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86900U - 电子设备保护壳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保护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86900U
CN215186900U CN202121317440.1U CN202121317440U CN215186900U CN 215186900 U CN215186900 U CN 215186900U CN 202121317440 U CN202121317440 U CN 202121317440U CN 215186900 U CN215186900 U CN 2151869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key
touch
body portion
electronic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1744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文超
杨家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agic Cube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agic Cube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agic Cube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agic Cube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1744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869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869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869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包括保护壳和按键,保护壳由背板和侧边框围合形成;按键包括主体部,主体部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弹性部,主体部上还设有贯穿主体部的触控部;按键可活动卡设于侧边框上的固定槽内;按键包括使用状态和非使用状态,按键处于使用状态时,弹性部抵接于电子设备上,弹性部处于压缩状态,触控部抵接于电子设备功能键上;按键处于非使用状态时,弹性部由压缩状态恢复至原状,触控部与电子设备功能键分离,以防止误触按键对电子设备功能键做出错误的调控。该设计解决可触摸按键直接与电子设备的触摸式按键抵接在一起,使得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易误触这些触摸式的按键,对电子设备做出错误操作的问题。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保护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配件技术领域,特别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
背景技术
市面上开始出现一些带触摸式按键的电子设备,使得保护壳对应电子设备的触摸式按键的位置上设置一些可触摸按键以适配,但是,这些可触摸按键往往直接与电子设备的触摸式按键抵接在一起,使得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容易误触这些触摸式的按键,对电子设备做出错误的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包括保护壳和按键,所述保护壳包括侧边框和背板,所述侧边框和所述背板围合形成容纳电子设备的容置空间,所述侧边框对应所述电子设备功能键的位置上设有固定槽,所述按键可活动卡设于所述固定槽内;
所述按键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上设有弹性部和触控部;所述触控部贯穿所述主体部的两端设置,且所述触控部的一端伸出于所述主体部外;所述弹性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部上,所述弹性部的另一端沿所述触控部伸出所述主体部外的方向延伸;
所述按键包括使用状态和非使用状态,所述按键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弹性部处于压缩状态,所述触控部抵接于所述电子设备功能键上;所述按键处于非使用状态时,所述弹性部由压缩状态恢复至原状,所述触控部与所述电子设备功能键分离。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主体部、第二主体部和第三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三主体部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三主体部之间形成滑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触控部依次贯穿所述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二主体部和所述第三主体部,且所述触控部的一端伸出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外,所述触控部的表面与所述第三主体部的表面平齐。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滑槽包括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相对两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部为多个,多个所述弹性部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相对两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槽内设有第一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部,所述第一滑动部和所述第二滑动部设于所述固定槽的相对两侧。
在一实施例中,当所述按键卡设于所述固定槽内时,所述第一滑动部卡设于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二滑动部卡设于所述第二滑槽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按键在所述固定槽内可沿第一方向滑动;所述按键在所述固定槽内还可沿第二方向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触控部的材料为导电材料。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侧边框上设有多个所述固定槽,所述按键为多个,多个所述按键分别卡设于多个所述固定槽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所述按键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弹性部,所述主体部上还设有贯穿所述主体部的触控部;所述按键可活动卡设于所述侧边框上的固定槽内;
所述按键包括使用状态和非使用状态,所述按键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按键移动至所述电子设备功能键对应位置上,所述弹性部抵接于所述电子设备的侧边上,按压所述按键,使得所述按键朝向所述电子设备功能键方向移动,所述弹性部处于压缩状态,所述触控部抵接于所述电子设备功能键上;由于触控部为导电材料,用户可通过触摸所述触控部的表面,以对所述电子设备功能键进行调控,或者,用户可直接通过按压所述按键对所述电子设备功能键进行调控;
