
CN218290644U (zh) 一种多极板聚凝器一体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