所述按键处于非使用状态时,所述弹性部由压缩状态恢复至原状,所述触控部与所述电子设备功能键分离,所述按键滑离所述电子设备功能键对应位置,以防止误触所述按键对所述电子设备功能键做出错误的调控。该设计解决可触摸按键直接与电子设备的触摸式按键抵接在一起,使得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容易误触这些触摸式的按键,对电子设备做出错误操作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设备保护壳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电子设备保护壳的A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电子设备保护壳中的按键在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电子设备保护壳中的按键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电子设备保护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电子设备保护壳的B-B剖视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电子设备保护壳的C部分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详细描述实施例之前,应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本申请中下文或附图中所描述的详细结构或元件排布。本实用新型可为其它方式实现的实施例。而且,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措辞及术语仅仅用作描述用途,不应作限定性解释。本文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等类似措辞意为包含其后所列出之事项、其等同物及其它附加事项。特别是,当描述“一个某元件”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该元件的数量为一个,也可以包括多个。
如图1~3所示的电子设备保护壳10,包括保护壳和按键30,保护壳包括侧边框21和背板22,侧边框21和背板22围合形成容纳电子设备的容置空间,侧边框21对应电子设备功能键的位置上设有固定槽23,按键30卡设于固定槽23内,且按键30可在固定槽23内滑动;
按键30包括主体部,主体部上设有弹性部31和触控部32;触控部32贯穿主体部的两端设置,且触控部32的一端伸出于主体部外;弹性部3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主体部上,弹性部31的另一端沿触控部32伸出主体部外的方向延伸;
按键30包括使用状态和非使用状态,按键30处于使用状态时,按键30移动至电子设备功能键对应位置上,弹性部31抵接于电子设备的侧边上,用户按压按键30,使得按键30朝向电子设备功能键方向移动,弹性部31处于压缩状态,触控部32抵接于电子设备功能键上,由于用户的手是一直与触控部32接触,使得按键30可对电子设备功能键进行调控,间接对电子设备进行功能调控;
按键30非使用状态时,弹性部31由压缩状态复至原状,触控部32与电子设备功能键之间分离,按键30滑离电子设备功能键对应位置,以防止误触按键30对电子设备功能键做出错误的功能调控。该设计解决可触摸按键直接与电子设备的触摸式按键抵接在一起,使得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容易误触这些触摸式按键,对电子设备做出错误操作的问题。
其中,使用状态为用户可通过使用按键30对电子设备功能键做出一定的操作,间接对电子设备的做出功能调控。非使用状态为按键30的触控部32与电子设备功能键分离,用户不能通过按键30对电子设备功能键做出调控。
弹性部31伸出于主体部外的长度大于触控部32伸出于主体部外的长度,有利于在非使用状态中,弹性部31将触控部32间离电子设备功能键。弹性部31为具有弹性的软胶,被挤压后可形变,在不被挤压时可自行恢复原状,弹性部31为圆柱状。触控部32为圆柱状,触控部32的具体材料为可导电材料。在本申请的实用新型中,对于弹性部31和触控部32的长度和形状不做具体的限定,只要可以解决以上技术问题即可。
如图3和图4所示,进一步地,主体部包括第一主体部33、第二主体部34和第三主体部35,第一主体部33和第三主体部35分别固定于第二主体部34的相对两侧,且第一主体部33和第三主体部35之间形成滑槽。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体部33、第二主体部34和第三主体部35都为方形块状,第二主体部34位于第一主体部33和第三主体部35之间,第一主体部33要小于第三主体部35。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对于第一主体部33、第二主体部34和第三主体部35的具体形状,本是申请的实用新型对于第一主体部33、第二主体部34和第三主体部35的具体形状不做具体的限定,只要作为弹性部31、触控部32的载体,可卡设于固定槽23内进行滑动即可。
进一步地,触控部32依次贯穿第一主体部33、第二主体部34和第三主体部35,且触控部32的一端伸出于第一主体部33外,触控部32的表面与第三主体部35的表面平齐。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触控部32的表面可凹于第三主体部35的表面内,或者,触控部32的表面可凸出于第三主体部35的表面外。触控部32的表面于与第三主体部35的表面平齐,使得触摸起来比较光滑。
进一步地,滑槽包括第一滑槽36和第二滑槽37,第一滑槽36和第二滑槽37分别位于第二主体部34的相对两侧。由于本实施例的第一主体部33和第三主体部35为规则的方形块状,使得第一滑槽36和第二滑槽37的方形滑槽。但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对于第一滑槽36和第二滑槽37可设置为其他形状,本申请的实用新型对于第一滑槽36和第二滑槽37的形状不做具体的限定。
进一步地,弹性部31为多个,多个弹性部31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主体部33的相对两侧。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弹性部31为两个,分别设于第一主体部33的相两侧,且其中一个弹性部31与第一滑槽36同侧,另一个弹性部31与第二滑槽37同侧。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多个弹性部31可环设于第一主体部33的侧表面上。或者,可将弹性部31设于第一主体部33背离第三主体部35的表面上。
如图5~7所示,进一步地,固定槽23内设有第一滑动部231和第二滑动部232,第一滑动部231和第二滑动部232相对设于固定槽23的两侧。其中,第一滑动部231和第二滑动部232沿电子设备保护壳10的底部至顶部的方向延伸设置,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滑动部231和第二滑动部232可以沿其他的方向设置,本申请的实用新型对于第一滑动部231和第二滑动部232的具体设置不做具体的限定。
进一步地,当按键30卡设于固定槽23内时,第一滑动部231卡设于第一滑槽36内,第二滑动部232卡设于第二滑槽37内,使得按键30可在固定槽23内进行滑动。其中,第一滑动部231和第二滑动部232设置的厚度、宽度和长度相一致。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滑动部231和第二滑动部232可设置成厚度、宽度和长度不一致。本申请的实用新型对于第一滑动部231和第二滑动部232的具体设置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按键30在固定槽23内可沿第一方向滑动,第一方向为固定槽23的长度方向,使得按键30可滑动至对应电子设备功能键的位置或者滑离电子设备功能键的位置。
按键30在固定槽23内还可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形成夹角。按键30位于电子设备功能键对应位置上时,按键30朝向电子设备功能键的方向为第二方向。弹性部31抵接于电子设备的侧边上,使得触控部32与电子设备功能键分离,但按压按键30,则可使得按键30朝向电子设备功能键靠近,进而使得触控部32抵接于电子设备功能键上,由于触控部32为导电材料,用户可通过触摸触控部32的表面,以对电子设备功能键进行调控,或者,用户可直接通过按压按键30对电子设备功能键进行调控。
进一步地,侧边框21上设有多个固定槽23,按键30为多个,多个按键30分别卡设于多个固定槽23内。例如:同一个固定槽23内可设置两个按键30,按键30对应设置在电子设备功能键30位置上,用户在不需要滑动按键30,也可直接按压按键30以对电子设备功能键30进行调控。侧边框21上对应电子设备功能键30的位置各开设一个固定槽23,每一个固定槽23内设置一个按键3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按键包括主体部,主体部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弹性部,主体部上还设有贯穿主体部的触控部;按键可活动卡设于侧边框上的固定槽内;
按键包括使用状态和非使用状态,按键处于使用状态时,按键移动至电子设备功能键对应位置上,弹性部抵接于电子设备的侧边上,按压按键,使得按键朝向电子设备功能键方向移动,弹性部处于压缩状态,触控部抵接于电子设备功能键上;由于触控部为导电材料,用户可通过触摸触控部的表面,以对电子设备功能键进行调控,或者,用户可直接通过按压按键对电子设备功能键进行调控;
按键处于非使用状态时,弹性部由压缩状态恢复至原状,触控部与电子设备功能键分离,按键滑离电子设备功能键对应位置,以防止误触按键对电子设备功能键做出错误的调控。该设计解决可触摸按键直接与电子设备的触摸式按键抵接在一起,使得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容易误触这些触摸式的按键,对电子设备做出错误操作的问题。
本文所描述的概念在不偏离其精神和特性的情况下可以实施成其它形式。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应被视为例示性而不是限制性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而不是根据之前的这些描述进行确定。在权利要求的字面意义及等同范围内的任何改变都应属于这些权利要求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壳和按键,所述保护壳包括侧边框和背板,所述侧边框和所述背板围合形成容纳电子设备的容置空间,所述侧边框对应所述电子设备功能键的位置上设有固定槽,所述按键可活动卡设于所述固定槽内;
所述按键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上设有弹性部和触控部;所述触控部贯穿所述主体部的两端设置,且所述触控部的一端伸出于所述主体部外;所述弹性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部上,所述弹性部的另一端沿所述触控部伸出所述主体部外的方向延伸;
所述按键包括使用状态和非使用状态,所述按键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弹性部处于压缩状态,所述触控部抵接于所述电子设备功能键上;所述按键处于非使用状态时,所述弹性部由压缩状态恢复至原状,所述触控部与所述电子设备功能键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主体部、第二主体部和第三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三主体部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三主体部之间形成滑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部依次贯穿所述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二主体部和所述第三主体部,且所述触控部的一端伸出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外,所述触控部的表面与所述第三主体部的表面平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包括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相对两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为多个,多个所述弹性部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相对两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内设有第一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部,所述第一滑动部和所述第二滑动部设于所述固定槽的相对两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按键卡设于所述固定槽内时,所述第一滑动部卡设于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二滑动部卡设于所述第二滑槽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在所述固定槽内可沿第一方向滑动;所述按键在所述固定槽内还可沿第二方向移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部的材料为导电材料。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框上设有多个所述固定槽,所述按键为多个,多个所述按键分别卡设于多个所述固定槽内。
CN202121317440.1U 2021-06-11 2021-06-11 电子设备保护壳 Active CN2151869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17440.1U CN215186900U (zh) 2021-06-11 2021-06-11 电子设备保护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17440.1U CN215186900U (zh) 2021-06-11 2021-06-11 电子设备保护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86900U true CN215186900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386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17440.1U Active CN215186900U (zh) 2021-06-11 2021-06-11 电子设备保护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869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66496B2 (en) Protective cushion cover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US7164412B2 (en) Key free mouse
JP2003311037A (ja) 左右両用のカッターナイフ
CN112735882B (zh) 电子设备
US6898074B2 (en) Buckling-up structure for battery lid of electronic device
US7586735B2 (en) Key module
CN215186900U (zh) 电子设备保护壳
US6887002B1 (en) Keyboard cover
US10438760B2 (en) Switch structure
US20050134570A1 (en) Personalised phone structure
TW201545631A (zh) 固定裝置及其應用之電腦裝置
US9001043B2 (en) Mouse device
CN216734938U (zh) 通用贴膜器
US20050180099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button structure
CN212034176U (zh) 可更换按键的手持装置保护壳
US8614677B2 (en) Mouse with adjustable switch
CN210835804U (zh) 一种辅助键盘
CN208141348U (zh) 一种游戏输入装置
TWM450770U (zh) 可調整按鍵彈性回復力的滑鼠裝置
CN107704420B (zh) 具有翻页功能的电子设备附件装置
CN216122532U (zh) 电子设备保护壳
US2012010603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key assembly thereof
CN215815655U (zh) 按键模组和电子设备
KR200420196Y1 (ko) 원 터치 폴더 형식의 마우스
JPH0912047A (ja) 電子機器のカバー機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